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棟以輕功“巧燕穿天”之勢,嗖然有聲地竄上了竹樓,原待返迴自己住處,忽然心裏一動,不假思索地乃自轉向第三座竹樓,章小莊住處躡去。
章小莊住在第三座竹樓樓上偏間,方才已然去過,自是輕車熟路。
門是虛掩著的。
裏麵沒有人,大可便宜行事。
推開了門,閃身進入。
屋子裏一片黝黑。潘標先掩好了門,匆匆取出了身藏的“千裏火”,迎空一晃,“噗!”地亮著了。
火光照處,乃得看清了屋子裏的一切。
屋子裏別無贅物,隻一個隨身革囊放在床上枕畔,潘棟閃身向前,匆匆打開來,探手其間。裏麵的東西還真不少。
金葉銀錠,為數甚多。
——這些不足以引起他的注意,卻是那一本“流江秘術”的薄薄絹冊,乍一入目,由不住使得他一陣子心裏激動。
時間倉卒,章小莊雖為雁先生引開,隨時俱可能轉迴,眼下已無時間慢慢翻閱,且先暫時攜迴,當下匆匆藏好身上。
皮囊內瑣物甚多,不及一一細看,隻又是匆匆翻過。
有一張厚厚的棉紙,打開來是一張地圖——匆匆攤開床上,取火光映照倒也所見清晰,一看之下,不由得為之暗吃一驚,原來是一張取道入皖,直趨廬州的地圖。
這個突然的發現,立刻使潘棟聯想到居住在“廬州府”的“七海浮萍”阮年。
阮年是柴九和六先生的年長拜兄,如今也隻有他與百風山的無為道人這兩個人還在人世,俱在耄耋之年。
莫非晏春風此番興仇,竟然連這兩個早已跳出紅塵之外,一心一意隻在修為的老人也放不過麽?
這裏是“太平府”,隔著一條長江,已與“廬州”不遠,章小莊既已來到這裏,真正意圖,其實已昭然若揭,不是去找阮年是幹什麽!?
時間倉卒,不容他多思細想,匆匆把路圖放迴革囊之中,熄滅了手中的千裏火,閃身門外,再把門像來時一樣地虛掩住,身形略閃,飄身樓外。
可真是驚險萬分。
潘棟身子方自飄落,一條人影已自彼麵拔起。
月色下有似騰身巨鶴,極其瀟灑飄然地落向樓欄,雖是驚鴻一瞥,潘棟卻也認出來了——章小莊。
即使在異人雁先生的糾纏之下,他亦能從容踅迴。好險,晚一步,即與他狹路相逢。
章小莊、章小莊,斷斷不能以等閑視之——
若非是今夜一會,怎麽也不會想到這個外表真率更有三分木訥的天真少年,骨子裏竟是如此一個可怕的人物?潘棟總算認識他了。
x x x
天剛剛亮,潘棟就起來了。
吃了兩碗稀飯,這就打算上路了。
此去廬州,說遠不遠,說近可也不近,水路兼程,最快也得有五天的耽擱。
事情已甚為明顯,此去廬州府,他與章小莊其實是在比賽腳程。
潘棟若是能搶先到達,事機尚有可為,阮年或許尚可保住活命。若是章小莊先到一步,阮年猶在大夢之中,可就大事不妙。
為此,潘棟才起了個早,無論如何,也當要搶在對方之先。
x x x
有人敲門。
外麵是店夥計老李。
“有潘爺你一封信!”
說時老李把手上的一封信遞進來。
信封上是“潘客親啟”,署名卻隻是一個“雁”字。
原來是雁先生留下來的。潘棟心裏一動,接過來不及抽看,老李已笑著說:“說是您老的馬,給送迴來了!”
可是透著希罕!?
打開信看——龍飛鳳舞,草草數言。
“廬州事急,間不容緩,寶馬追風,大可應急,此去珍重,速去不遲!”下麵蓋著一方小印,作新月形狀,凸出的四個字“飛雲雪雁”。
“飛雲雪雁”四字一經入目,陡然間使他吃了一驚,心裏大大為之一動。
曾記得六先生死前,曾有所囑“黃山飛雲峰雪…”六字,跟前觀諸雁先生這一方月牙小印“飛雲雪雁”,豈非正是一人?
心裏一陣子竊喜,可真是望穿秋水無覓處,得來毫不費工夫,心裏的一個大謎團,總算為之解了開來。
老李還在幹巴巴地向他看著。
隨手賞了他兩個小錢,問說:“馬呢…?”
“拴上槽了!”老李收錢入懷,笑著說:“可真是匹好馬,張師傅說爺這匹馬能值一百兩銀子呢……”
潘棟一笑說:“你關照一下,我這就要走了!”
老李一怔說:“現在?”隨即為潘棟提起了行囊。
x x x
馬槽裏的燈還亮著。
管馬的張師傅剛從前院迴來。老李說:“客人要走了,快備馬吧!”
張師傅怔了一怔,不急不躁地到槽裏牽出了馬。
瘦瘦長長的身子,乍望之下,非但毫不“起”眼,簡直有些“礙”眼。一身黃毛,稀稀疏疏,尤其是頸項部位的一叢鬃毛,竟似從來也不曾修剪過,長逾尺半,深深下垂,一身瘦骨,看過去像是隨時都會倒下來。
這樣子的一匹馬,無論在什麽場合,都難以引人注意,卻是老張的一雙“招子”不空,顯然是個識貨之人。
隻手拍著黃馬細長的脖子,老張用著豔羨的眼睛向潘棟打量著:“這樣的一匹黃驃馬,多少年也沒見過了!”
潘棟接過了馬韁,上下打量一眼,翻開馬嘴,看了看馬的牙齒,知道歲數還不算老,再瞧瞧四隻蹄子,蹄毛蓋地,就知道還不曾釘過蹄鐵,以原來蹄甲奔馳載人,定必有非常腳程耐力。
嘴裏不言,潘棟心裏已有十分見地,再伸手黃馬兩胛拍拍,才知道馬身雖瘦,全是精肉,一點兒“膘”也沒有長。
等到老張把皮鞍向馬身上一搭,黃驃馬原先看似困倦的雙眼睛,忽地大大睜了開來,隨著全身的一抖,頓時大見精神。
老張一麵把潘棟的隨身行囊係上馬股,馬兒不住蹬蹭,時發短鳴,老張嘖嘖道:“好倔的蹶子!這匹馬是好樣兒的……”
忽似想起一事,轉向潘棟道:“前些時候,本地的李大官人托我給物色好馬,你客人要是有意思……我可以從中介紹,給約會談談,教我說,這匹黃驃馬定能值一百兩銀子……”
潘棟微微一笑:“不必了!”
照他看,此馬的身價更有甚於章小莊的那匹“小黑龍”,有了它,今後再不愁在腳程上輸於章小莊了。
一時間心裏大是高興。翻身待上的當兒,意外地卻為他發現到地上的一堆糞便。再一注意,更可見一行清晰蹄痕,不由微微一驚。
“啊——”他轉向老張道:“有人比我還走的早麽?”
老張笑道:“怎麽不是?天還不亮人家就走了!”
“你是說……一個騎驢的客人!”
“對了……”老張嘿了一聲:“好樣的一匹迴迴小驢,腳勁可快啦!”
對於章小莊那頭黑毛小驢的來曆身價,老張顯然並不深知,要不然更加喋喋不休了。
聽說章小莊走了,潘棟心裏大為吃驚,再也不思多說,匆匆給了老張幾個賞錢,翻身上馬。
黃驃馬久經雁先生調教,深悉人意,不容招唿便已自行步出棧外,一出店門,定足不動,容得潘棟帶向官道,示以方向,便自放開四蹄,一路發足前奔。
此刻天色尚早,驛道上僅見二三拉著素菜的騾車,兩側田陌,浮現著一片迷迷晨霧,稻子都已長成,有半人多高,結實累累,再過不久,即將是秋收時刻。前行不久,即看見了橫陳當前的一脈大江。
原來“太平府”適當長江之濱。江水由蘇省入境,自太平府而望江蘇,將皖省中分為二,欲通南北,唯舟楫便隻賴一係列橫架橋上的渡橋了。
這匹黃驃馬端的是好腳程,也不知雁先生如何調教馴服,跑動起來,非隻是疾若飄風,更兼平穩異常,四蹄跨動,距離極大,狀若人行,竟是一匹久經曆練的“走馬”,人坐其上,感覺著波動極是微小,宛若禦風而行。十數裏距離,俄頃而至。
眼前已看到了“太平”渡口。
東邊天渲染著大片的紅,已是日出時分。
早渡無人,也隻有幾個賣菜的販子守在岸邊,渡棚下堆著小山樣的各式蔬菜,一個老漢正用引自長江的水衝洗著蘿卜上的汙泥,狀若無人,弄了一地的泥濘,簡直下不了腳。
潘棟先在渡口拴上了馬,倚著一棵柳樹坐下。自忖著是來的太早了。
正在洗菜的老漢,停下了手向他打量幾眼,眼巴巴地站起來道:“你客人是要過江麽?”
潘棟點頭道:“不錯,可是太早了?”
老漢笑說:“說早也早,說晚可也晚了,頭一撥剛走不久,下一撥時候還早,還有些時候……”
說著用手往江上一指道:“呶,你看那不是剛過去麽?”
薄薄江霧裏,果然看見前去渡船之一尾。顯然已將抵達對岸,不覺大是懊喪,轉念再想,即向老漢道:“看來我是晚了一步,卻是不知我那個朋友走了沒有?”
老漢咧著一嘴黑牙道:“你那個朋友是什麽樣子?是騎驢子麽?”
潘棟道:“對了,他走了?”
老漢嘿嘿笑了幾聲:“是騎著匹小黑驢的那個哥兒?走了,走了……”
說著上下向潘棟打量不已,臉上神態頓見親切,道:“這位小哥人真好,要了兩個蘿卜,卻給了我許多錢,迴頭你客人要是見著了他,還請務必代我道上一聲謝才是!”
潘棟說:“這就是了——”
心裏卻自忖著,好險,隻差一步便與他照了臉兒,卻是昨夜一會,不知他認出了自己沒有?貿然相見,總是不好,這樣正好,看來他此行匆匆,當係直奔廬州意欲加害阮年,事無可疑了。
眼前對方雖領先一步,其行蹤卻已在自己掌握之中,敵明我暗,大可無虞,隨即寬心大放。
這一帶江水寬闊,江流湍急,惟渡船梢公,經驗豐富,篙楫兼施,不過半盞茶時間,即可到達彼岸。
等了一刻,人來漸多,心正不耐,卻自上流來了艘大船,上來兜攬,談好渡資七文,便自牽馬上船。
想是沿途自上流零星載客而來,船上人數不少,卻是船身夠大,倒也不算擁擠。
章小莊住在第三座竹樓樓上偏間,方才已然去過,自是輕車熟路。
門是虛掩著的。
裏麵沒有人,大可便宜行事。
推開了門,閃身進入。
屋子裏一片黝黑。潘標先掩好了門,匆匆取出了身藏的“千裏火”,迎空一晃,“噗!”地亮著了。
火光照處,乃得看清了屋子裏的一切。
屋子裏別無贅物,隻一個隨身革囊放在床上枕畔,潘棟閃身向前,匆匆打開來,探手其間。裏麵的東西還真不少。
金葉銀錠,為數甚多。
——這些不足以引起他的注意,卻是那一本“流江秘術”的薄薄絹冊,乍一入目,由不住使得他一陣子心裏激動。
時間倉卒,章小莊雖為雁先生引開,隨時俱可能轉迴,眼下已無時間慢慢翻閱,且先暫時攜迴,當下匆匆藏好身上。
皮囊內瑣物甚多,不及一一細看,隻又是匆匆翻過。
有一張厚厚的棉紙,打開來是一張地圖——匆匆攤開床上,取火光映照倒也所見清晰,一看之下,不由得為之暗吃一驚,原來是一張取道入皖,直趨廬州的地圖。
這個突然的發現,立刻使潘棟聯想到居住在“廬州府”的“七海浮萍”阮年。
阮年是柴九和六先生的年長拜兄,如今也隻有他與百風山的無為道人這兩個人還在人世,俱在耄耋之年。
莫非晏春風此番興仇,竟然連這兩個早已跳出紅塵之外,一心一意隻在修為的老人也放不過麽?
這裏是“太平府”,隔著一條長江,已與“廬州”不遠,章小莊既已來到這裏,真正意圖,其實已昭然若揭,不是去找阮年是幹什麽!?
時間倉卒,不容他多思細想,匆匆把路圖放迴革囊之中,熄滅了手中的千裏火,閃身門外,再把門像來時一樣地虛掩住,身形略閃,飄身樓外。
可真是驚險萬分。
潘棟身子方自飄落,一條人影已自彼麵拔起。
月色下有似騰身巨鶴,極其瀟灑飄然地落向樓欄,雖是驚鴻一瞥,潘棟卻也認出來了——章小莊。
即使在異人雁先生的糾纏之下,他亦能從容踅迴。好險,晚一步,即與他狹路相逢。
章小莊、章小莊,斷斷不能以等閑視之——
若非是今夜一會,怎麽也不會想到這個外表真率更有三分木訥的天真少年,骨子裏竟是如此一個可怕的人物?潘棟總算認識他了。
x x x
天剛剛亮,潘棟就起來了。
吃了兩碗稀飯,這就打算上路了。
此去廬州,說遠不遠,說近可也不近,水路兼程,最快也得有五天的耽擱。
事情已甚為明顯,此去廬州府,他與章小莊其實是在比賽腳程。
潘棟若是能搶先到達,事機尚有可為,阮年或許尚可保住活命。若是章小莊先到一步,阮年猶在大夢之中,可就大事不妙。
為此,潘棟才起了個早,無論如何,也當要搶在對方之先。
x x x
有人敲門。
外麵是店夥計老李。
“有潘爺你一封信!”
說時老李把手上的一封信遞進來。
信封上是“潘客親啟”,署名卻隻是一個“雁”字。
原來是雁先生留下來的。潘棟心裏一動,接過來不及抽看,老李已笑著說:“說是您老的馬,給送迴來了!”
可是透著希罕!?
打開信看——龍飛鳳舞,草草數言。
“廬州事急,間不容緩,寶馬追風,大可應急,此去珍重,速去不遲!”下麵蓋著一方小印,作新月形狀,凸出的四個字“飛雲雪雁”。
“飛雲雪雁”四字一經入目,陡然間使他吃了一驚,心裏大大為之一動。
曾記得六先生死前,曾有所囑“黃山飛雲峰雪…”六字,跟前觀諸雁先生這一方月牙小印“飛雲雪雁”,豈非正是一人?
心裏一陣子竊喜,可真是望穿秋水無覓處,得來毫不費工夫,心裏的一個大謎團,總算為之解了開來。
老李還在幹巴巴地向他看著。
隨手賞了他兩個小錢,問說:“馬呢…?”
“拴上槽了!”老李收錢入懷,笑著說:“可真是匹好馬,張師傅說爺這匹馬能值一百兩銀子呢……”
潘棟一笑說:“你關照一下,我這就要走了!”
老李一怔說:“現在?”隨即為潘棟提起了行囊。
x x x
馬槽裏的燈還亮著。
管馬的張師傅剛從前院迴來。老李說:“客人要走了,快備馬吧!”
張師傅怔了一怔,不急不躁地到槽裏牽出了馬。
瘦瘦長長的身子,乍望之下,非但毫不“起”眼,簡直有些“礙”眼。一身黃毛,稀稀疏疏,尤其是頸項部位的一叢鬃毛,竟似從來也不曾修剪過,長逾尺半,深深下垂,一身瘦骨,看過去像是隨時都會倒下來。
這樣子的一匹馬,無論在什麽場合,都難以引人注意,卻是老張的一雙“招子”不空,顯然是個識貨之人。
隻手拍著黃馬細長的脖子,老張用著豔羨的眼睛向潘棟打量著:“這樣的一匹黃驃馬,多少年也沒見過了!”
潘棟接過了馬韁,上下打量一眼,翻開馬嘴,看了看馬的牙齒,知道歲數還不算老,再瞧瞧四隻蹄子,蹄毛蓋地,就知道還不曾釘過蹄鐵,以原來蹄甲奔馳載人,定必有非常腳程耐力。
嘴裏不言,潘棟心裏已有十分見地,再伸手黃馬兩胛拍拍,才知道馬身雖瘦,全是精肉,一點兒“膘”也沒有長。
等到老張把皮鞍向馬身上一搭,黃驃馬原先看似困倦的雙眼睛,忽地大大睜了開來,隨著全身的一抖,頓時大見精神。
老張一麵把潘棟的隨身行囊係上馬股,馬兒不住蹬蹭,時發短鳴,老張嘖嘖道:“好倔的蹶子!這匹馬是好樣兒的……”
忽似想起一事,轉向潘棟道:“前些時候,本地的李大官人托我給物色好馬,你客人要是有意思……我可以從中介紹,給約會談談,教我說,這匹黃驃馬定能值一百兩銀子……”
潘棟微微一笑:“不必了!”
照他看,此馬的身價更有甚於章小莊的那匹“小黑龍”,有了它,今後再不愁在腳程上輸於章小莊了。
一時間心裏大是高興。翻身待上的當兒,意外地卻為他發現到地上的一堆糞便。再一注意,更可見一行清晰蹄痕,不由微微一驚。
“啊——”他轉向老張道:“有人比我還走的早麽?”
老張笑道:“怎麽不是?天還不亮人家就走了!”
“你是說……一個騎驢的客人!”
“對了……”老張嘿了一聲:“好樣的一匹迴迴小驢,腳勁可快啦!”
對於章小莊那頭黑毛小驢的來曆身價,老張顯然並不深知,要不然更加喋喋不休了。
聽說章小莊走了,潘棟心裏大為吃驚,再也不思多說,匆匆給了老張幾個賞錢,翻身上馬。
黃驃馬久經雁先生調教,深悉人意,不容招唿便已自行步出棧外,一出店門,定足不動,容得潘棟帶向官道,示以方向,便自放開四蹄,一路發足前奔。
此刻天色尚早,驛道上僅見二三拉著素菜的騾車,兩側田陌,浮現著一片迷迷晨霧,稻子都已長成,有半人多高,結實累累,再過不久,即將是秋收時刻。前行不久,即看見了橫陳當前的一脈大江。
原來“太平府”適當長江之濱。江水由蘇省入境,自太平府而望江蘇,將皖省中分為二,欲通南北,唯舟楫便隻賴一係列橫架橋上的渡橋了。
這匹黃驃馬端的是好腳程,也不知雁先生如何調教馴服,跑動起來,非隻是疾若飄風,更兼平穩異常,四蹄跨動,距離極大,狀若人行,竟是一匹久經曆練的“走馬”,人坐其上,感覺著波動極是微小,宛若禦風而行。十數裏距離,俄頃而至。
眼前已看到了“太平”渡口。
東邊天渲染著大片的紅,已是日出時分。
早渡無人,也隻有幾個賣菜的販子守在岸邊,渡棚下堆著小山樣的各式蔬菜,一個老漢正用引自長江的水衝洗著蘿卜上的汙泥,狀若無人,弄了一地的泥濘,簡直下不了腳。
潘棟先在渡口拴上了馬,倚著一棵柳樹坐下。自忖著是來的太早了。
正在洗菜的老漢,停下了手向他打量幾眼,眼巴巴地站起來道:“你客人是要過江麽?”
潘棟點頭道:“不錯,可是太早了?”
老漢笑說:“說早也早,說晚可也晚了,頭一撥剛走不久,下一撥時候還早,還有些時候……”
說著用手往江上一指道:“呶,你看那不是剛過去麽?”
薄薄江霧裏,果然看見前去渡船之一尾。顯然已將抵達對岸,不覺大是懊喪,轉念再想,即向老漢道:“看來我是晚了一步,卻是不知我那個朋友走了沒有?”
老漢咧著一嘴黑牙道:“你那個朋友是什麽樣子?是騎驢子麽?”
潘棟道:“對了,他走了?”
老漢嘿嘿笑了幾聲:“是騎著匹小黑驢的那個哥兒?走了,走了……”
說著上下向潘棟打量不已,臉上神態頓見親切,道:“這位小哥人真好,要了兩個蘿卜,卻給了我許多錢,迴頭你客人要是見著了他,還請務必代我道上一聲謝才是!”
潘棟說:“這就是了——”
心裏卻自忖著,好險,隻差一步便與他照了臉兒,卻是昨夜一會,不知他認出了自己沒有?貿然相見,總是不好,這樣正好,看來他此行匆匆,當係直奔廬州意欲加害阮年,事無可疑了。
眼前對方雖領先一步,其行蹤卻已在自己掌握之中,敵明我暗,大可無虞,隨即寬心大放。
這一帶江水寬闊,江流湍急,惟渡船梢公,經驗豐富,篙楫兼施,不過半盞茶時間,即可到達彼岸。
等了一刻,人來漸多,心正不耐,卻自上流來了艘大船,上來兜攬,談好渡資七文,便自牽馬上船。
想是沿途自上流零星載客而來,船上人數不少,卻是船身夠大,倒也不算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