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變得平和而自信,那一定是完成了對自己深刻的接納。吳戍看清了現實,接納了來自於各種不幸的負麵堆積,並且已經開始融入這個他原本並不真正了解的世道,整個人自信而篤定。僅用了五年的時間。
五年,吳戍幾乎每天都會把手上這個已經變形的銅酒樽拿出來仔細地擦一遍,上麵那些因扭曲而隆起的棱角都已經變得金光燦燦。用一個精致的布包將這個酒樽小心收好,吳戍抓起桌上的冷茶一飲而盡,仿佛吞了一杯濃烈的老酒。而後長身而起,拍拍衣袖帶著輕鬆和藹的微笑,一路向貧民窟行去。
慎子已經死了。
盡管元貞在刺殺淨魂使之前為她理順了全身氣血生機,本是很有可能直接跳過養脈,進而覺元的,可是她還是死了。死時全身赤裸,淤痕無數,顯然被狠狠抽打過,就被釘死在屋後。吳戍每次到貧民窟這個有可能永遠也忘不了,也走不出去的棲身之所,看見那牆外爬山虎棕黑色的藤蔓,就像慎子身上的淤痕一樣疼痛,又像是從這貧民窟地底延伸出來,奔湧著汙血的血管,如這裏的一切一樣肮髒。
但此時,吳戍已經能夠泰然處之了。
他知道,不是向懷山和他那個跟班幹的,雖然幾年前向懷山就坐在這個屋子裏。
他知道,向懷山這種人是貧民窟裏的異類,比外麵的那些所謂的聖賢還要恪守道義。
他知道,他要找的真相不在貧民窟。
他知道,貧民窟裏麵的所有人都是被圈養的豬狗,卻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這是一種惡毒的詛咒,自從數千年前共圭立教之時,這種命運就籠罩在個被稱成為福壽山的地方。他們本是這個世界之祖的子嗣,因敗在了共圭的手下,便被剝奪了根植於靈魂深處的力量來源。至此以後,這些人便被剝奪了作為一個常人的權力。他們成了一群靠本能生存卻永遠饑餓的豬,他們就是一群靠意誌傳續卻永遠迷茫的狗。
他們其實還要感謝滅教的共殊,將共圭的遺族趕至此處,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得以更好地存續,因為經過數千年的時間,這個貧民窟早就失去了繁衍後代的能力。是這些福壽山的新鮮血液延緩了他們本該滅絕的命運。這或許也是共殊為這兩個族群施加的另一種詛咒?
吳戍更知道,慎子沒有變成這群豬狗的食物,其實已經是向懷山格外的看顧了,否則他可能見不到哪怕一點骨頭渣子。
數年來,屋子裏的陳設絲毫未變,吳戍拿起大瓢飲了一口冷水,又坐在桌前呆了片刻,手掌摩挲著桌麵那細碎的木紋,拂去上麵看不見的灰塵,才站起身來往外走去。
對向懷山而言,慎子的死,使他偏離了他為自己設定的軌跡。而向奶奶的死,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
向懷山的奶奶死了。
這個貧民窟當代的賢聖的一生曆經四十五年,三十歲覺醒賢聖方知是做了向懷山的奶奶,超度了三千多個在貧民窟逝去的亡魂,為每一個亡魂都認認真真地念誦過一遍《升賢咒》,而現在呢,在自己死時卻已是悄無聲息。整個福壽山都沉默者,所有人都匍匐在地,口中含混不清地念念有詞,沒有人能聽得懂,甚至他們自己也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這隻是數千年來未曾改變的本能。每一代賢聖辭世,他們都是如此。
貧民窟每一代都有一位賢聖,在上代賢聖死後覺醒。每一代賢聖死後,其血其肉其骨,均被分而食之,食者其中一人,得賢聖傳承而覺醒,不複豬狗模樣,智能超群卻與福壽山羈絆更深,等若畫地為牢而自囚於此,每日耳聞哀嚎,身受疾苦,偏偏連逃避和崩潰的自由都沒有。甚至在數天內便會喪失因傳承而剛剛覺醒的自我意誌,變成一個眾賢聖集體意識的載體。
從賢聖覺醒到失去自我意識,如夢中一覺醒來,方知我之為我,片刻卻失真我。
失而複得,最是喜煞人。得而複失,最是愁煞人。
一得一失間,一喜一悲中,生命最易風幹和脆折。福壽山代代有賢聖,卻代代無良才。多數賢聖都已在極短的時間內風幹,然後在十數年內脆折。周而複始,循環往複,從無例外,而福壽山的境遇也越來越糟。
貧民窟的賢聖傳承,與其說是智慧的傳續,不如說是一係列歌訣的傳承,因為福壽山沒有智慧,隻有本能。這些歌訣甚至在福壽山先祖還異常強大的時代,就已經流傳了數萬年以上。現在,因太過古老,連福壽山賢聖也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甚至完全無法理解。
貧民窟被圈養的這些豬狗賤民自意識喪失開始,就過著外人完全無法理解的生活,其習俗也多有怪異。每有暴斃亡故,賢聖超度之,隨後其族親分而食之。若病入膏肓,或老而將死,則賢聖以歌詠之,他們就會遠走城外,不知所往,每一個人都是去往同一個方向,以同一種方式,即便途中魂火熄滅,也不會停止,直至形體殘破,無法移動,飛灰湮滅。曾有好事者花費巨大代價跟蹤這些怪異的赴死者,奈何實在無法離開聖輝籠罩的範圍太遠,隻得作罷。眾人都說是福壽山賢聖為這些人施加了巫咒,皆因這些人在臨行之際,那賢聖手舞足蹈的怪異之舉實在是匪夷所思。將行之人無論此前是否還能站立,盡都聞歌而起,心無旁騖往城外東方大踏步奔去,實在匪夷所思。
今日當代賢聖升天,這遍地呢喃中,唯有吳戍信步而走。他遠遠看見向懷山和莊韞譚五體投地匍匐在向奶奶坐前。老人安詳地端坐在一條巨大的石凳之上,無聲無息。她腳下有一張巨大而陳舊的白色麻布鋪展開來,上繪日月星辰,奇獸怪魔,以及許多難以看懂的符號,仿佛一種久遠到早就失傳的文字。雖已失傳,但凡有觀者,第一意識無不認定它們就是文字,仔細看來,又仿佛某種圖畫,十分怪異。
數個時辰之後,整個貧民窟的呢喃聲越來越整齊,越來越響亮。越靠近賢聖遺蛻的人,聲音就越大,並且開始扭動著身體跳起怪異的舞來。那舞姿關節扭曲,步伐莫測,吳戍從後方看去,心跳也不由得被著舞姿所牽引,血脈不暢,唿吸不勻,幾欲跪倒在地以撐起越來越沉重的身軀。他發現那些跳舞的人仿佛在艱難地扛起大鼎,然後傾倒鼎內的海水。又仿佛在不輟地搬移滿山的巨石,去堵塞滔天的濁浪。吳戍說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他僅僅隻是覺得自己置身其中,周遭血火狂猛,令人窒息。
隨著整齊的一聲大喝,天際傳來一個嘶啞壓抑的聲音,仿如鬼哭,仿如魔嗥。這聲音是一個號令,所有聲音在這一霎那消失,所有舞蹈在這一刹那靜止,世界仿佛在一瞬間完全靜止了。片刻過後,所有人都開始以無比整齊聲音,無比統一的音調高聲吟唱:
飲幹血河水,
斷續接天橋。
魂兮宿酆坡,
不過澹州道。
其調蒼古悲壯,隻是語言古老,無人能懂。隨著這聲勢浩大的吟唱落幕,所有人,包括吳戍在內,都知道最後的時刻已經來臨。向懷山看著自己的奶奶憑空升起,然後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放平在石凳上,那白布驀然卷起,一道血線從中緩緩滲出,填滿了石凳表麵的複雜紋路,又從邊沿流淌下來,石凳下有七個石頭杯子慢慢被鮮紅的血液注滿。他和莊韞譚本該上前各自端起一杯飲盡,以他們現在的狀態,很有可能下一任賢聖就在他們二人中產生。但他卻絲毫未有上前的打算,甚至往後退了兩步。莊韞譚盯著那七碗紅如寶石的液體,本能在體內掙紮咆哮,想要前去奪得其中之一,但他咬牙切齒看著離得最近的幾個人端起碗來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然後匍匐而退,最終都沒有上前一步。
沒有了那誘惑這本能的紅色液體。莊韞譚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轉頭發現向懷山已經遠遠走開了。
向懷山沒有像往屆賢聖地親人一樣搶著去喝血,以期繼承賢聖的榮光。他隻是開始迴想起奶奶繼承上任賢者之後,與自己相處的點點滴滴。這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奶奶覺醒那年,他剛剛4歲,可能吧,誰知道呢,這還是奶奶覺醒後告訴他的。那時他正在和另外一個貧民窟的幼兒相互撕咬,這不是小孩子之間無聊的打鬧,而是真正的生存競爭,殘酷又直接。覺醒後的奶奶把她們輕輕分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這兩個孩子各自取了一個名字。然後又低聲地為向懷山吟唱了一首歌訣,並告訴他這不是賢聖傳承,而是刻在每一個向氏家族子弟靈魂深處的記憶。之後的幾天,奶奶就開始時常發呆,甚至有的時候和沒有覺醒並沒有什麽兩樣。半個月之後,奶奶時常變得歇斯底裏,也越來越冷酷。三個月之後,她就再也不記得向懷山了。向懷山亦從此浪跡街頭,甚少再往此處來。
自從向懷山和莊韞譚有了名字,二人就開了靈智。每一任賢聖都會蔭蔽數個子孫找迴靈智,但也僅此而已,即使擁有其他貧民窟豬狗夢寐以求的靈智,也走不出福壽山,因為世上就沒有能夠接納他們的人。他們反而還要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被無形的枷鎖囚禁於此的處境,沒有瘋癲,已是萬幸了。
向懷山和莊韞譚看不起關茂源,並非鄙視他為一個聖殿的轎夫跑腿,實則是嫉妒。嫉妒他能走出福壽山而不死。他就是上任賢聖的蔭子。
“遲早有一天,老子要讓這些豬狗一樣的東西不再食人!”
“可是向哥兒,這是祖宗規矩啊。”
“狗屁規矩,老子就是要廢了它。”
“可是賢聖傳承怎麽辦?沒有賢聖,你說福壽山會不會死絕啊?”
“你我,還有這些福壽山的賤民都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生誰養,沒有個來去,任他們死絕了也罷。”
“向哥兒,我知道你心裏難過。可是你要想開點,你改變不了的。”
“改變不了老子就把他們全都殺幹淨!”
五年,吳戍幾乎每天都會把手上這個已經變形的銅酒樽拿出來仔細地擦一遍,上麵那些因扭曲而隆起的棱角都已經變得金光燦燦。用一個精致的布包將這個酒樽小心收好,吳戍抓起桌上的冷茶一飲而盡,仿佛吞了一杯濃烈的老酒。而後長身而起,拍拍衣袖帶著輕鬆和藹的微笑,一路向貧民窟行去。
慎子已經死了。
盡管元貞在刺殺淨魂使之前為她理順了全身氣血生機,本是很有可能直接跳過養脈,進而覺元的,可是她還是死了。死時全身赤裸,淤痕無數,顯然被狠狠抽打過,就被釘死在屋後。吳戍每次到貧民窟這個有可能永遠也忘不了,也走不出去的棲身之所,看見那牆外爬山虎棕黑色的藤蔓,就像慎子身上的淤痕一樣疼痛,又像是從這貧民窟地底延伸出來,奔湧著汙血的血管,如這裏的一切一樣肮髒。
但此時,吳戍已經能夠泰然處之了。
他知道,不是向懷山和他那個跟班幹的,雖然幾年前向懷山就坐在這個屋子裏。
他知道,向懷山這種人是貧民窟裏的異類,比外麵的那些所謂的聖賢還要恪守道義。
他知道,他要找的真相不在貧民窟。
他知道,貧民窟裏麵的所有人都是被圈養的豬狗,卻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這是一種惡毒的詛咒,自從數千年前共圭立教之時,這種命運就籠罩在個被稱成為福壽山的地方。他們本是這個世界之祖的子嗣,因敗在了共圭的手下,便被剝奪了根植於靈魂深處的力量來源。至此以後,這些人便被剝奪了作為一個常人的權力。他們成了一群靠本能生存卻永遠饑餓的豬,他們就是一群靠意誌傳續卻永遠迷茫的狗。
他們其實還要感謝滅教的共殊,將共圭的遺族趕至此處,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得以更好地存續,因為經過數千年的時間,這個貧民窟早就失去了繁衍後代的能力。是這些福壽山的新鮮血液延緩了他們本該滅絕的命運。這或許也是共殊為這兩個族群施加的另一種詛咒?
吳戍更知道,慎子沒有變成這群豬狗的食物,其實已經是向懷山格外的看顧了,否則他可能見不到哪怕一點骨頭渣子。
數年來,屋子裏的陳設絲毫未變,吳戍拿起大瓢飲了一口冷水,又坐在桌前呆了片刻,手掌摩挲著桌麵那細碎的木紋,拂去上麵看不見的灰塵,才站起身來往外走去。
對向懷山而言,慎子的死,使他偏離了他為自己設定的軌跡。而向奶奶的死,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
向懷山的奶奶死了。
這個貧民窟當代的賢聖的一生曆經四十五年,三十歲覺醒賢聖方知是做了向懷山的奶奶,超度了三千多個在貧民窟逝去的亡魂,為每一個亡魂都認認真真地念誦過一遍《升賢咒》,而現在呢,在自己死時卻已是悄無聲息。整個福壽山都沉默者,所有人都匍匐在地,口中含混不清地念念有詞,沒有人能聽得懂,甚至他們自己也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這隻是數千年來未曾改變的本能。每一代賢聖辭世,他們都是如此。
貧民窟每一代都有一位賢聖,在上代賢聖死後覺醒。每一代賢聖死後,其血其肉其骨,均被分而食之,食者其中一人,得賢聖傳承而覺醒,不複豬狗模樣,智能超群卻與福壽山羈絆更深,等若畫地為牢而自囚於此,每日耳聞哀嚎,身受疾苦,偏偏連逃避和崩潰的自由都沒有。甚至在數天內便會喪失因傳承而剛剛覺醒的自我意誌,變成一個眾賢聖集體意識的載體。
從賢聖覺醒到失去自我意識,如夢中一覺醒來,方知我之為我,片刻卻失真我。
失而複得,最是喜煞人。得而複失,最是愁煞人。
一得一失間,一喜一悲中,生命最易風幹和脆折。福壽山代代有賢聖,卻代代無良才。多數賢聖都已在極短的時間內風幹,然後在十數年內脆折。周而複始,循環往複,從無例外,而福壽山的境遇也越來越糟。
貧民窟的賢聖傳承,與其說是智慧的傳續,不如說是一係列歌訣的傳承,因為福壽山沒有智慧,隻有本能。這些歌訣甚至在福壽山先祖還異常強大的時代,就已經流傳了數萬年以上。現在,因太過古老,連福壽山賢聖也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甚至完全無法理解。
貧民窟被圈養的這些豬狗賤民自意識喪失開始,就過著外人完全無法理解的生活,其習俗也多有怪異。每有暴斃亡故,賢聖超度之,隨後其族親分而食之。若病入膏肓,或老而將死,則賢聖以歌詠之,他們就會遠走城外,不知所往,每一個人都是去往同一個方向,以同一種方式,即便途中魂火熄滅,也不會停止,直至形體殘破,無法移動,飛灰湮滅。曾有好事者花費巨大代價跟蹤這些怪異的赴死者,奈何實在無法離開聖輝籠罩的範圍太遠,隻得作罷。眾人都說是福壽山賢聖為這些人施加了巫咒,皆因這些人在臨行之際,那賢聖手舞足蹈的怪異之舉實在是匪夷所思。將行之人無論此前是否還能站立,盡都聞歌而起,心無旁騖往城外東方大踏步奔去,實在匪夷所思。
今日當代賢聖升天,這遍地呢喃中,唯有吳戍信步而走。他遠遠看見向懷山和莊韞譚五體投地匍匐在向奶奶坐前。老人安詳地端坐在一條巨大的石凳之上,無聲無息。她腳下有一張巨大而陳舊的白色麻布鋪展開來,上繪日月星辰,奇獸怪魔,以及許多難以看懂的符號,仿佛一種久遠到早就失傳的文字。雖已失傳,但凡有觀者,第一意識無不認定它們就是文字,仔細看來,又仿佛某種圖畫,十分怪異。
數個時辰之後,整個貧民窟的呢喃聲越來越整齊,越來越響亮。越靠近賢聖遺蛻的人,聲音就越大,並且開始扭動著身體跳起怪異的舞來。那舞姿關節扭曲,步伐莫測,吳戍從後方看去,心跳也不由得被著舞姿所牽引,血脈不暢,唿吸不勻,幾欲跪倒在地以撐起越來越沉重的身軀。他發現那些跳舞的人仿佛在艱難地扛起大鼎,然後傾倒鼎內的海水。又仿佛在不輟地搬移滿山的巨石,去堵塞滔天的濁浪。吳戍說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他僅僅隻是覺得自己置身其中,周遭血火狂猛,令人窒息。
隨著整齊的一聲大喝,天際傳來一個嘶啞壓抑的聲音,仿如鬼哭,仿如魔嗥。這聲音是一個號令,所有聲音在這一霎那消失,所有舞蹈在這一刹那靜止,世界仿佛在一瞬間完全靜止了。片刻過後,所有人都開始以無比整齊聲音,無比統一的音調高聲吟唱:
飲幹血河水,
斷續接天橋。
魂兮宿酆坡,
不過澹州道。
其調蒼古悲壯,隻是語言古老,無人能懂。隨著這聲勢浩大的吟唱落幕,所有人,包括吳戍在內,都知道最後的時刻已經來臨。向懷山看著自己的奶奶憑空升起,然後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放平在石凳上,那白布驀然卷起,一道血線從中緩緩滲出,填滿了石凳表麵的複雜紋路,又從邊沿流淌下來,石凳下有七個石頭杯子慢慢被鮮紅的血液注滿。他和莊韞譚本該上前各自端起一杯飲盡,以他們現在的狀態,很有可能下一任賢聖就在他們二人中產生。但他卻絲毫未有上前的打算,甚至往後退了兩步。莊韞譚盯著那七碗紅如寶石的液體,本能在體內掙紮咆哮,想要前去奪得其中之一,但他咬牙切齒看著離得最近的幾個人端起碗來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然後匍匐而退,最終都沒有上前一步。
沒有了那誘惑這本能的紅色液體。莊韞譚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轉頭發現向懷山已經遠遠走開了。
向懷山沒有像往屆賢聖地親人一樣搶著去喝血,以期繼承賢聖的榮光。他隻是開始迴想起奶奶繼承上任賢者之後,與自己相處的點點滴滴。這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奶奶覺醒那年,他剛剛4歲,可能吧,誰知道呢,這還是奶奶覺醒後告訴他的。那時他正在和另外一個貧民窟的幼兒相互撕咬,這不是小孩子之間無聊的打鬧,而是真正的生存競爭,殘酷又直接。覺醒後的奶奶把她們輕輕分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這兩個孩子各自取了一個名字。然後又低聲地為向懷山吟唱了一首歌訣,並告訴他這不是賢聖傳承,而是刻在每一個向氏家族子弟靈魂深處的記憶。之後的幾天,奶奶就開始時常發呆,甚至有的時候和沒有覺醒並沒有什麽兩樣。半個月之後,奶奶時常變得歇斯底裏,也越來越冷酷。三個月之後,她就再也不記得向懷山了。向懷山亦從此浪跡街頭,甚少再往此處來。
自從向懷山和莊韞譚有了名字,二人就開了靈智。每一任賢聖都會蔭蔽數個子孫找迴靈智,但也僅此而已,即使擁有其他貧民窟豬狗夢寐以求的靈智,也走不出福壽山,因為世上就沒有能夠接納他們的人。他們反而還要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被無形的枷鎖囚禁於此的處境,沒有瘋癲,已是萬幸了。
向懷山和莊韞譚看不起關茂源,並非鄙視他為一個聖殿的轎夫跑腿,實則是嫉妒。嫉妒他能走出福壽山而不死。他就是上任賢聖的蔭子。
“遲早有一天,老子要讓這些豬狗一樣的東西不再食人!”
“可是向哥兒,這是祖宗規矩啊。”
“狗屁規矩,老子就是要廢了它。”
“可是賢聖傳承怎麽辦?沒有賢聖,你說福壽山會不會死絕啊?”
“你我,還有這些福壽山的賤民都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生誰養,沒有個來去,任他們死絕了也罷。”
“向哥兒,我知道你心裏難過。可是你要想開點,你改變不了的。”
“改變不了老子就把他們全都殺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