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雄看在眼裏,心中暗笑,這夥驕兵悍將,若是沒了仗打,整日放在嵐州這一隅之地,指不定鬧出什麽亂子,現在有了明確的敵人,也算是將一些不穩定的暗流外引了出去,男兒功名富貴,都由馬上取來。
次日清晨,蕭九便大張旗鼓地率領嵐州商隊出塞,此番號稱帶了上百萬貫的貨物,其實隻有五十萬貫的茶葉,絹帛和一些上等瓷器,其餘的貨物箱子中,裝滿了箭矢,鹿角,火油,爆竹等軍器,為了犒賞常年遊弋草原的驃騎營分隊,還攜帶了一些糧草,當然要等到戰後才能將剩下的交付給他們。
當天夜裏,辛古率驃騎營三百騎兵潛出嵐州,按照阿穆爾等遊騎分隊派出的向導指引,分頭加強各遊騎分隊的實力,同時將這十數個鬆散的部落按照驃騎營的建製緊緊聯係起來,形成一張偵騎大網。現在驃騎營正式的軍士有五百餘人,下轄的牧人卻有兩千多戶,到了和黨項人決戰的時刻,能射箭衝鋒的牧人都會作為軍士的隨從上陣。
其後兩日,吳英雄預先派出遊騎,以防備宋軍為名,對嵐州往北道路左右進行了一次搜索清洗,確信沒有任何勢力的奸細和斥候潛伏在嵐州附近。其實他也是多慮了,蔡繼奉根本沒有把嵐州當做敵手。夏州平等的對手,是府州折氏,太原劉氏,還有大宋朝廷。小小的嵐州,在蔡繼奉的眼裏,怎敢和彪悍百年的拓跋氏為難,當然更不會派出奸細來打探嵐州的動向。
辛古出發兩日後的夜裏,吳英雄才親率三千騎兵,人銜枚,馬裹蹄,在驃騎營向導下帶領下偷偷北上。嵐州城中,隻剩下蔡斯統率兩千步卒留守,四門緊閉,所有人不得出城,就連城中飛出一隻鳥,都有各處哨樓上的神箭手放箭射下來。
而蔡繼奉的大軍,此時正行軍於陰山穀道之中,欲擇地宿營,等待草原部落傳迴嵐州商隊的消息。蔡繼奉不比蔡繼遷那般喜好和各色番部廝混,他的根底大都是地斤澤中臣服拓跋氏百年的部落,而蔡繼遷則和塞外的眾多部落也有不淺的交情。所以在蔡繼奉在塞外的爪牙和耳目不如蔡繼遷眾多,但總有一兩個部落可以為他通風報信的。
此地駐紮著蔡繼奉的大營的山穀乃是貫通陰山南北的一條穀道,峽穀南端有石城舊址,相傳相傳乃是趙武靈王所建,名叫雞鹿塞。進入峽穀後,隻見兩邊山勢高聳如牆,慣於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的騎兵在穀道中穿行,都有些惶恐的感覺,即使是蔡繼奉早已派人查看兩側並無伏兵,也忍不住忐忑不安。
東西兩壁山坡的不同高度上,不時發現漢代石築烽燧的廢墟,每逢山穀有曲折處,一定設有烽台,而在有支出的岔道處,所設烽台更加密集,這些烽燧監視著陰山穀道的每一處岔道。隻是如今陰山南北都是胡人牧馬之地,漢人所建烽燧都已廢弛,也不見戍卒身影。蔡繼奉熟知史實,搖搖晃晃地坐在馬上歎道:“中原朝廷隻需鉗製北部各山脈穀道要隘,便能遏止大漠騎兵入塞劫掠,隻看這漢代烽燧竟如此嚴密,重重遮護,當年冒頓單於麾下控弦之士六十萬之眾,猶不能得誌於中原,吾今日知之矣。”
正在蔡繼奉大發思古幽情之際,一名斥候正小心隱身漢代烽燧遺跡之後,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大軍身後。待蔡繼峰等人尋到合適的宿營地,開始再次放出哨探占據兩邊山壁製高處,這斥候方才迴身,翻山越嶺,在山峰峽穀中穿行許久,方才來到另一處穀道中。一夥百餘人的隊伍正在宿營,那斥候走到蔡繼遷身前秉道:“公子,夏州出來的隊伍已通過雞鹿寨,現正在穀道中宿營,大概是等待草原部落報信吧。”
“嗬嗬,這幾個家夥終於忍不住要出手了。”那蔡繼遷禿頂結辨,身穿皮襖,他身邊的親隨也都做如此打扮。他早知道嵐州商隊要出塞之事,隻是上次吳英雄突然以雷霆之勢掃蕩了曾經跟隨他劫掠嵐州商隊的十幾個部落,讓蔡繼遷對嵐州極為忌憚,夏州雖然根深蒂固,但外有強遼壓製、大宋逼迫,內有叔侄相爭,兄弟奪位,他實在沒有必要和嵐州結下死仇。
蔡繼遷對商貿之利尤為不屑一顧,他覺得鮮卑人也好,黨項人也好,向來的生活方式便是逐水草而居,接受外來的綢緞和瓷器等奢侈之物,不過是得到一時的舒適,卻會讓黨項任何鮮卑人失去自我,最後淪為宋國和遼國這等大國的附庸,所以對於嵐州爭搶了夏州的商貿之利,蔡繼遷無動於衷,反而暗暗為蔡繼奉、蔡克憲這等人不能得到漢地和西域的各色安逸享樂之物而高興。
他料定蔡繼奉、蔡克憲必不能忍受嵐州一再派出商隊與西域通商,一定會出兵劫掠,於是早早地派出斥候在旁監視,如有機會,則突出奇兵,假冒嵐州軍的名義敲打一下蔡繼奉等人,有機會殺掉幾個也好。免得他們老是嫉妒自己名望,明裏暗裏給自己使絆子。血緣至親,蔡繼遷搖了搖頭,將這個無聊的想法甩出腦袋,拓跋氏皇室血脈,從古至今,帝王之家,容得下手足親情麽?前朝玄武門之變,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戰爭的雙方,就好像兩個手持刀劍的聾子在迷霧當中尋找對方,勝敗往往取決於偶然性。吳英雄喃喃自語,毫無辦法地看著籠罩在身周的濃霧。出塞後的第一天下午,漠北草原突然降臨大霧,霧中能見度極低,四列騎兵縱隊,左邊的軍士看不到右邊,向後隻看到噴著白氣的馬鼻子,向前隻看到左右搖晃的馬屁股。
根據常年出塞的於伏仁軌的經驗,這樣的大霧往往會持續好幾天,最後伴隨著暴風雨的到來而結束。漠北,終於對第四次出塞的嵐州軍露出了神秘而喜怒無常的一麵。突如其來的濃霧是漠北常有的天氣,漢高祖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單於圍困於白登山,便是借助濃霧不散的機會突圍,否則中原的曆史怕是要改寫了。
軍隊在霧中行進的速度很慢,吳英雄現在隱隱有些為看上去天衣無縫地誘敵計劃而後悔。分兵,是這個計劃致命的缺點。現在嵐州軍分為自己所率的三千騎兵,蕭九所率的兩千步卒和兩千民夫,以及辛古所率的驃騎營十幾個騎兵分隊三大部分。最壞的情況,莫過於集中兵力的黨項羌人借助惡劣天氣,將聯絡不便的嵐州軍各個擊破。就像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中所遇到的那樣,三萬法軍精銳直到戰役結束之後才趕到滑鐵盧戰場,令法國人一直耿耿於懷。
濃霧久久不散,惹吳英雄心頭大為光火,卻又沒有絲毫辦法,原本在天黑之前就應該聯絡一次的蕭九所部偵騎,到現在也未見蹤影,定是在霧中迷失了道路。翻開史書,漠北戰事中迷路失期簡直是中原軍隊的噩夢,最著名的一次是在衛青與匈奴單於在漠北展開的數十萬騎兵集團的決戰中,前將軍蔡廣迷路失期,導致一代名將蔡廣下獄自殺。
同時大為光火的還有蔡繼奉,和隊伍嚴整的嵐州軍相比,倉促由夏、銀、綏三州州兵以及數十個部落騎兵,還有臨時集中的鐵鷂子精銳而成的定難軍在濃霧中亂作一團。蔡繼奉不住地祈禱,嵐州商隊千萬要停下來,不要在定難軍被大霧所困的時候失去蹤跡。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漸晚,濃霧漸漸稀薄之際,定難軍選了一處高地紮營,清點人數,居然有近兩千騎不知去向,蔡繼奉隻得派出人馬打著火把向四方搜索,折騰了整夜,直到次日中午時分,方才陸陸續續將走失的部眾聚齊。
次日清晨,蕭九便大張旗鼓地率領嵐州商隊出塞,此番號稱帶了上百萬貫的貨物,其實隻有五十萬貫的茶葉,絹帛和一些上等瓷器,其餘的貨物箱子中,裝滿了箭矢,鹿角,火油,爆竹等軍器,為了犒賞常年遊弋草原的驃騎營分隊,還攜帶了一些糧草,當然要等到戰後才能將剩下的交付給他們。
當天夜裏,辛古率驃騎營三百騎兵潛出嵐州,按照阿穆爾等遊騎分隊派出的向導指引,分頭加強各遊騎分隊的實力,同時將這十數個鬆散的部落按照驃騎營的建製緊緊聯係起來,形成一張偵騎大網。現在驃騎營正式的軍士有五百餘人,下轄的牧人卻有兩千多戶,到了和黨項人決戰的時刻,能射箭衝鋒的牧人都會作為軍士的隨從上陣。
其後兩日,吳英雄預先派出遊騎,以防備宋軍為名,對嵐州往北道路左右進行了一次搜索清洗,確信沒有任何勢力的奸細和斥候潛伏在嵐州附近。其實他也是多慮了,蔡繼奉根本沒有把嵐州當做敵手。夏州平等的對手,是府州折氏,太原劉氏,還有大宋朝廷。小小的嵐州,在蔡繼奉的眼裏,怎敢和彪悍百年的拓跋氏為難,當然更不會派出奸細來打探嵐州的動向。
辛古出發兩日後的夜裏,吳英雄才親率三千騎兵,人銜枚,馬裹蹄,在驃騎營向導下帶領下偷偷北上。嵐州城中,隻剩下蔡斯統率兩千步卒留守,四門緊閉,所有人不得出城,就連城中飛出一隻鳥,都有各處哨樓上的神箭手放箭射下來。
而蔡繼奉的大軍,此時正行軍於陰山穀道之中,欲擇地宿營,等待草原部落傳迴嵐州商隊的消息。蔡繼奉不比蔡繼遷那般喜好和各色番部廝混,他的根底大都是地斤澤中臣服拓跋氏百年的部落,而蔡繼遷則和塞外的眾多部落也有不淺的交情。所以在蔡繼奉在塞外的爪牙和耳目不如蔡繼遷眾多,但總有一兩個部落可以為他通風報信的。
此地駐紮著蔡繼奉的大營的山穀乃是貫通陰山南北的一條穀道,峽穀南端有石城舊址,相傳相傳乃是趙武靈王所建,名叫雞鹿塞。進入峽穀後,隻見兩邊山勢高聳如牆,慣於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的騎兵在穀道中穿行,都有些惶恐的感覺,即使是蔡繼奉早已派人查看兩側並無伏兵,也忍不住忐忑不安。
東西兩壁山坡的不同高度上,不時發現漢代石築烽燧的廢墟,每逢山穀有曲折處,一定設有烽台,而在有支出的岔道處,所設烽台更加密集,這些烽燧監視著陰山穀道的每一處岔道。隻是如今陰山南北都是胡人牧馬之地,漢人所建烽燧都已廢弛,也不見戍卒身影。蔡繼奉熟知史實,搖搖晃晃地坐在馬上歎道:“中原朝廷隻需鉗製北部各山脈穀道要隘,便能遏止大漠騎兵入塞劫掠,隻看這漢代烽燧竟如此嚴密,重重遮護,當年冒頓單於麾下控弦之士六十萬之眾,猶不能得誌於中原,吾今日知之矣。”
正在蔡繼奉大發思古幽情之際,一名斥候正小心隱身漢代烽燧遺跡之後,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大軍身後。待蔡繼峰等人尋到合適的宿營地,開始再次放出哨探占據兩邊山壁製高處,這斥候方才迴身,翻山越嶺,在山峰峽穀中穿行許久,方才來到另一處穀道中。一夥百餘人的隊伍正在宿營,那斥候走到蔡繼遷身前秉道:“公子,夏州出來的隊伍已通過雞鹿寨,現正在穀道中宿營,大概是等待草原部落報信吧。”
“嗬嗬,這幾個家夥終於忍不住要出手了。”那蔡繼遷禿頂結辨,身穿皮襖,他身邊的親隨也都做如此打扮。他早知道嵐州商隊要出塞之事,隻是上次吳英雄突然以雷霆之勢掃蕩了曾經跟隨他劫掠嵐州商隊的十幾個部落,讓蔡繼遷對嵐州極為忌憚,夏州雖然根深蒂固,但外有強遼壓製、大宋逼迫,內有叔侄相爭,兄弟奪位,他實在沒有必要和嵐州結下死仇。
蔡繼遷對商貿之利尤為不屑一顧,他覺得鮮卑人也好,黨項人也好,向來的生活方式便是逐水草而居,接受外來的綢緞和瓷器等奢侈之物,不過是得到一時的舒適,卻會讓黨項任何鮮卑人失去自我,最後淪為宋國和遼國這等大國的附庸,所以對於嵐州爭搶了夏州的商貿之利,蔡繼遷無動於衷,反而暗暗為蔡繼奉、蔡克憲這等人不能得到漢地和西域的各色安逸享樂之物而高興。
他料定蔡繼奉、蔡克憲必不能忍受嵐州一再派出商隊與西域通商,一定會出兵劫掠,於是早早地派出斥候在旁監視,如有機會,則突出奇兵,假冒嵐州軍的名義敲打一下蔡繼奉等人,有機會殺掉幾個也好。免得他們老是嫉妒自己名望,明裏暗裏給自己使絆子。血緣至親,蔡繼遷搖了搖頭,將這個無聊的想法甩出腦袋,拓跋氏皇室血脈,從古至今,帝王之家,容得下手足親情麽?前朝玄武門之變,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戰爭的雙方,就好像兩個手持刀劍的聾子在迷霧當中尋找對方,勝敗往往取決於偶然性。吳英雄喃喃自語,毫無辦法地看著籠罩在身周的濃霧。出塞後的第一天下午,漠北草原突然降臨大霧,霧中能見度極低,四列騎兵縱隊,左邊的軍士看不到右邊,向後隻看到噴著白氣的馬鼻子,向前隻看到左右搖晃的馬屁股。
根據常年出塞的於伏仁軌的經驗,這樣的大霧往往會持續好幾天,最後伴隨著暴風雨的到來而結束。漠北,終於對第四次出塞的嵐州軍露出了神秘而喜怒無常的一麵。突如其來的濃霧是漠北常有的天氣,漢高祖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單於圍困於白登山,便是借助濃霧不散的機會突圍,否則中原的曆史怕是要改寫了。
軍隊在霧中行進的速度很慢,吳英雄現在隱隱有些為看上去天衣無縫地誘敵計劃而後悔。分兵,是這個計劃致命的缺點。現在嵐州軍分為自己所率的三千騎兵,蕭九所率的兩千步卒和兩千民夫,以及辛古所率的驃騎營十幾個騎兵分隊三大部分。最壞的情況,莫過於集中兵力的黨項羌人借助惡劣天氣,將聯絡不便的嵐州軍各個擊破。就像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中所遇到的那樣,三萬法軍精銳直到戰役結束之後才趕到滑鐵盧戰場,令法國人一直耿耿於懷。
濃霧久久不散,惹吳英雄心頭大為光火,卻又沒有絲毫辦法,原本在天黑之前就應該聯絡一次的蕭九所部偵騎,到現在也未見蹤影,定是在霧中迷失了道路。翻開史書,漠北戰事中迷路失期簡直是中原軍隊的噩夢,最著名的一次是在衛青與匈奴單於在漠北展開的數十萬騎兵集團的決戰中,前將軍蔡廣迷路失期,導致一代名將蔡廣下獄自殺。
同時大為光火的還有蔡繼奉,和隊伍嚴整的嵐州軍相比,倉促由夏、銀、綏三州州兵以及數十個部落騎兵,還有臨時集中的鐵鷂子精銳而成的定難軍在濃霧中亂作一團。蔡繼奉不住地祈禱,嵐州商隊千萬要停下來,不要在定難軍被大霧所困的時候失去蹤跡。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漸晚,濃霧漸漸稀薄之際,定難軍選了一處高地紮營,清點人數,居然有近兩千騎不知去向,蔡繼奉隻得派出人馬打著火把向四方搜索,折騰了整夜,直到次日中午時分,方才陸陸續續將走失的部眾聚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