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幽州挫折,王侁便被趙炅日益疏遠,見官家日益寵信道士,不由得心急如焚,他探知官家深為腿上的傷勢苦惱,便四處尋訪靈藥,利用祆教與波斯胡商的密切關係,這日得了一副清涼止疼的貼膏,正興衝衝地與獻與官家,以求幸進。到得宮門口,正碰上一個宦官相送麵色鐵青的趙德昭出來。若是往常,這趙德昭還會與王侁拱手為禮,今日,隻聽他喃喃自語道:“罷了,罷了。”,竟似沒有看見王侁這個人一般,恍恍惚惚登上馬車而去。
王侁心下起疑,他與那送德昭的宦官乃是熟識,便拉住他,走到一處隱蔽處問道:“適才見武功郡王魂不守舍而去,是何緣故?”宦官剛瑞左右看了看,並無旁人,便低聲道:“郡王居然為禁軍請攻下太原的犒賞,被官家斥責了。”王侁心頭一驚,暗道莫非吳英雄那夢中之事便要應驗了不成?他從袖中掏出一顆拇指大小的明珠,這珍珠乃是一味藥引子,雖然宮中多有,但王侁還是特意尋來一粒上品預備一同進獻官家,眼前便拿出來塞到那剛瑞的手裏,問道:“官家斥責武功郡王的言語你可知曉?”那趙德昭被趙炅譏諷之語也算不得什麽軍國大事,而剛瑞恰好又是個好財忘命的人,他不敢在大街上端詳王侁塞給他的那顆明珠,隻覺入手溫潤,飽滿渾圓,隻怕要值數百貫錢。剛瑞知道王侁往常與趙德昭素無交情,估摸王侁的心思,左右不過是想確實武功郡王失寵,好落井下石罷了,便收好明珠,低聲道:“武功郡王替禁軍請賞,官家言語乃是‘待汝自為之,猶未晚也!’”
內侍私泄皇家起居言行乃是死罪,瑞剛幾乎是把聲音憋在嗓子的含混的說出來,但這聲音傳到王侁的耳朵裏,卻如同打了十七八個天雷相似,頓時將他驚得在原地動彈不得,吳英雄當初假托夢中所見所聞,居然與今朝一字不差。王侁幾乎站不直身子,覺得整個天地都不存在,自己的魂魄漂浮在都要被那莫名的預言扯碎了一般的虛空中。
“王大人,王大人,”瑞剛見他突然發愣,麵色一時失魂落魄,一時猙獰可怖,居然像是失心瘋一般,不由得暗暗懊悔將官家的言行泄露與他。王侁被他從震驚中喚醒,過來,見瑞剛正以奇怪的目光打量自己,自覺失態,便拱了拱手道:“天熱,適才有些中暑,到叫大官見笑了!”匆匆告辭而去。
瑞剛鄙夷地撇撇嘴,目送他的背影,心道,白白生了個好坯子,平日一幅氣定神閑的模樣,乍聽官家斥責旁人的言語,居然比那武功郡王當事者還要沉不住氣,真是個夯貨。雜家若是托生在丞相高門,指不定早就封侯建節了。
王侁迴到自家馬車上,令車夫徑直趕到武功郡王府上。在車上他腦中電光石火地考慮了利弊得失,終於決定行險一搏。來到趙德昭府邸門口,不待門子通傳,便拿出氣派,大言恐嚇,稱有極其重要的急事要即刻麵見趙德昭。
他原是為了麵君所特意穿著的朝服魚袋倒是起了作用,門子見他是朝廷高官,而德昭不複是皇帝嫡子,門前早不是車水馬龍的景象,因此不敢擅自做主,便叫來管家趙福,趙福自是識得王侁的,見慣世麵的反而更不經咋唿,三言兩語之後,便信了王侁有十萬火急之事要麵見趙德昭,急忙帶他直奔書房而去。
趙德昭滿懷悲憤迴到府邸,向家人遍尋利刃不得,進入書房見一柄割果刀放在玉盤上,便將那刀拿在在手上,躊躇片刻,眼看就要往脖子上拉去,忽聽身後有人沉聲道:“不忍一時欺辱,安成蓋世豪傑!”德昭迴頭一看,卻是王侁與趙福站在門口。
趙福見德昭這架勢竟是要自刎,當場嚇傻,王侁叫他將房門掩好退出,勿要走漏言語,亦勿讓旁人靠近,趙福亦懵懵懂懂依言照做。趙德昭心知王侁乃是趙炅的心腹,他不欲當著外人的麵尋死覓活,便垂下果刀,直視著王侁冷冷道:“王大人可是趕來看本王的笑話的?”
王侁不理他的森然目光,他看著趙德昭,沉聲道:“所謂英雄,有過人之能,亦必有過人之忍。周文王被逼食子,晉文公觀胼受辱,勾踐飼馬嚐糞,這些千古人傑,哪一個都比郡王受了更多屈辱,最終卻成就不世功業,令天下仰望。昔年周世宗見諸將方麵大耳者盡斬之,太祖皇帝若不是屈意做小伏低,怎得後來的黃袍加身。英雄受辱,必藏其鋒,養其羽翼,以待天時,一朝奮起,必定翻轉乾坤,令風雲變色,豪傑見辱,拔劍而鬥,不過伏屍二人,血流五步而已,螻蟻之輩受辱,則包羞忍恥,苟且偷生。等而下之,便似大王今日這般引頸一割,徒令親者痛,令仇者快,有何麵目見太祖皇帝於地下!”
趙德昭被他責難,心有所悟,抬頭見王侁負手立於書房窗前,德昭放下果刀,緩步走到王侁身前,一揖到地:“德昭蒙先生不棄,振聾發聵,受教了,今後願以師事先生。”明亮的陽光透過梧桐芭蕉葉子照在這書房之中,在二人周圍投下跳動的光斑,透窗而出的微風裏流轉著盛夏的勃勃生氣,似乎剛才就要發生的一場人間慘事從未有過一般。主公和主母大人很快就要重返安西,隨著安西軍府四出的文書驛馬,隨著一支又一支絡繹不絕的商隊,隨著販夫走卒的口耳相傳,這個消息如同草原戈壁上的風,無遮無擋地從靈州一直吹到了西域。
“爾等乃驃騎軍上萬袍澤中揀選的精銳,此番入衛主公,衝陣擊賊自是不可落後,更當注意要保持軍容整齊,敦煌乃教戎軍練銳軍駐地,萬萬不可叫旁人看了笑話。落了驃騎軍的臉麵!”驃騎軍指揮使辛古隨口與校尉馮博叮囑道。馮博乃驃騎軍最敢戰的校尉,此番率領五百騎入衛敦煌,乃是奉了吳英雄的將令,各軍皆揀選一營精銳,組建為安西節度使牙軍,號為龍牙軍。
各部軍指揮使紛紛前往敦煌麵見吳英雄,請示諸般事項。近一年來積累下來,驃騎軍已近萬人,辛古在軍書中向吳英雄秉過,按照吳英雄定下一軍軍士不過五千的規矩,便當新立一軍。西域新收服了安西四鎮餘脈首領,伊州將吳在禮也要拜見安西節度使吳英雄,羅佑通率馳獵軍與林宏的錦帆軍將吐蕃勢力壓製在青唐城,欲向吳英雄建言一舉拔除青唐城,將吐蕃勢力趕迴高原。
近年來各軍開疆拓土,軍指揮使均獨掌方麵,平日裏碰麵的機會也少,乘此機會大家邀約相聚,就連率一旅孤軍周旋於定難五州的白羽軍指揮使於伏仁軌也因護送吳英雄之故,率領著五百騎軍前往敦煌,這一趟竟是安西眾將領難得濟濟一堂的時候。暗地裏,不知從何處風傳出來的消息,眼下安西基業鞏固,將士奮起,吳英雄亦安返河西,趁著大夥都在敦煌,一股作氣請主公黃袍加身,這擁立之功,叫大家也分上一分,上至軍頭,下至軍士,各個都做個開國功臣。
王侁心下起疑,他與那送德昭的宦官乃是熟識,便拉住他,走到一處隱蔽處問道:“適才見武功郡王魂不守舍而去,是何緣故?”宦官剛瑞左右看了看,並無旁人,便低聲道:“郡王居然為禁軍請攻下太原的犒賞,被官家斥責了。”王侁心頭一驚,暗道莫非吳英雄那夢中之事便要應驗了不成?他從袖中掏出一顆拇指大小的明珠,這珍珠乃是一味藥引子,雖然宮中多有,但王侁還是特意尋來一粒上品預備一同進獻官家,眼前便拿出來塞到那剛瑞的手裏,問道:“官家斥責武功郡王的言語你可知曉?”那趙德昭被趙炅譏諷之語也算不得什麽軍國大事,而剛瑞恰好又是個好財忘命的人,他不敢在大街上端詳王侁塞給他的那顆明珠,隻覺入手溫潤,飽滿渾圓,隻怕要值數百貫錢。剛瑞知道王侁往常與趙德昭素無交情,估摸王侁的心思,左右不過是想確實武功郡王失寵,好落井下石罷了,便收好明珠,低聲道:“武功郡王替禁軍請賞,官家言語乃是‘待汝自為之,猶未晚也!’”
內侍私泄皇家起居言行乃是死罪,瑞剛幾乎是把聲音憋在嗓子的含混的說出來,但這聲音傳到王侁的耳朵裏,卻如同打了十七八個天雷相似,頓時將他驚得在原地動彈不得,吳英雄當初假托夢中所見所聞,居然與今朝一字不差。王侁幾乎站不直身子,覺得整個天地都不存在,自己的魂魄漂浮在都要被那莫名的預言扯碎了一般的虛空中。
“王大人,王大人,”瑞剛見他突然發愣,麵色一時失魂落魄,一時猙獰可怖,居然像是失心瘋一般,不由得暗暗懊悔將官家的言行泄露與他。王侁被他從震驚中喚醒,過來,見瑞剛正以奇怪的目光打量自己,自覺失態,便拱了拱手道:“天熱,適才有些中暑,到叫大官見笑了!”匆匆告辭而去。
瑞剛鄙夷地撇撇嘴,目送他的背影,心道,白白生了個好坯子,平日一幅氣定神閑的模樣,乍聽官家斥責旁人的言語,居然比那武功郡王當事者還要沉不住氣,真是個夯貨。雜家若是托生在丞相高門,指不定早就封侯建節了。
王侁迴到自家馬車上,令車夫徑直趕到武功郡王府上。在車上他腦中電光石火地考慮了利弊得失,終於決定行險一搏。來到趙德昭府邸門口,不待門子通傳,便拿出氣派,大言恐嚇,稱有極其重要的急事要即刻麵見趙德昭。
他原是為了麵君所特意穿著的朝服魚袋倒是起了作用,門子見他是朝廷高官,而德昭不複是皇帝嫡子,門前早不是車水馬龍的景象,因此不敢擅自做主,便叫來管家趙福,趙福自是識得王侁的,見慣世麵的反而更不經咋唿,三言兩語之後,便信了王侁有十萬火急之事要麵見趙德昭,急忙帶他直奔書房而去。
趙德昭滿懷悲憤迴到府邸,向家人遍尋利刃不得,進入書房見一柄割果刀放在玉盤上,便將那刀拿在在手上,躊躇片刻,眼看就要往脖子上拉去,忽聽身後有人沉聲道:“不忍一時欺辱,安成蓋世豪傑!”德昭迴頭一看,卻是王侁與趙福站在門口。
趙福見德昭這架勢竟是要自刎,當場嚇傻,王侁叫他將房門掩好退出,勿要走漏言語,亦勿讓旁人靠近,趙福亦懵懵懂懂依言照做。趙德昭心知王侁乃是趙炅的心腹,他不欲當著外人的麵尋死覓活,便垂下果刀,直視著王侁冷冷道:“王大人可是趕來看本王的笑話的?”
王侁不理他的森然目光,他看著趙德昭,沉聲道:“所謂英雄,有過人之能,亦必有過人之忍。周文王被逼食子,晉文公觀胼受辱,勾踐飼馬嚐糞,這些千古人傑,哪一個都比郡王受了更多屈辱,最終卻成就不世功業,令天下仰望。昔年周世宗見諸將方麵大耳者盡斬之,太祖皇帝若不是屈意做小伏低,怎得後來的黃袍加身。英雄受辱,必藏其鋒,養其羽翼,以待天時,一朝奮起,必定翻轉乾坤,令風雲變色,豪傑見辱,拔劍而鬥,不過伏屍二人,血流五步而已,螻蟻之輩受辱,則包羞忍恥,苟且偷生。等而下之,便似大王今日這般引頸一割,徒令親者痛,令仇者快,有何麵目見太祖皇帝於地下!”
趙德昭被他責難,心有所悟,抬頭見王侁負手立於書房窗前,德昭放下果刀,緩步走到王侁身前,一揖到地:“德昭蒙先生不棄,振聾發聵,受教了,今後願以師事先生。”明亮的陽光透過梧桐芭蕉葉子照在這書房之中,在二人周圍投下跳動的光斑,透窗而出的微風裏流轉著盛夏的勃勃生氣,似乎剛才就要發生的一場人間慘事從未有過一般。主公和主母大人很快就要重返安西,隨著安西軍府四出的文書驛馬,隨著一支又一支絡繹不絕的商隊,隨著販夫走卒的口耳相傳,這個消息如同草原戈壁上的風,無遮無擋地從靈州一直吹到了西域。
“爾等乃驃騎軍上萬袍澤中揀選的精銳,此番入衛主公,衝陣擊賊自是不可落後,更當注意要保持軍容整齊,敦煌乃教戎軍練銳軍駐地,萬萬不可叫旁人看了笑話。落了驃騎軍的臉麵!”驃騎軍指揮使辛古隨口與校尉馮博叮囑道。馮博乃驃騎軍最敢戰的校尉,此番率領五百騎入衛敦煌,乃是奉了吳英雄的將令,各軍皆揀選一營精銳,組建為安西節度使牙軍,號為龍牙軍。
各部軍指揮使紛紛前往敦煌麵見吳英雄,請示諸般事項。近一年來積累下來,驃騎軍已近萬人,辛古在軍書中向吳英雄秉過,按照吳英雄定下一軍軍士不過五千的規矩,便當新立一軍。西域新收服了安西四鎮餘脈首領,伊州將吳在禮也要拜見安西節度使吳英雄,羅佑通率馳獵軍與林宏的錦帆軍將吐蕃勢力壓製在青唐城,欲向吳英雄建言一舉拔除青唐城,將吐蕃勢力趕迴高原。
近年來各軍開疆拓土,軍指揮使均獨掌方麵,平日裏碰麵的機會也少,乘此機會大家邀約相聚,就連率一旅孤軍周旋於定難五州的白羽軍指揮使於伏仁軌也因護送吳英雄之故,率領著五百騎軍前往敦煌,這一趟竟是安西眾將領難得濟濟一堂的時候。暗地裏,不知從何處風傳出來的消息,眼下安西基業鞏固,將士奮起,吳英雄亦安返河西,趁著大夥都在敦煌,一股作氣請主公黃袍加身,這擁立之功,叫大家也分上一分,上至軍頭,下至軍士,各個都做個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