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諾李世民這些人期期艾艾的開始琢磨著怎麽折騰扶桑的時候,卻不知道消息早已傳到扶桑去了。
或許可以換個說法,這倆人早就知道會如此,卻根本就沒在意過。
於李世民來說,他是真的大氣,因為他相信張諾所說的那些,那麽在大唐惶惶天威之下,扶桑必將粉碎如粉塵一蕩而絕,這是他身為大唐皇帝的自信,同時也是一位征戰天下多年的統帥的底氣!
而於張諾而言,他相信的是自己後世多年學來的知識以及大唐在他帶領之下發展出來的底氣。
開玩笑呢吧,他會怕扶桑那幫猴子?
他之所以小心翼翼的又是演習又是各種準備的,那隻是因為他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將士一不小心枉死了,但如果說因為這點事就擔心扶桑戰役的成敗,那簡直是瞎了心。
張諾從不擔心這個,甚至他也不反對犧牲,但凡有人敢在戰場上投降或者逃命的話,除非是事不可違暈倒或者受傷被人俘虜的那種,否則的話,但凡有主動投敵、叛逃、逃命的這種,見著一個殺一個!
他反對的,一直都是不必要的犧牲和魯莽的戰略,但卻一直信奉軍人就該不怕死,畢竟在他看來,如果失去了勇武之心,那軍人跟廢物也就沒什麽區別了。
所以,張諾從不害怕戰爭,更不拒絕戰爭,但凡有找上門的,或者家裏有什麽東西被張諾惦記上的,張諾的第一選擇絕對是——派兵!
也正因為無論是張諾也好李世民也罷,都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了,所以,倆人根本就沒計較消息的走漏,於是連距離長安城稍微有點遠的城市裏的貧民百姓都知道大唐要打一個叫扶桑的小國了,而且他們的頭頭居然自稱日出國天子,把大唐的皇帝稱為日落處天子。
這尼瑪就不能忍了啊,如今大唐蒸蒸日上,大家小日子都過得挺不錯的,對於大唐的歸屬感也是越來越強,這看不起大唐天子,不就是看不起大唐嘛,看不起大唐不就代表看不起咱們嘛,那自然是要揍他的。
真正的出兵理由,李世民等人保護得極好,畢竟那些謀算在這個年代屬於能做不能說的東西,總不能讓大家夥知道大唐是因為沒錢又眼饞別人家裏有大銀礦,所以找個理由去把人給滅了吧。
但是呢,又必須有大義在才能發動這場主動的戰爭,否則就有點不好看了,到時候國內也會到處都是風言風語的。
那麽國書上侮辱大唐這事兒就顯得恰到好處了,首先這事兒是真的,報紙上都刊登出去了,這就不是造假了。
其次呢,這事兒確實是大唐占據了大義,那就能正大光明的收拾對方,最妙的是,這事兒不用藏著掖著,就這麽放出去就好。
好嘛,大唐的百姓們確實支持戰爭了,畢竟如今大唐百姓們心氣兒都比較高嘛。
但是這個消息流傳出去以後,還有一個小小的副作用,那就是那幫子一心到大唐來“求取真經”的使節團成員,也全都知道了。
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塌了一般的消息啊,越是在大唐呆的時間長,他們越是知道大唐的強大,那已經不是一點兩點的強大了。
扶桑跟大唐比起來,簡直已經不是一個層次的類比了,無論是國力、財力、軍力還是其他方麵,完全都沒有可比性,要知道此時的扶桑還亂著呢。
這點其實張諾非常清楚,因為實際上扶桑是要到公元646年也就是貞觀二十年的時候,才會正兒經的被稱為“大化元年”,而且那還是通過大化改新,讓扶桑的社會政治發生變革。
這一事件史稱乙巳之變,革新派以唐朝律令製度為藍本,參酌扶桑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麵進行了改革,規定了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製,並詔書公布改新的內容,律令嚴格劃分良賤的身份製。
也就是說,還得十來年之後,扶桑才慢慢有了一點點後世人們所知道的樣子,而“大化”也是扶桑有史以來第一個年號。
如今執政的,實際上也是扶桑後世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人物“聖德太子”,雖然名義上的天皇是扶桑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可真正攝政的確確實實是那位“聖德太子”!
也正是他推動了扶桑的許多革新,包括往原派遣大量的留學生以及商人、僧人等等,還在扶桑大力推行改革。
同時,也正因為從隋朝的時候他們就在不斷的派遣人前往原,所以在原腹地,其實有不少人表麵上看上去就是個大唐人,可實際上他們就是個扶桑人而已。
很多扶桑人因為羨慕原化,同時也渴望這邊的繁榮,於是就留在了原,徹底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唐人。
但也有一些人,是真的被洗腦了的那種,誓死要效忠、報效主公的,他們在得到了大唐要攻打扶桑的消息以後,幾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要迴到扶桑報信去。
最開始的時候,聖德太子收到消息幾乎是嗤之以鼻,直接往旁邊一扔就不管了,可慢慢的,等到連續不斷的收到消息,還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渠道得到的消息,尤其是使節團都得到了消息以後,聖德太子楞了,也慌了。
不怪他愣住啊,別人不清楚他還不清楚嘛,這扶桑如今窮成這個樣子礦產貧瘠糧食不夠的,根本就沒有侵占的價值啊。
那大唐難道真就是因為咱這封國書給惹過來了?
而至於心裏慌,那也能理解,要是不慌才怪呢!
在如今的扶桑人眼,尤其是那些在原有消息渠道甚至通商渠道的貴族眼裏,原大地那是妥妥的人傑地靈的天朝上國啊,這當年大隋的時候就已經夠嚇人了,如今成了大唐,看看這幾年的動靜,這才幾年時間啊,周邊給滅了個遍,欺負過大唐的全給滅了,這扶桑咋辦啊?
或許可以換個說法,這倆人早就知道會如此,卻根本就沒在意過。
於李世民來說,他是真的大氣,因為他相信張諾所說的那些,那麽在大唐惶惶天威之下,扶桑必將粉碎如粉塵一蕩而絕,這是他身為大唐皇帝的自信,同時也是一位征戰天下多年的統帥的底氣!
而於張諾而言,他相信的是自己後世多年學來的知識以及大唐在他帶領之下發展出來的底氣。
開玩笑呢吧,他會怕扶桑那幫猴子?
他之所以小心翼翼的又是演習又是各種準備的,那隻是因為他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將士一不小心枉死了,但如果說因為這點事就擔心扶桑戰役的成敗,那簡直是瞎了心。
張諾從不擔心這個,甚至他也不反對犧牲,但凡有人敢在戰場上投降或者逃命的話,除非是事不可違暈倒或者受傷被人俘虜的那種,否則的話,但凡有主動投敵、叛逃、逃命的這種,見著一個殺一個!
他反對的,一直都是不必要的犧牲和魯莽的戰略,但卻一直信奉軍人就該不怕死,畢竟在他看來,如果失去了勇武之心,那軍人跟廢物也就沒什麽區別了。
所以,張諾從不害怕戰爭,更不拒絕戰爭,但凡有找上門的,或者家裏有什麽東西被張諾惦記上的,張諾的第一選擇絕對是——派兵!
也正因為無論是張諾也好李世民也罷,都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了,所以,倆人根本就沒計較消息的走漏,於是連距離長安城稍微有點遠的城市裏的貧民百姓都知道大唐要打一個叫扶桑的小國了,而且他們的頭頭居然自稱日出國天子,把大唐的皇帝稱為日落處天子。
這尼瑪就不能忍了啊,如今大唐蒸蒸日上,大家小日子都過得挺不錯的,對於大唐的歸屬感也是越來越強,這看不起大唐天子,不就是看不起大唐嘛,看不起大唐不就代表看不起咱們嘛,那自然是要揍他的。
真正的出兵理由,李世民等人保護得極好,畢竟那些謀算在這個年代屬於能做不能說的東西,總不能讓大家夥知道大唐是因為沒錢又眼饞別人家裏有大銀礦,所以找個理由去把人給滅了吧。
但是呢,又必須有大義在才能發動這場主動的戰爭,否則就有點不好看了,到時候國內也會到處都是風言風語的。
那麽國書上侮辱大唐這事兒就顯得恰到好處了,首先這事兒是真的,報紙上都刊登出去了,這就不是造假了。
其次呢,這事兒確實是大唐占據了大義,那就能正大光明的收拾對方,最妙的是,這事兒不用藏著掖著,就這麽放出去就好。
好嘛,大唐的百姓們確實支持戰爭了,畢竟如今大唐百姓們心氣兒都比較高嘛。
但是這個消息流傳出去以後,還有一個小小的副作用,那就是那幫子一心到大唐來“求取真經”的使節團成員,也全都知道了。
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塌了一般的消息啊,越是在大唐呆的時間長,他們越是知道大唐的強大,那已經不是一點兩點的強大了。
扶桑跟大唐比起來,簡直已經不是一個層次的類比了,無論是國力、財力、軍力還是其他方麵,完全都沒有可比性,要知道此時的扶桑還亂著呢。
這點其實張諾非常清楚,因為實際上扶桑是要到公元646年也就是貞觀二十年的時候,才會正兒經的被稱為“大化元年”,而且那還是通過大化改新,讓扶桑的社會政治發生變革。
這一事件史稱乙巳之變,革新派以唐朝律令製度為藍本,參酌扶桑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麵進行了改革,規定了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製,並詔書公布改新的內容,律令嚴格劃分良賤的身份製。
也就是說,還得十來年之後,扶桑才慢慢有了一點點後世人們所知道的樣子,而“大化”也是扶桑有史以來第一個年號。
如今執政的,實際上也是扶桑後世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人物“聖德太子”,雖然名義上的天皇是扶桑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可真正攝政的確確實實是那位“聖德太子”!
也正是他推動了扶桑的許多革新,包括往原派遣大量的留學生以及商人、僧人等等,還在扶桑大力推行改革。
同時,也正因為從隋朝的時候他們就在不斷的派遣人前往原,所以在原腹地,其實有不少人表麵上看上去就是個大唐人,可實際上他們就是個扶桑人而已。
很多扶桑人因為羨慕原化,同時也渴望這邊的繁榮,於是就留在了原,徹底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唐人。
但也有一些人,是真的被洗腦了的那種,誓死要效忠、報效主公的,他們在得到了大唐要攻打扶桑的消息以後,幾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要迴到扶桑報信去。
最開始的時候,聖德太子收到消息幾乎是嗤之以鼻,直接往旁邊一扔就不管了,可慢慢的,等到連續不斷的收到消息,還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渠道得到的消息,尤其是使節團都得到了消息以後,聖德太子楞了,也慌了。
不怪他愣住啊,別人不清楚他還不清楚嘛,這扶桑如今窮成這個樣子礦產貧瘠糧食不夠的,根本就沒有侵占的價值啊。
那大唐難道真就是因為咱這封國書給惹過來了?
而至於心裏慌,那也能理解,要是不慌才怪呢!
在如今的扶桑人眼,尤其是那些在原有消息渠道甚至通商渠道的貴族眼裏,原大地那是妥妥的人傑地靈的天朝上國啊,這當年大隋的時候就已經夠嚇人了,如今成了大唐,看看這幾年的動靜,這才幾年時間啊,周邊給滅了個遍,欺負過大唐的全給滅了,這扶桑咋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