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昀先前在西南平定流寇,為崇昭帝解決掉一塊心頭大患,正受寵信,如今又有太師和肅王舉薦,望天閣中的其他臣子也皆認為趙昀是不二人選。
裴長淮叩首道:“臣與寶顏屠蘇勒有交手的經驗,此次願作為副官,與趙昀一同出征,請皇上恩準。”
肅王哼笑一聲,道:“正則侯,虧你還是將門出身,怎麽連一個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呢?讓你堂堂正則侯做副官?這些年你在北營主事,多少也是有些威望的,對戰期間,假使你和趙昀有了分歧,那麽武陵軍是該聽你的?還是該聽趙昀的?”
聽趙昀的,武陵軍的士兵或許更信任裴長淮一些;聽裴長淮的,趙昀這個主帥豈非形同虛設?
群臣當中也有人附和道:“是啊,正則侯報國心切,我等可以理解,但行軍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從令如流。”
另有戶部侍郎道:“寶顏屠蘇勒曾在走馬川折殺裴文、裴行兩員大將,說不定他早就摸透你們裴家行兵打仗的策略了。連你的哥哥們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小侯爺,您又能有幾分把握?”
言語中的羞辱令裴長淮一下變了臉色,“你說什麽!”
“怎麽?”戶部侍郎冷道,“戰死是事實,戰敗也是事實,難道因他們死了,別人就說不得了?當年寶顏屠蘇勒南下時,裴文為主帥,裴行為先鋒,足足損失兩萬兵力,卻還是丟了走馬川防線,短短三個月,教我大梁毀了多少城,死了多少人?!”
鄭觀聽著,倒是一聲笑:“大人這話說的,真不知要寒了多少將士的心。裴家兩位小將軍為社稷、為百姓而死,皇上且感念他們的忠心英勇,表於哀榮,怎麽到大人嘴中,這些人的功都不似功,隻有過了呢?”
鄭觀麵容和藹,說話也有種畢恭畢敬的溫吞。
對於政務他是不會主動張口的,但對於聖意他是揣摩得準的。
裴承景自先帝在潛邸時就成了先帝身邊的重臣,崇昭帝一手好箭法也少不了裴承景的指點,對於裴家,崇昭帝向來厚愛,否則鄭觀也不敢在禦前一次一次為裴長淮說情。
鄭觀這話,正是皇上的心意。
戶部侍郎見皇上沉著臉,沒訓斥鄭觀,張了張嘴,又覺啞口無言,拱手向裴長淮致歉,而後退到一邊。
崇昭帝臉上有了些疲憊之色,道:“準備迴宮,等上朝再議。太師,由你牽頭,提前將六部今年的賬目點一點,詳細稟報給朕。”
徐守拙道:“臣遵旨。”
崇昭帝看向鄭觀,鄭觀躬身聽旨。
“去傳趙昀來。”
大臣們陸陸續續離開,徐守拙一行人在前,裴長淮在後。
肅王與崇昭帝說了兩句私話,關乎肅王母妃追尊定諡一事,崇昭帝很快就答應了,肅王有些高興,謝了恩,如此慢下一步,正與裴長淮一並離開的望天閣。
裴長淮方才跪得太久了,走路有些蹣跚,肅王瞧著,笑道:“裴昱,又是受罰了?”
裴長淮沉聲道:“謝王爺關心。”
“你這孩子,就是太死板。”肅王道,“官場上有句老話,叫‘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正則侯府沒多少人了,你最要緊的任務是娶妻生子,為裴家開枝散葉,這才不辜負你父兄對你的一片苦心,執意去走馬川做什麽?就不怕連你也迴不來麽?”
裴長淮道:“臣的兄長皆留有血脈,裴家後繼有人。家父生前一直教導以身報國,臣不敢苟活於世,戰事當前,自該為君效力。”
肅王道:“也是,忠肝義膽,你們裴家的祖訓。就是不知你此次要戰,是大義多一些,還是私心多一些?”
裴長淮沒有反駁,而是順勢輕輕迴了一擊,道:“走馬川一戰,是家仇,也是國恨。”
他說話滴水不漏的,肅王笑容更深。
正值此時,趙昀從朱門中走進,前來覲見。
陽光透過枝葉灑在他的衣袍上,滿身似披著碎銀一般,格外英俊瀟灑。他步伐輕快,氣勢卻逼人。
肅王望著遠處的趙昀,低聲對裴長淮說:“不知你能不能如願了,依本王看,皇上更屬意趙昀一些。”
裴長淮緩緩攏緊手指。
趙昀迎著二人的目光,不卑不亢地朝肅王見禮。
肅王點點頭,隨後離去。
趙昀還氣著裴長淮這廝,隻當沒瞧見他,徑直朝前走過去。
擦肩而過時,裴長淮一下捉住他的手腕,趙昀還以為他要道歉,笑了笑,道:“小侯爺,這可不成體統。”
裴長淮沉聲說道:“別跟本侯爭。”
他語氣不善,麵容也陰鬱,趙昀一時疑惑,道:“爭什麽?”
裴長淮望著他風流多情的眼,看他與謝從雋有三四分相似的麵龐,隨即鬆開手,未再多說一句,直接離開望天閣。
三番五次,裴長淮的態度都是若即若離,次次撩撥得心猿意馬後,又很快將人拋迴原地。縱然趙昀早就知他是個好翻臉的東西,此刻還是無名火起。
礙於宣召在前,趙昀又沒時間追問清楚,也隻好隨他去了。
裴長淮知道事不宜遲,必須在定局之前盡力而為,他令人牽了寶馬過來,即刻下山趕迴京都。
就在城門關閉前一刻,他策馬進了城,立即以侯府之令密召武陵軍的將士們議事。
正則侯府前後總共來了兩撥人,一撥是以賀閏為首的年輕將領,一撥是雖不在武陵軍主事、但卻有極高威望的老將軍們。
十多人集聚一堂,一直從黃昏時分議到夜幕沉沉。
月亮升起,堂中燈火通明。
裴長淮抱拳行禮:“此為雪恥之征,請諸位叔伯助我一臂之力。”
“侯府的事,我們義不容辭。”
“且放心,趙昀那個兔崽子搞得北營沒有一日安寧,不給他點顏色瞧瞧,他還真以為咱們跟那些個酸腐秀才一樣看到血就怕呢!”
他們說話直來直往,自然很不客氣,這些個月趙昀在北營搞得風雨飄搖,他們積聚了滿腹的牢騷,這會子朝裴長淮狠倒苦水。
裴長淮耐心聽著,時不時迴以微笑,卻未置一詞。
這些老將軍都是看著裴長淮長大的,知道這小子端正慎獨,不在背後語人,更不愛附和,說著說著就覺沒趣兒了,方才離開。
裴長淮將賀閏留到最後,“有另外一件事,本侯需要你去做。”
“全憑侯爺吩咐。”
長短雙劍正懸在賀閏腰間。
裴長淮出神注視了那雙劍片刻,將自己常用的劍取來,遞給賀閏:“給你。”
賀閏有些驚訝,一時間並不敢接,“小侯爺,這可是老侯爺留給你的劍。”
裴長淮冷道:“用我的劍,去向趙昀下戰書。”
——
來晚了,這周都在外地,明天就會恢複正常更新。
裴長淮叩首道:“臣與寶顏屠蘇勒有交手的經驗,此次願作為副官,與趙昀一同出征,請皇上恩準。”
肅王哼笑一聲,道:“正則侯,虧你還是將門出身,怎麽連一個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呢?讓你堂堂正則侯做副官?這些年你在北營主事,多少也是有些威望的,對戰期間,假使你和趙昀有了分歧,那麽武陵軍是該聽你的?還是該聽趙昀的?”
聽趙昀的,武陵軍的士兵或許更信任裴長淮一些;聽裴長淮的,趙昀這個主帥豈非形同虛設?
群臣當中也有人附和道:“是啊,正則侯報國心切,我等可以理解,但行軍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從令如流。”
另有戶部侍郎道:“寶顏屠蘇勒曾在走馬川折殺裴文、裴行兩員大將,說不定他早就摸透你們裴家行兵打仗的策略了。連你的哥哥們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小侯爺,您又能有幾分把握?”
言語中的羞辱令裴長淮一下變了臉色,“你說什麽!”
“怎麽?”戶部侍郎冷道,“戰死是事實,戰敗也是事實,難道因他們死了,別人就說不得了?當年寶顏屠蘇勒南下時,裴文為主帥,裴行為先鋒,足足損失兩萬兵力,卻還是丟了走馬川防線,短短三個月,教我大梁毀了多少城,死了多少人?!”
鄭觀聽著,倒是一聲笑:“大人這話說的,真不知要寒了多少將士的心。裴家兩位小將軍為社稷、為百姓而死,皇上且感念他們的忠心英勇,表於哀榮,怎麽到大人嘴中,這些人的功都不似功,隻有過了呢?”
鄭觀麵容和藹,說話也有種畢恭畢敬的溫吞。
對於政務他是不會主動張口的,但對於聖意他是揣摩得準的。
裴承景自先帝在潛邸時就成了先帝身邊的重臣,崇昭帝一手好箭法也少不了裴承景的指點,對於裴家,崇昭帝向來厚愛,否則鄭觀也不敢在禦前一次一次為裴長淮說情。
鄭觀這話,正是皇上的心意。
戶部侍郎見皇上沉著臉,沒訓斥鄭觀,張了張嘴,又覺啞口無言,拱手向裴長淮致歉,而後退到一邊。
崇昭帝臉上有了些疲憊之色,道:“準備迴宮,等上朝再議。太師,由你牽頭,提前將六部今年的賬目點一點,詳細稟報給朕。”
徐守拙道:“臣遵旨。”
崇昭帝看向鄭觀,鄭觀躬身聽旨。
“去傳趙昀來。”
大臣們陸陸續續離開,徐守拙一行人在前,裴長淮在後。
肅王與崇昭帝說了兩句私話,關乎肅王母妃追尊定諡一事,崇昭帝很快就答應了,肅王有些高興,謝了恩,如此慢下一步,正與裴長淮一並離開的望天閣。
裴長淮方才跪得太久了,走路有些蹣跚,肅王瞧著,笑道:“裴昱,又是受罰了?”
裴長淮沉聲道:“謝王爺關心。”
“你這孩子,就是太死板。”肅王道,“官場上有句老話,叫‘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正則侯府沒多少人了,你最要緊的任務是娶妻生子,為裴家開枝散葉,這才不辜負你父兄對你的一片苦心,執意去走馬川做什麽?就不怕連你也迴不來麽?”
裴長淮道:“臣的兄長皆留有血脈,裴家後繼有人。家父生前一直教導以身報國,臣不敢苟活於世,戰事當前,自該為君效力。”
肅王道:“也是,忠肝義膽,你們裴家的祖訓。就是不知你此次要戰,是大義多一些,還是私心多一些?”
裴長淮沒有反駁,而是順勢輕輕迴了一擊,道:“走馬川一戰,是家仇,也是國恨。”
他說話滴水不漏的,肅王笑容更深。
正值此時,趙昀從朱門中走進,前來覲見。
陽光透過枝葉灑在他的衣袍上,滿身似披著碎銀一般,格外英俊瀟灑。他步伐輕快,氣勢卻逼人。
肅王望著遠處的趙昀,低聲對裴長淮說:“不知你能不能如願了,依本王看,皇上更屬意趙昀一些。”
裴長淮緩緩攏緊手指。
趙昀迎著二人的目光,不卑不亢地朝肅王見禮。
肅王點點頭,隨後離去。
趙昀還氣著裴長淮這廝,隻當沒瞧見他,徑直朝前走過去。
擦肩而過時,裴長淮一下捉住他的手腕,趙昀還以為他要道歉,笑了笑,道:“小侯爺,這可不成體統。”
裴長淮沉聲說道:“別跟本侯爭。”
他語氣不善,麵容也陰鬱,趙昀一時疑惑,道:“爭什麽?”
裴長淮望著他風流多情的眼,看他與謝從雋有三四分相似的麵龐,隨即鬆開手,未再多說一句,直接離開望天閣。
三番五次,裴長淮的態度都是若即若離,次次撩撥得心猿意馬後,又很快將人拋迴原地。縱然趙昀早就知他是個好翻臉的東西,此刻還是無名火起。
礙於宣召在前,趙昀又沒時間追問清楚,也隻好隨他去了。
裴長淮知道事不宜遲,必須在定局之前盡力而為,他令人牽了寶馬過來,即刻下山趕迴京都。
就在城門關閉前一刻,他策馬進了城,立即以侯府之令密召武陵軍的將士們議事。
正則侯府前後總共來了兩撥人,一撥是以賀閏為首的年輕將領,一撥是雖不在武陵軍主事、但卻有極高威望的老將軍們。
十多人集聚一堂,一直從黃昏時分議到夜幕沉沉。
月亮升起,堂中燈火通明。
裴長淮抱拳行禮:“此為雪恥之征,請諸位叔伯助我一臂之力。”
“侯府的事,我們義不容辭。”
“且放心,趙昀那個兔崽子搞得北營沒有一日安寧,不給他點顏色瞧瞧,他還真以為咱們跟那些個酸腐秀才一樣看到血就怕呢!”
他們說話直來直往,自然很不客氣,這些個月趙昀在北營搞得風雨飄搖,他們積聚了滿腹的牢騷,這會子朝裴長淮狠倒苦水。
裴長淮耐心聽著,時不時迴以微笑,卻未置一詞。
這些老將軍都是看著裴長淮長大的,知道這小子端正慎獨,不在背後語人,更不愛附和,說著說著就覺沒趣兒了,方才離開。
裴長淮將賀閏留到最後,“有另外一件事,本侯需要你去做。”
“全憑侯爺吩咐。”
長短雙劍正懸在賀閏腰間。
裴長淮出神注視了那雙劍片刻,將自己常用的劍取來,遞給賀閏:“給你。”
賀閏有些驚訝,一時間並不敢接,“小侯爺,這可是老侯爺留給你的劍。”
裴長淮冷道:“用我的劍,去向趙昀下戰書。”
——
來晚了,這周都在外地,明天就會恢複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