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糾纏一時,梁蕭越鬥越覺吃力,隻覺這怪老頭出手之迅疾淩厲,生平罕見,避他一招半式,也得用上全力。時候一久,便覺渾身乏力,驀地身法一滯,終被怪老頭一指點倒。怪老頭大為歡喜,迫得梁蕭出口認輸,始才罷手,扯著胡須哈哈大笑。
雖隻糾纏數十招,梁蕭卻似用盡渾身之力,一顆心就要跳出胸腔一般,當下手足並用,挪到一邊,劇烈喘息,眼望怪老頭手舞足蹈,不由眉頭大皺:“人道是拳怕少壯。少壯之人出手又快又狠,為老人所不及。此老年事已高,怎還有這般身手?舉手抬足,均令人不及轉念。”他思索不透,閉目調息,不想歇了半日,怪老頭興致又起,再迫他動手。
梁蕭雖已想出幾記新招,可一旦動手全不管用,三十招不到,又被製住,可喜的是此番縱然敗北,但所創招數均未被怪老頭模仿。
是夜,兩人各自就寢,梁蕭輾轉難眠,苦創新招,但他當前所學武功均為天下第一流的武學,於此之外另創高招,談何容易,梁蕭苦思一夜,也隻想出三招掌法、兩招腿法,並且均是散手,不成套路。想到五更天上,他方才朦朧睡去,不料一個時辰不到,又被吵醒。
怪老頭睡眠已足,精神奕奕,三招兩式便將梁蕭逼得束手束腳,無奈之下,梁蕭隻得認輸。怪老頭雖然好鬥,卻有一樁好處,隻須對手認輸,便隻顧歡喜,不再糾纏了。
梁蕭雖一時認輸,卻也被這老者激起好勝之心,一定神,心道:“我劃拳能勝,全因破了規矩。當務之急,是破了這打架的規矩,贏得喘息之機。”他目光轉處,看到一堆亂石,每塊皆有數千斤之重。他靈機一動,起身推動石塊。
怪老頭見梁蕭將石塊推得左一堆,右一堆,七零八落,心中奇怪,瞧了一陣,不禁手癢,奔上去問梁蕭做什麽,但見梁蕭悶頭不答,他索性擼起袖子,幫著推滾巨石。
不一時,石塊各各就位,怪老頭抬頭一瞧,卻見梁蕭雙眼盯著自己,神色似笑非笑。還沒問話,忽見他身形一閃,人影俱無,怪老頭不由大吃一驚,叫道:“小子,你怎麽不見啦。”邊叫邊跑,須臾間在亂石間繞了十七八個圈子。
他武功絕頂,靈覺驚人,直感到梁蕭便在左近,可無論他輕功如何了得,偏偏捕捉不到他的影子,一時心中慌亂,隻顧狂奔。
奔了約摸大半個時辰,怪老頭惱將起來,跺足怒道:“臭小子,不和你捉迷藏了,快滾出來!”他扯著嗓子叫罵一陣,不見人應,端的氣急敗壞,一屁股坐在地上,拉扯胡須,拉得痛了,叫罵兩聲,複又再扯,大生悶氣。
原來梁蕭推動巨石,實是結成一座石陣。怪老頭懵懵懂懂,自然參不透其中奧妙,雖覺梁蕭並未走遠,卻想不到梁蕭正是借眼前這堆亂石藏身。此時梁蕭藏在石後,瞧著怪老頭發瘋弄癲,不由暗暗好笑,暫且定下心來,凝神想像如何與怪老頭動手,如何變招,思索一陣,忽地繞過巨石,笑著招唿道:“老爺子。”
怪老頭久不見他,正在發愣,忽見梁蕭出現,又驚又喜,叫道:“好小子,看你往哪裏逃。”他縱身逼近,伸手便抓。梁蕭閃身卸開來爪,唿地還了一掌。怪老頭沒料短短工夫,梁蕭竟有了反擊之能,真是不勝之喜,哈哈大笑,變爪為掌,橫扣梁蕭手臂。頃刻間,兩人一進一退,拆了二十來招,梁蕭眼看技窮,忽又將身一閃,躲入石陣中苦思對策,直待另有高招,方又現身。
兩人斷續鬥了半日,怪老頭想不通石陣古怪,反被梁蕭把握主動,欲鬥則鬥,欲走則走,再不受他掌控。直到夜中,梁蕭才出陣謀來飯食,悄悄遞到怪老頭身邊。怪老頭久而久之,心中生出執念,認定梁蕭無論如何總在附近,絕沒走遠,加上梁蕭來去小心,他又頭腦不清,是以見了飯食,也不多想,隻顧大吃,吃完便睡,待到梁蕭出現,方又與之比鬥。
如此這般,兩人日夜纏鬥。梁蕭專心破除舊學,另創新招,渾然忘了身在何處。初時,他尚須設想好諸般變化,才敢動手,到後來漸能隨機應變,臨陣創變新招。怪老頭偶爾雖也能模仿一招兩招,但苦於梁蕭變招奇巧,兩三招之後,便難為繼,此老生平執著勝負,恨不能天下人人武功超凡入聖,好當對手,眼看梁蕭每出現一次,武功便似有所精進,心中端的歡喜不盡,時間一長,對梁蕭隱身石陣之事也不再計較,幾次將他製住,也舍不得留在身邊,重又將他放迴陣中,眼巴巴盼望這年輕人再次出現時,又能厲害幾分。梁蕭若無進步,他反而百般不喜,大聲喝罵,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意。
三月時光晃眼即過,梁蕭沉浸於武學,日夜拚鬥,每至筋疲力盡,艱辛之處雖說生平未有,卻也略可借此排解心中苦悶。偶爾,他出陣采買衣食,隱約得知,這些日子,阿術攻破揚州、泰州,宋將李庭芝以身殉國,宋軍精銳至此覆沒殆盡,但元廷西北軍事也日益吃緊,蒙古諸王與忽必烈打得翻天覆地,元朝大軍紛紛北還,宋軍殘部趁此機會,在各地重振聲威,圖謀複國,可說天下紛擾,無日無之。梁蕭聽在耳裏,厭倦至極,隻想與這來曆不明的怪老頭如此切磋武學,了卻殘生。
這一日,兩人拆到百招上下,梁蕭到底輸了一招,當日已鬥三場,他精疲力竭,不及躲入石陣,便一頭躺倒,唿唿喘氣。怪老頭與他相交日久,彼此親近了許多,見狀也不為難,自去一邊唿喝揮拳,打熬功力。
梁蕭喘息半晌,始才迴過氣來,不想心神一懈,腦海中竟又掠過以前經曆的那些慘烈戰事。他不由得渾身發抖,閉上雙目,竭力按捺心神,好容易將那些金戈鐵馬從心頭拋開,不料腦海又露出那張白嫩圓臉,一雙大大的眼睛,正脈脈望著自己,滿是淒然不舍之意。
刹那間,他隻覺萬念俱灰,轉眼望去,怪老頭手舞足蹈,神采飛揚,半點憂慮也無,不由得深深羨慕起來:“若我也能如他一般,將所有往事忘個幹淨,該有多好。”雖如此想,卻自知要忘掉這些事有如登天,當下又歎一口氣,尋思道:“這些天隻顧和老頭切磋武學,倒忘了他的健忘之疾。我與他相識一場,總不能袖手旁觀,讓他老大年紀妻離子別,流落江湖。”
他主意已定,便叫過怪老頭,連哄帶騙,將他騙到一處醫家,請大夫診斷。那郎中見二人衣衫檻褸,心中先有八九分不喜,生恐兩人白醫,遲疑再三,把住怪老頭脈搏,沉吟一陣,方道:“氣血充盈,百脈俱和,並無任何病兆!”梁蕭皺眉道:“您瞧仔細了,他或許患了健忘症。”那大夫早已不耐,一瞪眼道:“健忘也算症麽?人老健忘,在所難免。想當年老夫讀書,過目不忘,現今看書,一百個字記不得兩三個,若這病也能治,我還想請人治呢!”
梁蕭心知此人以貌取人,甚是震怒,但他曆經劫難,再非往日烈火之性,終究沒有發作,隻冷笑一聲,轉身出門,與怪老頭又訪了幾處名醫,均是一般口吻,好些的來個不睬不理,涼薄的甚至冷嘲熱諷。
怪老頭大不耐煩,梁蕭也憋了一肚子火氣,尋思道:“看來這病非是尋常大夫能醫!記得當年在天機宮時,曉霜曾說,惡華佗吳常青住在嶗山。吳大先生脾氣雖壞,但號稱華佗,醫術該是好的,俗語道‘死馬當作活馬醫’,我拚著受他些閑氣,去碰一碰運氣也好!”
梁蕭當下哄騙怪老頭道:“我認識一名絕頂高手,住在嶗山,你想不想與他會會?”怪老頭一聽,精神大振,連聲道:“妙極妙極。”也不問究竟,一把拽起梁蕭,便往南走。梁蕭忙道:“錯了,當往北方才是。”
拉過怪老頭,向北步行。
走了一裏許,怪老頭就嫌梁蕭太慢。他輕功本高,興之所至,隻在梁蕭肘間一托,又拽起他馳足狂奔。梁蕭奔跑不過,惟有使出那夜從怪老頭鼾聲中悟出的吐納之術。唿吸之間,兩腿間頓時生出無窮氣力,隻想奔跑,再借怪老頭拖拽之力,倒也勉強追趕得上。隻是一旦如此行功,便非奔至累倒昏厥,不能停止。
如此折騰幾迴,梁蕭漸漸摸出門道,行進間留心怪老頭舉動,漸漸發覺此老奔跑之時,步法大有講究,時如鹿奔,時如兔走,時如狸翻,時如魚躍,身處不同地勢,便有相應步法身法。梁蕭依法而行,頓覺輕快許多,再揣測怪老頭氣血運行,唿吸吐納,依法仿效,又多了幾分迴氣還神的餘地,久而久之,再無氣竭之象,不禁暗喜道:“這種吐納術一旦施展,體內精力非狂奔不能宣泄。但如何宣泄卻大有門道,便如橫財飛來,良賈自能量入為出,錢中生錢,敗家子卻隻求一時痛快,花光了賬;武學之理,大抵如此!”
又想道:“我一旦如此吐納,勢必拔足飛奔,這老爺子夢中尚且如此唿吸,為何卻能安睡如故?”他揣摩不透,心知怪老頭定是另有秘法,不為外人所知。
兩人行色匆匆,這一日,遙見前方大江西去,甚是壯觀。梁蕭正想尋船渡江,突見怪老頭找來根破竹篙兒,嘻嘻哈哈,直奔江水而去。
梁蕭驚道:“老爺子,快迴來……”話音未落,卻見怪老頭手掌斜出,掌風如刀,折下一截竹篙,“嗖”地擲出,隻在那斷竹落水之際,身子一晃,躍過三丈之遙,身子斜傾,幾乎與江水持平,左腳點在竹上,斷竹微沉,順他去勢,又滑出兩丈,帶起一溜兒白色水跡。
怪老頭不待斷竹下沉,再折一截,如前法擲出,然後一個筋鬥翻出,落江之際,又在三丈之外。如此反複再三,一支竹篙尚未用盡,他已飛渡大江,在對岸叉腰大笑。梁蕭瞧得有趣,也尋來一支較長竹篙,學他模樣,折竹擲出,飛身躍上,誰知一腳差了數寸,沒能踩上竹節,腳下一滑一沉。隻聽“撲通”一聲響,梁蕭四腳朝天,早已跌入江中,方知這手腳上的本事,差了一分半分,結果便大不相同,一時間又羞又愧,惟有硬起頭皮,老實遊過江去。
怪老頭見他狼狽模樣,早已笑得打跌,梁蕭爬上堤岸,怒道:“都怪你肚皮裏開花,想出這種餿主意!”怪老頭哈哈笑道:“誰叫你自不量力,來學我乘風蹈海?”梁蕭心念一動:“這老頭怎會說這般雅詞?莫不是他這絕世輕功本就叫做乘風蹈海,被他一時順口,叫了出來?”想起那乘長風、蹈四海的風流氣派,不覺悠然神往。
雖隻糾纏數十招,梁蕭卻似用盡渾身之力,一顆心就要跳出胸腔一般,當下手足並用,挪到一邊,劇烈喘息,眼望怪老頭手舞足蹈,不由眉頭大皺:“人道是拳怕少壯。少壯之人出手又快又狠,為老人所不及。此老年事已高,怎還有這般身手?舉手抬足,均令人不及轉念。”他思索不透,閉目調息,不想歇了半日,怪老頭興致又起,再迫他動手。
梁蕭雖已想出幾記新招,可一旦動手全不管用,三十招不到,又被製住,可喜的是此番縱然敗北,但所創招數均未被怪老頭模仿。
是夜,兩人各自就寢,梁蕭輾轉難眠,苦創新招,但他當前所學武功均為天下第一流的武學,於此之外另創高招,談何容易,梁蕭苦思一夜,也隻想出三招掌法、兩招腿法,並且均是散手,不成套路。想到五更天上,他方才朦朧睡去,不料一個時辰不到,又被吵醒。
怪老頭睡眠已足,精神奕奕,三招兩式便將梁蕭逼得束手束腳,無奈之下,梁蕭隻得認輸。怪老頭雖然好鬥,卻有一樁好處,隻須對手認輸,便隻顧歡喜,不再糾纏了。
梁蕭雖一時認輸,卻也被這老者激起好勝之心,一定神,心道:“我劃拳能勝,全因破了規矩。當務之急,是破了這打架的規矩,贏得喘息之機。”他目光轉處,看到一堆亂石,每塊皆有數千斤之重。他靈機一動,起身推動石塊。
怪老頭見梁蕭將石塊推得左一堆,右一堆,七零八落,心中奇怪,瞧了一陣,不禁手癢,奔上去問梁蕭做什麽,但見梁蕭悶頭不答,他索性擼起袖子,幫著推滾巨石。
不一時,石塊各各就位,怪老頭抬頭一瞧,卻見梁蕭雙眼盯著自己,神色似笑非笑。還沒問話,忽見他身形一閃,人影俱無,怪老頭不由大吃一驚,叫道:“小子,你怎麽不見啦。”邊叫邊跑,須臾間在亂石間繞了十七八個圈子。
他武功絕頂,靈覺驚人,直感到梁蕭便在左近,可無論他輕功如何了得,偏偏捕捉不到他的影子,一時心中慌亂,隻顧狂奔。
奔了約摸大半個時辰,怪老頭惱將起來,跺足怒道:“臭小子,不和你捉迷藏了,快滾出來!”他扯著嗓子叫罵一陣,不見人應,端的氣急敗壞,一屁股坐在地上,拉扯胡須,拉得痛了,叫罵兩聲,複又再扯,大生悶氣。
原來梁蕭推動巨石,實是結成一座石陣。怪老頭懵懵懂懂,自然參不透其中奧妙,雖覺梁蕭並未走遠,卻想不到梁蕭正是借眼前這堆亂石藏身。此時梁蕭藏在石後,瞧著怪老頭發瘋弄癲,不由暗暗好笑,暫且定下心來,凝神想像如何與怪老頭動手,如何變招,思索一陣,忽地繞過巨石,笑著招唿道:“老爺子。”
怪老頭久不見他,正在發愣,忽見梁蕭出現,又驚又喜,叫道:“好小子,看你往哪裏逃。”他縱身逼近,伸手便抓。梁蕭閃身卸開來爪,唿地還了一掌。怪老頭沒料短短工夫,梁蕭竟有了反擊之能,真是不勝之喜,哈哈大笑,變爪為掌,橫扣梁蕭手臂。頃刻間,兩人一進一退,拆了二十來招,梁蕭眼看技窮,忽又將身一閃,躲入石陣中苦思對策,直待另有高招,方又現身。
兩人斷續鬥了半日,怪老頭想不通石陣古怪,反被梁蕭把握主動,欲鬥則鬥,欲走則走,再不受他掌控。直到夜中,梁蕭才出陣謀來飯食,悄悄遞到怪老頭身邊。怪老頭久而久之,心中生出執念,認定梁蕭無論如何總在附近,絕沒走遠,加上梁蕭來去小心,他又頭腦不清,是以見了飯食,也不多想,隻顧大吃,吃完便睡,待到梁蕭出現,方又與之比鬥。
如此這般,兩人日夜纏鬥。梁蕭專心破除舊學,另創新招,渾然忘了身在何處。初時,他尚須設想好諸般變化,才敢動手,到後來漸能隨機應變,臨陣創變新招。怪老頭偶爾雖也能模仿一招兩招,但苦於梁蕭變招奇巧,兩三招之後,便難為繼,此老生平執著勝負,恨不能天下人人武功超凡入聖,好當對手,眼看梁蕭每出現一次,武功便似有所精進,心中端的歡喜不盡,時間一長,對梁蕭隱身石陣之事也不再計較,幾次將他製住,也舍不得留在身邊,重又將他放迴陣中,眼巴巴盼望這年輕人再次出現時,又能厲害幾分。梁蕭若無進步,他反而百般不喜,大聲喝罵,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意。
三月時光晃眼即過,梁蕭沉浸於武學,日夜拚鬥,每至筋疲力盡,艱辛之處雖說生平未有,卻也略可借此排解心中苦悶。偶爾,他出陣采買衣食,隱約得知,這些日子,阿術攻破揚州、泰州,宋將李庭芝以身殉國,宋軍精銳至此覆沒殆盡,但元廷西北軍事也日益吃緊,蒙古諸王與忽必烈打得翻天覆地,元朝大軍紛紛北還,宋軍殘部趁此機會,在各地重振聲威,圖謀複國,可說天下紛擾,無日無之。梁蕭聽在耳裏,厭倦至極,隻想與這來曆不明的怪老頭如此切磋武學,了卻殘生。
這一日,兩人拆到百招上下,梁蕭到底輸了一招,當日已鬥三場,他精疲力竭,不及躲入石陣,便一頭躺倒,唿唿喘氣。怪老頭與他相交日久,彼此親近了許多,見狀也不為難,自去一邊唿喝揮拳,打熬功力。
梁蕭喘息半晌,始才迴過氣來,不想心神一懈,腦海中竟又掠過以前經曆的那些慘烈戰事。他不由得渾身發抖,閉上雙目,竭力按捺心神,好容易將那些金戈鐵馬從心頭拋開,不料腦海又露出那張白嫩圓臉,一雙大大的眼睛,正脈脈望著自己,滿是淒然不舍之意。
刹那間,他隻覺萬念俱灰,轉眼望去,怪老頭手舞足蹈,神采飛揚,半點憂慮也無,不由得深深羨慕起來:“若我也能如他一般,將所有往事忘個幹淨,該有多好。”雖如此想,卻自知要忘掉這些事有如登天,當下又歎一口氣,尋思道:“這些天隻顧和老頭切磋武學,倒忘了他的健忘之疾。我與他相識一場,總不能袖手旁觀,讓他老大年紀妻離子別,流落江湖。”
他主意已定,便叫過怪老頭,連哄帶騙,將他騙到一處醫家,請大夫診斷。那郎中見二人衣衫檻褸,心中先有八九分不喜,生恐兩人白醫,遲疑再三,把住怪老頭脈搏,沉吟一陣,方道:“氣血充盈,百脈俱和,並無任何病兆!”梁蕭皺眉道:“您瞧仔細了,他或許患了健忘症。”那大夫早已不耐,一瞪眼道:“健忘也算症麽?人老健忘,在所難免。想當年老夫讀書,過目不忘,現今看書,一百個字記不得兩三個,若這病也能治,我還想請人治呢!”
梁蕭心知此人以貌取人,甚是震怒,但他曆經劫難,再非往日烈火之性,終究沒有發作,隻冷笑一聲,轉身出門,與怪老頭又訪了幾處名醫,均是一般口吻,好些的來個不睬不理,涼薄的甚至冷嘲熱諷。
怪老頭大不耐煩,梁蕭也憋了一肚子火氣,尋思道:“看來這病非是尋常大夫能醫!記得當年在天機宮時,曉霜曾說,惡華佗吳常青住在嶗山。吳大先生脾氣雖壞,但號稱華佗,醫術該是好的,俗語道‘死馬當作活馬醫’,我拚著受他些閑氣,去碰一碰運氣也好!”
梁蕭當下哄騙怪老頭道:“我認識一名絕頂高手,住在嶗山,你想不想與他會會?”怪老頭一聽,精神大振,連聲道:“妙極妙極。”也不問究竟,一把拽起梁蕭,便往南走。梁蕭忙道:“錯了,當往北方才是。”
拉過怪老頭,向北步行。
走了一裏許,怪老頭就嫌梁蕭太慢。他輕功本高,興之所至,隻在梁蕭肘間一托,又拽起他馳足狂奔。梁蕭奔跑不過,惟有使出那夜從怪老頭鼾聲中悟出的吐納之術。唿吸之間,兩腿間頓時生出無窮氣力,隻想奔跑,再借怪老頭拖拽之力,倒也勉強追趕得上。隻是一旦如此行功,便非奔至累倒昏厥,不能停止。
如此折騰幾迴,梁蕭漸漸摸出門道,行進間留心怪老頭舉動,漸漸發覺此老奔跑之時,步法大有講究,時如鹿奔,時如兔走,時如狸翻,時如魚躍,身處不同地勢,便有相應步法身法。梁蕭依法而行,頓覺輕快許多,再揣測怪老頭氣血運行,唿吸吐納,依法仿效,又多了幾分迴氣還神的餘地,久而久之,再無氣竭之象,不禁暗喜道:“這種吐納術一旦施展,體內精力非狂奔不能宣泄。但如何宣泄卻大有門道,便如橫財飛來,良賈自能量入為出,錢中生錢,敗家子卻隻求一時痛快,花光了賬;武學之理,大抵如此!”
又想道:“我一旦如此吐納,勢必拔足飛奔,這老爺子夢中尚且如此唿吸,為何卻能安睡如故?”他揣摩不透,心知怪老頭定是另有秘法,不為外人所知。
兩人行色匆匆,這一日,遙見前方大江西去,甚是壯觀。梁蕭正想尋船渡江,突見怪老頭找來根破竹篙兒,嘻嘻哈哈,直奔江水而去。
梁蕭驚道:“老爺子,快迴來……”話音未落,卻見怪老頭手掌斜出,掌風如刀,折下一截竹篙,“嗖”地擲出,隻在那斷竹落水之際,身子一晃,躍過三丈之遙,身子斜傾,幾乎與江水持平,左腳點在竹上,斷竹微沉,順他去勢,又滑出兩丈,帶起一溜兒白色水跡。
怪老頭不待斷竹下沉,再折一截,如前法擲出,然後一個筋鬥翻出,落江之際,又在三丈之外。如此反複再三,一支竹篙尚未用盡,他已飛渡大江,在對岸叉腰大笑。梁蕭瞧得有趣,也尋來一支較長竹篙,學他模樣,折竹擲出,飛身躍上,誰知一腳差了數寸,沒能踩上竹節,腳下一滑一沉。隻聽“撲通”一聲響,梁蕭四腳朝天,早已跌入江中,方知這手腳上的本事,差了一分半分,結果便大不相同,一時間又羞又愧,惟有硬起頭皮,老實遊過江去。
怪老頭見他狼狽模樣,早已笑得打跌,梁蕭爬上堤岸,怒道:“都怪你肚皮裏開花,想出這種餿主意!”怪老頭哈哈笑道:“誰叫你自不量力,來學我乘風蹈海?”梁蕭心念一動:“這老頭怎會說這般雅詞?莫不是他這絕世輕功本就叫做乘風蹈海,被他一時順口,叫了出來?”想起那乘長風、蹈四海的風流氣派,不覺悠然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