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康熙年間,吳三桂被逼欲謀反大清。


    白姓謀士卻極力諫言讓其止步,吳三桂不從,隻得留書出帳離去:


    “白某一介文弱布丁,蒙王爺錯愛抬舉,入幕為士,本應報恩與王爺共進退,生死休戚與共......然道不同不相為謀,士卿‘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雖說白某也深知康熙早把王爺置身水深火熱煎熬中難以自拔,王爺在處境艱難中幾無太多選擇,反清叛逆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為之。白某此刻卻不能讚同鼓勵王爺反叛天朝,因為那明明白白是一條不歸路,早走早亡不得人心的絕路;白某深知,此時如助王爺起兵謀反,明是忠心護主,實則助王爺早日伸頸就戮,不知者而為不罪,知者而為乃十惡不赦!話雖如此,白某亦不能(也無力)奉勸王爺即刻放下刀槍偃旗息鼓,因為那樣的結果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王爺不過是文仲,伍子胥,白起的另一個翻版;至此,白某於王爺,已是一無所用的酒囊飯袋。並非白某惜命而不為王爺舍棄微軀,因為白某乃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王爺帳下有白某不多,無白某不少,而白某老母卻唯白某獨子。所以,白某進不能為王爺謀劃盡忠上陣殺敵,隻能退而為老母餘生盡孝,以報生養之恩。王爺閱覽白某留言時,白某已在迴滇西鄉下私宅的路上。王爺如信不過白某,唯恐所謀之事被白某外泄,或怒白某棄王爺不顧,臨陣脫逃,寒了王爺昔日恩情,不可饒恕......王爺可修書一紙示下,白某定自裁於私宅家中。如王爺準允白某苟活,白某有生之年,甘為王爺遙拜祈福!倘如王爺將來身陷絕境,無他去處,那麽,白某的私宅,便是王爺的後院。康熙十一年。白崇仙頓首叩謝。”


    “唉!”看罷白謀士留言,吳三桂一聲長歎,暗道:“吾豈不知吾已是康熙籠中困獸,俎上之肉,反是死,不反亦死。然困獸猶鬥,況我堂堂平西王爺?去就去吧,你如留在此處,也不過多枉死一人,於事無補。吳某相信:即使普天下外姓之人賣我,你白崇仙也不會賣我。這點眼光和胸襟,我吳某還有。”


    康熙十二年(1673年),朝廷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引發了史稱的“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大周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諡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馬士革斷喉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無作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無作家並收藏大馬士革斷喉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