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曹錕部下的吳佩孚、中路李長泰部下的王汝勤、東路段芝貴指揮的十六混成旅主力宋啟元所部,都已“兵臨城下”。近畿的第一、第十二、第十三各師,相繼響應,布防東北兩麵,與自西南進軍的討逆軍,協同完成了對整個北京的大包圍。


    但是,討逆軍還不敢發動總攻擊,因為張勳以“玉石俱焚”四字相威脅。如果逼得辮子兵在北京城內燒殺擄搶,那一來討逆軍雖勝不足為功,反而是一場罪孽。


    “不要急!”在天津的段祺瑞,用轉接的軍用電話,告訴司令部設在豐台的段芝貴,“張紹軒一定會就範的,逼得狗急跳牆,反倒不好。”


    “是!”段芝貴答說,“不過十六旅求功的心很切。”


    “你盡力安撫,務必把他們壓下來。”段祺瑞又問,“城裏的情形怎麽樣?”


    “謠言很多。尤其是東交民巷,如果出了問題,很麻煩。”


    “不能出問題,絕不能出問題。所以,你不能逼得太緊。”


    話雖如此,段祺瑞還是不能放心,便親自打了個電話,邀曹汝霖來商量。


    “潤田,我有兩件事跟你談。第一,我想請你接交通。”


    “噢,”曹汝霖問說:“總理的名單已經擬好了?”


    “擬好了,你看!”


    一看名單,便知研究係與段祺瑞合作的傳說不假。研究係占了三個要缺:內務湯化龍、財政梁啟超、司法林長民。外交總長起用曾任留日留學生監督,在熊希齡的“人才內閣”中擔任教育總長的汪大燮,跟研究係亦一向很接近。此外,陸軍段祺瑞自兼,海軍複用劉冠雄,農商是張國淦,李經羲內閣蟬聯的隻有一個教育總長範源濂。


    “交通銀行的事亦很忙,我恐怕不能兼顧。”


    段祺瑞原以曹汝霖有讚助軍費之功,因而以交通一席為酬庸。聽曹汝霖以不能兼顧為辭,心想交通銀行確很重要,不能讓他顧此失彼。這件事需要研究。


    “那麽,我們談第二件事。京津電話不通,謠言很多,說張紹軒的辮子兵在京城裏不守紀律,騷擾使館區,我想請你進京去看一看。”


    “是去看看情形呢,還是要跟公使團打什麽交道?”


    “但願用不著打交道。”段祺瑞答說,“如果無事,不過受點虛驚,那就請你代表我慰問。倘或出了事,要賠償,要撫恤,請你看情形辦。反正三四天之內,我總要進京了。”


    曹汝霖接受了這個任務。當即約定,第二天一早,專掛一列花車進京。


    這天夜裏,北京相當緊張。外城已為討逆軍所控製,但張勳已經將大炮拉上東華門,一共四尊,方向不一,兩尊向外,對準東交民巷,兩尊對內,對準王府井大街。


    這時徐世昌已以和事佬的姿態出麵了。一麵派了個代表唐宗源進京,一麵打了個電報給張勳,稱唿是“北京南河沿張紹軒鑒”,既不稱“兄”,示無私交;也不用官稱,表示不承認他還是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內容是“抒忠告之言,擬處分之法”。先有一番責備:


    “執事倉猝發難,遽更國體,假托名義,號召全國,斷無幸成之理。迨各軍齊集,畿輔震驚,執事負固一隅,進退失據,徒使幼主憂危,外人詰責,京師數百萬生命財產,皆有朝不保暮之勢,是豈執事初心所及料哉?”


    接著是聲明立場,順便亦為張勳開脫,歸罪於萬繩栻、劉廷琛之流。他說:


    “世昌對於國家,對於皇室,素以竭力維持為本旨。即對於執事,十餘年同袍誼重,斷不忍坐視執事危及國家、貽害清室,犯全國之韙而不顧。且執事雖以複辟為本懷,其實此事之發生,亦隻為二三僉壬所強迫,此可為痛哭者也。”


    以下提出處分之法:


    “現在事機日迫,為國家計,唯有迅複共和;為皇室計,唯有維持優待條件;為執事計,唯有速圖脫卸。應即日將軍隊交江宇澄、吳鏡潭,一律解除武裝,移駐城外,執事既不操兵柄,自可不負責任。”


    這是向張勳開出主要條件,以接受繳械,交換免除責任,進一步提出保證,並作最後忠告:


    “至於家室財產,已與段總理商明,亦決不為已甚,世昌當力為保護。將來時事稍定,息影他方,雲海蒼茫,何處不可自遣?大英雄做事,磊落光明,既已鑄成大錯,便當及早迴頭。俾當局略跡原心,默留為保全之地。此世昌所以為執事計者,略盡於斯。餘由唐君宗源麵述。”


    唐宗源是初十中午到京的。一下了火車,照徐世昌的指示,先去看江朝宗。


    這時江朝宗家又熱鬧了,訪客不絕,有來接頭公事的,有來打聽消息的。連世續都坐著綠呢沒擋車,親自登門拜訪。


    這當然是由江朝宗親自接待,引入小書房叩問來意:“中堂必是為了保護皇上的事?請放心,我是大清朝的臣子,理當保駕。”


    “不光是保駕。”世續將一直拿在手中的一個大封袋,遞了過去,“宇澄,你看這個就知道了。”


    封袋內中西文件各一通。西文不必看,看中文是“公使團照會譯本”。內容很簡單,說張勳的部隊不可能抵擋得住討逆軍,倘或開仗,糜爛地方以外,一無益處。希望“清廷”勸告張勳,解除武裝。


    “你看,洋人多捧聖上?”世續苦笑著說,“他們還以為隻要皇上一句話,張紹軒就會乖乖兒聽命。哪裏有這種事?”


    “洋人不明白咱們,就跟咱們不明白洋人一樣。”江朝宗問說,“中堂去看了張紹軒沒有?”


    “看也是白看。張紹軒一肚子的怨氣沒處發,我去了正好碰上。‘好啊!我替朝廷賣命,朝廷反勸我投降。不叫人寒心嗎?’他要是這麽說,我怎麽下台?”


    “那麽,中堂的意思呢?”


    “自然隻有你費心了!”世續拱拱手說,“文件我就擱在這兒啦!種種偏勞。”說完,又作了個揖。


    “好說,好說。”江朝宗答道,“徐中堂的代表已經來了,我約他一塊兒去勸張紹軒。”


    於是約齊了唐宗源,徑到南河沿張家。衛士一看是江朝宗,不必通報便領了進去。時逢溽暑,張勳正解衣磅礴,盤起辮子在大嚼西瓜。見有客來,急忙搶了一件夏布大褂穿上身,迎了出來。


    唐宗源也是熟人,彼此招唿過了,張勳便說:“就在大廳上坐吧,涼快些!”


    大廳上四架搖頭風扇,對著冰塊吹。唐宗源覺得冷氣襲人,便向江朝宗示意:“咱們請紹帥換個地方談吧!”


    “不!不!”張勳立即接口,“就這裏談好!事無不可對人言。”


    看他這副桀驁不馴的神態,唐宗源不免氣餒,隻好硬著頭皮說:“菊老的電報,紹帥看到了?”


    “看了。”張勳答說,“我在天津,菊老也沒有說不讚成複辟的話。”


    “菊老不是不讚成複辟,是認為不宜操之過急。”唐宗源緊接著說,“今天不是論是非的時候,是講求實際。大英雄提得起、放得下。現在要放還來得及。”


    “紹帥,”江朝宗接著相勸,“現在公使團亦很懇切提出要求,請紹帥放寬一步。”


    “怎麽寬法?”


    “請紹帥優遊自在。”


    所謂“優遊自在”,即是徐世昌電報中所說的“息影他方”。張勳大為搖頭。“菊老要我把隊伍交給王聘老、鏡潭跟你,解除武裝。”他說,“這不就是繳械嗎?”


    江朝宗硬著頭皮答一聲:“是!”


    “繳械不就是投降嗎?”


    對這話,江朝宗就無法作答了,看著唐宗源,希望他接口。


    唐宗源卻是發問。“事到如今,”他說,“紹帥總有個自處之道吧?”


    張勳想說兩句硬話,卻有些澀口,想了一會兒答說:“我不離兵,兵不離槍。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


    “請問紹帥,貴部從北京南下,迴到徐州,不怕東西兩路伏擊?”


    張勳勃然變色。“既然不容我走,那就隻有幹到底了。”他很不客氣地說,“如果菊老請你來告訴我這句話,那麽,請你迴複菊老,說我聽清楚了。我有通電答複。”


    “不,不!”江朝宗趕緊打圓場,“紹帥,不可誤會,不可誤會。”


    “我不會誤會。當初大家都讚成複辟,現在責任往我一個頭上推。”張勳大為激動,“人人都為國家,隻有我張某人是個大混球!”


    看著談不下去了,唐宗源示意可以走了。江朝宗靈機一動,趨前兩步,用極低的聲音說道:“紹帥,人人可以得罪,別得罪洋人,得罪了洋人,連個退路都沒有了。”


    這話很有效,張勳不免怦然心動。最後的退路是東交民巷,如果得罪了洋人,來個拒而不納,莫非真的以俘虜的身份去見段祺瑞?


    “好吧!”他說,“隻要你們勸得下來,我不作聲就是。”


    所謂“勸得下來”是指警察總監吳炳湘在東華門上,苦勸張勳的“炮兵指揮官”不要開炮而言。吳炳湘確很賣力,已經一天一夜不曾合眼,上下東華門城樓十幾趟之多,因為勸了這麵,還要勸那麵——豐台已去了兩趟了。段芝貴、曲同豐的態度都比較緩和,就是十六旅不易對付。


    “好!”江朝宗另有計較,“紹帥,咱們一言為定。貴部勸得下來,來請示的時候,請紹帥說一句:‘你們自己瞧著辦!’”


    “可以。”張勳又說,“不過,我看勸不下來。”


    江朝宗還要想說什麽,卻為一個不速之客打斷了。來的這個客人是上海《字林報》駐京特派員王約翰,張勳正有苦水要吐,立即延見。這樣,就等於對江、唐二人下了逐客令。


    送了客,張勳還換了衣服,而且擺出很歡愉的神色,去會見王約翰,要給客人一個很樂觀,而且問心無愧的印象。


    敬茶奉煙,請教姓氏,一番周旋已畢,言歸正傳。那王約翰很會說話,“張將軍,”他說,“這幾天你是全中國最引人注意的人物。不論成敗,都是英雄。”


    這句話搔著了張勳的癢處,搓著手不斷地說:“謝謝、謝謝!多謝捧場。”


    “張將軍,新聞記者說話比較率直,萬一開罪,不是有意的,請你原諒。”


    “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你盡管問好了,沒有什麽好忌諱的。”


    “首先想請問張將軍,戰事是不是很快會結束?”


    “不會!”張勳答說,“我決定打到底,到死為止,現在重新在部署。”


    “怎麽樣部署?”


    “對不起!隻有這一點不能告訴你。請你原諒。”


    “好說,好說!”王約翰又問,“張將軍這次帶兵進京的本意,就是在複辟?”


    張勳沉吟了一下答道:“應該這樣說,我進京的本意,是在為國民跟清朝謀福利,督軍團在徐州,沒有一個不是請我當複辟的領袖。就是段芝泉,也間接有這樣的表示,所以我才毅然實行複辟。”


    “那麽,在清室方麵,事先是不是有聯絡呢?”


    “沒有、沒有!”張勳亂搖著手,極力為清室開脫,“今天的局麵,在清室是完全出乎意外的。”


    “張將軍為什麽不事先跟清室聯絡?”


    “因為,因為複辟成功,當然對清室有利;複辟失敗,由我一個人負責,不必跟清室聯絡。”


    “張將軍的意思是,對於這次複辟,清室不必負什麽責?”


    “是的。”


    “那麽,張將軍是不是想過,複辟成功對你個人有什麽好處?”


    “我已經兩次辭了王位,這就可想而知了。”


    “那麽,張將軍複辟的目的是什麽?”


    “我認為中國隻有實行帝製,才可以富國強兵。所以隻要帝國成立,能夠維持下去,我下野亦是情願的。否則,決不退讓。”說到這裏,張勳突然激動了,“督軍團當時推我負責,如今牆倒眾人推,忘記了當初說過的話,真個個都是孬種!我現在手裏隻有三千人,對方有五萬,仍舊要拚一拚。打仗對地方上當然不好,不過這個責任要由他們來負。”


    “聽說徐菊老已經派人來調停了。有這話沒有?”


    “有的。不過不是來調停,是要繳械,等於要我投降。”張勳右手握拳,使勁連擊左掌,“我決不投降!我在皇上麵前,在我部下的麵前發誓,決不會投降!”


    “這是為了你自己爭一口氣?”


    “不是!”張勳很快地迴答,“我受太妃、皇上的付托,不能投降。我已經打算好了,不管怎麽樣犧牲,忠信兩個字是不能犧牲的。總而言之,在我麵前隻有兩句話,不是‘中華帝國’,就是拚命打仗。”


    說到這裏,端一端茶碗,這是前清督撫的規矩,表示談話結束。走廊上的聽差,看到這個信號,立即拉長了嗓子喊道:“送客!”


    王約翰意猶未盡,卻不能不起身告辭,張勳很客氣地送了出來,一麵走,一麵又說:“我跟你老兄恐怕不會再見麵,我的事業已經絕望,不過張勳這個名字還是響當當的。”


    “我很榮幸,能夠在此時此地訪問張將軍。”王約翰站住腳說,“既然張將軍認為以後見麵不容易,我想請問張將軍,是不是還有什麽話要告訴大家?”


    張勳沉吟了一會兒答說:“多數督軍主張複辟,未實行以前,電報、信很多。我想把這些東西整理出來,交給報紙發表。不過,也還沒有決定。”


    “是的,應該發表,張將軍如果已經決定了,我可以效勞。”


    “好的,等我決定了通知你。”


    “最後,”王約翰豎了一根手指,表示這是真正最後的一個問題,“幾位‘議政大臣’是不是跟張將軍一起在患難?”


    “那裏有什麽共患難的‘議政大臣’?”張勳苦笑道,“早已逃得不知去向了。”


    “我倒知道。”


    “噢,”張勳大感興趣,“來、來,咱們再談談。”


    這一下變成張勳訪問新聞記者了。首先問到的是雷震春——此人對張勳倒還算夠朋友的,將陸軍部庫存的兩百多萬發子彈,及現大洋八萬多元,全數撥交張勳的軍需處以後,悄然出走,不知蹤跡所在。張勳對他相當關切。


    “他在豐台被捕了。冤家路窄,正好落在第三十三師師長範國璋手中。不過,範師長並沒有為難他,師部裏照樣替他‘開燈’,大煙是有得抽的。”


    “噢,”張勳又問,“敝本家張馨庵呢?”


    張馨庵就是張鎮芳。王約翰答說:“他是在去天津的車上,讓顏世清看到了,指揮隨車的憲兵把他抓了起來,送到軍法處去了。”


    “這奇怪!這與顏世清何幹?”張勳問說,“他是總統府參議,並不負治安的責任,為什麽要抓老朋友?”


    顏世清是廣東人,進士出身,一直在直隸辦洋務,跟張鎮芳不但是老朋友,而且是老同事,會不講交情,可知其中別有緣故。


    “大概是張馨庵有對不起朋友的地方吧。”王約翰說,“最冤枉的是馮麟閣,受了池魚之殃。”


    馮麟閣名叫德麟,在前清與張作霖、吳俊升都是奉天巡防隊的統領。張作霖是中路,吳俊升是後路,而論實力以馮德麟的左路為最強,但他的手腕不及張作霖高明,所以一直屈居張作霖之次。現在是第二十八師師長,幫辦奉天軍務。


    張勳進京以後,曾約張作霖進京“共圖大事”。其時局麵還相當混沌,看起來複辟不大可能,但督軍團支持複辟是事實,如何演變,殊難逆料。張作霖心想,孟恩遠以吉林督軍領銜請求解散國會,熱河都統薑桂題亦已應約進京,如果張勳的“大事”得成,孟、薑立見升騰,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此刻似乎還不能不買張勳的賬。


    但一進京,複辟倘或失敗,後果相當嚴重,“洪憲”的前車可鑒,像梁士詒號稱“財神”,神通如此廣大,迄今亦仍在香港亡命,不敢迴北方。張作霖打算過,若是參加複辟而其事不成,奉天督軍的地位一定不保,這件事無論如何做不得。


    一方麵不能應張勳之約,另一方麵又不宜得罪張勳。處在這一左右為難之情勢之下,張作霖靈機一動,覺得不妨讓馮德麟去當火中取栗的貓腳爪。


    “馮大哥,”他說,“張紹軒打電報來約我,這是一個機會。我心裏在想,咱們老哥兒不分彼此,凡事得往好的地方打算。如今委屈你當幫辦,有機會應該先讓你,你去!複辟成功了,論功行賞,不就當上督軍了嗎?”


    馮德麟心想不錯,天津三不管“大茶壺”出身的孟恩遠,已經七十多歲,到那時可以取而代之。可是,“萬一複辟不成功呢?”他問。


    “怕什麽?”張作霖脫口相答,“叫京奉路局開一列專車,不就迴來了嗎?”


    “對,對!”馮德麟欣然答說,“我去,我去!”


    去了北京,不曾發生任何作用,也沒有什麽好處。一看形勢不妙,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但開專車已不可能,就是可能亦不宜出此,因為目標太大。結果是帶了一名副官、兩名助手,都換了便衣,悄悄上了去天津的火車,預備轉道出關。哪知道顏世清跟張鎮芳過不去,一抓張鎮芳,附帶搜查全車,馮德麟被認了出來。他應張勳之約進京,是報上登過的,不用說,也是禍首之一,隨即逮捕,與張鎮芳一起被送到“討逆軍”的軍法處。


    軍法處長丁士源是熟人,安慰他說:“你別急!在我這裏住一兩天,我打電話給張雨亭,讓他來保你出去。”


    張作霖當然要保他,複電“附逆非出本心,請予寬免”。馮德麟很快地被交保釋放。一起被逮的張鎮芳,因為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沒有那麽便宜了。


    “丁處長,”他說,“馮麟閣能交保,我也要交保。”


    “你不是軍人的身份,不歸軍法管轄,我無權讓你交保。”


    “那麽誰有權呢?”


    “天津地方法院。”丁士源冷冷地答了這一句,隨即關照手下,辦理移送手續。


    移送書上寫的職銜是“偽‘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張鎮芳一名”。案由是:“顛覆政府、危害民國。”此一罪名的最高本刑是死罪,天津地方法院不敢怠慢,請求交保當然不準,而且用了所謂“戒具”——竊國不成,封侯無分,隻落得腳鐐手銬,與江洋大盜一例看待。


    “唉!”張勳聽王約翰說完,歎口氣說,“他逃什麽?”接著又問起他的好友朱家寶的下落。


    朱家寶字經田,雲南人,倒是兩榜出身,前清以結納慶王奕劻父子,得任安徽巡撫。辛亥革命一起,朱家寶急電張勳支援,張勳此時奉令守南京,四麵楚歌,自顧不暇,但跟朱家寶是莫逆之交,仍舊調了“江防營”的三營辮子兵幫他去守安慶。


    其時民軍勢盛,湖北的“艦隊”將經九江進窺安慶。朱家寶見機而作,公然揭言:“我本是明朝唐王的八世孫,滿清入關,奪了大明天下。我跟滿清是世仇,如今報仇雪恥的機會到了。”


    不但自我宣傳,他還有證據,不知哪邊弄來一本“朱氏家譜”,上有唐王聿鍵的名字。民軍受了他的騙,擁護他當安徽都督。哪知到了第二天就拆穿西洋鏡,發現他跟張勳暗通聲氣,便斷然驅逐,朱家寶狼狽而遁。


    民國成立,他出宦囊活動,當選為雲南的國會議員,而且加入了國民黨,實際上是袁世凱的走狗。因此國民黨議員,大遭袁世凱荼毒,而他反做了直隸巡按使。


    及至“籌安”議起,朱家寶繼段芝貴以後,首先稱臣。“洪憲”告終,朱家寶雖幸逃“禍首”之名,依舊得任直隸省長,卻不容於清議;同時又跟督軍曹錕不和,為了求長保祿位,因而與雷震春密謀,極力鼓動複辟。直隸省長公署實際就是張勳進行複辟,在北方的總機關。


    “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所下的“上諭”,朱家寶是“民政部尚書”。照前清的官製,巡撫二品;如今做了“尚書”,真個是“一品當朝”,朱家寶得意極了,一麵朝珠補褂,謝闕謝恩;一麵傳警察廳長楊以德,通知天津商民,一律懸掛龍旗。當時段祺瑞反對複辟想先發通電,朱家寶派人監視電報局,不準發報,而且打算動用省長各署的衛隊,去活捉段祺瑞。


    到得第二天,正要專車進京謝恩,傳來的消息不妙了。首先是曹錕反正,接著是馬廠誓師,然後是國務院在天津成立辦事處,發布馮代總統的命令:“直隸省長朱家寶附逆有據,著即革職。”


    “隻革職、未查辦。”王約翰說,“所以朱省長算是運氣的,避到日租界去了。”


    總算還有人得以脫身,張勳略感安慰,但自己又怎麽樣呢?送走了王約翰他一個人在廳上發愣。


    突然間,隔院有號啕大哭之聲。張勳既驚且詫亦怒,大聲問道:“這是誰?幹嗎?”


    “是,是侄少爺在揍萬參謀。”聽差答說。


    “嗐!胡鬧。”


    張勳拔腳趕到萬繩栻所住的那個院子裏,一進垂花門便遇見他的第二個侄子張仲巡。


    “怎麽迴事?”張勳很不高興地問。


    “這小子——”


    原來萬繩栻一見複辟一敗塗地,隻躲在他屋子裏吞雲吐霧,心裏盤算,張勳語氣很硬,說不定真個要拚下去。到得討逆軍進城,前鋒將領一定奉有命令,要善為保護張勳,但其他的人就難說了。


    捫心自問,複辟的禍是他闖出來的。各方指責的通電,痛罵“僉壬小人”主要的就是指他。一旦落入討逆軍手中,必不能幸免,那時張勳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裏還有替他求情的資格?這樣看來,趁早開溜是上上策。


    於是他跟轉運局的劉副官密議,決定托病住入法國醫院,不道事不機密,為張仲巡所知,大為光火,趕了來先左右開弓,打了他兩個嘴巴,方始戟指痛罵。


    “大帥還沒有走,你想到什麽地方去?你替我們張家搞出一場滅門大禍,想一走了之?沒有那麽便宜的事。”


    接著便招來幾名辮子兵,吩咐將萬繩栻禁閉,嚴加看守。萬繩栻見此光景,隻怕性命不保,驚憂自傷,以至於放聲大哭。


    “大叔,別理這小子。”張仲巡說,“我到天壇去指揮隊伍,等我迴來再問他。”


    張勳倒很重感情,看萬繩栻相隨多年,心有不忍,親自下令,恢複萬繩栻的自由。到了夜裏,傳言段祺瑞已經下令,第二天上午攻城,又說討逆軍預備占領宣武門以後,架炮轟南河沿。一時人心惶惶,奔走相告。萬繩栻心想,此時不走,更待何時?揣上幾個煙泡,拾起早就預備好的皮包,悄悄溜到劉副官那裏,使個眼色,先後逃出張家,直奔東交民巷法國醫院。


    一到先掛急診號,醫生問他什麽病,萬繩栻說不上來,隻緊緊抓住他的皮包。


    “原來你是‘政治病’!”醫生笑一笑,告訴護士,“請總務主任來。”


    總務主任跑來細問來意,萬繩栻才老實答說:“我們是想在貴院住幾天。”


    “可以!”總務主任一口應諾,不過有聲明,“你們兩位是普通病人,照章納費。頭等病房沒有空,二等病房兩個人,每人每天九塊大洋。沒有特別保護。”


    沒有就沒有,且先住下來再說。


    這天黃昏,南河沿張家又有位不速之客來訪。此人名叫吳笈孫,字世緗,河南固始人,前清民政部司員出身,一向替徐世昌辦庶務。這次亦是奉了徐世昌之命,特地進京來向張勳做最後的勸告。


    一見麵先交出徐世昌的一封親筆信。措詞比前一天的那個“蒸電”直唿其名客氣得多,稱之為“紹軒仁弟閣下”,緊接下來說:“事已至此,兄所以為執事計者,蒸電已詳言之,望弟有以善自計也。弟既效忠清室,萬不應使有震驚宮廷、糜爛市廛之舉。大丈夫做事,委曲求全,所保者大,此心亦可照千古矣。望弟屈從。弟之室家,兄必竭力保護。言盡於斯,擲筆悲感。特囑世緗迴京,麵陳一切,惟希台察,不具。”下麵具名是:“兄昌頓首。”日期七月十一日,正是當天上午所寫。


    “菊老要我轉告紹帥,本來合肥亦不願逼迫太甚,事緩則圓,不妨從長計議。不過,事不由人,十六混成旅的態度很激烈,老馮的通電,不知道紹帥看到了沒有?”


    “哪個老馮?”張勳問道,“馮華甫?”


    “不是馮代總統,是馮玉祥。”


    “他發什麽通電?我不知道。”


    “喏,我帶了一份抄本在這裏。”


    張勳接來一看,隻見寫的是:“張勳叛國,罪大惡極,人人可誅,同人大張撻伐,誌在鏟除帝製禍根,稍有姑息,害將何底?現在張逆勢窮力蹙,竟有人出麵調停,聞悉之餘,不勝駭異!彼今日敢公然叛國,破壞共和,推原禍始,則斬草未得除根之所致。況既為叛國之賊子,安有調停之餘地?非殲異黨不足以安天下,非殺張勳不足以謝國人。”


    看到這裏,張勳一把將抄本撕掉,突出一雙豹眼,暴聲說道:“看他來殺我!”


    “紹帥你別生氣!生氣就是他的通電發生了作用!你隻當他犬吠好了。”


    張勳聽他的勸,而且發覺自己失態了。“世緗兄,”他歉疚地說,“你別多心,我不是跟你發脾氣。”


    “紹帥不必解釋,我都知道。馮玉祥連調停的人都罵了,菊老也沒有生氣。凡是辦大事,總免不了挨罵的。”吳笈孫緊接著說,“事到如今,隻有說老實話,紹帥自問,貴部能不能擋得住十六旅?”


    “擋不住,我可以跟他拚。”


    “拚不拚得過?”吳笈孫一步不鬆地問。


    “拚不過再說。”


    “紹帥錯了,到那時人家不容你說話!我再說句很率直的話,請紹帥不要動氣。”


    “你說,盡管說!”張勳苦笑道,“我倒黴成這個樣子,還有什麽忌諱。”


    “紹帥不嫌忌諱,我也就老實說了。紹帥以為馮玉祥殺不了你?殺得了!不小心的話,府上一家都要遭殃。”


    張勳色變,既驚且怒,終於忍氣問道:“莫非他要殺我全家?”


    “那可不知道他有沒有這個心思?不過在宣武門上架起炮來,往南河沿一轟,玉石俱焚,亦是意中之事。”


    “他敢!”張勳使勁一巴掌拍在椅子靠手上,“難道我沒有炮?”


    “紹帥的炮往哪兒轟?”


    張勳啞然。他的炮在東華門上,既不能轟紫禁城,也不能轟東交民巷。此刻想來,將重武器置在無用之地,大錯特錯!


    “我雖不懂兵法,不過軍事常識是有的,對方從西麵來,紹帥的炮應該擺在廣安門才是。如今諒必重新部署也來不及了。就來得及,說句老實話,眾寡不敵,也沒有用。”吳笈孫乘機勸道,“紹帥啊紹帥,你如今是山東哥們常說的那句話:一塊豆腐掉在灰堆裏,彈不得、吹不得!隻好把這塊豆腐丟了,倒少些煩惱。”


    “我的兵可不是豆腐。”張勳立刻抗議。


    “我是打比方的話,不是說紹帥的兵沒有用。不過,紹帥,我再要說句不怕你動氣的話,貴部雖能征善戰,遇到馮玉祥的兵,就算遇到了克星。為什麽呢?馮玉祥的兵,紀律好,老百姓都樂意幫他們的忙。這一點,隻怕貴部就相形見絀了。”


    張勳默然。這說的是不能不承認的實話,然而要他此刻就承認失敗,繳械投降,卻絕不能甘心。


    “好了,世緗兄,多謝你勞駕,明天再說吧!”


    見此光景,吳笈孫認為不必再多說了。張勳的銳氣已消,不至於再做出魯莽割裂的事來,如今且安排他的出路要緊。


    於是辭出張家,去看警察總監吳炳湘。隻見他雙眼布滿紅絲,而手中一杯酒。問起來才知道已有三十多個鍾頭,不曾合眼,東華門城樓,上下十幾趟,如今全靠白蘭地支持精神。


    “辮帥用那種狗屁不通的參謀,把炮架上東華門,存心不良,怎麽不要失敗?”


    “怎麽?”吳笈孫問道,“怎麽叫存心不良,難道要轟東交民巷?”


    “沒有那個膽子!辮子兵拿炮口對準王府井大街,北京城的精華所在,以為老百姓害怕炮轟,會湊一筆錢出來,買他個‘封炮’。”


    吳笈孫大為搖頭。“辮帥這趟丟臉真是丟盡了!”他說,“可是還不能不替他想辦法。”


    正談到這裏,隻聽遠遠傳來炮聲。二吳先是一驚,但隨即釋然,因為炮聲甚遠,可以確定不是東華門上傳來。隻要辮子兵不開炮就不要緊。


    接著,吳炳湘桌上的三架電話機都響了。吳炳湘兩隻手抓兩個話筒,口中說道:“宗兄,拜托你接這個電話,大概是來問消息的。”


    原來三具電話機,兩具是專線,專為接聽軍情之用;一具是外線,所以托吳笈孫接聽。兩具專線電話,又須先接聽來自前門車站的那一具。


    “總監嗎?我是常朗齋。”


    “不錯,你說吧!”


    “十六旅開始攻永定門了。”警察廳總務長常朗齋說,“是宋哲元指揮的十六旅二團一營為主力,另外有兩連在鐵路以北助攻。”


    “天壇怎麽樣?”


    “辮子兵似乎不打算抵抗,亂作一團。”常朗齋說,“辮帥的侄少爺在那兒指揮,看樣子壓不住。”


    “壓不住就亂竄了。最好不讓他們進前門。你瞧著辦。”吳炳湘又說,“辮帥的侄子叫張仲巡,如果他要進城,可以放。”


    “是了。”


    “我現在接西便門的電話,那麵好像也有情況。請你隨時聯絡。”


    “是!一刻鍾以後再報告。”


    放下這麵聽那麵,來自西便門的報告是:高震、吳佩孚兩路軍隊,分攻平則門及廣安門,攻勢不甚猛烈,似乎是不願給辮子兵太多的壓力。


    “知道了。”吳炳湘轉臉問吳笈孫,“怎麽樣?”


    “是辮帥的副官打來的。辮帥找閣下。”吳笈孫說,“我告訴他,你馬上會打過去。”


    “勞駕、勞駕!”吳炳湘說,“討逆軍分西、南兩麵進攻,南麵是十六旅,西麵是曹仲帥部下的吳子玉,另外還有高啟予。南麵緊、西麵鬆,是放辮帥一條生路。宗兄,你看怎麽辦?”


    “你先接通了辮帥的電話再說。”


    電話一過去,張勳大概守在電話機旁邊,很快地問一聲:“找誰?”


    聽這口吻就知道是什麽人。“紹帥嗎?”吳炳湘說,“我是吳炳湘。紹帥大概聽見炮聲了。”


    “我接到報告,十六旅攻永定門,天壇一帶可能會接仗。”


    “天壇是南郊祭天的地方,十六旅無法無天,紹帥可得想法子保全。”


    “教我怎麽保全?我不打,人家要打。”張勳又說,“我是特為告訴你一下。”


    “是、是!”吳炳湘說,“隻要紹帥的部下不打,就一定能保全。我來想辦法,一會兒再給你老電話。”


    照吳炳湘的了解,張勳是希望他能勸阻十六混成旅無條件停止進攻。這是辦不到的事,但須想個辦法應付張勳。


    “我還擔心一件,就怕辮子兵放槍。”吳炳湘說,“總算辮帥還能壓得住,所以一定要把辮帥敷衍好。”


    說到這裏,江朝宗來了。他算是吳炳湘的直屬上司,紆尊降貴,親來慰勞,同時來商量維持市麵的辦法。


    “我想跟辮帥請一支大令,組織一個軍警執法隊。鏡潭,你看如何?”


    “讚成!不過,這個隊長,要請‘提督’這麵派人。”吳炳湘又說,“這件事要做就要快。”


    “倘或辮帥不肯發大令,怎麽辦?”江朝宗說,“沒有他的大令,恐怕壓不住。”


    吳炳湘想了一會兒說:“索性不告訴他,就說是辮帥的大令,誰來問真假。”


    “就怕他的部下打電話去問。”


    “那就要拜托宗兄了。”吳炳湘看著吳笈孫說,“最好請宗兄陪著辮帥,一麵勸他,一麵替我們這裏打接應,如果有人打電話去問,辮帥發了脾氣,要仰仗宗兄相機勸解。”


    吳笈孫沉吟了一下,慨然答說:“好!我來效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色曇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陽並收藏金色曇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