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伏羽如言取珠,苦笑說道:“華妹真以為這顆不起眼的珠兒,能有多大靈效?”
虞本華道:“梁拓老人道貌岸然,不像是會欺騙我們的人啊……”
張伏羽取珠在手,把鄧昭剛才所贈的“蛟筋飛抓”,遞向虞本華道:“華妹,我有‘無名寶珠’在手,已是‘遇難呈祥’,這根‘蛟筋飛抓’,便由你使用,或許還會比我用得靈活神妙一點。”
虞本華也不推讓,接過“蛟筋飛抓”,便目閃神光,嬌笑說道:“好,準備夠了,我們開始下壑,挑戰那種既神秘又厲害,被稱為殺人不見血的‘血影絲’吧!”
張伏羽點了點頭,方待動身,虞本華又複笑道:“伏羽兄,我們不要同走一處,略微分開,才便於觀察尋找……”
張伏羽不便反對,以免虞本華懷疑自己輕視她自衛能力,遂應聲笑道:“好,但我們也不宜分得太開,彼此相距數丈便可,以便在萬一有所發現時,互相照應,並合力殲除‘血影絲’,免得被那罕見怪物有所僥幸的萬一逃去……”
虞本華笑道:“一切依你,我們相距三丈,總可一聞警訊,立即赴援,不愁有何失閃。但伏羽兄除了找那‘血影絲’外,莫要忘了我們此來的另一心願,順便注意壁間大小明暗洞穴,我還要為我恩師找尋那粒‘峨嵋’至寶‘駐顏丹’呢!”
兩人互相叮嚀完畢,便各自提氣飛身,大展輕功,距約三丈左右的,向絕壑霧影之中縱去。
張伏羽身是男兒,自然不願使虞本華先行涉險,故而,不僅采取了左右三丈之距,並略略搶先的,躍入壑下霧影!
他認為壑下若是當真有甚“血影絲”之類兇物,定會攻擊當先入壑之人,則自己便可一麵應付,一麵通知虞本華,使她在落後一步的右側方三丈以外,獲得警訊,易於防範!
想得雖頗妥當,但人一入壑之下,才知壑下情勢,委實極為兇險!
兇險之故,在於霧影太濃,以張伏羽的修為之好,目力之強,尚且在六七尺外,便茫茫一片,難於見物!
由於不知壑深幾許,以及壑下情況,他們無法直接縱身飛降,隻有手撫崖壁,施展極上乘的“壁虎功”“遊龍術”等,慢慢滑落!
倘若所謂“血影絲”是條毒蛇,或是兇惡毒蟲,藏在壁上,因能見度太差,可能使人即落它的口中,尚難自覺,情況豈非太以兇險?……
張伏羽雖然藝高,也不敢過分大意,一麵提聚自己的師門絕藝“乾罡玄震”神功,隨時備用,一麵向右叫道:“華妹小心一些,不可恃技托大,這壑下的霧影太濃,壁上是否藏有甚麽兇物,不到近前,根本難以發現,我們莫要專靠目力,且把嗅覺、耳音,也都發揮到了極致才好……”
右麵三丈以外的略斜上方,傳來虞本華的嬌笑答道:“無論目力、耳音,或是嗅覺,若想發揮極致,必須專心一誌,最忌分神旁騖!故而,除了有甚極特殊的情況以外,伏羽兄請自行珍重,大家等到了壑底,再複互告所經所見吧;虞本華尚有自信,我不至於弱不禁風的,準會懼怕甚麽‘血影絲’呢!”
張伏羽所顧忌的便是女孩兒家好勝心強,不願被人輕視,遂不再接口,隻是手撫崖壁,往下滑身!
說也奇怪,像這等常年為雲霧罩,氣候潮濕之處的壁上苔蘚,理應極為肥厚才對……
但張伏羽滑落丈許,卻未見半片苔蘚,手撫之處,全是潤滑石壁!
他心中暗想,這種情況,相當異常,會不會其中蘊有甚麽古怪兇險在內?……
因無阻礙,下降絕快,又是三數丈過去,眼前忽有所見!
霧影原是白茫茫的一片,但張伏羽突然發現足下四五尺外,出現了尺許方圓的一片黑色!
根據形狀,加以判斷,這片黑色,絕非活物,可能是崖壁以上的一個洞口……
因虞本華有為她恩師“三環仙子”慕容貞,尋找甚麽“峨嵋聖藥”“駐顏丹”的心願,張伏羽既在崖壁之間,發現有洞,自然想過去看看,若是可以進入,便略加察看,一盡人事,或許有甚麽機緣巧合,亦未可知?……
念動,身移,到了霧中黑影所在,果然是個山洞入口,其外狹內寬,仿佛略施“縮骨功力”,便可進入。
張伏羽膽大包天,豈怕涉險?但因覺得崖壁間大小洞穴,可能極多,這洞中是否真有“峨嵋聖藥”,希望太以渺茫,自己既然路過,入內一探無妨,卻似不必在無甚所得之前,通知虞本華,而使她患得患失,心神不定!
主意既定,雙掌撫壁,在洞口停身,靜心凝神的,用鼻子先嗅上一嗅!
張伏羽認為洞中若藏“靈藥”,應有特殊香味,若是藏有“兇物”,也應有特殊腥味,自己事先仔細嗅上一嗅,或兇或吉,心內也好預作準備!
他心中雖是這樣想法,卻並無十分把握,定會在嗅覺上有所收獲!
誰知天下事往往極為湊巧,張伏羽人到洞口,才一靜心凝神,便覺得有種非經細心體會,極難嗅出的淡淡奇異芬芳,從洞內傳出,進入鼻觀!
張伏羽精神一振……
因他雖無江湖經驗,卻也曾聽恩師狄九公暨師姊令狐芳偶然說過,凡屬厲害蛇蟲,身上均帶有濃或淡的奇異腥氣;靈藥異葉,卻又多半皆蘊幽雅清香!如今,洞內既無半點腥氣,又具芬芳奇香,自然顯示出“兇少吉多”,甚或當真能令自己誤打誤撞地,尋得甚麽“峨嵋”聖藥“駐顏丹”也不一定?……
心頭高興之下,“縮骨神功”立展,從那看來似乎僅僅可容人頭通過的小小洞穴之中,全身一鑽而入!
才入洞內,不單地勢立展,並有點並不十分明亮,但使人可以仗以略略見物的黯淡光線,不知由何處傳!
由於這種不十分明亮的“光亮”,張伏羽已知自己所入洞穴,決非毒物盤踞的兇惡所在,而是修道人曾經居住過的“洞府”,甚或仙靈窟宅?當然,似乎距離找尋“峨嵋”聖藥“駐顏丹”的希望,又接近了一步!
因為目光所及,看見洞內靠壁之處,置有一張長形石幾,幾上擺著一隻三寸高下,形態精巧的小小金色葫蘆,葫蘆下並壓著一張箋紙,張伏羽目力極佳,雖在光線黯淡之下,仍已看出箋紙上寫的是:“峨嵋聖藥,紅玉莫取,妄貪者,必有奇災!”
看清箋上字樣,張伏羽不禁高興萬分,但也心中嘀咕?……
高興的是,根據“峨嵋聖藥”四字,小小金色葫蘆中,必然貯有“駐顏丹”,想不到機緣如此湊巧?在“峨嵋”萬壑千峰之內,竟被自己誤打誤撞地,一撞便撞進了這座洞府?
嘀咕的是“峨嵋聖藥,紅玉莫取”語的“紅玉”二字,是何意義?這葫蘆中的“峨嵋聖藥”,既是前輩仙俠所留,則自己應不應該對前輩仙俠,表示尊重,遵從他箋上之囑?……
張伏羽心中在猜測“紅玉”二字含意,目中也注意到了一片紅色。
那是鋪在石幾之上的一大片紅色草墊!
這片草墊,半鋪幾上,半垂幾下,將及地而猶未及地,還有點隨風擺動。
石幾上,鋪有草墊,並不足奇,但草墊具有奇異鮮紅色澤,卻決不多見。
尤其那隻小小金色葫蘆,竟未放在紅色草墊之上,更使張伏羽對這片紅色草墊作用,感覺有點迷惑?……
萬般無難事,隻怕用心人!……
驀然間,張伏羽用盡心思,從“恍然”中,參出了一個“大悟”,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
他不是對那片紅色草墊的作用,有了了解,而是猜出了“紅玉莫取”一語中的“紅玉”二字涵義!
這得歸功於在“北天山冷魂峪”中,張伏羽與令狐芳師姊弟用功練藝之暇,經常以猜謎消遣,故對各種猜測謎語的方法知識,可說是相當精熟!
張伏羽深知猜謎之道,宜重旁敲側引,觸類旁通,遂暫時不從“紅玉”二字的正麵著想,而先想到與“紅玉”同類,隻是顏色有所差別的“白玉”“黃玉”“墨玉”“綠玉”……
想到“綠玉”,心頭靈光一閃,暗忖“綠玉”曰“翠”,“紅玉”曰“翡”,則“紅玉莫取”,也就可以解釋為“翡莫取”!
先會其意,再拆其字,一個又名“紅玉”的“翡”字,恰可拆成“非羽”二字,則“紅玉莫取”,便轉變成了“非羽莫取”!
既然“非羽莫取”,也就等於“是羽可取”,自己名叫“張伏羽”,恰巧有個“羽”字,豈非冥冥中鬼使神差,緣福早定?要讓自己取得這粒“峨嵋”聖藥“駐顏丹”,轉贈新交不久,但已彼此傾心情深,師門中也淵源極深的龍媒俠侶虞本華,好讓她拿去孝敬師尊,高興高興!
猜得好,想得美,張伏羽走近石幾,伸手去取那隻“非羽莫取”的小小金色葫蘆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以為自己有福,他深信自己有緣,更自恃聰明,認定已猜透了前輩仙俠的預示玄機,當然誌得意滿,高興萬分,哪裏還會有絲毫戒念?
誰知天下事極難預料,往往大風起於蘋末,最危險的狀況,時常使發生於最放心、最安全的時刻之下,張伏羽喜衝智昏,心神微懈,便幾乎把條初出江湖,尚未大展宏圖的小命兒,交代在這“峨嵋古洞”以內!
他走近石幾,毫無異狀,伸出手兒,他仍然毫無異狀……
但等他用手兒抓住那隻小小金色葫蘆,正欲將葫蘆取起之際,卻告異狀突生!
石幾上的那片紅色草墊,不是死的,而是活的,這就是曾令不少采藥山民,以及一位“嵋山鏢局”鏢師,喪失性命,殺人而不見血的“血影絲”!
它不是動物,隻是植物,是一種任何刀劍難斷,柔韌無比,通體均密生倒刺的奇異草藤!
無論人獸蛇蟲,隻一被它卷住纏緊,便絕無活命可能,非被它越纏越緊的吸幹全身血肉,化為枯骨不可!
它似乎是那個小小金色葫蘆的“天生護路”,張伏羽才一走近石幾,伸手抓住葫蘆,它便化為一蓬“血影紅絲”,向離它極近的張伏羽身上罩去!
更厲害的是這“血影絲”發難之前,張伏羽入洞前所嗅得的那種淡淡清香,突轉濃烈!
張伏羽哪知厄運當頭,還以為是“峨嵋聖藥”合當出世,香氣才如此轉濃,還麵含笑容的,用鼻連嗅,欲加領略!
不領略還好,這一大量吸入鼻內,立感膩香鬥腦,神智微昏!
跟著,一蓬血影紅絲,迎麵罩上身來,哪裏還閃避得及?
張伏羽頓覺全身一緊,被一種異常柔韌之物,纏得死死,便知大厄難脫!
但他是好漢,也是強人,豈甘就此低頭犧牲,一麵鋼牙猛挫,作了最強烈的抵抗,一麵拚竭餘力,在神智尚未全昏之時,以“傳音入密”內功,叫出了“華妹”二字!
他高叫“華妹”之意,倒不是期望虞本華有甚能力,可以及時救他,而是不願無聲無息的就此失蹤,要讓虞本華知道他人身在何處,前來看看自己與“血影絲”同歸於盡情況,也總算除了大害,對梁拓老人暨峨嵋山民,有所交代!……
筆者所用“同歸於盡”之語,決非誇大其詞,而是指張伏羽不願低頭,平白犧牲,而對“血影絲”作最強烈的抵抗!
張伏羽嗅入濃香,神智先暈,又被“血影絲”緊緊纏住身軀,在這種情況下,他所能使用的最強烈抵抗,隻有他師門三大絕藝之一的“乾罡玄震”而已!
“乾罡玄震”雖然威力絕大,但大篷“血影絲”是先緊緊纏在他身軀之上,好像與他成為一體,則情況較有不同!
例如張伏羽凝功稍弱,根本震不斷天賦異質,連任何寶刀寶劍,都難以傷損的“血影絲”!
例如他全力施為,震斷了緊纏全身的“血影絲”,張伏羽本人在血氣及心脈上,又怎會免得絕大傷損,極理想的可能,也隻是與“血影絲”同歸於盡!
結果雖極可怕,張伏羽卻毫不懼怯,毫不逃避,因為他已無可選擇!
“乾罡玄震”用了!
“血影絲”果然厲害,功力用到七成,全身仍無絲毫鬆動,張伏羽隻有期待“同歸於盡”的,盡了全力!
但在他毫無保留打算用盡十二成力的“乾罡玄震”的刹那之前,卻突然保留一成,而以這特別留出的一點力量,叫了一聲“華妹”!
十一成力的“乾罡玄震”神功,生了效了!
張伏羽先是身上一鬆,又是心上一鬆!
身上一鬆的情況是“血影絲”硬被至剛至強的內家玄功,震得寸寸斷折,並從斷折之處,一滴一滴滲出了大量紅色液汁,把張伏羽染得全身鮮紅,好似成了一具血人!
心上一鬆的情況是張伏羽用力過度,成了“虛脫”之狀,再禁受強力反震,便陡然如同周身骨節齊告散去一般地,立即失了知覺。
十一成力的“乾罡玄震”神功,生了效,最後略為分力所叫的那聲“華妹”,也生了效!
虞本華由於方位不同,她並未發現這個神秘洞穴,業已走過了頭,是在張伏羽右斜下方的數丈以外。
她因仔細留神注目以下,一路均無所見,正覺有點氣悶,想找張伏羽問問他情況如何,陡然聽得一聲“華妹”!
虞本華一驚,一愕!
驚的是這聲“華妹”怎麽不是來自自己的左斜下方?而是左斜上方?……
愕的是張伏羽語音不脆,有點發“悶”,並似有點中氣不足,這卻是何原因,難道以張伏羽那等修為,竟發生了不測變故?……
“不測變故”之念,才起心頭,虞本華便不敢想了,趕緊掉頭往左上方,循著語聲找去。
有了剛才那一聲“華妹”的方向指引,虞本華並不十分費力的,便尋著了那個神秘洞穴。
她連叫兩聲“伏羽兄”,洞內並無迴應,虞本華迴思適才“華妹”來處,認為自己不至於笨拙得找錯方位,走近洞口。
張伏羽先前在洞口之外,是嗅得洞中傳出了淡淡幽香,如今因情況變更,虞本華在洞口之外,所嗅得的,竟變成大量血腥氣息!
血腥氣息入鼻,虞本華芳心大震,立即高唿“伏羽兄……”
這不是尋常高唿,這是她凝足真氣內力施為,等於是佛門“獅子吼”,道家“萬妙清香”那樣足以振聾啟迷!
洞穴之中,仍然毫無迴響,血腥氣息更濃!
虞本華再不絲毫考慮地,她也施展了“縮骨功力”,不顧危險,閃身鑽了進去。
她為了關心張伏羽,急於獲知情況,放棄了任何安全顧慮,一進洞穴,便晃著了千裏火折。
火折一亮,虞本華幾乎暈倒!
張伏羽躺在地下,成了一具血人,似乎毫無知覺?
虞本華芳心已碎,哪裏還看得見洞中靠壁石幾之上,放著一隻內盛“峨嵋聖藥”的小小金色葫蘆?她第一個動作便是伸手先探張伏羽的鼻息。
鼻息似乎已無!(筆者謹按,並非全無,隻是太弱、太微,使人在匆促慌張之下,難於覺察!)
虞本華的眼淚,立如斷線珍珠般,滾了下來,第二個動作便是伸手去探張伏羽的胸頭!
慢說張伏羽由於臨時收斂了一成真力,半仗唿喊虞本華,半仗自然而然的迴護心脈,並未完全真個死去,就算當真死去,在這短短時間之內,屍體也不致全冷。
但虞本華偏偏觸手冰涼!
原因在於她並非手觸張伏羽的心窩,而是摸著了一件硬物。
虞本華順手取出一看,這件硬物就是梁拓老人特意贈給張伏羽那粒據說可以“遇難呈祥”的無名寶珠!
虞本華以為張伏羽已遇不測,芳心盡碎下,氣得頓足罵道:“見他的鬼!人都死了,還說甚麽可以‘遇難呈祥’?……”
又氣又急,無可泄憤的竟脫手把這所謂“無名寶珠”,向石壁之上扔去。
寶珠居然不堅,一摔便告裂成兩半,從中滾出了一粒朱紅色的蠟丸。
虞本華微詫之下,拾起蠟丸,發現蠟殼上印有“起死神丹”四字!
常言道:“死馬當作活馬醫”,虞本華有了這粒雖尚不知靈效如何的“起死神丹”,自然也會把“死人當作活人醫!”
她不顧血汙(其實隻是紅色草藤汁液,並非血漬。)先把張伏羽半摟半抱在自己懷中。
人剛入懷,覺出體溫,虞本華的已碎芳心,便又綻發希冀!
所謂“希冀”,當然是希冀張伏羽尚未全死,好讓那粒被自己無心中摔出來的“起死神丹”,發揮靈效!
既然希冀“起死神丹”發揮靈效,必須先喂他服食下喉,但如今張伏羽胸口雖有餘溫,人未全死,卻牙關緊咬,人事不知,神智未複,對於這粒尚不知效驗如何的丹藥,卻是怎樣服用?
一來,事急之下,隻有從權!
二來,虞本華與張伏羽之間,也被公認,亦彼此自認是一雙“龍媒俠侶”兩情相洽,且兩意相投,舉措方麵,隻要不越大禮,稍微親昵無妨,哪裏還有甚麽拘泥顧忌?
於是,虞本華毫不考慮地,先把那粒“起死神丹”,放入自己口中嚼爛,化為一股容易下喉的“清香藥汁”,然後兩唇相接,輕吐丁香,略為撬開張伏羽的緊閉牙關,度過藥汁,再緩緩以本身真氣,幫助行開藥力!
“起死神丹”究竟有效無效?……
除非真是“仙丹”,怎能立竿見影?張伏羽的命運如何?隻有付諸等待!
等待之中,虞本華才看見洞中有張長長石幾,石幾上有隻小小金色葫蘆,葫蘆下壓著柬帖上所書的“峨嵋聖藥,紅玉莫取……”字樣。
她芳心一震,頃覺又喜又悲!
喜的是傳聞不誣,果然在這“金頂”左近的一處的秘洞之中,藏有“峨嵋聖藥”,小小金色葫蘆中所盛放的,定是“駐顏丹”,自己可以取來孝敬恩師,使老人家玄鬢不白,容光永駐!
悲的則是看這情況,張伏羽分明是為了想使自己完成這項心願,才進入秘洞覓寶,在驟見金色葫蘆之下,喜極疏防,不知中了甚麽惡物算計,弄得全身一片殷紅血漬,並髒腑重傷得似乎斷了氣息,失了知覺!萬一,那粒“起死神丹”無靈,張伏羽就此喪命,卻叫自己情天莫補,問心怎安?如何向師公狄九公駕前交代?到不如幹脆和張伏羽拚命此間,總算生來同衾,死亦同穴,消除掉一切煩惱!
她想法如此,故而雖然悲喜交集,但喜念隻一起即泯,悲念卻亙在心頭,越齧越深,不知比喜念強烈深刻了若幹倍數。
奇怪?……
虞本華把張伏羽摟抱在懷,陡然發現了張伏羽身上雖一片血汙,卻似乎並沒有半點傷痕?……
大詫之下,再加細看,方看出張伏羽身上所染的,是種略帶血腥氣息的紅色汁液,並非真正的人血或是獸血。
怪異之事太多,虞本華忍不住伸手為張伏羽診察脈息。
不診還好,一診之下,診得虞本華又自心酸難遏,妙目中珠淚泉落!
張伏羽不是沒有脈象,他有脈象了,但脈象卻太以微弱!
虞本華雖非“華扁國手”,卻也略知醫,她知道這種現象顯示了“起死神丹”有靈,張伏羽命可保住,但一身已得“天山飛俠”狄九公六七成真傳的內家修為,業已化為烏有!至少,他必需再經十年苦煉,尚不知是否能恢複到如今光景?
虞本華滿麵淚漬,思忖自己如今該作些甚麽?
首先,當先是或把張伏羽弄出秘洞,覓地好好調養。或是自己索性暫時放棄江湖遊俠,陪他就在這秘洞雙棲!
出洞之舉,有事實上的困難,因張伏羽內傷太重,根本無法施展“縮骨功力”,怎樣出這秘洞?
居洞之舉,也有事實上的困難,因為自己與張伏羽無法辟穀,身邊隻帶有數日幹糧,如何遣度他必須慢慢養傷複原的漫長歲月?
左也難……右也難……似乎隻有一條路走……
那就是暫時把脈象已有,知覺未複的張伏羽,留在此間,自己趕迴“嵋山鏢局”。
鏢局中,人手眾多,財力也厚,或是調來人手、工具,設法把洞口擴大,抬出張伏羽,慢慢用藤兜等物,縋上絕壑,便可覓地靜養,或是購置長期日用食物,由自己陪他作久居於此打算!
總之,或去或留的兩條路兒,必擇其一,也必須“嵋山鏢局”的財力、人力支援!
主意既定,立刻進行。
但虞本華在動身離開這座秘洞之前,卻作了一件有違她初意的事兒!
她把張伏羽抱起,輕輕放在那長長石幾之上,打開金色葫蘆,發現葫蘆中果然藏有一粒清香撲鼻丹藥……
虞本華連看都不看,想都不想的,便把丹藥納入張伏羽的口中,再度接唇度氣,含淚低聲叫道:“伏羽兄,這粒‘駐顏丹’,是你以生命冒險,吃了太大苦頭得來,我委實不忍心再拿去孝敬我師傅了!故而喂你吃掉,以略減心頭愧疚!從此以後,你必將青春長駐,綠鬢不皤,永遠都不會老的‘天山小飛俠’了!我也永遠在你身邊,等你傷愈,等你複原,再以‘千裏菊花青’和‘大宛汗血馬’,並轡江湖,作我們親親愛愛,永久弗渝的‘龍媒俠侶’……”
說也奇怪,張伏羽知覺未複,他應該聽不見的,但在虞本華對他深情低語之時,他臉上居然泛起一種似有似無,極難覺察的慰然笑意!
喂完藥之後,虞本華立即施展“縮骨功力”,出得秘洞!
但出洞之後,她並未立即離去,她先在洞口四周,灑了身邊所帶“雄精”等強效藥物,以辟蛇蟲,再作好明確記號,俾便少時返來易於尋找。
這一切準備妥當,虞本華便直奔“嵋山鏢局”。
適才,從“嵋山鏢局”來時,有總鏢頭鄧昭引導,自然路熟,如今,獨自迴去,“峨嵋”又峰高壑深幅員不小,虞本華便難免舍近求遠的,走了不少冤枉路徑!
尤其,來時儷影雙雙,迴時,卻剩下自己災災一人,張伏羽暈睡古洞,生死難卜,虞本華不禁柔腸寸斷,芳心中無限淒涼,越想越覺難過,玉頰上淚漬縱橫,幾乎無甚生趣了……
她知道,“峨嵋”有處勝景,名叫“舍身崖”,是愛情受了重大挫折,以及“宗教狂熱者”的殉情、殉道聖地,幾乎也想尋去“舍身崖”,在百丈高空上,縱身一躍,便可使滿腹情愁,化諸烏有!……
但此念才起,虞本華便幾乎伸手打了自己一個耳光,大罵自己混蛋!
因為,張伏羽並未對自己負心移情,隻是身受重傷,人暈古洞!自己若能到“嵋山鏢局”求助,帶去大批人手器材,趕緊擴大古洞入口,救出張伏羽,縋上深壑,易地好好調養,他未始沒有一線生機?倘若自己一時糊塗,在“舍身崖”頭,縱身一躍,則自己雖解除牽腸掛肚的情愁痛苦,卻也斷絕了張伏羽的一線生機,使他非在古洞之中,淒涼無助的身為枯骨不可!
想通利害,死念立祛,足下加勁,覓人問路,趕赴“嵋山鏢局”。
距離“嵋山鏢局”,還有老遠,便聽得一片“劈啪”之聲,顯然是鏢局中有甚喜事,正在大放鞭炮……
虞本華雙眉方蹙,驀然想起鏢局中剛剛接了一樁有萬兩鏢銀酬勞的“大生意”,加上鄧昭又不知曉張伏羽已在“峨嵋古洞”出事,怎能怪鏢局中大事慶祝?……
道理剛剛想通,一條人影迎上前來,正是副鏢頭李吉。
虞本華因知鏢局中一切均由鄧昭作主,遂不想對李吉多話,隻淡淡說了聲:“鏢局中這等大事慶祝,定是為了豐富鏢銀……”
李吉接口笑道:“鏢局中可謂‘雙喜臨門’,除了有筆豐厚鏢銀,自動上門外,還有位絕代英雄,接受了總鏢頭的敦聘,慨可擔任‘嵋山護法’!虞姑娘來得正是時候,請到大廳,暢飲幾杯!張少俠呢?……”
虞本華心頭一酸,強忍目中情淚,隨口答道:“他為了要對‘峨嵋山民’,有個交代,還在不避艱險的,苦尋‘血影絲’!我是迴來取點需用物件,還要趕去援助!李副總所說已允擔任‘嵋山護法’的絕代英雄是誰?此人宗派姓名……”
李吉不等虞本華往下再問,便自搖頭答道:“此人姓名宗派,尚無所知,但武功卻高不可測!外號叫做‘天啞再生客’……”
“高不可測”四字,已使虞本華微感不服,再聽了“天啞再生客”之號,更不禁皺眉說道:“原來是位天生啞巴,倘在筵席間,有人想和他切磋技藝,彼此卻如何講通……”
李吉笑道:“對於這位‘嵋山護法’,本局中上下之人,無不心銜盛德,口服高明!……”
虞本華詫道:“心銜盛德?有甚麽‘盛德’?……”
“這位‘嵋山護法’,已以絕世神功,殲除了使‘峨嵋山民’談名變色的‘血影絲’!……”
笑談至此,業已進入鏢局大廳,鄧昭與另一位副總鏢頭蔡信,正陪著一位身穿黑色長衣,並戴著黑色頭套之人,彼此開懷暢飲!
一見虞本華入廳,鄧昭便起身讓座,含笑說道:“來來來,虞姑娘,鄧昭為你引見一位出類拔萃的武林俠士,這位‘天啞再生客’,業已功德無量的鏟除了我們畏如蛇蠍,苦尋不得的‘血影絲’,並慨允擔任‘嵋山護法’!”
虞本華根本不相信對方業已殲除“血影絲”,再加上對他那身神秘裝束,有點看不入眼,遂把嘴角一抿,哂然說道:“他既是武林俠士,更有出類拔萃功力,卻為何還又是頭套、又是黑衣,打扮得如此神秘,似乎有甚虧心之事,見不得人?”
那“天啞再生客”聞言,向鄧昭比了幾個用意莫測的手勢,並伸出了三根手指。
鄧昭會意,點了點頭,轉麵向虞本華笑道:“虞姑娘,‘天啞護法’說他不是壞人,打扮神秘也決無惡意!他要敬你三杯美酒,你喝完以後,他就自動脫去黑衣,摘掉頭套!”
虞本華自入大廳後,便覺得這“天啞再生客”,似有甚麽無法形容的地方,使自己頗覺眼熟?遂想先從武學方麵,看看對方究竟有多麽高明?以及究竟是甚麽來路?
故而鄧昭剛說完“天啞再生客”要敬她三杯美酒,虞本華便把握機會,搖頭笑道:“此酒,我不想喝!聞得這位‘嵋山護法’,功力絕世,便請他表演幾樁絕技如何?他能有一技讓虞本華心服口服,我便接受他一杯敬酒……”
鄧昭聞言,剛想代答,那位“天啞再生客”已連連頷首,站起身形,提壺向杯中斟酒。
酒剛斟滿,人便前飛,但他絕未縱高,是腳底離地約莫隻有三寸的,幾乎貼地而飄,直等飛出三丈,才陡然平拔,直上廳頂,黑衣微颺,以一種絕似飛鳥的輕逸靈奇身法,一側、一仰、一翻、一飄,便迴到了原來座位之上,捧著那杯點滴未曾外溢滿滿美酒,向虞本華雙手遞去。
他所表演的,雖然隻是輕功,並絕未大張旗鼓,故意有所炫示,但越是這等輕描淡寫,便越是非有極上乘的根底,無法瀟灑辦到!
虞本華是行家,知道這“天啞再生客”確具絕藝,就這一手輕功,慢說自己,就連張伏羽,恐怕也要遜他幾分火候。
自己有話在先,不能說了不算,虞本華既見這“天啞再生客”,表演了一手頗令自己心服口服的超絕輕功,遂接過了他雙手捧敬的那杯酒兒,豪邁無倫的一傾而盡!
咦!……
這杯酒好香,其風味之佳,乃虞本華生平初嚐,超越了四川大曲,貴州茅台甚至於山西“杏花村老井”的陳年“汾酒”!
“天啞再生客”又斟酒了,但第二杯他卻未斟滿,隻斟了淺淺半杯,好似顧慮虞本華是女孩兒家,可能不勝酒力,對她相當憐惜。
這時,因時已入夜,有兩隻蝙蝠,飛進廳來,在筵席之前,上下夭矯的翩翩而過。
“天啞再生客”突然舉起一根夾菜所用的筷子,以一種美妙絕倫的“劍招”姿態,向空中略一舞動!
兩隻蝙蝠,連叫都不曾叫出聲來,便化成碎塊,紛紛落地!
“天啞再生客”,向鄧昭比了幾個手式,鄧昭便向虞本華笑道:“虞姑娘請檢視一下,‘嵋山護法’說是每隻蝙蝠,呈‘井’字形各中四劍,地下的散碎‘蝠屍’,應該大小平均,共是‘一十八塊’!”
虞本華不知是心中有氣?或第一杯酒兒,喝得太猛太多?嬌靨上滿布紅霞地,冷“哼”一聲答道:“不必查‘蝠屍’的數目,大小,是否相符了,我知道他這手劍招,高明得很,可以說足震當世!……”
一麵讚美,一麵又把“天啞再生客”第二次為她所斟的半杯敬酒,喝了下去。
第二杯酒兒風味,非但不如第一杯來得雋美!並因虞本華心情上突起變化,甚至於有點苦澀!
這時,又有兩隻“蝙蝠”,飛進廳來,虞本華雙眉微挑,向那“天啞再生客”冷冷笑道:“這次我來出題目,一不許你舉手,二不許你起立、或是飛身。你若能再使這兩隻蝙蝠,死去落地,便不必再向我‘敬酒’,我應該用‘好東西’來迴敬你了!”
“天啞再生客”聞言,遂紋風不動的,隻向空中蝙蝠,略一注目。
說也奇怪,他的目光,好似兩柄無形利劍,竟果然使那兩隻蝙蝠,突告死去落地!
虞本華似乎有點失態?先是一陣狂笑,然後便起了相當響亮的“啪”的一聲!
她迴敬了,但所迴敬的,並不是她適才所說的“好東西”,而是揍了“天啞再生客”,脆生生的一記“大耳括子”!
“天啞再生客”剛被打得愕然手撫左頰,虞本華又以森冷神情說道:“第一次施展的是‘天禽百解身法’,第二是‘大衍周天神劍’,第三次是‘乾罡玄震神功’,虞本華再多麽笨拙,也會知道你是誰變的了。
“可憐我以為你已遭不測,生機甚渺,差點在‘峨嵋舍身崖’,一縱百丈的舍身殉情!你卻不知怎會脫險,跑來裝扮甚麽‘天啞再生客’,對我蓄意加以戲弄,虞本華不是賤貨,難承厚愛,一記耳光,結束了‘龍媒俠侶’,我們之間,不管是緣是孽,都等到來生再算!……”
說到“來生再算……”之際,虞本華便毫不猶豫地,迴手駢指向自己的心窩點去……
但她手兒才迴,指兒才駢,已被一種極其強大的無形罡炁,逼住全身,無法動轉,跟著又被“天啞再生客”出手點了“暈穴”,頹然仆倒桌上。
“天啞再生客”三把兩把的,扯去頭罩,脫去黑色長衫,正是換了一身新衣,並添了一臉寶光,越發英姿倜儻,挺拔不群的“天山小飛俠”張伏羽,但他臉上神情,卻十分懊喪地,向鄧昭連連頓足說道:“鄧總鏢頭,都是你定得好計!這一來,虞師妹認為我對她故意戲弄,氣成這副樣兒,卻……卻……是怎麽辦呢?……”
虞本華道:“梁拓老人道貌岸然,不像是會欺騙我們的人啊……”
張伏羽取珠在手,把鄧昭剛才所贈的“蛟筋飛抓”,遞向虞本華道:“華妹,我有‘無名寶珠’在手,已是‘遇難呈祥’,這根‘蛟筋飛抓’,便由你使用,或許還會比我用得靈活神妙一點。”
虞本華也不推讓,接過“蛟筋飛抓”,便目閃神光,嬌笑說道:“好,準備夠了,我們開始下壑,挑戰那種既神秘又厲害,被稱為殺人不見血的‘血影絲’吧!”
張伏羽點了點頭,方待動身,虞本華又複笑道:“伏羽兄,我們不要同走一處,略微分開,才便於觀察尋找……”
張伏羽不便反對,以免虞本華懷疑自己輕視她自衛能力,遂應聲笑道:“好,但我們也不宜分得太開,彼此相距數丈便可,以便在萬一有所發現時,互相照應,並合力殲除‘血影絲’,免得被那罕見怪物有所僥幸的萬一逃去……”
虞本華笑道:“一切依你,我們相距三丈,總可一聞警訊,立即赴援,不愁有何失閃。但伏羽兄除了找那‘血影絲’外,莫要忘了我們此來的另一心願,順便注意壁間大小明暗洞穴,我還要為我恩師找尋那粒‘峨嵋’至寶‘駐顏丹’呢!”
兩人互相叮嚀完畢,便各自提氣飛身,大展輕功,距約三丈左右的,向絕壑霧影之中縱去。
張伏羽身是男兒,自然不願使虞本華先行涉險,故而,不僅采取了左右三丈之距,並略略搶先的,躍入壑下霧影!
他認為壑下若是當真有甚“血影絲”之類兇物,定會攻擊當先入壑之人,則自己便可一麵應付,一麵通知虞本華,使她在落後一步的右側方三丈以外,獲得警訊,易於防範!
想得雖頗妥當,但人一入壑之下,才知壑下情勢,委實極為兇險!
兇險之故,在於霧影太濃,以張伏羽的修為之好,目力之強,尚且在六七尺外,便茫茫一片,難於見物!
由於不知壑深幾許,以及壑下情況,他們無法直接縱身飛降,隻有手撫崖壁,施展極上乘的“壁虎功”“遊龍術”等,慢慢滑落!
倘若所謂“血影絲”是條毒蛇,或是兇惡毒蟲,藏在壁上,因能見度太差,可能使人即落它的口中,尚難自覺,情況豈非太以兇險?……
張伏羽雖然藝高,也不敢過分大意,一麵提聚自己的師門絕藝“乾罡玄震”神功,隨時備用,一麵向右叫道:“華妹小心一些,不可恃技托大,這壑下的霧影太濃,壁上是否藏有甚麽兇物,不到近前,根本難以發現,我們莫要專靠目力,且把嗅覺、耳音,也都發揮到了極致才好……”
右麵三丈以外的略斜上方,傳來虞本華的嬌笑答道:“無論目力、耳音,或是嗅覺,若想發揮極致,必須專心一誌,最忌分神旁騖!故而,除了有甚極特殊的情況以外,伏羽兄請自行珍重,大家等到了壑底,再複互告所經所見吧;虞本華尚有自信,我不至於弱不禁風的,準會懼怕甚麽‘血影絲’呢!”
張伏羽所顧忌的便是女孩兒家好勝心強,不願被人輕視,遂不再接口,隻是手撫崖壁,往下滑身!
說也奇怪,像這等常年為雲霧罩,氣候潮濕之處的壁上苔蘚,理應極為肥厚才對……
但張伏羽滑落丈許,卻未見半片苔蘚,手撫之處,全是潤滑石壁!
他心中暗想,這種情況,相當異常,會不會其中蘊有甚麽古怪兇險在內?……
因無阻礙,下降絕快,又是三數丈過去,眼前忽有所見!
霧影原是白茫茫的一片,但張伏羽突然發現足下四五尺外,出現了尺許方圓的一片黑色!
根據形狀,加以判斷,這片黑色,絕非活物,可能是崖壁以上的一個洞口……
因虞本華有為她恩師“三環仙子”慕容貞,尋找甚麽“峨嵋聖藥”“駐顏丹”的心願,張伏羽既在崖壁之間,發現有洞,自然想過去看看,若是可以進入,便略加察看,一盡人事,或許有甚麽機緣巧合,亦未可知?……
念動,身移,到了霧中黑影所在,果然是個山洞入口,其外狹內寬,仿佛略施“縮骨功力”,便可進入。
張伏羽膽大包天,豈怕涉險?但因覺得崖壁間大小洞穴,可能極多,這洞中是否真有“峨嵋聖藥”,希望太以渺茫,自己既然路過,入內一探無妨,卻似不必在無甚所得之前,通知虞本華,而使她患得患失,心神不定!
主意既定,雙掌撫壁,在洞口停身,靜心凝神的,用鼻子先嗅上一嗅!
張伏羽認為洞中若藏“靈藥”,應有特殊香味,若是藏有“兇物”,也應有特殊腥味,自己事先仔細嗅上一嗅,或兇或吉,心內也好預作準備!
他心中雖是這樣想法,卻並無十分把握,定會在嗅覺上有所收獲!
誰知天下事往往極為湊巧,張伏羽人到洞口,才一靜心凝神,便覺得有種非經細心體會,極難嗅出的淡淡奇異芬芳,從洞內傳出,進入鼻觀!
張伏羽精神一振……
因他雖無江湖經驗,卻也曾聽恩師狄九公暨師姊令狐芳偶然說過,凡屬厲害蛇蟲,身上均帶有濃或淡的奇異腥氣;靈藥異葉,卻又多半皆蘊幽雅清香!如今,洞內既無半點腥氣,又具芬芳奇香,自然顯示出“兇少吉多”,甚或當真能令自己誤打誤撞地,尋得甚麽“峨嵋”聖藥“駐顏丹”也不一定?……
心頭高興之下,“縮骨神功”立展,從那看來似乎僅僅可容人頭通過的小小洞穴之中,全身一鑽而入!
才入洞內,不單地勢立展,並有點並不十分明亮,但使人可以仗以略略見物的黯淡光線,不知由何處傳!
由於這種不十分明亮的“光亮”,張伏羽已知自己所入洞穴,決非毒物盤踞的兇惡所在,而是修道人曾經居住過的“洞府”,甚或仙靈窟宅?當然,似乎距離找尋“峨嵋”聖藥“駐顏丹”的希望,又接近了一步!
因為目光所及,看見洞內靠壁之處,置有一張長形石幾,幾上擺著一隻三寸高下,形態精巧的小小金色葫蘆,葫蘆下並壓著一張箋紙,張伏羽目力極佳,雖在光線黯淡之下,仍已看出箋紙上寫的是:“峨嵋聖藥,紅玉莫取,妄貪者,必有奇災!”
看清箋上字樣,張伏羽不禁高興萬分,但也心中嘀咕?……
高興的是,根據“峨嵋聖藥”四字,小小金色葫蘆中,必然貯有“駐顏丹”,想不到機緣如此湊巧?在“峨嵋”萬壑千峰之內,竟被自己誤打誤撞地,一撞便撞進了這座洞府?
嘀咕的是“峨嵋聖藥,紅玉莫取”語的“紅玉”二字,是何意義?這葫蘆中的“峨嵋聖藥”,既是前輩仙俠所留,則自己應不應該對前輩仙俠,表示尊重,遵從他箋上之囑?……
張伏羽心中在猜測“紅玉”二字含意,目中也注意到了一片紅色。
那是鋪在石幾之上的一大片紅色草墊!
這片草墊,半鋪幾上,半垂幾下,將及地而猶未及地,還有點隨風擺動。
石幾上,鋪有草墊,並不足奇,但草墊具有奇異鮮紅色澤,卻決不多見。
尤其那隻小小金色葫蘆,竟未放在紅色草墊之上,更使張伏羽對這片紅色草墊作用,感覺有點迷惑?……
萬般無難事,隻怕用心人!……
驀然間,張伏羽用盡心思,從“恍然”中,參出了一個“大悟”,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
他不是對那片紅色草墊的作用,有了了解,而是猜出了“紅玉莫取”一語中的“紅玉”二字涵義!
這得歸功於在“北天山冷魂峪”中,張伏羽與令狐芳師姊弟用功練藝之暇,經常以猜謎消遣,故對各種猜測謎語的方法知識,可說是相當精熟!
張伏羽深知猜謎之道,宜重旁敲側引,觸類旁通,遂暫時不從“紅玉”二字的正麵著想,而先想到與“紅玉”同類,隻是顏色有所差別的“白玉”“黃玉”“墨玉”“綠玉”……
想到“綠玉”,心頭靈光一閃,暗忖“綠玉”曰“翠”,“紅玉”曰“翡”,則“紅玉莫取”,也就可以解釋為“翡莫取”!
先會其意,再拆其字,一個又名“紅玉”的“翡”字,恰可拆成“非羽”二字,則“紅玉莫取”,便轉變成了“非羽莫取”!
既然“非羽莫取”,也就等於“是羽可取”,自己名叫“張伏羽”,恰巧有個“羽”字,豈非冥冥中鬼使神差,緣福早定?要讓自己取得這粒“峨嵋”聖藥“駐顏丹”,轉贈新交不久,但已彼此傾心情深,師門中也淵源極深的龍媒俠侶虞本華,好讓她拿去孝敬師尊,高興高興!
猜得好,想得美,張伏羽走近石幾,伸手去取那隻“非羽莫取”的小小金色葫蘆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以為自己有福,他深信自己有緣,更自恃聰明,認定已猜透了前輩仙俠的預示玄機,當然誌得意滿,高興萬分,哪裏還會有絲毫戒念?
誰知天下事極難預料,往往大風起於蘋末,最危險的狀況,時常使發生於最放心、最安全的時刻之下,張伏羽喜衝智昏,心神微懈,便幾乎把條初出江湖,尚未大展宏圖的小命兒,交代在這“峨嵋古洞”以內!
他走近石幾,毫無異狀,伸出手兒,他仍然毫無異狀……
但等他用手兒抓住那隻小小金色葫蘆,正欲將葫蘆取起之際,卻告異狀突生!
石幾上的那片紅色草墊,不是死的,而是活的,這就是曾令不少采藥山民,以及一位“嵋山鏢局”鏢師,喪失性命,殺人而不見血的“血影絲”!
它不是動物,隻是植物,是一種任何刀劍難斷,柔韌無比,通體均密生倒刺的奇異草藤!
無論人獸蛇蟲,隻一被它卷住纏緊,便絕無活命可能,非被它越纏越緊的吸幹全身血肉,化為枯骨不可!
它似乎是那個小小金色葫蘆的“天生護路”,張伏羽才一走近石幾,伸手抓住葫蘆,它便化為一蓬“血影紅絲”,向離它極近的張伏羽身上罩去!
更厲害的是這“血影絲”發難之前,張伏羽入洞前所嗅得的那種淡淡清香,突轉濃烈!
張伏羽哪知厄運當頭,還以為是“峨嵋聖藥”合當出世,香氣才如此轉濃,還麵含笑容的,用鼻連嗅,欲加領略!
不領略還好,這一大量吸入鼻內,立感膩香鬥腦,神智微昏!
跟著,一蓬血影紅絲,迎麵罩上身來,哪裏還閃避得及?
張伏羽頓覺全身一緊,被一種異常柔韌之物,纏得死死,便知大厄難脫!
但他是好漢,也是強人,豈甘就此低頭犧牲,一麵鋼牙猛挫,作了最強烈的抵抗,一麵拚竭餘力,在神智尚未全昏之時,以“傳音入密”內功,叫出了“華妹”二字!
他高叫“華妹”之意,倒不是期望虞本華有甚能力,可以及時救他,而是不願無聲無息的就此失蹤,要讓虞本華知道他人身在何處,前來看看自己與“血影絲”同歸於盡情況,也總算除了大害,對梁拓老人暨峨嵋山民,有所交代!……
筆者所用“同歸於盡”之語,決非誇大其詞,而是指張伏羽不願低頭,平白犧牲,而對“血影絲”作最強烈的抵抗!
張伏羽嗅入濃香,神智先暈,又被“血影絲”緊緊纏住身軀,在這種情況下,他所能使用的最強烈抵抗,隻有他師門三大絕藝之一的“乾罡玄震”而已!
“乾罡玄震”雖然威力絕大,但大篷“血影絲”是先緊緊纏在他身軀之上,好像與他成為一體,則情況較有不同!
例如張伏羽凝功稍弱,根本震不斷天賦異質,連任何寶刀寶劍,都難以傷損的“血影絲”!
例如他全力施為,震斷了緊纏全身的“血影絲”,張伏羽本人在血氣及心脈上,又怎會免得絕大傷損,極理想的可能,也隻是與“血影絲”同歸於盡!
結果雖極可怕,張伏羽卻毫不懼怯,毫不逃避,因為他已無可選擇!
“乾罡玄震”用了!
“血影絲”果然厲害,功力用到七成,全身仍無絲毫鬆動,張伏羽隻有期待“同歸於盡”的,盡了全力!
但在他毫無保留打算用盡十二成力的“乾罡玄震”的刹那之前,卻突然保留一成,而以這特別留出的一點力量,叫了一聲“華妹”!
十一成力的“乾罡玄震”神功,生了效了!
張伏羽先是身上一鬆,又是心上一鬆!
身上一鬆的情況是“血影絲”硬被至剛至強的內家玄功,震得寸寸斷折,並從斷折之處,一滴一滴滲出了大量紅色液汁,把張伏羽染得全身鮮紅,好似成了一具血人!
心上一鬆的情況是張伏羽用力過度,成了“虛脫”之狀,再禁受強力反震,便陡然如同周身骨節齊告散去一般地,立即失了知覺。
十一成力的“乾罡玄震”神功,生了效,最後略為分力所叫的那聲“華妹”,也生了效!
虞本華由於方位不同,她並未發現這個神秘洞穴,業已走過了頭,是在張伏羽右斜下方的數丈以外。
她因仔細留神注目以下,一路均無所見,正覺有點氣悶,想找張伏羽問問他情況如何,陡然聽得一聲“華妹”!
虞本華一驚,一愕!
驚的是這聲“華妹”怎麽不是來自自己的左斜下方?而是左斜上方?……
愕的是張伏羽語音不脆,有點發“悶”,並似有點中氣不足,這卻是何原因,難道以張伏羽那等修為,竟發生了不測變故?……
“不測變故”之念,才起心頭,虞本華便不敢想了,趕緊掉頭往左上方,循著語聲找去。
有了剛才那一聲“華妹”的方向指引,虞本華並不十分費力的,便尋著了那個神秘洞穴。
她連叫兩聲“伏羽兄”,洞內並無迴應,虞本華迴思適才“華妹”來處,認為自己不至於笨拙得找錯方位,走近洞口。
張伏羽先前在洞口之外,是嗅得洞中傳出了淡淡幽香,如今因情況變更,虞本華在洞口之外,所嗅得的,竟變成大量血腥氣息!
血腥氣息入鼻,虞本華芳心大震,立即高唿“伏羽兄……”
這不是尋常高唿,這是她凝足真氣內力施為,等於是佛門“獅子吼”,道家“萬妙清香”那樣足以振聾啟迷!
洞穴之中,仍然毫無迴響,血腥氣息更濃!
虞本華再不絲毫考慮地,她也施展了“縮骨功力”,不顧危險,閃身鑽了進去。
她為了關心張伏羽,急於獲知情況,放棄了任何安全顧慮,一進洞穴,便晃著了千裏火折。
火折一亮,虞本華幾乎暈倒!
張伏羽躺在地下,成了一具血人,似乎毫無知覺?
虞本華芳心已碎,哪裏還看得見洞中靠壁石幾之上,放著一隻內盛“峨嵋聖藥”的小小金色葫蘆?她第一個動作便是伸手先探張伏羽的鼻息。
鼻息似乎已無!(筆者謹按,並非全無,隻是太弱、太微,使人在匆促慌張之下,難於覺察!)
虞本華的眼淚,立如斷線珍珠般,滾了下來,第二個動作便是伸手去探張伏羽的胸頭!
慢說張伏羽由於臨時收斂了一成真力,半仗唿喊虞本華,半仗自然而然的迴護心脈,並未完全真個死去,就算當真死去,在這短短時間之內,屍體也不致全冷。
但虞本華偏偏觸手冰涼!
原因在於她並非手觸張伏羽的心窩,而是摸著了一件硬物。
虞本華順手取出一看,這件硬物就是梁拓老人特意贈給張伏羽那粒據說可以“遇難呈祥”的無名寶珠!
虞本華以為張伏羽已遇不測,芳心盡碎下,氣得頓足罵道:“見他的鬼!人都死了,還說甚麽可以‘遇難呈祥’?……”
又氣又急,無可泄憤的竟脫手把這所謂“無名寶珠”,向石壁之上扔去。
寶珠居然不堅,一摔便告裂成兩半,從中滾出了一粒朱紅色的蠟丸。
虞本華微詫之下,拾起蠟丸,發現蠟殼上印有“起死神丹”四字!
常言道:“死馬當作活馬醫”,虞本華有了這粒雖尚不知靈效如何的“起死神丹”,自然也會把“死人當作活人醫!”
她不顧血汙(其實隻是紅色草藤汁液,並非血漬。)先把張伏羽半摟半抱在自己懷中。
人剛入懷,覺出體溫,虞本華的已碎芳心,便又綻發希冀!
所謂“希冀”,當然是希冀張伏羽尚未全死,好讓那粒被自己無心中摔出來的“起死神丹”,發揮靈效!
既然希冀“起死神丹”發揮靈效,必須先喂他服食下喉,但如今張伏羽胸口雖有餘溫,人未全死,卻牙關緊咬,人事不知,神智未複,對於這粒尚不知效驗如何的丹藥,卻是怎樣服用?
一來,事急之下,隻有從權!
二來,虞本華與張伏羽之間,也被公認,亦彼此自認是一雙“龍媒俠侶”兩情相洽,且兩意相投,舉措方麵,隻要不越大禮,稍微親昵無妨,哪裏還有甚麽拘泥顧忌?
於是,虞本華毫不考慮地,先把那粒“起死神丹”,放入自己口中嚼爛,化為一股容易下喉的“清香藥汁”,然後兩唇相接,輕吐丁香,略為撬開張伏羽的緊閉牙關,度過藥汁,再緩緩以本身真氣,幫助行開藥力!
“起死神丹”究竟有效無效?……
除非真是“仙丹”,怎能立竿見影?張伏羽的命運如何?隻有付諸等待!
等待之中,虞本華才看見洞中有張長長石幾,石幾上有隻小小金色葫蘆,葫蘆下壓著柬帖上所書的“峨嵋聖藥,紅玉莫取……”字樣。
她芳心一震,頃覺又喜又悲!
喜的是傳聞不誣,果然在這“金頂”左近的一處的秘洞之中,藏有“峨嵋聖藥”,小小金色葫蘆中所盛放的,定是“駐顏丹”,自己可以取來孝敬恩師,使老人家玄鬢不白,容光永駐!
悲的則是看這情況,張伏羽分明是為了想使自己完成這項心願,才進入秘洞覓寶,在驟見金色葫蘆之下,喜極疏防,不知中了甚麽惡物算計,弄得全身一片殷紅血漬,並髒腑重傷得似乎斷了氣息,失了知覺!萬一,那粒“起死神丹”無靈,張伏羽就此喪命,卻叫自己情天莫補,問心怎安?如何向師公狄九公駕前交代?到不如幹脆和張伏羽拚命此間,總算生來同衾,死亦同穴,消除掉一切煩惱!
她想法如此,故而雖然悲喜交集,但喜念隻一起即泯,悲念卻亙在心頭,越齧越深,不知比喜念強烈深刻了若幹倍數。
奇怪?……
虞本華把張伏羽摟抱在懷,陡然發現了張伏羽身上雖一片血汙,卻似乎並沒有半點傷痕?……
大詫之下,再加細看,方看出張伏羽身上所染的,是種略帶血腥氣息的紅色汁液,並非真正的人血或是獸血。
怪異之事太多,虞本華忍不住伸手為張伏羽診察脈息。
不診還好,一診之下,診得虞本華又自心酸難遏,妙目中珠淚泉落!
張伏羽不是沒有脈象,他有脈象了,但脈象卻太以微弱!
虞本華雖非“華扁國手”,卻也略知醫,她知道這種現象顯示了“起死神丹”有靈,張伏羽命可保住,但一身已得“天山飛俠”狄九公六七成真傳的內家修為,業已化為烏有!至少,他必需再經十年苦煉,尚不知是否能恢複到如今光景?
虞本華滿麵淚漬,思忖自己如今該作些甚麽?
首先,當先是或把張伏羽弄出秘洞,覓地好好調養。或是自己索性暫時放棄江湖遊俠,陪他就在這秘洞雙棲!
出洞之舉,有事實上的困難,因張伏羽內傷太重,根本無法施展“縮骨功力”,怎樣出這秘洞?
居洞之舉,也有事實上的困難,因為自己與張伏羽無法辟穀,身邊隻帶有數日幹糧,如何遣度他必須慢慢養傷複原的漫長歲月?
左也難……右也難……似乎隻有一條路走……
那就是暫時把脈象已有,知覺未複的張伏羽,留在此間,自己趕迴“嵋山鏢局”。
鏢局中,人手眾多,財力也厚,或是調來人手、工具,設法把洞口擴大,抬出張伏羽,慢慢用藤兜等物,縋上絕壑,便可覓地靜養,或是購置長期日用食物,由自己陪他作久居於此打算!
總之,或去或留的兩條路兒,必擇其一,也必須“嵋山鏢局”的財力、人力支援!
主意既定,立刻進行。
但虞本華在動身離開這座秘洞之前,卻作了一件有違她初意的事兒!
她把張伏羽抱起,輕輕放在那長長石幾之上,打開金色葫蘆,發現葫蘆中果然藏有一粒清香撲鼻丹藥……
虞本華連看都不看,想都不想的,便把丹藥納入張伏羽的口中,再度接唇度氣,含淚低聲叫道:“伏羽兄,這粒‘駐顏丹’,是你以生命冒險,吃了太大苦頭得來,我委實不忍心再拿去孝敬我師傅了!故而喂你吃掉,以略減心頭愧疚!從此以後,你必將青春長駐,綠鬢不皤,永遠都不會老的‘天山小飛俠’了!我也永遠在你身邊,等你傷愈,等你複原,再以‘千裏菊花青’和‘大宛汗血馬’,並轡江湖,作我們親親愛愛,永久弗渝的‘龍媒俠侶’……”
說也奇怪,張伏羽知覺未複,他應該聽不見的,但在虞本華對他深情低語之時,他臉上居然泛起一種似有似無,極難覺察的慰然笑意!
喂完藥之後,虞本華立即施展“縮骨功力”,出得秘洞!
但出洞之後,她並未立即離去,她先在洞口四周,灑了身邊所帶“雄精”等強效藥物,以辟蛇蟲,再作好明確記號,俾便少時返來易於尋找。
這一切準備妥當,虞本華便直奔“嵋山鏢局”。
適才,從“嵋山鏢局”來時,有總鏢頭鄧昭引導,自然路熟,如今,獨自迴去,“峨嵋”又峰高壑深幅員不小,虞本華便難免舍近求遠的,走了不少冤枉路徑!
尤其,來時儷影雙雙,迴時,卻剩下自己災災一人,張伏羽暈睡古洞,生死難卜,虞本華不禁柔腸寸斷,芳心中無限淒涼,越想越覺難過,玉頰上淚漬縱橫,幾乎無甚生趣了……
她知道,“峨嵋”有處勝景,名叫“舍身崖”,是愛情受了重大挫折,以及“宗教狂熱者”的殉情、殉道聖地,幾乎也想尋去“舍身崖”,在百丈高空上,縱身一躍,便可使滿腹情愁,化諸烏有!……
但此念才起,虞本華便幾乎伸手打了自己一個耳光,大罵自己混蛋!
因為,張伏羽並未對自己負心移情,隻是身受重傷,人暈古洞!自己若能到“嵋山鏢局”求助,帶去大批人手器材,趕緊擴大古洞入口,救出張伏羽,縋上深壑,易地好好調養,他未始沒有一線生機?倘若自己一時糊塗,在“舍身崖”頭,縱身一躍,則自己雖解除牽腸掛肚的情愁痛苦,卻也斷絕了張伏羽的一線生機,使他非在古洞之中,淒涼無助的身為枯骨不可!
想通利害,死念立祛,足下加勁,覓人問路,趕赴“嵋山鏢局”。
距離“嵋山鏢局”,還有老遠,便聽得一片“劈啪”之聲,顯然是鏢局中有甚喜事,正在大放鞭炮……
虞本華雙眉方蹙,驀然想起鏢局中剛剛接了一樁有萬兩鏢銀酬勞的“大生意”,加上鄧昭又不知曉張伏羽已在“峨嵋古洞”出事,怎能怪鏢局中大事慶祝?……
道理剛剛想通,一條人影迎上前來,正是副鏢頭李吉。
虞本華因知鏢局中一切均由鄧昭作主,遂不想對李吉多話,隻淡淡說了聲:“鏢局中這等大事慶祝,定是為了豐富鏢銀……”
李吉接口笑道:“鏢局中可謂‘雙喜臨門’,除了有筆豐厚鏢銀,自動上門外,還有位絕代英雄,接受了總鏢頭的敦聘,慨可擔任‘嵋山護法’!虞姑娘來得正是時候,請到大廳,暢飲幾杯!張少俠呢?……”
虞本華心頭一酸,強忍目中情淚,隨口答道:“他為了要對‘峨嵋山民’,有個交代,還在不避艱險的,苦尋‘血影絲’!我是迴來取點需用物件,還要趕去援助!李副總所說已允擔任‘嵋山護法’的絕代英雄是誰?此人宗派姓名……”
李吉不等虞本華往下再問,便自搖頭答道:“此人姓名宗派,尚無所知,但武功卻高不可測!外號叫做‘天啞再生客’……”
“高不可測”四字,已使虞本華微感不服,再聽了“天啞再生客”之號,更不禁皺眉說道:“原來是位天生啞巴,倘在筵席間,有人想和他切磋技藝,彼此卻如何講通……”
李吉笑道:“對於這位‘嵋山護法’,本局中上下之人,無不心銜盛德,口服高明!……”
虞本華詫道:“心銜盛德?有甚麽‘盛德’?……”
“這位‘嵋山護法’,已以絕世神功,殲除了使‘峨嵋山民’談名變色的‘血影絲’!……”
笑談至此,業已進入鏢局大廳,鄧昭與另一位副總鏢頭蔡信,正陪著一位身穿黑色長衣,並戴著黑色頭套之人,彼此開懷暢飲!
一見虞本華入廳,鄧昭便起身讓座,含笑說道:“來來來,虞姑娘,鄧昭為你引見一位出類拔萃的武林俠士,這位‘天啞再生客’,業已功德無量的鏟除了我們畏如蛇蠍,苦尋不得的‘血影絲’,並慨允擔任‘嵋山護法’!”
虞本華根本不相信對方業已殲除“血影絲”,再加上對他那身神秘裝束,有點看不入眼,遂把嘴角一抿,哂然說道:“他既是武林俠士,更有出類拔萃功力,卻為何還又是頭套、又是黑衣,打扮得如此神秘,似乎有甚虧心之事,見不得人?”
那“天啞再生客”聞言,向鄧昭比了幾個用意莫測的手勢,並伸出了三根手指。
鄧昭會意,點了點頭,轉麵向虞本華笑道:“虞姑娘,‘天啞護法’說他不是壞人,打扮神秘也決無惡意!他要敬你三杯美酒,你喝完以後,他就自動脫去黑衣,摘掉頭套!”
虞本華自入大廳後,便覺得這“天啞再生客”,似有甚麽無法形容的地方,使自己頗覺眼熟?遂想先從武學方麵,看看對方究竟有多麽高明?以及究竟是甚麽來路?
故而鄧昭剛說完“天啞再生客”要敬她三杯美酒,虞本華便把握機會,搖頭笑道:“此酒,我不想喝!聞得這位‘嵋山護法’,功力絕世,便請他表演幾樁絕技如何?他能有一技讓虞本華心服口服,我便接受他一杯敬酒……”
鄧昭聞言,剛想代答,那位“天啞再生客”已連連頷首,站起身形,提壺向杯中斟酒。
酒剛斟滿,人便前飛,但他絕未縱高,是腳底離地約莫隻有三寸的,幾乎貼地而飄,直等飛出三丈,才陡然平拔,直上廳頂,黑衣微颺,以一種絕似飛鳥的輕逸靈奇身法,一側、一仰、一翻、一飄,便迴到了原來座位之上,捧著那杯點滴未曾外溢滿滿美酒,向虞本華雙手遞去。
他所表演的,雖然隻是輕功,並絕未大張旗鼓,故意有所炫示,但越是這等輕描淡寫,便越是非有極上乘的根底,無法瀟灑辦到!
虞本華是行家,知道這“天啞再生客”確具絕藝,就這一手輕功,慢說自己,就連張伏羽,恐怕也要遜他幾分火候。
自己有話在先,不能說了不算,虞本華既見這“天啞再生客”,表演了一手頗令自己心服口服的超絕輕功,遂接過了他雙手捧敬的那杯酒兒,豪邁無倫的一傾而盡!
咦!……
這杯酒好香,其風味之佳,乃虞本華生平初嚐,超越了四川大曲,貴州茅台甚至於山西“杏花村老井”的陳年“汾酒”!
“天啞再生客”又斟酒了,但第二杯他卻未斟滿,隻斟了淺淺半杯,好似顧慮虞本華是女孩兒家,可能不勝酒力,對她相當憐惜。
這時,因時已入夜,有兩隻蝙蝠,飛進廳來,在筵席之前,上下夭矯的翩翩而過。
“天啞再生客”突然舉起一根夾菜所用的筷子,以一種美妙絕倫的“劍招”姿態,向空中略一舞動!
兩隻蝙蝠,連叫都不曾叫出聲來,便化成碎塊,紛紛落地!
“天啞再生客”,向鄧昭比了幾個手式,鄧昭便向虞本華笑道:“虞姑娘請檢視一下,‘嵋山護法’說是每隻蝙蝠,呈‘井’字形各中四劍,地下的散碎‘蝠屍’,應該大小平均,共是‘一十八塊’!”
虞本華不知是心中有氣?或第一杯酒兒,喝得太猛太多?嬌靨上滿布紅霞地,冷“哼”一聲答道:“不必查‘蝠屍’的數目,大小,是否相符了,我知道他這手劍招,高明得很,可以說足震當世!……”
一麵讚美,一麵又把“天啞再生客”第二次為她所斟的半杯敬酒,喝了下去。
第二杯酒兒風味,非但不如第一杯來得雋美!並因虞本華心情上突起變化,甚至於有點苦澀!
這時,又有兩隻“蝙蝠”,飛進廳來,虞本華雙眉微挑,向那“天啞再生客”冷冷笑道:“這次我來出題目,一不許你舉手,二不許你起立、或是飛身。你若能再使這兩隻蝙蝠,死去落地,便不必再向我‘敬酒’,我應該用‘好東西’來迴敬你了!”
“天啞再生客”聞言,遂紋風不動的,隻向空中蝙蝠,略一注目。
說也奇怪,他的目光,好似兩柄無形利劍,竟果然使那兩隻蝙蝠,突告死去落地!
虞本華似乎有點失態?先是一陣狂笑,然後便起了相當響亮的“啪”的一聲!
她迴敬了,但所迴敬的,並不是她適才所說的“好東西”,而是揍了“天啞再生客”,脆生生的一記“大耳括子”!
“天啞再生客”剛被打得愕然手撫左頰,虞本華又以森冷神情說道:“第一次施展的是‘天禽百解身法’,第二是‘大衍周天神劍’,第三次是‘乾罡玄震神功’,虞本華再多麽笨拙,也會知道你是誰變的了。
“可憐我以為你已遭不測,生機甚渺,差點在‘峨嵋舍身崖’,一縱百丈的舍身殉情!你卻不知怎會脫險,跑來裝扮甚麽‘天啞再生客’,對我蓄意加以戲弄,虞本華不是賤貨,難承厚愛,一記耳光,結束了‘龍媒俠侶’,我們之間,不管是緣是孽,都等到來生再算!……”
說到“來生再算……”之際,虞本華便毫不猶豫地,迴手駢指向自己的心窩點去……
但她手兒才迴,指兒才駢,已被一種極其強大的無形罡炁,逼住全身,無法動轉,跟著又被“天啞再生客”出手點了“暈穴”,頹然仆倒桌上。
“天啞再生客”三把兩把的,扯去頭罩,脫去黑色長衫,正是換了一身新衣,並添了一臉寶光,越發英姿倜儻,挺拔不群的“天山小飛俠”張伏羽,但他臉上神情,卻十分懊喪地,向鄧昭連連頓足說道:“鄧總鏢頭,都是你定得好計!這一來,虞師妹認為我對她故意戲弄,氣成這副樣兒,卻……卻……是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