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吐蕃騎兵屠戮村莊已成習慣,周圍的吐蕃騎兵一聽來離諢問話的套路便已知他腦中所想,此刻一起抽出彎刀來,也不管這驛站中的小吏是吐蕃人還是漢人,全都用彎刀放倒,最後還放了把火,將整個驛站燒成白地。來離諢望著濃煙滾滾,陰沉的命道:“沿途所有驛站和村莊,全部放火燒掉,免得便宜了漢人。”
離驛站大約十裏開外的一處山穀中,流水淙淙,夏草茂盛,正是吐蕃拔海部放牧的場所,頭人拔海牟之凝望著不遠處的滾滾濃煙升騰起來,臉色大驚,這幾個月來吐蕃騎兵在胭脂山一帶連吃大虧,被漢人打得抬不起頭來的情勢這頭人全是知道的,看這形勢,恐怕是漢人攻進了涼州,正在燒殺搶掠。
“父親,我們怎麽辦?要不要幫助節度使大人攻打那些漢人?”他兒子拔海末羊手把彎刀問道。
“糊塗,這漢兵來勢洶洶,節度使大人尚且難敵,我等又濟得甚事?”拔海牟之道,他歎了口氣,“我們從高原上下來,既然此處呆不得了,便迴到高原去,傳我的命令,部落全體遷徙往邈川青唐城,投靠溫逋大人。”
吐蕃軍紀向來極差,伴隨著被嵐州驃騎軍驅趕而逃的吐蕃騎兵越來越多,焚燒村舍煙在涼州的土地上四處升騰,到處是背著包袱逃的百姓。當白發蒼蒼的譚慶池被兩個兒子不由分說架出老宅,扔在大車上,忽然大喊了一聲“不好”,不知從哪裏生出一股大力,推開兒子,奔入房內,在炕席底下摸索半天,最後哆哆嗦嗦地將幾張房契和地契揣到懷裏。
大兒子譚德亮見他奔入房中居然隻為了這幾張紙,心中不由埋怨道:“爹啊爹,要是真金白銀還罷了,為了這幾張破紙耽擱日子。叫那四處放火燒殺的吐蕃人撞見丟掉性命,那才叫一個不值。”譚慶池心滿意足地將那幾張契據揣在懷裏,覷見兒子臉上不豫的神色,不由罵道:“你老子我累死累活置田置地,到了老來方才還完鄭家錢莊的印子錢,還不是給你們這幾個不爭氣的東西攢下的家業。”
大兒子譚德亮還埋著頭不說話,小兒子譚得雨苦著臉埋怨道:“爹啊,您也不看那地契上吐蕃官兒的大印,新來的大人認識不認?您瞧瞧,村東頭那給您蓋印連帶做中人的吐蕃頭人自家都卷著鋪蓋卷兒逃走了呢!”不孝的二媳婦也一邊嘟囔著:“一輩子節衣縮食,怎麽不攢點真金白銀,到頭來落得幾張破紙。”差點沒把譚老爺子氣得背過氣去。一家人互相吵罵著往那附近的大黃山脈中逃去。
高蹄營校尉蒲漢姑一直馳馬追擊落荒而逃吐蕃人,但很難追得上,因為他們跑得太快了。沿途碰見不少逃難的村民和空無人煙的村落,蒲漢姑心中都不住地竊喜,打完這仗,自己手下又該多幾個蔭戶了吧。不但如此,手底下百夫長交上來的歲入也該再漲個幾成。他心頭高興自然精神抖擻,除了中間停下來給戰馬喂料飲水幾次,一直催馬前行,不知不覺,居然已經馳過了兩邊峰巒疊障的山穀地帶。穀水下遊要塞,姑臧堡中的吐蕃戍卒不多,中午聽聞大軍來攻,下午堡壘附近就見著了漢軍騎兵,四麵到處都是焚燒村社的濃煙滾滾,一片風聲鶴唳,這些戍卒隻恨沒有早點著迴報軍情的斥候騎兵一同向後逃散,白天緊閉堡壘門戶,到了晚上,統兵官便帶著下屬一溜煙放棄了城堡逃到涼州邊牆之內。
到了晚間,高蹄營飲馬穀水西畔,涼州外圍已經遙遙相望。涼州乃是河西走廊東端的重鎮要隘,號稱”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所以吳英雄等人襲取甘州之前,早已做好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涼州,囊括整個河西走廊地帶的戰略規劃。在擔任前衛偵騎的高蹄營校尉蒲漢姑行囊中有涼州城左近地勢和吐蕃鎮守兵力的分布情況。
由姑臧沿著穀水北去,通往涼州城的道路上有兩道邊牆向南拱衛。這加築的邊牆和堡壘原本是前唐朔方軍防備從青藏高原撲擊而下的吐蕃人的,所以全部都是向南。涼州背靠著巨大的湖泊休屠澤,乃是一塊水草豐美宜農宜牧之地,原是漢代匈奴休屠王領地,自從漢唐取得河西之後,漢民開墾良田千頃,生息繁衍。吐蕃人入寇占據河西後,將這些老實本分的漢人農夫盡數擄為奴隸,又稱朗生,每迴向朝廷稟報河西戶口時,將這數十萬漢民全都不計在內,隻說涼州僅有漢民三百戶而已。吳英雄矢誌攻擊涼州的一大目的,也是要取得這些漢戶,平衡河西走廊上日益增加的胡氣。
吐蕃人雖然不似漠北草原部落那樣完全以帳幕為居所,卻崇尚進攻,即便是防禦,也大都不很那般依仗線式城牆的防守,因此在這些唐朝花費了巨大人力物力修築的邊牆上,隻放了一些漢軍和老弱吐蕃兵防守,借以消耗攻城軍隊的銳氣。而真正的吐蕃精銳則聚集在涼州城中,休屠澤畔水草豐美,河西軍節度使折逋葛支在那裏養兵放馬。涼州城北靠著茫茫瀚海,南麵有邊牆防護,敵軍北方越過漫漫沙漠戈壁而來,要麽是從河西走廊突破重重堡壘邊牆而至,都必然疲乏不堪,涼州吐蕃正好以逸待勞,在休屠澤畔將其擊敗。
麵對高聳的邊牆,高蹄營眾軍士都眼望著蒲漢姑,等待他決斷。攻城是步軍的專業,可是眼下這兩道邊牆一看便是兵力極其空虛的,假如就這般放任敵人報迴軍情,吐蕃首領添兵把守,要將之攻克卻要耗費時日。蒲漢姑盯著那垛堞後麵探頭探腦的敵軍沉吟片刻,命道:“這邊牆自唐朝以來,涼州吐蕃也不甚重視,少有修葺。王離帶兩個百人隊留在此處等待大軍,我帶其他人且度到穀水東畔,沿著這兩道邊牆走上一圈,先看看虛實再說,實在不行便繞過去,先嚇唬嚇唬這些戍守邊牆的卒子。”
離驛站大約十裏開外的一處山穀中,流水淙淙,夏草茂盛,正是吐蕃拔海部放牧的場所,頭人拔海牟之凝望著不遠處的滾滾濃煙升騰起來,臉色大驚,這幾個月來吐蕃騎兵在胭脂山一帶連吃大虧,被漢人打得抬不起頭來的情勢這頭人全是知道的,看這形勢,恐怕是漢人攻進了涼州,正在燒殺搶掠。
“父親,我們怎麽辦?要不要幫助節度使大人攻打那些漢人?”他兒子拔海末羊手把彎刀問道。
“糊塗,這漢兵來勢洶洶,節度使大人尚且難敵,我等又濟得甚事?”拔海牟之道,他歎了口氣,“我們從高原上下來,既然此處呆不得了,便迴到高原去,傳我的命令,部落全體遷徙往邈川青唐城,投靠溫逋大人。”
吐蕃軍紀向來極差,伴隨著被嵐州驃騎軍驅趕而逃的吐蕃騎兵越來越多,焚燒村舍煙在涼州的土地上四處升騰,到處是背著包袱逃的百姓。當白發蒼蒼的譚慶池被兩個兒子不由分說架出老宅,扔在大車上,忽然大喊了一聲“不好”,不知從哪裏生出一股大力,推開兒子,奔入房內,在炕席底下摸索半天,最後哆哆嗦嗦地將幾張房契和地契揣到懷裏。
大兒子譚德亮見他奔入房中居然隻為了這幾張紙,心中不由埋怨道:“爹啊爹,要是真金白銀還罷了,為了這幾張破紙耽擱日子。叫那四處放火燒殺的吐蕃人撞見丟掉性命,那才叫一個不值。”譚慶池心滿意足地將那幾張契據揣在懷裏,覷見兒子臉上不豫的神色,不由罵道:“你老子我累死累活置田置地,到了老來方才還完鄭家錢莊的印子錢,還不是給你們這幾個不爭氣的東西攢下的家業。”
大兒子譚德亮還埋著頭不說話,小兒子譚得雨苦著臉埋怨道:“爹啊,您也不看那地契上吐蕃官兒的大印,新來的大人認識不認?您瞧瞧,村東頭那給您蓋印連帶做中人的吐蕃頭人自家都卷著鋪蓋卷兒逃走了呢!”不孝的二媳婦也一邊嘟囔著:“一輩子節衣縮食,怎麽不攢點真金白銀,到頭來落得幾張破紙。”差點沒把譚老爺子氣得背過氣去。一家人互相吵罵著往那附近的大黃山脈中逃去。
高蹄營校尉蒲漢姑一直馳馬追擊落荒而逃吐蕃人,但很難追得上,因為他們跑得太快了。沿途碰見不少逃難的村民和空無人煙的村落,蒲漢姑心中都不住地竊喜,打完這仗,自己手下又該多幾個蔭戶了吧。不但如此,手底下百夫長交上來的歲入也該再漲個幾成。他心頭高興自然精神抖擻,除了中間停下來給戰馬喂料飲水幾次,一直催馬前行,不知不覺,居然已經馳過了兩邊峰巒疊障的山穀地帶。穀水下遊要塞,姑臧堡中的吐蕃戍卒不多,中午聽聞大軍來攻,下午堡壘附近就見著了漢軍騎兵,四麵到處都是焚燒村社的濃煙滾滾,一片風聲鶴唳,這些戍卒隻恨沒有早點著迴報軍情的斥候騎兵一同向後逃散,白天緊閉堡壘門戶,到了晚上,統兵官便帶著下屬一溜煙放棄了城堡逃到涼州邊牆之內。
到了晚間,高蹄營飲馬穀水西畔,涼州外圍已經遙遙相望。涼州乃是河西走廊東端的重鎮要隘,號稱”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所以吳英雄等人襲取甘州之前,早已做好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涼州,囊括整個河西走廊地帶的戰略規劃。在擔任前衛偵騎的高蹄營校尉蒲漢姑行囊中有涼州城左近地勢和吐蕃鎮守兵力的分布情況。
由姑臧沿著穀水北去,通往涼州城的道路上有兩道邊牆向南拱衛。這加築的邊牆和堡壘原本是前唐朔方軍防備從青藏高原撲擊而下的吐蕃人的,所以全部都是向南。涼州背靠著巨大的湖泊休屠澤,乃是一塊水草豐美宜農宜牧之地,原是漢代匈奴休屠王領地,自從漢唐取得河西之後,漢民開墾良田千頃,生息繁衍。吐蕃人入寇占據河西後,將這些老實本分的漢人農夫盡數擄為奴隸,又稱朗生,每迴向朝廷稟報河西戶口時,將這數十萬漢民全都不計在內,隻說涼州僅有漢民三百戶而已。吳英雄矢誌攻擊涼州的一大目的,也是要取得這些漢戶,平衡河西走廊上日益增加的胡氣。
吐蕃人雖然不似漠北草原部落那樣完全以帳幕為居所,卻崇尚進攻,即便是防禦,也大都不很那般依仗線式城牆的防守,因此在這些唐朝花費了巨大人力物力修築的邊牆上,隻放了一些漢軍和老弱吐蕃兵防守,借以消耗攻城軍隊的銳氣。而真正的吐蕃精銳則聚集在涼州城中,休屠澤畔水草豐美,河西軍節度使折逋葛支在那裏養兵放馬。涼州城北靠著茫茫瀚海,南麵有邊牆防護,敵軍北方越過漫漫沙漠戈壁而來,要麽是從河西走廊突破重重堡壘邊牆而至,都必然疲乏不堪,涼州吐蕃正好以逸待勞,在休屠澤畔將其擊敗。
麵對高聳的邊牆,高蹄營眾軍士都眼望著蒲漢姑,等待他決斷。攻城是步軍的專業,可是眼下這兩道邊牆一看便是兵力極其空虛的,假如就這般放任敵人報迴軍情,吐蕃首領添兵把守,要將之攻克卻要耗費時日。蒲漢姑盯著那垛堞後麵探頭探腦的敵軍沉吟片刻,命道:“這邊牆自唐朝以來,涼州吐蕃也不甚重視,少有修葺。王離帶兩個百人隊留在此處等待大軍,我帶其他人且度到穀水東畔,沿著這兩道邊牆走上一圈,先看看虛實再說,實在不行便繞過去,先嚇唬嚇唬這些戍守邊牆的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