呯的一聲,趙炅將前朝傳下來的柴窯茶盞狠狠摔得粉碎。底下伺候著的宦官低伏著腦袋跟進上前清掃,趁著官家不注意地當口,輕輕將幾片稍大的碎片掃進了袖口,這周世宗燒製的柴窯名~器啊,釉色恰如雨過天青一般純淨空靈,隻是宮裏流出的碎片,也價比於闐美玉,將這碎片細細打磨整修之後,文人墨客將之綴在帽子上用如冠玉一般。
“這等竊據邊寨之亂臣賊子,搶占了定難五州之地,居然還上表請封!”額頭青筋爆起,趙炅怒喝道。定難蔡氏攻打靈州兵敗,被安西軍銜尾追擊。蔡繼奉中途集結了萬餘黨項羌騎欲伏擊追趕的安西軍,吳英雄麾下大將蕭九以馬步人結陣固守,蔡繼奉所部屢攻不下,又被安西追兵後繼騎軍抄襲後路,全軍潰散,居然連蔡繼奉也被俘虜了。安西軍一路跟著逃亡的蔡克遠、蔡克順等部進入定難五州之地,在乘勢複起的白羽軍配合之下,一舉奪取定難五州。吳英雄現在已經擁有伊、沙、肅、甘、涼、鄯、靈、夏、綏、銀、宥、靜十二州之地,派使者向朝廷進貢戰馬五千匹,玉石三萬斤,並以蔡氏殘暴不仁,黨項羌部騷擾安西為由,請朝廷加封其兼任定難軍節度使。
“陛下,”丞相趙普待官家氣性稍平,方才慢吞吞道,“吳英雄上表還言道,若是朝廷如願加封,將再進貢戰馬一萬匹,安西軍願為朝廷西北屏障,永為中國不侵不叛之臣。”“一派謊言!”丞相不提這話還好,趙炅心頭怒火又起,伸手抓茶盞抓了個空,便將禦案上端硯呯的一聲摔到地上,嚇的旁邊還在撿拾茶盞碎片的宦官渾身一軟。“此乃國賊!他以為一萬五千匹戰馬就可以換得朝廷的承認,掩蓋他的野心勃勃了嗎?”趙炅怒道。趙普臉上卻仍然是波瀾不驚,經曆過趙匡胤盛怒動輒以玉斧打人的老臣,對官家大動肝火已經習以為常,“自幽燕之戰後,契丹人十餘萬鐵騎威脅河朔,吾朝實在已不能在西北之地再起烽煙,以老臣淺見,對吳英雄仍需以安撫為主,待東麵事了,再行處置不遲。”他頓了一頓,又道,“再者,吳英雄與韓德讓原本有舊,若是逼急了他,裹挾一十二州之土地士民投向遼國,局麵便不可收拾了。”
“安撫?”趙炅冷笑一聲,聽趙普又提起幽燕之恥,怒火燒得血脈噴張,連大腿上舊傷也隱隱作痛起來,“吳英雄竊據河西時丞相便說安撫,現在如何?”“陛下息怒,龍體要緊。”崇儀副使侯莫吳利用忙道,“這吳英雄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若隻是一味綏靖,隻怕要養虎為患。”因方術幸進以來,侯莫吳利用多次受到朝臣的排斥,深感存身之道在於迎合上意,因此也不顧開罪趙普。“遼人暴虐,幽燕父老隻盼王師北上,在燕雲十六州的統治不能鞏固,要南侵談何容易。”樞密使曹彬亦在旁悠悠道,“契丹人在滿城吃了大敗以後,已不敢南侵,眼下唯力保幽燕而已。”
趙炅臉上顯出一絲得色,九月初三,遼國皇帝耶律賢果命燕王韓匡嗣為都統,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監軍,率兵數萬自幽州分兩路南下,為宋軍所敗,韓匡嗣引兵潰逃,又遭崔彥進伏擊,死傷甚眾,殘部逃往遂城,宋軍乘勝追擊,又斬殺遼兵萬餘,獲戰馬幹餘匹。“王卿,曹樞密所言幽燕父老翹首期盼王師的情形,可是確實?”趙炅又轉頭問侍立在旁的上門閣使王侁,上次北伐時幽燕一帶的漢軍漢民響應的情勢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曹樞密使使所言千真萬確,陛下為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不辭辛勞,親曆矢石,此等天恩浩蕩,著實令幽燕父老感激涕零,隻要王師北上,必定是州縣四處響應,殺胡擊虜,百姓們當扶老攜幼犒酒相迎王師。”
自決意輔佐趙德昭之後,王侁便不再盡心為趙炅辦事,高粱河之戰後,韓德讓進言為蕭綽采納,開始逐步在燕雲十六州推行漢人和契丹人平等的政策,逃亡的漢戶的田地和待熟的莊稼為留下來的百姓所有,這些都大大的穩定了燕雲一帶漢人的情緒,再加上韓德讓日益位高權重,不遺餘力地打壓漢人中心向南朝的,大力提拔漢人中對遼國和韓德讓歸心的,已經使幽燕民間情勢與第一次北伐前大不相同。
聽王侁不顧旁邊趙普目光的迎合之詞,趙炅更感舒泰,就連佞臣侯莫吳利用也向王侁投以一絲羨慕的目光。唯有此公本人心頭苦澀,這個阿諛佞臣做的,可比赤膽忠心的棟梁要灑脫容易許多。
“朕意已決,”趙炅沉聲道,俯視著幾位臣僚,“吳英雄乃叛賊無疑,朝廷不能優容,著令削奪安西節度使官職,斷絕中原與叛地的互市,在邊境張貼告示,有斬吳英雄之首者立即授予定難節度使,令曹翰為延慶涇環四州觀察使,兼駐泊兵馬都鈐轄,尹憲為涇州知州,曹光實為延州都巡檢使,蔡克遠為夏州知州,蔡克憲為銀州知州,與內附的黨項羌兵暫且就食環州、慶州,朝廷派出虎捷龍捷禁軍五萬分屯扞邊,相互援應。”
“陛下,一紙詔書可撫之,為何要勞師動眾靡費糧餉?朝廷禁軍所需戰馬皆仰給於西北,若是與吳英雄交惡,騎軍無馬,如何與契丹軍相爭於河朔,陛下三思!”趙普神色激動道,“再者,蔡克遠、蔡克憲在靈州城下屠戮廂軍民夫兩萬餘人,消息傳迴中原,環州家家服喪,人人戴孝,此等殘暴不仁之徒不殺便罷了,焉能為朝廷命官,環慶父老,必定怨聲載道。”雖然他平素皆是明哲保身,但吳英雄眼下已然有了立國之基卻仍願意向朝廷稱臣示好,每年進貢戰馬一萬五千匹,朝廷卻棄之為賊,從此麵臨兩麵作戰的境地,形勢險惡無比。“哼!那是吳英雄傳出來的謠言,環慶廂軍和民夫,分明是為吳賊所屠戮的。”趙炅頗為惱怒,這個老相越來越不識抬舉,“朕意已決,眾卿無事便可退下了。侯卿暫且留下。”趙普無奈,隻得與曹彬王侁一同退下,三人各懷心事,在宮門口拱手作別。
“這等竊據邊寨之亂臣賊子,搶占了定難五州之地,居然還上表請封!”額頭青筋爆起,趙炅怒喝道。定難蔡氏攻打靈州兵敗,被安西軍銜尾追擊。蔡繼奉中途集結了萬餘黨項羌騎欲伏擊追趕的安西軍,吳英雄麾下大將蕭九以馬步人結陣固守,蔡繼奉所部屢攻不下,又被安西追兵後繼騎軍抄襲後路,全軍潰散,居然連蔡繼奉也被俘虜了。安西軍一路跟著逃亡的蔡克遠、蔡克順等部進入定難五州之地,在乘勢複起的白羽軍配合之下,一舉奪取定難五州。吳英雄現在已經擁有伊、沙、肅、甘、涼、鄯、靈、夏、綏、銀、宥、靜十二州之地,派使者向朝廷進貢戰馬五千匹,玉石三萬斤,並以蔡氏殘暴不仁,黨項羌部騷擾安西為由,請朝廷加封其兼任定難軍節度使。
“陛下,”丞相趙普待官家氣性稍平,方才慢吞吞道,“吳英雄上表還言道,若是朝廷如願加封,將再進貢戰馬一萬匹,安西軍願為朝廷西北屏障,永為中國不侵不叛之臣。”“一派謊言!”丞相不提這話還好,趙炅心頭怒火又起,伸手抓茶盞抓了個空,便將禦案上端硯呯的一聲摔到地上,嚇的旁邊還在撿拾茶盞碎片的宦官渾身一軟。“此乃國賊!他以為一萬五千匹戰馬就可以換得朝廷的承認,掩蓋他的野心勃勃了嗎?”趙炅怒道。趙普臉上卻仍然是波瀾不驚,經曆過趙匡胤盛怒動輒以玉斧打人的老臣,對官家大動肝火已經習以為常,“自幽燕之戰後,契丹人十餘萬鐵騎威脅河朔,吾朝實在已不能在西北之地再起烽煙,以老臣淺見,對吳英雄仍需以安撫為主,待東麵事了,再行處置不遲。”他頓了一頓,又道,“再者,吳英雄與韓德讓原本有舊,若是逼急了他,裹挾一十二州之土地士民投向遼國,局麵便不可收拾了。”
“安撫?”趙炅冷笑一聲,聽趙普又提起幽燕之恥,怒火燒得血脈噴張,連大腿上舊傷也隱隱作痛起來,“吳英雄竊據河西時丞相便說安撫,現在如何?”“陛下息怒,龍體要緊。”崇儀副使侯莫吳利用忙道,“這吳英雄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若隻是一味綏靖,隻怕要養虎為患。”因方術幸進以來,侯莫吳利用多次受到朝臣的排斥,深感存身之道在於迎合上意,因此也不顧開罪趙普。“遼人暴虐,幽燕父老隻盼王師北上,在燕雲十六州的統治不能鞏固,要南侵談何容易。”樞密使曹彬亦在旁悠悠道,“契丹人在滿城吃了大敗以後,已不敢南侵,眼下唯力保幽燕而已。”
趙炅臉上顯出一絲得色,九月初三,遼國皇帝耶律賢果命燕王韓匡嗣為都統,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監軍,率兵數萬自幽州分兩路南下,為宋軍所敗,韓匡嗣引兵潰逃,又遭崔彥進伏擊,死傷甚眾,殘部逃往遂城,宋軍乘勝追擊,又斬殺遼兵萬餘,獲戰馬幹餘匹。“王卿,曹樞密所言幽燕父老翹首期盼王師的情形,可是確實?”趙炅又轉頭問侍立在旁的上門閣使王侁,上次北伐時幽燕一帶的漢軍漢民響應的情勢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曹樞密使使所言千真萬確,陛下為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不辭辛勞,親曆矢石,此等天恩浩蕩,著實令幽燕父老感激涕零,隻要王師北上,必定是州縣四處響應,殺胡擊虜,百姓們當扶老攜幼犒酒相迎王師。”
自決意輔佐趙德昭之後,王侁便不再盡心為趙炅辦事,高粱河之戰後,韓德讓進言為蕭綽采納,開始逐步在燕雲十六州推行漢人和契丹人平等的政策,逃亡的漢戶的田地和待熟的莊稼為留下來的百姓所有,這些都大大的穩定了燕雲一帶漢人的情緒,再加上韓德讓日益位高權重,不遺餘力地打壓漢人中心向南朝的,大力提拔漢人中對遼國和韓德讓歸心的,已經使幽燕民間情勢與第一次北伐前大不相同。
聽王侁不顧旁邊趙普目光的迎合之詞,趙炅更感舒泰,就連佞臣侯莫吳利用也向王侁投以一絲羨慕的目光。唯有此公本人心頭苦澀,這個阿諛佞臣做的,可比赤膽忠心的棟梁要灑脫容易許多。
“朕意已決,”趙炅沉聲道,俯視著幾位臣僚,“吳英雄乃叛賊無疑,朝廷不能優容,著令削奪安西節度使官職,斷絕中原與叛地的互市,在邊境張貼告示,有斬吳英雄之首者立即授予定難節度使,令曹翰為延慶涇環四州觀察使,兼駐泊兵馬都鈐轄,尹憲為涇州知州,曹光實為延州都巡檢使,蔡克遠為夏州知州,蔡克憲為銀州知州,與內附的黨項羌兵暫且就食環州、慶州,朝廷派出虎捷龍捷禁軍五萬分屯扞邊,相互援應。”
“陛下,一紙詔書可撫之,為何要勞師動眾靡費糧餉?朝廷禁軍所需戰馬皆仰給於西北,若是與吳英雄交惡,騎軍無馬,如何與契丹軍相爭於河朔,陛下三思!”趙普神色激動道,“再者,蔡克遠、蔡克憲在靈州城下屠戮廂軍民夫兩萬餘人,消息傳迴中原,環州家家服喪,人人戴孝,此等殘暴不仁之徒不殺便罷了,焉能為朝廷命官,環慶父老,必定怨聲載道。”雖然他平素皆是明哲保身,但吳英雄眼下已然有了立國之基卻仍願意向朝廷稱臣示好,每年進貢戰馬一萬五千匹,朝廷卻棄之為賊,從此麵臨兩麵作戰的境地,形勢險惡無比。“哼!那是吳英雄傳出來的謠言,環慶廂軍和民夫,分明是為吳賊所屠戮的。”趙炅頗為惱怒,這個老相越來越不識抬舉,“朕意已決,眾卿無事便可退下了。侯卿暫且留下。”趙普無奈,隻得與曹彬王侁一同退下,三人各懷心事,在宮門口拱手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