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哪兒看過,吃過什麽藥?”江寒問男孩父親。
孩子曾到縣人民醫院拍過瓦氏位x線片,診斷為鼻竇炎。
醫院開了一些布洛芬、雙氯芬酸、維生素b1、穀維素、藿膽鼻炎膠囊。
兩年多了,這些藥搭配著吃,時好時壞。
男孩父親懷疑根本不是鼻竇炎。
“縣醫院查的是對的,孩子得的就是鼻竇炎。隻是,他們開的藥不對。”
江寒說道:“鼻竇炎最開始沒治好,就轉成了慢性的。鼻竇炎,在中醫上叫:鼻淵。孩子的頭痛,就是鼻竇炎引起的。這叫做鼻源性頭痛。”
郭新方心下慚愧,自己連孩子有鼻竇炎都不知道。
“孩子麵色萎黃,聽說話就像是女孩子,舌質淡,苔白略顯發膩,脈細弱。”
“這是心情抑鬱、肝鬱脾虛、氣虛不固、清竅失養。”
“說到底,是那次孩子考差被掌摑,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導致抑鬱,最終引發了鼻淵!”
“鼻淵導致心情更差,最後引起陣發性頭痛,形成了惡性循環。”
“頭痛是表征,病因在鼻淵!根子在那一巴掌!”
江寒的話一下子戳中了孩子的內心,孩子又大哭起來。
男孩父親一臉歉然,摟緊了孩子的肩膀。
同時,也根本想不到,自己的一巴掌,竟然把兒子打成這樣!
“醫生,我兒子,能不能治好?”
江寒說道:“隻要找對了病因、病位,一般情況下都能治好。”
“因為孩子的鼻淵是慢性的,因此,得三管齊下。”
三管齊下?
“針灸、灌注、內服湯藥。”
“我們還要在這十幾天,每天你都帶孩子來針灸。”
江寒說完對郭新方說道:“孩子是肝鬱肺脾氣虛證,瀉迎香,補百會,補上星、合穀、肺俞、通天、足三裏、脾俞、胃俞、陰陵泉,每次2—6穴,施溫補法,得氣後留針10-25分鍾,每天一次。”
“同時,采取鼻竇穿刺衝洗灌注法。”
方洪昌、郭新方等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種方法,都豎起了耳朵。
郭新方拿起筆,鄒康拿出手機開始錄音。
鼻竇穿刺衝洗灌注法,就是按常規進行上頜竇穿刺,衝洗出竇內積膿,排清竇內積液。
將辛夷花蒸餾,加桉葉油製成的2%溶液,將2ml混合液注入竇內。
每三天穿刺1次,九天之後,鼻塞感應該就會消失。
方洪昌、郭新方等人聽懂了,這相當於個小小的外科手術!
這種方法,不屬於中醫的範圍,這是西醫的手段。
江寒還有什麽不知道的?
急診科、疼痛科、肝膽胰腺科、乳腺科,他都曾從這些地方為中醫科搶過病人。
說不定,江寒下次就會到耳鼻喉科去搶病源。
天才、全才、通才!
恐怕是百年一遇。
如此難得一見的人才,讓自己遇見了,並且還是一個科室!
“最根本的還是湯藥。”
江寒說完,郭新方已經攤開了處方箋。
黃芪30克,川芎15克,蜈蚣2條,蒼耳子10克,辛夷10克,獨活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柴胡6克,白術10克,蒼術10克,石菖蒲10克,皂刺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中以黃芪、甘草補氣固表,提高機體免疫力,可以預防感冒。”
“事實上,黃芪、甘草在方中所起的作用是雙向調節,如果患者中氣不足易患感冒,它所起的就是補氣固表,如果患者沒有氣虛易感征象,黃芪所起的作用是透膿排毒,甘草所起的是解毒作用。”
“川芎、蜈蚣,祛風活絡,解痙止痛;辛夷、蒼耳子,通竅止痛,治其標;皂刺透膿排毒,石菖蒲化痰開竅,桂枝、白芍,調和營衛助其效。”
方洪昌大讚:“辯證施治,三管齊下,多路出擊!好!所開處方,內外兼修、助正祛邪、標本同治,妙!”
【叮,宿主糾正同行錯誤,新增經驗值50點,總經驗值:8475點。】
【叮,宿主診治對患者張辰明有效,新增經驗值10點,總經驗值:8485點。】
【叮,宿主普及中醫知識見到成效,獎勵經驗值295點,總經驗值:8780點。】
係統連響三聲,收獲頗豐!
看來,還是要傳道、授業、解惑!
“古人說,肺氣通於鼻,氣為陽.若氣受風寒,停滯鼻間,則成鼻塞。氣寒,津液不收,則多涕。若冷氣久不散,膿涕結聚,使鼻不聞香臭。”
講到這裏,江寒忽然問道:
“我經常給大家講,凡病,無外乎陰陽、寒熱、表裏、虛實。那麽,小辰明的病,是寒,是熱?”
江寒的問題,讓大家緊張地思考起來。
有痰,解毒,似乎是熱症。
但昨天郭新方開的方子,仿佛又是針對熱症。
這樣判斷,那就應該是寒症了。
大家紛紛說是寒症。
“沒錯,疼痛是因為不通,熱雍可導致不通,寒滯可導致不通,有些則是寒熱往來,相互夾雜。小辰明就屬於寒滯導致不通。”
得到江寒的肯定,大家都釋然了。
哪知道,又一個問題來了:
“你們說一說,小辰明的疼痛,到底是疼,還是痛?”
鄒康等實習生都愣了,疼,痛,還有區別嗎?
郭新方曾聽江寒說過“痛”字的解釋,甬就是道,道有病,就是痛,道不通就痛了。
這麽一想,郭新方覺得懂了:
“隊長,我有明白了,小辰明的疼痛,準確地說,叫做疼!冬字上邊有個病字頭!夏為陽,冬為陰,由寒滯引起的就是疼,而不是痛!”
眾人一聽,有道理!
特別是鄒康等四個實習生,都鼓起掌來。
江寒給大家講過“痛”字,郭新方能從痛字延伸到“疼”字,水平就是比大家高啊。
郭新方頓時高興起來,看到江寒不置可否,馬上心裏發虛:
難道,我又說錯了?
江寒說道:“有的可以從字麵上理解,有的則不行,不能生搬硬套。”
鄒寒幾個人立馬停了,剛才,鼓錯掌了?
“疼,指的是在冬天容易發作而已,並不一定就是寒症。”
“我們古人向來就講究陰陽,想事情、做事情都要符合陰陽之道。從漢語發音來講,有升有降,古人總結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一二三四聲。疼是二聲,聲調屬陽,痛是四聲,降調屬陰!”
“陽性的疼,病人一般用平聲來表達,這就是疼,它是持續時間短的、淺表的、急性發作的、有燒灼感的、開放發散的、尖銳刺激的疼。”
“與之相反,陰性的痛,就用仄聲表達,陰性的痛一般是慢性的、長久持續的、深入的、冷凝的、憋脹的、頓挫的疼痛!”
“陽升,陰降,可以體現到人的發聲之上。一個人如果平時喜歡用升調,必然是熱情奔放。比如有些人的口頭禪是說:好,好,好!一個人如果說話喜歡用降調,一般是冷冰冰甚至是拒人於千裏之外!比如,很多人說:不!還有人說:去!不是性格如此,就是此時有寒症。”
大家一想,果然是這麽迴事!
不!去!都是降調!
就是冷冰冰的,拒人於千裏之外!
我去,還有這種說法!
聽音辨病!
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是:聽患者聲音是洪亮還是沙啞、是有力還是無力。
江寒不僅聽這些,還能從音調平仄中識病!
大佬,江寒才是真大佬!
“中醫的理念、理論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從人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判斷出來。因此,我們才有了望、聞、問、切。特別是聞,什麽叫澆樹澆根、聽話聽音?弦外之音是什麽?我們必須全麵考慮,搜羅萬象,從中找出隱藏的主線出來。”
江寒說到這裏,對鄒康說道:“剛才我問小辰明,這裏疼不疼?他是怎麽迴答的?”
鄒康一下子愣了,這,該說,還是不該說?
他清楚地記得,小辰明連喊了三次“疼”,而不是“痛”!
這要是說出來,正好與江寒所講的理論相反!
這不是直接打江寒的臉嗎?
孩子曾到縣人民醫院拍過瓦氏位x線片,診斷為鼻竇炎。
醫院開了一些布洛芬、雙氯芬酸、維生素b1、穀維素、藿膽鼻炎膠囊。
兩年多了,這些藥搭配著吃,時好時壞。
男孩父親懷疑根本不是鼻竇炎。
“縣醫院查的是對的,孩子得的就是鼻竇炎。隻是,他們開的藥不對。”
江寒說道:“鼻竇炎最開始沒治好,就轉成了慢性的。鼻竇炎,在中醫上叫:鼻淵。孩子的頭痛,就是鼻竇炎引起的。這叫做鼻源性頭痛。”
郭新方心下慚愧,自己連孩子有鼻竇炎都不知道。
“孩子麵色萎黃,聽說話就像是女孩子,舌質淡,苔白略顯發膩,脈細弱。”
“這是心情抑鬱、肝鬱脾虛、氣虛不固、清竅失養。”
“說到底,是那次孩子考差被掌摑,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導致抑鬱,最終引發了鼻淵!”
“鼻淵導致心情更差,最後引起陣發性頭痛,形成了惡性循環。”
“頭痛是表征,病因在鼻淵!根子在那一巴掌!”
江寒的話一下子戳中了孩子的內心,孩子又大哭起來。
男孩父親一臉歉然,摟緊了孩子的肩膀。
同時,也根本想不到,自己的一巴掌,竟然把兒子打成這樣!
“醫生,我兒子,能不能治好?”
江寒說道:“隻要找對了病因、病位,一般情況下都能治好。”
“因為孩子的鼻淵是慢性的,因此,得三管齊下。”
三管齊下?
“針灸、灌注、內服湯藥。”
“我們還要在這十幾天,每天你都帶孩子來針灸。”
江寒說完對郭新方說道:“孩子是肝鬱肺脾氣虛證,瀉迎香,補百會,補上星、合穀、肺俞、通天、足三裏、脾俞、胃俞、陰陵泉,每次2—6穴,施溫補法,得氣後留針10-25分鍾,每天一次。”
“同時,采取鼻竇穿刺衝洗灌注法。”
方洪昌、郭新方等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種方法,都豎起了耳朵。
郭新方拿起筆,鄒康拿出手機開始錄音。
鼻竇穿刺衝洗灌注法,就是按常規進行上頜竇穿刺,衝洗出竇內積膿,排清竇內積液。
將辛夷花蒸餾,加桉葉油製成的2%溶液,將2ml混合液注入竇內。
每三天穿刺1次,九天之後,鼻塞感應該就會消失。
方洪昌、郭新方等人聽懂了,這相當於個小小的外科手術!
這種方法,不屬於中醫的範圍,這是西醫的手段。
江寒還有什麽不知道的?
急診科、疼痛科、肝膽胰腺科、乳腺科,他都曾從這些地方為中醫科搶過病人。
說不定,江寒下次就會到耳鼻喉科去搶病源。
天才、全才、通才!
恐怕是百年一遇。
如此難得一見的人才,讓自己遇見了,並且還是一個科室!
“最根本的還是湯藥。”
江寒說完,郭新方已經攤開了處方箋。
黃芪30克,川芎15克,蜈蚣2條,蒼耳子10克,辛夷10克,獨活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柴胡6克,白術10克,蒼術10克,石菖蒲10克,皂刺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中以黃芪、甘草補氣固表,提高機體免疫力,可以預防感冒。”
“事實上,黃芪、甘草在方中所起的作用是雙向調節,如果患者中氣不足易患感冒,它所起的就是補氣固表,如果患者沒有氣虛易感征象,黃芪所起的作用是透膿排毒,甘草所起的是解毒作用。”
“川芎、蜈蚣,祛風活絡,解痙止痛;辛夷、蒼耳子,通竅止痛,治其標;皂刺透膿排毒,石菖蒲化痰開竅,桂枝、白芍,調和營衛助其效。”
方洪昌大讚:“辯證施治,三管齊下,多路出擊!好!所開處方,內外兼修、助正祛邪、標本同治,妙!”
【叮,宿主糾正同行錯誤,新增經驗值50點,總經驗值:8475點。】
【叮,宿主診治對患者張辰明有效,新增經驗值10點,總經驗值:8485點。】
【叮,宿主普及中醫知識見到成效,獎勵經驗值295點,總經驗值:8780點。】
係統連響三聲,收獲頗豐!
看來,還是要傳道、授業、解惑!
“古人說,肺氣通於鼻,氣為陽.若氣受風寒,停滯鼻間,則成鼻塞。氣寒,津液不收,則多涕。若冷氣久不散,膿涕結聚,使鼻不聞香臭。”
講到這裏,江寒忽然問道:
“我經常給大家講,凡病,無外乎陰陽、寒熱、表裏、虛實。那麽,小辰明的病,是寒,是熱?”
江寒的問題,讓大家緊張地思考起來。
有痰,解毒,似乎是熱症。
但昨天郭新方開的方子,仿佛又是針對熱症。
這樣判斷,那就應該是寒症了。
大家紛紛說是寒症。
“沒錯,疼痛是因為不通,熱雍可導致不通,寒滯可導致不通,有些則是寒熱往來,相互夾雜。小辰明就屬於寒滯導致不通。”
得到江寒的肯定,大家都釋然了。
哪知道,又一個問題來了:
“你們說一說,小辰明的疼痛,到底是疼,還是痛?”
鄒康等實習生都愣了,疼,痛,還有區別嗎?
郭新方曾聽江寒說過“痛”字的解釋,甬就是道,道有病,就是痛,道不通就痛了。
這麽一想,郭新方覺得懂了:
“隊長,我有明白了,小辰明的疼痛,準確地說,叫做疼!冬字上邊有個病字頭!夏為陽,冬為陰,由寒滯引起的就是疼,而不是痛!”
眾人一聽,有道理!
特別是鄒康等四個實習生,都鼓起掌來。
江寒給大家講過“痛”字,郭新方能從痛字延伸到“疼”字,水平就是比大家高啊。
郭新方頓時高興起來,看到江寒不置可否,馬上心裏發虛:
難道,我又說錯了?
江寒說道:“有的可以從字麵上理解,有的則不行,不能生搬硬套。”
鄒寒幾個人立馬停了,剛才,鼓錯掌了?
“疼,指的是在冬天容易發作而已,並不一定就是寒症。”
“我們古人向來就講究陰陽,想事情、做事情都要符合陰陽之道。從漢語發音來講,有升有降,古人總結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一二三四聲。疼是二聲,聲調屬陽,痛是四聲,降調屬陰!”
“陽性的疼,病人一般用平聲來表達,這就是疼,它是持續時間短的、淺表的、急性發作的、有燒灼感的、開放發散的、尖銳刺激的疼。”
“與之相反,陰性的痛,就用仄聲表達,陰性的痛一般是慢性的、長久持續的、深入的、冷凝的、憋脹的、頓挫的疼痛!”
“陽升,陰降,可以體現到人的發聲之上。一個人如果平時喜歡用升調,必然是熱情奔放。比如有些人的口頭禪是說:好,好,好!一個人如果說話喜歡用降調,一般是冷冰冰甚至是拒人於千裏之外!比如,很多人說:不!還有人說:去!不是性格如此,就是此時有寒症。”
大家一想,果然是這麽迴事!
不!去!都是降調!
就是冷冰冰的,拒人於千裏之外!
我去,還有這種說法!
聽音辨病!
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是:聽患者聲音是洪亮還是沙啞、是有力還是無力。
江寒不僅聽這些,還能從音調平仄中識病!
大佬,江寒才是真大佬!
“中醫的理念、理論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從人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判斷出來。因此,我們才有了望、聞、問、切。特別是聞,什麽叫澆樹澆根、聽話聽音?弦外之音是什麽?我們必須全麵考慮,搜羅萬象,從中找出隱藏的主線出來。”
江寒說到這裏,對鄒康說道:“剛才我問小辰明,這裏疼不疼?他是怎麽迴答的?”
鄒康一下子愣了,這,該說,還是不該說?
他清楚地記得,小辰明連喊了三次“疼”,而不是“痛”!
這要是說出來,正好與江寒所講的理論相反!
這不是直接打江寒的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