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望山走倒馬。此時用作“望城走倒馬”,也再貼切不過。
二人從望到大丘城開始,已然驅馬奔行了大半日,可還離城甚遠。
愈往近處,肖逸愈是感歎其城池之大,心想到如此大的城池,其內該有多少百姓居住。單從城池規模來看,就知百姓之愛戴,儒道之成功。
這時,肖逸不再說話,隻是靜靜地注視著麵前這座城池。
不知從何時起,其心底深處就莫名地升起一股正義之意,思想變得異常純粹,各種信念也突然堅定起來。
黃昏時分,那朱紅色巨大城門終於在望。這時,肖逸突然驚覺,道:“浩然正氣!”運神向天空望去。
夜幕降臨,天色暗淡。可是在肖逸望來,城池上卻籠罩著一層金黃之雲,將整個大丘城都照耀的如同白晝一般。
再仔細去看,當發現,一縷縷細微的金黃之氣不斷從城中升起,逐漸升高,匯入那金黃之雲中。
“吾善養我浩然之氣。好一座大丘城,好一個儒家!”肖逸不禁由衷讚歎道。
來到城門之前,隻見城樓匾額上不是書寫某某城門之類,反而大大地書寫著“安貧樂道”四字。
百家論道時,肖逸曾聽玉臨風講過孔聖人弟子顏迴安貧樂道的故事,此時想起,又是一番滋味,心道:“儒家弟子也好,天下百姓也罷,都應有此安貧樂道之精神!”
進得城去,但見中央一條寬敞大道直通丘頂城心而去。大道兩側,店鋪鱗次櫛比,行人絡繹不絕,好不熱鬧繁華。
行了一陣,肖逸發現,此處百姓,無論貴賤,皆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懂禮。
街上行人雖多,可無不各守其道,但有擁堵,禮讓為先,從不會搶占車馬之道,儀態萬方。
而且,無論生熟親密,行人見麵,總要行禮問詢,道一聲“好”。再聞說話之聲,溫文爾雅,絕無大聲喧嘩之輩。
如此,整個大丘城,無處不升騰著一股仁和之氣。受此影響,即使一個沒有受過儒道熏陶的外人到此,也絕不會做出失禮之事來。
肖逸愈看愈是敬佩,道:“孔聖人所言,‘一日克己複禮為仁,天下歸仁矣’,其意果然不錯。行到此處,方知何為真正的禮儀之邦!”
又往前行,來到一片酒樓地帶。隻見華燈初上,文人雅士倚樓望月,品著美酒,吟著詩詞,好不愜意。
肖逸望了片刻,也不禁羨慕萬分,隻恨腹中無墨,空有一番豪情,卻無法表達出來,令人又是憋悶,又是羞愧。
雖進了大丘城,但是此去申府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眼看天色不早,肖逸提議,休息一日,明日再行。
申亦柔則道:“‘中庭生桂樹,華燈何煌煌’。大丘城的夜景才剛剛開始,肖大哥何不與我一同觀賞夜景,一同前行,豈不絕妙?”
肖逸赧然一笑道:“在儒家人眼中,處處都是詩情畫意。我乃俗人,卻忽略這世間之美。也好,難得有此良機,我們就夜遊大丘城,領略一番禮儀之邦的盛景。”
夜色漸濃,城內卻流光溢彩,照耀的如同白晝。而且,令肖逸奇怪的是,街上行人不減反增,百姓陸陸續續出了家門,來品讀這夜色之美。
肖逸看著百姓臉上洋溢的歡笑,尤其是聽到孩童追逐的嬉戲聲,心情也漸漸好轉,暗道:“但願天下百姓皆如此。”
因為心生向往,他感到處處都透著新奇。路上一件普通的房舍,一麵酒旗,一個屋簷,他都不放過,總要仔細看上幾眼,頗有些流連忘足。
申亦柔也精神大好,偎在車窗處,見肖逸看向哪裏,就解釋到哪裏。二人說說笑笑,倒也不見寂寞。
行過酒樓區,前方忽有一條大河,自西而東,從城中穿過。
與別處不同的是,河麵上緊挨著架設了三座九孔石拱橋。三橋並駕齊驅,看上去蔚為壯觀。
聽申亦柔講,這三種橋有等級之分,普通百姓隻能走西側石橋,身負功名的讀書人可以走東側石橋,隻有真正的孔門之人,才可以走中間石橋。
肖逸聽罷,微微搖了搖頭。來到青州之後,他最不喜的就是這等級製度。
但是,一路行來,發現百姓不但不反對等級製度,反而受到等級製度激勵,在教育兒孫和自我誡勉時,充滿了一種積極向上之意。這等精神狀態,別處所未有。是以,肖逸一時也不知此製度是好是壞,暫且不做評論。
再者,他心中也清楚,人與人之間根本不會平等,就是他心中所想的太平盛德之世,也會存在高下之分。
申亦柔冰雪聰明,凝視片刻,見其神情如常,方暗暗鬆了口氣。
肖逸站在橋頭,隻見西側石橋上行人不斷,熙熙攘攘;東側石橋上稀稀拉拉,文人騷客依橋而歇,吟詩作對,別樣清淨;中間石橋上則空空蕩蕩,一人也無。
說來奇怪,橋上也無人監督,但百姓誰也不敢造次,莫說登上中間石橋,即使東側石橋不去踏足。
肖逸知道此乃德、法並用的教化之功,不禁笑道:“如此說來,我應該走西側的百姓之道了。”拉著馬車就向西側行去。
申亦柔則喚住道:“肖大哥應該走中央大橋才是。”
肖逸左右望望,道:“亦柔走中央大橋,無人會有異議。若是我走上去,隻怕不用一會兒就會召來儒家執法弟子了。”
申亦柔笑道:“肖大哥什麽時候膽子變得這麽小了。”
肖逸笑道:“這和膽子大小無關。到了禮儀之邦,就當遵守禮節。”說著,還是從西側大道行去。
誰知,申亦柔臉色一變,道:“肖大哥,你隻管走中央大橋就是,發生什麽事情,由我擔著。”
肖逸一愣,見其不快,想到其身上有傷,不便與之爭執,於是答應道:“好吧,那就依了亦柔,走一次中央大橋。”心中卻以為申亦柔放不開自家身份,等級觀念根深蒂固。(未完待續。)
二人從望到大丘城開始,已然驅馬奔行了大半日,可還離城甚遠。
愈往近處,肖逸愈是感歎其城池之大,心想到如此大的城池,其內該有多少百姓居住。單從城池規模來看,就知百姓之愛戴,儒道之成功。
這時,肖逸不再說話,隻是靜靜地注視著麵前這座城池。
不知從何時起,其心底深處就莫名地升起一股正義之意,思想變得異常純粹,各種信念也突然堅定起來。
黃昏時分,那朱紅色巨大城門終於在望。這時,肖逸突然驚覺,道:“浩然正氣!”運神向天空望去。
夜幕降臨,天色暗淡。可是在肖逸望來,城池上卻籠罩著一層金黃之雲,將整個大丘城都照耀的如同白晝一般。
再仔細去看,當發現,一縷縷細微的金黃之氣不斷從城中升起,逐漸升高,匯入那金黃之雲中。
“吾善養我浩然之氣。好一座大丘城,好一個儒家!”肖逸不禁由衷讚歎道。
來到城門之前,隻見城樓匾額上不是書寫某某城門之類,反而大大地書寫著“安貧樂道”四字。
百家論道時,肖逸曾聽玉臨風講過孔聖人弟子顏迴安貧樂道的故事,此時想起,又是一番滋味,心道:“儒家弟子也好,天下百姓也罷,都應有此安貧樂道之精神!”
進得城去,但見中央一條寬敞大道直通丘頂城心而去。大道兩側,店鋪鱗次櫛比,行人絡繹不絕,好不熱鬧繁華。
行了一陣,肖逸發現,此處百姓,無論貴賤,皆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懂禮。
街上行人雖多,可無不各守其道,但有擁堵,禮讓為先,從不會搶占車馬之道,儀態萬方。
而且,無論生熟親密,行人見麵,總要行禮問詢,道一聲“好”。再聞說話之聲,溫文爾雅,絕無大聲喧嘩之輩。
如此,整個大丘城,無處不升騰著一股仁和之氣。受此影響,即使一個沒有受過儒道熏陶的外人到此,也絕不會做出失禮之事來。
肖逸愈看愈是敬佩,道:“孔聖人所言,‘一日克己複禮為仁,天下歸仁矣’,其意果然不錯。行到此處,方知何為真正的禮儀之邦!”
又往前行,來到一片酒樓地帶。隻見華燈初上,文人雅士倚樓望月,品著美酒,吟著詩詞,好不愜意。
肖逸望了片刻,也不禁羨慕萬分,隻恨腹中無墨,空有一番豪情,卻無法表達出來,令人又是憋悶,又是羞愧。
雖進了大丘城,但是此去申府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眼看天色不早,肖逸提議,休息一日,明日再行。
申亦柔則道:“‘中庭生桂樹,華燈何煌煌’。大丘城的夜景才剛剛開始,肖大哥何不與我一同觀賞夜景,一同前行,豈不絕妙?”
肖逸赧然一笑道:“在儒家人眼中,處處都是詩情畫意。我乃俗人,卻忽略這世間之美。也好,難得有此良機,我們就夜遊大丘城,領略一番禮儀之邦的盛景。”
夜色漸濃,城內卻流光溢彩,照耀的如同白晝。而且,令肖逸奇怪的是,街上行人不減反增,百姓陸陸續續出了家門,來品讀這夜色之美。
肖逸看著百姓臉上洋溢的歡笑,尤其是聽到孩童追逐的嬉戲聲,心情也漸漸好轉,暗道:“但願天下百姓皆如此。”
因為心生向往,他感到處處都透著新奇。路上一件普通的房舍,一麵酒旗,一個屋簷,他都不放過,總要仔細看上幾眼,頗有些流連忘足。
申亦柔也精神大好,偎在車窗處,見肖逸看向哪裏,就解釋到哪裏。二人說說笑笑,倒也不見寂寞。
行過酒樓區,前方忽有一條大河,自西而東,從城中穿過。
與別處不同的是,河麵上緊挨著架設了三座九孔石拱橋。三橋並駕齊驅,看上去蔚為壯觀。
聽申亦柔講,這三種橋有等級之分,普通百姓隻能走西側石橋,身負功名的讀書人可以走東側石橋,隻有真正的孔門之人,才可以走中間石橋。
肖逸聽罷,微微搖了搖頭。來到青州之後,他最不喜的就是這等級製度。
但是,一路行來,發現百姓不但不反對等級製度,反而受到等級製度激勵,在教育兒孫和自我誡勉時,充滿了一種積極向上之意。這等精神狀態,別處所未有。是以,肖逸一時也不知此製度是好是壞,暫且不做評論。
再者,他心中也清楚,人與人之間根本不會平等,就是他心中所想的太平盛德之世,也會存在高下之分。
申亦柔冰雪聰明,凝視片刻,見其神情如常,方暗暗鬆了口氣。
肖逸站在橋頭,隻見西側石橋上行人不斷,熙熙攘攘;東側石橋上稀稀拉拉,文人騷客依橋而歇,吟詩作對,別樣清淨;中間石橋上則空空蕩蕩,一人也無。
說來奇怪,橋上也無人監督,但百姓誰也不敢造次,莫說登上中間石橋,即使東側石橋不去踏足。
肖逸知道此乃德、法並用的教化之功,不禁笑道:“如此說來,我應該走西側的百姓之道了。”拉著馬車就向西側行去。
申亦柔則喚住道:“肖大哥應該走中央大橋才是。”
肖逸左右望望,道:“亦柔走中央大橋,無人會有異議。若是我走上去,隻怕不用一會兒就會召來儒家執法弟子了。”
申亦柔笑道:“肖大哥什麽時候膽子變得這麽小了。”
肖逸笑道:“這和膽子大小無關。到了禮儀之邦,就當遵守禮節。”說著,還是從西側大道行去。
誰知,申亦柔臉色一變,道:“肖大哥,你隻管走中央大橋就是,發生什麽事情,由我擔著。”
肖逸一愣,見其不快,想到其身上有傷,不便與之爭執,於是答應道:“好吧,那就依了亦柔,走一次中央大橋。”心中卻以為申亦柔放不開自家身份,等級觀念根深蒂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