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兄弟二人在不動聲色之下苦心經營多年,已經在廬江境內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無處不在的刺探網絡,可以說任何一個在他們手下供職的官員身邊,都有著他們所安插的眼線。這些人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和外界的聯係,兄弟二人都一清二楚。
掌握了這些人的動向之後,這兄弟二人在平時的日子裏不動聲色,但一旦等到戰事一起,他們可就準備動手了。
劉勳這一番軟中帶硬的話棉裏藏刀,既讓那些心懷異誌之人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也給了他們足夠的轉圜空間,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生死存亡隻在一線,因為他們不會真的傻到天真地以為劉勳兄弟真的會放縱他們離去以充實敵手,更不會在大戰來臨前夕讓這些掌握了太多機密之人反戈一擊。其實劉勳真實的意思是在告誡他們,若不能同舟共濟,那就必將會被踢下船去喂魚,因為他早已將這條船上所有的跳板撤去,而且他也不會讓敵方船隻的跳板有搭過來接他們離去的機會。
他們相信,劉勳自己也相信,作為廬江最高行政和軍事首腦,他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頭腦!
。。。。。。。。。。。。。。。。。。。。。。。。。。。。。。。。。。。。。。。。。。。。。。。。。。。。。。。。。。。。。。。。
廬江邊境。孫策陳兵其上。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孫策曾經因為其父孫堅身死疆場而沉淪過一段時間,但他身為將門之後,生性堅毅,在不久之後便又重新振作起來。而因為孫堅的離世,孫家的勢力在江東一落千丈,孫策年輕,又難以壓服眾人,所以隻好離開江東,投到了他以前根本瞧不起的袁術手下。
那袁術素知孫策武勇過人,倒也並不去計較他以前的高傲,在他投軍之後,讓他以偏將之職帶領一支軍隊東征西殺,為他打下了一片廣闊的領土。
不過,那袁術心胸狹窄,卻也對他處處提防,並不曾因他的軍功而對其給予應有的獎賞。因為他知道孫策此時急於擁有自己的一片領地,想要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以準備將來揮師江東,奪迴孫家祖業。所以袁術便屢次以此為誘餌引誘孫策替他賣命,但每當孫策攻城略地成功之後,他卻總是尋找種種理由再將他調到他處,並不肯兌現諾言,給他一片獨立的天地。
這樣時間一長,孫策也就漸漸看穿了袁術的用心,心裏未免有了許多的怨懟。
說來也巧,有一次孫策在征戰之中無意間竟得到了皇家失落多年的傳國玉璽,這一下登時有了真正可以和袁術討價還價的仗恃。
因為孫策非常明白,雖然袁術剛愎自用,並無多少才德,但他倚仗著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在這皇室暗弱的亂世之中,卻一直有著一個隱而不露的夢想——稱帝!
而根據民間傳說,那傳國玉璽乃是用當年的和氏璧雕琢而成,不但價值連城,而且稱得上是天降之祥瑞,不管誰得到了它,那就意味著天意所指,此人必是將來一統天下、甚至改朝換代的一代帝王!
不過,當此之時,孫策勢單力孤,就連自己的一點根本都沒有,正是急於發展勢力之時,這傳國玉璽拿在手中,不但毫無作用,而且還可以說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旦消息敗露,那就極有可能成為天下公敵,以他此時的實力來說,若是被哪一位地方派係的軍閥攻擊,必將因此而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孫策雖然看似魯莽,其實心機極為深沉,也極懂得審時度勢。他知道,此時自己的當務之急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名,而是盡快擁有自己的獨立勢力和領地。若是沒有實力和根本,這傳國玉璽不但不會成為祥瑞,反而會成為要命的禍害;而隻要自己有了足夠的實力,那麽就算傳國玉璽不在自己手裏,自己也可以隨時隨地憑借武力將其再度收迴!
思前想後之下,孫策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要以這一件天下人趨之若鶩的曠世奇寶,換得自己爭霸天下的第一步!
從小生長在將門的孫策早已養成了殺伐決斷、特立獨行的性格,當斷則斷,從不拖泥帶水。一旦做出了決定,他立刻就著手開始實施了起來。
幾天之後,孫策無意間得到一枚玉石印章的消息已經隱隱約約地傳到了袁術耳中,而且傳話者雖然不敢肯定,但他們所描述的那枚印章的模樣,卻是像極了那一枚失蹤多年的傳國玉璽。因為眾所周知,這傳國玉璽曾被當年的周太後一怒之下摔下玉階,崩壞一角,後被鑲一金角,這一特點極是明顯。而那些傳話者口中的那枚玉石印章,大都隱隱提到了這樣一種特征。
這一來袁術自然心生覬覦,因為此人雖說並無才德,甚至比起乃兄袁紹尚且相差甚遠,但他卻一直自視甚高,自以為身具帝王之象、帝王之才、帝王之德,可說是天生的一代帝王。尤其是如今天下紛亂,王室衰落,他甚至早已經暗地裏將所有一切皇帝所應用之物完全準備妥當,隻等有一天時機來臨,便即南麵稱帝。反正他袁術承繼祖宗基業,坐擁河北大片土地,就算是不能憑借手中的百萬大軍蕩平中原,但要分疆列土,做一方小國之君卻可保無虞。
這些年來,袁術因為才智所限,一直未曾能夠拓展疆土,若非最近他靠著孫策這樣一個虎將攻城略地,說不定到現在他也隻能守著祖業畏縮其中而已。不過,也正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他疆域範圍的急劇擴張,讓他看到了一統中原的希望和輝煌,他甚至有些後悔,自己這許多年來一直畏首畏尾,生恐一個不慎,功不抵過。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根本不曾被他放在眼裏的黃口小兒孫策,卻能做成這許多他一直想做卻沒有做成之事。想想自己擁有百萬大軍,上將千餘,自己手下好像也不乏如孫策一般能征慣戰的將領,卻1一直浪費了這許多年大好光陰,實在是有些不能原諒。於是在暗中懊悔的同時,心裏也重新燃起了一統中原,做一代開國帝王的雄心和希望。
出於這種種緣由,他一旦聽說傳國玉璽有可能出現在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立刻就動起了心思。他想憑自己的聲望、地位和實力,若是再將這件寶物據為己有,那豈不是如虎添翼?到時候憑借這玉璽號令群雄,豈不是名正言順、眾望所歸?稱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可以說這小小一方玉璽,足以大大縮短他稱帝的路程,他自然不想放過這大好的機會。
就在這個時候,此時在他眼中已經成了香餑餑的孫策卻有了新的動向,他前來向袁術辭行了。
孫策欲擒故縱,袁術此時卻不能不踏入陷阱。因為稱帝的*早已蒙蔽了他所有的心智,他此時已經不惜一切要達成這個心願,他決定要和孫策攤牌了。
不過他也知道,雖然孫策此時乃是落閘之猛虎,可以說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深知其秉性的袁術卻也知道,若是自己強行索取,一旦孫策情急拚命,勢必是玉石俱焚之局。就算自己殺了孫策,那尚且隱在暗處的玉璽也難以得到。於是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投其所好,暫且劃給孫策一片土地用以交換。反正隻要孫策還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自己就不怕他飛上天去。得到玉璽之後,隻要自己願意,好比是甕中之鱉的孫策隨時都會是自己俎上之肉,自己總不會吃虧。
沒想到他招來孫策一說,那孫策此時卻有了另外一種主意,他不要土地,他要兵馬!
原來這些日子以來,孫策也在仔細地思考著自己的出路。他知道,就算自己在這裏擁有了自己的地盤,那也是虎口之食而已,這裏是袁家舊治,袁術一門在這裏根深葉茂,自己就算本領再大,也很難與之相抗衡。與其畏縮在這裏最後被人吞沒,倒不如放手一搏,殺迴江東,收拾孫家祖業來得暢快,來得保險。
精明的孫策雖然並不肯直接承認自己手中一定是傳國玉璽,但他卻向袁術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想讓他交出寶物,袁術就要借給他兩萬精兵和足夠的糧餉,而且要保證他平安渡江,迴到江東!
那袁術雖然有些不願,但得到傳國玉璽的*實在是太過強烈,再說以他此時的實力而言,他也並不太在乎這區區兩萬兵馬和糧餉,而且他也並不相信,孫策隻憑這兩萬兵馬就能坐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基於這種種考慮,袁術隻是經過稍微的思考,便慨然應允了孫策的所有要求。兩人一拍即合,在將兩萬兵馬和足夠的糧餉船隻交給孫策之後,孫策也並未食言,立刻將玉璽交給袁術派來的特使,自己則揚帆過江,直奔江東。
猛虎之有翼,神龍之在天。
一旦孫策擁有了自己的兵馬,素知小霸王之名的江東子弟自然望風景從,在最初的幾場戰役成功之後,孫策的勢力急劇擴張,旌旗所指,望風披靡!
掌握了這些人的動向之後,這兄弟二人在平時的日子裏不動聲色,但一旦等到戰事一起,他們可就準備動手了。
劉勳這一番軟中帶硬的話棉裏藏刀,既讓那些心懷異誌之人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也給了他們足夠的轉圜空間,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生死存亡隻在一線,因為他們不會真的傻到天真地以為劉勳兄弟真的會放縱他們離去以充實敵手,更不會在大戰來臨前夕讓這些掌握了太多機密之人反戈一擊。其實劉勳真實的意思是在告誡他們,若不能同舟共濟,那就必將會被踢下船去喂魚,因為他早已將這條船上所有的跳板撤去,而且他也不會讓敵方船隻的跳板有搭過來接他們離去的機會。
他們相信,劉勳自己也相信,作為廬江最高行政和軍事首腦,他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頭腦!
。。。。。。。。。。。。。。。。。。。。。。。。。。。。。。。。。。。。。。。。。。。。。。。。。。。。。。。。。。。。。。。。
廬江邊境。孫策陳兵其上。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孫策曾經因為其父孫堅身死疆場而沉淪過一段時間,但他身為將門之後,生性堅毅,在不久之後便又重新振作起來。而因為孫堅的離世,孫家的勢力在江東一落千丈,孫策年輕,又難以壓服眾人,所以隻好離開江東,投到了他以前根本瞧不起的袁術手下。
那袁術素知孫策武勇過人,倒也並不去計較他以前的高傲,在他投軍之後,讓他以偏將之職帶領一支軍隊東征西殺,為他打下了一片廣闊的領土。
不過,那袁術心胸狹窄,卻也對他處處提防,並不曾因他的軍功而對其給予應有的獎賞。因為他知道孫策此時急於擁有自己的一片領地,想要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以準備將來揮師江東,奪迴孫家祖業。所以袁術便屢次以此為誘餌引誘孫策替他賣命,但每當孫策攻城略地成功之後,他卻總是尋找種種理由再將他調到他處,並不肯兌現諾言,給他一片獨立的天地。
這樣時間一長,孫策也就漸漸看穿了袁術的用心,心裏未免有了許多的怨懟。
說來也巧,有一次孫策在征戰之中無意間竟得到了皇家失落多年的傳國玉璽,這一下登時有了真正可以和袁術討價還價的仗恃。
因為孫策非常明白,雖然袁術剛愎自用,並無多少才德,但他倚仗著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在這皇室暗弱的亂世之中,卻一直有著一個隱而不露的夢想——稱帝!
而根據民間傳說,那傳國玉璽乃是用當年的和氏璧雕琢而成,不但價值連城,而且稱得上是天降之祥瑞,不管誰得到了它,那就意味著天意所指,此人必是將來一統天下、甚至改朝換代的一代帝王!
不過,當此之時,孫策勢單力孤,就連自己的一點根本都沒有,正是急於發展勢力之時,這傳國玉璽拿在手中,不但毫無作用,而且還可以說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旦消息敗露,那就極有可能成為天下公敵,以他此時的實力來說,若是被哪一位地方派係的軍閥攻擊,必將因此而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孫策雖然看似魯莽,其實心機極為深沉,也極懂得審時度勢。他知道,此時自己的當務之急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名,而是盡快擁有自己的獨立勢力和領地。若是沒有實力和根本,這傳國玉璽不但不會成為祥瑞,反而會成為要命的禍害;而隻要自己有了足夠的實力,那麽就算傳國玉璽不在自己手裏,自己也可以隨時隨地憑借武力將其再度收迴!
思前想後之下,孫策終於下定了決心,他要以這一件天下人趨之若鶩的曠世奇寶,換得自己爭霸天下的第一步!
從小生長在將門的孫策早已養成了殺伐決斷、特立獨行的性格,當斷則斷,從不拖泥帶水。一旦做出了決定,他立刻就著手開始實施了起來。
幾天之後,孫策無意間得到一枚玉石印章的消息已經隱隱約約地傳到了袁術耳中,而且傳話者雖然不敢肯定,但他們所描述的那枚印章的模樣,卻是像極了那一枚失蹤多年的傳國玉璽。因為眾所周知,這傳國玉璽曾被當年的周太後一怒之下摔下玉階,崩壞一角,後被鑲一金角,這一特點極是明顯。而那些傳話者口中的那枚玉石印章,大都隱隱提到了這樣一種特征。
這一來袁術自然心生覬覦,因為此人雖說並無才德,甚至比起乃兄袁紹尚且相差甚遠,但他卻一直自視甚高,自以為身具帝王之象、帝王之才、帝王之德,可說是天生的一代帝王。尤其是如今天下紛亂,王室衰落,他甚至早已經暗地裏將所有一切皇帝所應用之物完全準備妥當,隻等有一天時機來臨,便即南麵稱帝。反正他袁術承繼祖宗基業,坐擁河北大片土地,就算是不能憑借手中的百萬大軍蕩平中原,但要分疆列土,做一方小國之君卻可保無虞。
這些年來,袁術因為才智所限,一直未曾能夠拓展疆土,若非最近他靠著孫策這樣一個虎將攻城略地,說不定到現在他也隻能守著祖業畏縮其中而已。不過,也正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他疆域範圍的急劇擴張,讓他看到了一統中原的希望和輝煌,他甚至有些後悔,自己這許多年來一直畏首畏尾,生恐一個不慎,功不抵過。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根本不曾被他放在眼裏的黃口小兒孫策,卻能做成這許多他一直想做卻沒有做成之事。想想自己擁有百萬大軍,上將千餘,自己手下好像也不乏如孫策一般能征慣戰的將領,卻1一直浪費了這許多年大好光陰,實在是有些不能原諒。於是在暗中懊悔的同時,心裏也重新燃起了一統中原,做一代開國帝王的雄心和希望。
出於這種種緣由,他一旦聽說傳國玉璽有可能出現在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立刻就動起了心思。他想憑自己的聲望、地位和實力,若是再將這件寶物據為己有,那豈不是如虎添翼?到時候憑借這玉璽號令群雄,豈不是名正言順、眾望所歸?稱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可以說這小小一方玉璽,足以大大縮短他稱帝的路程,他自然不想放過這大好的機會。
就在這個時候,此時在他眼中已經成了香餑餑的孫策卻有了新的動向,他前來向袁術辭行了。
孫策欲擒故縱,袁術此時卻不能不踏入陷阱。因為稱帝的*早已蒙蔽了他所有的心智,他此時已經不惜一切要達成這個心願,他決定要和孫策攤牌了。
不過他也知道,雖然孫策此時乃是落閘之猛虎,可以說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深知其秉性的袁術卻也知道,若是自己強行索取,一旦孫策情急拚命,勢必是玉石俱焚之局。就算自己殺了孫策,那尚且隱在暗處的玉璽也難以得到。於是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投其所好,暫且劃給孫策一片土地用以交換。反正隻要孫策還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自己就不怕他飛上天去。得到玉璽之後,隻要自己願意,好比是甕中之鱉的孫策隨時都會是自己俎上之肉,自己總不會吃虧。
沒想到他招來孫策一說,那孫策此時卻有了另外一種主意,他不要土地,他要兵馬!
原來這些日子以來,孫策也在仔細地思考著自己的出路。他知道,就算自己在這裏擁有了自己的地盤,那也是虎口之食而已,這裏是袁家舊治,袁術一門在這裏根深葉茂,自己就算本領再大,也很難與之相抗衡。與其畏縮在這裏最後被人吞沒,倒不如放手一搏,殺迴江東,收拾孫家祖業來得暢快,來得保險。
精明的孫策雖然並不肯直接承認自己手中一定是傳國玉璽,但他卻向袁術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想讓他交出寶物,袁術就要借給他兩萬精兵和足夠的糧餉,而且要保證他平安渡江,迴到江東!
那袁術雖然有些不願,但得到傳國玉璽的*實在是太過強烈,再說以他此時的實力而言,他也並不太在乎這區區兩萬兵馬和糧餉,而且他也並不相信,孫策隻憑這兩萬兵馬就能坐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基於這種種考慮,袁術隻是經過稍微的思考,便慨然應允了孫策的所有要求。兩人一拍即合,在將兩萬兵馬和足夠的糧餉船隻交給孫策之後,孫策也並未食言,立刻將玉璽交給袁術派來的特使,自己則揚帆過江,直奔江東。
猛虎之有翼,神龍之在天。
一旦孫策擁有了自己的兵馬,素知小霸王之名的江東子弟自然望風景從,在最初的幾場戰役成功之後,孫策的勢力急劇擴張,旌旗所指,望風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