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兒,轉過身來,讓先生給你瞧瞧。”
夫人說著,幫著把他搬轉過身側臥著。李一童就看到了一個長相和穿著都很特別的“道醫”在“爹爹”的陪同下走了進來,不由地心頭一震。隻見這位醫伯先生身穿一件灰藍色的道袍,道袍上卻零亂地點綴著許多個形如雲朵的白色圖案。一雙眼睛枯黑枯黑的,卻又透著一種說不出的靈光。歲數不象太小,但又看不出有多大。鼻下各向兩邊橫長著數根貓須一樣的長胡須,下巴尖上還沾長著一撮短短的硬胡茬。
醫伯細目打量了他一番,就牽過他的右手,手指往脈上一搭,目光立即閃露出驚異的神色。寸關尺三位脈號畢,又切左腕,浮取沉按,兩腕皆號完,臉上疑惑的神色更凝重了。
“怎麽樣?先生!”侯爺急切地問。
“三公子高燒退去,暫時已無大礙,雖然從山前的樹上摔了下來,但萬幸並沒落下內傷,接下來隻需慢慢調養即可。隻是這脈象卻是特異得很,浮取雄霸有力,尤如淘淘江洪衝擊著山岩峭臂,沉按又細弱遊絲,若隱若無,令人疑惑啊!”
“還請先生言明。”
醫伯看了看屋裏的人,欲言又止。
“你們都先退下!”
室內就剩下了病人、夫人、侯爺和先生四位了。
“請問,三公子潛修了什麽特異功法嗎?”醫伯悄悄地問。
“特異功法!”侯爺很是驚訝,“說來慚愧,犬子從小頑劣不羈!隻知道玩耍,淘起來無法無天!連劍都不曾碰過,更別說潛修什麽功法了?”
“這就奇怪了。公子的脈象,明明是其體內血氣橫衝,能氣亢旺,遠異常人啊!隻是他髒穴不藏,經絡不收,故這些內氣遂四處亂竄,猶如悍馬狂奔,蛟龍翻騰,滌蕩全身。如今內脹於髒腑,外鼓於肌膚,已經氣衝化火了,又不能為本人肌體所吸收,體內失去精氣溫養,故人還是有氣無力的。請問公子感到有什麽不適嗎?”
“就是頭昏腦脹,身熱口燥,四肢無力,胸腹滿滿的,尤其是小腹,脹得難受。”李一童答道。
醫伯問完,眼睛微微沉迷了起來,臉微含下去似沉思狀,左手的食指在其餘四指的內橫紋上點點掐掐了幾個來迴,然後揚起那張驚異而又疑惑的臉來。
“大人!夫人!貧道真不知該從何說起?”
“這幾天來,一府之人,皆因此子而倍受煎熬,李某雖憂心如焚,也早有不詳的心裏準備,先生就實話實說吧,李某願聞其詳。”侯爺忐忑不安地說。
“公子的脈象,能氣強悍,浩浩蕩蕩,極為霸道,如果是學武煉氣之人,至少相當於常人修煉了近百年的內功氣道!”
“啊!這怎麽可能?”侯爺驚問,“他連劍都沒碰過,更從沒修練過什麽功法,如何會有這一身的能氣呢?”
躺在床上的李一童也是大吃一驚,心中暗問自己:“我何時修煉了近百年的功法?”便開始用心諦聽他們的談話。
醫伯先生道:“那就隻能是另外一種解釋了。由於某種突然的變故,比如說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三公子受到某些特異星光或天火什麽的照射,身上迅速地吸納了能量極高的自然造化之魔氣,存注於體內了。”
“天地間有什麽自然造化之魔氣,能量會如此之高,還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被犬子吸納?”侯爺急問。
“這個,貧道也沒見過,不敢妄下斷語。但也聽到過很多傳說,看到過一些古書道藏的記載。比如說冀州有個文弱的書生,遭遇雷擊未死,變成了脾氣火爆且力大無窮的狂人,後來還瘋魔了;再比如益州有個女子,夜裏突然遭遇了一團熾烈的天火照射,後來變成了一個不男不女的大力士,再後來離家出走,不知所終。十年前貧道在揚州行醫時,也遇到過一個類似的病例,一個一丈多高、看上去半人半魔的癔症漢子,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家人說他原本就是常人的身高和模樣,隻是前些日子在野外趕夜路時,曾遭遇過一個天上飛來的明亮星碟的照射,迴來後不到七天就變成了這個樣子,貧道用藥石、針炙和功法,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漸漸將他的病情控製住了。”
夫人聽道這兒,急忙走到醫伯先生麵前,深深躬下身來,行了一個大禮,懇求道:“懇請先生救救我兒!我知道先生您,一直懷著一顆濟蒼生扶病危的慈仁之心。請先生發發慈悲,務必救我兒一命!”
“夫人快快請起!貧道以扶危救病為己任,定當竭盡全力。但這事卻實在複雜詭異,容貧道好好想想。”
侯爺過來把夫人扶了起來,問:“依先生之經驗,犬子目前是什麽情況?”
“情況不是很樂觀,或者說吉兇難料,很是麻煩。公子體內過多地吸納了這種詭異的能魔之氣,身體不能貯存、運行、化生和升華,不能將其化生成自己的元氣和身體的真氣,所以就必須設法化解掉它。否則的話,輕者傷及髒腑,重者走火入魔,落下一生的魔病,嚴重者身體變形,甚至——危及性命!”
“先生有什麽化解之法嗎?”
“辦法倒是有個,隻是由於公子吸納的這種能魔之氣太多了,如今已經出現了氣衝火亂的重症,很容易走火入魔,處理不好甚至會有性命之憂,吉兇難料啊!侯爺還願嚐試?”
侯爺盯著醫伯枯黑的眼睛猶豫了一下,接著以決然的口吻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犬子就拜托給先生您了。李某一切聽從先生的安排。”
醫伯先生遂取出一個布裹,打開後取出幾根粗細不同的明亮銀針,小心翼翼地在他的前胸後背的穴位上撚刺了幾處,刺得李一童疼痛難忍,強忍著才沒哼叫出來。接著醫伯又法炮製地針刺他手腕腳踝處的多處穴位,如此反複了三遍,才算告一段落。
“貧道再傳他一套凝神靜座、驅魔化氣的功法。”忙碌完針炙的醫伯先生一邊收針一邊說。
“還需要我們做什麽嗎?”夫人問。
“夫人看看公子能否坐起來?”
李一童就兩肘撐著床準備坐起來,剛撐起上半身,就“撲痛”一聲,跌了迴去。“原來我身上一點力氣都沒有!”他自言自語道。夫人就把他扶著坐了起來。
“盤腿靜座即可,這個驅魔化氣的功法需要心境幽靜,最忌諱外界的打擾。夫人和侯爺請先到外間稍事歇息吧!”
夫人和侯爺走出去帶上了門,醫伯就教李一童做起來。
“你盤腿靜坐,雙目微閉,兩手掌心向上疊放於胸前,盡量放鬆,自然唿吸,什麽也不要去想,忘掉一切,身心俱鬆,精神內守,意著於氣海丹田——就是這兒,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
跟隨著醫伯先生的教導,李一童凝神靜座了一刻鍾之後,腦海裏漸漸變得一片空明。
“現在心神開始上移,過肚臍,沿腹胸中線的任脈上行,過膻中穴——就是這兒,神意沿頸前中線上行,穿越下頜鼻梁中間,直達腦頂的百會穴——就是這兒。心神再循後腦中線下行,穿過頸椎脊柱,向下直達尾閭,最後繞到前麵,沿小腹中線上行,複迴於小腹的氣海丹田中。”
“我再傳你幾句救命的仙訣。”
於是,李一童就跟著醫伯先生,輕聲默念了一個五句二十字很順口的押韻仙訣。
“你可記下了?”
“記下了,先生。”
“好,你現在一邊心念仙訣,一邊練此功法。”
李一童在醫伯先生的娓娓指導下,心念仙訣,心神循序而行,果然如先生所言,隻覺鼓蕩在小腹裏的能魔之氣循著小腹的中線開始上行,穿腹胸過巔頂,走脊柱繞尾閭。說來也奇怪,如此周身循環,持續了約一刻鍾之後,隻覺體內的能魔之氣漸漸地減少了,五髒六腑不再那麽鼓脹得難受,心神也隨之安然舒展了許多。
“以後,你每天都要一邊心念仙訣,一邊修此功法。此仙訣實乃你的救命訣,隻可意會心領,不可外泄他人,至親之人也不行,否則必遭反噬,會危及你性命的。切記切記!”
“我記住了,先生。”李一童說著,堅定地點了點頭。
“好了,今天就先做到這兒吧。”
醫伯說完,扶李一童躺下,推門請侯爺和夫人進來。
“童兒你感覺如何?”夫人問他。
“腦子清明了許多,體內還是有些脹,但輕鬆了不少,身體也有些氣力了。”
“這功法隻是第一次做,效果不會太明顯。從今天起,公子要每天堅持做兩、三次,每次堅持兩到三刻鍾。隨著功法的持續,身上的魔氣就會被慢慢地化解吸收,自身的元氣才能循環開來,不斷地補腦益髓,通絡舒筋,才能心神相安,精力充沛起來,身體才能健康有力,恢複勃勃的生機。再配以湯劑,三、四日便會有明顯的效果,身體會恢複得差不多。但這功法要長期堅持做下去,等身體恢複的差不多了,有勁了,還可以凝神靜坐更長的時間。”醫伯先生諄諄解釋道。
“先生果真是有道神醫啊!”侯爺讚道。
“‘神醫’之稱,貧道愧不敢當。這套驅魔化氣的功法,配之以草藥湯劑,也隻是先將公子體內四溢的能魔之氣,暫時壓存在了小腹的氣海中,暫時封存在了那裏,但是症根還是沒有徹底解決掉。”
“那就是說,治愈之後還有複發的可能?”侯爺問道。
“正是。”
“請問先生,就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嗎?”夫人急急地問。
“辦法也許會有的,不過,這已屬於煉氣修真的範疇了,不是一個郎中醫者力所能及的事了,況且貧道也不善此道。城外青陽山上青陽派的掌門人玄極道長,算是貧道的同門師弟。吾年輕時曾在山上與其一起修道,師從‘衝虛子’真人,隻不過是喜好有分別,術業有專功罷了。貧道從小就心向杏林百草,喜歡醫術,修的更多的是醫道,功夫也都下在醫術丹藥上了。吾那師弟更喜歡冥坐煉氣修真之術,一心向道,修的是真仙之術,所以也終成正果。如今一個甲子過去了,貧道在醫術也算略有小乘;吾那師弟卻早已是道法精深,功高蓋世,世所罕見了。貧道這幾天就去一趟,想必會有良策。”
“如此甚好,那就有勞先生了。”侯爺說著,向他抱拳拱手傾身施了一禮,焦急的眼光中稍稍閃現出一絲安然的神色。“原來醫伯先生還有如此仙脈,看來犬子有救了。”
“侯爺不必客氣。我再給他開三付藥,功法須與這湯藥配合施用。”
“來人!筆墨伺候!”侯爺喊了一聲。
剛才那個管家,就端著筆墨宣紙疾步進來,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侍女孟薑早就端著熱好的參湯候在外麵了,這時也端了進來。
“參湯就不要喝了!公子現在忌服參湯等所有大補之物。”
醫伯瞥了一眼碗裏的參湯說。然後就坐在桌旁鋪開宣紙,取過毛筆醮了醮墨,草草地開起方來:
蒼術四錢、川芎三錢、醋香附三錢、朱砂兩錢、磁石四錢
梔子四錢、黃柏三錢、通幽三錢、迷心蕊兩錢、忘憂草三錢
“夫人,這以上十味為一付藥,乃一日之劑量。先取涼水四升,泡兩刻鍾,以文火煎兩刻鍾,濾取湯液;再添水三升,複煎兩刻鍾,複取湯液。最後將兩煎的湯液相合,早晚各服一次。先連服三付。”
“記住了,先生。”夫人應道。
“這幾天我先不出遠門,如有異常及時去找我即可。”
醫伯先生說完,拎起藥箱便往外走,侯爺和夫人急忙跟上去恭送。
“為了侯府和犬子的聲譽,犬子這次的劫遇和魔氣重症,還是以暫不外傳為好。”侯爺叮囑道。
“貧道明白。”
夫人說著,幫著把他搬轉過身側臥著。李一童就看到了一個長相和穿著都很特別的“道醫”在“爹爹”的陪同下走了進來,不由地心頭一震。隻見這位醫伯先生身穿一件灰藍色的道袍,道袍上卻零亂地點綴著許多個形如雲朵的白色圖案。一雙眼睛枯黑枯黑的,卻又透著一種說不出的靈光。歲數不象太小,但又看不出有多大。鼻下各向兩邊橫長著數根貓須一樣的長胡須,下巴尖上還沾長著一撮短短的硬胡茬。
醫伯細目打量了他一番,就牽過他的右手,手指往脈上一搭,目光立即閃露出驚異的神色。寸關尺三位脈號畢,又切左腕,浮取沉按,兩腕皆號完,臉上疑惑的神色更凝重了。
“怎麽樣?先生!”侯爺急切地問。
“三公子高燒退去,暫時已無大礙,雖然從山前的樹上摔了下來,但萬幸並沒落下內傷,接下來隻需慢慢調養即可。隻是這脈象卻是特異得很,浮取雄霸有力,尤如淘淘江洪衝擊著山岩峭臂,沉按又細弱遊絲,若隱若無,令人疑惑啊!”
“還請先生言明。”
醫伯看了看屋裏的人,欲言又止。
“你們都先退下!”
室內就剩下了病人、夫人、侯爺和先生四位了。
“請問,三公子潛修了什麽特異功法嗎?”醫伯悄悄地問。
“特異功法!”侯爺很是驚訝,“說來慚愧,犬子從小頑劣不羈!隻知道玩耍,淘起來無法無天!連劍都不曾碰過,更別說潛修什麽功法了?”
“這就奇怪了。公子的脈象,明明是其體內血氣橫衝,能氣亢旺,遠異常人啊!隻是他髒穴不藏,經絡不收,故這些內氣遂四處亂竄,猶如悍馬狂奔,蛟龍翻騰,滌蕩全身。如今內脹於髒腑,外鼓於肌膚,已經氣衝化火了,又不能為本人肌體所吸收,體內失去精氣溫養,故人還是有氣無力的。請問公子感到有什麽不適嗎?”
“就是頭昏腦脹,身熱口燥,四肢無力,胸腹滿滿的,尤其是小腹,脹得難受。”李一童答道。
醫伯問完,眼睛微微沉迷了起來,臉微含下去似沉思狀,左手的食指在其餘四指的內橫紋上點點掐掐了幾個來迴,然後揚起那張驚異而又疑惑的臉來。
“大人!夫人!貧道真不知該從何說起?”
“這幾天來,一府之人,皆因此子而倍受煎熬,李某雖憂心如焚,也早有不詳的心裏準備,先生就實話實說吧,李某願聞其詳。”侯爺忐忑不安地說。
“公子的脈象,能氣強悍,浩浩蕩蕩,極為霸道,如果是學武煉氣之人,至少相當於常人修煉了近百年的內功氣道!”
“啊!這怎麽可能?”侯爺驚問,“他連劍都沒碰過,更從沒修練過什麽功法,如何會有這一身的能氣呢?”
躺在床上的李一童也是大吃一驚,心中暗問自己:“我何時修煉了近百年的功法?”便開始用心諦聽他們的談話。
醫伯先生道:“那就隻能是另外一種解釋了。由於某種突然的變故,比如說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三公子受到某些特異星光或天火什麽的照射,身上迅速地吸納了能量極高的自然造化之魔氣,存注於體內了。”
“天地間有什麽自然造化之魔氣,能量會如此之高,還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被犬子吸納?”侯爺急問。
“這個,貧道也沒見過,不敢妄下斷語。但也聽到過很多傳說,看到過一些古書道藏的記載。比如說冀州有個文弱的書生,遭遇雷擊未死,變成了脾氣火爆且力大無窮的狂人,後來還瘋魔了;再比如益州有個女子,夜裏突然遭遇了一團熾烈的天火照射,後來變成了一個不男不女的大力士,再後來離家出走,不知所終。十年前貧道在揚州行醫時,也遇到過一個類似的病例,一個一丈多高、看上去半人半魔的癔症漢子,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家人說他原本就是常人的身高和模樣,隻是前些日子在野外趕夜路時,曾遭遇過一個天上飛來的明亮星碟的照射,迴來後不到七天就變成了這個樣子,貧道用藥石、針炙和功法,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漸漸將他的病情控製住了。”
夫人聽道這兒,急忙走到醫伯先生麵前,深深躬下身來,行了一個大禮,懇求道:“懇請先生救救我兒!我知道先生您,一直懷著一顆濟蒼生扶病危的慈仁之心。請先生發發慈悲,務必救我兒一命!”
“夫人快快請起!貧道以扶危救病為己任,定當竭盡全力。但這事卻實在複雜詭異,容貧道好好想想。”
侯爺過來把夫人扶了起來,問:“依先生之經驗,犬子目前是什麽情況?”
“情況不是很樂觀,或者說吉兇難料,很是麻煩。公子體內過多地吸納了這種詭異的能魔之氣,身體不能貯存、運行、化生和升華,不能將其化生成自己的元氣和身體的真氣,所以就必須設法化解掉它。否則的話,輕者傷及髒腑,重者走火入魔,落下一生的魔病,嚴重者身體變形,甚至——危及性命!”
“先生有什麽化解之法嗎?”
“辦法倒是有個,隻是由於公子吸納的這種能魔之氣太多了,如今已經出現了氣衝火亂的重症,很容易走火入魔,處理不好甚至會有性命之憂,吉兇難料啊!侯爺還願嚐試?”
侯爺盯著醫伯枯黑的眼睛猶豫了一下,接著以決然的口吻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犬子就拜托給先生您了。李某一切聽從先生的安排。”
醫伯先生遂取出一個布裹,打開後取出幾根粗細不同的明亮銀針,小心翼翼地在他的前胸後背的穴位上撚刺了幾處,刺得李一童疼痛難忍,強忍著才沒哼叫出來。接著醫伯又法炮製地針刺他手腕腳踝處的多處穴位,如此反複了三遍,才算告一段落。
“貧道再傳他一套凝神靜座、驅魔化氣的功法。”忙碌完針炙的醫伯先生一邊收針一邊說。
“還需要我們做什麽嗎?”夫人問。
“夫人看看公子能否坐起來?”
李一童就兩肘撐著床準備坐起來,剛撐起上半身,就“撲痛”一聲,跌了迴去。“原來我身上一點力氣都沒有!”他自言自語道。夫人就把他扶著坐了起來。
“盤腿靜座即可,這個驅魔化氣的功法需要心境幽靜,最忌諱外界的打擾。夫人和侯爺請先到外間稍事歇息吧!”
夫人和侯爺走出去帶上了門,醫伯就教李一童做起來。
“你盤腿靜坐,雙目微閉,兩手掌心向上疊放於胸前,盡量放鬆,自然唿吸,什麽也不要去想,忘掉一切,身心俱鬆,精神內守,意著於氣海丹田——就是這兒,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
跟隨著醫伯先生的教導,李一童凝神靜座了一刻鍾之後,腦海裏漸漸變得一片空明。
“現在心神開始上移,過肚臍,沿腹胸中線的任脈上行,過膻中穴——就是這兒,神意沿頸前中線上行,穿越下頜鼻梁中間,直達腦頂的百會穴——就是這兒。心神再循後腦中線下行,穿過頸椎脊柱,向下直達尾閭,最後繞到前麵,沿小腹中線上行,複迴於小腹的氣海丹田中。”
“我再傳你幾句救命的仙訣。”
於是,李一童就跟著醫伯先生,輕聲默念了一個五句二十字很順口的押韻仙訣。
“你可記下了?”
“記下了,先生。”
“好,你現在一邊心念仙訣,一邊練此功法。”
李一童在醫伯先生的娓娓指導下,心念仙訣,心神循序而行,果然如先生所言,隻覺鼓蕩在小腹裏的能魔之氣循著小腹的中線開始上行,穿腹胸過巔頂,走脊柱繞尾閭。說來也奇怪,如此周身循環,持續了約一刻鍾之後,隻覺體內的能魔之氣漸漸地減少了,五髒六腑不再那麽鼓脹得難受,心神也隨之安然舒展了許多。
“以後,你每天都要一邊心念仙訣,一邊修此功法。此仙訣實乃你的救命訣,隻可意會心領,不可外泄他人,至親之人也不行,否則必遭反噬,會危及你性命的。切記切記!”
“我記住了,先生。”李一童說著,堅定地點了點頭。
“好了,今天就先做到這兒吧。”
醫伯說完,扶李一童躺下,推門請侯爺和夫人進來。
“童兒你感覺如何?”夫人問他。
“腦子清明了許多,體內還是有些脹,但輕鬆了不少,身體也有些氣力了。”
“這功法隻是第一次做,效果不會太明顯。從今天起,公子要每天堅持做兩、三次,每次堅持兩到三刻鍾。隨著功法的持續,身上的魔氣就會被慢慢地化解吸收,自身的元氣才能循環開來,不斷地補腦益髓,通絡舒筋,才能心神相安,精力充沛起來,身體才能健康有力,恢複勃勃的生機。再配以湯劑,三、四日便會有明顯的效果,身體會恢複得差不多。但這功法要長期堅持做下去,等身體恢複的差不多了,有勁了,還可以凝神靜坐更長的時間。”醫伯先生諄諄解釋道。
“先生果真是有道神醫啊!”侯爺讚道。
“‘神醫’之稱,貧道愧不敢當。這套驅魔化氣的功法,配之以草藥湯劑,也隻是先將公子體內四溢的能魔之氣,暫時壓存在了小腹的氣海中,暫時封存在了那裏,但是症根還是沒有徹底解決掉。”
“那就是說,治愈之後還有複發的可能?”侯爺問道。
“正是。”
“請問先生,就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嗎?”夫人急急地問。
“辦法也許會有的,不過,這已屬於煉氣修真的範疇了,不是一個郎中醫者力所能及的事了,況且貧道也不善此道。城外青陽山上青陽派的掌門人玄極道長,算是貧道的同門師弟。吾年輕時曾在山上與其一起修道,師從‘衝虛子’真人,隻不過是喜好有分別,術業有專功罷了。貧道從小就心向杏林百草,喜歡醫術,修的更多的是醫道,功夫也都下在醫術丹藥上了。吾那師弟更喜歡冥坐煉氣修真之術,一心向道,修的是真仙之術,所以也終成正果。如今一個甲子過去了,貧道在醫術也算略有小乘;吾那師弟卻早已是道法精深,功高蓋世,世所罕見了。貧道這幾天就去一趟,想必會有良策。”
“如此甚好,那就有勞先生了。”侯爺說著,向他抱拳拱手傾身施了一禮,焦急的眼光中稍稍閃現出一絲安然的神色。“原來醫伯先生還有如此仙脈,看來犬子有救了。”
“侯爺不必客氣。我再給他開三付藥,功法須與這湯藥配合施用。”
“來人!筆墨伺候!”侯爺喊了一聲。
剛才那個管家,就端著筆墨宣紙疾步進來,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侍女孟薑早就端著熱好的參湯候在外麵了,這時也端了進來。
“參湯就不要喝了!公子現在忌服參湯等所有大補之物。”
醫伯瞥了一眼碗裏的參湯說。然後就坐在桌旁鋪開宣紙,取過毛筆醮了醮墨,草草地開起方來:
蒼術四錢、川芎三錢、醋香附三錢、朱砂兩錢、磁石四錢
梔子四錢、黃柏三錢、通幽三錢、迷心蕊兩錢、忘憂草三錢
“夫人,這以上十味為一付藥,乃一日之劑量。先取涼水四升,泡兩刻鍾,以文火煎兩刻鍾,濾取湯液;再添水三升,複煎兩刻鍾,複取湯液。最後將兩煎的湯液相合,早晚各服一次。先連服三付。”
“記住了,先生。”夫人應道。
“這幾天我先不出遠門,如有異常及時去找我即可。”
醫伯先生說完,拎起藥箱便往外走,侯爺和夫人急忙跟上去恭送。
“為了侯府和犬子的聲譽,犬子這次的劫遇和魔氣重症,還是以暫不外傳為好。”侯爺叮囑道。
“貧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