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場急驟的風暴,孫策以區區兩萬兵馬揮師渡江,鋒銳之氣,沛莫可當!不過,雖然孫策終日忙於軍務,但心中卻有一點牽掛時時刻刻繚繞於胸,不能釋懷。每每夜深人靜,他仰望夜空之時,星際之間那冷冷的月輝總會讓他心中油然而生寂寥之意,在他那雄壯有力的臂膊之間,似乎總是少了一些什麽。而且自從其父孫堅去世之後,突然間成熟起來的孫策竟莫名其妙地多了一種愛好,隻要是身被翎羽、毛色華麗的猛禽之類,都會讓他心生憐惜,似乎那些都是他隔世的親人一般。
所以,不管軍務如何繁忙,他揮師過江之後,也總是想盡辦法在民間搜羅一些各類猛禽豢養在軍營之中,而且對這些禽鳥珍愛有加,十分愛護。手下人投其所好,也經常搜羅一些珍禽送他,孫策來者不拒,一一照單全收。這樣時間一長,孫策的兵營之中竟然集聚了千餘禽鳥,幾乎可以組成一支空中部隊了。
隻是孫策雖然喜愛這些禽鳥,卻並不懂得馴養之道,而他的軍營中也極為缺乏此等人才,故此禽鳥雖多,卻派不上什麽用場,反而整天亂哄哄地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讓那些負責照料它們的軍士焦頭爛額之餘,卻仍是理不出頭緒。
不過不管豢養這些猛禽怎樣耗費人力物力和精力,也不管他手下的一些將領怎樣明裏暗裏地勸誡,孫策卻始終難以放下心中的這一份喜愛,而且他似乎隱隱約約地覺得,也許有一天會有一個人能夠將這些禽鳥完全馴化,而且會將這些猛禽變成一支有著特殊作用的部隊,對自己爭霸江東起到一種意料不到的作用。
可是說也奇怪,每當孫策用手在那些禽鳥華麗的翎羽之上輕輕撫摸的時候,那種柔滑的感覺總會讓他不期然地想起那次在皖縣憩庵的經曆。那個柔弱的身子在他懷裏輕如羽毛,卻又如白雲般豐盈,觸手柔綿,惹人遐思,而那一張絕美的俏靨,更是如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靨,讓他欲罷不能,剪不斷,理還亂。
有意無意之間,孫策鞭梢所指,兵鋒所向,直指廬江。
這一天,孫策安頓好了兵馬之後,獨自帶了一隊親兵,出營巡視。正走之間,卻見迎麵大路上煙塵起處,一隊人馬從對麵疾馳而來,當先一人身背長弓,腰挎長劍,資質風流,儀態儒雅,英氣勃勃。孫策一愣,急忙仔細看時,卻原來不是別人,正是闊別多時的好友——周瑜。
原來,當日孫堅身死之後,孫家突然之間盛極而衰,周瑜得到消息之後從外邊趕迴之時,好友孫策早已經不知所蹤。雖然他也曾聽說孫策流落在袁術手下,可是因為他一向心高氣傲,對於河北袁氏兄弟的為人根本不屑之極,而且他也算定了以孫策的性格和能力,絕對不會長久地呆在河北,終有一天他會卷土重來。若是自己前往追隨,倒不如在江東發展自己的勢力,一旦孫策迴轉,那麽自己也能對他重拾祖業稱霸江東的大業有所幫助。
而且這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緣由讓周瑜堅信孫策必將會在不遠的將來迴歸江東,那就是孫策此人看似不羈,其實情感世界極為專一,是一個用情極深之人,他絕對不會蹉跎歲月,最後放任自己的心上人落入他人之手。可以說,江東、廬江、皖縣,那個深藏於閨閣的女子大喬,已是他不能割舍的牽掛,亂世兵鋒、烽火佳人,他絕對不會放棄!
出於這種種原因,周瑜也開始收斂了野性,不再放蕩形骸四處遊曆,而是盡其所能招兵買馬,積蓄財力,專等孫策歸來。在這段時間裏,周瑜還結識了江東的大富之家少主人魯肅,此人不但精明強幹,頗通兵法和治國之道,而且深諳經商之道,在江東一地頗負盛名。
在周瑜招兵買馬的過程之中,有一次因為他兵員擴充太快,所以導致財力不繼,就連軍隊的糧餉都成了問題。此時恰好他帶領隊伍經過魯肅家附近,在聽到當地人對他的傳說之後,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找上門去,向他借一些糧草。
沒想到那魯肅見到周瑜,問明來意之後竟是二話不說,直接帶領周瑜來到他家屯糧之處,指著兩個小山般的糧囤說道:“江東周郎肯來借糧,那是我魯子敬的榮幸,俗話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許多糧食留在這裏也是無用,你拿去休養生息豈非好事?這兩個糧囤,每個都不低於萬石,公瑾盡可挑一個拿去,日後所用不敷,還可再來索取。魯子敬定當竭盡所能,絕不敢有所推諉,你看如何?”
這一番舉動,讓原本並無多大把握的周瑜一時間有些難以相信,他愣愣地看著魯肅,半晌無言。
那魯肅不知何故,連忙又拱手說道:“公瑾這是何意?若是這一囤不夠,你盡管開口就是,魯肅絕非吝嗇之人!莫說是這區區一點糧食,就算公瑾將魯肅整個家業搬去,我也不會有半點推辭!隻要肯吃苦會經營,這些東西自然會去而複來,又有何難?”
周瑜一聽,這才迴過神來,他連忙拱手一揖,畢恭畢敬地長揖到地,由衷讚道:“久聞魯子敬仗義疏財,還當隻是傳聞而已,未必可信,卻沒想到子敬兄性情之敦厚純良,重義輕利之處,比坊間傳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周瑜手下兵馬不多,單是這一囤糧草,也已經足夠支敷,周瑜雖然不堪,也不會如此之貪!子敬放心,他日周瑜但有所成,必定不忘今日贈糧之德、指囤之義!”
魯肅淡然一笑,並不多說。
那周瑜也知道大恩不言謝的道理,也不再多說,隻管指揮軍士搬運糧草,終於度過了難關。
這魯肅之大度,一至於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場遭際,使得日後周瑜在手握兵權位高權重之後,也一直對魯肅敬重有加,絲毫不敢越禮。
有了魯肅的資助之後,周瑜的實力也突飛猛進,在江南地麵名聲鵲起,特別是在舒縣一代,更是家喻戶曉,周瑜之名,更是在坊間傳聞中成為了一種必要的談資,這個俊朗飄逸的年輕男子,可以說已經成為了當地年輕男女心中不可撼動的偶像。
這樣時間一長,舒縣境內的居民漸漸地已經隻知有周瑜而不知有縣治,周瑜已經在實質上取代官府,成為了舒縣最強的一方勢力。加上周家本就是當地望族,家族勢力盤根錯節,舒縣官府也拿他沒有辦法。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發展實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在暗中支持,成為了周瑜實際上的附庸。
到此地步,就算魯肅的家業再大,也已經難以支持周瑜龐大的日常開支,好在此時的周瑜已經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進入了穩固發展的良性時期。而周瑜也不忘舊恩,他將已經失去家業的魯肅接到軍中,授以軍職,兩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靠著周瑜的精明強幹和超強的外交能力以及魯肅精打細算、謹小慎微的日常管理能力,周瑜的勢力更是日新月異,每一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
不過,周瑜也知道,以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而言,做一個強有力的臂助去輔助他人成就事業那是遊刃有餘,但因為自己性格之中缺少了一種必要的霸氣,卻並不適合獨當一麵開疆拓土。而他也知道,由於孫堅的強勢,孫家在江南一帶的影響力極為深遠,而其子孫策自幼負小霸王之名,天生神勇,性格張揚,卻是一位天生的霸主。
所以此時的周瑜並不肯去張揚,他不願意因為一些不必要的舉措而引起周圍一些豪門巨閥的注意,因而成為眾矢之的,而是盡量收斂,暗中擴展,韜光養晦,培育實力。
因為他早已算定,自己命中注定的搭檔,那個從小的玩伴孫策,已經歸期不遠了!
要說周瑜之精明,那絕對是年輕一輩之中的翹楚,就在他養兵舒縣、實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縣治難以隱晦、唿之欲出之際,那邊孫策驅兵渡江、揮師江南席卷而來的消息恰恰傳來。
周瑜大喜。
他知道,該是自己和孫策並騎江南,爭霸天下的時候了!而兵鋒起處,自己和孫策當初的那一個共同的綺夢、那個從皖縣憩庵而起的風月之夢,也就該到了夢圓的時候了!
少年郎雄姿英發、閨中妙女吟風弄月,曾經有過多少次穿越了時空的夢境,在朗朗月色下水乳交融?曾經有多少次午夜夢迴,在遠隔了迷茫夜色的憧憬中,兩對年輕男女同時在臉上漾起微笑,春潮湧動?
而大喬小喬美名遠播,在江南一地甚至是整個中原都極富盛名,此時二女早已長成,有多少名門望族、世家子弟覬覦渴望,有多少身負使命的媒婆一類每天踏破了喬家門檻,這一點,不論是周瑜還是孫策,那都是心知肚明的。
那喬員外雖有家資,卻也隻是一位平民而已,雖然對兩個女兒寵愛有加,根本不舍得違逆她們自己的意願去替代擇婿,更甚至極想尋覓兩個配得上自己女兒的年輕人上門,但如果真的再碰到像當初的姚大少那種蠻不講理的官家子弟,而且其勢力再大一些,恐怕那喬員外也隻能徒喚奈何。
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家有佳人,是福,也可能是禍,不管二女對自己再怎樣情深一往,也隨時有可能被他人搶走。
周瑜以己度人,自然也明白,那孫策心中必然也有一種緊迫感如影隨形,不管他怎樣克製,但有意無意之間,兵鋒所向,必是廬江!
也正因為如此,周瑜也不用太過打聽,一邊派人隨時注意著孫策的動向,一邊與魯肅整頓軍馬,從舒縣起兵,在盡量避開軍事碰撞的同時,一路上攻城略地,逶迤向廬江而來。
兩位少年英雄,兩位惺惺相惜的少年玩伴,在這漫天烽火之中,為了心中一個共同的綺夢,劍起血雨腥風,兵鋒之銳,勢不可擋,於深深的默契之下,這一天終於會師廬江了!
兩個闊別多時的少年英雄,離得老遠已經視線相對,兩人幾乎是同時勒住座馬,飄身而下。
烽火硝煙的洗禮下,兩個少年郎的臉上都已經漸漸淡去了那種吟風嘯月的輕狂,一種滄桑和沉穩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他們的一舉一動和每一個眼神之中。孫策身上的那種霸氣已經內斂,不過卻似乎變得更加厚重;而周瑜眼神中的那種特有的、女子般的多愁善感和憂鬱也漸漸隱去,現在的他,儒雅、穩重,隻有那種風流倜儻的氣質一直未曾改變,就算是滿麵風塵,也難以遮掩他的瀟灑。
兩人對視許久,突然間同時仰天大笑,伸開雙臂向對方飛奔而來,在兩隊人馬的注視之下,在漸漸落下的煙塵之中,緊緊地抱在一起。兩人不停地大力拍打著對方的脊背,不需要解釋,不需要訴說,因為他們是最默契的朋友,隻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的辛勞,對方的心意,就完全了然於胸了。
這才是風雲際會,這才是龍虎相逢,兩雙有力的手緊緊相握,在這一刻,幾乎沒有人會懷疑,就是這兩個男子,就是這兩雙手,必將改天換地、必將橫掃寰宇,這江南錦繡,必將在這兩個少年的馬蹄之下顫抖不已!
。。。。。。。。。。。。。。。。。。。。。。。。。。。。。。。。。。。。。。。。。。。。。。。。。。。。。。。。。。。。。
三天之後,廬江城外。
孫策的軍旗迎風飄揚,激揚的馬嘶聲震徹寰宇,似乎是在向城中的某人莊嚴宣告:別急!我們已經來了!
而此時的喬家後園之中,大喬正手撫青鳥,微笑著看著小喬在空地上練劍,城外的人喊馬嘶對她們而言,似乎是一種最優美的樂曲,它帶來的,將是曾經最深切的期盼!
所以,不管軍務如何繁忙,他揮師過江之後,也總是想盡辦法在民間搜羅一些各類猛禽豢養在軍營之中,而且對這些禽鳥珍愛有加,十分愛護。手下人投其所好,也經常搜羅一些珍禽送他,孫策來者不拒,一一照單全收。這樣時間一長,孫策的兵營之中竟然集聚了千餘禽鳥,幾乎可以組成一支空中部隊了。
隻是孫策雖然喜愛這些禽鳥,卻並不懂得馴養之道,而他的軍營中也極為缺乏此等人才,故此禽鳥雖多,卻派不上什麽用場,反而整天亂哄哄地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讓那些負責照料它們的軍士焦頭爛額之餘,卻仍是理不出頭緒。
不過不管豢養這些猛禽怎樣耗費人力物力和精力,也不管他手下的一些將領怎樣明裏暗裏地勸誡,孫策卻始終難以放下心中的這一份喜愛,而且他似乎隱隱約約地覺得,也許有一天會有一個人能夠將這些禽鳥完全馴化,而且會將這些猛禽變成一支有著特殊作用的部隊,對自己爭霸江東起到一種意料不到的作用。
可是說也奇怪,每當孫策用手在那些禽鳥華麗的翎羽之上輕輕撫摸的時候,那種柔滑的感覺總會讓他不期然地想起那次在皖縣憩庵的經曆。那個柔弱的身子在他懷裏輕如羽毛,卻又如白雲般豐盈,觸手柔綿,惹人遐思,而那一張絕美的俏靨,更是如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靨,讓他欲罷不能,剪不斷,理還亂。
有意無意之間,孫策鞭梢所指,兵鋒所向,直指廬江。
這一天,孫策安頓好了兵馬之後,獨自帶了一隊親兵,出營巡視。正走之間,卻見迎麵大路上煙塵起處,一隊人馬從對麵疾馳而來,當先一人身背長弓,腰挎長劍,資質風流,儀態儒雅,英氣勃勃。孫策一愣,急忙仔細看時,卻原來不是別人,正是闊別多時的好友——周瑜。
原來,當日孫堅身死之後,孫家突然之間盛極而衰,周瑜得到消息之後從外邊趕迴之時,好友孫策早已經不知所蹤。雖然他也曾聽說孫策流落在袁術手下,可是因為他一向心高氣傲,對於河北袁氏兄弟的為人根本不屑之極,而且他也算定了以孫策的性格和能力,絕對不會長久地呆在河北,終有一天他會卷土重來。若是自己前往追隨,倒不如在江東發展自己的勢力,一旦孫策迴轉,那麽自己也能對他重拾祖業稱霸江東的大業有所幫助。
而且這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緣由讓周瑜堅信孫策必將會在不遠的將來迴歸江東,那就是孫策此人看似不羈,其實情感世界極為專一,是一個用情極深之人,他絕對不會蹉跎歲月,最後放任自己的心上人落入他人之手。可以說,江東、廬江、皖縣,那個深藏於閨閣的女子大喬,已是他不能割舍的牽掛,亂世兵鋒、烽火佳人,他絕對不會放棄!
出於這種種原因,周瑜也開始收斂了野性,不再放蕩形骸四處遊曆,而是盡其所能招兵買馬,積蓄財力,專等孫策歸來。在這段時間裏,周瑜還結識了江東的大富之家少主人魯肅,此人不但精明強幹,頗通兵法和治國之道,而且深諳經商之道,在江東一地頗負盛名。
在周瑜招兵買馬的過程之中,有一次因為他兵員擴充太快,所以導致財力不繼,就連軍隊的糧餉都成了問題。此時恰好他帶領隊伍經過魯肅家附近,在聽到當地人對他的傳說之後,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找上門去,向他借一些糧草。
沒想到那魯肅見到周瑜,問明來意之後竟是二話不說,直接帶領周瑜來到他家屯糧之處,指著兩個小山般的糧囤說道:“江東周郎肯來借糧,那是我魯子敬的榮幸,俗話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許多糧食留在這裏也是無用,你拿去休養生息豈非好事?這兩個糧囤,每個都不低於萬石,公瑾盡可挑一個拿去,日後所用不敷,還可再來索取。魯子敬定當竭盡所能,絕不敢有所推諉,你看如何?”
這一番舉動,讓原本並無多大把握的周瑜一時間有些難以相信,他愣愣地看著魯肅,半晌無言。
那魯肅不知何故,連忙又拱手說道:“公瑾這是何意?若是這一囤不夠,你盡管開口就是,魯肅絕非吝嗇之人!莫說是這區區一點糧食,就算公瑾將魯肅整個家業搬去,我也不會有半點推辭!隻要肯吃苦會經營,這些東西自然會去而複來,又有何難?”
周瑜一聽,這才迴過神來,他連忙拱手一揖,畢恭畢敬地長揖到地,由衷讚道:“久聞魯子敬仗義疏財,還當隻是傳聞而已,未必可信,卻沒想到子敬兄性情之敦厚純良,重義輕利之處,比坊間傳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周瑜手下兵馬不多,單是這一囤糧草,也已經足夠支敷,周瑜雖然不堪,也不會如此之貪!子敬放心,他日周瑜但有所成,必定不忘今日贈糧之德、指囤之義!”
魯肅淡然一笑,並不多說。
那周瑜也知道大恩不言謝的道理,也不再多說,隻管指揮軍士搬運糧草,終於度過了難關。
這魯肅之大度,一至於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場遭際,使得日後周瑜在手握兵權位高權重之後,也一直對魯肅敬重有加,絲毫不敢越禮。
有了魯肅的資助之後,周瑜的實力也突飛猛進,在江南地麵名聲鵲起,特別是在舒縣一代,更是家喻戶曉,周瑜之名,更是在坊間傳聞中成為了一種必要的談資,這個俊朗飄逸的年輕男子,可以說已經成為了當地年輕男女心中不可撼動的偶像。
這樣時間一長,舒縣境內的居民漸漸地已經隻知有周瑜而不知有縣治,周瑜已經在實質上取代官府,成為了舒縣最強的一方勢力。加上周家本就是當地望族,家族勢力盤根錯節,舒縣官府也拿他沒有辦法。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發展實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在暗中支持,成為了周瑜實際上的附庸。
到此地步,就算魯肅的家業再大,也已經難以支持周瑜龐大的日常開支,好在此時的周瑜已經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進入了穩固發展的良性時期。而周瑜也不忘舊恩,他將已經失去家業的魯肅接到軍中,授以軍職,兩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靠著周瑜的精明強幹和超強的外交能力以及魯肅精打細算、謹小慎微的日常管理能力,周瑜的勢力更是日新月異,每一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
不過,周瑜也知道,以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而言,做一個強有力的臂助去輔助他人成就事業那是遊刃有餘,但因為自己性格之中缺少了一種必要的霸氣,卻並不適合獨當一麵開疆拓土。而他也知道,由於孫堅的強勢,孫家在江南一帶的影響力極為深遠,而其子孫策自幼負小霸王之名,天生神勇,性格張揚,卻是一位天生的霸主。
所以此時的周瑜並不肯去張揚,他不願意因為一些不必要的舉措而引起周圍一些豪門巨閥的注意,因而成為眾矢之的,而是盡量收斂,暗中擴展,韜光養晦,培育實力。
因為他早已算定,自己命中注定的搭檔,那個從小的玩伴孫策,已經歸期不遠了!
要說周瑜之精明,那絕對是年輕一輩之中的翹楚,就在他養兵舒縣、實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縣治難以隱晦、唿之欲出之際,那邊孫策驅兵渡江、揮師江南席卷而來的消息恰恰傳來。
周瑜大喜。
他知道,該是自己和孫策並騎江南,爭霸天下的時候了!而兵鋒起處,自己和孫策當初的那一個共同的綺夢、那個從皖縣憩庵而起的風月之夢,也就該到了夢圓的時候了!
少年郎雄姿英發、閨中妙女吟風弄月,曾經有過多少次穿越了時空的夢境,在朗朗月色下水乳交融?曾經有多少次午夜夢迴,在遠隔了迷茫夜色的憧憬中,兩對年輕男女同時在臉上漾起微笑,春潮湧動?
而大喬小喬美名遠播,在江南一地甚至是整個中原都極富盛名,此時二女早已長成,有多少名門望族、世家子弟覬覦渴望,有多少身負使命的媒婆一類每天踏破了喬家門檻,這一點,不論是周瑜還是孫策,那都是心知肚明的。
那喬員外雖有家資,卻也隻是一位平民而已,雖然對兩個女兒寵愛有加,根本不舍得違逆她們自己的意願去替代擇婿,更甚至極想尋覓兩個配得上自己女兒的年輕人上門,但如果真的再碰到像當初的姚大少那種蠻不講理的官家子弟,而且其勢力再大一些,恐怕那喬員外也隻能徒喚奈何。
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家有佳人,是福,也可能是禍,不管二女對自己再怎樣情深一往,也隨時有可能被他人搶走。
周瑜以己度人,自然也明白,那孫策心中必然也有一種緊迫感如影隨形,不管他怎樣克製,但有意無意之間,兵鋒所向,必是廬江!
也正因為如此,周瑜也不用太過打聽,一邊派人隨時注意著孫策的動向,一邊與魯肅整頓軍馬,從舒縣起兵,在盡量避開軍事碰撞的同時,一路上攻城略地,逶迤向廬江而來。
兩位少年英雄,兩位惺惺相惜的少年玩伴,在這漫天烽火之中,為了心中一個共同的綺夢,劍起血雨腥風,兵鋒之銳,勢不可擋,於深深的默契之下,這一天終於會師廬江了!
兩個闊別多時的少年英雄,離得老遠已經視線相對,兩人幾乎是同時勒住座馬,飄身而下。
烽火硝煙的洗禮下,兩個少年郎的臉上都已經漸漸淡去了那種吟風嘯月的輕狂,一種滄桑和沉穩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他們的一舉一動和每一個眼神之中。孫策身上的那種霸氣已經內斂,不過卻似乎變得更加厚重;而周瑜眼神中的那種特有的、女子般的多愁善感和憂鬱也漸漸隱去,現在的他,儒雅、穩重,隻有那種風流倜儻的氣質一直未曾改變,就算是滿麵風塵,也難以遮掩他的瀟灑。
兩人對視許久,突然間同時仰天大笑,伸開雙臂向對方飛奔而來,在兩隊人馬的注視之下,在漸漸落下的煙塵之中,緊緊地抱在一起。兩人不停地大力拍打著對方的脊背,不需要解釋,不需要訴說,因為他們是最默契的朋友,隻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的辛勞,對方的心意,就完全了然於胸了。
這才是風雲際會,這才是龍虎相逢,兩雙有力的手緊緊相握,在這一刻,幾乎沒有人會懷疑,就是這兩個男子,就是這兩雙手,必將改天換地、必將橫掃寰宇,這江南錦繡,必將在這兩個少年的馬蹄之下顫抖不已!
。。。。。。。。。。。。。。。。。。。。。。。。。。。。。。。。。。。。。。。。。。。。。。。。。。。。。。。。。。。。。
三天之後,廬江城外。
孫策的軍旗迎風飄揚,激揚的馬嘶聲震徹寰宇,似乎是在向城中的某人莊嚴宣告:別急!我們已經來了!
而此時的喬家後園之中,大喬正手撫青鳥,微笑著看著小喬在空地上練劍,城外的人喊馬嘶對她們而言,似乎是一種最優美的樂曲,它帶來的,將是曾經最深切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