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漢人希望所係在玉門孤城,而玉門關守軍希望所係在嵐州援軍。嵐州援軍正艱難地在沙漠中跋涉。
頭頂著散發熾熱的烈日,低頭是耀眼的流沙,吳英雄感到一陣暈厥,身子一軟就要倒地時,於伏仁軌在旁邊扶了他一把,關切地問道:“大人,您還是先喝一點水吧。”說完從自己的馬鞍上摘下一囊食水,遞到吳英雄跟前。
吳英雄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堅定地將水囊推開,沙啞著聲音道:“全軍將士食水各有份額,除了傷病號外不得例外,這是規矩。”他迴頭望了望被烈日曬得脫皮的軍士們,鼓起氣力,大聲道:“還有五十裏就是居延海,驃騎營兄弟早已準備了奶酒和茶葉,大家堅持住,不得掉隊。”
若是平日,這鼓勵之語必然贏得軍士們齊聲迴應,但現在卻隻有有氣無力地應和之聲,“指揮使說得好!”,“大家加把勁!”,“沙漠行軍沒什麽可怕地。”稀稀拉拉地讚歎倒像是違心附和領袖一般,反而凸顯了大多數軍士能少說話就少說話,能節約一點體力就節約一點的心態。不過,令吳英雄倍感欣慰的是,所有人雖然都被長途跋涉和烈日烘烤弄得無精打采疲憊不堪,但所有人都在努力著往前挪動腳步。
此次嵐州千裏奔襲還算是順利,一路都在驃騎營分隊的掩護和警戒下麵。所有軍士都有長途行軍的經驗,每天天色微明便拔營出發,白天每行進20裏休息一次,一直走到太陽落山紮營休憩,帳幕裏的軍士還在百夫長的督導下練習一陣武藝後方才睡下,百夫長和十夫長每天向牙軍營稟報行軍物資的用度情況。
進入巴丹吉林沙漠後,行軍路線的規劃和攜帶食水出了一點問題。往日嵐州商隊常用的幾個取水點的水量太少,隻能滿足近萬嵐州人馬一半所需。大規模軍隊在沙漠中行軍簡直是一場災難,沿途所有的水源都被取到幹涸為止,大軍經過的綠洲,沙蔥、莎草這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全都被采摘一空,隨軍攜帶的牲畜將草地和灌木叢幾乎啃成一片光禿禿地白地。
後世西北荒漠化如此嚴重,是否和曆史上記載的好幾次大的戰亂有關。戰爭對綠洲生態的災難性破壞幾乎是不可逆裝的,特別是西域的綠洲農業,原來的自然生態已經被人為的農業生態所取代,一旦這個生態係統中人類社會這個關鍵要素被毀滅,由人類開挖渠道引水,種植糧食果樹所維持著農業生態平衡就被打破,綠洲也就日漸荒蕪成為沙漠。
吳英雄強迫自己想著這些遙遠的事情,努力忍住幹渴的感覺,現代人的忍耐力,還比不上這時代裏一個每天都掙紮著在生死邊緣的普通百姓啊。
忽然,有軍士高唿道:“水,我看到水了!”眾軍士都不是第一次走這條路,頭也懶得抬一下,更有人笑道:“你龜兒子熱昏頭了吧,離居延海還有五十裏地,這裏到處隻有流沙,哪裏...”忽然,那人的喉嚨像被捂住了一半,呆呆地看著前方的天際。
吳英雄注意到軍隊行進的速度忽然緩慢下來,臉色一沉,抬頭望去,卻看到一個湛藍的湖泊仿佛綠色的寶石一樣鑲嵌在黃色的沙漠之中,湖水波光蕩漾,湖畔灌木叢生,微風吹動蘆葦和芨芨草,驚起片片飛鳥,仿佛仙境。
“這是蜃樓。”於伏仁軌道,“我也是聽族中老人說起過,沒想到今日得見。”
但普通軍士卻沒有他這般見識,有人以為是遇到了傳說中的仙山,激動地拜伏在地,還有人以為進入了魔境,臉色蒼白,不住地喃喃禱告信奉的神靈,更有人幾乎要忍不住奔過去取水。若不是嵐州軍紀嚴明到了苛刻的程度,此時行軍的隊列幾乎要大亂了。
吳英雄心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的道理,這海市蜃樓的原理一時和軍士們解說不清,隻微笑著欣賞著難得一見的美景,居然連口渴也忘了,越看越覺得那湖水和沙丘仿佛在哪兒見過一樣。
微風輕輕拂動,遠處蜃樓的景致恍如被風兒吹動的水麵皺起了波紋,輕輕波動,又宛如一塊巨大的天幕掛在前方,變換著不同的風景。
忽然,海市蜃樓中映現出不少人影,都是漢人打扮,扶老攜幼,拖家帶口,有的牽著騾馬,有的推著中原常見的雞公車,男人帶著媳婦,婆娘帶著小孩,一看便是逃難的人群。這些人都熙熙攘攘地推擠在一座宏偉的城關之前,依稀可見一些老者還不住地向城頭戍守的官兵懇求著什麽,卻沒有迴應。城外的百姓不住的向著逃來的方向張望,仿佛實在恐懼著什麽東西。忽然,原本規矩的人群騷動起來,推推搡搡桑地向城門湧去,不少壯年漢子破口大罵,甚至有人取出了身上的弓箭,作勢要朝城上射去。
正當局麵不可開交之時,城頭上突然射下來一排弩箭,將那城門附近的百姓射死一地,頓時將前湧的人群驚散,雖然聽不到聲音,但從百姓們驚慌失措著往後退,往後跑,互相踩踏的行動來看,城門下麵此刻想必是哭爹喊娘之聲四起。百姓們逃離了城門附近,卻舍不得就此離開城關,都彷徨無助地在那城頭弓弩射程之外徘徊。
見百姓們如此淒苦,吳英雄心道這些人裝束都是漢家打扮,想必是遇到了什麽轉亂,要投靠的城池卻不讓入內。他轉頭探詢地望向於伏仁軌,見他也全神貫注地看著遠方的蜃樓。
突然,蜃樓中的景致又有變化,一彪迴鶻騎兵鋪天蓋地地從遠處而來,一見到那大群大群聚集在城關外麵的漢人百姓,紛紛加快了馬速,張開一張騎兵大網,仿佛草原上驅趕牛羊一般,將城外百姓驅趕得越來越集中,偶爾有漢民拿出弓箭反抗,要麽被縱橫馳騁騎兵一刀看到在地,要麽被數箭射到。即使不反抗的漢民,跑得稍微慢了一點,也被馬匹帶著巨大的衝力撞倒在地,葬身黃沙。最後,所有逃難的百姓被攏做一堆,被迴鶻騎兵逼迫著,一步一迴頭地往來路而去。
眾軍士正沉浸在這情景當中,一陣大風吹過,蜃樓頓時消散。好些人氣憤地摩拳擦掌,嘴裏罵罵咧咧,吳英雄心中忽然想起,轉頭看向於伏仁軌,於伏仁軌見他探詢的目光,沉聲確認道:“那城就是敦煌。”他多次率軍護送商隊來往敦煌和嵐州之間,雖然城頭旗幟看不清楚,卻從城池的形製認得清清楚楚。雖然於伏仁軌乃是吐渾人的血統,但久居中原多年,世代與漢人聯姻,心中早把自己和漢人不分彼此,見到這些河西百姓如此被迴鶻人欺辱,也是氣悶異常。
頭頂著散發熾熱的烈日,低頭是耀眼的流沙,吳英雄感到一陣暈厥,身子一軟就要倒地時,於伏仁軌在旁邊扶了他一把,關切地問道:“大人,您還是先喝一點水吧。”說完從自己的馬鞍上摘下一囊食水,遞到吳英雄跟前。
吳英雄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堅定地將水囊推開,沙啞著聲音道:“全軍將士食水各有份額,除了傷病號外不得例外,這是規矩。”他迴頭望了望被烈日曬得脫皮的軍士們,鼓起氣力,大聲道:“還有五十裏就是居延海,驃騎營兄弟早已準備了奶酒和茶葉,大家堅持住,不得掉隊。”
若是平日,這鼓勵之語必然贏得軍士們齊聲迴應,但現在卻隻有有氣無力地應和之聲,“指揮使說得好!”,“大家加把勁!”,“沙漠行軍沒什麽可怕地。”稀稀拉拉地讚歎倒像是違心附和領袖一般,反而凸顯了大多數軍士能少說話就少說話,能節約一點體力就節約一點的心態。不過,令吳英雄倍感欣慰的是,所有人雖然都被長途跋涉和烈日烘烤弄得無精打采疲憊不堪,但所有人都在努力著往前挪動腳步。
此次嵐州千裏奔襲還算是順利,一路都在驃騎營分隊的掩護和警戒下麵。所有軍士都有長途行軍的經驗,每天天色微明便拔營出發,白天每行進20裏休息一次,一直走到太陽落山紮營休憩,帳幕裏的軍士還在百夫長的督導下練習一陣武藝後方才睡下,百夫長和十夫長每天向牙軍營稟報行軍物資的用度情況。
進入巴丹吉林沙漠後,行軍路線的規劃和攜帶食水出了一點問題。往日嵐州商隊常用的幾個取水點的水量太少,隻能滿足近萬嵐州人馬一半所需。大規模軍隊在沙漠中行軍簡直是一場災難,沿途所有的水源都被取到幹涸為止,大軍經過的綠洲,沙蔥、莎草這些可以食用的植物全都被采摘一空,隨軍攜帶的牲畜將草地和灌木叢幾乎啃成一片光禿禿地白地。
後世西北荒漠化如此嚴重,是否和曆史上記載的好幾次大的戰亂有關。戰爭對綠洲生態的災難性破壞幾乎是不可逆裝的,特別是西域的綠洲農業,原來的自然生態已經被人為的農業生態所取代,一旦這個生態係統中人類社會這個關鍵要素被毀滅,由人類開挖渠道引水,種植糧食果樹所維持著農業生態平衡就被打破,綠洲也就日漸荒蕪成為沙漠。
吳英雄強迫自己想著這些遙遠的事情,努力忍住幹渴的感覺,現代人的忍耐力,還比不上這時代裏一個每天都掙紮著在生死邊緣的普通百姓啊。
忽然,有軍士高唿道:“水,我看到水了!”眾軍士都不是第一次走這條路,頭也懶得抬一下,更有人笑道:“你龜兒子熱昏頭了吧,離居延海還有五十裏地,這裏到處隻有流沙,哪裏...”忽然,那人的喉嚨像被捂住了一半,呆呆地看著前方的天際。
吳英雄注意到軍隊行進的速度忽然緩慢下來,臉色一沉,抬頭望去,卻看到一個湛藍的湖泊仿佛綠色的寶石一樣鑲嵌在黃色的沙漠之中,湖水波光蕩漾,湖畔灌木叢生,微風吹動蘆葦和芨芨草,驚起片片飛鳥,仿佛仙境。
“這是蜃樓。”於伏仁軌道,“我也是聽族中老人說起過,沒想到今日得見。”
但普通軍士卻沒有他這般見識,有人以為是遇到了傳說中的仙山,激動地拜伏在地,還有人以為進入了魔境,臉色蒼白,不住地喃喃禱告信奉的神靈,更有人幾乎要忍不住奔過去取水。若不是嵐州軍紀嚴明到了苛刻的程度,此時行軍的隊列幾乎要大亂了。
吳英雄心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的道理,這海市蜃樓的原理一時和軍士們解說不清,隻微笑著欣賞著難得一見的美景,居然連口渴也忘了,越看越覺得那湖水和沙丘仿佛在哪兒見過一樣。
微風輕輕拂動,遠處蜃樓的景致恍如被風兒吹動的水麵皺起了波紋,輕輕波動,又宛如一塊巨大的天幕掛在前方,變換著不同的風景。
忽然,海市蜃樓中映現出不少人影,都是漢人打扮,扶老攜幼,拖家帶口,有的牽著騾馬,有的推著中原常見的雞公車,男人帶著媳婦,婆娘帶著小孩,一看便是逃難的人群。這些人都熙熙攘攘地推擠在一座宏偉的城關之前,依稀可見一些老者還不住地向城頭戍守的官兵懇求著什麽,卻沒有迴應。城外的百姓不住的向著逃來的方向張望,仿佛實在恐懼著什麽東西。忽然,原本規矩的人群騷動起來,推推搡搡桑地向城門湧去,不少壯年漢子破口大罵,甚至有人取出了身上的弓箭,作勢要朝城上射去。
正當局麵不可開交之時,城頭上突然射下來一排弩箭,將那城門附近的百姓射死一地,頓時將前湧的人群驚散,雖然聽不到聲音,但從百姓們驚慌失措著往後退,往後跑,互相踩踏的行動來看,城門下麵此刻想必是哭爹喊娘之聲四起。百姓們逃離了城門附近,卻舍不得就此離開城關,都彷徨無助地在那城頭弓弩射程之外徘徊。
見百姓們如此淒苦,吳英雄心道這些人裝束都是漢家打扮,想必是遇到了什麽轉亂,要投靠的城池卻不讓入內。他轉頭探詢地望向於伏仁軌,見他也全神貫注地看著遠方的蜃樓。
突然,蜃樓中的景致又有變化,一彪迴鶻騎兵鋪天蓋地地從遠處而來,一見到那大群大群聚集在城關外麵的漢人百姓,紛紛加快了馬速,張開一張騎兵大網,仿佛草原上驅趕牛羊一般,將城外百姓驅趕得越來越集中,偶爾有漢民拿出弓箭反抗,要麽被縱橫馳騁騎兵一刀看到在地,要麽被數箭射到。即使不反抗的漢民,跑得稍微慢了一點,也被馬匹帶著巨大的衝力撞倒在地,葬身黃沙。最後,所有逃難的百姓被攏做一堆,被迴鶻騎兵逼迫著,一步一迴頭地往來路而去。
眾軍士正沉浸在這情景當中,一陣大風吹過,蜃樓頓時消散。好些人氣憤地摩拳擦掌,嘴裏罵罵咧咧,吳英雄心中忽然想起,轉頭看向於伏仁軌,於伏仁軌見他探詢的目光,沉聲確認道:“那城就是敦煌。”他多次率軍護送商隊來往敦煌和嵐州之間,雖然城頭旗幟看不清楚,卻從城池的形製認得清清楚楚。雖然於伏仁軌乃是吐渾人的血統,但久居中原多年,世代與漢人聯姻,心中早把自己和漢人不分彼此,見到這些河西百姓如此被迴鶻人欺辱,也是氣悶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