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過年
蘇青登上書山,來到學舍,站得高看得遠,可見遠處的一座座小山頭都如百歲老人的頭發那般,全都是白色的,也可見某一處的蘇家村場景,人們在白色的蘇家村街道上往來,那些熱鬧與喧囂,驅散了寒意,新年到來之際,每個人都是麵帶笑容的。
山崖邊,有一位坐在椅子上看書的老人,披著大棉襖,腳邊有那火盆取暖,看書看得累了就眺望遠方,看看群山染雪的潔白之景。
“先生。”蘇青站在孔秋身後輕聲喊道。
肩上的黑炭不知什麽時候已經跑到學舍的哪裏了。
“來看我這個老頭子了啊。”蘇青能來,孔秋自然高興,不過不管是哪個學生,孔秋都會高興的。
往常那些過年,孔秋的學生都是在過年新的一天才會三三兩兩一起來到學舍這裏,按照習俗傳統,給孔秋拜年。
看著學生越來越懂事,慢慢在長大,孔秋跟他們的父母一樣,都是由衷地感覺高興。
師者的偉大之處,此便是其一。
孔秋剛想起身給蘇青搬塊椅子過來,沒想到蘇青已經自己進學舍把他座位上的那塊椅子搬了出來,放在孔秋的椅子旁邊,坐了上去。
一老一小,麵對著隔著墨淵河的群山而坐,蘇青看了看群山之雪,又看了看孔秋的滿頭白發。
蘇青喊了孔秋那一聲聲的先生,是真心實意的,不是為了在孔秋身上學知識才做的虛與委蛇,以善消惡的水滴石穿,惡之磐石上麵終究是被孔秋“滴”出了裂痕。
所以,看著孔秋的滿頭白發,蘇青還是有了人性所謂的心疼。
別人對你好,你自然也會對別人好,甚至念及別人的好,而對陌生的他人送出善意,這就是善的傳遞,愛的薪火相傳。
很久之前便有一位聖人說過一句話,“隻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天下就會變成美好人間。”
道理很通俗易懂,隻是付出行動的人,雖然也多,但是不夠。
因為善在傳遞,同樣的,惡也在感染。
所以人的心之所向,便有了善惡之分。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山下,就上來看看您了。”蘇青解釋道,笑著撓著頭,孩子樣子。
孔秋看著蘇青的樣子,和藹一笑,天真無邪的孩子模樣和心性,最是動人了。
“還想請您晚上去家裏吃頓年夜飯。”蘇青又開口說道。
孔秋聞言一愣,因為過年這個傳統習俗傳進蘇家村隻有不到三年的時間,這一次是第三次,還從未有過人家來邀請過孔秋這個孤苦伶仃的教書老先生,過年之時到家裏吃年夜飯。
蘇青是第一個。
所以孔秋願意相信,蘇青不隻是更聰明了,還是更懂事了。
“是你臨時起意,還是跟你爹商量過了?”孔秋沒有立刻迴答,反問向蘇青。
“先生,您知道您這樣子,是有個詞形容的嗎?”蘇青無奈道。
“迂腐?還是不近人情?”孔秋笑了笑,並未在意,麵對著蘇青說道:“很多事都是需要有個先後順序的,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需要的,這叫做做事的分寸,沒了分寸,每個人都自以為地去做,豈不是萬事一團亂。”
“那不是有個詞叫做無傷大雅嘛,有時候在規矩之內偶爾小小放縱一下,在已知的結果之中,僅有的幾次跳過順序,順應人情,這不就是無傷大雅,還合乎情理嘛。”蘇青說道。
“那其實也行,是吧?”孔秋突然笑眯眯地看向躡手躡腳過來的小黑犬,黑炭興許是覺得學舍無趣,有太重的書卷氣,實在不適應,就開始想念蘇青了,可是不太願意見到孔秋,就繞著圈去蘇青那裏。
黑炭被孔秋一看,如被踩了尾巴的小貓驚嚇不已,巴掌大小的身軀倒是靈活機動,直接就是跳起一米多高,兩米遠,跳到了蘇青肩上,然後鑽進紅棉襖裏麵,躲著孔秋。
聽到孔秋的話,蘇青知道先生是同意了。
看了看懷裏的黑炭,蘇青問道:“先生,黑炭是妖怪嗎?有什麽來曆?”
孔秋看向蘇青懷中的黑炭,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它的來曆我是不太明了的,已知的幾條線現在與你說的話,無益且有害,便不說了。”
“嗯。很是期待明天的到來。”蘇青輕語道。
“蘇青,之前已經與你說過一些關於修士修行的事,修行便是修道,人生大道修於心,自然大道修於身,心境的強大同時撐起身體的強大,兩者的綜合便是真正的道法之高,修為的強度。
有些事情,你已經知道我就不多說了,你兩者乃至多者之間琢磨一些,就會明了,想事情想到豁然開朗時,也是一件人生極其快意的事。”
“嗯。”蘇青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先生,時間不早了,我們起身走吧。”
“嗯。”孔秋起身,一手拿著椅子,一手拿著書,走進學舍旁邊那間他休息的屋子,當孔秋走出來之後,看到蘇青已經把椅子拿迴了學舍,並且火盆也已經澆滅了,昏昏黑煙升騰而起。
“善。”孔秋伸出大拇指,對蘇青說道。
天色將晚,先生和學生同行,走在下山的小路,孔秋總喜歡摸著蘇青的頭,氣得小屁孩子小跑在前,不過總歸是孩子心性,在孔秋前麵搞怪扮鬼臉。
高大老者和小屁孩子,都在路上。
青山上,學舍外,火盆裏的黑煙久久不散。
————
蘇府的門因為是村長家,因為以前事很多,不管是大事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拿到這裏來說道、理論,所以白天門基本是不關的,這近幾年就少很多了,但是還是習慣了,事情少了門還是經常敞開。
蘇青帶著孔秋入門,恰好遇到了秦河。
好歹也是修行過的人,年過五十的人體內血氣依舊活躍,頭上沒有一絲白發,精氣神都很飽滿,這跟秦河這些年一直練拳壯體有很大關係。
“小兔崽子,晚上就是過年了,還瞎跑,快去洗個手,準備吃年夜飯了。”秦河板著臉說道,不過沒想到孔秋竟然隨著蘇青入了門內。
“孔先生,好久不見,您極少下山,這幾年見您的麵太少了,怎麽這時候來了?”終究是糙漢子,即使懂得了說話,也不懂得做事。
“大舅,是我請先生來家裏吃年夜飯的。”蘇青解釋道。
孔秋作揖行禮,說道:“可能多有打擾了。”
秦河一拍額頭,連忙說道:“沒有的事,是我們想得沒有小青周到了,想到往年您都是孤單一人過年,心裏就替您難過。”
“還好。”孔秋笑道。
“孔先生快裏麵請,大家都在裏院準備吃年夜飯了,您的到來一定會讓這裏那個……那個啥來著?”秦河尷尬地看著蘇青。
“蓬蓽生輝?”
“對對對,蓬蓽生輝。”秦河點頭說道。
“大舅,咱就別賣弄那淺薄的學問了吧,先讓先生進院坐下來吧,站在這裏不太好啊。”蘇青說道。
“就你學問高。”秦河身形一動,快若猿猴,一把抓住蘇青,將之抓了起來,用雙腿夾住,便是一陣捉弄。
三人入了裏院,在那園中已經擺好了兩塊大桌子,男的一桌,女的一桌,自從有了過年,每年的年夜飯便是這樣,沒有貴賤高低之分。
飯桌上擺滿飯菜,都是有著響當當名字的名菜,因為是過年,所以蘇哲也不介意揮霍一把,現在還沒人入座,入座的倒是有個廢人,秦俊懶散散地坐在男方桌子上,還好知道分寸,沒有擅自開動飯菜。
人來人往,做著最後的完善工作。
蘇哲一見到孔秋到來,便是幾步上前,學那讀書人對孔秋作揖,秦河在此期間對蘇哲解釋了蘇青請孔秋來吃年夜飯的事,蘇哲自然是沒有意見且熱烈歡迎,趕緊請孔秋入座。
懶散的秦俊還好是沒有眼瞎,在蘇哲和秦河殺人一般的眼神,還是起身迎接孔秋,估計是知道了暫時還沒辦法開飯,所以就離開了大廳,到了走道上散步。
孔秋也沒有推辭,自然先坐了下來,緊接著蘇哲和秦河也入座,秦桑和黃奶奶也過來入座,大家一起談論風生,可以從蘇家村發跡之始,也可以是蘇青在學舍的表現,說天南話地北,聊天就是談論古今,在一起聊天總是覺得時間不夠,從來就沒有覺得話題太少。
蘇青沒有插話,坐在一旁,聽著大人們聊天。
夜幕已臨,但是蘇家村依舊通火通明,街上雖然已經沒人,但是吃過了年夜飯,人就會多起來,到時候會有喜慶的表演出現,披著年獸外套的人來迴走動,遵守習俗會給拜年的孩子銅錢樣子的糖塊,到將近一天之盡的時候,人們又會迴家,那時街道將會真正冷清。
人們迴家,將剩下的另一半年夜飯溫熱,這時候再吃,才是真正的年夜飯,會一直吃到亥時過後,子時來臨,不過家家戶戶把酒言歡,基本都不會把話在子時說盡,往往酒已盡,蠟燭燃盡,話還沒說夠。
飯桌上,蘇青轉頭看向外麵,雖然隔著一堵牆,今晚的第一聲鞭炮聲還是傳進了院裏啊。
曾幾何時,小孩子都愛天真地說:“過年了,是不是又比過生日那會兒又長了一歲?”
冬至吃湯圓的時候,又喜歡問:“吃湯圓長一歲,那是不是吃十顆就長十歲啊?”
孩子的我們都向往著長大,因為長大可以做很多事,很多自己喜歡的事,隻是長大了,到了少年少女時期,到了青年,就會覺得其實似乎不太好。
真的不太好嗎?其實不是的。
是你還沒真正長大,成長到能夠接受世事無常。
什麽時期有什麽時期的樂趣,需要你自己去尋找,想要編製無憂無慮的幻夢,在此之前你也要建起一座無風也無雨的屋子,才能安心做夢,不是?
小屁孩子還是孩子,隻不過已有少年意。
蘇青登上書山,來到學舍,站得高看得遠,可見遠處的一座座小山頭都如百歲老人的頭發那般,全都是白色的,也可見某一處的蘇家村場景,人們在白色的蘇家村街道上往來,那些熱鬧與喧囂,驅散了寒意,新年到來之際,每個人都是麵帶笑容的。
山崖邊,有一位坐在椅子上看書的老人,披著大棉襖,腳邊有那火盆取暖,看書看得累了就眺望遠方,看看群山染雪的潔白之景。
“先生。”蘇青站在孔秋身後輕聲喊道。
肩上的黑炭不知什麽時候已經跑到學舍的哪裏了。
“來看我這個老頭子了啊。”蘇青能來,孔秋自然高興,不過不管是哪個學生,孔秋都會高興的。
往常那些過年,孔秋的學生都是在過年新的一天才會三三兩兩一起來到學舍這裏,按照習俗傳統,給孔秋拜年。
看著學生越來越懂事,慢慢在長大,孔秋跟他們的父母一樣,都是由衷地感覺高興。
師者的偉大之處,此便是其一。
孔秋剛想起身給蘇青搬塊椅子過來,沒想到蘇青已經自己進學舍把他座位上的那塊椅子搬了出來,放在孔秋的椅子旁邊,坐了上去。
一老一小,麵對著隔著墨淵河的群山而坐,蘇青看了看群山之雪,又看了看孔秋的滿頭白發。
蘇青喊了孔秋那一聲聲的先生,是真心實意的,不是為了在孔秋身上學知識才做的虛與委蛇,以善消惡的水滴石穿,惡之磐石上麵終究是被孔秋“滴”出了裂痕。
所以,看著孔秋的滿頭白發,蘇青還是有了人性所謂的心疼。
別人對你好,你自然也會對別人好,甚至念及別人的好,而對陌生的他人送出善意,這就是善的傳遞,愛的薪火相傳。
很久之前便有一位聖人說過一句話,“隻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天下就會變成美好人間。”
道理很通俗易懂,隻是付出行動的人,雖然也多,但是不夠。
因為善在傳遞,同樣的,惡也在感染。
所以人的心之所向,便有了善惡之分。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山下,就上來看看您了。”蘇青解釋道,笑著撓著頭,孩子樣子。
孔秋看著蘇青的樣子,和藹一笑,天真無邪的孩子模樣和心性,最是動人了。
“還想請您晚上去家裏吃頓年夜飯。”蘇青又開口說道。
孔秋聞言一愣,因為過年這個傳統習俗傳進蘇家村隻有不到三年的時間,這一次是第三次,還從未有過人家來邀請過孔秋這個孤苦伶仃的教書老先生,過年之時到家裏吃年夜飯。
蘇青是第一個。
所以孔秋願意相信,蘇青不隻是更聰明了,還是更懂事了。
“是你臨時起意,還是跟你爹商量過了?”孔秋沒有立刻迴答,反問向蘇青。
“先生,您知道您這樣子,是有個詞形容的嗎?”蘇青無奈道。
“迂腐?還是不近人情?”孔秋笑了笑,並未在意,麵對著蘇青說道:“很多事都是需要有個先後順序的,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需要的,這叫做做事的分寸,沒了分寸,每個人都自以為地去做,豈不是萬事一團亂。”
“那不是有個詞叫做無傷大雅嘛,有時候在規矩之內偶爾小小放縱一下,在已知的結果之中,僅有的幾次跳過順序,順應人情,這不就是無傷大雅,還合乎情理嘛。”蘇青說道。
“那其實也行,是吧?”孔秋突然笑眯眯地看向躡手躡腳過來的小黑犬,黑炭興許是覺得學舍無趣,有太重的書卷氣,實在不適應,就開始想念蘇青了,可是不太願意見到孔秋,就繞著圈去蘇青那裏。
黑炭被孔秋一看,如被踩了尾巴的小貓驚嚇不已,巴掌大小的身軀倒是靈活機動,直接就是跳起一米多高,兩米遠,跳到了蘇青肩上,然後鑽進紅棉襖裏麵,躲著孔秋。
聽到孔秋的話,蘇青知道先生是同意了。
看了看懷裏的黑炭,蘇青問道:“先生,黑炭是妖怪嗎?有什麽來曆?”
孔秋看向蘇青懷中的黑炭,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它的來曆我是不太明了的,已知的幾條線現在與你說的話,無益且有害,便不說了。”
“嗯。很是期待明天的到來。”蘇青輕語道。
“蘇青,之前已經與你說過一些關於修士修行的事,修行便是修道,人生大道修於心,自然大道修於身,心境的強大同時撐起身體的強大,兩者的綜合便是真正的道法之高,修為的強度。
有些事情,你已經知道我就不多說了,你兩者乃至多者之間琢磨一些,就會明了,想事情想到豁然開朗時,也是一件人生極其快意的事。”
“嗯。”蘇青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先生,時間不早了,我們起身走吧。”
“嗯。”孔秋起身,一手拿著椅子,一手拿著書,走進學舍旁邊那間他休息的屋子,當孔秋走出來之後,看到蘇青已經把椅子拿迴了學舍,並且火盆也已經澆滅了,昏昏黑煙升騰而起。
“善。”孔秋伸出大拇指,對蘇青說道。
天色將晚,先生和學生同行,走在下山的小路,孔秋總喜歡摸著蘇青的頭,氣得小屁孩子小跑在前,不過總歸是孩子心性,在孔秋前麵搞怪扮鬼臉。
高大老者和小屁孩子,都在路上。
青山上,學舍外,火盆裏的黑煙久久不散。
————
蘇府的門因為是村長家,因為以前事很多,不管是大事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拿到這裏來說道、理論,所以白天門基本是不關的,這近幾年就少很多了,但是還是習慣了,事情少了門還是經常敞開。
蘇青帶著孔秋入門,恰好遇到了秦河。
好歹也是修行過的人,年過五十的人體內血氣依舊活躍,頭上沒有一絲白發,精氣神都很飽滿,這跟秦河這些年一直練拳壯體有很大關係。
“小兔崽子,晚上就是過年了,還瞎跑,快去洗個手,準備吃年夜飯了。”秦河板著臉說道,不過沒想到孔秋竟然隨著蘇青入了門內。
“孔先生,好久不見,您極少下山,這幾年見您的麵太少了,怎麽這時候來了?”終究是糙漢子,即使懂得了說話,也不懂得做事。
“大舅,是我請先生來家裏吃年夜飯的。”蘇青解釋道。
孔秋作揖行禮,說道:“可能多有打擾了。”
秦河一拍額頭,連忙說道:“沒有的事,是我們想得沒有小青周到了,想到往年您都是孤單一人過年,心裏就替您難過。”
“還好。”孔秋笑道。
“孔先生快裏麵請,大家都在裏院準備吃年夜飯了,您的到來一定會讓這裏那個……那個啥來著?”秦河尷尬地看著蘇青。
“蓬蓽生輝?”
“對對對,蓬蓽生輝。”秦河點頭說道。
“大舅,咱就別賣弄那淺薄的學問了吧,先讓先生進院坐下來吧,站在這裏不太好啊。”蘇青說道。
“就你學問高。”秦河身形一動,快若猿猴,一把抓住蘇青,將之抓了起來,用雙腿夾住,便是一陣捉弄。
三人入了裏院,在那園中已經擺好了兩塊大桌子,男的一桌,女的一桌,自從有了過年,每年的年夜飯便是這樣,沒有貴賤高低之分。
飯桌上擺滿飯菜,都是有著響當當名字的名菜,因為是過年,所以蘇哲也不介意揮霍一把,現在還沒人入座,入座的倒是有個廢人,秦俊懶散散地坐在男方桌子上,還好知道分寸,沒有擅自開動飯菜。
人來人往,做著最後的完善工作。
蘇哲一見到孔秋到來,便是幾步上前,學那讀書人對孔秋作揖,秦河在此期間對蘇哲解釋了蘇青請孔秋來吃年夜飯的事,蘇哲自然是沒有意見且熱烈歡迎,趕緊請孔秋入座。
懶散的秦俊還好是沒有眼瞎,在蘇哲和秦河殺人一般的眼神,還是起身迎接孔秋,估計是知道了暫時還沒辦法開飯,所以就離開了大廳,到了走道上散步。
孔秋也沒有推辭,自然先坐了下來,緊接著蘇哲和秦河也入座,秦桑和黃奶奶也過來入座,大家一起談論風生,可以從蘇家村發跡之始,也可以是蘇青在學舍的表現,說天南話地北,聊天就是談論古今,在一起聊天總是覺得時間不夠,從來就沒有覺得話題太少。
蘇青沒有插話,坐在一旁,聽著大人們聊天。
夜幕已臨,但是蘇家村依舊通火通明,街上雖然已經沒人,但是吃過了年夜飯,人就會多起來,到時候會有喜慶的表演出現,披著年獸外套的人來迴走動,遵守習俗會給拜年的孩子銅錢樣子的糖塊,到將近一天之盡的時候,人們又會迴家,那時街道將會真正冷清。
人們迴家,將剩下的另一半年夜飯溫熱,這時候再吃,才是真正的年夜飯,會一直吃到亥時過後,子時來臨,不過家家戶戶把酒言歡,基本都不會把話在子時說盡,往往酒已盡,蠟燭燃盡,話還沒說夠。
飯桌上,蘇青轉頭看向外麵,雖然隔著一堵牆,今晚的第一聲鞭炮聲還是傳進了院裏啊。
曾幾何時,小孩子都愛天真地說:“過年了,是不是又比過生日那會兒又長了一歲?”
冬至吃湯圓的時候,又喜歡問:“吃湯圓長一歲,那是不是吃十顆就長十歲啊?”
孩子的我們都向往著長大,因為長大可以做很多事,很多自己喜歡的事,隻是長大了,到了少年少女時期,到了青年,就會覺得其實似乎不太好。
真的不太好嗎?其實不是的。
是你還沒真正長大,成長到能夠接受世事無常。
什麽時期有什麽時期的樂趣,需要你自己去尋找,想要編製無憂無慮的幻夢,在此之前你也要建起一座無風也無雨的屋子,才能安心做夢,不是?
小屁孩子還是孩子,隻不過已有少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