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心理作用,往往會決定他的眼光,此時的孔明在孫權眼中看來,那簡直是談吐優雅,舉止脫俗,怎麽看怎麽順眼,怎麽聽怎麽順耳了。


    酒桌上幾杯酒下肚之後,孫權的心情已是稍微有些亢奮。他舉起酒杯向孔明示意,開口問道:“其實孤豈不知,那曹操平生所顧忌的,無非是呂布、劉表、袁紹、袁術、豫州與孤而已。如今群雄俱滅,隻剩下劉豫州和孤家二人而已!孤不能空守著整個東吳之力而受製於人!這件事就這麽定了!當今天下,除去劉豫州之外已經無人敢於和曹操抗衡,聯合抗曹,非他莫屬!隻不過豫州新敗之後,還有餘力抵抗曹兵嗎?”


    孔明微微一笑,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抬手一揮,決然說道:“將軍放心!豫州雖新敗,但是關雲長手下還率領著精兵一萬人,江夏劉琦手下,兵馬也不下萬人。此皆精兵良將,以一當十之輩。而曹操兵馬雖眾,卻是遠來疲憊。當時追擊豫州之時,輕騎一日夜三百裏,早已是強弩之末,而且將軍別忘了,這裏可是長江天塹,若有征戰,必在江上!那北方之人本不習慣水戰,而荊州之兵歸附曹操,那也隻是迫於形勢,豈是真心歸屬?!我等若能同心協力,且是以逸待勞,必能大破曹軍!曹兵若敗,必當北還,則荊襄、東吳的勢力必定迅速崛起增強,這樣的話,天下鼎足之勢必成!當此微妙之時,成敗之機,一念之間而已,望將軍三思!請將軍裁決!”


    一席話說得孫權血脈賁張:“先生之言,當真如醍醐灌頂,令孤家茅塞頓開!”


    說著話用手大力在幾案上一拍,酒杯傾覆,酒水淋漓:“吾意已決,再無狐疑,即日起商議起兵,共滅曹操!”


    孔明和魯肅一同起身,向著孫權一揖到地:“將軍英明!”


    三人相視而笑。


    孫權也不客套,立刻吩咐魯肅帶領孔明迴去歇息,順便傳令下去,準備起兵之事。孔明見第一步目的已經達到,於是也就欣然而退。他不去東吳為他安排的驛館居住,依舊迴到江邊小舟中,與趙雲一起靜候消息。


    世間事就是如此,有人歡喜,必定有人憂愁。這消息傳到一幹以張昭為首的江東文臣耳中,登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張昭聽說之後,大叫道:“不好!主公究竟年輕,中了孔明之計也!”


    立刻更衣出門,來見孫權道:“我等聽說主公想要起兵與曹操開戰,真有此事嗎?主公自思與河北袁紹相比怎麽樣?孰強孰弱?想當年曹操兵微將寡,尚且能以弱勝強,官渡一戰,底定中原!更何況他如今擁兵百萬,豈可輕敵?!主公若是聽信孔明之言妄動刀兵,誠所謂負薪救火,引火燒身之舉也!還望主公三思!”


    孫權也不看他,低頭不語。


    一旁簡雍說道:“那劉備因為自己抵不過曹操,所以才想借助我江東之力為己用,我們為什麽要被別人利用呢?還是請主公聽聽子布的話吧!”


    孫權沉吟不語,並不表態。


    張昭等人無奈退出。


    魯肅聽說之後,生恐孫權動搖戰心。立刻再次入見:“我聽說剛才張子布等人又來勸將軍降曹,那隻是這些人保全自己父母妻子的私心在作祟而已,這是在害您呢!您可千萬別聽他們的!難道您沒看到劉琮的下場嗎?!”


    這些文臣武將此去彼來,各持己見又各有各的道理,此時孫權已經有些心煩意亂,他揮手示意魯肅退下,一個人進入後堂去了。


    魯肅無可奈何,卻又心有不甘,一個人在院中佇立良久之後,突然拔腳出門,直往江邊去了。


    而此時,孫權猶自在後堂長籲短歎,一個人在房間中走來走去,坐立不安,直到華燈初上之際,仍是茶飯不思,寢食俱廢。身邊之人看在眼裏,不敢相勸,卻暗地裏將這些情形報給了吳國太。


    老人家聽說之後,立刻起身來找孫權。而孫權雖然心緒不寧,但一聽國太到來,還是畢恭畢敬出迎,將老太太攙進房中坐下。


    吳國太也不客氣,開口便問:“權兒,聽說你這幾天心煩意亂,連飯也不想吃,是有這迴事嗎?”


    孫權用眼睛瞄了吳國太身邊的那些下人一眼,這才說道:“是啊!孩兒這幾天確實有些心緒不寧,倒教您老人家掛心了!”


    國太直視著孫權:“那你給我說說,究竟有什麽事讓你這般煩惱?”


    孫權歎口氣,便將最近曹操的動向向國太說知,然後說道:“非是孩兒心煩,實在是如今江東這般文臣武將各執己見,有的要戰,有的要降,而且聽起來都挺有道理,孩兒。。。。孩兒。。。。。一時拿不定主意,所以這才煩惱。”


    國太聽完,沉默半晌,這才抬頭噓口氣道:“權兒啊!不是老身說你,難道你忘記了這江東三十六郡你是承自誰手?”


    孫權肅然:“孩兒不敢!父兄基業,一旦而交付我手,孩兒豈敢忘懷?!”


    國太啞然失笑:“那就是了,難道你就忘了當年你兄長孫策臨去之際交代你的話了?”


    孫權猛地一拍額頭,豁然省悟:“周瑜!”


    原來,當年孫策在彌留之際,曾經拉著幼弟孫權的手囑咐道:“日後,江東但有變故,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內事不決可問張昭。此二人乃吾留於你之股肱,切記!切記!”


    孫權並不遲疑,立刻迴頭下令:“吩咐人連夜出發,招周瑜立刻來見我!”


    。。。。。。。。。。。。。。。。。。。。。。。。。。。。。。。。。。。。。。。。。。。。。。。。。。。。。。。。。。。。。。。。。。


    周府。


    大清早整個府邸便熱鬧起來,因為周瑜昨夜睡得很晚,但起得卻是絕早。他早早起身穿戴整齊,甚至穿上了那一身華麗輕便的軟鎧,頂盔冠甲,結束得停停當當。


    做完這一切之後,他從牆上摘下佩劍,往膝上一橫,端坐在房中閉目養神,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天將明。


    微微的熹光中,啟明星的星輝姍姍而來,靜坐中的周瑜嘴角一彎,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過不多時,晨曦中傳來一陣急驟的馬蹄聲,緊接著街門響起,一個聲音遙遙傳來:“吳侯有令!著周將軍即刻趕往吳侯府,共商大事!”


    周瑜的雙目驀地睜開,一縷血光一閃而逝:“嘿嘿!江東之事,豈無周郎乎?!”


    門丁打開街門,孫權使者大踏步走進,周瑜早已站在大廳中等候:“使者何來?”


    使者上前施禮,將孫權之意說知。


    周瑜哈哈大笑,當真是意氣風發:“使者且迴,煩請上複吳侯,就說周瑜已對前方軍情了如指掌,心中早有定論,隻等他一言而決!我即刻就到,請侯爺放心!”


    使者唯唯而退。


    周瑜注視著使者的背影離去,轉身叫道:“來人,給我備馬!吾即刻趕往吳侯府!”


    下人們答應一聲,早已接到消息的衛士們也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整隊待發。周瑜更不遲疑,當即按劍出門,翻身上馬。


    就在此時,一陣香風過處,小喬姐妹二人已經出現在了門前,姐妹二人異口同聲:“將軍此去,切莫逞一時之快!”


    小喬的聲音和眼神裏滿是擔憂和無奈,而大喬的眼神中卻滿是隱藏不住的戲謔,就好像她已經認定,這周瑜此去,一定會铩羽而歸一樣。


    不知道為什麽,自從大喬入住周府之後,很短的時間裏,她對周瑜的觀感迅速轉變,從欣賞轉為輕視,又從輕視轉為厭惡。而且奇怪的是,每當她看到周瑜對小喬表現出親密的意向時,她就會覺得非常不快甚至是憤怒。而且她還非常清楚,自己的這種情緒可並非來自嫉妒,而是一種保護妹妹的**。


    大喬小喬姐妹二人的神色變化並沒有逃過周瑜銳利的眼睛,他淡然一笑,仰頭說道:“娘子、姐姐放心!在這江東之地,除去吳侯之外,恐怕還沒有誰能奈我何!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說完揚鞭縱馬,聲音猶自遙遙傳來:“看周瑜此去如何建功!我會把孔明帶來府中,好好款待的!放心吧!哈哈!哈哈哈!。。。。。。。”


    小喬又是一手撫胸,峨眉微皺:“唉!這。。。。。這是為何?”她水汪汪的目光移向姐姐,有些無助,有些迷茫:“姐姐,你說!小妹對那孔明可說是素未謀麵,卻怎地總是在別人提到他時心有所動?為何在他有可能遭到傷害時心中隱隱作痛?為何不擔心夫君,卻去擔心一個陌生人?”


    大喬伸手把妹妹攬在懷裏,一邊迴頭望房中走去,一邊細語撫慰,但她言語之中卻明顯在偏袒孔明,似乎,她根本不在乎妹妹夫妻之間的感情走向。


    風吹過,一片已經幹枯的黃葉飄過,隻聽大喬正幽幽歎息:“一葉飄零,非秋而何?然朔風早起,卻是嚴冬!時過也!境遷也!那時執迷,此刻夢醒而已!何必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搜魂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芥子須彌三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芥子須彌三虎並收藏搜魂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