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結束,江寒給唐承宣打了個電話,算是完成了唐承宣中醫工作室的簽到。
50點經驗值,到手!
經驗值對江寒來講,真的是很重要。
江寒的各項技能,從初級到中級,隻需突破1000點大關就能達到。
自己的經驗值突破2000點大關時,係統沒有表示。
突破3000點大關時,才擁有了一個抽獎技能,抽到了外語高級技能。
醫術的各項技能,卻沒有新的突破。
江寒嚐到了醫術提升到更高層級的好處。
比如,想完成針灸麻醉,必須是達到高級技能。
並且還必須用經驗值兌換,限時一個小時,時間一過就不靈了。
中醫科診室改為江寒診室加括號,省醫官網以及手機app預約係統都必須同步改換。
既然是江寒診室,當然要對江寒作以介紹。
負責更改的工作人員為難了。
在官網及app上介紹醫院的醫生,一般都是副主任醫師以上才可以。
極個別的科室也有介紹主治醫師的,這種主治醫一般都有十分光鮮的閱歷。
比如從國外、京城、滬上等一線城市引迴來的特殊人才。
別人都是有各種頭銜,什麽康復醫學會副會長、中西醫結合委員會委員、針灸協會會員等等。
人家都是好多斜杠。
江寒連個杠都沒有。
怎麽介紹江寒呢?
說他是個實習生,這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工作人員立馬請示院辦。
院辦立馬請示院長陳鬆奇。
陳鬆奇專門給馬昆打了個電話。
馬昆想了想:“介紹江寒,一句話就足夠了:國醫名手唐承宣的關門弟子。”
就這麽定了,唐承宣的牌子夠硬!
他的關門弟子,就更香!
……
陳鬆奇剛定下這件事兒,就接到了盛和集團老板千盛和的電話。
“陳院長,我覺得在省醫新院區成立中醫診療中心還不夠,我建議以中醫科為骨架成立省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
陳鬆奇明白了,千盛和畢竟是商人,是商人就要賺錢,這無可厚非。
盡管中醫科擴大為中醫診療中心,但本身盈利能力並沒有增強。
而中西醫結合就可以大大提高盈利水平。
成立中西醫結合中心,就意味著需要添置更多的設備。
設備在不斷地更新換代。
醫療設備的價格,沒有最貴,隻有更貴。
建一個層流超淨化手術室,不算手術床、無影燈等等設備,造價都輕鬆超過百萬。
成立中西醫結合中心自然是自己所希望的,但真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必須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
陳鬆奇一時沒有說話,千盛和就答應他可以追加投資。
千盛和閑聊了幾句就扯到了江寒身上。
千盛和對江寒是讚歎不已,說江寒不僅在中醫技術上無人可出其右,在西醫方麵也有很高的天賦,特別是他的手術水平。
所以他對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抱有極強的信心。
陳鬆奇感到,千盛和對江寒的器重與自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100萬獎金加一大套別墅,這是為江寒創造了好的物質條件,讓他專心從醫。
現在專門擴大投資成立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又給江寒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
這舞台,完全是量體裁衣、私人定製!
剛好自己也想為省醫找一個新的發展極。
江寒的到來為他提供了一個重大契機,沒有江寒也就沒有盛和集團的投資。
在省醫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的建設上,陳鬆奇決定要全力推動並且給予江寒極大的權利。
……
完成唐承宣工作室的簽到,江寒又來到了江寒診室。
推門進去,郭新方、鄒康已經等著了。
讓他意外的是,急診科的主治醫宋隨義和護士陳曉芸也在。
陳曉芸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來小果盤,端給江寒。
宋遂義心裏哀歎:
長得帥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啊!
這麽長時間也沒見陳曉芸把水果盤拿出來,這就是江寒的特殊待遇。
不過,江寒配得上這種待遇!
宋遂義從急診科出來的時候就聽大家說,醫院為江寒專設了一個診室。
到這裏一看,果然是真的。
江寒奇怪地看著宋遂義:“宋醫生,你有事嗎?”
宋遂義看著郭新方,臉一熱,呐呐道:“我們來,是,是廖主任安排的,他讓我們接您過去啊。”
陳曉芸拿著水果盤說:“對呀,江醫生,你每天下午都要到我們急診科的。我,我們可是天天都盼著呢。”
如果患者聽起來這話會覺得有些歧義,但省醫的人卻知道怎麽迴事。
因為江寒一直被急診科奉為吉祥物和平安神。
說來也怪,隻要江寒到急診科,急診科就沒有急難危重的病例。
有時候江寒前腳剛走,後腳就來了大任務。
作為急診科的領導,廖中民倒是希望任務天天有。
有急難危重病例,既可以提高醫護人員水平,又可以強化急診科的地位和作用。
而普通醫生和護士們,卻不希望天天這麽累。
特別是晚上,大家都希望睡個好覺。
大家都希望江寒能夠分到急診科,到時候多安排江寒值夜班,對大家來講,這比什麽福利都好。
江寒感到,院裏為自己成立了專門診室,如果自己總是不在,就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今天,我是出診的第一天,還是完整地呆一天吧,第一天總得來個有始有終啊。”
江寒的話,讓郭新方心裏苦唧唧。
你的第一天,其實也是我的第一天呐。
終於等到了機會,可以到門診樓出診了。
哪知道自己的第一天還沒結束,這診室就改了名,風頭全被江寒搶去了。
郭新方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江寒之所以不想去急診科,是因為去一次頂多完成一簽到,能得到20點經驗值,其他的就再也沒有了。
隻要他在急診科,就沒有急難危重的病人來,沒有病人,他就完成不了經驗值的積累。
而急診科的年輕護士、醫生們都非常熱情。
每次簽到時間到了,江寒起身要走的時候,他們都是想方設法拖延江寒的時間。
因為江寒留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輕鬆。
但江寒心裏著急呀,這時間就等於是白白浪費掉了。
因此,每一次江寒要離開的時候,急診科的醫生們,護士們,特別是年輕的護士們,一個個都都戀戀不舍,仿佛是要分別好長時間似的。
這也成了急診科的一大奇觀、省醫職工們茶餘飯後的一大談資。
宋遂義和陳曉芸怎麽勸,江寒都不為所動。
“我也不是不去急診科了,你們如果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比如說針灸,手術等等,我隨叫隨到啊。”
江寒說的不無道理。
陳虹芸差一點說出來把江寒請到急診科的真正理由。
沒有辦法,宋遂義和陳曉芸隻好迴去向廖中民複命。
廖中民狠狠地把宋遂義給批評了一頓。
以前陳曉芸自己去,就把江寒請來了,結果你一去,反而請不來了!
宋遂義一直沒吭聲,但心裏這個委屈啊。
寶寶心裏苦,但寶寶不說。
下班了,江寒正想迴家呢,鄒康湊了上來:
“江寒,晚上一起吃個飯吧?咱們的喬班長,劉家超、潘開明和我。”
50點經驗值,到手!
經驗值對江寒來講,真的是很重要。
江寒的各項技能,從初級到中級,隻需突破1000點大關就能達到。
自己的經驗值突破2000點大關時,係統沒有表示。
突破3000點大關時,才擁有了一個抽獎技能,抽到了外語高級技能。
醫術的各項技能,卻沒有新的突破。
江寒嚐到了醫術提升到更高層級的好處。
比如,想完成針灸麻醉,必須是達到高級技能。
並且還必須用經驗值兌換,限時一個小時,時間一過就不靈了。
中醫科診室改為江寒診室加括號,省醫官網以及手機app預約係統都必須同步改換。
既然是江寒診室,當然要對江寒作以介紹。
負責更改的工作人員為難了。
在官網及app上介紹醫院的醫生,一般都是副主任醫師以上才可以。
極個別的科室也有介紹主治醫師的,這種主治醫一般都有十分光鮮的閱歷。
比如從國外、京城、滬上等一線城市引迴來的特殊人才。
別人都是有各種頭銜,什麽康復醫學會副會長、中西醫結合委員會委員、針灸協會會員等等。
人家都是好多斜杠。
江寒連個杠都沒有。
怎麽介紹江寒呢?
說他是個實習生,這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工作人員立馬請示院辦。
院辦立馬請示院長陳鬆奇。
陳鬆奇專門給馬昆打了個電話。
馬昆想了想:“介紹江寒,一句話就足夠了:國醫名手唐承宣的關門弟子。”
就這麽定了,唐承宣的牌子夠硬!
他的關門弟子,就更香!
……
陳鬆奇剛定下這件事兒,就接到了盛和集團老板千盛和的電話。
“陳院長,我覺得在省醫新院區成立中醫診療中心還不夠,我建議以中醫科為骨架成立省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
陳鬆奇明白了,千盛和畢竟是商人,是商人就要賺錢,這無可厚非。
盡管中醫科擴大為中醫診療中心,但本身盈利能力並沒有增強。
而中西醫結合就可以大大提高盈利水平。
成立中西醫結合中心,就意味著需要添置更多的設備。
設備在不斷地更新換代。
醫療設備的價格,沒有最貴,隻有更貴。
建一個層流超淨化手術室,不算手術床、無影燈等等設備,造價都輕鬆超過百萬。
成立中西醫結合中心自然是自己所希望的,但真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必須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
陳鬆奇一時沒有說話,千盛和就答應他可以追加投資。
千盛和閑聊了幾句就扯到了江寒身上。
千盛和對江寒是讚歎不已,說江寒不僅在中醫技術上無人可出其右,在西醫方麵也有很高的天賦,特別是他的手術水平。
所以他對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抱有極強的信心。
陳鬆奇感到,千盛和對江寒的器重與自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100萬獎金加一大套別墅,這是為江寒創造了好的物質條件,讓他專心從醫。
現在專門擴大投資成立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又給江寒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
這舞台,完全是量體裁衣、私人定製!
剛好自己也想為省醫找一個新的發展極。
江寒的到來為他提供了一個重大契機,沒有江寒也就沒有盛和集團的投資。
在省醫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的建設上,陳鬆奇決定要全力推動並且給予江寒極大的權利。
……
完成唐承宣工作室的簽到,江寒又來到了江寒診室。
推門進去,郭新方、鄒康已經等著了。
讓他意外的是,急診科的主治醫宋隨義和護士陳曉芸也在。
陳曉芸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來小果盤,端給江寒。
宋遂義心裏哀歎:
長得帥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啊!
這麽長時間也沒見陳曉芸把水果盤拿出來,這就是江寒的特殊待遇。
不過,江寒配得上這種待遇!
宋遂義從急診科出來的時候就聽大家說,醫院為江寒專設了一個診室。
到這裏一看,果然是真的。
江寒奇怪地看著宋遂義:“宋醫生,你有事嗎?”
宋遂義看著郭新方,臉一熱,呐呐道:“我們來,是,是廖主任安排的,他讓我們接您過去啊。”
陳曉芸拿著水果盤說:“對呀,江醫生,你每天下午都要到我們急診科的。我,我們可是天天都盼著呢。”
如果患者聽起來這話會覺得有些歧義,但省醫的人卻知道怎麽迴事。
因為江寒一直被急診科奉為吉祥物和平安神。
說來也怪,隻要江寒到急診科,急診科就沒有急難危重的病例。
有時候江寒前腳剛走,後腳就來了大任務。
作為急診科的領導,廖中民倒是希望任務天天有。
有急難危重病例,既可以提高醫護人員水平,又可以強化急診科的地位和作用。
而普通醫生和護士們,卻不希望天天這麽累。
特別是晚上,大家都希望睡個好覺。
大家都希望江寒能夠分到急診科,到時候多安排江寒值夜班,對大家來講,這比什麽福利都好。
江寒感到,院裏為自己成立了專門診室,如果自己總是不在,就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今天,我是出診的第一天,還是完整地呆一天吧,第一天總得來個有始有終啊。”
江寒的話,讓郭新方心裏苦唧唧。
你的第一天,其實也是我的第一天呐。
終於等到了機會,可以到門診樓出診了。
哪知道自己的第一天還沒結束,這診室就改了名,風頭全被江寒搶去了。
郭新方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江寒之所以不想去急診科,是因為去一次頂多完成一簽到,能得到20點經驗值,其他的就再也沒有了。
隻要他在急診科,就沒有急難危重的病人來,沒有病人,他就完成不了經驗值的積累。
而急診科的年輕護士、醫生們都非常熱情。
每次簽到時間到了,江寒起身要走的時候,他們都是想方設法拖延江寒的時間。
因為江寒留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輕鬆。
但江寒心裏著急呀,這時間就等於是白白浪費掉了。
因此,每一次江寒要離開的時候,急診科的醫生們,護士們,特別是年輕的護士們,一個個都都戀戀不舍,仿佛是要分別好長時間似的。
這也成了急診科的一大奇觀、省醫職工們茶餘飯後的一大談資。
宋遂義和陳曉芸怎麽勸,江寒都不為所動。
“我也不是不去急診科了,你們如果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比如說針灸,手術等等,我隨叫隨到啊。”
江寒說的不無道理。
陳虹芸差一點說出來把江寒請到急診科的真正理由。
沒有辦法,宋遂義和陳曉芸隻好迴去向廖中民複命。
廖中民狠狠地把宋遂義給批評了一頓。
以前陳曉芸自己去,就把江寒請來了,結果你一去,反而請不來了!
宋遂義一直沒吭聲,但心裏這個委屈啊。
寶寶心裏苦,但寶寶不說。
下班了,江寒正想迴家呢,鄒康湊了上來:
“江寒,晚上一起吃個飯吧?咱們的喬班長,劉家超、潘開明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