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後,馳獵軍指揮使曹勇在酒桌上被問第一次獲取獎賞的感觸,曹勇醉醺醺地歎道,長這麽大,第一迴覺得,看到羊就想吐,公羊的味道好騷臭,酒鬼老爹是個混蛋。這種迴答簡直讓所有人都覺得莫名其妙。
河西軍最高統帥吳英雄卻不知道曹勇此時的痛苦,他頗有些驕傲地看著似乎是非常鎮靜的站在場邊等待領獎的曹勇,對教戎軍指揮使蔡斯道:“看那個漢人小孩,騎羊多麽棒,隻要有機會,未來他的騎術不會比任何一個草原人差的。”
孩子騎羊的表演讓校場上的氣氛幾乎沸騰了,原本嚴肅的教戎軍校閱成軍的儀式也變得格外熱鬧,正在這時,嚴整的教戎軍隊列開始行進入場了,將滿場氣氛推向又一個高點。
首先入場的是騎兵營,五百名騎兵排成十列整齊的入場。由於步兵軍團中的騎營不需要攜帶大量輜重,騎士們胯下都是矯健的波斯馬,人馬甲胄都塗成黑色。騎士腰部以下都包裹在馬甲以內,人與馬渾然一體。馬鞍的左邊掛著騎士盾和弓囊,右邊掛著箭囊和騎兵刀,馬鞍的後麵係著水壺和幹糧袋。騎士上半身兩檔甲很厚,整塊胸甲和背甲扣合在一起,仿佛鋼鐵鑄就的肌肉,魚鱗甲從肩部一直延伸到手腕,每個人都戴好了絲綢和皮革襯裏的鐵手套。外罩一件白色的騎披風。騎士都一隻手握住韁繩,另一隻手豎起四米的騎槍對閱兵台上將領們致敬,遠遠望去,仿佛一片移動的樹林。
為了表示是隸屬於教戎軍的騎營,騎兵的胸甲前都綴著鮮紅的纓絡,在白色的披風和黑色騎士甲的襯托下,紅纓顯得非常耀眼。
“早知道紅色的瓔珞如此醒目,我就將它掛在標準軍袍上了。”吳英雄側身對蔡斯說。
“關中追懷秦漢,秦尚黑,漢尚紅。河西漢人大都是關隴血脈,所以均著黑甲紅纓。”蔡斯解釋道,身為教戎軍的指揮使,蔡斯也為屬下的嚴整軍容自傲。
緊隨在騎營後的是三個長槍營,這些長槍兵身披的甲胄重量是步卒中最重的,士卒們排成三個方陣,從頭到腳的鐵甲使他們的隊列像一道金屬的洪流。士卒正麵的外甲胄是一層鎖子甲,鎖子甲下麵是藤甲,藤甲下麵是一層的絲質內衫,三層護甲足以抵擋從箭矢和大部分格鬥中的傷害,同時,手臂和腿腳處的鎧甲都做了特別設計,既靈活又增加了對關節部位額外的防護和支撐。
士卒背後的防護則差了很多,除了一塊護住心肺要害的鐵甲外,隻著綴著鋼片的厚革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後背的防護和前方一樣,僅僅盔甲的重量就足以使長槍兵邁不開步。“每個指揮官都應當避免麾下士卒的背部直麵敵人的攻擊”的作戰原則同時也被反複灌輸給各級軍官。
即便如此,長槍兵仍然被譽為軍團中最累的兵種,他們為其他一切兵種提供掩護,披甲後持續戰鬥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個時辰,是全軍的依靠。他們左臂上套著護身盾,右側腰間掛著箭囊和五花八門近戰武器,橫刀是最常見的,使用戰斧,狼牙棒,短劍,三棱刺等也不少,士卒們在入場前已經將鐵麵罩放下,經過閱兵台時將原本豎起五米長槍斜向45度角,整齊劃一的動作引起閱兵台上的參謀軍官們一陣驚歎。
長槍營身後是兩個佰刀營方陣,佰刀手們身著的陷陣甲比長槍手的全身甲輕便,但防護更為均衡,胸背腰腹等重要部位都以大塊鐵甲防護,手臂包裹著細密的鋼質鱗甲,大腿外披鐵環綴成的鎖子甲,內襯一層堅硬的厚革甲,小腿前方則由厚革帶束緊板狀脛甲防護,整個簡直如同鋼鐵包裹的猛獸。步伐沉重的陌刀手腰右側掛著各式短兵,左側掛著直徑三尺的圓盾。而雙手使佰刀時他們習慣將圓盾背在背後,可以增加身後的防護,短兵格鬥時則以左手持盾,右手使用戰斧,狼牙棒,短劍,短矛等近身武器。雖然五尺的刀刃都被皮鞘細心的包裹起來,但在所有受閱的方陣中,佰刀手們仍然是殺氣最重的,伴隨著他們的出現,閱兵場上的氣溫都似乎寒冷了不少。
“此番最大的意外之喜,就是得了這兩千五百陌刀手。”吳英雄微笑著對身旁蔡斯道。晚唐五代內亂殺伐,中原軍隊的主要作戰對象都是步兵,因此更利於克製輕騎的大唐陌刀因為造價昂貴,被中原各節鎮軍隊棄之不用。歸義軍地近西域,既容易得到打造陌刀的好鐵,又要麵臨四麵迴鶻、吐蕃輕騎的突襲騷擾,雖然歸義軍騎兵的比例已經遠遠高於中原節鎮,完全依靠以騎製騎還是不太現實,因此歸義軍裝備和訓練了大量的陌刀手抵禦周邊遊牧民族的輕騎襲擾。吳英雄收服河西漢軍後,汰弱留強,得了兩千五百訓練精熟的陌刀手,便將每隻步軍中都有兩個陌刀營,使原本長於守禦的步軍陣多了兩把犀利的尖刀。
取得河西之地後,吳英雄原本想要迫不及待的發動對涼州吐蕃的攻擊。但進入敦煌,一疏理河西情況,才發現當務之急是整合河西現有四分五裂的實力。河西之地原有歸義軍和甘州迴鶻兩大勢力,歸義軍早已經四分五裂,迴鶻各部則隻是被他打敗而已,隨時可能重新推舉出大可汗,聯合起來發起攻勢。
於是吳英雄隻能先在敦煌將歸順的歸義軍各鎮和嵐州西征軍,以及招攬的迴鶻勇士編成六軍,並把所有自己勢力所及範圍內的漢民和迴鶻部族都分給軍士。然後一邊整訓軍隊,一邊以軍為單位發動對河西走廊內迴鶻部落的輪番打擊。拜河西走廊走廊相對封閉的地形所賜,用了數月時間,終於將千裏河西清掃幹淨,各軍也在整訓和邊戰邊練中逐漸成型。新成立的河西軍軍士在這幾個月時間裏也逐漸感到了新的軍製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優勢,原本因為種種原因而投入吳英雄麾下的軍漢變得對他既崇敬,又死心塌地地忠誠,也逐漸學會了利用吳英雄製定的種種規矩給自己爭取最大的好處。
如果說佰刀營的出現是閱兵場裏籠罩著一股肅殺,接下來弓弩營入場則使整個氣氛活躍起來。弓弩手必須身高臂長的要求使長弓營成為所有軍團中平均身高最高的隊伍。正常情況下弓弩手都在其他兵種的保護下放箭,這也是長弓手們麵對戰爭的心態較為放鬆,因此,弓弩營是各軍團中氣氛最活躍,也是和駐地女子風流韻事最多的營。
為了方便彎弓搭箭,弓人甲僅肩甲和胸甲是扣在一起的板甲,其它外甲都是輕便的革質,此外還穿了一件絲棉襯裏的鎖子甲背心,因此,如果不是將半人高的護身方盾背在背後,這些身材頎長的長弓手們的步伐恐怕就要更加輕捷了。
弓手們左側腰間掛著長弓和圓盾,右側掛著箭囊和護身武器,或許是因為盔甲不夠沉重的關係,許多弓手都選用了戰斧,狼牙棒等重武器。在此後千鈞一發般的許多戰鬥中,敵軍的重步兵突破進入夏軍長弓手的陣地,滿心歡喜的準備開始一邊倒的屠殺的時候,沒想到迎來的確是異常血腥肉搏戰,相對來說鎧甲單薄的弓箭手對格鬥中以傷換命的技巧鑽研頗深。
最後入場的是輜重營,教戎軍輜重營本有300輛馬車,由於車隊過於龐大,入場受閱的僅僅是100輛載有諸葛連弩的弩車和400名軍士的徒步方陣。也為了行動方便的需要,輜重營士卒個人著甲極其簡單,除了頭盔外,大多僅穿著綴鋼片的革質背心。
河西軍最高統帥吳英雄卻不知道曹勇此時的痛苦,他頗有些驕傲地看著似乎是非常鎮靜的站在場邊等待領獎的曹勇,對教戎軍指揮使蔡斯道:“看那個漢人小孩,騎羊多麽棒,隻要有機會,未來他的騎術不會比任何一個草原人差的。”
孩子騎羊的表演讓校場上的氣氛幾乎沸騰了,原本嚴肅的教戎軍校閱成軍的儀式也變得格外熱鬧,正在這時,嚴整的教戎軍隊列開始行進入場了,將滿場氣氛推向又一個高點。
首先入場的是騎兵營,五百名騎兵排成十列整齊的入場。由於步兵軍團中的騎營不需要攜帶大量輜重,騎士們胯下都是矯健的波斯馬,人馬甲胄都塗成黑色。騎士腰部以下都包裹在馬甲以內,人與馬渾然一體。馬鞍的左邊掛著騎士盾和弓囊,右邊掛著箭囊和騎兵刀,馬鞍的後麵係著水壺和幹糧袋。騎士上半身兩檔甲很厚,整塊胸甲和背甲扣合在一起,仿佛鋼鐵鑄就的肌肉,魚鱗甲從肩部一直延伸到手腕,每個人都戴好了絲綢和皮革襯裏的鐵手套。外罩一件白色的騎披風。騎士都一隻手握住韁繩,另一隻手豎起四米的騎槍對閱兵台上將領們致敬,遠遠望去,仿佛一片移動的樹林。
為了表示是隸屬於教戎軍的騎營,騎兵的胸甲前都綴著鮮紅的纓絡,在白色的披風和黑色騎士甲的襯托下,紅纓顯得非常耀眼。
“早知道紅色的瓔珞如此醒目,我就將它掛在標準軍袍上了。”吳英雄側身對蔡斯說。
“關中追懷秦漢,秦尚黑,漢尚紅。河西漢人大都是關隴血脈,所以均著黑甲紅纓。”蔡斯解釋道,身為教戎軍的指揮使,蔡斯也為屬下的嚴整軍容自傲。
緊隨在騎營後的是三個長槍營,這些長槍兵身披的甲胄重量是步卒中最重的,士卒們排成三個方陣,從頭到腳的鐵甲使他們的隊列像一道金屬的洪流。士卒正麵的外甲胄是一層鎖子甲,鎖子甲下麵是藤甲,藤甲下麵是一層的絲質內衫,三層護甲足以抵擋從箭矢和大部分格鬥中的傷害,同時,手臂和腿腳處的鎧甲都做了特別設計,既靈活又增加了對關節部位額外的防護和支撐。
士卒背後的防護則差了很多,除了一塊護住心肺要害的鐵甲外,隻著綴著鋼片的厚革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後背的防護和前方一樣,僅僅盔甲的重量就足以使長槍兵邁不開步。“每個指揮官都應當避免麾下士卒的背部直麵敵人的攻擊”的作戰原則同時也被反複灌輸給各級軍官。
即便如此,長槍兵仍然被譽為軍團中最累的兵種,他們為其他一切兵種提供掩護,披甲後持續戰鬥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個時辰,是全軍的依靠。他們左臂上套著護身盾,右側腰間掛著箭囊和五花八門近戰武器,橫刀是最常見的,使用戰斧,狼牙棒,短劍,三棱刺等也不少,士卒們在入場前已經將鐵麵罩放下,經過閱兵台時將原本豎起五米長槍斜向45度角,整齊劃一的動作引起閱兵台上的參謀軍官們一陣驚歎。
長槍營身後是兩個佰刀營方陣,佰刀手們身著的陷陣甲比長槍手的全身甲輕便,但防護更為均衡,胸背腰腹等重要部位都以大塊鐵甲防護,手臂包裹著細密的鋼質鱗甲,大腿外披鐵環綴成的鎖子甲,內襯一層堅硬的厚革甲,小腿前方則由厚革帶束緊板狀脛甲防護,整個簡直如同鋼鐵包裹的猛獸。步伐沉重的陌刀手腰右側掛著各式短兵,左側掛著直徑三尺的圓盾。而雙手使佰刀時他們習慣將圓盾背在背後,可以增加身後的防護,短兵格鬥時則以左手持盾,右手使用戰斧,狼牙棒,短劍,短矛等近身武器。雖然五尺的刀刃都被皮鞘細心的包裹起來,但在所有受閱的方陣中,佰刀手們仍然是殺氣最重的,伴隨著他們的出現,閱兵場上的氣溫都似乎寒冷了不少。
“此番最大的意外之喜,就是得了這兩千五百陌刀手。”吳英雄微笑著對身旁蔡斯道。晚唐五代內亂殺伐,中原軍隊的主要作戰對象都是步兵,因此更利於克製輕騎的大唐陌刀因為造價昂貴,被中原各節鎮軍隊棄之不用。歸義軍地近西域,既容易得到打造陌刀的好鐵,又要麵臨四麵迴鶻、吐蕃輕騎的突襲騷擾,雖然歸義軍騎兵的比例已經遠遠高於中原節鎮,完全依靠以騎製騎還是不太現實,因此歸義軍裝備和訓練了大量的陌刀手抵禦周邊遊牧民族的輕騎襲擾。吳英雄收服河西漢軍後,汰弱留強,得了兩千五百訓練精熟的陌刀手,便將每隻步軍中都有兩個陌刀營,使原本長於守禦的步軍陣多了兩把犀利的尖刀。
取得河西之地後,吳英雄原本想要迫不及待的發動對涼州吐蕃的攻擊。但進入敦煌,一疏理河西情況,才發現當務之急是整合河西現有四分五裂的實力。河西之地原有歸義軍和甘州迴鶻兩大勢力,歸義軍早已經四分五裂,迴鶻各部則隻是被他打敗而已,隨時可能重新推舉出大可汗,聯合起來發起攻勢。
於是吳英雄隻能先在敦煌將歸順的歸義軍各鎮和嵐州西征軍,以及招攬的迴鶻勇士編成六軍,並把所有自己勢力所及範圍內的漢民和迴鶻部族都分給軍士。然後一邊整訓軍隊,一邊以軍為單位發動對河西走廊內迴鶻部落的輪番打擊。拜河西走廊走廊相對封閉的地形所賜,用了數月時間,終於將千裏河西清掃幹淨,各軍也在整訓和邊戰邊練中逐漸成型。新成立的河西軍軍士在這幾個月時間裏也逐漸感到了新的軍製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優勢,原本因為種種原因而投入吳英雄麾下的軍漢變得對他既崇敬,又死心塌地地忠誠,也逐漸學會了利用吳英雄製定的種種規矩給自己爭取最大的好處。
如果說佰刀營的出現是閱兵場裏籠罩著一股肅殺,接下來弓弩營入場則使整個氣氛活躍起來。弓弩手必須身高臂長的要求使長弓營成為所有軍團中平均身高最高的隊伍。正常情況下弓弩手都在其他兵種的保護下放箭,這也是長弓手們麵對戰爭的心態較為放鬆,因此,弓弩營是各軍團中氣氛最活躍,也是和駐地女子風流韻事最多的營。
為了方便彎弓搭箭,弓人甲僅肩甲和胸甲是扣在一起的板甲,其它外甲都是輕便的革質,此外還穿了一件絲棉襯裏的鎖子甲背心,因此,如果不是將半人高的護身方盾背在背後,這些身材頎長的長弓手們的步伐恐怕就要更加輕捷了。
弓手們左側腰間掛著長弓和圓盾,右側掛著箭囊和護身武器,或許是因為盔甲不夠沉重的關係,許多弓手都選用了戰斧,狼牙棒等重武器。在此後千鈞一發般的許多戰鬥中,敵軍的重步兵突破進入夏軍長弓手的陣地,滿心歡喜的準備開始一邊倒的屠殺的時候,沒想到迎來的確是異常血腥肉搏戰,相對來說鎧甲單薄的弓箭手對格鬥中以傷換命的技巧鑽研頗深。
最後入場的是輜重營,教戎軍輜重營本有300輛馬車,由於車隊過於龐大,入場受閱的僅僅是100輛載有諸葛連弩的弩車和400名軍士的徒步方陣。也為了行動方便的需要,輜重營士卒個人著甲極其簡單,除了頭盔外,大多僅穿著綴鋼片的革質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