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我對世界抱有惡意[快穿] 作者:長空無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柯西覺得這個家夥就跟家裏的家具一樣,僅是種擺設而已。偶爾為了挑釁金子會靠近他觸碰他一下,除此之外,對他完全喪失了興趣。
一切就這麽雞飛狗跳忙忙碌碌又順其自然地從波濤暗湧過度到了波瀾不驚,怕是連柯西都懷疑,一開始那麽反對排斥客人入住的自己,為什麽現在會如此坦然接受那兩個生物在視線範圍內存在。它甚至很自然地接受金子的照顧,在俞雅空不出手遛狗的時候,甚至不用鄰居太太幫忙,兩狗你遛我我遛你的一路唿嘯而過,自己就發泄完了旺盛的精力,愉快地迴家。
俞雅欣然看著這一切發生。
她並不擔心柯西的心理健康,畢竟以它的性格來說,要接受一個像是流浪漢先生這樣的病人或者像金子一樣的狗,並不困難——短暫的排斥並不會影響到它溫和善良的本質。
她工作生活之餘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那位先生身上。要想治愈他的難度很大,在沒有鮮明的成效之前她不敢保證他一定會康複。
事實上,在被收留的大半年時間裏,他其實與在教會收容所的狀態差不多,隻不過偶爾會出現那麽一些與金子的小互動——毋庸置疑,他是愛著它的,那是他唯一能把握的也確實會迴應他愛的事物。
但這還不夠,這並不足以將他從地獄中帶出來。
俞雅一度認為他對這個世界是懼怕著的,他的排斥更多的出於對世界的恐懼。因為恐懼著,所以害怕被傷害,因為恐懼著,所以甘願變成行屍走肉,這樣的他就是固若金湯的,不在意這世上的一切就不會被一切所傷害……也就是所謂的自欺欺人。
但人啊,就是犯賤。
遍體鱗傷還是會渴求溫暖,鮮血淋漓還是控製不住希冀幸福,人恆溫動物的本能就促使人趨陽、向光。
他什麽時候會意識到,“希望”這種玩意兒還是存在的呢?
因為沒法預料,所以這種平淡無奇的日子被打破的時候也顯得格外突然——他是在她講述叔本華的時候忽然落淚並開口的。
他說:“不是的。”
早前叔本華的研究告一段落的時候,她寫下的論文已經長得可以做一本書。於是她給他講述的話題自然而然就轉到了叔本華身上。她覺得很有意思,並不是說她肯定這個人物,因為他無論是從生活、論調還是為人處世來說都有值得詬病之處,甚至是說以現代很多人的眼光來看,這位非理性主義的哲學家並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好人”。她關注這位唯意誌論的人物僅僅是因為她覺得他的某些思想有意思罷了。
而有趣的事物總是會叫人連語調都帶著輕鬆愉悅。就算她的想法帶著某種程度上的“異化”,隻憑借著這樣的語調就叫人提不起勁反駁她說的一切。
然後就聽到對方用嘶啞的低鬱的聲音說不是。
有那麽一瞬間俞雅都覺得自己是幻聽了,她的視線從書頁中挪開,臉上恬淡又模板化的笑容收起,以一種近乎嚴肅的表情正對著他。
他在說什麽?他說了話?……他在反對她講到的什麽內容?
同情的本質?其倫理學原則?公正與仁愛?
片刻之後,她忽然又笑了起來。問:“哪裏不是呢?”
對方沒有再迴答,他的目光憂鬱而呆滯,定定地望著牆角,視線並沒有落點,仿佛透過現實存在的事物投射到無法觸摸的虛空。
極度的瘦削與病態並不能掩飾這雙藍眼的清澈動人,特別是當它還為淚水所清洗。
事實上透過對方的骨骼輪廓,她能判斷出來,倘若刮幹淨胡子、修剪整齊頭發甚至臉蛋上填充足夠的血肉,這個男人應該會極為好看。畢竟再普通的麵貌,配上這種詩人般憂鬱迷人的氣質都足以叫人側目。隻可惜,抑鬱、自閉與厭食完全破壞了他原本的麵貌與氣質。
“你所質疑的是我講述的‘同情’嗎?”俞雅想了想,“這世上沒有什麽感同身受。隻有你對自身遭遇痛苦的推己及人,而非從他人感受到的痛苦而觸發。我認同道德感與同情存在的可能,但我否認萬物間的無差異性,個體的主觀意識依然是他們做出判斷的第一準則。先自己,後他人。自己為主,他人為次。所以一切的公正和仁愛在我這裏都是有條件的……”
既然他表現出了一點與外界交流的欲望——即使隻是這麽一句話——她都不可能放任這個突破口不用。
俞雅沒有任由他再次陷入沉默與呆滯。她放下書,走上前去,彎下腰伸手捧住對方的臉。她的手能觸碰到近乎突出的骨骼,稀稀拉拉長短不齊的胡子粗而紮手,沒有多少皮肉攀附於其上,叫他的皮膚呈現出近乎非人般的冰涼。
身體的接觸構造出一種類似於“親密”的環境,但她僅僅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一種類似於共感的狀態,而未有借助於“催眠”亦或是“暗示”的技巧。
她並不想摧毀他的自我界限並人為重建,她所想看到的是他自己憑借一種“希望”的可能走出來,站起來,重迴人類這一個大範圍的群體。
“不傷害別人即是公正,盡量幫助每一個人即是仁愛,”俞雅深深地望進他的眼睛,“可是,真正的道德是如此稀有,真正道德的人也萬裏無一,拿著理想要求現實的,永遠是偽命題——先生,你得知道,不能忍受他人痛苦前提是自己不痛苦,盡量幫助他人的前提是自己無需幫助——世人將公正與仁愛視為美德,即是證明那些道德行為的與眾不同。但我們隻是平凡人,我們不需要與眾不同,我們在這世上存在的第一要務是生存,是自私,是自我保護。”
“你得先學會保護自己,先讓自己不受傷害、無需幫助,其次才是推己及人!”
她擁抱他,溫和地撫摸著對方的臉,沒有擦去那不斷落下的眼淚,隻是低下頭用自己的額抵在對方的額上,語調輕柔又平和:“親愛的,你得先學會愛自己,然後才是愛別人。”
第158章 哲學教授08
俞雅所擁抱的人很長時間並沒有任何動靜。
他沒有表情, 渾身僵硬,隻是用一種茫然的空洞的眼神直直地望向前方,就像是一塊石頭,一座雕像,一種非生物,俞雅不能判斷他是否聽到了自己所說的話, 在這樣的死寂之中甚至不禁懷疑他是否還有自主思考的能力。
這種狀態持續了不短的時間, 但俞雅並沒有輕易放棄。她有足夠的耐性, 她很專心地觀察著對方的一切反應——縱然他看上去又像是陷入自閉的模樣也沒泄氣。
在與他相處的很長時間裏, 她僅僅是維持著旁觀者的角色, 她給他講述一切, 可是始終要維持小心翼翼的姿態。她不靠近, 不觸碰,不成為壓在他靈魂上的一點重量。可是他現在開口說話了, 他對於她所處的外界出現了一絲反應, 就因為他心上那道厚厚的屏障自行出現裂縫, 他凝固的自我界限已經表現出動搖, 她便不會再安於維係原先的距離。
她緊緊擁抱著他,不停地撫摸著對方的頭發, 甚至低頭親吻他的腦袋,就像她所懷抱的是一個值得憐愛的小寶寶, 是一個無比珍貴與稀有的事物。
她沒有再說話,隻是以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努力安撫對方的情緒。
不知道過了多久,好像是忽然之間, 他就開始顫抖起來。
就像是一個被丟在冰天雪地的孩子忽然意識到自己被拋棄了,像一個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家的人忽然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夢——臉孔劇烈抽動,眉宇痛苦地蹙起,仿佛從骨子裏滲透出來的寒冷將其覆蓋,叫他控製不住戰栗——那種仿佛認知都被顛覆的痛苦難以言喻。
他潛意識在抗拒俞雅的動作。
俞雅覺察到這一點的時候,饒是她都控製不住出現一些喜悅的心情。排斥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他在感知外界,並對外界事物產生反應!
一切就這麽雞飛狗跳忙忙碌碌又順其自然地從波濤暗湧過度到了波瀾不驚,怕是連柯西都懷疑,一開始那麽反對排斥客人入住的自己,為什麽現在會如此坦然接受那兩個生物在視線範圍內存在。它甚至很自然地接受金子的照顧,在俞雅空不出手遛狗的時候,甚至不用鄰居太太幫忙,兩狗你遛我我遛你的一路唿嘯而過,自己就發泄完了旺盛的精力,愉快地迴家。
俞雅欣然看著這一切發生。
她並不擔心柯西的心理健康,畢竟以它的性格來說,要接受一個像是流浪漢先生這樣的病人或者像金子一樣的狗,並不困難——短暫的排斥並不會影響到它溫和善良的本質。
她工作生活之餘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那位先生身上。要想治愈他的難度很大,在沒有鮮明的成效之前她不敢保證他一定會康複。
事實上,在被收留的大半年時間裏,他其實與在教會收容所的狀態差不多,隻不過偶爾會出現那麽一些與金子的小互動——毋庸置疑,他是愛著它的,那是他唯一能把握的也確實會迴應他愛的事物。
但這還不夠,這並不足以將他從地獄中帶出來。
俞雅一度認為他對這個世界是懼怕著的,他的排斥更多的出於對世界的恐懼。因為恐懼著,所以害怕被傷害,因為恐懼著,所以甘願變成行屍走肉,這樣的他就是固若金湯的,不在意這世上的一切就不會被一切所傷害……也就是所謂的自欺欺人。
但人啊,就是犯賤。
遍體鱗傷還是會渴求溫暖,鮮血淋漓還是控製不住希冀幸福,人恆溫動物的本能就促使人趨陽、向光。
他什麽時候會意識到,“希望”這種玩意兒還是存在的呢?
因為沒法預料,所以這種平淡無奇的日子被打破的時候也顯得格外突然——他是在她講述叔本華的時候忽然落淚並開口的。
他說:“不是的。”
早前叔本華的研究告一段落的時候,她寫下的論文已經長得可以做一本書。於是她給他講述的話題自然而然就轉到了叔本華身上。她覺得很有意思,並不是說她肯定這個人物,因為他無論是從生活、論調還是為人處世來說都有值得詬病之處,甚至是說以現代很多人的眼光來看,這位非理性主義的哲學家並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好人”。她關注這位唯意誌論的人物僅僅是因為她覺得他的某些思想有意思罷了。
而有趣的事物總是會叫人連語調都帶著輕鬆愉悅。就算她的想法帶著某種程度上的“異化”,隻憑借著這樣的語調就叫人提不起勁反駁她說的一切。
然後就聽到對方用嘶啞的低鬱的聲音說不是。
有那麽一瞬間俞雅都覺得自己是幻聽了,她的視線從書頁中挪開,臉上恬淡又模板化的笑容收起,以一種近乎嚴肅的表情正對著他。
他在說什麽?他說了話?……他在反對她講到的什麽內容?
同情的本質?其倫理學原則?公正與仁愛?
片刻之後,她忽然又笑了起來。問:“哪裏不是呢?”
對方沒有再迴答,他的目光憂鬱而呆滯,定定地望著牆角,視線並沒有落點,仿佛透過現實存在的事物投射到無法觸摸的虛空。
極度的瘦削與病態並不能掩飾這雙藍眼的清澈動人,特別是當它還為淚水所清洗。
事實上透過對方的骨骼輪廓,她能判斷出來,倘若刮幹淨胡子、修剪整齊頭發甚至臉蛋上填充足夠的血肉,這個男人應該會極為好看。畢竟再普通的麵貌,配上這種詩人般憂鬱迷人的氣質都足以叫人側目。隻可惜,抑鬱、自閉與厭食完全破壞了他原本的麵貌與氣質。
“你所質疑的是我講述的‘同情’嗎?”俞雅想了想,“這世上沒有什麽感同身受。隻有你對自身遭遇痛苦的推己及人,而非從他人感受到的痛苦而觸發。我認同道德感與同情存在的可能,但我否認萬物間的無差異性,個體的主觀意識依然是他們做出判斷的第一準則。先自己,後他人。自己為主,他人為次。所以一切的公正和仁愛在我這裏都是有條件的……”
既然他表現出了一點與外界交流的欲望——即使隻是這麽一句話——她都不可能放任這個突破口不用。
俞雅沒有任由他再次陷入沉默與呆滯。她放下書,走上前去,彎下腰伸手捧住對方的臉。她的手能觸碰到近乎突出的骨骼,稀稀拉拉長短不齊的胡子粗而紮手,沒有多少皮肉攀附於其上,叫他的皮膚呈現出近乎非人般的冰涼。
身體的接觸構造出一種類似於“親密”的環境,但她僅僅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一種類似於共感的狀態,而未有借助於“催眠”亦或是“暗示”的技巧。
她並不想摧毀他的自我界限並人為重建,她所想看到的是他自己憑借一種“希望”的可能走出來,站起來,重迴人類這一個大範圍的群體。
“不傷害別人即是公正,盡量幫助每一個人即是仁愛,”俞雅深深地望進他的眼睛,“可是,真正的道德是如此稀有,真正道德的人也萬裏無一,拿著理想要求現實的,永遠是偽命題——先生,你得知道,不能忍受他人痛苦前提是自己不痛苦,盡量幫助他人的前提是自己無需幫助——世人將公正與仁愛視為美德,即是證明那些道德行為的與眾不同。但我們隻是平凡人,我們不需要與眾不同,我們在這世上存在的第一要務是生存,是自私,是自我保護。”
“你得先學會保護自己,先讓自己不受傷害、無需幫助,其次才是推己及人!”
她擁抱他,溫和地撫摸著對方的臉,沒有擦去那不斷落下的眼淚,隻是低下頭用自己的額抵在對方的額上,語調輕柔又平和:“親愛的,你得先學會愛自己,然後才是愛別人。”
第158章 哲學教授08
俞雅所擁抱的人很長時間並沒有任何動靜。
他沒有表情, 渾身僵硬,隻是用一種茫然的空洞的眼神直直地望向前方,就像是一塊石頭,一座雕像,一種非生物,俞雅不能判斷他是否聽到了自己所說的話, 在這樣的死寂之中甚至不禁懷疑他是否還有自主思考的能力。
這種狀態持續了不短的時間, 但俞雅並沒有輕易放棄。她有足夠的耐性, 她很專心地觀察著對方的一切反應——縱然他看上去又像是陷入自閉的模樣也沒泄氣。
在與他相處的很長時間裏, 她僅僅是維持著旁觀者的角色, 她給他講述一切, 可是始終要維持小心翼翼的姿態。她不靠近, 不觸碰,不成為壓在他靈魂上的一點重量。可是他現在開口說話了, 他對於她所處的外界出現了一絲反應, 就因為他心上那道厚厚的屏障自行出現裂縫, 他凝固的自我界限已經表現出動搖, 她便不會再安於維係原先的距離。
她緊緊擁抱著他,不停地撫摸著對方的頭發, 甚至低頭親吻他的腦袋,就像她所懷抱的是一個值得憐愛的小寶寶, 是一個無比珍貴與稀有的事物。
她沒有再說話,隻是以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努力安撫對方的情緒。
不知道過了多久,好像是忽然之間, 他就開始顫抖起來。
就像是一個被丟在冰天雪地的孩子忽然意識到自己被拋棄了,像一個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家的人忽然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夢——臉孔劇烈抽動,眉宇痛苦地蹙起,仿佛從骨子裏滲透出來的寒冷將其覆蓋,叫他控製不住戰栗——那種仿佛認知都被顛覆的痛苦難以言喻。
他潛意識在抗拒俞雅的動作。
俞雅覺察到這一點的時候,饒是她都控製不住出現一些喜悅的心情。排斥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他在感知外界,並對外界事物產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