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票又一次過500了,啥也不說了,加更~字數雖然少點兒,親們別介意,咱是言簡意賅型兒的。(其實就是不會拖情節,找啥借口啊,掩麵淚奔~)
-------------------------------------------
程幕天自打從何耀弘那裏迴來,就把為兒孫備後路的事放在了心上,這日終於忙完生意得了閑,就來尋小圓商量:“娘子,咱們把山裏的莊子整一整罷,院牆修高些,若臨安真要打仗,你就帶著孩子們搬到山裏去;海船是不是也要備幾條,如果孩子們不願去山裏,你們坐了船去海外也便宜。”
小圓奇道:“你不是一心抗金的麽,怎麽想起這個來?”
程幕天不好意思起來:“我自然是要打金狗的,可誰知道孩子們怎麽想,若他們不願上戰場,難不成就不管了?”
小圓啞然失笑,她肚子裏的頭生子都還沒落地,他就一口一個孩子“們”起來,再說她心裏很清楚,金人是打不到臨安來了,就是蒙古韃子,也二三十年後才會南下,攻破臨安至少是六七十年後的事了,他們自己自然是要全力打韃子的,可就算要為兒孫準備後路,也不用急於這一時。[.超多好看小說]
但程幕天能不將自個兒的想法強加到未來的孩子們身上,可見還不迂腐,小圓執了他的手放到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上,道:“你說得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反正咱們把該準備的都準備好,至於往後他們是要上戰場,還是要避世,就由他們自個兒做主罷。”
程幕天得了娘子支持,辦起事來格外起勁兒,丟了大注的錢叫田二多多種糧,高高砌牆,又把好幾艘常跑外國的海船整治得舒舒服服。小圓看著他大把的錢往外扔,很想跟他講幾十年後的事不用這樣早就準備,又怕被人當作怪物,隻得兩眼一閉,當他在做長遠投資。
如今天氣暖和,東門菜園子的菜蔬大量上市,她的反季菜生意暫停下來,山中就空出了不少的地,田二特意下山來討主意:“夫人,本來空地就多,又照著少爺的吩咐新買了不少,這些地,要種點甚麽才好,總不能荒在那裏。”
小圓在孕中過得糊裏糊塗,不願動腦筋,就叫始作俑的程二郎來想辦法,程幕天興致甚高,道:“多多養家畜家禽,多多種菜蔬,新買的地,全部栽杉木。”小圓知道他打的是杉木能給閨女做妝奩的主意,也不說破,忍著笑走到門邊,讓采蓮叫做戰衣的幾個媳婦子來領針線。
田二聽得“戰衣”二字,顧不得程幕天還在指點江山,忙忙問道:“可是朝廷要北上?夫人莫忘了許過我的假。”
小圓迴身望著他。依稀又看見那個站在車轅邊。說要北上親手收複失地地意氣風發地莊稼漢。程幕天未等她開口便迴答田二:“你有此等抱負。自然是要成全你地。家裏地媳婦孩子盡管放心。有夫人呢。隻可惜我是個瘸子。想上戰場去卻無人要我。”
田二得了主人許諾。喜不自禁。深拜下去:“謝少爺夫人成全。”又對程幕天道:“少爺何須自責。我上戰場不過憑一人之力。少爺夫人要捐戰衣。才真真是叫人佩服呢。”
還有好些糧食呢。小圓在心裏默默念叨。不知後世若曉得我這番舉動。會不會笑話我明明知道結局。卻還要做這些無用功。她想著想著又釋然:難不成因為家中一定會被盜。就敞開門放強盜進來?
田二走後。他媳婦也尋了來。自找采蓮領了份縫戰衣地差事。說要親手縫個衣裳給他男人帶去穿。
小圓很受感動。站在門邊看了好一會兒。叫來采蓮吩咐:“告訴廚房。做戰衣地媳婦子。頓頓不能少了肉;再跟咱們地賬房知會一聲。田二不在地時候。他地月錢照發。”
采蓮猶豫道:“夫人。田二倒好說。他是陪嫁過來地。月錢照常走夫人私賬;隻是這做戰衣買糧食。是走公帳還是私賬?”
小圓愣了愣,緩緩道:“這是大數目,且等我先去問問老爺。”
她說是去問程老爺,其實未抱多大希望,想著不過知會一聲,若他不答應,就動用她的陪嫁。但程老爺的反應卻很是出人意料,他一聽說捐衣捐糧是要北伐,激動得話都說不全,反複隻一句:“咱們程家的祖墳是在開封呢。”小圓揣度他的意思,試探問道:“爹的意思是咱們家要多多捐獻?”
程老爺連連點頭,“捐,自然要捐,不但公中出錢,我還自拿一萬貫出來。若是有生之年能去開封看一看,我死了到地下,也好去見祖宗了。”
這是家族觀念還是民族大義,小圓懶得去分辨,隻覺著公爹從未如此可親過,她滿臉掛著笑意,迴到房中頭一迴把程老爺讚了又讚。
程家的戰衣糧食很快就備齊,田二準備就隨著這批物資一起到戰場去,小圓為了安他的心,特意任他的大兒子作山莊副管事,代管山中事務。家中上上下下聽說田二要去親手殺金狗,個個欽佩不已,全放下手中活計來送他,一群人在門口依依惜別了許久,散去時才發現少了一個人。
“夫人,我那兒子孫大郎不見了。”孫氏焦急萬分地來尋小圓。
小圓心想孫大郎不過十歲,小孩子貪玩跑丟了也是常事,便玩笑道:“他不會是跟著田二北邊去了罷?”
阿雲急道:“可不就是擔心他往北邊去了,夫人還記不記得他講過的‘兩腳羊’?”
小圓這才記起,孫大郎本就是北邊的人,因爺爺被金人殺害才逃到南邊來,“莫非他想迴去報仇雪恨?但他不過一個孩子,沒有大人帶著怎麽好行路?”
孫氏是心急則亂,聽了這話醒悟過來,忙忙地同阿雲又去找,果然發現教孫大郎習武的兩個武師也不見了。
“胡鬧。”小圓拍著椅子扶手發脾氣,“他們兩個習武之人,要殺敵自去便是,把個孩子帶著作甚麽,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叫孫大娘下半輩子怎麽活。”
孫氏被她道明心思,痛哭道:“還是夫人體貼人,我自認不是膽怯之輩,但大郎才十歲,要殺敵也得等他**。”
-------------------------------------------
程幕天自打從何耀弘那裏迴來,就把為兒孫備後路的事放在了心上,這日終於忙完生意得了閑,就來尋小圓商量:“娘子,咱們把山裏的莊子整一整罷,院牆修高些,若臨安真要打仗,你就帶著孩子們搬到山裏去;海船是不是也要備幾條,如果孩子們不願去山裏,你們坐了船去海外也便宜。”
小圓奇道:“你不是一心抗金的麽,怎麽想起這個來?”
程幕天不好意思起來:“我自然是要打金狗的,可誰知道孩子們怎麽想,若他們不願上戰場,難不成就不管了?”
小圓啞然失笑,她肚子裏的頭生子都還沒落地,他就一口一個孩子“們”起來,再說她心裏很清楚,金人是打不到臨安來了,就是蒙古韃子,也二三十年後才會南下,攻破臨安至少是六七十年後的事了,他們自己自然是要全力打韃子的,可就算要為兒孫準備後路,也不用急於這一時。[.超多好看小說]
但程幕天能不將自個兒的想法強加到未來的孩子們身上,可見還不迂腐,小圓執了他的手放到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上,道:“你說得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反正咱們把該準備的都準備好,至於往後他們是要上戰場,還是要避世,就由他們自個兒做主罷。”
程幕天得了娘子支持,辦起事來格外起勁兒,丟了大注的錢叫田二多多種糧,高高砌牆,又把好幾艘常跑外國的海船整治得舒舒服服。小圓看著他大把的錢往外扔,很想跟他講幾十年後的事不用這樣早就準備,又怕被人當作怪物,隻得兩眼一閉,當他在做長遠投資。
如今天氣暖和,東門菜園子的菜蔬大量上市,她的反季菜生意暫停下來,山中就空出了不少的地,田二特意下山來討主意:“夫人,本來空地就多,又照著少爺的吩咐新買了不少,這些地,要種點甚麽才好,總不能荒在那裏。”
小圓在孕中過得糊裏糊塗,不願動腦筋,就叫始作俑的程二郎來想辦法,程幕天興致甚高,道:“多多養家畜家禽,多多種菜蔬,新買的地,全部栽杉木。”小圓知道他打的是杉木能給閨女做妝奩的主意,也不說破,忍著笑走到門邊,讓采蓮叫做戰衣的幾個媳婦子來領針線。
田二聽得“戰衣”二字,顧不得程幕天還在指點江山,忙忙問道:“可是朝廷要北上?夫人莫忘了許過我的假。”
小圓迴身望著他。依稀又看見那個站在車轅邊。說要北上親手收複失地地意氣風發地莊稼漢。程幕天未等她開口便迴答田二:“你有此等抱負。自然是要成全你地。家裏地媳婦孩子盡管放心。有夫人呢。隻可惜我是個瘸子。想上戰場去卻無人要我。”
田二得了主人許諾。喜不自禁。深拜下去:“謝少爺夫人成全。”又對程幕天道:“少爺何須自責。我上戰場不過憑一人之力。少爺夫人要捐戰衣。才真真是叫人佩服呢。”
還有好些糧食呢。小圓在心裏默默念叨。不知後世若曉得我這番舉動。會不會笑話我明明知道結局。卻還要做這些無用功。她想著想著又釋然:難不成因為家中一定會被盜。就敞開門放強盜進來?
田二走後。他媳婦也尋了來。自找采蓮領了份縫戰衣地差事。說要親手縫個衣裳給他男人帶去穿。
小圓很受感動。站在門邊看了好一會兒。叫來采蓮吩咐:“告訴廚房。做戰衣地媳婦子。頓頓不能少了肉;再跟咱們地賬房知會一聲。田二不在地時候。他地月錢照發。”
采蓮猶豫道:“夫人。田二倒好說。他是陪嫁過來地。月錢照常走夫人私賬;隻是這做戰衣買糧食。是走公帳還是私賬?”
小圓愣了愣,緩緩道:“這是大數目,且等我先去問問老爺。”
她說是去問程老爺,其實未抱多大希望,想著不過知會一聲,若他不答應,就動用她的陪嫁。但程老爺的反應卻很是出人意料,他一聽說捐衣捐糧是要北伐,激動得話都說不全,反複隻一句:“咱們程家的祖墳是在開封呢。”小圓揣度他的意思,試探問道:“爹的意思是咱們家要多多捐獻?”
程老爺連連點頭,“捐,自然要捐,不但公中出錢,我還自拿一萬貫出來。若是有生之年能去開封看一看,我死了到地下,也好去見祖宗了。”
這是家族觀念還是民族大義,小圓懶得去分辨,隻覺著公爹從未如此可親過,她滿臉掛著笑意,迴到房中頭一迴把程老爺讚了又讚。
程家的戰衣糧食很快就備齊,田二準備就隨著這批物資一起到戰場去,小圓為了安他的心,特意任他的大兒子作山莊副管事,代管山中事務。家中上上下下聽說田二要去親手殺金狗,個個欽佩不已,全放下手中活計來送他,一群人在門口依依惜別了許久,散去時才發現少了一個人。
“夫人,我那兒子孫大郎不見了。”孫氏焦急萬分地來尋小圓。
小圓心想孫大郎不過十歲,小孩子貪玩跑丟了也是常事,便玩笑道:“他不會是跟著田二北邊去了罷?”
阿雲急道:“可不就是擔心他往北邊去了,夫人還記不記得他講過的‘兩腳羊’?”
小圓這才記起,孫大郎本就是北邊的人,因爺爺被金人殺害才逃到南邊來,“莫非他想迴去報仇雪恨?但他不過一個孩子,沒有大人帶著怎麽好行路?”
孫氏是心急則亂,聽了這話醒悟過來,忙忙地同阿雲又去找,果然發現教孫大郎習武的兩個武師也不見了。
“胡鬧。”小圓拍著椅子扶手發脾氣,“他們兩個習武之人,要殺敵自去便是,把個孩子帶著作甚麽,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叫孫大娘下半輩子怎麽活。”
孫氏被她道明心思,痛哭道:“還是夫人體貼人,我自認不是膽怯之輩,但大郎才十歲,要殺敵也得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