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打開信紙,用心的讀了起來,第一封信上寫道,父親,兒子現在已經完全適應軍營的生活了,而且我的上級經常稱讚我,表揚我,我迴來的那一天不晚了,兒子在軍隊之中一切安好,忘父親勿念,希望父親在家多注意身體,不要這麽勞累。老人聽到這裏,欣慰的點了點頭。
般若又拿出第二封信,拆開為老人讀了起來,第二封信寫道,父親,兒子現在得到上級的提拔,現在已經是副將軍了,等我迴來的時候或許已經是將軍了,到那時候你會為我驕傲的。老人聽到這裏,笑著說道,我兒有出息了,年紀輕輕就到了副將軍之位,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隻要活著就好,你不管什麽時候都是我的驕傲,我們做父母的,都以你為榮。老人雖然這麽說著,不過嘴角的笑意明顯掩藏不住,畢竟老人家說是這麽說,可是誰又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比別人更加優秀呢?
般若打開第三封信,第三封信的筆跡和之前兩封信的筆跡完全就不一樣,可以看出來,這第三封信和前麵兩封信不是同一個人所寫,般若看完第三封信的內容,心裏明白老人的孩子已經迴不來了,永遠的停留在戰場之上了,這第三封信就是兒子的戰友代替兒子所寫,信上說,老人家,你的兒子已經戰死沙場,他用他的死換迴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你的兒子是英雄,我們會記住他的。般若看到這第三封信,都不知道如何對老人去說,如果跟老人說,他的兒子已經死了,這老人這麽受得了,如果不說出事情的真相,那就是在欺騙老人,而且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這紙最終還是保不住火的,到那個時候老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那又該怎麽辦呢?
老人看著般若的臉色都有些變了,有些惶恐的問道,小兄弟,怎麽啦,是我兒子出什麽事情了嗎?般若笑道,對著老人家說道,沒有這迴事,我是在替你兒子高興呀!般若最終還是決定騙老人,這個兒子成了老人唯一的精神支柱,萬一這跟精神支柱倒塌了,老人肯定會受不了這打擊的。般若對著老人說道,恭喜你呀!老人家,你兒子現在大有出息了,成為了將軍,不過你的兒子短時間內或許沒有辦法迴來,因為你的兒子成為了將軍,有很多的事情要等著他去處理。老人說道,成為了將軍忙也是正常的,畢竟手下這麽多的士兵還依仗著他。老頭子我雖然沒有讀過什麽書,大字不認識幾個,可是先有國,後有家這個到底老頭子我還是明白的。
這三封信都已經看完,般若把這三封信遞給老人,老人用他那雙顫的雙手把這三封信好好的封好,然後把這三封信裝進這個盒子中,然後這個老人家把這個盒子有拿迴房間之中收好,般若在門口等著老人,老人不一會兒就出來了,老人手上還拿著一個大碗,碗中還有幾張餅,還有一碗粥,還有一碟酸菜,走到般若麵前,笑著說道,年輕人,我看你這樣子不像本地人,一看就知道是外地的,一定是趕著去哪裏,我看你剛剛在為我讀信的時候肚子一直在叫,一定是很餓了,不過我們這是鄉下人家,沒有什麽好的東西來招待你,隻有一些粗茶淡飯,希望你不要嫌棄。那隻燒雞是般若中午吃的,後來一直趕路,早就有些餓了,不過那些荒無人煙,自己又不好去化緣,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農舍,自己又不好意思去要。般若覺得這個老人也太了解自己了,自己正好餓了。般若拿起餅就往嘴巴裏麵塞,然後喝了一大口粥,在用筷子夾了一些酸菜吃。老人看著般若狼吞虎咽的,笑著說道,吃慢些,小心噎著,你怎麽和我兒子一樣,我的兒子也是這樣狼吞虎咽。老人就在旁邊看著般若吃,般若把這些食物一掃而光,還打了一個飽嗝。老人對著般若說道,年輕人,吃飽了沒有,如果沒有吃飽,我在去鍋中拿一些。般若滿足的說道,老人家,夠了,吃的夠多了,我都已經吃了兩個大餅了。老人爽朗的笑到,你這算什麽,我兒子一頓要吃五張大餅。般若看著老人說道,沒辦法,肚子太小了,隻能裝這麽多的東西,我倒是多想裝點。
老人見般若吃飽喝足之後,就對般若說道,想必你趕了一天的路也累了,我就帶你去休息吧!說完老人就朝著另一個房間中走去,般若就在後麵跟著老人,老人把般若帶到了一個房間之中,這個房間的設備都比較齊全,一看就知道有人住過。老人對著般若說,這個地方是我兒子曾經住的地方,可是他上戰場去了,一直都沒有迴來,所以這房子就空了出來,現在正好給你住。我就在旁邊的房間之中,如果有什麽事情在叫我,說完老人就拄著拐杖走出了這個房間,朝著自己的房間走去。
夜晚,般若躺在床上,想事情似乎有些入神,般若想著自己騙了這個老人心裏頭很不是滋味,這個老人對自己這麽好,自己怎麽可以騙這個老人,而且大覺寺的門規中有明確的一條,出家人不打妄語,自己這還是第一次騙人,當時候還有些緊張,不過好在老人沒有懷疑,加上自己騙這個老人也是為了這個老人好,這隻能算善意的謊言,我又不是成心的,而且佛祖曾經說過,救人一命,甚造七級浮屠,佛祖一定會原諒我的。想到這裏,自己的內心才好受一些,最後一陣困意襲來,般若就這樣淺淺的睡去。
第二天清晨,般若醒來了,正準備去找這個老人此行,可是屋子裏沒有一個人,般若擔心老人出意外,急忙跑出去尋找,在遠處的一塊空地上找到了老人,老人還拿著一把鋤頭在那裏不斷的挖,般若急忙跑過去。老人一看到般若說道,年輕人,你醒了,我起床時,看到你還睡的正香,我知道你昨天趕路很累了,我也就不好意思打擾,我就出來種點菜,將來也好有的吃,你等我一下,我把這一小塊土鬆完,撒點種子我就跟你迴去,為你準備早飯,吃完早飯,你也要繼續趕路了。
般若看著這塊土地,明顯還有很多,不過老人知道般若要走了,所以打算直接去為般若準備早飯。般若也明白了老人的意思,開口對著老人說道,老人家,我不著急這走,不要這麽著急為我去準備早飯,你看你手裏的活都沒有做完,不過你腿腳不方便,這些事情還是讓我們年輕人來做吧!你就坐在一旁好好休息吧。般若沒有理會老人是否願意,直接就把老人攙扶到旁邊,自己那些鋤頭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可是般若這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在大覺寺為隻是提提水,掃掃地,哪裏做過這樣的活。所以很多的操作都不到位,坐在旁邊的老人看的都有點心急,很多次都過來跟般若說,你這樣不對,還是我來吧!般若怎麽忍心讓老人家來,般若首先問自己哪裏不對,自己在改迴來,就這樣,般若在老人的指引之下,對鋤頭的操作也越來越熟練,在太陽下,般若拿起錘頭對著土地挖掘,汗水和土地混合在一起,老人看到這裏,對著般若笑著點了點頭,般若一心在開墾,自然沒有注意老人的舉動。在費勁一些時間,般若順利的完成對這塊土地的開墾。
弟子於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無物,物外無心,舉止動用,皆得自在,斷諸疑網,更無罣礙。即起作禮,而銘無心,乃為頌曰:
心神向寂,無色無形。
睹之不見,聽之無聲。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舍之不滅,取之無生。
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
煩惱混之濁1,涅槃澄之不清。
真如本無分別,能辯有情無情。
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靈。
妙神非知所測,正覓2絕於修行。
滅則不見其懷3,生則不見其成。
大道寂號無相,萬像窈號無名。
如斯運用自在,總是無心之精。
13、和尚又告曰:諸般若中,以無心般若而為最上。故《維摩經》雲:“以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外道”。又《法鼓經》:“若知無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槃亦不可得,乃至一切盡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乃為頌曰:
昔日迷時為有心,爾時悟罷了無心。
雖複無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重曰:
無心無照亦無用,無照無用即無為。
此是如來真法界,不同菩薩為辟支。
言無心者,即無妄相心4也。
〖注解〗
1.此處疑為“不濁”。
2.此處疑為“正覺”。
3.此處的“懷”字疑為“壞”字。
4.妄相心,坊間本一作“妄想心”,今從《大正藏》本。
般若又拿出第二封信,拆開為老人讀了起來,第二封信寫道,父親,兒子現在得到上級的提拔,現在已經是副將軍了,等我迴來的時候或許已經是將軍了,到那時候你會為我驕傲的。老人聽到這裏,笑著說道,我兒有出息了,年紀輕輕就到了副將軍之位,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隻要活著就好,你不管什麽時候都是我的驕傲,我們做父母的,都以你為榮。老人雖然這麽說著,不過嘴角的笑意明顯掩藏不住,畢竟老人家說是這麽說,可是誰又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比別人更加優秀呢?
般若打開第三封信,第三封信的筆跡和之前兩封信的筆跡完全就不一樣,可以看出來,這第三封信和前麵兩封信不是同一個人所寫,般若看完第三封信的內容,心裏明白老人的孩子已經迴不來了,永遠的停留在戰場之上了,這第三封信就是兒子的戰友代替兒子所寫,信上說,老人家,你的兒子已經戰死沙場,他用他的死換迴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你的兒子是英雄,我們會記住他的。般若看到這第三封信,都不知道如何對老人去說,如果跟老人說,他的兒子已經死了,這老人這麽受得了,如果不說出事情的真相,那就是在欺騙老人,而且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這紙最終還是保不住火的,到那個時候老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那又該怎麽辦呢?
老人看著般若的臉色都有些變了,有些惶恐的問道,小兄弟,怎麽啦,是我兒子出什麽事情了嗎?般若笑道,對著老人家說道,沒有這迴事,我是在替你兒子高興呀!般若最終還是決定騙老人,這個兒子成了老人唯一的精神支柱,萬一這跟精神支柱倒塌了,老人肯定會受不了這打擊的。般若對著老人說道,恭喜你呀!老人家,你兒子現在大有出息了,成為了將軍,不過你的兒子短時間內或許沒有辦法迴來,因為你的兒子成為了將軍,有很多的事情要等著他去處理。老人說道,成為了將軍忙也是正常的,畢竟手下這麽多的士兵還依仗著他。老頭子我雖然沒有讀過什麽書,大字不認識幾個,可是先有國,後有家這個到底老頭子我還是明白的。
這三封信都已經看完,般若把這三封信遞給老人,老人用他那雙顫的雙手把這三封信好好的封好,然後把這三封信裝進這個盒子中,然後這個老人家把這個盒子有拿迴房間之中收好,般若在門口等著老人,老人不一會兒就出來了,老人手上還拿著一個大碗,碗中還有幾張餅,還有一碗粥,還有一碟酸菜,走到般若麵前,笑著說道,年輕人,我看你這樣子不像本地人,一看就知道是外地的,一定是趕著去哪裏,我看你剛剛在為我讀信的時候肚子一直在叫,一定是很餓了,不過我們這是鄉下人家,沒有什麽好的東西來招待你,隻有一些粗茶淡飯,希望你不要嫌棄。那隻燒雞是般若中午吃的,後來一直趕路,早就有些餓了,不過那些荒無人煙,自己又不好去化緣,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農舍,自己又不好意思去要。般若覺得這個老人也太了解自己了,自己正好餓了。般若拿起餅就往嘴巴裏麵塞,然後喝了一大口粥,在用筷子夾了一些酸菜吃。老人看著般若狼吞虎咽的,笑著說道,吃慢些,小心噎著,你怎麽和我兒子一樣,我的兒子也是這樣狼吞虎咽。老人就在旁邊看著般若吃,般若把這些食物一掃而光,還打了一個飽嗝。老人對著般若說道,年輕人,吃飽了沒有,如果沒有吃飽,我在去鍋中拿一些。般若滿足的說道,老人家,夠了,吃的夠多了,我都已經吃了兩個大餅了。老人爽朗的笑到,你這算什麽,我兒子一頓要吃五張大餅。般若看著老人說道,沒辦法,肚子太小了,隻能裝這麽多的東西,我倒是多想裝點。
老人見般若吃飽喝足之後,就對般若說道,想必你趕了一天的路也累了,我就帶你去休息吧!說完老人就朝著另一個房間中走去,般若就在後麵跟著老人,老人把般若帶到了一個房間之中,這個房間的設備都比較齊全,一看就知道有人住過。老人對著般若說,這個地方是我兒子曾經住的地方,可是他上戰場去了,一直都沒有迴來,所以這房子就空了出來,現在正好給你住。我就在旁邊的房間之中,如果有什麽事情在叫我,說完老人就拄著拐杖走出了這個房間,朝著自己的房間走去。
夜晚,般若躺在床上,想事情似乎有些入神,般若想著自己騙了這個老人心裏頭很不是滋味,這個老人對自己這麽好,自己怎麽可以騙這個老人,而且大覺寺的門規中有明確的一條,出家人不打妄語,自己這還是第一次騙人,當時候還有些緊張,不過好在老人沒有懷疑,加上自己騙這個老人也是為了這個老人好,這隻能算善意的謊言,我又不是成心的,而且佛祖曾經說過,救人一命,甚造七級浮屠,佛祖一定會原諒我的。想到這裏,自己的內心才好受一些,最後一陣困意襲來,般若就這樣淺淺的睡去。
第二天清晨,般若醒來了,正準備去找這個老人此行,可是屋子裏沒有一個人,般若擔心老人出意外,急忙跑出去尋找,在遠處的一塊空地上找到了老人,老人還拿著一把鋤頭在那裏不斷的挖,般若急忙跑過去。老人一看到般若說道,年輕人,你醒了,我起床時,看到你還睡的正香,我知道你昨天趕路很累了,我也就不好意思打擾,我就出來種點菜,將來也好有的吃,你等我一下,我把這一小塊土鬆完,撒點種子我就跟你迴去,為你準備早飯,吃完早飯,你也要繼續趕路了。
般若看著這塊土地,明顯還有很多,不過老人知道般若要走了,所以打算直接去為般若準備早飯。般若也明白了老人的意思,開口對著老人說道,老人家,我不著急這走,不要這麽著急為我去準備早飯,你看你手裏的活都沒有做完,不過你腿腳不方便,這些事情還是讓我們年輕人來做吧!你就坐在一旁好好休息吧。般若沒有理會老人是否願意,直接就把老人攙扶到旁邊,自己那些鋤頭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可是般若這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在大覺寺為隻是提提水,掃掃地,哪裏做過這樣的活。所以很多的操作都不到位,坐在旁邊的老人看的都有點心急,很多次都過來跟般若說,你這樣不對,還是我來吧!般若怎麽忍心讓老人家來,般若首先問自己哪裏不對,自己在改迴來,就這樣,般若在老人的指引之下,對鋤頭的操作也越來越熟練,在太陽下,般若拿起錘頭對著土地挖掘,汗水和土地混合在一起,老人看到這裏,對著般若笑著點了點頭,般若一心在開墾,自然沒有注意老人的舉動。在費勁一些時間,般若順利的完成對這塊土地的開墾。
弟子於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無物,物外無心,舉止動用,皆得自在,斷諸疑網,更無罣礙。即起作禮,而銘無心,乃為頌曰:
心神向寂,無色無形。
睹之不見,聽之無聲。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舍之不滅,取之無生。
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
煩惱混之濁1,涅槃澄之不清。
真如本無分別,能辯有情無情。
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靈。
妙神非知所測,正覓2絕於修行。
滅則不見其懷3,生則不見其成。
大道寂號無相,萬像窈號無名。
如斯運用自在,總是無心之精。
13、和尚又告曰:諸般若中,以無心般若而為最上。故《維摩經》雲:“以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外道”。又《法鼓經》:“若知無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槃亦不可得,乃至一切盡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乃為頌曰:
昔日迷時為有心,爾時悟罷了無心。
雖複無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重曰:
無心無照亦無用,無照無用即無為。
此是如來真法界,不同菩薩為辟支。
言無心者,即無妄相心4也。
〖注解〗
1.此處疑為“不濁”。
2.此處疑為“正覺”。
3.此處的“懷”字疑為“壞”字。
4.妄相心,坊間本一作“妄想心”,今從《大正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