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曜又道:“辛將軍來報,宗教裁判所諸長老達成協議,凡人但有自稱神祗,迷惑眾生者,一律皆是邪魔外道,當處以烈火焚燒之刑,請軍府協助,還有宗教裁判所諸長老請求開設學校,傳授神旨。”
吳英雄思索半晌,點頭道:“宗教裁判所確認神旨的事情進展緩慢,不過這一條倒是不錯。讓各軍府準許宗教裁判所按照此條捕拿邪魔外道,但是如果要動用軍府的力量,需得被捉拿的人同時犯了國朝刑律才行。火刑太過殘忍不宜提倡,上天有好生之德,準許宗教裁判所協調諸正教在各州建造鎮魔石塔,將認定的邪魔外道囚禁在石塔之內,終身不得與外人接觸,但禁止肉刑拷打。”
張仲曜記下吳英雄的吩咐,又道:“宗教裁判所還要求,由裁判所派出神職人員向軍士和百姓講解神旨,以防他們被邪魔外道所迷惑。”
吳英雄皺了皺眉,沉聲道:“這個暫緩,現在神旨就那麽兩三條,且都用意高深,而且許多問題眾長老還在爭執不休,有什麽好講的?”他頓了一頓,對張仲曜道:“宗教裁判所所傳播的乃是神旨,務必去蕪存菁,沒有眾長老充分討論便開始向百姓宣講,必定錯誤叢生,相互矛盾,反而使裁判所聲譽掃地。告知眾長老,各正教各自傳道吾安西軍是支持的,但要借用裁判所的名義,還得等待眾長老們鑽研出更多關於如何體察神意的學識,使它適合普通軍士百姓,安撫心靈,再安排他們闡發神旨宏論不遲。”
待張仲曜記下後,吳英雄又道:“跟隨商隊去巴格達的智慧之館取經的使者,去大食和更西方諸城市尋訪知識淵博的智者的使者團出發了嗎?”張仲曜秉道:“蕭將軍,蔡將軍傳來的消息,三隊使者各攜帶大批黃金、絲綢和茶葉,一批前往大馬士革求購書籍,一批前往大食各城市尋訪延聘知識淵博的智者,一批前往更西方地中海各城市尋訪和延聘智者。目前均已出發。”
吳英雄點點頭,沉聲道:”這樁事雖然不急迫,卻是頭等重要的事情,讓使者們注意多與大食城市裏的精誠學園,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宗教智者接觸。這些智者們雖然在信神上各執一端,但正可以宗教裁判所的長老們互相砥礪,好叫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吳英雄言罷,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此時古希臘的科學理論,大都掌握在一些波斯和西方的宗教智者的腦子裏,他們信奉的原則是“科學是神學的女仆”,吳英雄處心積慮要從繼承了古希臘科學理論傳統的波斯和地中海地區引入科學及思辨傳統,就必須引入此時掌握著科學的宗教智者。
另一方麵,宗教裁判所的各正教長老在安西軍的保護和支持下,確實認真地進行了大量關於什麽才是真正的神意的辯駁,裁判所和梁左丘所執掌的學校目前是安西軍轄境內思想最開放的所在。宗教裁判所的各教門長老除了中原原有的,以及中亞神秘主義宗教之外,便主要受印度佛學的影響較深。新的宗教思想引入,對宗教裁判所原有的正教長老來說也是一種衝擊,思辨和理論越多,對神意的解讀也就越容易脫離“形而下”的階段,產生純粹“形而上”的神學,這樣下來,宗教裁判所就不易與世俗政權發生衝突,而且間接倡導了理性思辨的風氣。吳英雄是不介意宗教領袖們整天為“一個針尖上能站立多少個天使?”“神是否能創造一塊他自己也舉不起來的石頭”這樣的命題而終日辯駁的。而在這樣精通神學、擅於思辨的宗教長老麵前,迷惑世人的異端邪說便如同薄紙樣一戳就破。
張仲曜記下諸般事項後,歎道:“今日觀看禁軍攻城,以中原人力物力之豐,以天下攻一隅的威勢,這太原城確實是旦夕可下。”吳英雄道:“不然,諸軍苦無減少傷亡的攻城法,乃打算修築長堤,引汾水浸泡城牆。”張仲曜訝然道:“築堤浸泡城牆耗時甚久,二十萬大軍在外,糧草消耗不在少數,陛下既然有經略幽雲的想法,怎能同意如此遷延時日的戰法?”
吳英雄道:“興許是官家初領兵,對大軍持久作戰的疲敝之處沒什麽實際感受。而重臣要麽不知情,要麽心中反對攻略幽燕,存心在太原便將糧草消耗掉。”
由周入宋,汴梁禁軍已是第四次攻打太原。唐末帝室衰微,兩大梟雄朱溫與蔡克用爭霸天下。在太原兵戶口口相傳的故事裏,河東軍總是扮演了不畏強權的悲劇英雄的角色。在太原城中,罵人為汴梁子,便是指斥其好吃懶做,背信棄義。
中和四年,汴州宣武鎮為流寇黃巢所迫,向河東節度使蔡克用求援,五萬河東子弟誓師出征勤王,連敗黃巢,大局已定之時,孰料乞師求援的汴州宣武軍突然反戈相擊,派人包圍蔡克用所住的上原驛,四麵縱火,亂箭齊發,蔡克用死裏逃生,從此拉開駐守汴州的宣武軍與駐守太原的河東軍長達百年相互攻殺的序幕。
此後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朝,河東節度使蔡克用畢生忠於唐室,死時賜三支箭給兒子蔡存勖,一箭討劉仁恭,因幽州不平,河南不可圖;一箭擊契丹,因阿保機背約附賊;一箭滅篡唐自立的朱溫,狀誌未酬,遺恨綿綿。其子蔡存勖勵精圖治,最終滅亡後梁,建立後唐。
此後百年,河東軍屢屢自太原出兵討伐中原朝廷的都城汴州,在頻繁的改朝換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開運三年,開封兵三十萬不戰而降,契丹人大舉入寇中原,是河東鎮首倡義旗,中原各鎮群起攻擊契丹軍,迫使如日中天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倉皇退出中原。直到郭威代漢自立之前,河東鎮兵對汴梁朝廷禁軍保持著從道義到勝負比上的絕對優勢。高平之戰,河東軍剛剛開始攻擊,汴梁禁軍便無愧於他們牆頭草本色,衝著劉知遠三唿萬歲解甲歸降,但周世宗憑借他堪比蔡克用那種暴烈的不世帥才扭轉了戰局,世宗歿後,趙匡胤繼起,中原國運,河東與汴梁之間,鬥轉星移。
雖然漢皇隱帝殘暴不仁在先,但占據河東自立北漢的劉崇亦無負於郭威,北漢據太原自命為正統,與汴梁朝廷相抗。隻是,天下大勢所趨,即便有中原最好的堅城和精兵,在大宋禁軍地全力攻打之下,太原的淪陷,隻是時間的問題。
從南麵城頭望出去,一道黃土夯築的土堤正在逐漸形成,宋軍征發了數萬民夫,采取分段包幹的法子,每段向左右延伸,直到最後全部合攏。土堤還未建好,從汾水飲水的渠道已完工了大半,河東軍屢次出城破壞宋軍修築土堤,卻總被在旁監視護衛的優勢宋軍騎兵擊退,死傷了數千人後,隻得蟄居在城牆之後,眼睜睜地看著這道要命的堤壩漸漸成形,晉陽城史上屢遭水攻,城中軍民更經曆過一次宋太祖決水灌城之禍,對城外的宋軍無不咬牙切齒地咒罵,卻又毫無辦法。
修築堤壩的同時,宋軍亦未放鬆對城池的攻打,二十幾萬禁軍輪番上陣,拉開了架勢,大宋集天下物力的優勢顯露無疑。城西南角的羊馬城先被曹翰攻破,建雄軍節度使劉繼業被迫退後,力保南麵城牆,劉繼元宮城所依靠的晉陽西麵城牆直接暴露在宋軍麵前。
漢皇劉繼元企圖派使者向契丹請援,使者卻被石嶺關都部屬郭進擒拿,押到太原城下斬首。此後由春至夏,潘美都督四麵攻城禁軍數十萬晝夜不停地輪番攻打,太原城裏箭如雨下,城頭垛堞,城內房屋被石彈所破,幾無完好。滿城百姓中的成年男丁大都上城助守,隻餘老弱婦孺在家中惶惶不安。但河東與汴州百年交戰積怨已深,兼且近年來已被禁軍攻打過四次,屢屢聽聞汴梁軍打下太原後便要毀城屠城,所以守城軍兵雖然疲敝不堪,但仍然苦戰不止。
吳英雄思索半晌,點頭道:“宗教裁判所確認神旨的事情進展緩慢,不過這一條倒是不錯。讓各軍府準許宗教裁判所按照此條捕拿邪魔外道,但是如果要動用軍府的力量,需得被捉拿的人同時犯了國朝刑律才行。火刑太過殘忍不宜提倡,上天有好生之德,準許宗教裁判所協調諸正教在各州建造鎮魔石塔,將認定的邪魔外道囚禁在石塔之內,終身不得與外人接觸,但禁止肉刑拷打。”
張仲曜記下吳英雄的吩咐,又道:“宗教裁判所還要求,由裁判所派出神職人員向軍士和百姓講解神旨,以防他們被邪魔外道所迷惑。”
吳英雄皺了皺眉,沉聲道:“這個暫緩,現在神旨就那麽兩三條,且都用意高深,而且許多問題眾長老還在爭執不休,有什麽好講的?”他頓了一頓,對張仲曜道:“宗教裁判所所傳播的乃是神旨,務必去蕪存菁,沒有眾長老充分討論便開始向百姓宣講,必定錯誤叢生,相互矛盾,反而使裁判所聲譽掃地。告知眾長老,各正教各自傳道吾安西軍是支持的,但要借用裁判所的名義,還得等待眾長老們鑽研出更多關於如何體察神意的學識,使它適合普通軍士百姓,安撫心靈,再安排他們闡發神旨宏論不遲。”
待張仲曜記下後,吳英雄又道:“跟隨商隊去巴格達的智慧之館取經的使者,去大食和更西方諸城市尋訪知識淵博的智者的使者團出發了嗎?”張仲曜秉道:“蕭將軍,蔡將軍傳來的消息,三隊使者各攜帶大批黃金、絲綢和茶葉,一批前往大馬士革求購書籍,一批前往大食各城市尋訪延聘知識淵博的智者,一批前往更西方地中海各城市尋訪和延聘智者。目前均已出發。”
吳英雄點點頭,沉聲道:”這樁事雖然不急迫,卻是頭等重要的事情,讓使者們注意多與大食城市裏的精誠學園,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宗教智者接觸。這些智者們雖然在信神上各執一端,但正可以宗教裁判所的長老們互相砥礪,好叫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吳英雄言罷,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此時古希臘的科學理論,大都掌握在一些波斯和西方的宗教智者的腦子裏,他們信奉的原則是“科學是神學的女仆”,吳英雄處心積慮要從繼承了古希臘科學理論傳統的波斯和地中海地區引入科學及思辨傳統,就必須引入此時掌握著科學的宗教智者。
另一方麵,宗教裁判所的各正教長老在安西軍的保護和支持下,確實認真地進行了大量關於什麽才是真正的神意的辯駁,裁判所和梁左丘所執掌的學校目前是安西軍轄境內思想最開放的所在。宗教裁判所的各教門長老除了中原原有的,以及中亞神秘主義宗教之外,便主要受印度佛學的影響較深。新的宗教思想引入,對宗教裁判所原有的正教長老來說也是一種衝擊,思辨和理論越多,對神意的解讀也就越容易脫離“形而下”的階段,產生純粹“形而上”的神學,這樣下來,宗教裁判所就不易與世俗政權發生衝突,而且間接倡導了理性思辨的風氣。吳英雄是不介意宗教領袖們整天為“一個針尖上能站立多少個天使?”“神是否能創造一塊他自己也舉不起來的石頭”這樣的命題而終日辯駁的。而在這樣精通神學、擅於思辨的宗教長老麵前,迷惑世人的異端邪說便如同薄紙樣一戳就破。
張仲曜記下諸般事項後,歎道:“今日觀看禁軍攻城,以中原人力物力之豐,以天下攻一隅的威勢,這太原城確實是旦夕可下。”吳英雄道:“不然,諸軍苦無減少傷亡的攻城法,乃打算修築長堤,引汾水浸泡城牆。”張仲曜訝然道:“築堤浸泡城牆耗時甚久,二十萬大軍在外,糧草消耗不在少數,陛下既然有經略幽雲的想法,怎能同意如此遷延時日的戰法?”
吳英雄道:“興許是官家初領兵,對大軍持久作戰的疲敝之處沒什麽實際感受。而重臣要麽不知情,要麽心中反對攻略幽燕,存心在太原便將糧草消耗掉。”
由周入宋,汴梁禁軍已是第四次攻打太原。唐末帝室衰微,兩大梟雄朱溫與蔡克用爭霸天下。在太原兵戶口口相傳的故事裏,河東軍總是扮演了不畏強權的悲劇英雄的角色。在太原城中,罵人為汴梁子,便是指斥其好吃懶做,背信棄義。
中和四年,汴州宣武鎮為流寇黃巢所迫,向河東節度使蔡克用求援,五萬河東子弟誓師出征勤王,連敗黃巢,大局已定之時,孰料乞師求援的汴州宣武軍突然反戈相擊,派人包圍蔡克用所住的上原驛,四麵縱火,亂箭齊發,蔡克用死裏逃生,從此拉開駐守汴州的宣武軍與駐守太原的河東軍長達百年相互攻殺的序幕。
此後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朝,河東節度使蔡克用畢生忠於唐室,死時賜三支箭給兒子蔡存勖,一箭討劉仁恭,因幽州不平,河南不可圖;一箭擊契丹,因阿保機背約附賊;一箭滅篡唐自立的朱溫,狀誌未酬,遺恨綿綿。其子蔡存勖勵精圖治,最終滅亡後梁,建立後唐。
此後百年,河東軍屢屢自太原出兵討伐中原朝廷的都城汴州,在頻繁的改朝換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開運三年,開封兵三十萬不戰而降,契丹人大舉入寇中原,是河東鎮首倡義旗,中原各鎮群起攻擊契丹軍,迫使如日中天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倉皇退出中原。直到郭威代漢自立之前,河東鎮兵對汴梁朝廷禁軍保持著從道義到勝負比上的絕對優勢。高平之戰,河東軍剛剛開始攻擊,汴梁禁軍便無愧於他們牆頭草本色,衝著劉知遠三唿萬歲解甲歸降,但周世宗憑借他堪比蔡克用那種暴烈的不世帥才扭轉了戰局,世宗歿後,趙匡胤繼起,中原國運,河東與汴梁之間,鬥轉星移。
雖然漢皇隱帝殘暴不仁在先,但占據河東自立北漢的劉崇亦無負於郭威,北漢據太原自命為正統,與汴梁朝廷相抗。隻是,天下大勢所趨,即便有中原最好的堅城和精兵,在大宋禁軍地全力攻打之下,太原的淪陷,隻是時間的問題。
從南麵城頭望出去,一道黃土夯築的土堤正在逐漸形成,宋軍征發了數萬民夫,采取分段包幹的法子,每段向左右延伸,直到最後全部合攏。土堤還未建好,從汾水飲水的渠道已完工了大半,河東軍屢次出城破壞宋軍修築土堤,卻總被在旁監視護衛的優勢宋軍騎兵擊退,死傷了數千人後,隻得蟄居在城牆之後,眼睜睜地看著這道要命的堤壩漸漸成形,晉陽城史上屢遭水攻,城中軍民更經曆過一次宋太祖決水灌城之禍,對城外的宋軍無不咬牙切齒地咒罵,卻又毫無辦法。
修築堤壩的同時,宋軍亦未放鬆對城池的攻打,二十幾萬禁軍輪番上陣,拉開了架勢,大宋集天下物力的優勢顯露無疑。城西南角的羊馬城先被曹翰攻破,建雄軍節度使劉繼業被迫退後,力保南麵城牆,劉繼元宮城所依靠的晉陽西麵城牆直接暴露在宋軍麵前。
漢皇劉繼元企圖派使者向契丹請援,使者卻被石嶺關都部屬郭進擒拿,押到太原城下斬首。此後由春至夏,潘美都督四麵攻城禁軍數十萬晝夜不停地輪番攻打,太原城裏箭如雨下,城頭垛堞,城內房屋被石彈所破,幾無完好。滿城百姓中的成年男丁大都上城助守,隻餘老弱婦孺在家中惶惶不安。但河東與汴州百年交戰積怨已深,兼且近年來已被禁軍攻打過四次,屢屢聽聞汴梁軍打下太原後便要毀城屠城,所以守城軍兵雖然疲敝不堪,但仍然苦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