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脈巍峨連綿,由二十三個大小山峰組成,其中最高的四峰剛好呈東南西北四方拱衛中間的主峰,東方為岐峰、西方為畢峰、南方為翼峰、北方為鬥峰,中峰則為坤峰,並稱為青陽五峰。


    岐峰、畢峰、翼峰、鬥峰分別由青陽院最德高望重的四位長老主事,而坤峰曆來都是由宗主坐鎮。


    新招收的內門弟子經過兩年的武學、養氣、德行的基礎修習後,將會在大選比賽之後分散到五峰中修習,成為內門弟子的少年當然都希望能夠進入坤峰,不但彰顯了地位也說明了自身的天賦被看重,要是能成為宗主的親傳弟子,那更是魚躍龍門,可以說未來武學道路將會是一片光明。


    翌日清晨,經過一夜休息的一百名少年早早起床來到一個寬大的練武場上,縱橫整齊有序的盤膝坐下,武場前端的高台上站立著一名身穿長衣背負長劍的中年男子和一名灰衣身體消瘦的儒雅老者。


    白衣中年看到台下坐定後向前三步站於前端,清朗的聲音傳入每一名少年耳中:“我叫顯陽,從今往後的兩年我將會教授你們基礎武學,希望你們好自勉勵,能成為內門弟子的都是天資異稟者,但沒有後天的勤奮挖掘,也是白白浪費了這份天資,所以但凡偷懶懈怠者將會必罰不貸。”


    接下來顯陽向台下的少年闡述了力量的基本原理:每個人都有修煉力量的能力,尋常百姓和武道大成者都一樣,隻是最終能到達的境界有所區別,主要差別在於自身天賦,再加上後天的修煉決定掌握力量的速度和技巧,造成了掌握力量的大小。尋常百姓與武道大成者的區別除了先天的武學天賦,後天的修煉資源,如丹藥、武學秘籍、洞天福地等輔助資源也是至關重要,如果得一高人前輩指點更加會事倍功半。


    至於儒雅老者名叫魯象義,是負責養氣、德行的教學,所謂養氣既為培養體內浩然之氣,有了浩然之氣才能與天地氣機相通,化外力為己用。用他的話來說,浩然之氣與武道修為一樣重要,兩者相輔相成。浩然之氣滋養俠義之心,沒有俠義之心的武者修為再高也隻是一介武夫。接著還說了許多玄之又玄的說法,但看到台下少年眼神茫然,老者放棄了繼續長篇大論的打算,隻得悻悻而止。


    台上兩人相繼說完後,不留歇息時間馬上開始了一天的訓練。百名少年在練武校場上相隔分開站好後陸顯陽演練了一套青陽院最常見的拳法,據說這套拳法是開山祖師爺融合百家之長,並且根據自身對天地的感悟演化所創,這說法或許有誇張的成分,但這套拳法從開山立派開始流傳的現在,已經成為每一位內門弟子和外門弟子必學的基礎拳法。


    拳法名為天象拳,共有十七中招式,每一種招式有包含多種變化,但對於練武場的少年來說並不複雜,能通過這次的選拔,不但天資過人,且或多或少都學過一種以上的武學。陸顯陽演示了兩次天象拳,台下的少年已經學得有模有樣,雖然大多都是隻有其形而為未得其意。


    一個上午就在練拳中度過,而陸顯陽在一旁不斷矯正指點少年們的動作。


    中午則是兩個時辰的打坐冥想,武道修行之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睡覺,進入冥想狀態也可讓身體進行休息恢複,同時還可讓身體氣機與天地氣機溝通融合,借此潤養己身的“氣”,“氣”越渾厚能感悟的範圍越廣,傳聞武道大成者甚至能感知方圓千裏之內的動靜,一唿一吸都能牽引影響四周的環境。


    蘇遠自然離這種境界差的不止十萬八千裏,不過閉上眼沉下心來調整唿吸,按照方法要訣,全部意念從感官中抽離,靜靜感受著身邊的動靜,不一會隱約能“看到”周圍有幾團模糊的影子,聽到每個影子“砰、砰、砰”有規律的心髒跳動之聲,蘇遠努力尋找辨認每個影子獨有的跳動之聲,不知不覺沉浸其中。


    不知過了多久,飄離再身體周圍的意識被一股力量引導迴體內,蘇遠從冥想中醒來,頓時覺得精神氣爽,練拳帶來些許疲憊一掃而空。


    練武場上的少年陸續從冥想中醒來,此時豔陽當空,在這微寒的開春季節,暖洋洋的陽光曬在身上頓覺整個人都像沐浴在溫泉中,身體每一處都舒暢無比。


    其實時間剛好過去兩個時辰,隻是蘇遠全部精神意識都集中在冥想,以至於減弱了對時間的感受,四周的少年大多也處於這種狀態,一臉意猶未盡的樣子。不過顯然那股把冥想中的少年喚醒的顯然是儒雅老者魯象義,隻見他站在校場中央,清了清嗓子,“‘氣’乃是人的感官的延伸,延伸的範圍取決於‘氣’的大小,但‘氣’也並非一朝一夕能養成,需要孜孜不倦的潤養方能壯大。”


    魯老說完,顯陽繼續開始修煉,下午則是更加注重身體力量、速度和身法的修煉。而方法也簡單直接,每個人在身後負重五十斤的砂鐵跟上隊伍前頭顯陽的步伐。


    午後的青陽山依然顯得靜謐深幽,層巒疊嶂的山峰被雲霧繚繞,嶙峋的山峰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翠綠的樹葉上掛滿了霧氣化成的水珠,陽光散在露珠上被反射出淡淡的金光,從遠處看山峰被勾勒出了一條條金色的輪廓。在一條條或清幽或險峻的山路間,隻見一百少年列隊組成的“長龍”在顯陽的帶領下奔行跳躍,“長龍”所過之處不時驚起一陣陣鳥叫聲,“長龍”時而穿行在陡峭山壁,時而越過萬丈懸崖,時而跨過山澗河流,途中也有失足摔傷的少年,但是咬牙堅持跟了上去。


    空曠高聳的青陽山雖然弟子數千,但山脈連綿千裏,大小山峰眾多,大多內門弟子和外門弟子都在本門的山峰上修行,其它區區域人跡稀少,且整個山脈極為寬廣,大多區域顯得空曠森幽,一百人的“長龍”更顯得渺小,從中午到夕陽斜斜掛在天邊,躲在低垂的雲層後麵,“長龍”才走過四個山峰,斷斷續續的隊伍停在一個空曠的山穀,此時大多少年都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喘著粗氣,好在山穀明顯經過人工修葺,躺在平整的石頭上也頗為舒服。


    休息片刻,稍微恢複了一點氣力,顯陽領著眾沿著山穀轉了一個彎,眼前越來越開闊,不多時來到一個的平台前麵。


    平台兩麵岩石壁立千仞,平台的盡頭是一深潭,潭水碧綠清幽,水麵上開著朵朵紅蓮,遠處山間流水匯聚而成的瀑布從山上直瀉到池水中。潭水旁邊建有一個涼亭,亭中魯象義左手捧書,右手扶須,仿佛對到來的外人全然不知,正沉浸在這幅詩情畫意的世界中。


    顯陽站到少年麵前,“今日武學修煉到此結束,接下了是禮、法、兵、史學習。”說完轉頭望去,見魯象義依然捧著書卷看的津津有味,走到亭邊幹咳兩聲,提醒魯老接下來到他傳道受業的時間。


    少年們縱橫交錯坐在涼亭前的地麵上,聽著魯老娓娓講解手上的書卷,宛如書院裏麵的老先生對底下的門生授業解惑。


    帝國的武學院除了武道修習之外,還包括了諸如禮儀、兵法、曆史、刑法、百草等,武學院由帝國建造,並且每年都會提供大量物資用以發展,而物資的多少則由帝國每五年進行一次的武學大賽最終排名決定,所以武學院也將大賽排名視為發展壯大的最重要目標。而作為迴饋帝國,每年武學院都會輸送一定名額的弟子進入到帝國軍伍中,帝國與武學院表麵上是互相合作關係,實際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更能體現兩者的關係:武學院實際上是帝國培養軍事力量的後花園。


    幽雲帝國在西海的滄溜海峽與海族常年戰爭,已經持續了七千多年,帝國無論是人數、武器都占據優勢,無奈海族生活在西海中的千石礁島中,帝國曾經多次在滄溜海峽大敗海族後乘勝追擊,可進入星羅棋布的島嶼仿就像進入了迷宮一樣,帝國船隊幾乎都遭受全軍覆沒的結果,所以帝國與海族的戰爭始終在滄溜海峽焦灼,每年在海峽邊都會有大量英魂逝去,以致海水常年泛著淡淡的血紅色。可以說帝國與海族積累了七千多年的仇恨,比山海高,比海還深。


    也正因此,帝國子民以上陣殺敵為榮,帝國對於軍功也給予了優厚的獎勵,經常有平民出身的軍人脫穎而出,成為帝國新晉貴族,對於無權無勢的平民來說這無疑給予了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因此武學院弟子每年加入帝國軍團的人數都比名額要多。


    直到暮色降臨青陽山,一天的修煉與學習才算結束,一百名少年正式度過了在青陽院的第一天,稚嫩的臉上除了一天修習帶來的疲憊,還隱隱閃動著一絲絲興奮與向往。


    以後還有漫長的道路,每一名少年都幻想著揚名立萬。而未來的成長道路與現在少年的每一天都息息相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拂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拂影並收藏永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