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我們中醫臨床從來都是配角。藥學院才是主角。”
程海的話引起了同學們的認同。
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已經舉辦了9屆,比賽項目基本都是固定的6個:
中醫基礎、中藥性狀鑒別、中藥顯微鑒別、中藥調劑、中藥炮製、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
6個項目中,藥學就佔了4項,中醫臨床隻有1項.中醫基礎是共同項目。
因此,每次藥學院的參賽選手最多。
中醫臨床專業的選手自然最少。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醫臨床不重要。
因為在學生階段重要的是把基礎打好,特別是學習中醫理論基礎、熟悉藥性等等。
臨床技能都必須等到畢業後進入醫院,在實踐中鍛煉提高。
還有一點就是主辦方在比賽期間不好找到病人。
沒有多少病人願意當這些醫學生的實驗品。
為了組織臨床接診技能比賽,往往需要從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偏遠的地區找來病人。
在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舉辦之初,有人提出中醫臨床要細分項目,比如正骨針灸處方等等。
由於組織起來比較繁瑣,所以就把幾個項目合為一個項目。
每個項目都設個人獎。
6個項目加在一起就是團體獎。
第4屆大賽出了一個牛人,這個人參加了所有的項目,得到4項冠軍,總分第一。
從第5屆開始設立了6個項目的個人獎,主要是為了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全麵鍛煉。
古代的名醫,都是醫、藥合一的。
六個項目的分值佔比不同。
中醫基礎主要是筆試,佔20分。
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佔20分。
中藥性狀鑒別、中藥顯微鑒別、中藥調劑、中藥炮製各佔15分,共60分。
從分值來看,藥學專業的分值是中醫臨床專業的3倍。
大賽規定:每個院校的參賽隊員不得超過6人。
前8屆比賽,中醫臨床專業的隊員隻有1人。
今年是第9屆大賽,已於4月底落下帷幕。
省中醫藥大學6名隊員的結構終於有所變化,兩個中醫臨床的學生參加了。
全國26支參賽隊,省中醫藥大學取得了團體第10的歷史最好成績。
中醫臨床專業的兩名學生,一個在中醫基礎考試中,獲全國第6,一個在臨床接診與患者溝通比賽中獲得全國第5。
兩名學生馬上得到了京城和滬上的兩家中醫院的合同。
四名藥學專業學生也都有很好的去向,兩人繼續深造,兩人留校。
不管在全國取得名次如何,能夠代表院校參加全國的比賽,就證明已經很牛批了。
6名參賽隊員,根本不用考慮前途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講,6名參賽隊員不僅代表省中醫藥大學,更代表了整個省中醫藥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
因此,從前年開始,省衛健委和省教育廳也都聯合組織全省中醫藥技能大賽。
不管是誰,哪怕是學西醫的學生也都可以參加,隻要你的水平夠高。
先要進行網上報名,省衛健委和省教育廳進行資格審查,然後統一組織筆試。
筆試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到了中醫學的方方麵麵。
凡是在筆試中取得好名次的,在其他項目上也不會差。
當然最後取得好名次的還都是省中醫藥大學的學生。
年級群終於開始討論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參賽的事情。
“我覺得藥學院這屆沒有特別突出的,今年我們中醫臨床恐怕機會來了。”
“我感覺6個參賽隊員,我們中醫臨床恐怕能佔三個。”
“反正我是沒希望了,我感覺到陳海和馮青青肯定能選上。嘿,珠聯璧合,衝擊全國!”
程海謙虛地說道:“我和馮青青主要是組織者,組織大家參加考試。筆試方麵不是我的強項。”
“主席和部長的獎學金每年那能是白拿的?你們不上,誰上?”
“你倆上,我鼓掌!”
喬振幹來了一句:“如果我們有一個名額,江寒肯定是不二人選。”
潘開明:“江寒的醫術,真叫高處不勝寒!”
劉家超:“如果江寒參加,我覺得他甚至能拿全國冠軍!”
3班的同學基本都認為江寒能拿全國冠軍,最少一項。
如果江寒所有項目全報,他說不定是全國第一,超過第四屆那個牛人。
其他班的同學本能地想反對,卻找不出任何理由。
江寒在學校的成績就不錯,再加上在省醫妖孽一般的表現,還真有這種可能。
“江寒是學校樹的典型,說不定學校就已經給他定下了一個名額。”
群裏一個人幽幽地說。
“如果我是江寒,我就不參加了,因為江寒的工作根本不用發愁,他應該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
“對呀,江寒拿到這個名次有什麽用呢?”
“江寒肯定報,因為拿到好名次,就有獎金拿呀。”
“學校不是已經給了江寒50萬的獎金了嗎?對幾萬塊錢的獎金,江寒根本看不上眼啊。”
“是啊,江寒就不要參加了。”
“鄒康出來,給江寒捎個話,別參加了,把機會讓給程海和馮青青吧。”
盡管不願承認,但此時程海,馮青青已經意識到江寒那恐怖的實力。
有江寒在自己恐怕真沒有機會。
但是兩人都不吭聲,這話怎麽說出口呢?
輔導員王振一發話了:
“能者上,庸者下。這不是學校內部的考試和比賽。這個大賽關係到我們學校和整個省的形象。當然,如果江寒自己不願意參加,另當別論。但你們不要勸江寒退出,不要對江寒進行道德綁架!”
喬振幹說道:“江寒不參加,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損失。我給江寒打個電話,動員他參加。”
喬振幹撥通江寒的手機:“江寒,在做什麽呢?”
“我在唐老的工作室看書呢。”
“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開始報名了,你趕快報名,不要錯過時間。”
江寒沉吟了一會說道:“算了,我不參加了吧。”
“為什麽?為什麽你不參加?”喬振幹問道。
江寒不想參加的原因還真象大家說的那樣,大賽對他來講真沒有什麽意義。
他的工作肯定是沒問題了,不是省醫,就是省中醫院。
最關鍵的是,這個大賽持續時間比較長。
更加耽誤時間的是,在參賽之前還有各種集中培訓。
培訓培訓和比賽期間,除了臨床接診,他既不能看病,也不能到中醫場所去簽到,白白損失經驗值啊。
不如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吧。
喬振幹在群裏說,江寒還真是不願意參加,他想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
其他班的同學們頓時對江寒來了一通彩虹屁。
“大佬就是大佬,境界就是高!”
“對於這種大賽,我們的江神已經看不上了。”
“江寒雖然在群裏,但與我們已經不是同一層次的人了。”
“我在地下室,江寒已經在火星了!”
鄒康沒想到江寒不參加這次大賽。
看程海、馮青青平時對自己冷嘲熱諷的,說自己是江寒的舔狗。
就醫術來講,程海、馮青青連給江寒當助手的資格都不夠!
江寒不報名,難道是有人已經做通了江寒的思想工作?
不行,江寒不報名,我替他報!
鄒康打開了報名頁麵,填報了兩次。
程海的話引起了同學們的認同。
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已經舉辦了9屆,比賽項目基本都是固定的6個:
中醫基礎、中藥性狀鑒別、中藥顯微鑒別、中藥調劑、中藥炮製、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
6個項目中,藥學就佔了4項,中醫臨床隻有1項.中醫基礎是共同項目。
因此,每次藥學院的參賽選手最多。
中醫臨床專業的選手自然最少。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醫臨床不重要。
因為在學生階段重要的是把基礎打好,特別是學習中醫理論基礎、熟悉藥性等等。
臨床技能都必須等到畢業後進入醫院,在實踐中鍛煉提高。
還有一點就是主辦方在比賽期間不好找到病人。
沒有多少病人願意當這些醫學生的實驗品。
為了組織臨床接診技能比賽,往往需要從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偏遠的地區找來病人。
在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舉辦之初,有人提出中醫臨床要細分項目,比如正骨針灸處方等等。
由於組織起來比較繁瑣,所以就把幾個項目合為一個項目。
每個項目都設個人獎。
6個項目加在一起就是團體獎。
第4屆大賽出了一個牛人,這個人參加了所有的項目,得到4項冠軍,總分第一。
從第5屆開始設立了6個項目的個人獎,主要是為了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全麵鍛煉。
古代的名醫,都是醫、藥合一的。
六個項目的分值佔比不同。
中醫基礎主要是筆試,佔20分。
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佔20分。
中藥性狀鑒別、中藥顯微鑒別、中藥調劑、中藥炮製各佔15分,共60分。
從分值來看,藥學專業的分值是中醫臨床專業的3倍。
大賽規定:每個院校的參賽隊員不得超過6人。
前8屆比賽,中醫臨床專業的隊員隻有1人。
今年是第9屆大賽,已於4月底落下帷幕。
省中醫藥大學6名隊員的結構終於有所變化,兩個中醫臨床的學生參加了。
全國26支參賽隊,省中醫藥大學取得了團體第10的歷史最好成績。
中醫臨床專業的兩名學生,一個在中醫基礎考試中,獲全國第6,一個在臨床接診與患者溝通比賽中獲得全國第5。
兩名學生馬上得到了京城和滬上的兩家中醫院的合同。
四名藥學專業學生也都有很好的去向,兩人繼續深造,兩人留校。
不管在全國取得名次如何,能夠代表院校參加全國的比賽,就證明已經很牛批了。
6名參賽隊員,根本不用考慮前途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講,6名參賽隊員不僅代表省中醫藥大學,更代表了整個省中醫藥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
因此,從前年開始,省衛健委和省教育廳也都聯合組織全省中醫藥技能大賽。
不管是誰,哪怕是學西醫的學生也都可以參加,隻要你的水平夠高。
先要進行網上報名,省衛健委和省教育廳進行資格審查,然後統一組織筆試。
筆試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到了中醫學的方方麵麵。
凡是在筆試中取得好名次的,在其他項目上也不會差。
當然最後取得好名次的還都是省中醫藥大學的學生。
年級群終於開始討論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參賽的事情。
“我覺得藥學院這屆沒有特別突出的,今年我們中醫臨床恐怕機會來了。”
“我感覺6個參賽隊員,我們中醫臨床恐怕能佔三個。”
“反正我是沒希望了,我感覺到陳海和馮青青肯定能選上。嘿,珠聯璧合,衝擊全國!”
程海謙虛地說道:“我和馮青青主要是組織者,組織大家參加考試。筆試方麵不是我的強項。”
“主席和部長的獎學金每年那能是白拿的?你們不上,誰上?”
“你倆上,我鼓掌!”
喬振幹來了一句:“如果我們有一個名額,江寒肯定是不二人選。”
潘開明:“江寒的醫術,真叫高處不勝寒!”
劉家超:“如果江寒參加,我覺得他甚至能拿全國冠軍!”
3班的同學基本都認為江寒能拿全國冠軍,最少一項。
如果江寒所有項目全報,他說不定是全國第一,超過第四屆那個牛人。
其他班的同學本能地想反對,卻找不出任何理由。
江寒在學校的成績就不錯,再加上在省醫妖孽一般的表現,還真有這種可能。
“江寒是學校樹的典型,說不定學校就已經給他定下了一個名額。”
群裏一個人幽幽地說。
“如果我是江寒,我就不參加了,因為江寒的工作根本不用發愁,他應該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
“對呀,江寒拿到這個名次有什麽用呢?”
“江寒肯定報,因為拿到好名次,就有獎金拿呀。”
“學校不是已經給了江寒50萬的獎金了嗎?對幾萬塊錢的獎金,江寒根本看不上眼啊。”
“是啊,江寒就不要參加了。”
“鄒康出來,給江寒捎個話,別參加了,把機會讓給程海和馮青青吧。”
盡管不願承認,但此時程海,馮青青已經意識到江寒那恐怖的實力。
有江寒在自己恐怕真沒有機會。
但是兩人都不吭聲,這話怎麽說出口呢?
輔導員王振一發話了:
“能者上,庸者下。這不是學校內部的考試和比賽。這個大賽關係到我們學校和整個省的形象。當然,如果江寒自己不願意參加,另當別論。但你們不要勸江寒退出,不要對江寒進行道德綁架!”
喬振幹說道:“江寒不參加,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損失。我給江寒打個電話,動員他參加。”
喬振幹撥通江寒的手機:“江寒,在做什麽呢?”
“我在唐老的工作室看書呢。”
“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開始報名了,你趕快報名,不要錯過時間。”
江寒沉吟了一會說道:“算了,我不參加了吧。”
“為什麽?為什麽你不參加?”喬振幹問道。
江寒不想參加的原因還真象大家說的那樣,大賽對他來講真沒有什麽意義。
他的工作肯定是沒問題了,不是省醫,就是省中醫院。
最關鍵的是,這個大賽持續時間比較長。
更加耽誤時間的是,在參賽之前還有各種集中培訓。
培訓培訓和比賽期間,除了臨床接診,他既不能看病,也不能到中醫場所去簽到,白白損失經驗值啊。
不如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吧。
喬振幹在群裏說,江寒還真是不願意參加,他想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
其他班的同學們頓時對江寒來了一通彩虹屁。
“大佬就是大佬,境界就是高!”
“對於這種大賽,我們的江神已經看不上了。”
“江寒雖然在群裏,但與我們已經不是同一層次的人了。”
“我在地下室,江寒已經在火星了!”
鄒康沒想到江寒不參加這次大賽。
看程海、馮青青平時對自己冷嘲熱諷的,說自己是江寒的舔狗。
就醫術來講,程海、馮青青連給江寒當助手的資格都不夠!
江寒不報名,難道是有人已經做通了江寒的思想工作?
不行,江寒不報名,我替他報!
鄒康打開了報名頁麵,填報了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