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玨吃完了粽子,付了錢就迴府了,沒再和張屏說什麽。
張屏沉默地收了錢,也沒和他說什麽。
傍晚,蘭徽從柳府迴來,哭喪著一張臉,對蘭玨說:“爹爹,我以後能不能不去大舅舅家了?”
蘭玨管教蘭徽雖然嚴厲,但天天忙於公務不大在府中,請的西席先生好脾氣,蘭徽在家中放養慣了,去了規矩森嚴的柳府就覺得悶得慌,天天鬧著不愛去。
蘭玨照例教導他道:“你母親早逝,外祖母、舅舅、姨母見到你就像見到你母親一樣,他們都很關愛你,即便你長大了,也要記著孝敬他們。你那位桐表哥一肚子好學問,你應當多學學人家。”
蘭徽癟癟嘴,委委屈屈抬頭看了看蘭玨,又把頭低下去,哭喪著臉走了。
夜半,蘭玨在熟睡之中聽到一聲驚叫,急忙起身趕到隔壁,蘭徽抱著涼毯縮在床角,瑟瑟發抖。幾個下人正圍在床前安慰。
蘭玨看了看他哭花的臉,從一旁的小童手中拿過手巾,在溫水盆中濕透,擰了擰,走到床邊。
“堂堂男兒,做個噩夢就能嚇哭了,將來如何成大事?”
蘭徽把臉埋進毯子裏,不說話。
蘭玨皺眉把手巾遞到他跟前:“拿去,擦擦臉,接著睡。”
蘭徽不動,不吭聲,蘭玨的眉鎖得更緊了些,一旁的小童急忙道:“老爺,怨不得少爺,少爺今天在柳府過節,聽了件蹊蹺事兒,驚著了。連那邊的大老爺都說這事兒古怪。少爺人小,心裏淨,晚上生了噩夢,也情有可原。”
蘭玨笑了笑:“這世上哪有那麽多作祟的鬼魂精怪,不過是人心中的妄念罷了。再說,門上插著艾,身上配著雄黃,怎麽還能怕鬼怪?”
蘭徽的肩膀顫了顫,慢慢抬起臉,雙眼紅彤彤的:“我看見它爬過來了。”
蘭玨沒奈何道:“那你隨我去正廂睡吧,讓爹爹見識見識,鬼長什麽模樣。”
蘭徽飛快地爬下床,從蘭玨手中接過手巾擦了擦臉,跟著蘭玨到了正廂,站在床邊,又怯怯抬眼看蘭玨。
蘭玨挑了挑眉:“你睡裏麵,那鬼來了,讓它先從我身上爬過去。”
蘭徽哧溜一聲鑽到床裏,緊貼牆躺著。
蘭玨躺到床上,讓下人們熄燈退下,燈燭滅掉,房門合攏時,蘭徽抖了一下。
蘭玨合上眼,蘭徽一直緊貼著牆,無聲無息,蘭玨調勻唿吸,過了許久,蘭徽窸窸窣窣翻過身,向蘭玨身邊輕輕挪動,伸手抓住蘭玨的衣袖,片刻後,唿吸勻長,酣然入夢。
蘭玨倒睡不大好了,淺淺眯了一時,估摸著到了該上朝的時辰,輕輕起身,蘭徽睡得正香,蘭玨把袖子從他手中拉出來,他也隻動了動,抓著薄毯,繼續唿唿地睡。
蘭玨下了朝,直接到了禮部衙門,在司部內用了早飯,一直忙到傍晚才迴。
到了廳中,蘭徽從屏風後轉出來,向他請安,蘭玨挑眉看他:“不怕鬼了?”
蘭徽耷拉著頭不吭聲。
蘭玨坐進上首椅中:“你昨天到底在大舅舅家聽到了什麽故事,說給我聽聽?”
蘭徽抬眼看了看蘭玨,小聲說:“大舅舅買了個筆筒,他說,那是死人骨頭燒的,有鬼。”
蘭玨皺了皺眉,他的嶽丈先太傅柳羨一向不信鬼神,柳府中的人從來不敢提一個鬼字。女眷們去廟裏燒個香,都要瞞著老頭子偷偷地去,比做賊還要謹慎。柳羨雖已過世多年,餘威仍盤旋在府內,甚至府上逢年過節給老頭子上香燒紙,都要先說叨說叨——“知道你老人家不喜歡這個,但請接受兒孫們的一片孝心”雲雲。能讓嶽丈親手調教出的大舅子吐出鬼字,可見此事的確不尋常。
蘭玨道:“那你見著那個筆筒了?”
蘭徽搖搖頭,眼眶又紅了:“我看見那筆筒在大舅舅桌上放著,就去摸,結果舅母就哭了,她說這是冤魂是找舅舅報仇的,還叫去佛堂拿香灰擦手,讓我這幾天都別吃肉。”
蘭玨道:“那筆筒長什麽模樣?”
蘭徽道:“就是個白瓷筒,都不帶花紋的,破了,上麵有個印兒。”
蘭玨道:“難道是一根樹枝模樣的印子?”
蘭徽扁著嘴點點頭。
蘭玨揉揉他頭頂:“知道了,這個鬼,你爹我需要再去查查它的來曆。你先到書房去,繼續念書。”
蘭徽眨眨兔子般的眼:“爹爹,我念了一天了,我害怕。”
蘭玨板著臉道:“爹為什麽一向告訴你,世上本無鬼神?鬼魅者,邪祟之氣也,若你心無破綻,不信不想不聞不問,它便不能侵你害你。眼下你不聽教誨,沾染了邪門歪道,連你大舅舅都怕,爹一時也無法降服,唯有在聖人畫像前,讀聖賢書,以浩然正氣抵禦,斷不可再有雜念,否則……”
蘭徽的小臉蠟黃,轉身直奔書房。
蘭徽在書房裏睡了一夜,連飯都在裏麵吃。第二天,蘭玨下了朝,迎麵遇見了王硯,王硯笑吟吟道:“聽說蘭大人你的大舅子,被冤魂找上了。”
蘭玨無奈道:“莫提此事了,連我兒子一起嚇了,直哭著有鬼。我正想著,買什麽法器迴去哄他。”
王硯笑道:“令大舅子一輩子沒做過虧心事,辦了一件冤案,就這輩子忘不掉了。依我說,要麽是他多想,要麽是有人鬧鬼。”
蘭玨道:“六年之前,我還是中書衙門小吏,隻大略聽聞一個參加科試的試子被人冤枉,朝廷一時不察,判錯了案。但不知詳情,我總在疑惑,當時負責此案的人,各個都嚴謹精細,怎麽會判錯了案?”
王硯負手歎了口氣:“唉,那件案子,我看過卷宗,如果放到今天,沒有前車之鑒,撞到那幫老迂腐手中,說不定還是會錯判。一開始就是一件平常案子,源頭是那個籌募善款的文會。這事你應該知道。”
蘭玨頷首,六年前那場文會,無人不知。當時西北幾個郡大旱,朝廷趁著即將科考,眾士子雲集京城的機會,由戶部挑頭,聯合幾個大商會,搞了一場半官半私的文會,以災情為題,征募詩詞畫賦,每人限一篇。選出最優者,再由商會競拍,所籌善款用於賑災。
擔任評判的,是德高望重的名紳,或者才名遠播的文士。
在這場文會中勝出,就等於多了一份在科試中榜上有名的機會,甚至可能內定為三甲人選,所以試子們都擠破頭地參與。
最終,江西試子陳子觴的一篇《梅賦》奪魁。
就在第二日,一群書生聯名上告,說陳子觴的《梅賦》並不是他所作,而是偷竊了另一名書生馬洪的文章。
馬洪說,他苦思數日,忽然在夢中得到佳句,連夜趕出這篇賦,心力憔悴,病倒在床,錯過了交文的期限。沒想到陳子觴來探病時偷了他這篇文。
“因為日期太近,無法從筆跡稿紙上判斷誰先誰後,刑部便與禮部一道,詳細盤查這兩名試子。主辦此案的,是刑部尚書竇方和令大舅子,當時的禮部侍郎柳遠。”
經過查證,馬洪係西北甘涼郡選拔出來的試子,家境貧苦,全家砸鍋賣鐵供他念書,勤奮簡樸,小心謙和。而陳子觴家境富裕,祖父做過知府,父親是江西郡富甲一方的豪紳,其母也係名門閨秀。陳子觴為人驕縱散漫,到了京城後,租賃豪宅居住,成天飲酒作樂,同屆老實本份的試子都不與他往來,他還經常出言譏諷出身貧苦的人。
十數名試子聯名上書,為馬洪作證,說馬洪寫賦時,還曾數度與人探討詞句,大家都能證明,這賦的確是馬洪寫的。指責陳子觴竊文。
那篇《梅賦》抒發的是一種曆經磨礪,不屈上進的情懷,主審此案的幾位官員都覺得,陳子觴並不像能寫出這種文的人。
刑部又調出了陳子觴以往的文章與參加州試、郡試的考卷,發現陳子觴以前的文章寫得平平,與《梅賦》的文風大相徑庭。他州試、郡試的考卷更是多有疏漏,後來,再經過追查,查到了州試與郡試之時,陳子觴的父親曾給考官送過重禮。
王硯道:“當年雲太傅還是丞相,他一直質疑此案有疑點,陳子觴竊文一事,畢竟證據不足,其父送禮給考官,固然違反律法,但未必是賄賂,也可能是答謝,是否舞弊,還當調出兩試所有的考卷比對之後才能下結論。”
蘭玨道:“若聽了雲大人的,也不會有以後的冤屈了。”
王硯冷笑:“可不是,但當時主辦的幾位,包括令大舅子,都說一個靠賄賂考官得功名的紈絝子弟,怎麽可能寫出傲立寒霜的《梅賦》,又說有人得知,陳子觴的父親曾托人輾轉走雲大人的門路。先帝便讓雲大人不得插手此事。
於是,禮部取消了陳子觴參加會試的資格,陳子觴身敗名裂,一時間人人唾罵其為文賊,刑部責令江西郡徹查郡試和州試的舞弊案,陳子觴的父親被抓到官府審訊。甚至還追查到陳子觴的祖父做知府的時候,曾涉嫌收受賄賂的舊事。陳府一昔破敗。
當然,《梅賦》文魁的稱號改給了馬洪。京城裏,人人拍手稱快。
陳子觴投湖自盡,死前在湖心亭中用血寫滿了冤字。
陳子觴的父親當時已被關進大牢,其母陳白氏上京為其收屍,到京城的時候,眼已經哭瞎了。
陳子觴的屍體在湖中腐爛,已被焚化,與他相交者,迫於當時形勢,不敢公開替他收屍,隻偷偷保留他的部分骨灰,藏在一個白瓷的筆筒中。
陳白氏擊鼓為其子鳴冤,被官府驅趕,就撞死在刑部衙門前。陳子觴之父在牢獄裏中風,未幾病亡。
這時,江西郡兩試的考卷比對結果出來,發現陳子觴的文章中雖有疏漏,但在同科考生中,的確有資格進入會試名單。
亦有人看不過去,站出來為陳子觴作證,說陳子觴探望馬洪那一天,的確是在他已經交了《梅賦》之後,而且根本沒進內屋,在堂屋放下東西就走了。
朝廷重開此案,改由丞相雲棠主審,經過數月調查,比對各種證據,發現陳子觴果然是冤枉的。
當初替馬洪作證的十幾名試子,亦都招認,他們和馬洪平日相交甚好,且一直看不慣陳子觴,就做了偽證。
《梅賦》這篇賦,實實在在是陳子觴寫的,他寫這篇賦,是因為其母。
陳子觴是家中獨子,自幼驕縱,但他是個孝子,其母嫁進陳家之後,數年未育,受盡婆婆的譏諷,她的姐妹也嘲笑她,後來生了兒子,才在婆家過上了好日子。陳子觴念書考功名,希望能讓母親做上誥命夫人,在娘家姐妹麵前也揚眉吐氣。
當年陳白氏每每受到譏諷時,就繡梅花,她是名門閨秀,頗有才情,還題過幾首梅花詩,陳子觴的《梅賦》中,化用了幾句其母寫的詩。
案情真相大白後,會試已過,馬洪中了進士,已封了官銜。刑部判了馬洪斬立決,他至死都一口咬定,是陳子觴偷了他的文。
“結案後,雲大人威信更盛,竇方自盡謝罪,令大舅子辭官,心虛至今,所謂清流一脈傷筋動骨,朝廷才能有今日之局麵。其實馬洪等人聚眾誣告,本是一件極其尋常的案子,曆代常見,手法並不高明,就是因為陳子觴乃富家公子,馬洪貧苦,多數人都會覺得,是富的欺負貧的。再加之那陳子觴平時不太會做人,誣告他的窮書生人多,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又極會鼓動造勢,鼓動得不明就裏的老百姓都說陳子觴是罪犯,朝廷以為順應民意,卻辦了冤案。”
蘭玨問:“參與誣告之人,後來怎麽判了?”
王硯道:“幾個主謀斬或刺配,但後來許多人,隻是隨大流落井下石,就判得較輕,或是終身不得有功名,再輕些的就是免去功名,責令數年不得參與科考之類。朝廷還在陳子觴自盡的湖邊立了祠堂,給他爹娘都加了封銜,江西陳宅,也改建了祠堂。人都死了,這些也都是妝妝門麵罷了。”
說完此事,恰好到了端瑞門前,蘭玨與王硯拱手作別,前往司部衙門,天色陰沉,煙灰的天際掛著一綹黑雲,好像一抹不肯散去的冤魂。
到了司部衙門,屬下向蘭玨稟報,禮部衙門接到了一封匿名書信。
這封信來得極其蹊蹺,昨天蘭玨最後離開的司部,並沒有看到這封信,今天一早,書吏就看見這封信別在內院的門鎖上。
信紙是普通的粗紙,筆跡粗陋,已洇開了,七零八落地寫著——
“試子馬廉是文賊,竊文盜名,不配參加科試”。
張屏沉默地收了錢,也沒和他說什麽。
傍晚,蘭徽從柳府迴來,哭喪著一張臉,對蘭玨說:“爹爹,我以後能不能不去大舅舅家了?”
蘭玨管教蘭徽雖然嚴厲,但天天忙於公務不大在府中,請的西席先生好脾氣,蘭徽在家中放養慣了,去了規矩森嚴的柳府就覺得悶得慌,天天鬧著不愛去。
蘭玨照例教導他道:“你母親早逝,外祖母、舅舅、姨母見到你就像見到你母親一樣,他們都很關愛你,即便你長大了,也要記著孝敬他們。你那位桐表哥一肚子好學問,你應當多學學人家。”
蘭徽癟癟嘴,委委屈屈抬頭看了看蘭玨,又把頭低下去,哭喪著臉走了。
夜半,蘭玨在熟睡之中聽到一聲驚叫,急忙起身趕到隔壁,蘭徽抱著涼毯縮在床角,瑟瑟發抖。幾個下人正圍在床前安慰。
蘭玨看了看他哭花的臉,從一旁的小童手中拿過手巾,在溫水盆中濕透,擰了擰,走到床邊。
“堂堂男兒,做個噩夢就能嚇哭了,將來如何成大事?”
蘭徽把臉埋進毯子裏,不說話。
蘭玨皺眉把手巾遞到他跟前:“拿去,擦擦臉,接著睡。”
蘭徽不動,不吭聲,蘭玨的眉鎖得更緊了些,一旁的小童急忙道:“老爺,怨不得少爺,少爺今天在柳府過節,聽了件蹊蹺事兒,驚著了。連那邊的大老爺都說這事兒古怪。少爺人小,心裏淨,晚上生了噩夢,也情有可原。”
蘭玨笑了笑:“這世上哪有那麽多作祟的鬼魂精怪,不過是人心中的妄念罷了。再說,門上插著艾,身上配著雄黃,怎麽還能怕鬼怪?”
蘭徽的肩膀顫了顫,慢慢抬起臉,雙眼紅彤彤的:“我看見它爬過來了。”
蘭玨沒奈何道:“那你隨我去正廂睡吧,讓爹爹見識見識,鬼長什麽模樣。”
蘭徽飛快地爬下床,從蘭玨手中接過手巾擦了擦臉,跟著蘭玨到了正廂,站在床邊,又怯怯抬眼看蘭玨。
蘭玨挑了挑眉:“你睡裏麵,那鬼來了,讓它先從我身上爬過去。”
蘭徽哧溜一聲鑽到床裏,緊貼牆躺著。
蘭玨躺到床上,讓下人們熄燈退下,燈燭滅掉,房門合攏時,蘭徽抖了一下。
蘭玨合上眼,蘭徽一直緊貼著牆,無聲無息,蘭玨調勻唿吸,過了許久,蘭徽窸窸窣窣翻過身,向蘭玨身邊輕輕挪動,伸手抓住蘭玨的衣袖,片刻後,唿吸勻長,酣然入夢。
蘭玨倒睡不大好了,淺淺眯了一時,估摸著到了該上朝的時辰,輕輕起身,蘭徽睡得正香,蘭玨把袖子從他手中拉出來,他也隻動了動,抓著薄毯,繼續唿唿地睡。
蘭玨下了朝,直接到了禮部衙門,在司部內用了早飯,一直忙到傍晚才迴。
到了廳中,蘭徽從屏風後轉出來,向他請安,蘭玨挑眉看他:“不怕鬼了?”
蘭徽耷拉著頭不吭聲。
蘭玨坐進上首椅中:“你昨天到底在大舅舅家聽到了什麽故事,說給我聽聽?”
蘭徽抬眼看了看蘭玨,小聲說:“大舅舅買了個筆筒,他說,那是死人骨頭燒的,有鬼。”
蘭玨皺了皺眉,他的嶽丈先太傅柳羨一向不信鬼神,柳府中的人從來不敢提一個鬼字。女眷們去廟裏燒個香,都要瞞著老頭子偷偷地去,比做賊還要謹慎。柳羨雖已過世多年,餘威仍盤旋在府內,甚至府上逢年過節給老頭子上香燒紙,都要先說叨說叨——“知道你老人家不喜歡這個,但請接受兒孫們的一片孝心”雲雲。能讓嶽丈親手調教出的大舅子吐出鬼字,可見此事的確不尋常。
蘭玨道:“那你見著那個筆筒了?”
蘭徽搖搖頭,眼眶又紅了:“我看見那筆筒在大舅舅桌上放著,就去摸,結果舅母就哭了,她說這是冤魂是找舅舅報仇的,還叫去佛堂拿香灰擦手,讓我這幾天都別吃肉。”
蘭玨道:“那筆筒長什麽模樣?”
蘭徽道:“就是個白瓷筒,都不帶花紋的,破了,上麵有個印兒。”
蘭玨道:“難道是一根樹枝模樣的印子?”
蘭徽扁著嘴點點頭。
蘭玨揉揉他頭頂:“知道了,這個鬼,你爹我需要再去查查它的來曆。你先到書房去,繼續念書。”
蘭徽眨眨兔子般的眼:“爹爹,我念了一天了,我害怕。”
蘭玨板著臉道:“爹為什麽一向告訴你,世上本無鬼神?鬼魅者,邪祟之氣也,若你心無破綻,不信不想不聞不問,它便不能侵你害你。眼下你不聽教誨,沾染了邪門歪道,連你大舅舅都怕,爹一時也無法降服,唯有在聖人畫像前,讀聖賢書,以浩然正氣抵禦,斷不可再有雜念,否則……”
蘭徽的小臉蠟黃,轉身直奔書房。
蘭徽在書房裏睡了一夜,連飯都在裏麵吃。第二天,蘭玨下了朝,迎麵遇見了王硯,王硯笑吟吟道:“聽說蘭大人你的大舅子,被冤魂找上了。”
蘭玨無奈道:“莫提此事了,連我兒子一起嚇了,直哭著有鬼。我正想著,買什麽法器迴去哄他。”
王硯笑道:“令大舅子一輩子沒做過虧心事,辦了一件冤案,就這輩子忘不掉了。依我說,要麽是他多想,要麽是有人鬧鬼。”
蘭玨道:“六年之前,我還是中書衙門小吏,隻大略聽聞一個參加科試的試子被人冤枉,朝廷一時不察,判錯了案。但不知詳情,我總在疑惑,當時負責此案的人,各個都嚴謹精細,怎麽會判錯了案?”
王硯負手歎了口氣:“唉,那件案子,我看過卷宗,如果放到今天,沒有前車之鑒,撞到那幫老迂腐手中,說不定還是會錯判。一開始就是一件平常案子,源頭是那個籌募善款的文會。這事你應該知道。”
蘭玨頷首,六年前那場文會,無人不知。當時西北幾個郡大旱,朝廷趁著即將科考,眾士子雲集京城的機會,由戶部挑頭,聯合幾個大商會,搞了一場半官半私的文會,以災情為題,征募詩詞畫賦,每人限一篇。選出最優者,再由商會競拍,所籌善款用於賑災。
擔任評判的,是德高望重的名紳,或者才名遠播的文士。
在這場文會中勝出,就等於多了一份在科試中榜上有名的機會,甚至可能內定為三甲人選,所以試子們都擠破頭地參與。
最終,江西試子陳子觴的一篇《梅賦》奪魁。
就在第二日,一群書生聯名上告,說陳子觴的《梅賦》並不是他所作,而是偷竊了另一名書生馬洪的文章。
馬洪說,他苦思數日,忽然在夢中得到佳句,連夜趕出這篇賦,心力憔悴,病倒在床,錯過了交文的期限。沒想到陳子觴來探病時偷了他這篇文。
“因為日期太近,無法從筆跡稿紙上判斷誰先誰後,刑部便與禮部一道,詳細盤查這兩名試子。主辦此案的,是刑部尚書竇方和令大舅子,當時的禮部侍郎柳遠。”
經過查證,馬洪係西北甘涼郡選拔出來的試子,家境貧苦,全家砸鍋賣鐵供他念書,勤奮簡樸,小心謙和。而陳子觴家境富裕,祖父做過知府,父親是江西郡富甲一方的豪紳,其母也係名門閨秀。陳子觴為人驕縱散漫,到了京城後,租賃豪宅居住,成天飲酒作樂,同屆老實本份的試子都不與他往來,他還經常出言譏諷出身貧苦的人。
十數名試子聯名上書,為馬洪作證,說馬洪寫賦時,還曾數度與人探討詞句,大家都能證明,這賦的確是馬洪寫的。指責陳子觴竊文。
那篇《梅賦》抒發的是一種曆經磨礪,不屈上進的情懷,主審此案的幾位官員都覺得,陳子觴並不像能寫出這種文的人。
刑部又調出了陳子觴以往的文章與參加州試、郡試的考卷,發現陳子觴以前的文章寫得平平,與《梅賦》的文風大相徑庭。他州試、郡試的考卷更是多有疏漏,後來,再經過追查,查到了州試與郡試之時,陳子觴的父親曾給考官送過重禮。
王硯道:“當年雲太傅還是丞相,他一直質疑此案有疑點,陳子觴竊文一事,畢竟證據不足,其父送禮給考官,固然違反律法,但未必是賄賂,也可能是答謝,是否舞弊,還當調出兩試所有的考卷比對之後才能下結論。”
蘭玨道:“若聽了雲大人的,也不會有以後的冤屈了。”
王硯冷笑:“可不是,但當時主辦的幾位,包括令大舅子,都說一個靠賄賂考官得功名的紈絝子弟,怎麽可能寫出傲立寒霜的《梅賦》,又說有人得知,陳子觴的父親曾托人輾轉走雲大人的門路。先帝便讓雲大人不得插手此事。
於是,禮部取消了陳子觴參加會試的資格,陳子觴身敗名裂,一時間人人唾罵其為文賊,刑部責令江西郡徹查郡試和州試的舞弊案,陳子觴的父親被抓到官府審訊。甚至還追查到陳子觴的祖父做知府的時候,曾涉嫌收受賄賂的舊事。陳府一昔破敗。
當然,《梅賦》文魁的稱號改給了馬洪。京城裏,人人拍手稱快。
陳子觴投湖自盡,死前在湖心亭中用血寫滿了冤字。
陳子觴的父親當時已被關進大牢,其母陳白氏上京為其收屍,到京城的時候,眼已經哭瞎了。
陳子觴的屍體在湖中腐爛,已被焚化,與他相交者,迫於當時形勢,不敢公開替他收屍,隻偷偷保留他的部分骨灰,藏在一個白瓷的筆筒中。
陳白氏擊鼓為其子鳴冤,被官府驅趕,就撞死在刑部衙門前。陳子觴之父在牢獄裏中風,未幾病亡。
這時,江西郡兩試的考卷比對結果出來,發現陳子觴的文章中雖有疏漏,但在同科考生中,的確有資格進入會試名單。
亦有人看不過去,站出來為陳子觴作證,說陳子觴探望馬洪那一天,的確是在他已經交了《梅賦》之後,而且根本沒進內屋,在堂屋放下東西就走了。
朝廷重開此案,改由丞相雲棠主審,經過數月調查,比對各種證據,發現陳子觴果然是冤枉的。
當初替馬洪作證的十幾名試子,亦都招認,他們和馬洪平日相交甚好,且一直看不慣陳子觴,就做了偽證。
《梅賦》這篇賦,實實在在是陳子觴寫的,他寫這篇賦,是因為其母。
陳子觴是家中獨子,自幼驕縱,但他是個孝子,其母嫁進陳家之後,數年未育,受盡婆婆的譏諷,她的姐妹也嘲笑她,後來生了兒子,才在婆家過上了好日子。陳子觴念書考功名,希望能讓母親做上誥命夫人,在娘家姐妹麵前也揚眉吐氣。
當年陳白氏每每受到譏諷時,就繡梅花,她是名門閨秀,頗有才情,還題過幾首梅花詩,陳子觴的《梅賦》中,化用了幾句其母寫的詩。
案情真相大白後,會試已過,馬洪中了進士,已封了官銜。刑部判了馬洪斬立決,他至死都一口咬定,是陳子觴偷了他的文。
“結案後,雲大人威信更盛,竇方自盡謝罪,令大舅子辭官,心虛至今,所謂清流一脈傷筋動骨,朝廷才能有今日之局麵。其實馬洪等人聚眾誣告,本是一件極其尋常的案子,曆代常見,手法並不高明,就是因為陳子觴乃富家公子,馬洪貧苦,多數人都會覺得,是富的欺負貧的。再加之那陳子觴平時不太會做人,誣告他的窮書生人多,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又極會鼓動造勢,鼓動得不明就裏的老百姓都說陳子觴是罪犯,朝廷以為順應民意,卻辦了冤案。”
蘭玨問:“參與誣告之人,後來怎麽判了?”
王硯道:“幾個主謀斬或刺配,但後來許多人,隻是隨大流落井下石,就判得較輕,或是終身不得有功名,再輕些的就是免去功名,責令數年不得參與科考之類。朝廷還在陳子觴自盡的湖邊立了祠堂,給他爹娘都加了封銜,江西陳宅,也改建了祠堂。人都死了,這些也都是妝妝門麵罷了。”
說完此事,恰好到了端瑞門前,蘭玨與王硯拱手作別,前往司部衙門,天色陰沉,煙灰的天際掛著一綹黑雲,好像一抹不肯散去的冤魂。
到了司部衙門,屬下向蘭玨稟報,禮部衙門接到了一封匿名書信。
這封信來得極其蹊蹺,昨天蘭玨最後離開的司部,並沒有看到這封信,今天一早,書吏就看見這封信別在內院的門鎖上。
信紙是普通的粗紙,筆跡粗陋,已洇開了,七零八落地寫著——
“試子馬廉是文賊,竊文盜名,不配參加科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