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莫吳利用混跡市井之中,自有一套擦眼觀色,話留三分,順杆爬的本事,見問便道:“微臣原先也以為那蛇形黑雲是那偽漢主劉繼元所生。陛下勒令劉繼元啟程去汴梁之後,黑雲猶未散去,反而更加清晰了。又出了這劉繼業據城不降,邀買人心之事,顯而易見,那王氣便當是應在這劉繼業的身上。”
趙炅也不是好糊弄的人,雖然侯莫吳利用巧舌如簧,他臉上卻仍有不解之色,疑道:“朕聽聞那劉繼元為保住皇位,將滿朝宗室大臣幾乎屠戮一空,劉繼業若果真有王氣附身,劉繼元豈能容他。”
此時侯莫吳利用背上已經出了黃豆大的冷汗,欺君之罪可不是好玩的,他咬了咬舌尖,把心一橫,沉聲道:“以為臣所見,這興許是太原城地下的龍脈所致。”
“龍脈?”趙炅盯著侯莫吳利用,重複了一句。
“正是,”侯莫吳利用低頭秉道,不敢和趙炅目光相視,“汴梁上應商星,得火德,而太原上應參星,得水德,自古參商不相見,水火不能相容,是故太原賊寇方才一再和朝廷作對。更可懼的是,這太原乃千年古都,城下有黑龍龍脈,當年隋朝何等強盛,蔡淵太原起兵,最終掩有天下,正是為此。前朝以來,開鎮太原者,大都稱王稱帝。直到天佑我朝,陛下英明神武,乃是天命真龍,這才壓製了太原黑龍,劉繼元束手成擒。”
“哦?五德相克之說吾也曾聽聞,這與劉繼業頭上的王氣又有何關係?”趙炅不解道。
“陛下有所不知,”侯莫吳利用見趙炅似有入巷,心中微定,沉聲道:“地下如有龍脈,則王氣自會附於人身,太原城屢屢為梟雄竊據,正是為此,以臣之見。自劉繼元去後,這龍脈和王氣,便都落在了劉繼業的身上了。而且由於此人身負梟雄之資,龍脈附著在他的身上後,黑龍王氣更見精純,陛下若不及早應對,日後必成大患。”
“竟會如此?”趙炅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麽說,由於這龍脈,河東的叛賊,竟然會永遠鏟除不盡了,侯卿,可有良策?”
侯莫吳利用此時已顯得氣定神閑,他頗為高深地一笑,躬身道:“這破除龍脈之法,原本有傷陰德,但微臣為了陛下肝腦塗地亦可,豈在乎區區壽元。”這話說的頗為慷慨,連趙炅也有幾分感動,聽他又道:“為今之計,隻有先穩住劉繼業,卻不能當下除去,否則,龍脈必會另附他人。然後,先以火焚太原城,一年以後,再絕汾水灌之,交錯陰陽之力,徹底毀了這裏的龍脈。城中百姓當另牽他處另建新城,微臣這裏迴去之後鑽研一個釘死龍脈的陣法,將新城的街道照此修築,必定將太原的龍脈完全封住。到那時太原的龍脈完全釘死,再除去劉繼業,那龍脈和王氣無法在附在別人身上,此地再也出不了帝王。”
侯莫吳利用說到後來,連自己也有幾分信了,更何況是一向篤信道家仙術的趙炅,聞言不由歎道:“若非侯卿這釘死龍脈,數十萬禁軍勞頓數月之功,幾乎白白耗費。”當即定下來招降劉繼業,平毀太原城之計。
各部整軍,準備北伐燕雲的軍令傳出,二十餘萬禁軍盡皆嘩然,太原內外皆是一片怨言。代北威名赫赫的建雄軍節度使劉繼業接受招撫,向朝廷解甲投降一事,便顯得無聲無息。安西節度使吳英雄因為擅自與曹翰所部當街對壘,被官家嚴厲申斥。劉繼業解甲後,太原城中再無反抗力量,三萬太原兵大多被改編為廂軍。鑒於太原城高大,容易為藩鎮割據,趙炅決定,將全城百姓遷出安置,然後縱火焚燒全城,最後利用攻城時修築的長堤,以汾水灌城,徹底毀滅太原城。
“林虞侯,禦營已開拔,再不催促,恐怕要耽誤了行軍。”驍武軍都頭馬欣破不耐煩地看著前麵。
林中眉頭微皺,還未答話,慕容剛便接道:“打下幽州城,還不知道有沒有賞賜,急什麽?”“正是,”吳鐵也道,“噗”的一聲吐出嘴裏銜著的一根草莖,“幽州城,契丹人是那麽容易打的,趕得快的,早死早投胎麽?”聽了三位得力下屬的怨言,曉武都虞侯林中眉頭皺得更緊,卻也不好說什麽,禁軍中普遍都是一股怨氣,雖然皇帝強行促師出征,並且身先士卒,幾乎是親自帶領禦營為全軍前鋒,上至潘美、曹翰等大將,下至普通軍卒,卻都打不起精神。既然禦前班直願意做先鋒,那就讓他們做先鋒好了。
安西節度使吳英雄與新授右領軍衛大將軍楊業駐馬一處小山包上,默默無語地注視著已經變成殘垣斷壁地太原城。這山包原先在雄偉巍峨晉陽城麵前絲毫不顯眼,如今反而顯得突兀起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燒死人的焦胡味道。
禁軍放火焚城那日,乃是預先在城內各處堆積柴草,提前半日出動了騎兵四處驅趕百姓,午時一到,數萬騎在全城各處同時點火,城中同時起了上萬個火頭,火勢一起便蔓延極快,城內原有的百姓眷戀故土,不肯搬遷,躲藏在各自屋內,此時走避不及,為烈火焚燒而死,慘叫聲聞於數裏之外。無論是被強行驅趕至汾河對麵搭設窩棚,準備興建新城的十餘萬太原百姓,還是奉命駐紮城外營壘接受點檢改編的三萬多北漢殘兵,無不惶恐落淚。太原軍民倚若長城的楊業更是數日不食不語,整個人都比以前更加沉默了。
“楊將軍向稱無敵,遲早有日,必能複起。”沉默得太久,吳英雄亦感覺有些尷尬,口不對心地寬慰道。趙炅賜劉繼業恢複往日姓名楊業,算是替他摘清了與北漢劉氏的關係,又授了右領軍衛大將軍,但兵權卻近乎於無,往日裏麾下有近萬壯士的堂堂建雄軍節度使,如今隻落得統領一支兩千人的廂軍,為北伐幽燕的大軍押運糧草的地步。三萬餘彪悍敢戰的河東軍亦是如此,大都降為廂軍,拆散了分配到各部。
楊業迴頭注視著吳英雄,,他雖已年近五旬,頷下胡須染著點點星霜,身板卻頗為硬朗魁梧,此刻目光更是銳利如同鋒刃一般,半晌後,方沉聲道:“吳節度過譽,”他抬頭看了看太原城天上盤旋不止的無數禿鷹,歎了口氣,又道:“自古以來,忠臣不事二主,吾不能保劉氏江山,做了貳臣降將,畢生功業,便如過眼浮雲一般,再也休提。隻是吳節度年方少壯,前途未可限量,老將倚老賣老,有幾句話相告,卻也是多餘。”吳英雄忙拱手道:“蒙楊將軍抬愛,大人就當吾是子侄輩般便好,有什麽訓誡盡管說來,感激不盡。”
趙炅也不是好糊弄的人,雖然侯莫吳利用巧舌如簧,他臉上卻仍有不解之色,疑道:“朕聽聞那劉繼元為保住皇位,將滿朝宗室大臣幾乎屠戮一空,劉繼業若果真有王氣附身,劉繼元豈能容他。”
此時侯莫吳利用背上已經出了黃豆大的冷汗,欺君之罪可不是好玩的,他咬了咬舌尖,把心一橫,沉聲道:“以為臣所見,這興許是太原城地下的龍脈所致。”
“龍脈?”趙炅盯著侯莫吳利用,重複了一句。
“正是,”侯莫吳利用低頭秉道,不敢和趙炅目光相視,“汴梁上應商星,得火德,而太原上應參星,得水德,自古參商不相見,水火不能相容,是故太原賊寇方才一再和朝廷作對。更可懼的是,這太原乃千年古都,城下有黑龍龍脈,當年隋朝何等強盛,蔡淵太原起兵,最終掩有天下,正是為此。前朝以來,開鎮太原者,大都稱王稱帝。直到天佑我朝,陛下英明神武,乃是天命真龍,這才壓製了太原黑龍,劉繼元束手成擒。”
“哦?五德相克之說吾也曾聽聞,這與劉繼業頭上的王氣又有何關係?”趙炅不解道。
“陛下有所不知,”侯莫吳利用見趙炅似有入巷,心中微定,沉聲道:“地下如有龍脈,則王氣自會附於人身,太原城屢屢為梟雄竊據,正是為此,以臣之見。自劉繼元去後,這龍脈和王氣,便都落在了劉繼業的身上了。而且由於此人身負梟雄之資,龍脈附著在他的身上後,黑龍王氣更見精純,陛下若不及早應對,日後必成大患。”
“竟會如此?”趙炅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麽說,由於這龍脈,河東的叛賊,竟然會永遠鏟除不盡了,侯卿,可有良策?”
侯莫吳利用此時已顯得氣定神閑,他頗為高深地一笑,躬身道:“這破除龍脈之法,原本有傷陰德,但微臣為了陛下肝腦塗地亦可,豈在乎區區壽元。”這話說的頗為慷慨,連趙炅也有幾分感動,聽他又道:“為今之計,隻有先穩住劉繼業,卻不能當下除去,否則,龍脈必會另附他人。然後,先以火焚太原城,一年以後,再絕汾水灌之,交錯陰陽之力,徹底毀了這裏的龍脈。城中百姓當另牽他處另建新城,微臣這裏迴去之後鑽研一個釘死龍脈的陣法,將新城的街道照此修築,必定將太原的龍脈完全封住。到那時太原的龍脈完全釘死,再除去劉繼業,那龍脈和王氣無法在附在別人身上,此地再也出不了帝王。”
侯莫吳利用說到後來,連自己也有幾分信了,更何況是一向篤信道家仙術的趙炅,聞言不由歎道:“若非侯卿這釘死龍脈,數十萬禁軍勞頓數月之功,幾乎白白耗費。”當即定下來招降劉繼業,平毀太原城之計。
各部整軍,準備北伐燕雲的軍令傳出,二十餘萬禁軍盡皆嘩然,太原內外皆是一片怨言。代北威名赫赫的建雄軍節度使劉繼業接受招撫,向朝廷解甲投降一事,便顯得無聲無息。安西節度使吳英雄因為擅自與曹翰所部當街對壘,被官家嚴厲申斥。劉繼業解甲後,太原城中再無反抗力量,三萬太原兵大多被改編為廂軍。鑒於太原城高大,容易為藩鎮割據,趙炅決定,將全城百姓遷出安置,然後縱火焚燒全城,最後利用攻城時修築的長堤,以汾水灌城,徹底毀滅太原城。
“林虞侯,禦營已開拔,再不催促,恐怕要耽誤了行軍。”驍武軍都頭馬欣破不耐煩地看著前麵。
林中眉頭微皺,還未答話,慕容剛便接道:“打下幽州城,還不知道有沒有賞賜,急什麽?”“正是,”吳鐵也道,“噗”的一聲吐出嘴裏銜著的一根草莖,“幽州城,契丹人是那麽容易打的,趕得快的,早死早投胎麽?”聽了三位得力下屬的怨言,曉武都虞侯林中眉頭皺得更緊,卻也不好說什麽,禁軍中普遍都是一股怨氣,雖然皇帝強行促師出征,並且身先士卒,幾乎是親自帶領禦營為全軍前鋒,上至潘美、曹翰等大將,下至普通軍卒,卻都打不起精神。既然禦前班直願意做先鋒,那就讓他們做先鋒好了。
安西節度使吳英雄與新授右領軍衛大將軍楊業駐馬一處小山包上,默默無語地注視著已經變成殘垣斷壁地太原城。這山包原先在雄偉巍峨晉陽城麵前絲毫不顯眼,如今反而顯得突兀起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燒死人的焦胡味道。
禁軍放火焚城那日,乃是預先在城內各處堆積柴草,提前半日出動了騎兵四處驅趕百姓,午時一到,數萬騎在全城各處同時點火,城中同時起了上萬個火頭,火勢一起便蔓延極快,城內原有的百姓眷戀故土,不肯搬遷,躲藏在各自屋內,此時走避不及,為烈火焚燒而死,慘叫聲聞於數裏之外。無論是被強行驅趕至汾河對麵搭設窩棚,準備興建新城的十餘萬太原百姓,還是奉命駐紮城外營壘接受點檢改編的三萬多北漢殘兵,無不惶恐落淚。太原軍民倚若長城的楊業更是數日不食不語,整個人都比以前更加沉默了。
“楊將軍向稱無敵,遲早有日,必能複起。”沉默得太久,吳英雄亦感覺有些尷尬,口不對心地寬慰道。趙炅賜劉繼業恢複往日姓名楊業,算是替他摘清了與北漢劉氏的關係,又授了右領軍衛大將軍,但兵權卻近乎於無,往日裏麾下有近萬壯士的堂堂建雄軍節度使,如今隻落得統領一支兩千人的廂軍,為北伐幽燕的大軍押運糧草的地步。三萬餘彪悍敢戰的河東軍亦是如此,大都降為廂軍,拆散了分配到各部。
楊業迴頭注視著吳英雄,,他雖已年近五旬,頷下胡須染著點點星霜,身板卻頗為硬朗魁梧,此刻目光更是銳利如同鋒刃一般,半晌後,方沉聲道:“吳節度過譽,”他抬頭看了看太原城天上盤旋不止的無數禿鷹,歎了口氣,又道:“自古以來,忠臣不事二主,吾不能保劉氏江山,做了貳臣降將,畢生功業,便如過眼浮雲一般,再也休提。隻是吳節度年方少壯,前途未可限量,老將倚老賣老,有幾句話相告,卻也是多餘。”吳英雄忙拱手道:“蒙楊將軍抬愛,大人就當吾是子侄輩般便好,有什麽訓誡盡管說來,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