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演穀子地?
導演找到了,可是劇中的靈魂人物穀子地誰來演?
原版裏麵演穀子地的是張涵羽,可現在這位還在給唐老鴨配音呢,而且,就那張青春洋溢的臉,讓他演穀子地,估計得那一摞砂紙好好蹭蹭才行。
易青最煩的就是這個了,明明腦袋裏裝著一堆好故事,可是好些現在就是拍不了,因為某個角色,在他的印象中實在是太深刻了,換了原版的那個演員,別人誰演,他都覺得別扭。
“陳保國怎麽樣?”
孟石提了一個人,但是立刻就被易青和陳愷歌聯合起來給否決了。
陳保國的形象太正了,他演軍人肯定沒問題,但是,演不出來穀子地。
要選演員,首先得理解這個角色,穀子地,按照劇本裏人物自己的解釋就是:“長穀子的莊稼地”,然而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一個悲慘的故事。
根據故事裏的介紹,穀子地三個月的時候父母流亡時中途餓死,三個月大卻無名無姓的穀子地被一位流浪鞋匠發現在穀子地裏,因此就按地取名為穀子地。
他登場亮相是在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作為連長的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南岸舊窯場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號聲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
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號聲,穀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
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三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這場戰爭直接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
為了給烈士們正名,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他要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他的弟兄們明明把血潑在了陣地上,怎麽就不是烈士了。
這是故事梗概,具體到穀子地的這個人,其實也能從戰場上對敵,以及對待戰友的態度上看出其性格特點。
最鮮明的就是一個倔,在戰場上,麵對數十倍於自己的強敵,力量懸殊太大。但穀子地指揮戰士硬是堅持抗擊敵人,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此為一倔。
麵對傷亡慘重,明知道這樣下去勢必全軍覆沒,所剩無幾的弟兄善意騙他“聽到撤退的號聲了”,原則性很強的他,覺得號子沒吹,帶領戰士一直堅持到戰爭的最後一刻,此為二倔。
戰爭結束後,死裏逃生的穀子地抱著戰友明明光榮犧牲,為什麽不算烈士,算失蹤,甚至指導員還被定義為逃兵的疑問,千裏迢迢,千辛萬苦,硬要問個明白,此為三倔。
戰爭固然殘酷,犧牲在所不惜。
但穀子地的倔,他的那種太認真的強勁,在讓人覺得不可理喻的同時,也讓人感動,讓人崇敬。
穀子地在為戰友們正名的經曆中,也自尋煩惱,碰了不少壁。如果不是最後的實現願望,那他真的成了許多人眼中傻子和另類。
太倔的人,在凡人眼中,往往是孤立的,常常成為孤獨的另類。
穀子地的執著令人不禁汗顏,他的態度與其說是執著,倒不如稱作虔誠,為了內心裏對勝利單純的渴望而不惜血汗,這種近乎瘋狂的執著,以及由此而生出的自信,讓這位有著神一般血統的戰士,在通往聖殿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他所做的更接近戰爭這項任務的本質。
穀子地無疑是偉大的,了不起的,但更是悲壯的,這種悲壯,往往要付出包括生命在內的沉重代價。
盡管最終付出的不是他的生命,可是在他心裏,確實要比他的命更加珍貴,更加值得他去抗爭的戰友的命。
“我早就該死了,早就該和我那47個兄弟死在戰場上了。”
馬革裹屍,幸甚幸甚!
穀子地渴望能夠馬革裹屍,卻偏偏未能殺身成仁,修得正果。
所以,自感本該死的穀子地,當他偏偏活下來之後,性格當中的倔,更讓他難以釋懷,因此,他不顧一切的想要去為他的戰友們正名,正烈士的名。
這個倔,是易青給穀子地立的人設,可以說,這種性格的塑造,基本上已經完全顛覆了原版電影裏麵,張涵羽塑造的那個人物。
即便是,張涵羽現在真的能立刻長大十歲,形象上不適合了,易青也絕對不會去選擇。
那麽前世馮褲子在他的作品裏,給穀子地設計的是一個什麽樣的形象呢?
同樣是一個字一一莽!
首先是電影開頭,巷戰中老指導員戰死,穀子地下令槍殺俘虜。
這場戲從馮褲子這個導演的角度分析,應該是為了塑造穀子地的血性和戰友情。
但換個角度看,穀子地作為一個教導隊出身的軍官,基本不太可能犯這樣的政治錯誤,如果換成抗日時期還有可能。
同時穀子地給一排長的命令是“讓他們拿起槍”,從這個命令來看,穀子地便成了一個狡猾的兵痞。
如果國軍拿起槍,就不算是投降,即使射殺也無罪。
馮褲子在編排這場戲的時候,大概也沒有考慮許多,更是為了引出後麵教導員王金存的出場,就是這禁不起推敲的一場戲,從開頭就把穀子地塑造成了一個莽夫、兵痞。
其次是在在朝鮮戰場上,穀同誌壓在地雷上尋死的一場戲。
在此之前,穀子地同誌因為一直找不到部隊,無法為自己正名,出生入死的兄弟又死得一個不剩,自己寄人籬下在炊事班苟且偷生。
考慮穀同誌這時候的心理,應當是相當壓抑的,就差飲彈自盡了,主動申請參加尖兵任務就是尋死的行徑,在排雷過程中,不選擇正常的壓石法更是自殺行為。
當偵查兵鎖定了聯軍目標,後方火炮開始火力覆蓋的時候,穀子地同誌一邊壓著地雷,一邊聽著炮聲的時候,其心理應當是怎樣一幅光景?
馮褲子在這個對比蒙太奇中惜墨如金,大概隻給了穀子地同誌不到一秒鍾的特寫,地雷就爆炸了。
這場戲本身能夠呈現給觀眾更多的東西,卻被幾個美國大兵的嬉笑給浪費過去了。
再有就是肅.反那場戲,這場戲中,一直在痛苦中掙紮的穀子地同誌被縣裏派來的工作組調查,工作組詢問的問題,正是穀子地心中最隱痛的地方,也是他最大的心結。
這件事對於一個活在痛苦中的戰鬥英雄來說,無疑是揭瘡疤兼撒鹽,所以從情節設置的角度來說,穀子地對工作組破口大罵,拍桌子砸椅子並無可厚非。
但在影片中,這場戲並沒有刻畫出穀子地內心痛苦的一麵,相反給人的感覺卻是穀子地惱羞成怒,這並不符合一個隱忍的英雄形象。
最後就是革命公墓的那場戲了,穀子地聽說集結號根本沒有吹響的時候,這應該是故事的最高潮,他的情緒之激烈無以複加,準備跟司號員動手。
從常理上分析,穀子地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不可能不知道為了整體利益,犧牲少部分人的策略,而做出如此過激的舉動,無疑是絲毫沒有革命信仰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沒有為革命犧牲的覺悟。
雖然這裏大可解釋為,穀子地在長時間自我救贖過程中,突然知曉了真相的殘酷而導致的,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合理。
在原著中,作者隻用了一句話:老穀畢竟很快就平靜了下來……麵對已經犧牲了的團長,什麽都原諒了,積壓在他心裏幾十年的恩恩怨怨傾刻間也化作雲煙,飛向了九霄雲外。
這才是合理的。
從以上幾個地方的分析,可以看出,馮褲子這廝在這部電影中,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或是由於自身的缺陷,在穀子地這個人物塑造方麵出現了極大的失誤。
這些失誤使穀子地這個人物的形象非但不鮮明突出,更沒有良好地刻畫穀子地的心理,相反讓穀子地也近似地成為了一個庸庸碌碌的線索人物。
雖然這些失誤和問題都有著近似合理的解釋,但問題終究是問題,隻能歸結為導演的能力上的問題了。
正式因為知道這些存在的問題,所以,易青對整個故事架構做了極大的調整,而核心人物的穀子地可以說是重新刻畫了一遍。
把他的莽變成了倔,這樣就人物的形象一下子就立起來了。
但現在的問題還是,誰來演這個倔到了家的穀子地?
“二營長,你特娘.的意大利炮呢?”
易青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渾身髒兮兮,一張嘴就出口成髒,眼珠子一瞪,能把人嚇一跟頭的形象。
“孟總,長影廠那邊有個叫李幼彬的演員,您聽說過嗎?”
孟石聞言一愣,看著易青半晌沒反應過來,倒是陳愷歌眼前一亮。
“易總,你說的是裏麵演方樹森的那個演員?”
易青笑了:“沒錯,就是他!”
導演找到了,可是劇中的靈魂人物穀子地誰來演?
原版裏麵演穀子地的是張涵羽,可現在這位還在給唐老鴨配音呢,而且,就那張青春洋溢的臉,讓他演穀子地,估計得那一摞砂紙好好蹭蹭才行。
易青最煩的就是這個了,明明腦袋裏裝著一堆好故事,可是好些現在就是拍不了,因為某個角色,在他的印象中實在是太深刻了,換了原版的那個演員,別人誰演,他都覺得別扭。
“陳保國怎麽樣?”
孟石提了一個人,但是立刻就被易青和陳愷歌聯合起來給否決了。
陳保國的形象太正了,他演軍人肯定沒問題,但是,演不出來穀子地。
要選演員,首先得理解這個角色,穀子地,按照劇本裏人物自己的解釋就是:“長穀子的莊稼地”,然而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一個悲慘的故事。
根據故事裏的介紹,穀子地三個月的時候父母流亡時中途餓死,三個月大卻無名無姓的穀子地被一位流浪鞋匠發現在穀子地裏,因此就按地取名為穀子地。
他登場亮相是在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作為連長的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南岸舊窯場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號聲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
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號聲,穀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
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三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這場戰爭直接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
為了給烈士們正名,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他要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他的弟兄們明明把血潑在了陣地上,怎麽就不是烈士了。
這是故事梗概,具體到穀子地的這個人,其實也能從戰場上對敵,以及對待戰友的態度上看出其性格特點。
最鮮明的就是一個倔,在戰場上,麵對數十倍於自己的強敵,力量懸殊太大。但穀子地指揮戰士硬是堅持抗擊敵人,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此為一倔。
麵對傷亡慘重,明知道這樣下去勢必全軍覆沒,所剩無幾的弟兄善意騙他“聽到撤退的號聲了”,原則性很強的他,覺得號子沒吹,帶領戰士一直堅持到戰爭的最後一刻,此為二倔。
戰爭結束後,死裏逃生的穀子地抱著戰友明明光榮犧牲,為什麽不算烈士,算失蹤,甚至指導員還被定義為逃兵的疑問,千裏迢迢,千辛萬苦,硬要問個明白,此為三倔。
戰爭固然殘酷,犧牲在所不惜。
但穀子地的倔,他的那種太認真的強勁,在讓人覺得不可理喻的同時,也讓人感動,讓人崇敬。
穀子地在為戰友們正名的經曆中,也自尋煩惱,碰了不少壁。如果不是最後的實現願望,那他真的成了許多人眼中傻子和另類。
太倔的人,在凡人眼中,往往是孤立的,常常成為孤獨的另類。
穀子地的執著令人不禁汗顏,他的態度與其說是執著,倒不如稱作虔誠,為了內心裏對勝利單純的渴望而不惜血汗,這種近乎瘋狂的執著,以及由此而生出的自信,讓這位有著神一般血統的戰士,在通往聖殿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他所做的更接近戰爭這項任務的本質。
穀子地無疑是偉大的,了不起的,但更是悲壯的,這種悲壯,往往要付出包括生命在內的沉重代價。
盡管最終付出的不是他的生命,可是在他心裏,確實要比他的命更加珍貴,更加值得他去抗爭的戰友的命。
“我早就該死了,早就該和我那47個兄弟死在戰場上了。”
馬革裹屍,幸甚幸甚!
穀子地渴望能夠馬革裹屍,卻偏偏未能殺身成仁,修得正果。
所以,自感本該死的穀子地,當他偏偏活下來之後,性格當中的倔,更讓他難以釋懷,因此,他不顧一切的想要去為他的戰友們正名,正烈士的名。
這個倔,是易青給穀子地立的人設,可以說,這種性格的塑造,基本上已經完全顛覆了原版電影裏麵,張涵羽塑造的那個人物。
即便是,張涵羽現在真的能立刻長大十歲,形象上不適合了,易青也絕對不會去選擇。
那麽前世馮褲子在他的作品裏,給穀子地設計的是一個什麽樣的形象呢?
同樣是一個字一一莽!
首先是電影開頭,巷戰中老指導員戰死,穀子地下令槍殺俘虜。
這場戲從馮褲子這個導演的角度分析,應該是為了塑造穀子地的血性和戰友情。
但換個角度看,穀子地作為一個教導隊出身的軍官,基本不太可能犯這樣的政治錯誤,如果換成抗日時期還有可能。
同時穀子地給一排長的命令是“讓他們拿起槍”,從這個命令來看,穀子地便成了一個狡猾的兵痞。
如果國軍拿起槍,就不算是投降,即使射殺也無罪。
馮褲子在編排這場戲的時候,大概也沒有考慮許多,更是為了引出後麵教導員王金存的出場,就是這禁不起推敲的一場戲,從開頭就把穀子地塑造成了一個莽夫、兵痞。
其次是在在朝鮮戰場上,穀同誌壓在地雷上尋死的一場戲。
在此之前,穀子地同誌因為一直找不到部隊,無法為自己正名,出生入死的兄弟又死得一個不剩,自己寄人籬下在炊事班苟且偷生。
考慮穀同誌這時候的心理,應當是相當壓抑的,就差飲彈自盡了,主動申請參加尖兵任務就是尋死的行徑,在排雷過程中,不選擇正常的壓石法更是自殺行為。
當偵查兵鎖定了聯軍目標,後方火炮開始火力覆蓋的時候,穀子地同誌一邊壓著地雷,一邊聽著炮聲的時候,其心理應當是怎樣一幅光景?
馮褲子在這個對比蒙太奇中惜墨如金,大概隻給了穀子地同誌不到一秒鍾的特寫,地雷就爆炸了。
這場戲本身能夠呈現給觀眾更多的東西,卻被幾個美國大兵的嬉笑給浪費過去了。
再有就是肅.反那場戲,這場戲中,一直在痛苦中掙紮的穀子地同誌被縣裏派來的工作組調查,工作組詢問的問題,正是穀子地心中最隱痛的地方,也是他最大的心結。
這件事對於一個活在痛苦中的戰鬥英雄來說,無疑是揭瘡疤兼撒鹽,所以從情節設置的角度來說,穀子地對工作組破口大罵,拍桌子砸椅子並無可厚非。
但在影片中,這場戲並沒有刻畫出穀子地內心痛苦的一麵,相反給人的感覺卻是穀子地惱羞成怒,這並不符合一個隱忍的英雄形象。
最後就是革命公墓的那場戲了,穀子地聽說集結號根本沒有吹響的時候,這應該是故事的最高潮,他的情緒之激烈無以複加,準備跟司號員動手。
從常理上分析,穀子地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不可能不知道為了整體利益,犧牲少部分人的策略,而做出如此過激的舉動,無疑是絲毫沒有革命信仰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沒有為革命犧牲的覺悟。
雖然這裏大可解釋為,穀子地在長時間自我救贖過程中,突然知曉了真相的殘酷而導致的,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合理。
在原著中,作者隻用了一句話:老穀畢竟很快就平靜了下來……麵對已經犧牲了的團長,什麽都原諒了,積壓在他心裏幾十年的恩恩怨怨傾刻間也化作雲煙,飛向了九霄雲外。
這才是合理的。
從以上幾個地方的分析,可以看出,馮褲子這廝在這部電影中,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或是由於自身的缺陷,在穀子地這個人物塑造方麵出現了極大的失誤。
這些失誤使穀子地這個人物的形象非但不鮮明突出,更沒有良好地刻畫穀子地的心理,相反讓穀子地也近似地成為了一個庸庸碌碌的線索人物。
雖然這些失誤和問題都有著近似合理的解釋,但問題終究是問題,隻能歸結為導演的能力上的問題了。
正式因為知道這些存在的問題,所以,易青對整個故事架構做了極大的調整,而核心人物的穀子地可以說是重新刻畫了一遍。
把他的莽變成了倔,這樣就人物的形象一下子就立起來了。
但現在的問題還是,誰來演這個倔到了家的穀子地?
“二營長,你特娘.的意大利炮呢?”
易青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渾身髒兮兮,一張嘴就出口成髒,眼珠子一瞪,能把人嚇一跟頭的形象。
“孟總,長影廠那邊有個叫李幼彬的演員,您聽說過嗎?”
孟石聞言一愣,看著易青半晌沒反應過來,倒是陳愷歌眼前一亮。
“易總,你說的是裏麵演方樹森的那個演員?”
易青笑了:“沒錯,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