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鹿書記原來在和葉鳴閑聊時聽他說過:他前前後後將《紅樓夢》讀了六七遍,對裏麵的詩詞和楹聯匾額可以倒背如流。因此,他決定出幾個比較刁的題目,考校考校葉鳴,看他是否在吹牛皮。
在思考了片刻後,鹿書記對躍躍欲試的葉鳴說:“小葉,我記得你曾經說過:你對《紅樓夢》裏麵的詩詞曲賦和楹聯匾額可以做到倒背如流,那我現在就出幾道關於這方麵的題目,好嗎?”
葉鳴點點頭說:“好的。”
“你聽好:林黛玉初進榮國府時,在榮禧堂裏麵看到過一幅對聯,這幅對聯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麽?”
葉鳴略一思索,便答道:“那幅對聯是東安郡王穆蒔為榮國公賈源寫的,內容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鹿書記點點頭,喝了一口酒,又問道:“在《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一章中,曹雪芹以薛寶琴的視角,對榮寧兩府宗祠有過詳細的描寫。其中,她共看到過三幅對聯,這三幅對聯分別是什麽內容?是由誰書寫的?”
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刁鑽,也有點難答。如果不是對《紅樓夢》非常熟悉,一般的人很難答出來。
這裏麵,李書記、夏必成、夏楚楚都是看過《紅樓夢》兩遍以上的,但要他們迴答出這個問題,也都答不上來。
夏楚楚生怕葉鳴迴答不出來,便用擔心的目光看著他,心裏暗暗為他著急。
孰料,葉鳴在聽完鹿書記的問題後,立即不假思索地應聲答道:“第一幅對聯是賈氏宗祠的正門楹聯,內容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嚐之盛’,是太傅王希獻所書;第二副對聯是‘勳業有光昭日月;功名無間及兒孫。’橫批是‘星輝輔弼’,這是皇帝禦筆;第三副對聯是‘已後兒孫承福德;至今黎庶念榮寧。’橫批是‘慎終追遠’,也是皇帝禦筆書寫。”
他剛一答完,一直在擔心他的夏楚楚高興得“啪啪啪”地鼓起掌來。
鹿書記臉上也露出滿意的微笑,說:“小葉,看來你今晚是一口酒也喝不到了。對了,除了《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四大名著外,其他明清小說,比如《聊齋誌異》、《封神演義》、《儒林外史》、《老殘遊記》、《鏡花緣》等等,你也熟讀過嗎?如果我在這裏麵出幾道題,你能答上來嗎?”
葉鳴躊躇了一下,說:“這些書我都讀過,但是沒有鑽研過。不過,我也可以試一試。”
鹿書記想了想,臉上露出凝重的表情,說:“《聊齋誌異》裏麵有一首詩,雖然不出名,但我對它印象很深。詩是這樣的:‘滿江風月冷淒淒,瘦草零花化作泥。千裏雲山飛不到,夢魂夜夜竹橋西。’我的問題是:這首詩是《聊齋誌異》裏麵的哪一篇故事裏的?這個故事的內容是什麽?你能講述一下嗎?”
葉鳴聽鹿書記忽然提及這首詩,心裏忽然一酸,眼眶也漸漸紅了。
在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後,葉鳴用有點悲傷的語氣說:“鹿書記,您如果問《聊齋誌異》裏麵的其他故事裏麵的詩詞,我可能會不記得。但是,這一首詩,我和您一樣,也是印象非常深刻:這首詩出自《聊齋誌異》裏麵的《田子成》篇,講述的是一個幼年失父的進士尋找他父親遺骨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江寧人田子成,在一次過洞庭湖時,翻船淹死了。兒子田良耜,是明末進士,當時還在懷抱中。田子成的妻子杜氏,聽到丈夫的噩耗,痛不欲生,服毒自盡。田良耜被庶祖母撫養成人,後考中進士,被派到湖北做官。過了一年多,改調湖南。走到洞庭湖,他想起了被淹死的父親,痛哭而返,向上司稟報財力不及,請求辭官。上司不許,隻將他降職為縣丞,隸屬漢陽府。田良耜推辭不去,院司再三督促,才勉強上任。到任後,他放蕩不羈,常常遨遊於江湖之間,不理政事。
後來有一天,他乘小船出去遊覽。夜晚,船泊江邊,聽到岸上傳來悠揚動聽的洞簫聲。興致所來,便棄船上岸,乘著月光,望簫聲傳來的方向走去。大約走了半裏路,見一片曠野中孤立著幾間茅屋,隱隱透出燈光。近前從窗子裏往裏偷看,見裏邊有三個人正坐著喝酒。上座是一個秀才,三十多歲年紀;下座是一個老翁,打橫坐著個吹洞簫的,是個少年人。那個三十多歲的秀才,就是他已故的父親的鬼魂。在和那個老翁和少年吟詩唱和的過程中,他的父親就吟誦了您剛剛所說的那首詩,以表達他懷念故鄉和妻子兒子的淒楚之情……”
當他講到這裏時,忽然想起自己自小就沒有見過麵的父親,隻覺得心裏一陣酸楚,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聲音也哽咽了。
鹿書記見他傷心,知道他是想起了他自己的父親,引發了他的傷感之情,心裏也是一陣激蕩,眼眶也漸漸紅了,用無比憐愛的目光看著自己這個從來沒有體味過父愛的兒子,一時間心潮澎湃,幾乎想立即撲過去把他摟在懷裏,溫言撫慰他一番,告訴他自己就是他的父親,告訴他他的父親就在他身邊默默地關注他……
夏必成、徐立忠兩人,並不知道葉鳴自小無父,見他說著說著忽然流出了眼淚,都吃了一驚,注目凝視著他,不知他是怎麽迴事。
而夏楚楚,曾經聽過他自小無父的事情,所以,知道他肯定是因為鹿書記那首詩,想起了他自己的父親,心裏也是一陣酸楚,陪著葉鳴掉下了眼淚……
葉鳴見夏必成等人都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自己,便用紙巾擦擦眼淚,說:“各位領導,真對不起,我有點失態了。我的經曆和那個田良耜有點相似,也是自小沒有看到過父親。我在讀高中時,就曾經想輟學去尋找我的生父,但被我母親勸阻住了。所以,我對《聊齋誌異》裏麵的這篇故事印象特別深。因為對田良耜的不幸遭遇,我感同身受,所以才記得非常牢。”
在思考了片刻後,鹿書記對躍躍欲試的葉鳴說:“小葉,我記得你曾經說過:你對《紅樓夢》裏麵的詩詞曲賦和楹聯匾額可以做到倒背如流,那我現在就出幾道關於這方麵的題目,好嗎?”
葉鳴點點頭說:“好的。”
“你聽好:林黛玉初進榮國府時,在榮禧堂裏麵看到過一幅對聯,這幅對聯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麽?”
葉鳴略一思索,便答道:“那幅對聯是東安郡王穆蒔為榮國公賈源寫的,內容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鹿書記點點頭,喝了一口酒,又問道:“在《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一章中,曹雪芹以薛寶琴的視角,對榮寧兩府宗祠有過詳細的描寫。其中,她共看到過三幅對聯,這三幅對聯分別是什麽內容?是由誰書寫的?”
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刁鑽,也有點難答。如果不是對《紅樓夢》非常熟悉,一般的人很難答出來。
這裏麵,李書記、夏必成、夏楚楚都是看過《紅樓夢》兩遍以上的,但要他們迴答出這個問題,也都答不上來。
夏楚楚生怕葉鳴迴答不出來,便用擔心的目光看著他,心裏暗暗為他著急。
孰料,葉鳴在聽完鹿書記的問題後,立即不假思索地應聲答道:“第一幅對聯是賈氏宗祠的正門楹聯,內容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嚐之盛’,是太傅王希獻所書;第二副對聯是‘勳業有光昭日月;功名無間及兒孫。’橫批是‘星輝輔弼’,這是皇帝禦筆;第三副對聯是‘已後兒孫承福德;至今黎庶念榮寧。’橫批是‘慎終追遠’,也是皇帝禦筆書寫。”
他剛一答完,一直在擔心他的夏楚楚高興得“啪啪啪”地鼓起掌來。
鹿書記臉上也露出滿意的微笑,說:“小葉,看來你今晚是一口酒也喝不到了。對了,除了《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四大名著外,其他明清小說,比如《聊齋誌異》、《封神演義》、《儒林外史》、《老殘遊記》、《鏡花緣》等等,你也熟讀過嗎?如果我在這裏麵出幾道題,你能答上來嗎?”
葉鳴躊躇了一下,說:“這些書我都讀過,但是沒有鑽研過。不過,我也可以試一試。”
鹿書記想了想,臉上露出凝重的表情,說:“《聊齋誌異》裏麵有一首詩,雖然不出名,但我對它印象很深。詩是這樣的:‘滿江風月冷淒淒,瘦草零花化作泥。千裏雲山飛不到,夢魂夜夜竹橋西。’我的問題是:這首詩是《聊齋誌異》裏麵的哪一篇故事裏的?這個故事的內容是什麽?你能講述一下嗎?”
葉鳴聽鹿書記忽然提及這首詩,心裏忽然一酸,眼眶也漸漸紅了。
在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後,葉鳴用有點悲傷的語氣說:“鹿書記,您如果問《聊齋誌異》裏麵的其他故事裏麵的詩詞,我可能會不記得。但是,這一首詩,我和您一樣,也是印象非常深刻:這首詩出自《聊齋誌異》裏麵的《田子成》篇,講述的是一個幼年失父的進士尋找他父親遺骨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江寧人田子成,在一次過洞庭湖時,翻船淹死了。兒子田良耜,是明末進士,當時還在懷抱中。田子成的妻子杜氏,聽到丈夫的噩耗,痛不欲生,服毒自盡。田良耜被庶祖母撫養成人,後考中進士,被派到湖北做官。過了一年多,改調湖南。走到洞庭湖,他想起了被淹死的父親,痛哭而返,向上司稟報財力不及,請求辭官。上司不許,隻將他降職為縣丞,隸屬漢陽府。田良耜推辭不去,院司再三督促,才勉強上任。到任後,他放蕩不羈,常常遨遊於江湖之間,不理政事。
後來有一天,他乘小船出去遊覽。夜晚,船泊江邊,聽到岸上傳來悠揚動聽的洞簫聲。興致所來,便棄船上岸,乘著月光,望簫聲傳來的方向走去。大約走了半裏路,見一片曠野中孤立著幾間茅屋,隱隱透出燈光。近前從窗子裏往裏偷看,見裏邊有三個人正坐著喝酒。上座是一個秀才,三十多歲年紀;下座是一個老翁,打橫坐著個吹洞簫的,是個少年人。那個三十多歲的秀才,就是他已故的父親的鬼魂。在和那個老翁和少年吟詩唱和的過程中,他的父親就吟誦了您剛剛所說的那首詩,以表達他懷念故鄉和妻子兒子的淒楚之情……”
當他講到這裏時,忽然想起自己自小就沒有見過麵的父親,隻覺得心裏一陣酸楚,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聲音也哽咽了。
鹿書記見他傷心,知道他是想起了他自己的父親,引發了他的傷感之情,心裏也是一陣激蕩,眼眶也漸漸紅了,用無比憐愛的目光看著自己這個從來沒有體味過父愛的兒子,一時間心潮澎湃,幾乎想立即撲過去把他摟在懷裏,溫言撫慰他一番,告訴他自己就是他的父親,告訴他他的父親就在他身邊默默地關注他……
夏必成、徐立忠兩人,並不知道葉鳴自小無父,見他說著說著忽然流出了眼淚,都吃了一驚,注目凝視著他,不知他是怎麽迴事。
而夏楚楚,曾經聽過他自小無父的事情,所以,知道他肯定是因為鹿書記那首詩,想起了他自己的父親,心裏也是一陣酸楚,陪著葉鳴掉下了眼淚……
葉鳴見夏必成等人都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自己,便用紙巾擦擦眼淚,說:“各位領導,真對不起,我有點失態了。我的經曆和那個田良耜有點相似,也是自小沒有看到過父親。我在讀高中時,就曾經想輟學去尋找我的生父,但被我母親勸阻住了。所以,我對《聊齋誌異》裏麵的這篇故事印象特別深。因為對田良耜的不幸遭遇,我感同身受,所以才記得非常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