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逐鹿
少年三國誌征文亂三國 作者:白日覺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下大亂,亂的不僅僅是朝廷,更是人心。
先有士宦相爭,外戚敗落,引得涼兵入京,整個洛陽變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後有董卓專權,平民百姓,受盡兵災苦楚,公卿仕宦,惶惶不可終日。
接著,諸侯會盟,興兵討董,到頭來,卻見諸侯互相攻殺。
後來,董卓受誅,李催、郭汜反攻長安,驅呂布,殺王允,屠城三日,長安城中,閭裏短巷滿積屍,天階踏盡公卿骨。
整個大漢,似乎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宦官外戚倒台,名士化身軍閥,武人成為暴徒,道德觀念崩塌。勢利相爭,兄弟鬩牆,親友成仇,賢良受戮,蒼生遭塗炭,社稷成荒丘,與此同時,還誕生出了許多許多亂世中的怪物。
治亂相續,朝代更迭,是曆史必然的軌跡。就像不管聽多少聲“萬歲”,依然沒人能夠長生不老,江山,也一樣。
如今的大漢,便已是名存實亡,接下來的,就是最終歸屬的問題了。
所以,看明白這一點且野心勃勃的袁術,心急火燎地向著他的鄰居楊越,亮出了屠刀。
“袁術欲使呂布為先鋒,不日將來攻我,主公還須早作定奪啊!”徐庶向楊越說道。
看著手中的軍報,楊越不禁歎了口氣,說道:“唉!又要打仗啦!”
……
雍涼,郿城。
馬騰大營,一個布衣赤甲的黃發少年,手執自敵方奪下的武器,獨自守在轅門前,擋住了一眾追兵。
少年已經奮戰很久了,他身上多處受傷,天地之力所凝成的鎧甲在敵人不斷的攻擊下,也已變得殘破不堪,但少年卻不曾後退半步。他的兵刃上白光閃爍,雙眼中殺氣凜然,駭人的氣勢逼迫著圍攻他的敵軍們,使之不敢再上前一步。
對麵,梁興見此情形,不禁疑惑地向少年問:“龐校尉!你原也隻不過是一介降將,何至於做到如此地步啊?
韓遂的襲擊非常突然,馬騰被殺的措手不及,隻好率輕騎逃走。為了讓自家將軍順利逃生,黃發少年道了一句“容某死戰,為君奪路”,便義無返顧的衝出來斷後。
之後,便出現了轅門前的那一幕。
抬頭瞧了一眼對麵的梁興,筋疲力竭的少年怒聲吼了一句:“背信棄義之徒,焉知我輩!”
見此,梁興便不再說話,隻揮了揮手,包圍住少年的兵士們,便再度一擁而上。
……
冀北,龍湊。
鼓聲震徹沙場,袁軍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對麵,公孫軍的前軍陣形已經崩潰,一時之間,兵敗如山倒,士卒們全都在爭相逃命。
“大哥,敗局已定,事不可為,我們還是先向後撤退吧!”
軍陣的後方,一名玄甲持矛的黑臉少年對著身旁的大耳少年如此建議道。
“不可,公孫將軍尚在前方,我豈能隻顧自己的安危,獨自撤離呢!”大耳少年沒有絲毫猶豫的搖了搖頭,當即拒絕了這個提議。
旁邊,一個赤麵青袍的少年催馬上前,對著二人言道:“事急矣,請兄長與翼德速速去接應公孫將軍,追兵羽自去抵擋。”
言罷,少年不顧一旁伸手欲對其阻攔的兄長,拍馬提刀,便朝著前軍奔去。
青袍少年單人獨騎,奔上一處高坡,正好迎上了潰退下來的前軍,他橫刀攔住一名慌慌張張的敗卒,問道:“敵軍主將何在?”
那敗卒隻匆匆向著敵陣中一指,然後便頭也不迴地逃命去了。
順著敗卒所指方向望去,少年正好尋見了敵陣之中繡袍金甲的主將,他不由地微眯起鳳目,然後默默地將長刀拖到了馬後。
一瞬之間,青色的光芒,籠罩了少年周身,激發出無窮的殺氣。
伴著一聲大喝,馬蹄塵起,青袍少年乘坐騎自高坡一躍而下,一路逆著敗逃的人流奔行飆進,恰如暴風雨海麵上的一葉孤舟,又快似一支離弦的利箭,直衝敵陣而去。
……
徐州,小沛。
呂布營中,軍士們盡皆全裝慣帶,持戈執戟而立,整個隊伍軍容整齊,森然有序。
金冠銀甲的少年將軍,正一邊帶著人檢閱軍隊,一邊炫耀著:“使者觀我之軍士,雄壯否?”
使者答曰:“將軍麾下,真乃虎狼之士也,隻要將軍出戰,必能建功,到時袁公定會欣然嘉獎的。”
“出戰?我亦欲如此,可惜……虎狼無食果腹,亦難有為啊!”少年將軍轉而說道:“前次,袁公許我之糧馬,至今未曾得見。無糧無馬,讓我如何出戰哇?”
“袁公一向講究公平公允,將軍沒有戰功,袁公又如何有理由獎賞將軍呢?”
“哦~!那請教使者大人,是不是我擊敗了楊越,袁公便定會施舍於布了呢?”
少年這一句中不善的語氣,令使者一時語塞。
“嗬嗬!也對,區區寒門,一介武夫,如何配被看得起!丁原、董卓驅我為鷹犬,王允視我如刺客,袁紹畏我,佯裝親近,轉而相害,各路諸侯,遇我如遇瘟神,避之猶恐不及。”少年不禁冷笑道:“所以,布有今日,皆自馬上取來,無一是得自他人之施舍。”
“呂將軍!”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使者立刻叫了起來。
“拿下!”
一聲令下,隨行的士兵立即出手,將使者擒住。
“將軍,袁公兵多將廣,中原之內,已無敵手。將軍不可自誤!”被擒住的使者一邊掙紮,一邊厲聲喝道。
“自誤?袁公路恃軍強盛,自以為勢大,便想欺辱到我頭上。哼!一介鼠竄之輩,也敢如此?且待我破之,再看他如何誤我!”
言罷,少年躍上赤兔馬,轉向嚴陣以待的將士們。
“兒郎們,隨我出征!”
少年手中畫戟一揮,紅光閃現,赤兔嘶鳴,號令響徹整個大營。
“擊袁!”
……
江淮,下邳。
將軍府,議事堂,文臣武將,齊聚一堂。
“主公,您下決心了!”
徐庶捕捉到楊越臉上決然的神色,不禁大喜道。
楊越對他點了點頭,然後向著堂內的眾人說道:“自廣陵起兵以來,吾親眼目睹天下崩壞,世道淪喪。是故我龜縮江淮一地,向來無進取之心,不求其他,惟願太平。這些年來,楊越有幸得諸君相助,方能保江淮一地之寧。然則……”
楊越拿起手中軍報傳示眾人,同時繼續說道:“今世之亂,實難獨善也。戰事不日將臨我江淮,楊越也才始悟,一味守成下去,隻有敗亡一途而已。”
“昔日,我之宗族眾多,向逾兩百,可自中平以來,十年之間,或亡於人禍,或死於天災,三者去其二,吾常為之痛心。可是,這天下失親喪族者,又豈獨我一族哉?”
“自黃巾之亂以來,諸將割據,中原混戰,家家有伏屍之痛,室室聞號泣之聲,或合門而亡,或舉族而喪,又有天災相繼,人民相食,天下十室而九空,百姓久苦矣。”
“現在,是時候結束這一切了!諸君,我意已決,即日起整兵備戰,討不臣,伐袁術,誅無道,靖中原,還我漢民,一個太平天下。”
“越,願與諸君攜手,將這亂世……”
楊越站起身,“倉啷”一聲拔出佩劍,狠狠地刺於木案之上,然後慷慨道:
“終了!”
言畢,楊越周圍光華大現,天地之力迅速凝結,化作銀鎧黑氅,浮現於身。
光芒閃過後,大堂上再沒了江淮之地的守成州牧,取而代之的,是一名意氣飛揚的少年將軍。
……
興平四年,正月,韓遂背盟,夜襲馬騰營,龐德戰死郿城。五月,袁紹伐鄴,公孫瓚敗退幽州,關雲長斬顏良於萬軍叢中。
同年,袁公路舉兵,欲圖江淮,呂布倒戈,襲壽春,中途為曹操所截,擒殺之。十月,楊越大破袁術於淮水。
興平四年,在這多事之秋的一年裏,楊越終於學會了如何使用天地之力。
欲求天地之力者,必悟天地之精神。
天地精神者,謂忠,謂義,謂勇,謂仁,英烈之風,凜凜之氣,沛乎蒼冥之間,充塞六合之內,至大而無垠,長存而不朽也。
先有士宦相爭,外戚敗落,引得涼兵入京,整個洛陽變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後有董卓專權,平民百姓,受盡兵災苦楚,公卿仕宦,惶惶不可終日。
接著,諸侯會盟,興兵討董,到頭來,卻見諸侯互相攻殺。
後來,董卓受誅,李催、郭汜反攻長安,驅呂布,殺王允,屠城三日,長安城中,閭裏短巷滿積屍,天階踏盡公卿骨。
整個大漢,似乎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宦官外戚倒台,名士化身軍閥,武人成為暴徒,道德觀念崩塌。勢利相爭,兄弟鬩牆,親友成仇,賢良受戮,蒼生遭塗炭,社稷成荒丘,與此同時,還誕生出了許多許多亂世中的怪物。
治亂相續,朝代更迭,是曆史必然的軌跡。就像不管聽多少聲“萬歲”,依然沒人能夠長生不老,江山,也一樣。
如今的大漢,便已是名存實亡,接下來的,就是最終歸屬的問題了。
所以,看明白這一點且野心勃勃的袁術,心急火燎地向著他的鄰居楊越,亮出了屠刀。
“袁術欲使呂布為先鋒,不日將來攻我,主公還須早作定奪啊!”徐庶向楊越說道。
看著手中的軍報,楊越不禁歎了口氣,說道:“唉!又要打仗啦!”
……
雍涼,郿城。
馬騰大營,一個布衣赤甲的黃發少年,手執自敵方奪下的武器,獨自守在轅門前,擋住了一眾追兵。
少年已經奮戰很久了,他身上多處受傷,天地之力所凝成的鎧甲在敵人不斷的攻擊下,也已變得殘破不堪,但少年卻不曾後退半步。他的兵刃上白光閃爍,雙眼中殺氣凜然,駭人的氣勢逼迫著圍攻他的敵軍們,使之不敢再上前一步。
對麵,梁興見此情形,不禁疑惑地向少年問:“龐校尉!你原也隻不過是一介降將,何至於做到如此地步啊?
韓遂的襲擊非常突然,馬騰被殺的措手不及,隻好率輕騎逃走。為了讓自家將軍順利逃生,黃發少年道了一句“容某死戰,為君奪路”,便義無返顧的衝出來斷後。
之後,便出現了轅門前的那一幕。
抬頭瞧了一眼對麵的梁興,筋疲力竭的少年怒聲吼了一句:“背信棄義之徒,焉知我輩!”
見此,梁興便不再說話,隻揮了揮手,包圍住少年的兵士們,便再度一擁而上。
……
冀北,龍湊。
鼓聲震徹沙場,袁軍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對麵,公孫軍的前軍陣形已經崩潰,一時之間,兵敗如山倒,士卒們全都在爭相逃命。
“大哥,敗局已定,事不可為,我們還是先向後撤退吧!”
軍陣的後方,一名玄甲持矛的黑臉少年對著身旁的大耳少年如此建議道。
“不可,公孫將軍尚在前方,我豈能隻顧自己的安危,獨自撤離呢!”大耳少年沒有絲毫猶豫的搖了搖頭,當即拒絕了這個提議。
旁邊,一個赤麵青袍的少年催馬上前,對著二人言道:“事急矣,請兄長與翼德速速去接應公孫將軍,追兵羽自去抵擋。”
言罷,少年不顧一旁伸手欲對其阻攔的兄長,拍馬提刀,便朝著前軍奔去。
青袍少年單人獨騎,奔上一處高坡,正好迎上了潰退下來的前軍,他橫刀攔住一名慌慌張張的敗卒,問道:“敵軍主將何在?”
那敗卒隻匆匆向著敵陣中一指,然後便頭也不迴地逃命去了。
順著敗卒所指方向望去,少年正好尋見了敵陣之中繡袍金甲的主將,他不由地微眯起鳳目,然後默默地將長刀拖到了馬後。
一瞬之間,青色的光芒,籠罩了少年周身,激發出無窮的殺氣。
伴著一聲大喝,馬蹄塵起,青袍少年乘坐騎自高坡一躍而下,一路逆著敗逃的人流奔行飆進,恰如暴風雨海麵上的一葉孤舟,又快似一支離弦的利箭,直衝敵陣而去。
……
徐州,小沛。
呂布營中,軍士們盡皆全裝慣帶,持戈執戟而立,整個隊伍軍容整齊,森然有序。
金冠銀甲的少年將軍,正一邊帶著人檢閱軍隊,一邊炫耀著:“使者觀我之軍士,雄壯否?”
使者答曰:“將軍麾下,真乃虎狼之士也,隻要將軍出戰,必能建功,到時袁公定會欣然嘉獎的。”
“出戰?我亦欲如此,可惜……虎狼無食果腹,亦難有為啊!”少年將軍轉而說道:“前次,袁公許我之糧馬,至今未曾得見。無糧無馬,讓我如何出戰哇?”
“袁公一向講究公平公允,將軍沒有戰功,袁公又如何有理由獎賞將軍呢?”
“哦~!那請教使者大人,是不是我擊敗了楊越,袁公便定會施舍於布了呢?”
少年這一句中不善的語氣,令使者一時語塞。
“嗬嗬!也對,區區寒門,一介武夫,如何配被看得起!丁原、董卓驅我為鷹犬,王允視我如刺客,袁紹畏我,佯裝親近,轉而相害,各路諸侯,遇我如遇瘟神,避之猶恐不及。”少年不禁冷笑道:“所以,布有今日,皆自馬上取來,無一是得自他人之施舍。”
“呂將軍!”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使者立刻叫了起來。
“拿下!”
一聲令下,隨行的士兵立即出手,將使者擒住。
“將軍,袁公兵多將廣,中原之內,已無敵手。將軍不可自誤!”被擒住的使者一邊掙紮,一邊厲聲喝道。
“自誤?袁公路恃軍強盛,自以為勢大,便想欺辱到我頭上。哼!一介鼠竄之輩,也敢如此?且待我破之,再看他如何誤我!”
言罷,少年躍上赤兔馬,轉向嚴陣以待的將士們。
“兒郎們,隨我出征!”
少年手中畫戟一揮,紅光閃現,赤兔嘶鳴,號令響徹整個大營。
“擊袁!”
……
江淮,下邳。
將軍府,議事堂,文臣武將,齊聚一堂。
“主公,您下決心了!”
徐庶捕捉到楊越臉上決然的神色,不禁大喜道。
楊越對他點了點頭,然後向著堂內的眾人說道:“自廣陵起兵以來,吾親眼目睹天下崩壞,世道淪喪。是故我龜縮江淮一地,向來無進取之心,不求其他,惟願太平。這些年來,楊越有幸得諸君相助,方能保江淮一地之寧。然則……”
楊越拿起手中軍報傳示眾人,同時繼續說道:“今世之亂,實難獨善也。戰事不日將臨我江淮,楊越也才始悟,一味守成下去,隻有敗亡一途而已。”
“昔日,我之宗族眾多,向逾兩百,可自中平以來,十年之間,或亡於人禍,或死於天災,三者去其二,吾常為之痛心。可是,這天下失親喪族者,又豈獨我一族哉?”
“自黃巾之亂以來,諸將割據,中原混戰,家家有伏屍之痛,室室聞號泣之聲,或合門而亡,或舉族而喪,又有天災相繼,人民相食,天下十室而九空,百姓久苦矣。”
“現在,是時候結束這一切了!諸君,我意已決,即日起整兵備戰,討不臣,伐袁術,誅無道,靖中原,還我漢民,一個太平天下。”
“越,願與諸君攜手,將這亂世……”
楊越站起身,“倉啷”一聲拔出佩劍,狠狠地刺於木案之上,然後慷慨道:
“終了!”
言畢,楊越周圍光華大現,天地之力迅速凝結,化作銀鎧黑氅,浮現於身。
光芒閃過後,大堂上再沒了江淮之地的守成州牧,取而代之的,是一名意氣飛揚的少年將軍。
……
興平四年,正月,韓遂背盟,夜襲馬騰營,龐德戰死郿城。五月,袁紹伐鄴,公孫瓚敗退幽州,關雲長斬顏良於萬軍叢中。
同年,袁公路舉兵,欲圖江淮,呂布倒戈,襲壽春,中途為曹操所截,擒殺之。十月,楊越大破袁術於淮水。
興平四年,在這多事之秋的一年裏,楊越終於學會了如何使用天地之力。
欲求天地之力者,必悟天地之精神。
天地精神者,謂忠,謂義,謂勇,謂仁,英烈之風,凜凜之氣,沛乎蒼冥之間,充塞六合之內,至大而無垠,長存而不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