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的前一天,五月二十四日晚上,段祺瑞在私邸宴請各省軍政長官,筵開兩席,第一席推年齡最長的吉林督軍孟恩遠為首座,第二席推安徽省長倪嗣衝為首座,因為他的身份比較特殊。此外是晉督閻錫山、豫督趙倜、魯督張懷芝、贛督李純、鄂督王占元、閩督李厚基、直督曹錕、察哈爾都統田中玉、綏遠都統蔣雁行、晉北鎮守使孔庚。段係的知名人物,徐樹錚、靳雲鵬、傅良佐、吳光新,以及王揖唐、梁鴻誌等,都應邀作陪。
一開了席,徐樹錚首先站起來說:“趁大家沒有鬧酒以前,請總理先跟各位說幾句話,如何?”
大家自然鼓掌表示歡迎。於是段祺瑞在主位上站起來說:“這一次請各位進京,主要的是討論對德宣戰問題。對德宣戰,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且,對德絕交即為對德宣戰作預備,國會以絕大多數通過對德絕交案,等於表示同意對德宣戰。哪知事到臨頭,居然發生了變化。”
段祺瑞說,目前除了研究係以外,都反對對德宣戰。並非對德宣戰的政策有問題,而是另有各種為反對而反對的原因。
“第一種是派係問題,國民黨及西南各省,反對宣戰,所以有關係的派係,也就反對了。第二種是反北洋的問題,認為對德宣戰,會給北洋帶來利益,所以反對。事實上,確是可以為北洋帶來利益。這一點,各位以後會知道。”
說到這裏,眼風瞟一瞟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占元,這所謂“長江三督”之二,是馮國璋的嫡係,也是反對對德宣戰的。
“第三種是私心自用,想在這個案子上弄點好處,故意先放空氣,說要投反對票。最後一種是心無主見、見事不明,以為對德宣戰,會搞成八國聯軍打中國的這種大禍。哪裏會有這種事——”
說著,眼風又瞟到了李純、王占元身上。坐在他身旁的徐樹錚悄悄拉了拉他的衣服。段祺瑞才麵向正麵,繼續說了下去。
“國會隻會搗亂,一無用處。別的事猶有可說,連應該不應該打仗,打了這仗有什麽好處,都要聽他們的。試問,當時何必在小站練兵?何必在天津、保定辦武備學堂、軍官學校?”
“你老這話痛快極了!”張懷芝抓起酒杯就往口中灌,“俺幹一盅。”
於是紛紛舉杯,秩序顯得有些亂了,但也因此顯出情緒熱烈、氣氛融洽,段祺瑞深為滿意。
到得席散,段祺瑞親自在大門口送客。其時胡同裏東西兩口,都已戒嚴,警察總監吳炳湘親自在場照料。在高懸在照牆兩頭,其亮無比的汽油燈照耀之下,有個人高馬大的警官,持著一具馬口鐵製的大喇叭,不斷在喊:“請江西李督軍的車開進來!”“請山西閻督軍的車開進來!”每喊一次,即有一輛閃光耀眼的黑色大汽車開到門前。站腳板上四名護兵,不等車停,便都跳了下來,順勢走了幾步,車停人也停,立即拉開車門,班長一聲:“敬禮!”督軍鑽進車廂,四名護兵隨又跳上踏腳板,汽車猛加油門,如脫弦之箭般衝了出去。
及至“湖北王督軍”的車開到,王占元向主人道別時,段祺瑞鄭重其事地喊一聲:“子春!”
“是!”王占元問道,“老師有什麽吩咐?”他是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期畢業生,所以對段祺瑞不稱總理稱老師。
“我讓逸塘送你迴去。”
王占元料知王揖唐有話要說,無須辭謝,答應一聲,讓王揖唐也上了車,直駛北京飯店。到了王占元的套房,王揖唐坐下來先打電話。
“逸翁,”王占元問,“你找誰?”
“找點餘興。”
“啊,啊!”王占元問,“那個叫小阿鳳的還掛不掛牌?”
“快摘牌子了。”王揖唐說,“過了節,就成了王叔魯的禁臠了。”
“那,”王占元笑道,“咱們這位宗兄,不就得管你叫老丈人了嗎?”
原來王揖唐新娶的姨太太姓顧,原是八大胡同的一個鴇兒。她有個養女,花名小阿鳳,與曾任直隸交涉使、長袖善舞的王克敏,已有嫁娶之約,所以王占元作此戲謔。
王揖唐笑笑不答,打完電話說道:“趁餘興還沒有開始,咱們先聊點正經。督座,你對宣戰問題,到底是怎麽個看法?”
“無所謂。反正又不是真跟德國人開仗。”
“既然如此,你前陣子怎麽發通電,主張保持中立呢?”
王占元笑一笑不響,然後又說:“這個道理,我不說你也知道。”
“是‘馬二先生’的授意?”
“馬二先生”指馮國璋。王占元依舊笑笑不響,作為默認。
“其實,都是北洋一脈,何苦相煎?”王揖唐說,“而況參戰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對了!逸翁,如今有東西是歸誰分派?”
所謂“東西”指軍火而言。王揖唐答說:“大都是靳翼青經手。”
一聽這個名字,王占元便有鄙夷之色。原來靳翼青名雲鵬,山東濟寧人,本是段祺瑞麾下的一名小兵。不知是何因緣,靳雲鵬大受段祺瑞的賞識,先讓他加入“隨營學校”,後來選拔至北洋武備學堂,一直跟著段祺瑞。
袁世凱稱帝時,靳雲鵬剛由第五師師長升任山東督軍,被封為泰武將軍。後來由於發表了一通勸袁世凱退位的通電,以致被免了職。現在以第五師師長的銜頭,參讚外幕,是段祺瑞左右的“四大金剛”之一。
靳雲鵬實在一無所長,而賦性鄙吝,所以王占元很看他不起,冷笑一聲說道:“怪不得不公不平,由他分配東西,好些人不服,替老師招了許多怨。逸翁,有機會你跟我老師提一提。”
“我會提的。”王揖唐答說,“其實你也不必介意,隻要一宣了戰,日本今後運用大批東西,我一定替湖北多爭一點。”
“多承關照!”王占元問,“老師說,宣了戰,北洋自有好處,大概就是指這一點?”
“不錯。”王揖唐說,“另外也還有好處。”說著,從口袋中取出一個信封,遞了過去。
王占元接到手裏一看,內中是一張交通銀行十萬元的支票,當即發問:“逸翁,這是怎麽迴事?”
“向日本辦理借款,照例有迴扣的。這筆款子還沒有到手,不過總理交代,湖北、江西情形不同,所以跟曹潤田商量,先由交通銀行墊一筆。”王揖唐又說,“日本借款能不能成功,東西來不來,都要看我們的態度而定,這筆借款是參戰借款。”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如果不參戰,何來參戰借款?王占元點點頭說:“此一時彼一時。隻要老師把話說明白,無有不可以商量的。請逸翁替我謝謝老師。”說完,將支票往口袋中一塞。
“督座,”王揖唐以閑談的語氣問說,“照你看,如果參戰案提出,國會通不過,有何辦法?”
王占元想了一會兒答說:“等通不過再來想辦法,就晚了!”
王揖唐恍然有悟,連連點頭:“說得是,說得是!應該未雨綢繆。”
剛說到這裏,門上剝啄聲響,接著門就開了。一陣香風過處,來了八大胡同的兩名紅姑娘,屬於百順胡同蘭香院清吟小班的桂芬與春情老四,都是王占元的舊識。
一一招唿過後,桂芬比較矜持,含笑坐在一旁。春情老四卻很放蕩,一屁股就坐在王占元大腿上,從他唇邊取下大半截香煙,吸了兩口,故意將煙噴到王占元臉上。
“別鬧!”王占元問,“上次我帶給你的東西收到了沒有?”
“別提了!堂堂督軍大人,送的禮是什麽鍋巴、麻糖,要多寒磣有多寒磣!”
“那可沒法子。湖北就出這些東西嘛!”
“我不信。”春情老四撇一撇嘴,“那麽大一個湖北省,就光出這些東西?”
“別的出產也有,不過不便送人。”
“為什麽?”
“怕你害怕。”
“什麽玩意讓我害怕?倒說給我聽聽。”
“譬如漢陽兵工廠,出盒子炮。”王占元問,“你敢不敢要?”
春情老四將臉一揚,大聲答說:“有什麽不敢?”
“好!”王占元笑道,“我隨身就帶著一支,你要不要?”
春情老四一愣,旋即會意,“要啊!我怎麽不要?”說著便在王占元的腰胯之間,亂掏亂捏。王占元又笑又躲又告饒,兩人在沙發上纏成一團。
見此光景,王揖唐哈哈一笑,起身拱拱手說:“春宵苦短,別辜負了千金一刻。”說完,不等主人答話,便開門走了。
“督軍團”正式會議,做成了一致的決議:“對德宣戰”,要求政府從速擬訂妥善步驟,付諸實施。
報上公布了這個消息,各派各係的反應,相當不妙。除了對宣戰問題本身的反對之外,有些議員認為此一決議為軍人幹政之漸,政府不宜接受,以免創下惡例。甚至有些議員,指責段內閣利用“督軍團”壓迫國會,其心可誅。
這使得段祺瑞大感煩惱,不知道應不應該根據此一決議製成具體的草案,提交閣議通過後,諮送國會,請求同意。因為事實擺在眼麵前,宣戰案隻要一提出,必遭否決,那時怎麽辦?
“王子春說得好,辦法要想在前麵。等宣戰案打了迴票再來想法子,可就晚了。”王揖唐說,“如今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暫且擱置,等疏通好了再提出;一條是想法子讓國會非通過不可。”
“疏通到什麽時候,才會有結果?”段祺瑞問。
“誰知道啊!”靳雲鵬陰惻惻地說,“也許等到歐洲仗打完了,德國投降了,還沒有結果。”
“事實恐怕也是如此!”段祺瑞的至親吳光新說,“疏通的那條路子走不通。”
既然如此,素有決斷的段祺瑞,便即做了一個結論:“未雨綢繆,宣戰案一定要讓它通過,哪怕解散國會,在所不惜。”
於是即席商定了兩條辦法,一條是請各省督軍,暫勿離京,暗示要等著看國會通過宣戰案,無形中出現威脅的態勢;一條是設法製造民意,對抗為民喉舌的國會議員。這部分的工作,交給王揖唐去做。
王揖唐便找段祺瑞的親信傅良佐商議,收買報紙,大寫對德宣戰好處的文章,自不在話下,但也隻是鼓吹而已!究有幾許議員能受報紙的影響,實在難說得很。
“把靳翼青找來,看看他有什麽辦法?”
傅良佐與靳雲鵬麵和心不和,不過他還是接受了王揖唐的意見,將靳雲鵬請了來,說知其事,問他有何意見。
靳雲鵬斜著眼想了好一會兒說:“這件事交給我好了。不過,總要四五萬大洋。”
“錢不成問題。”王揖唐說,“不過你得把你的辦法說一說。”
“這個辦法,項城用過的。”
“你是說,”傅良佐問,“組織公民團?”
“有何不可?”
傅良佐與王揖唐對看了一眼,默不作聲。顯然,都覺得靳雲鵬的辦法,並不高明。
“你們別以為是餿主意,依我說,隻有討論這種案子,才用得上公民團。為什麽呢,這是民氣啊!同仇敵愾、民氣昂揚,不就在公民團上麵,擺得明明白白嗎?”
王揖唐與傅良佐居然都被說動了。“翼青這番見解,倒是獨具慧眼。”王揖唐說,“不過,領頭的人,總得像個樣子。”
“行!多花幾文就是了。”
“另外的人呢?”
“有錢還怕沒有人?”靳雲鵬說,“我找陸軍部的諮議張世鈞,他一定有辦法。”
“好了,”王揖唐說,“那就交給翼青吧!”
靳雲鵬答應下來,隨即派人去找張世鈞。此人軍需出身,善辦庶務。一聽靳雲鵬的話,不由得搔首躊躇,因為這樣的差使,卻還是第一迴,但旋即想到,這是“吃空缺”的好機會,便再不考慮,一口應承。
張世鈞將這個差使又交給了他一個得力的部屬。此人名叫馮大洲,天津人而久居北京,三教九流,無不熟悉。他有個朋友姓何,在前門外開“杠房”——專門包辦出殯,搖旗呐喊的人,要多少都有。
“老何,”馮大洲到了何記杠房,將掌櫃拉了就走,“我請你喝一盅。走,走!”
“上哪兒?”
“吃鴨子去。”
“得了!兩個人吃得了一隻鴨子嗎?”
“另外再找人,本來也要找。跟你說實話吧,我要找一兩千人。”
“幹嗎?”何掌櫃說,“請願?”
“對了,請願。”
“那好辦。”何掌櫃說,“就在胡同口‘大酒缸’喝酒,我替你找人。”
“大酒缸”是藏龍臥虎之地,有販夫走卒,有落魄文人,也有身懷絕藝、深藏不露的高人。馮大洲一到就遇見一個朋友,寫得一手極好的字,唱得一口極好的昆腔,隻為癖染煙霞,而又恃才傲物,所以常常混得有一頓沒一頓。這天是發了酒癮,卻又身無分文,正在那裏發愣,為馮大洲發現,自然邀在一起喝酒。
“這位是張五爺,公子哥兒兼名士——”
“得了!”張五苦笑著打斷他的話,“別損人了。”
“我說的是實話。”馮大洲又為張五介紹,“這位是何掌櫃。”
“久仰張五爺!”何掌櫃很客氣地說,“請這麵坐。”
“大酒缸”飲酒的桌子,便是酒缸蓋子,靠牆一大排,隻有轉角上的座位最舒服,因為不當要衝,便不受擠。何掌櫃敬客,張五也就不作客氣,大馬金刀地坐了上來,兩手撐膝,肘彎向外,人是麵有菜色,派頭卻不寒酸。
“張五爺要什麽?”何掌櫃是問他要什麽酒菜。“大酒缸”所備的隻是鹽水豆莢之類簡陋的下酒物,但門口熟食攤子極多,各種小吃,一應俱全,隨叫隨有。
“我要個爆肚,再要個蘇造肉,迴頭來三十個羊肉西葫蘆的餃子就行了。”
對於張五的坦率不講客套,何掌櫃的印象頗為深刻,喝著酒便問馮大洲:“張五爺的書念得不少吧?”
“書念得多少,我倒不大清楚。不過,張五爺的一筆字,可真出色!”
聽這一說,何掌櫃立即動了個念頭,杠房裏少不得要請個會寫字的,才能應付得了喪事的繁文縟節。他正缺少這麽一個人,請張五承乏,豈非人地相宜。
“你別聽老馮的話。”張五卻不肯承認,“我哪裏會寫字?要會寫字,早到老馮那裏當錄事去了。”
“你肯委屈當錄事,我明天就跟司長去說,馬上替你補名字。”馮大洲似乎很認真,“你倒說一句。”
“我能說什麽!補名字關餉,我何樂不為。要我磨桌子可不行,我不會寫小楷。”
“是不是?”馮大洲向何掌櫃說,“露馬腳了吧,不會寫小楷,會寫大字。”
“寫大字,再好沒有,眼前就有借重的地方。”何掌櫃說,“請願要旗子,越多越好。”
“對了!”馮大洲問張五,“有個臨時的短工,你幹不幹?”
“是寫請願的旗子?”
“對了。”
“請什麽願?”
要跟國會搗亂,是件極秘密的事。風聲一泄,議員先發製人,提出質問,便是自找極大的麻煩。所以馮大洲不肯透露,隻說:“反正到時候你就知道了。這趟要用的旗子不少,辛苦個三兩天,我包你一個月之中,天天坐‘大酒缸’。”
“那敢情好。”張五陶然引杯,口中輕輕哼著,何掌櫃聽不懂,馮大洲卻知道他是在哼昆腔,不過聽不出是什麽戲。
“馮爺,”何掌櫃問,“他到底要多少人?”馮大洲想了一下說:“兩千吧。”
“是要什麽樣兒的人?”
“總得斯文一點兒的,像個念過書的樣子,不然,看起來就不像。”
“斯文一點兒,就得穿大褂,那是三吊一個。”
三吊就是京錢三千,折合銀元,約為兩元四角。兩千人充其量不過五千元,“吃空缺”,報虛賬,怎麽樣也花不掉預算中的四萬元。馮大洲便改主意了,“四千人吧,”他說,“兩千大褂兒,一千短打,另外一千湊數就是。你看,這樣子一共要花多少?”
何掌櫃想了一下說:“一共給七千三百元吧!”
“七千就是七千,要麽七千五,怎麽來個單擺浮擱的三百?”
“三百是我替張五爺留的。”
一直在管自己喝酒度曲的張五,轉臉問道:“什麽東西替我留的?”
“錢啊!”馮大洲說,“你這迴運氣不壞,何掌櫃替你留三百,我湊兩百,來個半千之數,夠你一夏天的嚼裹了。”
“什麽?半千之數?”張五不信似的問。
“是啊!五百元。”
“五百元!”張五沉吟了一會兒,仿佛下定了決心,“這一次一定得迴南了。”
何掌櫃不免失悔,心想早知如此,倒不如不為他打算還好些。馮大洲卻跟他相反,讚成張五南歸。“好幾次了!”他說,“有迴南的機會,都讓你自己耽誤了。這一迴可真的別錯過了。你要有決心,我還可以替你想法子多弄幾文。”
“慢點!”張五突然問道,“你們倒是在搞什麽?這麽闊氣!”
“這會兒還不能告訴你。”馮大洲笑道,“反正有熱鬧讓你瞧就是。”
張五無奈,隻得喝酒。不一會兒,要的餃子來了,吃得一個不剩,摸摸肚子說道:“這一頓吃得很舒服。你們商議的事,大概也不願意我與聞,別做討厭人了。我走人吧!”
說著,起身往外走去。馮大洲裝作送客,跟了出來,搶前兩步,將一張交通銀行的五元新鈔票,悄悄塞了到他手裏。
“這是怎麽說?”張五問道,“給的定錢?”
“隨便你怎麽算都可以。咱們弟兄,還論這個嗎?”
張五點點頭,口不言謝,揚長而去。馮大洲迴到原處,與何掌櫃重談正題。
等商量妥當,馮大洲迴去向張世鈞複命。張世鈞又向靳雲鵬複命,同時要求先發一萬元備用。
“慢一點。”靳雲鵬說,“事情怕有變化。”
張世鈞一愣,想了一下說:“那麽請示,該怎麽辦?萬把人不是一兩天找得齊的,如今已經在進行了,一散再找,怕不容易。”
“等一兩天也不要緊。你聽我的信,我這會兒就上院去。”
“院”是國務院,要見的人卻不是國務總理,而是陸軍部次長傅良佐。因為“督軍團”由他負責聯係,到底是不是要采取包圍國會的行動,最主要的是要看督軍團的支持程度而定。而事情之可能發生變化,正是督軍團中有了主張態度應該緩和的意見。
原來對於參戰問題,府院的爭執,不免流於意氣。而黎元洪左右的人,亦有不同的意見。張國淦雖為黎派,卻讚成段祺瑞的政策。他以國務院秘書長的地位,一方麵可以將各方情報做一次過濾,凡是不利於德國的報告,盡量公開;另一方麵研究對德問題而組織的“國際政治討論會”,由他主持,會中對宣戰的益處,往往成為討論的重點,以至另外許多原來反對宣戰的黎派人士,亦都動搖了。
無奈黎元洪將段祺瑞恨到極處,存著一個偏偏與你背道而馳的念頭。這樣意氣用事,偶一為之,還可容忍,久而久之,不免有人規勸,黎元洪不免受到影響,語氣中不無可以商量的餘地。
隻要府院態度一致,國會議員的反調便唱不起來。督軍團中的李純,頭腦比較清楚,認為既然如此,即無須采取激烈的手段。這層透露給傅良佐,再轉告靳雲鵬,因而有暫緩組織公民團之說。
“怎麽樣?”靳雲鵬問道,“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以後辦事就難了。”
“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傅良佐很不高興地說,“督軍團一人一個主意,一天一個花樣,你倒去侍候侍候這班大爺看。”
靳雲鵬受了一頓排揎,不敢發作,坐在一旁生悶氣。這一來傅良佐倒有些歉然了。
“看今晚上的局麵。”他和緩地說,“今晚上大宴國會議員,如果杯酒言歡,意見融洽,自然不必再麻煩你。”
“噢,我倒還不知道這件事。”靳雲鵬說,“是誰請國會議員?”
“督軍團。不過,主人不是全體出席。”
“是派代表?”
“對了!推舉四位代表——”
四代表是吉林孟恩遠、山東張懷芝、安徽倪嗣衝、福建李厚基。
到得第二天,靳雲鵬接到通知,公民團仍須組織,因為前一天的大宴,“空氣”不佳。倪嗣衝代表督軍團發言,暗示國會如果不通過參戰,即有被解散的可能。由於大宴所在地的湖廣會館,四督軍代表各攜有人高馬大、器械精良的衛隊,所以被邀宴的議員,噤若寒蟬。但一離開湖廣會館,敢怒而不敢言的委屈就不存在了。
參眾兩院議員八百有餘,舉其成數,號稱“八百羅漢”,派係林立,各顯神通。照日本人的調查,大別為“民黨”“吏黨”兩大派。“民黨”中最大的派係是“憲政商榷會”,由“益友社”“丙辰俱樂部”“韜園”“政學會”四個團體所組成,成員大部分是國民黨,但反段態度最激烈的是由進步黨改投國民黨的“韜園”係,其中主腦,正是府院衝突中的當事人:孫洪伊、丁世嶧。
“吏黨”的第一大派是“憲法研究會”,亦即梁啟超、湯化龍所領導的進步黨的化身。“民黨”擁黎,總計人數約為“羅漢”之半;“吏黨”擁段,總數隻得“民黨”的百分之六十。但遊離兩黨以外的“徐世昌派”約八十五人,及真正無所屬但可動之以情、誘之以利的“中立派”,段祺瑞是可以爭取的。果真照政黨政治的正規運用,段祺瑞並非居於劣勢,隻為督軍團的魯莽割裂,啟軍人幹政之漸,所以吏黨亦大起反感,形勢對段祺瑞非常不利。
因此,等於“勒兵觀變”的督軍團,將“解散國會”這個口號,通過帝製派的報紙,如袁乃寬做老板的《亞細亞日報》等,越喊越響亮。
相對地,“反對參戰”的唿聲亦不弱。這使得一直在鼓吹對德宣戰的梁啟超大為困擾,為此,特地約他的好朋友丁世嶧來吃飯,有個疑團,希望打破。
“佛言兄,據我私下接觸,對於中國對德宣戰的利益,頗有了解,亦很讚成。何以一到公開的場合,都改變了態度?”
“任公,”丁世嶧答說,“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段芝泉。”
“人是人,政是政,不可混為一談。”
“不然。人亡政息,兩者是分不開的。”
“好吧!就算分不開。”梁啟超無可奈何地說,“段芝泉的策略,‘宣而不戰’,有戰勝共享戰果之利,無出兵勞師糜餉之害,有什麽不好?”
“任公,你這話是明知故問,還是真的被蒙在鼓裏?”
“我不認為我被蒙在鼓裏,當然,我更不會明知故問。”
“那麽,我請問,你知道不知道,‘宣而不戰’是對外的,對內還有一句口號?”
據丁世嶧說,段祺瑞的做法是:“對外宣而不戰,對內戰而不宣。”換句話說,段祺瑞是借對德宣戰的名義,爭取日本及美國的貸款與軍火援助,用來內戰,首先是加強對西南用兵,借以達成他武力統一中國的意願。因此,讚成對德宣戰,無異幫助段祺瑞進行內戰。丁世嶧而且進一步表示,段祺瑞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寧,所以不但反對段祺瑞對德宣戰的政策,還要推倒段祺瑞的內閣。
梁啟超對這番見解,無法接受,但亦無從反駁。不過,他也很清楚,研究係想借段祺瑞的勢力,參與政局,取得內閣一部分的席位,特別是財政一席,然後徐圖擴充,逐漸達成組成研究係內閣的理想,看起來前途多艱,好夢難圓了。
一開了席,徐樹錚首先站起來說:“趁大家沒有鬧酒以前,請總理先跟各位說幾句話,如何?”
大家自然鼓掌表示歡迎。於是段祺瑞在主位上站起來說:“這一次請各位進京,主要的是討論對德宣戰問題。對德宣戰,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且,對德絕交即為對德宣戰作預備,國會以絕大多數通過對德絕交案,等於表示同意對德宣戰。哪知事到臨頭,居然發生了變化。”
段祺瑞說,目前除了研究係以外,都反對對德宣戰。並非對德宣戰的政策有問題,而是另有各種為反對而反對的原因。
“第一種是派係問題,國民黨及西南各省,反對宣戰,所以有關係的派係,也就反對了。第二種是反北洋的問題,認為對德宣戰,會給北洋帶來利益,所以反對。事實上,確是可以為北洋帶來利益。這一點,各位以後會知道。”
說到這裏,眼風瞟一瞟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占元,這所謂“長江三督”之二,是馮國璋的嫡係,也是反對對德宣戰的。
“第三種是私心自用,想在這個案子上弄點好處,故意先放空氣,說要投反對票。最後一種是心無主見、見事不明,以為對德宣戰,會搞成八國聯軍打中國的這種大禍。哪裏會有這種事——”
說著,眼風又瞟到了李純、王占元身上。坐在他身旁的徐樹錚悄悄拉了拉他的衣服。段祺瑞才麵向正麵,繼續說了下去。
“國會隻會搗亂,一無用處。別的事猶有可說,連應該不應該打仗,打了這仗有什麽好處,都要聽他們的。試問,當時何必在小站練兵?何必在天津、保定辦武備學堂、軍官學校?”
“你老這話痛快極了!”張懷芝抓起酒杯就往口中灌,“俺幹一盅。”
於是紛紛舉杯,秩序顯得有些亂了,但也因此顯出情緒熱烈、氣氛融洽,段祺瑞深為滿意。
到得席散,段祺瑞親自在大門口送客。其時胡同裏東西兩口,都已戒嚴,警察總監吳炳湘親自在場照料。在高懸在照牆兩頭,其亮無比的汽油燈照耀之下,有個人高馬大的警官,持著一具馬口鐵製的大喇叭,不斷在喊:“請江西李督軍的車開進來!”“請山西閻督軍的車開進來!”每喊一次,即有一輛閃光耀眼的黑色大汽車開到門前。站腳板上四名護兵,不等車停,便都跳了下來,順勢走了幾步,車停人也停,立即拉開車門,班長一聲:“敬禮!”督軍鑽進車廂,四名護兵隨又跳上踏腳板,汽車猛加油門,如脫弦之箭般衝了出去。
及至“湖北王督軍”的車開到,王占元向主人道別時,段祺瑞鄭重其事地喊一聲:“子春!”
“是!”王占元問道,“老師有什麽吩咐?”他是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期畢業生,所以對段祺瑞不稱總理稱老師。
“我讓逸塘送你迴去。”
王占元料知王揖唐有話要說,無須辭謝,答應一聲,讓王揖唐也上了車,直駛北京飯店。到了王占元的套房,王揖唐坐下來先打電話。
“逸翁,”王占元問,“你找誰?”
“找點餘興。”
“啊,啊!”王占元問,“那個叫小阿鳳的還掛不掛牌?”
“快摘牌子了。”王揖唐說,“過了節,就成了王叔魯的禁臠了。”
“那,”王占元笑道,“咱們這位宗兄,不就得管你叫老丈人了嗎?”
原來王揖唐新娶的姨太太姓顧,原是八大胡同的一個鴇兒。她有個養女,花名小阿鳳,與曾任直隸交涉使、長袖善舞的王克敏,已有嫁娶之約,所以王占元作此戲謔。
王揖唐笑笑不答,打完電話說道:“趁餘興還沒有開始,咱們先聊點正經。督座,你對宣戰問題,到底是怎麽個看法?”
“無所謂。反正又不是真跟德國人開仗。”
“既然如此,你前陣子怎麽發通電,主張保持中立呢?”
王占元笑一笑不響,然後又說:“這個道理,我不說你也知道。”
“是‘馬二先生’的授意?”
“馬二先生”指馮國璋。王占元依舊笑笑不響,作為默認。
“其實,都是北洋一脈,何苦相煎?”王揖唐說,“而況參戰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對了!逸翁,如今有東西是歸誰分派?”
所謂“東西”指軍火而言。王揖唐答說:“大都是靳翼青經手。”
一聽這個名字,王占元便有鄙夷之色。原來靳翼青名雲鵬,山東濟寧人,本是段祺瑞麾下的一名小兵。不知是何因緣,靳雲鵬大受段祺瑞的賞識,先讓他加入“隨營學校”,後來選拔至北洋武備學堂,一直跟著段祺瑞。
袁世凱稱帝時,靳雲鵬剛由第五師師長升任山東督軍,被封為泰武將軍。後來由於發表了一通勸袁世凱退位的通電,以致被免了職。現在以第五師師長的銜頭,參讚外幕,是段祺瑞左右的“四大金剛”之一。
靳雲鵬實在一無所長,而賦性鄙吝,所以王占元很看他不起,冷笑一聲說道:“怪不得不公不平,由他分配東西,好些人不服,替老師招了許多怨。逸翁,有機會你跟我老師提一提。”
“我會提的。”王揖唐答說,“其實你也不必介意,隻要一宣了戰,日本今後運用大批東西,我一定替湖北多爭一點。”
“多承關照!”王占元問,“老師說,宣了戰,北洋自有好處,大概就是指這一點?”
“不錯。”王揖唐說,“另外也還有好處。”說著,從口袋中取出一個信封,遞了過去。
王占元接到手裏一看,內中是一張交通銀行十萬元的支票,當即發問:“逸翁,這是怎麽迴事?”
“向日本辦理借款,照例有迴扣的。這筆款子還沒有到手,不過總理交代,湖北、江西情形不同,所以跟曹潤田商量,先由交通銀行墊一筆。”王揖唐又說,“日本借款能不能成功,東西來不來,都要看我們的態度而定,這筆借款是參戰借款。”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如果不參戰,何來參戰借款?王占元點點頭說:“此一時彼一時。隻要老師把話說明白,無有不可以商量的。請逸翁替我謝謝老師。”說完,將支票往口袋中一塞。
“督座,”王揖唐以閑談的語氣問說,“照你看,如果參戰案提出,國會通不過,有何辦法?”
王占元想了一會兒答說:“等通不過再來想辦法,就晚了!”
王揖唐恍然有悟,連連點頭:“說得是,說得是!應該未雨綢繆。”
剛說到這裏,門上剝啄聲響,接著門就開了。一陣香風過處,來了八大胡同的兩名紅姑娘,屬於百順胡同蘭香院清吟小班的桂芬與春情老四,都是王占元的舊識。
一一招唿過後,桂芬比較矜持,含笑坐在一旁。春情老四卻很放蕩,一屁股就坐在王占元大腿上,從他唇邊取下大半截香煙,吸了兩口,故意將煙噴到王占元臉上。
“別鬧!”王占元問,“上次我帶給你的東西收到了沒有?”
“別提了!堂堂督軍大人,送的禮是什麽鍋巴、麻糖,要多寒磣有多寒磣!”
“那可沒法子。湖北就出這些東西嘛!”
“我不信。”春情老四撇一撇嘴,“那麽大一個湖北省,就光出這些東西?”
“別的出產也有,不過不便送人。”
“為什麽?”
“怕你害怕。”
“什麽玩意讓我害怕?倒說給我聽聽。”
“譬如漢陽兵工廠,出盒子炮。”王占元問,“你敢不敢要?”
春情老四將臉一揚,大聲答說:“有什麽不敢?”
“好!”王占元笑道,“我隨身就帶著一支,你要不要?”
春情老四一愣,旋即會意,“要啊!我怎麽不要?”說著便在王占元的腰胯之間,亂掏亂捏。王占元又笑又躲又告饒,兩人在沙發上纏成一團。
見此光景,王揖唐哈哈一笑,起身拱拱手說:“春宵苦短,別辜負了千金一刻。”說完,不等主人答話,便開門走了。
“督軍團”正式會議,做成了一致的決議:“對德宣戰”,要求政府從速擬訂妥善步驟,付諸實施。
報上公布了這個消息,各派各係的反應,相當不妙。除了對宣戰問題本身的反對之外,有些議員認為此一決議為軍人幹政之漸,政府不宜接受,以免創下惡例。甚至有些議員,指責段內閣利用“督軍團”壓迫國會,其心可誅。
這使得段祺瑞大感煩惱,不知道應不應該根據此一決議製成具體的草案,提交閣議通過後,諮送國會,請求同意。因為事實擺在眼麵前,宣戰案隻要一提出,必遭否決,那時怎麽辦?
“王子春說得好,辦法要想在前麵。等宣戰案打了迴票再來想法子,可就晚了。”王揖唐說,“如今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暫且擱置,等疏通好了再提出;一條是想法子讓國會非通過不可。”
“疏通到什麽時候,才會有結果?”段祺瑞問。
“誰知道啊!”靳雲鵬陰惻惻地說,“也許等到歐洲仗打完了,德國投降了,還沒有結果。”
“事實恐怕也是如此!”段祺瑞的至親吳光新說,“疏通的那條路子走不通。”
既然如此,素有決斷的段祺瑞,便即做了一個結論:“未雨綢繆,宣戰案一定要讓它通過,哪怕解散國會,在所不惜。”
於是即席商定了兩條辦法,一條是請各省督軍,暫勿離京,暗示要等著看國會通過宣戰案,無形中出現威脅的態勢;一條是設法製造民意,對抗為民喉舌的國會議員。這部分的工作,交給王揖唐去做。
王揖唐便找段祺瑞的親信傅良佐商議,收買報紙,大寫對德宣戰好處的文章,自不在話下,但也隻是鼓吹而已!究有幾許議員能受報紙的影響,實在難說得很。
“把靳翼青找來,看看他有什麽辦法?”
傅良佐與靳雲鵬麵和心不和,不過他還是接受了王揖唐的意見,將靳雲鵬請了來,說知其事,問他有何意見。
靳雲鵬斜著眼想了好一會兒說:“這件事交給我好了。不過,總要四五萬大洋。”
“錢不成問題。”王揖唐說,“不過你得把你的辦法說一說。”
“這個辦法,項城用過的。”
“你是說,”傅良佐問,“組織公民團?”
“有何不可?”
傅良佐與王揖唐對看了一眼,默不作聲。顯然,都覺得靳雲鵬的辦法,並不高明。
“你們別以為是餿主意,依我說,隻有討論這種案子,才用得上公民團。為什麽呢,這是民氣啊!同仇敵愾、民氣昂揚,不就在公民團上麵,擺得明明白白嗎?”
王揖唐與傅良佐居然都被說動了。“翼青這番見解,倒是獨具慧眼。”王揖唐說,“不過,領頭的人,總得像個樣子。”
“行!多花幾文就是了。”
“另外的人呢?”
“有錢還怕沒有人?”靳雲鵬說,“我找陸軍部的諮議張世鈞,他一定有辦法。”
“好了,”王揖唐說,“那就交給翼青吧!”
靳雲鵬答應下來,隨即派人去找張世鈞。此人軍需出身,善辦庶務。一聽靳雲鵬的話,不由得搔首躊躇,因為這樣的差使,卻還是第一迴,但旋即想到,這是“吃空缺”的好機會,便再不考慮,一口應承。
張世鈞將這個差使又交給了他一個得力的部屬。此人名叫馮大洲,天津人而久居北京,三教九流,無不熟悉。他有個朋友姓何,在前門外開“杠房”——專門包辦出殯,搖旗呐喊的人,要多少都有。
“老何,”馮大洲到了何記杠房,將掌櫃拉了就走,“我請你喝一盅。走,走!”
“上哪兒?”
“吃鴨子去。”
“得了!兩個人吃得了一隻鴨子嗎?”
“另外再找人,本來也要找。跟你說實話吧,我要找一兩千人。”
“幹嗎?”何掌櫃說,“請願?”
“對了,請願。”
“那好辦。”何掌櫃說,“就在胡同口‘大酒缸’喝酒,我替你找人。”
“大酒缸”是藏龍臥虎之地,有販夫走卒,有落魄文人,也有身懷絕藝、深藏不露的高人。馮大洲一到就遇見一個朋友,寫得一手極好的字,唱得一口極好的昆腔,隻為癖染煙霞,而又恃才傲物,所以常常混得有一頓沒一頓。這天是發了酒癮,卻又身無分文,正在那裏發愣,為馮大洲發現,自然邀在一起喝酒。
“這位是張五爺,公子哥兒兼名士——”
“得了!”張五苦笑著打斷他的話,“別損人了。”
“我說的是實話。”馮大洲又為張五介紹,“這位是何掌櫃。”
“久仰張五爺!”何掌櫃很客氣地說,“請這麵坐。”
“大酒缸”飲酒的桌子,便是酒缸蓋子,靠牆一大排,隻有轉角上的座位最舒服,因為不當要衝,便不受擠。何掌櫃敬客,張五也就不作客氣,大馬金刀地坐了上來,兩手撐膝,肘彎向外,人是麵有菜色,派頭卻不寒酸。
“張五爺要什麽?”何掌櫃是問他要什麽酒菜。“大酒缸”所備的隻是鹽水豆莢之類簡陋的下酒物,但門口熟食攤子極多,各種小吃,一應俱全,隨叫隨有。
“我要個爆肚,再要個蘇造肉,迴頭來三十個羊肉西葫蘆的餃子就行了。”
對於張五的坦率不講客套,何掌櫃的印象頗為深刻,喝著酒便問馮大洲:“張五爺的書念得不少吧?”
“書念得多少,我倒不大清楚。不過,張五爺的一筆字,可真出色!”
聽這一說,何掌櫃立即動了個念頭,杠房裏少不得要請個會寫字的,才能應付得了喪事的繁文縟節。他正缺少這麽一個人,請張五承乏,豈非人地相宜。
“你別聽老馮的話。”張五卻不肯承認,“我哪裏會寫字?要會寫字,早到老馮那裏當錄事去了。”
“你肯委屈當錄事,我明天就跟司長去說,馬上替你補名字。”馮大洲似乎很認真,“你倒說一句。”
“我能說什麽!補名字關餉,我何樂不為。要我磨桌子可不行,我不會寫小楷。”
“是不是?”馮大洲向何掌櫃說,“露馬腳了吧,不會寫小楷,會寫大字。”
“寫大字,再好沒有,眼前就有借重的地方。”何掌櫃說,“請願要旗子,越多越好。”
“對了!”馮大洲問張五,“有個臨時的短工,你幹不幹?”
“是寫請願的旗子?”
“對了。”
“請什麽願?”
要跟國會搗亂,是件極秘密的事。風聲一泄,議員先發製人,提出質問,便是自找極大的麻煩。所以馮大洲不肯透露,隻說:“反正到時候你就知道了。這趟要用的旗子不少,辛苦個三兩天,我包你一個月之中,天天坐‘大酒缸’。”
“那敢情好。”張五陶然引杯,口中輕輕哼著,何掌櫃聽不懂,馮大洲卻知道他是在哼昆腔,不過聽不出是什麽戲。
“馮爺,”何掌櫃問,“他到底要多少人?”馮大洲想了一下說:“兩千吧。”
“是要什麽樣兒的人?”
“總得斯文一點兒的,像個念過書的樣子,不然,看起來就不像。”
“斯文一點兒,就得穿大褂,那是三吊一個。”
三吊就是京錢三千,折合銀元,約為兩元四角。兩千人充其量不過五千元,“吃空缺”,報虛賬,怎麽樣也花不掉預算中的四萬元。馮大洲便改主意了,“四千人吧,”他說,“兩千大褂兒,一千短打,另外一千湊數就是。你看,這樣子一共要花多少?”
何掌櫃想了一下說:“一共給七千三百元吧!”
“七千就是七千,要麽七千五,怎麽來個單擺浮擱的三百?”
“三百是我替張五爺留的。”
一直在管自己喝酒度曲的張五,轉臉問道:“什麽東西替我留的?”
“錢啊!”馮大洲說,“你這迴運氣不壞,何掌櫃替你留三百,我湊兩百,來個半千之數,夠你一夏天的嚼裹了。”
“什麽?半千之數?”張五不信似的問。
“是啊!五百元。”
“五百元!”張五沉吟了一會兒,仿佛下定了決心,“這一次一定得迴南了。”
何掌櫃不免失悔,心想早知如此,倒不如不為他打算還好些。馮大洲卻跟他相反,讚成張五南歸。“好幾次了!”他說,“有迴南的機會,都讓你自己耽誤了。這一迴可真的別錯過了。你要有決心,我還可以替你想法子多弄幾文。”
“慢點!”張五突然問道,“你們倒是在搞什麽?這麽闊氣!”
“這會兒還不能告訴你。”馮大洲笑道,“反正有熱鬧讓你瞧就是。”
張五無奈,隻得喝酒。不一會兒,要的餃子來了,吃得一個不剩,摸摸肚子說道:“這一頓吃得很舒服。你們商議的事,大概也不願意我與聞,別做討厭人了。我走人吧!”
說著,起身往外走去。馮大洲裝作送客,跟了出來,搶前兩步,將一張交通銀行的五元新鈔票,悄悄塞了到他手裏。
“這是怎麽說?”張五問道,“給的定錢?”
“隨便你怎麽算都可以。咱們弟兄,還論這個嗎?”
張五點點頭,口不言謝,揚長而去。馮大洲迴到原處,與何掌櫃重談正題。
等商量妥當,馮大洲迴去向張世鈞複命。張世鈞又向靳雲鵬複命,同時要求先發一萬元備用。
“慢一點。”靳雲鵬說,“事情怕有變化。”
張世鈞一愣,想了一下說:“那麽請示,該怎麽辦?萬把人不是一兩天找得齊的,如今已經在進行了,一散再找,怕不容易。”
“等一兩天也不要緊。你聽我的信,我這會兒就上院去。”
“院”是國務院,要見的人卻不是國務總理,而是陸軍部次長傅良佐。因為“督軍團”由他負責聯係,到底是不是要采取包圍國會的行動,最主要的是要看督軍團的支持程度而定。而事情之可能發生變化,正是督軍團中有了主張態度應該緩和的意見。
原來對於參戰問題,府院的爭執,不免流於意氣。而黎元洪左右的人,亦有不同的意見。張國淦雖為黎派,卻讚成段祺瑞的政策。他以國務院秘書長的地位,一方麵可以將各方情報做一次過濾,凡是不利於德國的報告,盡量公開;另一方麵研究對德問題而組織的“國際政治討論會”,由他主持,會中對宣戰的益處,往往成為討論的重點,以至另外許多原來反對宣戰的黎派人士,亦都動搖了。
無奈黎元洪將段祺瑞恨到極處,存著一個偏偏與你背道而馳的念頭。這樣意氣用事,偶一為之,還可容忍,久而久之,不免有人規勸,黎元洪不免受到影響,語氣中不無可以商量的餘地。
隻要府院態度一致,國會議員的反調便唱不起來。督軍團中的李純,頭腦比較清楚,認為既然如此,即無須采取激烈的手段。這層透露給傅良佐,再轉告靳雲鵬,因而有暫緩組織公民團之說。
“怎麽樣?”靳雲鵬問道,“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以後辦事就難了。”
“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傅良佐很不高興地說,“督軍團一人一個主意,一天一個花樣,你倒去侍候侍候這班大爺看。”
靳雲鵬受了一頓排揎,不敢發作,坐在一旁生悶氣。這一來傅良佐倒有些歉然了。
“看今晚上的局麵。”他和緩地說,“今晚上大宴國會議員,如果杯酒言歡,意見融洽,自然不必再麻煩你。”
“噢,我倒還不知道這件事。”靳雲鵬說,“是誰請國會議員?”
“督軍團。不過,主人不是全體出席。”
“是派代表?”
“對了!推舉四位代表——”
四代表是吉林孟恩遠、山東張懷芝、安徽倪嗣衝、福建李厚基。
到得第二天,靳雲鵬接到通知,公民團仍須組織,因為前一天的大宴,“空氣”不佳。倪嗣衝代表督軍團發言,暗示國會如果不通過參戰,即有被解散的可能。由於大宴所在地的湖廣會館,四督軍代表各攜有人高馬大、器械精良的衛隊,所以被邀宴的議員,噤若寒蟬。但一離開湖廣會館,敢怒而不敢言的委屈就不存在了。
參眾兩院議員八百有餘,舉其成數,號稱“八百羅漢”,派係林立,各顯神通。照日本人的調查,大別為“民黨”“吏黨”兩大派。“民黨”中最大的派係是“憲政商榷會”,由“益友社”“丙辰俱樂部”“韜園”“政學會”四個團體所組成,成員大部分是國民黨,但反段態度最激烈的是由進步黨改投國民黨的“韜園”係,其中主腦,正是府院衝突中的當事人:孫洪伊、丁世嶧。
“吏黨”的第一大派是“憲法研究會”,亦即梁啟超、湯化龍所領導的進步黨的化身。“民黨”擁黎,總計人數約為“羅漢”之半;“吏黨”擁段,總數隻得“民黨”的百分之六十。但遊離兩黨以外的“徐世昌派”約八十五人,及真正無所屬但可動之以情、誘之以利的“中立派”,段祺瑞是可以爭取的。果真照政黨政治的正規運用,段祺瑞並非居於劣勢,隻為督軍團的魯莽割裂,啟軍人幹政之漸,所以吏黨亦大起反感,形勢對段祺瑞非常不利。
因此,等於“勒兵觀變”的督軍團,將“解散國會”這個口號,通過帝製派的報紙,如袁乃寬做老板的《亞細亞日報》等,越喊越響亮。
相對地,“反對參戰”的唿聲亦不弱。這使得一直在鼓吹對德宣戰的梁啟超大為困擾,為此,特地約他的好朋友丁世嶧來吃飯,有個疑團,希望打破。
“佛言兄,據我私下接觸,對於中國對德宣戰的利益,頗有了解,亦很讚成。何以一到公開的場合,都改變了態度?”
“任公,”丁世嶧答說,“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段芝泉。”
“人是人,政是政,不可混為一談。”
“不然。人亡政息,兩者是分不開的。”
“好吧!就算分不開。”梁啟超無可奈何地說,“段芝泉的策略,‘宣而不戰’,有戰勝共享戰果之利,無出兵勞師糜餉之害,有什麽不好?”
“任公,你這話是明知故問,還是真的被蒙在鼓裏?”
“我不認為我被蒙在鼓裏,當然,我更不會明知故問。”
“那麽,我請問,你知道不知道,‘宣而不戰’是對外的,對內還有一句口號?”
據丁世嶧說,段祺瑞的做法是:“對外宣而不戰,對內戰而不宣。”換句話說,段祺瑞是借對德宣戰的名義,爭取日本及美國的貸款與軍火援助,用來內戰,首先是加強對西南用兵,借以達成他武力統一中國的意願。因此,讚成對德宣戰,無異幫助段祺瑞進行內戰。丁世嶧而且進一步表示,段祺瑞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寧,所以不但反對段祺瑞對德宣戰的政策,還要推倒段祺瑞的內閣。
梁啟超對這番見解,無法接受,但亦無從反駁。不過,他也很清楚,研究係想借段祺瑞的勢力,參與政局,取得內閣一部分的席位,特別是財政一席,然後徐圖擴充,逐漸達成組成研究係內閣的理想,看起來前途多艱,好夢難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