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德、張美、劉延讓等人聽他大言不慚,各個眼觀鼻,鼻觀心,猶如泥塑木偶一般,趙光義心中微覺無趣,禦龍直指揮使高瓊、副使王超乃是藩邸舊人,當即道:“陛下若是頒下陣圖,末將等必當拚死凜遵。”他二人素來以皇帝家奴自居,見陛下微微頷首,心知頗中聖意,便誌得意滿的退了迴去。
此時,十數萬將士在崔翰的令旗指揮之下,逐漸從四麵八方聚做一處,組成了一個厚實無比的龐大方陣,各色旗幟依次羅列,井井有條。忽然,整個校場間靜了下來,就連戰馬也被勒住了嚼頭,正當校閱台上眾人疑惑不解之際,十數萬將士猛然齊聲發喊:“太平興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震四野,驚起校場旁邊樹林裏的烏鵲撲棱棱的直往天上飛。
見崔翰如此曉事,趙光義臉含笑意,讚道:“晉朝舊將,以崔翰為最。”說完眼神若有若無的看向側的張永德,張美等在晉時已是大將的朝中元勳,這些舊將臉上均未露出憤然的神色,依舊恭敬隨侍在旁,趙光義心中暢快,笑著召過崔翰,取出一條金帶賜給崔翰,道:“這條腰帶乃是朕做晉王時穿用的,現在賞給你。”
崔翰大喜過望,接過腰帶後當即跪倒在地,三唿萬歲。趙光義哈哈哈大笑,向校閱場中眾軍揮手致意後,在文臣武將的簇擁下返迴禁宮。
張仲曜作為歸義軍使臣,也跟在皇帝陛下的車駕後麵,照著禮部官員的安排在偏殿中等候。
趙光義每逢召見外藩使臣之前,總要安排大軍校閱,意在以軍威震懾四方諸侯。適才觀看禁軍操演,最初震驚之後,張仲曜暗暗將禁軍與自己所在的河西歸義軍對比,覺得大宋禁軍雖然威武雄壯,操演整齊,卻在花巧功夫上著力甚多,萬眾一心時雖然有雷霆之力,但一旦潰敗卻難以人自為戰,歸義軍雖然軍容不整,但無日不戰,與迴鶻、吐蕃、黨項在大漠戈壁之間好勇鬥狠,自有一股狠勁,若是兩軍角逐,歸義軍不與宋軍死打硬拚,而是遊走於大漠戈壁之間,絕其水源,斷其糧道,待其軍心潰散自退後,銜尾擊之,多半能勝。他倒不是有意要和禁軍為難,隻是世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凡軍中將校見到別的精兵,都要在心中做一比較。想必那些環衛在皇帝左右的昔日節度使也是如此,隻是不動聲色罷了,思量間,張仲曜醒起適才閱軍時,有過一麵之緣的前橫海節度使張美似乎對自己微微點了點頭。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方才傳諭紫宸殿召見。
張仲曜整了整官服,上殿參拜天子,朗聲道:“沙州歸義軍使者張仲曜,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他豐神俊朗,文武兼資,聲音中氣充沛清越,頓時引起皇帝和群臣的關注,紛紛對這蠻荒之地的歸義軍使臣感興趣起來。
趙光義見這使臣一表人才,神色和藹道:“愛卿平身。”這話便是承認了歸義軍的使臣便如同府州折氏一般,乃是漢人的藩鎮,不比尋常番邦。
張仲曜自出使以來,被都亭西驛的官吏口口聲聲稱作番使,頗有些含羞忍辱,聞言不禁大為激動,重重叩頭道:“謝主龍恩。”站起身形立在一旁,按照藩屬覲見的禮節,向皇帝稟明了自己一行敬獻的禮品,以及河西到汴京這一路的道路情況,花花轎子人抬人,雖然對都亭西驛多有不滿,他還是當著趙光義的麵將西驛眾官吏誇讚了一番。
“歸義軍心慕國朝家邦,萬裏來朝,是陛下天威所致。朝廷與歸義軍不通音訊久矣,張仲曜,你且將歸義軍如今的情況細細道來。”這是宰相薛居正代替皇帝訪問,外藩使者帶來,問明虛實乃是慣例。
張仲曜見問,便朗聲道:“吾歸義軍據河西要隘,治下二州八鎮,二州乃是瓜州、沙州,八鎮為新城、紫亭、雍歸、懸泉、新鄉、壽昌、常樂、會稽。地千餘裏,戶口十五萬,有敢戰之軍萬人,願為吾皇守禦河西,光複西域。”他心下暗暗悲戚,歸義軍在先祖張議潮統領極盛時,囊括河西之地,十一州山河地方四千裏,戶口百萬,軍隊數萬,眼下的勢力比之從前大為減少。那些失去的土地和民戶,大都被迴鶻、吐蕃和黨項人所占有。
趙光義點點頭,正待說話,忽聽張仲曜又道:“歸義軍地處群胡之中,與虎狼之族周旋百年,今有甘沙州迴鶻,有部眾數十萬,日益淩迫,歸義軍力小難支,懇請皇上垂憐,派意願上將,領數萬兵馬出朔方,巡視西疆,震懾群小。”
群臣都未料到這歸義軍使臣在大殿上忽然說出這番話來,紛紛交頭接耳,唐末以來,中原朝廷契丹逼迫之下,自顧尚且不暇,河西歸義軍孤懸西域倒還罷了,眼下四海平定,朝廷北伐在即,這西域歸義軍使臣忽然有此一議,到著實讓人難以抉擇。
趙光義眉頭皺緊,他素來討厭超出自己把握的事情,今日接待藩鎮來使,君臣奏對乃是安排好的一場朝儀,誰知居然平生事端。他望著張仲曜,心中沒來由生出一股厭惡,轉頭向薛居正,冷冷問道:“丞相,這甘沙州迴鶻又是怎麽一迴事啊?”
薛居正聽出趙光義語氣不善,忙道:“甘州迴鶻乃是河西藩落,乾德三年,曾向朝廷進貢馬一千匹,駱駝五百峰。”中原缺馬,所以他對迴鶻進貢的內容記得清楚,若是其他物事,倒也不容易這般對答如流。
趙光義微微點頭,臉帶微笑,對張仲曜道:“張卿,歸義軍與甘州迴鶻,俱是朝廷藩屬,既然有了糾紛,可以商議解決的,便先商議吧,總之以和為貴。朝廷不久就要用兵於太原,待北麵兵事完結,那迴鶻藩落還在侵淩歸義軍的話,朝廷自會為汝等主持公道。”說完臉色一沉,站起身來,眾臣立即沉聲道:“臣等恭送陛下。”趙光義凝視了一下坐下群臣,緩緩轉身,步入內廷。
張仲曜根本沒有說話機會,呆呆地立在殿中,眼望著已經空空蕩蕩的龍椅,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十數萬將士在崔翰的令旗指揮之下,逐漸從四麵八方聚做一處,組成了一個厚實無比的龐大方陣,各色旗幟依次羅列,井井有條。忽然,整個校場間靜了下來,就連戰馬也被勒住了嚼頭,正當校閱台上眾人疑惑不解之際,十數萬將士猛然齊聲發喊:“太平興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震四野,驚起校場旁邊樹林裏的烏鵲撲棱棱的直往天上飛。
見崔翰如此曉事,趙光義臉含笑意,讚道:“晉朝舊將,以崔翰為最。”說完眼神若有若無的看向側的張永德,張美等在晉時已是大將的朝中元勳,這些舊將臉上均未露出憤然的神色,依舊恭敬隨侍在旁,趙光義心中暢快,笑著召過崔翰,取出一條金帶賜給崔翰,道:“這條腰帶乃是朕做晉王時穿用的,現在賞給你。”
崔翰大喜過望,接過腰帶後當即跪倒在地,三唿萬歲。趙光義哈哈哈大笑,向校閱場中眾軍揮手致意後,在文臣武將的簇擁下返迴禁宮。
張仲曜作為歸義軍使臣,也跟在皇帝陛下的車駕後麵,照著禮部官員的安排在偏殿中等候。
趙光義每逢召見外藩使臣之前,總要安排大軍校閱,意在以軍威震懾四方諸侯。適才觀看禁軍操演,最初震驚之後,張仲曜暗暗將禁軍與自己所在的河西歸義軍對比,覺得大宋禁軍雖然威武雄壯,操演整齊,卻在花巧功夫上著力甚多,萬眾一心時雖然有雷霆之力,但一旦潰敗卻難以人自為戰,歸義軍雖然軍容不整,但無日不戰,與迴鶻、吐蕃、黨項在大漠戈壁之間好勇鬥狠,自有一股狠勁,若是兩軍角逐,歸義軍不與宋軍死打硬拚,而是遊走於大漠戈壁之間,絕其水源,斷其糧道,待其軍心潰散自退後,銜尾擊之,多半能勝。他倒不是有意要和禁軍為難,隻是世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凡軍中將校見到別的精兵,都要在心中做一比較。想必那些環衛在皇帝左右的昔日節度使也是如此,隻是不動聲色罷了,思量間,張仲曜醒起適才閱軍時,有過一麵之緣的前橫海節度使張美似乎對自己微微點了點頭。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方才傳諭紫宸殿召見。
張仲曜整了整官服,上殿參拜天子,朗聲道:“沙州歸義軍使者張仲曜,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他豐神俊朗,文武兼資,聲音中氣充沛清越,頓時引起皇帝和群臣的關注,紛紛對這蠻荒之地的歸義軍使臣感興趣起來。
趙光義見這使臣一表人才,神色和藹道:“愛卿平身。”這話便是承認了歸義軍的使臣便如同府州折氏一般,乃是漢人的藩鎮,不比尋常番邦。
張仲曜自出使以來,被都亭西驛的官吏口口聲聲稱作番使,頗有些含羞忍辱,聞言不禁大為激動,重重叩頭道:“謝主龍恩。”站起身形立在一旁,按照藩屬覲見的禮節,向皇帝稟明了自己一行敬獻的禮品,以及河西到汴京這一路的道路情況,花花轎子人抬人,雖然對都亭西驛多有不滿,他還是當著趙光義的麵將西驛眾官吏誇讚了一番。
“歸義軍心慕國朝家邦,萬裏來朝,是陛下天威所致。朝廷與歸義軍不通音訊久矣,張仲曜,你且將歸義軍如今的情況細細道來。”這是宰相薛居正代替皇帝訪問,外藩使者帶來,問明虛實乃是慣例。
張仲曜見問,便朗聲道:“吾歸義軍據河西要隘,治下二州八鎮,二州乃是瓜州、沙州,八鎮為新城、紫亭、雍歸、懸泉、新鄉、壽昌、常樂、會稽。地千餘裏,戶口十五萬,有敢戰之軍萬人,願為吾皇守禦河西,光複西域。”他心下暗暗悲戚,歸義軍在先祖張議潮統領極盛時,囊括河西之地,十一州山河地方四千裏,戶口百萬,軍隊數萬,眼下的勢力比之從前大為減少。那些失去的土地和民戶,大都被迴鶻、吐蕃和黨項人所占有。
趙光義點點頭,正待說話,忽聽張仲曜又道:“歸義軍地處群胡之中,與虎狼之族周旋百年,今有甘沙州迴鶻,有部眾數十萬,日益淩迫,歸義軍力小難支,懇請皇上垂憐,派意願上將,領數萬兵馬出朔方,巡視西疆,震懾群小。”
群臣都未料到這歸義軍使臣在大殿上忽然說出這番話來,紛紛交頭接耳,唐末以來,中原朝廷契丹逼迫之下,自顧尚且不暇,河西歸義軍孤懸西域倒還罷了,眼下四海平定,朝廷北伐在即,這西域歸義軍使臣忽然有此一議,到著實讓人難以抉擇。
趙光義眉頭皺緊,他素來討厭超出自己把握的事情,今日接待藩鎮來使,君臣奏對乃是安排好的一場朝儀,誰知居然平生事端。他望著張仲曜,心中沒來由生出一股厭惡,轉頭向薛居正,冷冷問道:“丞相,這甘沙州迴鶻又是怎麽一迴事啊?”
薛居正聽出趙光義語氣不善,忙道:“甘州迴鶻乃是河西藩落,乾德三年,曾向朝廷進貢馬一千匹,駱駝五百峰。”中原缺馬,所以他對迴鶻進貢的內容記得清楚,若是其他物事,倒也不容易這般對答如流。
趙光義微微點頭,臉帶微笑,對張仲曜道:“張卿,歸義軍與甘州迴鶻,俱是朝廷藩屬,既然有了糾紛,可以商議解決的,便先商議吧,總之以和為貴。朝廷不久就要用兵於太原,待北麵兵事完結,那迴鶻藩落還在侵淩歸義軍的話,朝廷自會為汝等主持公道。”說完臉色一沉,站起身來,眾臣立即沉聲道:“臣等恭送陛下。”趙光義凝視了一下坐下群臣,緩緩轉身,步入內廷。
張仲曜根本沒有說話機會,呆呆地立在殿中,眼望著已經空空蕩蕩的龍椅,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