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聽到李世民的安排後,頓時單膝下跪大聲說道,


    “秦瓊得令,末將此行必當掃清叛賊、生擒羅藝與陛下階前!”


    李世民聞言也不怠慢,直接站起身抽出一旁架子上的佩劍,壓在秦瓊肩頭說道,


    “好,秦瓊聽令,朕封你為幽州道大總管,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各抽調三千人成軍,輔兵、糧草等一應事務由杜如晦操持,爾等二人不得懈怠,即日便可出發,朕在長安等著為爾等慶功!”


    秦瓊、杜如晦趕忙稱是,然後站起身拿過旁邊內侍剛剛寫好的命令,交給李世民披紅用印,轉身跟其他幾位同僚拱拱手就算是告別,接著快步離開。


    這大軍出征,可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而且事情來得如此緊急,事前根本沒做好準備,所以事情更加的繁雜。


    雖說隻出動了一萬兩千正兵,可實際上後續的府兵、糧草、輜重可遠遠不止一萬兩千人,如今秦瓊馬上要入營,憑借陛下的調令召集府兵,並整合調整部隊。


    杜如晦也不輕鬆,民夫、糧草的調撥可容不得一絲錯漏,如今他可是奉的軍令,要是不小心出了錯漏,那要是按照軍法從事的話,可是要挨軍棍的。


    李世民要興兵對付羅藝,自然暫時就沒空搭理太原王家那點小事情了,畢竟在他看來,暫時還不能逼迫太過。


    如果王家識趣,能老老實實的安穩下來,那他也不是沒有容人之量,可如果這些個世家打算借著這機會繼續挑釁的話,那他李世民也不介意手底下多個幾千條人命。


    不過,他倒是忘記了一點,他倒是暫時沒空搭理太原王家了,可張諾這個當事人被王家這麽打上門來了,可沒想著要放棄。一秒記住


    此時的張諾看著軍營裏這一個個傷兵,眉頭都快皺到一塊去了。


    瓦罐難免井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隻要是打仗,就肯定會有死傷,這點張諾早就知道,可當真正看到躺在這兒的百來號傷兵的時候,張諾還是一股子邪火蹭的一下就冒了起來。


    在他看來,他就是個工廠主、商人而已,你特麽想要老子的東西,為啥不能好好的上門商量,無論是掏錢買還是其他條件,都可以談啊,哪怕自己拒絕了,那以後也還可以繼續合作啊。


    他又不是皇帝,不用為了世家和皇權之間的爭鬥操心,大家買賣不成仁義在,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嘛。


    可現如今這幫子砸碎竟然招唿都不打一聲,直接就上門殺人劫貨了,這尼瑪就有點忍不下去了啊。


    這都被人打上門了,這要是還能忍,那他也沒必要在這世家混下去了!


    張諾看著眼前這一地的傷兵,深深吸了口氣,暫時忍住心的怒氣,勉強露出一絲笑容,一個個安慰著這些傷兵。


    並且當場承諾,之前答應的撫恤絕不會降低,之後更是還有其他獎勵會跟上,讓大家夥好好養傷,以後照樣還能過好日子。


    不得不說張諾這人在莊子裏的威望還是靠得住的,傷兵們此時雖然心情低落,但至少比起之前那一臉死灰、命不久矣的樣子要好得多得多。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張大當家的什麽都缺,就是不缺錢,既然說了有撫恤,那無非就是錢的事兒了,絕對不會含糊。


    張諾安慰完了傷兵以後,轉頭又去了犧牲的將士家裏,管家老方直接帶著一輛馬車裝著錢陪同。


    每到一家,張諾總是先祭奠然後感謝,最後奉上撫恤,並且再次把自己的承諾說了一遍!


    這種事情,感覺自然不好,那一個個淚流滿麵的遺孀和滿臉悲苦的老漢,簡直讓張諾快把心都給揪下來了。


    但終究這些人是為了保護他的產業而犧牲的,該做的必須做好,張諾強忍著心裏的不適,一家一家的走完了。


    徹底弄完撫恤之事以後,張諾一頭紮進了自己書房,誰都不見。


    紅玉等人雖然擔心,卻根本不敢上前打擾,別看張諾平日裏見誰都笑嗬嗬的,可他們都知道,這家主一旦嚴肅的說不讓打擾,那就最好別打擾。


    張諾在書房慢慢的給自己泡著茶,思考著接下來的動作。


    報複是肯定要報複的,可怎麽報複,報複到什麽程度,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他總不能帶著人上門把人全家給弄死吧。


    最最關鍵的是,他現在說白了,其實跟一介白身沒什麽區別,他如果拉上莊子裏的人馬衝到長安城裏或者老王家祖地去的話。


    最緊張的不是老王家而是朝廷,他這麽幹屬於造反了。


    既然動刀兵的事情不能幹,那就隻能按規矩玩了,王家此次雖然完全不按規矩來,但既然已經搭京觀示威了,長安城裏恐怕也都知道了。


    那之後王家就肯定不敢這麽幹了,畢竟這件事一旦鬧開,那麽有心人都能查到,是王家先不守規矩派兵攻打人家莊子的。


    那麽張諾這邊把人殺了也就殺了,哪怕是搭京觀,頂多也就說一聲年輕氣盛而已。


    畢竟這會兒的大唐,流行的還是秦漢時期的遺風,可沒人敢說什麽以德報怨之類的屁話,這年頭哪怕是人,很多還是讀的荀子的書。


    要知道荀子雖然也是儒家,可他的學說,絕對沒有半分後世人眼那迂腐、懦弱的儒學士子風範。


    孟子曾曰:“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


    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大家還是不要老記仇了。


    可到了荀子這裏,那就徹底變了,其他的不說了,單單他說過一句“家國之仇,百世尤可報”就能看出荀子有多狠了,而如今張諾也打算學一學荀子。


    他暫時確實沒有辦法直接殺上門去,畢竟那樣的話,他自己也得被當成造反頭子給弄死,哪怕不死也隻能放下這一大片基業滿天下逃亡。


    那既然不想跟對方同歸於盡,就得想其他辦法報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開酒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胖的熊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胖的熊貓並收藏我在大唐開酒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