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和章高聲道:“程中將,這事你得欠我一個人情。”
也是這一高聲,才讓李琅玉將將意識到,程翰良就在這裏。
簾幕被人卷起,悉悉索索的摩擦聲像穿堂風一樣,李琅玉站在樓下,目光迎了上去,看到那個熟悉的麵容。
按理說,程翰良的出現並不在他意料之中,但他出奇平靜地覺得理應如此。他雙眸漆黑,不帶閃躲,有熠熠的亮光,嘴角揚起微不可察的弧度,仿佛是暗中的較量與得意,在程翰良的眼裏,他便是這般模樣。
齊老一事被於和章格外開恩,得到圓滿解決,再過不久,父女倆就能迴到鼓樓街上的老房子。程翰良在裏麵與於秘書談話,李琅玉讓小葉先送齊氏迴去,張管家的車停在外麵,這是要一起走的意思。
李琅玉坐在車後座,露出了一絲疲倦,整夜未睡,大腦緊張過後便徹底僵成一團漿糊,他隻是想靠在後座上休息一會兒,頭剛準備歪過去,程翰良正好在這時用肩膀給了個支撐。
“昨晚老張說你急匆匆跑出去,也沒打個招唿,我猜你多半會來這邊。”他不動聲色地往後靠去,讓李琅玉自然而然地與他隔著一段小小距離。他知道對方的小心思。
李琅玉垂下眼眸,緘默著,右手微微蜷起,程翰良隻凝視了片刻,也不深究,而是將那隻手拿過來,慢慢掰開掌心。李琅玉替齊老倒騰了一晚的活兒,中途惹上一點淺淺的割傷和膠水痕跡,程翰良拿捏著他的手,有輕微的無奈道:“人家一輩子的技藝哪有那麽簡單好學,這手還是練字好看。”
李琅玉雙唇緊抿,目光一點一點挪到麵前男人身上,車外昏昏日光落在這狹小的空間裏,像心髒一樣顫動著。
他竟說不出什麽話,喪失了語言能力似的,滿腔是支零片碎的情緒,卻又無從談起。
倒是程翰良先鬆開了手,轉到另一個話題,道:“剛剛於秘書還跟我說,後生可畏,你讓他想起年輕時的一些事了。”他抬起眼眸,遞了一個深邃的眼神予李琅玉,道:“雖說世上有許多比活下去有意義的事情,但前提是你得活下去。”
“所以你也是?”李琅玉反問道。
程翰良微微錯愕,沉默片刻後忽而一笑,說:“你在期待我告訴你什麽?”
“你……”李琅玉慍怒地別開臉,把對方擱在身後,皺著眉頭隻看窗外。待拐了兩三個街道口,他又突然失落——剛剛有什麽可氣的呢?實在莫名。
“黃衷老爺子是你找來的吧。”他問程翰良。
對方簡單“嗯”了一聲,算作迴應。
這就合理了,那麽巧的時間,那麽巧的人,也隻有他能請得動了。可李琅玉既不想承認是借他的光,又不想言謝,所以這事怪來怪去,他便幹脆怪在張管家頭上——這個老貔貅老精怪老嘴漏子,成天在他麵前說怕讓程翰良知道,不讓管,結果自己轉頭就變了風向。
而在前麵開著車的張管家,此時並不知道自己被送上貔貅精怪嘴漏子這三頂高帽。
“說起來,有件事一直想問你。”程翰良這時對他道,“你以後有什麽想幹的工作?學校老師、新聞社編輯還是人事局文員?”
“我不去這些地方。”李琅玉眼睫微眨,反駁中帶有些許刻意,“我打算去銀行的對外事務部。”
程翰良抿了抿嘴,五秒後道:“拋頭露麵的活兒,不安分,還有點油。”
李琅玉鼻頭一揚,不乏得意地輕哼道:“那是你們,時代不同了,三年跨一溝,五載爬一山,程中將,你掰開手指數數看,咱倆中間差的可不是一條溝一座山哪……”
人而已,不過是□□心頭一刀,他也會。
“你個小……”聲音被硬生生地掐斷,程中將到底沒罵出後麵的那句“王八羔子兔崽子”,倒是張管家插了進來——“那照姑爺這麽說,我老張跟你差的不就是十萬八千裏咯?”
“那可不,不過地球是圓的,咱倆差著差著還能接上頭,就怕那些差了四溝兩重山的,隻能擱在半道上。”
張管家聽完不禁哈哈大笑,仿佛不忌主子似的,李琅玉也跟著笑,難得看對方吃癟一次心情舒暢。
車裏洋溢著年輕的快活氣兒,熱熱鬧鬧,但李琅玉不知道的是,程翰良的的確確在認真思量著那四條溝——一條溝裏是經年恩怨,一條溝裏是故人情義,一條背著十年的兄長責任,一條藏著此刻的難以為情。
全部成了這跨不過去的十二載。
這趟路途約莫走了一個鍾頭,最後的終點是臨近城外的一處四合院,周圍古樹參天,不見塵土。
“這是哪兒?”李琅玉邊下車邊詢問道。
“一直想帶你來看的地方。”程翰良是這麽迴答他的。
三人走進院內,空氣裏彌漫著生火起炊後的米香味,張管家招唿幾位年長婦人出了屋,都是程家下人打扮的樣子。
再往前,靠近中門,李琅玉聽見砰砰作響的武器聲。
“進去瞧瞧?”
李琅玉照做了,打開門,頓住了腳步。
中間的院子裏有七八個小孩,小的有五歲,大的不超過十四,一個個舞槍耍棍,練習台步。
“這,這是……”李琅玉雙目陡然睜大,嘴唇翕動。別人看不出,可他卻是絕不會看錯。
程翰良沒有答他,而是叫了那個年齡最大的孩子過來。
“程師父好!”
聽到這個稱唿,李琅玉不解地看向程翰良。
“有沒有照顧好弟弟妹妹?”
“有,小石頭早前感冒發燒,我們買了藥,得虧丁嬸嬸和孫大娘幫忙做飯,現在病也好了。月丫頭的鞋破了,告訴張管家後,現在也買來新的了,還有佟子、小秋、六兒,這幾天都在練功課。”
程翰良滿意地笑道:“那你呢?功課有沒有落下?”
“程師父要檢查嗎?”
“這個哥哥想看,你給他露一手。”程翰良把李琅玉拉近身邊,也不打算解釋。
那男孩向李琅玉做了個揖,說:“棍戲我比較拿手,哥哥想看哪一段?”
“就剛剛進門時,你練習的那段。”
李琅玉說的是《瓊林宴》。隻見那男孩定了定身姿,左手抬起,右手握棍,並著碎步繞了個半圈,緊接著便是連續橫翻,耍了個“棍花”。
力量很滿,出招也穩——基本功不錯。
“哥哥,怎樣?”男孩站定後跑到他麵前。
“程師父教的嗎?”李琅玉問道,對方點點頭。
其實一進門,他便發覺了,有這樣的猜測,不足為奇。
程翰良讓那孩子先迴去,一轉頭,便看見李琅玉垂眸黯然的樣子,道:“有想問的嗎?”
李琅玉抬起頭,滾動的漆色眼眸發出顫微微的亮光,不知是何種情緒,他問——你還記得?
還問——你為什麽要記得?
他以為這麽多年,程翰良早就將傅家施與的一切全部忘掉,該是如此才不錯。
都說一代人做一代事,三百六十行,代代相傳,薪火不滅。傅平徽那個年代是要混口飯吃,得有門看家活兒,而李琅玉跟他父親不一樣,他小時隻是覺得聽人唱戲好玩,圖個新鮮,誌不在此,能讀書自然比唱戲好。
幸好傅平徽徒弟多,也沒指著自家小兒接替衣缽,隻不過,這“幸好”到最後也不能幸免。
“這些孩子都是孤兒,行軍路上遇到的,我見他們可憐,又沒法上學,趁年紀小,倒不如教他們點東西。”
避重就輕的答案,李琅玉並不滿意,遂追問:“因為愧疚嗎?”
程翰良帶著略微輕蔑的笑意道:“姑且可以這麽認為。”
李琅玉猛吸一口氣,聲音拔高道:“你不是說你不後悔嗎?”他想起那個雨天裏的質問,那個冰冷的迴答。
兩人對視片刻後,程翰良伸手□□起李琅玉頭頂上的一縷發絲,慢慢地,嘴角噙起溫柔的弧度,“大概是你迴來之後,有點後悔了。”
漫不經心,似真似假。
滿庭日光從樹葉間隙中灑下來,煙囪裏飄起炊煙,有徐徐的風聲,有嘰喳的鳥鳴,還有什麽在悄悄破土。
李琅玉握住頭頂上的那隻手,眼眸深處是波瀾不驚的暗流,他向前走近一步,靠近程翰良的耳邊,吐出兩字——“懦夫。”
也是這一高聲,才讓李琅玉將將意識到,程翰良就在這裏。
簾幕被人卷起,悉悉索索的摩擦聲像穿堂風一樣,李琅玉站在樓下,目光迎了上去,看到那個熟悉的麵容。
按理說,程翰良的出現並不在他意料之中,但他出奇平靜地覺得理應如此。他雙眸漆黑,不帶閃躲,有熠熠的亮光,嘴角揚起微不可察的弧度,仿佛是暗中的較量與得意,在程翰良的眼裏,他便是這般模樣。
齊老一事被於和章格外開恩,得到圓滿解決,再過不久,父女倆就能迴到鼓樓街上的老房子。程翰良在裏麵與於秘書談話,李琅玉讓小葉先送齊氏迴去,張管家的車停在外麵,這是要一起走的意思。
李琅玉坐在車後座,露出了一絲疲倦,整夜未睡,大腦緊張過後便徹底僵成一團漿糊,他隻是想靠在後座上休息一會兒,頭剛準備歪過去,程翰良正好在這時用肩膀給了個支撐。
“昨晚老張說你急匆匆跑出去,也沒打個招唿,我猜你多半會來這邊。”他不動聲色地往後靠去,讓李琅玉自然而然地與他隔著一段小小距離。他知道對方的小心思。
李琅玉垂下眼眸,緘默著,右手微微蜷起,程翰良隻凝視了片刻,也不深究,而是將那隻手拿過來,慢慢掰開掌心。李琅玉替齊老倒騰了一晚的活兒,中途惹上一點淺淺的割傷和膠水痕跡,程翰良拿捏著他的手,有輕微的無奈道:“人家一輩子的技藝哪有那麽簡單好學,這手還是練字好看。”
李琅玉雙唇緊抿,目光一點一點挪到麵前男人身上,車外昏昏日光落在這狹小的空間裏,像心髒一樣顫動著。
他竟說不出什麽話,喪失了語言能力似的,滿腔是支零片碎的情緒,卻又無從談起。
倒是程翰良先鬆開了手,轉到另一個話題,道:“剛剛於秘書還跟我說,後生可畏,你讓他想起年輕時的一些事了。”他抬起眼眸,遞了一個深邃的眼神予李琅玉,道:“雖說世上有許多比活下去有意義的事情,但前提是你得活下去。”
“所以你也是?”李琅玉反問道。
程翰良微微錯愕,沉默片刻後忽而一笑,說:“你在期待我告訴你什麽?”
“你……”李琅玉慍怒地別開臉,把對方擱在身後,皺著眉頭隻看窗外。待拐了兩三個街道口,他又突然失落——剛剛有什麽可氣的呢?實在莫名。
“黃衷老爺子是你找來的吧。”他問程翰良。
對方簡單“嗯”了一聲,算作迴應。
這就合理了,那麽巧的時間,那麽巧的人,也隻有他能請得動了。可李琅玉既不想承認是借他的光,又不想言謝,所以這事怪來怪去,他便幹脆怪在張管家頭上——這個老貔貅老精怪老嘴漏子,成天在他麵前說怕讓程翰良知道,不讓管,結果自己轉頭就變了風向。
而在前麵開著車的張管家,此時並不知道自己被送上貔貅精怪嘴漏子這三頂高帽。
“說起來,有件事一直想問你。”程翰良這時對他道,“你以後有什麽想幹的工作?學校老師、新聞社編輯還是人事局文員?”
“我不去這些地方。”李琅玉眼睫微眨,反駁中帶有些許刻意,“我打算去銀行的對外事務部。”
程翰良抿了抿嘴,五秒後道:“拋頭露麵的活兒,不安分,還有點油。”
李琅玉鼻頭一揚,不乏得意地輕哼道:“那是你們,時代不同了,三年跨一溝,五載爬一山,程中將,你掰開手指數數看,咱倆中間差的可不是一條溝一座山哪……”
人而已,不過是□□心頭一刀,他也會。
“你個小……”聲音被硬生生地掐斷,程中將到底沒罵出後麵的那句“王八羔子兔崽子”,倒是張管家插了進來——“那照姑爺這麽說,我老張跟你差的不就是十萬八千裏咯?”
“那可不,不過地球是圓的,咱倆差著差著還能接上頭,就怕那些差了四溝兩重山的,隻能擱在半道上。”
張管家聽完不禁哈哈大笑,仿佛不忌主子似的,李琅玉也跟著笑,難得看對方吃癟一次心情舒暢。
車裏洋溢著年輕的快活氣兒,熱熱鬧鬧,但李琅玉不知道的是,程翰良的的確確在認真思量著那四條溝——一條溝裏是經年恩怨,一條溝裏是故人情義,一條背著十年的兄長責任,一條藏著此刻的難以為情。
全部成了這跨不過去的十二載。
這趟路途約莫走了一個鍾頭,最後的終點是臨近城外的一處四合院,周圍古樹參天,不見塵土。
“這是哪兒?”李琅玉邊下車邊詢問道。
“一直想帶你來看的地方。”程翰良是這麽迴答他的。
三人走進院內,空氣裏彌漫著生火起炊後的米香味,張管家招唿幾位年長婦人出了屋,都是程家下人打扮的樣子。
再往前,靠近中門,李琅玉聽見砰砰作響的武器聲。
“進去瞧瞧?”
李琅玉照做了,打開門,頓住了腳步。
中間的院子裏有七八個小孩,小的有五歲,大的不超過十四,一個個舞槍耍棍,練習台步。
“這,這是……”李琅玉雙目陡然睜大,嘴唇翕動。別人看不出,可他卻是絕不會看錯。
程翰良沒有答他,而是叫了那個年齡最大的孩子過來。
“程師父好!”
聽到這個稱唿,李琅玉不解地看向程翰良。
“有沒有照顧好弟弟妹妹?”
“有,小石頭早前感冒發燒,我們買了藥,得虧丁嬸嬸和孫大娘幫忙做飯,現在病也好了。月丫頭的鞋破了,告訴張管家後,現在也買來新的了,還有佟子、小秋、六兒,這幾天都在練功課。”
程翰良滿意地笑道:“那你呢?功課有沒有落下?”
“程師父要檢查嗎?”
“這個哥哥想看,你給他露一手。”程翰良把李琅玉拉近身邊,也不打算解釋。
那男孩向李琅玉做了個揖,說:“棍戲我比較拿手,哥哥想看哪一段?”
“就剛剛進門時,你練習的那段。”
李琅玉說的是《瓊林宴》。隻見那男孩定了定身姿,左手抬起,右手握棍,並著碎步繞了個半圈,緊接著便是連續橫翻,耍了個“棍花”。
力量很滿,出招也穩——基本功不錯。
“哥哥,怎樣?”男孩站定後跑到他麵前。
“程師父教的嗎?”李琅玉問道,對方點點頭。
其實一進門,他便發覺了,有這樣的猜測,不足為奇。
程翰良讓那孩子先迴去,一轉頭,便看見李琅玉垂眸黯然的樣子,道:“有想問的嗎?”
李琅玉抬起頭,滾動的漆色眼眸發出顫微微的亮光,不知是何種情緒,他問——你還記得?
還問——你為什麽要記得?
他以為這麽多年,程翰良早就將傅家施與的一切全部忘掉,該是如此才不錯。
都說一代人做一代事,三百六十行,代代相傳,薪火不滅。傅平徽那個年代是要混口飯吃,得有門看家活兒,而李琅玉跟他父親不一樣,他小時隻是覺得聽人唱戲好玩,圖個新鮮,誌不在此,能讀書自然比唱戲好。
幸好傅平徽徒弟多,也沒指著自家小兒接替衣缽,隻不過,這“幸好”到最後也不能幸免。
“這些孩子都是孤兒,行軍路上遇到的,我見他們可憐,又沒法上學,趁年紀小,倒不如教他們點東西。”
避重就輕的答案,李琅玉並不滿意,遂追問:“因為愧疚嗎?”
程翰良帶著略微輕蔑的笑意道:“姑且可以這麽認為。”
李琅玉猛吸一口氣,聲音拔高道:“你不是說你不後悔嗎?”他想起那個雨天裏的質問,那個冰冷的迴答。
兩人對視片刻後,程翰良伸手□□起李琅玉頭頂上的一縷發絲,慢慢地,嘴角噙起溫柔的弧度,“大概是你迴來之後,有點後悔了。”
漫不經心,似真似假。
滿庭日光從樹葉間隙中灑下來,煙囪裏飄起炊煙,有徐徐的風聲,有嘰喳的鳥鳴,還有什麽在悄悄破土。
李琅玉握住頭頂上的那隻手,眼眸深處是波瀾不驚的暗流,他向前走近一步,靠近程翰良的耳邊,吐出兩字——“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