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降清的俞國華就這麽死了,直到咽氣那一刻,他都沒能看清兇手是誰。


    或許,他知道兇手是誰,隻是不願相信。


    堂內再次鴉雀無聲,安靜的有些可怕。


    也許是外麵的風太大,也許是兩扇木門年久失修,隻聽“咣當”一聲,本拴好的大門竟被風重重吹開。


    一股冷氣吹入的同時,也帶來漫天飄卷的雪花。


    彌漫在空氣中的血腥味被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寒意,以及那狂風唿嘯聲。


    可能是被俞國華的死震住,堂內數十明軍將領竟無一個想到去關門。


    直到王五默默過去將門掩上。


    轉身時看了眼地上雙眼圓瞪、死不瞑目的俞副將,王五的步伐略微有那麽一刻停頓,之後卻麵無表情迴到原先的位置繼續保持靜默。


    沒有情緒的波動,臉上也看不出任何心理變化的表現,好像這裏發生的一切與他無關似的。


    不是王五對俞副將的死無動於衷,也不是他真的鐵了心要同鎖彥龍、田守一同流合汙降清當叛徒,而是因為關門的瞬間,他看到了牆角及院中潛伏的甲士。


    是鎖彥龍的親兵。


    一場現實版的鴻門宴,或者說,這本就是一場極度危險的會議。


    顯然,鎖彥龍不允許有人違抗他的決定。


    所謂自願,不過是引出反對者的說辭。


    也是,換王五來主持的話,他也不會允許反對者的存在。


    既然決定降清,自然就要帶更多的人馬前去,駐守在吳家垣子的明軍有四千人,將這些人馬全帶到清方,得到的待遇肯定比帶一半人過去強。


    甭管哪朝哪代,投降後的福利待遇都取決於投降者自身的實力。


    事實也的確如此。


    馮伯爺在給鎖彥龍的信中明確了“全軍而來”這一條件,隻要達到這個條件,那麽鎖彥龍肯定能得到清廷授予的綠營記名總兵銜,再差也是個實任參將。


    這一點得到了清軍西線總指揮、四川總督李國英的背書。


    李國英眼下正在同陝西總督白如梅、湖廣總督張長庚爭奪對夔東明軍圍剿戰事的主導權。


    且西線四川清軍推進迅速,戰果也是最大,因此若李國英這邊在軍事和政治上取得雙豐收,必定壓過白如梅和張長庚,成為清廷眼中的“功臣之首”。


    為此,李國英這邊給夔東明軍將領開出的價碼還是非常豐厚誘人的。


    那麽為了前程考慮,鎖彥龍自是不能允許俞國華帶人離開。


    哪怕俞國華是他的人。


    動手時,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了,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王五對其的評價是心狠手辣四字。


    這種人,天生就是幹事的。


    田守一其實真以為鎖彥龍會放俞國華走,所以他也被鎖彥龍突起殺人的舉動給駭住了,反應過來後本著大夥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立時給親兵隊長王五打了個眼神,示意他將俞的屍體抬出去。


    王五依令而為,默不作聲上前將滿是血汙的俞副將拖到大堂外,之後走到院外叫來自己的親兵朱三和萬四,讓他們找來針線。


    “針線?”


    瞎子萬四很是不解,不曉得隊長要針線做什麽。


    王五沒有解釋,隻讓萬四去拿。


    不一會萬四就將針線取了來,王五四下看了眼,讓啞巴朱三和瞎子萬四給他放風,自個獨在在棚中將俞副將流在體外的腸子塞入腹中,繼而一針一線的把俞副將破開幾道長口的腹部重新縫上。


    過程很煎熬,畫麵也很恐怖。


    王五自始至終沒有任何厭惡和不耐,隻在油燈下靜靜的穿針引線,因為他想讓這位抗清義士死後得到最後的體麵。


    至於眼前可怖的血肉,他卻是早已習慣。


    小半個時辰後,王五從地上直起腰,唿了一口氣,心情複雜的對著俞副將的屍體深深鞠了一躬,之後喚朱三和萬四進來,讓二人天亮後尋個地方將俞副將埋了,並要二人一定要做個記號,以便將來迴來遷葬,另擇地方用棺材下葬。


    這是王五唯一能做的了。


    眼下的情況,由不得他逞英雄。


    就在王五忙著縫補俞國華屍體時,大堂內的軍議結果出爐了,與會的明軍中高級軍官一致同意追隨鎖彥龍降清。


    畢竟,誰也不想成為第二個俞國華。


    看上去,鎖彥龍殺一儆百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底下人的思想工作自由軍官們去做,鎖彥龍、田守一、胡君貴這三個“巨頭”隻需掌總即可。


    王五接到的命令是給親兵營做工作,確保軍官同士兵都同意降清,不發生嘩變。


    親兵營共有320人,都是五年以上的老兵,雖說不能像過去明軍將領養家丁般厚養,吃喝方麵還是給予最大保障的,一天能吃上兩餐。


    油水不多,勝在不太餓。


    王五擔任親兵營領隊差不多一年,這一年時間內他與親兵營的士卒相處還算不錯,因為他年齡不大,待人親和,不像有些軍官動輒對底下人喝罵,吃拿卡要,極盡刁難的。


    加之王五也不是什麽空降的二代,在田守一軍中任職以來以敢打敢衝聞名,也敢於搏命,因而在親兵營官兵當中威望很高。


    隻是,王五也不知道如何同這些隨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們說投降的事。


    朱三和萬四知道了事情原委,二人情緒立時都有些低落,看得出二人對於降清一事很是抵觸。


    他們與清軍是有仇的。


    朱三的嘴叫清兵戳穿導致不能說話成了啞巴,萬四左眼同樣叫清軍箭枝射中成了獨眼瞎。


    現在叫二人向清軍投降,內心深處肯定不願意。


    “劉帥那裏出了事,咱們這邊已經成了孤軍,寨子裏的糧食最多夠我們吃半個月,半個月以後不用清軍來打,咱們自個就要餓死了...”


    王五耐心勸說二人跟自己降清,上到永曆朝廷已經覆沒的宏觀事實,下到寨中糧草短缺的微觀事實,明確指出降清是最好的出路。


    “阿巴阿巴...”


    朱三張嘴努力想說什麽,可說出來的聲音實在叫人聽不懂,隻好打手勢向隊長表明自己的心意。


    就是隊長救過他的命,所以隊長怎麽做,他就怎麽做。


    萬四沒吭聲,表情卻很不自在。


    “活下去才有機會,眼下形勢...我命由人不由我啊。”


    王五微歎一聲,將萬四解下的眼罩重新戴在他的左眼上。


    萬四依舊沒有吭聲,保持沉默。


    但沉默也代表一種態度——默認。


    大勢之下,個人的想法和努力,真的無足輕重,甚至個人的性命都可以直接忽視。


    風雪交加的巫山,此時哪有半點雲雨之情,有的隻是絕境之下人性的絕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傲骨鐵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傲骨鐵心並收藏抗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