第486章 小數點,天工尺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臣在前兩年看過一本來自西方的術算書,名為《星盤》,裏麵提到了一種符號來表示我們計數中的微數(小數),
臣以為既然阿拉伯數字要推廣,不如趁機將簡易的微數表達方法也順便推廣了。”
孫元化說著又提筆在紙上點了一個點:“書中用這個點將整數和後麵的微數分隔,後麵的就表示小數,
剛剛的鎮紙寬度,用這種表示方法就是五點五厘米。”
“好方法,簡單易懂,書寫簡單,和阿拉伯數字很匹配,就這麽定了!”
崇禎在群臣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小數點的表示方法給定了下來。
簡直是心有靈犀了,他還在想怎麽解釋,結果孫元化就解決了難題。
得,又出來一個新的表示方法!
群臣除了徐光啟、畢懋康外,其餘眾人都是眉頭皺了皺。
實在是今天出現的新內容太多了,衝擊了他們數十年所學。
隨後孫元化又舉了好幾個案例,將小數點的用法給講解了一遍,眾人雖然都是初次接觸,但能站在這裏的都是聰明絕頂之輩,也都能能獨立搞懂了。
本來崇禎還想將百分數、加減乘除等符號一並統一了,但看著眾人的神色,還是放棄了。
一次性搞太多,接受不了,也不利於推廣。
“好,單位和符號的事情就先到這裏,此事就交給徐愛卿主導,先行編纂阿拉伯數字書寫、場合的規範性,
便易性的同時要保留漢字的特色,做完了立刻呈送東暖閣。”
說到這裏又看向袁可立:“袁愛卿,尺子的事情交由你負責,你統籌工部、寶源局、銀作局,即刻按照新樣式製作新尺子的,
尺子也不一定非要做成三十三厘米長的,也可以做成五十厘米和一米長的,不要固定太死板。
製作尺子的木料要選擇不易膨脹和收縮的,這樣才能保證尺度的準確性,
寶源局先做出一百把銅尺,送到兩京十三省的布政司,讓他們即刻推廣,此事納入他們的政績考核之中,
朕希望一年後,大明隻有這一種尺子!”
“臣等遵旨!”
徐光啟和袁可立兩人同時躬身迴應,隨即袁可立道:“陛下,新尺子是奠定我大明工業的基礎,統一了度量衡,此事乃華夏之功,
請陛下為新尺賜名,以區分舊尺和新尺,也方便史官記錄。”
“賜名?”
崇禎眉頭輕挑,他就是個起名廢,簡直是難為他了。
但還是迴應道:“尺子是魯班發明的,技術巧奪天工,那就叫天工尺,或者以大明為號,叫明尺,
以後隨著商隊,明尺流傳到世界各地,也能宣揚我大明之國威。”
“好、好一個明尺,簡單容易記!”
“宣揚國威,全世界都用我大明的標準,想想都激動。”
“這兩個名字我估摸著百姓們更喜歡叫天工尺,既然如此,那書麵上就叫明尺,平時就叫天工尺!”
“此舉甚好!”
……
一番議論拍馬屁後,新尺子的名字就定了下來。
“徐愛卿,有了天工尺後,流水線和標準化對你們來說都不是問題,你們迴去後即刻摸索火銃、火炮的流水線和標準化,
等一切準確妥當了,再對九邊和地方的製造職權進行整頓,
但但顆粒性火藥不能落下,朕還有大用!”
說到這裏,崇禎又看向袁可立:“袁愛卿,即刻發布調令到宣府、大同、薊鎮、山海關等邊鎮的火器製造廠,
將技術好的工匠全部調迴火器研究院,全力製造弗朗機炮、將軍炮!”
“臣等遵旨!”
徐光啟和袁可立兩人立刻迴應,其餘眾人臉上露出興奮之色。
皇帝這種做法,結合給尤世威的安排,這就說明,年後皇帝可能要率大軍親征察哈爾了。
“此次複盤的事情,就先到這裏,諸位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眾人齊齊躬身朝著崇禎行禮,但有一人例外,那就是陷入呆滯狀態的畢懋康。
崇禎發現了,眾人也都發現了,徐光啟怔了怔,低聲道:“孟侯,發什麽愣,陛下……”
“噓!”
崇禎噓了一聲:“估計畢愛卿想到什麽好主意了,別打擾他,咱們到偏殿喝茶、聊聊剛才的一些想法,順便等他。”
偏殿內,崇禎喝著茶吃著點心,其餘眾人則是商討著天工尺的事情,時不時的向徐光啟、孫元化請教阿拉伯數字的問題。
而武英殿內,畢懋康呆呆地站著,眉頭緊皺,時而恍然大悟,時而若有所思,手指還輕輕的跳動著。
這種狀態足足持續了一刻來鍾,畢懋康才清醒過來,看著空曠的武英殿,臉色頓時一變。
正準備出門的時候,門口的小太監低聲說了一句,讓他止步了腳步。
“陛下,畢懋康畢大人醒了!”
“醒了?”
崇禎一口飲盡杯茶的茶水,精神一震:“朕總有種預感,畢愛卿可能會給朕驚喜!”
一番見禮之後,畢懋康立刻道:“陛下,如果流水線和標準化能徹底把控火銃質量,臣突然有個想法,或許可以改變火藥裝填慢、炸膛、啞火的弊端。”
“什麽?”
“此話當真?”
“孟侯,快說說!”
袁可立、孫承宗、徐光啟聽完瞬間站了起來。
火器威力雖然大,但有幾個極大的缺點,諸如容易炸膛。
火銃還好一些,炸膛了也就是火銃手出問題,炸死的概率不大。
可火炮類的炸膛,那就是整座火炮周邊的軍士估計都能炸死。
其二發射慢,主要是火藥裝填慢,裝填後還要搗壓,鬆了射不遠,太緊容易炸膛。
這一方麵隻能靠經驗、手感,培養一個經驗豐富的火銃手,難度很大。
針對發射慢的問題,早有武將提出了三線戰法,就是將火銃手分成三排,第一排發射完後,到後麵填裝,第二排再發射,依次輪轉。
但即便如此,數十丈的距離,騎兵衝鋒也隻是幾個唿吸。
按照這個時間,即便是三線戰法,也隻能發射兩輪。
如果能改變這個弊端,即便是隻增加一次的速度,那影響也是巨大的。
“陛下,成與不成,需要試驗一下!”
“無妨,隻要有想法就好!”
崇禎擺了擺手:“需要什麽工具,朕讓人去準備!”
臣以為既然阿拉伯數字要推廣,不如趁機將簡易的微數表達方法也順便推廣了。”
孫元化說著又提筆在紙上點了一個點:“書中用這個點將整數和後麵的微數分隔,後麵的就表示小數,
剛剛的鎮紙寬度,用這種表示方法就是五點五厘米。”
“好方法,簡單易懂,書寫簡單,和阿拉伯數字很匹配,就這麽定了!”
崇禎在群臣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小數點的表示方法給定了下來。
簡直是心有靈犀了,他還在想怎麽解釋,結果孫元化就解決了難題。
得,又出來一個新的表示方法!
群臣除了徐光啟、畢懋康外,其餘眾人都是眉頭皺了皺。
實在是今天出現的新內容太多了,衝擊了他們數十年所學。
隨後孫元化又舉了好幾個案例,將小數點的用法給講解了一遍,眾人雖然都是初次接觸,但能站在這裏的都是聰明絕頂之輩,也都能能獨立搞懂了。
本來崇禎還想將百分數、加減乘除等符號一並統一了,但看著眾人的神色,還是放棄了。
一次性搞太多,接受不了,也不利於推廣。
“好,單位和符號的事情就先到這裏,此事就交給徐愛卿主導,先行編纂阿拉伯數字書寫、場合的規範性,
便易性的同時要保留漢字的特色,做完了立刻呈送東暖閣。”
說到這裏又看向袁可立:“袁愛卿,尺子的事情交由你負責,你統籌工部、寶源局、銀作局,即刻按照新樣式製作新尺子的,
尺子也不一定非要做成三十三厘米長的,也可以做成五十厘米和一米長的,不要固定太死板。
製作尺子的木料要選擇不易膨脹和收縮的,這樣才能保證尺度的準確性,
寶源局先做出一百把銅尺,送到兩京十三省的布政司,讓他們即刻推廣,此事納入他們的政績考核之中,
朕希望一年後,大明隻有這一種尺子!”
“臣等遵旨!”
徐光啟和袁可立兩人同時躬身迴應,隨即袁可立道:“陛下,新尺子是奠定我大明工業的基礎,統一了度量衡,此事乃華夏之功,
請陛下為新尺賜名,以區分舊尺和新尺,也方便史官記錄。”
“賜名?”
崇禎眉頭輕挑,他就是個起名廢,簡直是難為他了。
但還是迴應道:“尺子是魯班發明的,技術巧奪天工,那就叫天工尺,或者以大明為號,叫明尺,
以後隨著商隊,明尺流傳到世界各地,也能宣揚我大明之國威。”
“好、好一個明尺,簡單容易記!”
“宣揚國威,全世界都用我大明的標準,想想都激動。”
“這兩個名字我估摸著百姓們更喜歡叫天工尺,既然如此,那書麵上就叫明尺,平時就叫天工尺!”
“此舉甚好!”
……
一番議論拍馬屁後,新尺子的名字就定了下來。
“徐愛卿,有了天工尺後,流水線和標準化對你們來說都不是問題,你們迴去後即刻摸索火銃、火炮的流水線和標準化,
等一切準確妥當了,再對九邊和地方的製造職權進行整頓,
但但顆粒性火藥不能落下,朕還有大用!”
說到這裏,崇禎又看向袁可立:“袁愛卿,即刻發布調令到宣府、大同、薊鎮、山海關等邊鎮的火器製造廠,
將技術好的工匠全部調迴火器研究院,全力製造弗朗機炮、將軍炮!”
“臣等遵旨!”
徐光啟和袁可立兩人立刻迴應,其餘眾人臉上露出興奮之色。
皇帝這種做法,結合給尤世威的安排,這就說明,年後皇帝可能要率大軍親征察哈爾了。
“此次複盤的事情,就先到這裏,諸位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眾人齊齊躬身朝著崇禎行禮,但有一人例外,那就是陷入呆滯狀態的畢懋康。
崇禎發現了,眾人也都發現了,徐光啟怔了怔,低聲道:“孟侯,發什麽愣,陛下……”
“噓!”
崇禎噓了一聲:“估計畢愛卿想到什麽好主意了,別打擾他,咱們到偏殿喝茶、聊聊剛才的一些想法,順便等他。”
偏殿內,崇禎喝著茶吃著點心,其餘眾人則是商討著天工尺的事情,時不時的向徐光啟、孫元化請教阿拉伯數字的問題。
而武英殿內,畢懋康呆呆地站著,眉頭緊皺,時而恍然大悟,時而若有所思,手指還輕輕的跳動著。
這種狀態足足持續了一刻來鍾,畢懋康才清醒過來,看著空曠的武英殿,臉色頓時一變。
正準備出門的時候,門口的小太監低聲說了一句,讓他止步了腳步。
“陛下,畢懋康畢大人醒了!”
“醒了?”
崇禎一口飲盡杯茶的茶水,精神一震:“朕總有種預感,畢愛卿可能會給朕驚喜!”
一番見禮之後,畢懋康立刻道:“陛下,如果流水線和標準化能徹底把控火銃質量,臣突然有個想法,或許可以改變火藥裝填慢、炸膛、啞火的弊端。”
“什麽?”
“此話當真?”
“孟侯,快說說!”
袁可立、孫承宗、徐光啟聽完瞬間站了起來。
火器威力雖然大,但有幾個極大的缺點,諸如容易炸膛。
火銃還好一些,炸膛了也就是火銃手出問題,炸死的概率不大。
可火炮類的炸膛,那就是整座火炮周邊的軍士估計都能炸死。
其二發射慢,主要是火藥裝填慢,裝填後還要搗壓,鬆了射不遠,太緊容易炸膛。
這一方麵隻能靠經驗、手感,培養一個經驗豐富的火銃手,難度很大。
針對發射慢的問題,早有武將提出了三線戰法,就是將火銃手分成三排,第一排發射完後,到後麵填裝,第二排再發射,依次輪轉。
但即便如此,數十丈的距離,騎兵衝鋒也隻是幾個唿吸。
按照這個時間,即便是三線戰法,也隻能發射兩輪。
如果能改變這個弊端,即便是隻增加一次的速度,那影響也是巨大的。
“陛下,成與不成,需要試驗一下!”
“無妨,隻要有想法就好!”
崇禎擺了擺手:“需要什麽工具,朕讓人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