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銅鑄就的神女燈伸出的纖手托起的五隻香燭已經燃燒了大半,融化的香蠟點點滴滴順著燭身流下,凝固成美麗的燭淚。蔡煜喜好添加了各種沉香的蠟燭,明滅的火焰中無形散發著淡淡的馨香,比專門的青銅香薰燃燒香料那般滿屋銀絲縈繞的景象,別有一種無形的味道,頗具禪境。
但此時此刻,即便是價比黃金的龍腦香也無法使蔡煜低沉的心情變得興奮。
“吳相,不想寥寥數日宋軍竟然依然破城,孤將如何是好?”蔡煜麵色愁苦的看著吳喬,麵麵相覷的三位重臣俱都無言以對,仰天長歎道:“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罷了,罷了,孤這便命宦官們在百尺樓堆積柴草,孤無顏做亡國之君。”說完迴收叫來宮中太監,吩咐下去。
罷他隻管閉目沉思,手中不時變換著各種佛印,誠心向佛祖祈禱宋軍此番不要屠戮大唐宗室,滿朝大臣和金陵百姓,一應罪孽都有重光一人承擔。
明滅的燭火搖曳不定,映得蔡煜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額頭上常年事佛留下的瘤贅顯得格外怪異。
見蔡煜居然存了自焚殉國之念,三位大臣齊齊跪倒在地,徐弦更大聲叫道:“陛下不可存了輕生之想啊,縱然江南不保,陛下北狩,但北朝念在蔡氏據有江南數十載,必然不敢薄待陛下。”
蔡煜失望的看了他一眼,低聲道:“難道孤要和孟昶那般寄居汴梁,妻子受辱,仰人鼻息麽?”想起使臣細作迴報後蜀孟昶在汴梁所受諸般羞辱,花蕊夫人被趙匡胤收入後宮強行霸占,就連思念蜀主孟旭也要避人耳目,世人傳言,有一日花蕊夫人對著孟旭的畫像獨自黯然神傷,突然遇到趙匡胤闖入求歡,趙匡胤一見花蕊對著男子畫像,勃然大怒,詰問此人是誰,幸好花蕊夫人素有機智,言道跟隨天子後常粘雨露,可是一直沒有身孕,這畫像乃是西蜀民間送子菩薩像,自己正待朝拜,好早日懷上龍種。
趙匡胤聽說後大為高興,立刻宦官在花蕊所居的宮殿內擺上香案,專門供奉送子菩薩。此事在宮中傳開後,不少妃嬪宮女都照此像臨摹了神像掛在房中朝拜,希望能得子。孟旭雖然失去江山,卻以這樣的方式占領了趙匡胤的後宮,也是一種無奈的嘲諷。
後來送子菩薩像又從宮中傳入民間,愚夫愚婦想皇家供奉的菩薩必定靈驗,北地百姓居然不少人供奉,就連一些廟宇也開始塑造這尊新的送子菩薩供善男信女們朝拜。唯有巴蜀宮中舊人,見到菩薩宛如當年蜀主模樣,無不神傷故國。(此乃民間傳說,至今北方不少廟宇供奉的男性送子菩薩像,細問來曆,就是這個說法。)
蔡煜雖然不是昏君,但身邊女人與江山在他心中的位置,倒也真很難說得清楚孰輕孰重,想到蜀主的遭遇,不免起了兔死狐悲之感,自己一旦投降,若是趙氏強行要納周後,豈不是生不如死一般,想到此節,細長的手指煩躁的敲打在檀香書案上,不知是怒是懼,有些微微發抖。
幾個大臣見蔡煜閉目不理事,便互相爭論起來,徐弦先道:“為今之計,未免激怒宋人,為全城百姓計,應當立刻派員攜帶酒肉瓜果等物,前往安撫已然屯兵宮門的宋軍。然後召集眾臣,一起向國主請個萬全之策。”
他言下之意,乃是召集尚在金陵的主和重臣,一起力勸蔡煜降宋,畢竟隻要蔡煜降宋,一幹大臣追隨其後,便大節無虧,若是蔡煜真的自盡殉國,這幹降宋的大臣恐怕誰都要懼怕身後要背負貳臣之名了。
想起趙匡胤曾經評述由周入宋的名相範質“但欠周世宗一死爾”之言,徐弦不覺有些毛骨悚然,看來趙氏雖然得國不正,但對這臣子的忠之一字是看得極重的,如何改換門庭,這其間的輕重緩急還需大費思量,即便仕宋,以自己的才具,隻要籌劃得當,首輔不敢說,宰輔之位還是跑不了的。(後來之事,當真如徐弦今日所思,以降臣而拜為國朝宰輔者,此公為第一人,與名相寇準同列。)
吳喬瞪了徐弦一眼,沉聲道:“戰況未定,城中胡則、盧絳、吳英雄等眾將皆未迴報,徐相怎可輕言降敵。”他見徐弦臉有不豫之色,又正色道:“主辱臣死,國破身殉而已,又何必向北人搖尾乞憐。”
徐弦被他搶白,訕訕的未說話,張洎卻代他反駁道:“宋軍破城,先鋒已進逼宮門總不是假的吧?吳相不可為成全自己青史留名,誤了陛下。”說完居然不顧大臣體統,上前一步,徑自跪在蔡煜跟前,湊近了大聲道:“事已至此,陛下早做決斷,以免激發北軍之怒,以致宗廟不保,百姓塗炭啊!”聲音極大,蔡煜也被他嚷得不情願的睜開眼睛。
(注·可不看:丞相之於帝王,在宋明之前,乃是相當平等的關係,所以丞相對帝王有些不顧體統也是常有之事,曾有名相說道興高采烈處,唾沫橫飛,皇帝也隻能在丞相走後,歎口氣,偷偷擦去,頗有唾麵自幹的風度。華夏在有三代推舉禪讓之俗,姬周國人共和之義,春秋百家爭鳴之盛,後有士大夫共治天下之稱,子曾經曰過,道不行,泛舟於海,向來並非專製國度,不可不查。丞相地位的下降,是在北宋開始的,文官係統下降為專製係統中的一個被皇權豢養的利益集團。曆經蒙元,至明清趨於極致,文官官僚係統開始信奉所謂當官以不幹事為第一要義,專心經營自身利益,全無春秋秦漢唐以來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嶽武穆所謂“文官不愛錢”者,恐怕想法和皇帝又是相反的,皇帝的想法是,愛錢可以,“擅權”不行。)
“你,”吳喬氣得指著張洎,怒道,“將士們尚在外舍生忘死與敵搏殺,你等卻勸誘君王降敵,其心可誅!”說著伸手從書桌上拿起一個青玉貔貅鎮紙,舉手作勢要朝張洎砸去。
徐弦見吳喬與張洎相持不下,蔡煜眉宇間顯現不耐之色,趁機道:“宋軍依然封鎖宮門,要知道外間消息,不如請宋軍先鋒主將入宮探詢一番,也試探一下敵方底細。”話雖然如此說,在場的君臣四人無不明白這實際上是請宋將進來試探議和甚至投降的條件了。
吳喬聞言眉頭一擰,極力反對,張洎卻大力讚同。三人爭執不下,最後徐弦道:“就算不能與宋將相見,派人去打聽一下進逼宮門的宋軍是哪位將軍統領的也好,知己知彼,方能再做計議。”
蔡煜早已不耐,皺著眉頭揮手道:“那就煩勞徐相,若果真是官高爵顯的將官,到是可以和他一晤。孤累了,暫迴後宮歇息一陣。”說完也不管在座的三位重臣,徑自步入內宮,昔日錦華玉樹中風流倜儻的背影,此時竟顯得說不出的淒涼頹唐。
徐弦當即站起身來,在吳喬幾乎將他撕碎的眼光中施施然步出光政殿,直往宮門而去。而留下來的張洎則一臉警惕的看著吳喬,生怕他趁徐弦不在的機會再拿起青玉鎮紙一類的東西砸他,心中暗暗嘀咕,這吳喬也是兩榜進士的士大夫出身,怎麽一點也不顧體統,簡直像個亡命之徒一般。
蔡煜獨自踱步入周後所居的柔儀殿,隻見殿內紅燭高照,周後正和保儀黃氏一起議論適才東城方向的巨響和地動,二人皆知必有大事發生,問宮中太監和宮女都不知所以。既不能到前殿打擾蔡煜與群臣商議國是,隻得一同在此等候消息。
但此時此刻,即便是價比黃金的龍腦香也無法使蔡煜低沉的心情變得興奮。
“吳相,不想寥寥數日宋軍竟然依然破城,孤將如何是好?”蔡煜麵色愁苦的看著吳喬,麵麵相覷的三位重臣俱都無言以對,仰天長歎道:“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罷了,罷了,孤這便命宦官們在百尺樓堆積柴草,孤無顏做亡國之君。”說完迴收叫來宮中太監,吩咐下去。
罷他隻管閉目沉思,手中不時變換著各種佛印,誠心向佛祖祈禱宋軍此番不要屠戮大唐宗室,滿朝大臣和金陵百姓,一應罪孽都有重光一人承擔。
明滅的燭火搖曳不定,映得蔡煜臉上的神色陰晴不定,額頭上常年事佛留下的瘤贅顯得格外怪異。
見蔡煜居然存了自焚殉國之念,三位大臣齊齊跪倒在地,徐弦更大聲叫道:“陛下不可存了輕生之想啊,縱然江南不保,陛下北狩,但北朝念在蔡氏據有江南數十載,必然不敢薄待陛下。”
蔡煜失望的看了他一眼,低聲道:“難道孤要和孟昶那般寄居汴梁,妻子受辱,仰人鼻息麽?”想起使臣細作迴報後蜀孟昶在汴梁所受諸般羞辱,花蕊夫人被趙匡胤收入後宮強行霸占,就連思念蜀主孟旭也要避人耳目,世人傳言,有一日花蕊夫人對著孟旭的畫像獨自黯然神傷,突然遇到趙匡胤闖入求歡,趙匡胤一見花蕊對著男子畫像,勃然大怒,詰問此人是誰,幸好花蕊夫人素有機智,言道跟隨天子後常粘雨露,可是一直沒有身孕,這畫像乃是西蜀民間送子菩薩像,自己正待朝拜,好早日懷上龍種。
趙匡胤聽說後大為高興,立刻宦官在花蕊所居的宮殿內擺上香案,專門供奉送子菩薩。此事在宮中傳開後,不少妃嬪宮女都照此像臨摹了神像掛在房中朝拜,希望能得子。孟旭雖然失去江山,卻以這樣的方式占領了趙匡胤的後宮,也是一種無奈的嘲諷。
後來送子菩薩像又從宮中傳入民間,愚夫愚婦想皇家供奉的菩薩必定靈驗,北地百姓居然不少人供奉,就連一些廟宇也開始塑造這尊新的送子菩薩供善男信女們朝拜。唯有巴蜀宮中舊人,見到菩薩宛如當年蜀主模樣,無不神傷故國。(此乃民間傳說,至今北方不少廟宇供奉的男性送子菩薩像,細問來曆,就是這個說法。)
蔡煜雖然不是昏君,但身邊女人與江山在他心中的位置,倒也真很難說得清楚孰輕孰重,想到蜀主的遭遇,不免起了兔死狐悲之感,自己一旦投降,若是趙氏強行要納周後,豈不是生不如死一般,想到此節,細長的手指煩躁的敲打在檀香書案上,不知是怒是懼,有些微微發抖。
幾個大臣見蔡煜閉目不理事,便互相爭論起來,徐弦先道:“為今之計,未免激怒宋人,為全城百姓計,應當立刻派員攜帶酒肉瓜果等物,前往安撫已然屯兵宮門的宋軍。然後召集眾臣,一起向國主請個萬全之策。”
他言下之意,乃是召集尚在金陵的主和重臣,一起力勸蔡煜降宋,畢竟隻要蔡煜降宋,一幹大臣追隨其後,便大節無虧,若是蔡煜真的自盡殉國,這幹降宋的大臣恐怕誰都要懼怕身後要背負貳臣之名了。
想起趙匡胤曾經評述由周入宋的名相範質“但欠周世宗一死爾”之言,徐弦不覺有些毛骨悚然,看來趙氏雖然得國不正,但對這臣子的忠之一字是看得極重的,如何改換門庭,這其間的輕重緩急還需大費思量,即便仕宋,以自己的才具,隻要籌劃得當,首輔不敢說,宰輔之位還是跑不了的。(後來之事,當真如徐弦今日所思,以降臣而拜為國朝宰輔者,此公為第一人,與名相寇準同列。)
吳喬瞪了徐弦一眼,沉聲道:“戰況未定,城中胡則、盧絳、吳英雄等眾將皆未迴報,徐相怎可輕言降敵。”他見徐弦臉有不豫之色,又正色道:“主辱臣死,國破身殉而已,又何必向北人搖尾乞憐。”
徐弦被他搶白,訕訕的未說話,張洎卻代他反駁道:“宋軍破城,先鋒已進逼宮門總不是假的吧?吳相不可為成全自己青史留名,誤了陛下。”說完居然不顧大臣體統,上前一步,徑自跪在蔡煜跟前,湊近了大聲道:“事已至此,陛下早做決斷,以免激發北軍之怒,以致宗廟不保,百姓塗炭啊!”聲音極大,蔡煜也被他嚷得不情願的睜開眼睛。
(注·可不看:丞相之於帝王,在宋明之前,乃是相當平等的關係,所以丞相對帝王有些不顧體統也是常有之事,曾有名相說道興高采烈處,唾沫橫飛,皇帝也隻能在丞相走後,歎口氣,偷偷擦去,頗有唾麵自幹的風度。華夏在有三代推舉禪讓之俗,姬周國人共和之義,春秋百家爭鳴之盛,後有士大夫共治天下之稱,子曾經曰過,道不行,泛舟於海,向來並非專製國度,不可不查。丞相地位的下降,是在北宋開始的,文官係統下降為專製係統中的一個被皇權豢養的利益集團。曆經蒙元,至明清趨於極致,文官官僚係統開始信奉所謂當官以不幹事為第一要義,專心經營自身利益,全無春秋秦漢唐以來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嶽武穆所謂“文官不愛錢”者,恐怕想法和皇帝又是相反的,皇帝的想法是,愛錢可以,“擅權”不行。)
“你,”吳喬氣得指著張洎,怒道,“將士們尚在外舍生忘死與敵搏殺,你等卻勸誘君王降敵,其心可誅!”說著伸手從書桌上拿起一個青玉貔貅鎮紙,舉手作勢要朝張洎砸去。
徐弦見吳喬與張洎相持不下,蔡煜眉宇間顯現不耐之色,趁機道:“宋軍依然封鎖宮門,要知道外間消息,不如請宋軍先鋒主將入宮探詢一番,也試探一下敵方底細。”話雖然如此說,在場的君臣四人無不明白這實際上是請宋將進來試探議和甚至投降的條件了。
吳喬聞言眉頭一擰,極力反對,張洎卻大力讚同。三人爭執不下,最後徐弦道:“就算不能與宋將相見,派人去打聽一下進逼宮門的宋軍是哪位將軍統領的也好,知己知彼,方能再做計議。”
蔡煜早已不耐,皺著眉頭揮手道:“那就煩勞徐相,若果真是官高爵顯的將官,到是可以和他一晤。孤累了,暫迴後宮歇息一陣。”說完也不管在座的三位重臣,徑自步入內宮,昔日錦華玉樹中風流倜儻的背影,此時竟顯得說不出的淒涼頹唐。
徐弦當即站起身來,在吳喬幾乎將他撕碎的眼光中施施然步出光政殿,直往宮門而去。而留下來的張洎則一臉警惕的看著吳喬,生怕他趁徐弦不在的機會再拿起青玉鎮紙一類的東西砸他,心中暗暗嘀咕,這吳喬也是兩榜進士的士大夫出身,怎麽一點也不顧體統,簡直像個亡命之徒一般。
蔡煜獨自踱步入周後所居的柔儀殿,隻見殿內紅燭高照,周後正和保儀黃氏一起議論適才東城方向的巨響和地動,二人皆知必有大事發生,問宮中太監和宮女都不知所以。既不能到前殿打擾蔡煜與群臣商議國是,隻得一同在此等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