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是誰的影子,卻是不敢再妄下定論。
手指有節奏的敲打著桌麵,易楓的卻是在沉思著其中的利弊。
此事一咬牙便也是做了,但功成之後便是與楚的決裂,到時身在靖都怕也鞭長莫及。
對了,易楓忽然明白,此事的猶豫在於事成之後楚啟間的矛盾。若是這方麵能提早提防卻不是賺了大利。
如此一想,易楓倒是不再糾結是否帶圭國的刺客去那靖都,反而更看重的是事成之後如何對楚。
尋盟友?與楚接壤的無非溟、沐、靖,還有啟四國,靖國到時定是一片混亂,而溟也談不上助力。至於那沐,易楓也猜測到君邪便在沐國,如此此事能否說成卻是未知。盟友一路算是斷了。
尋盟不行,刺殺也是笑談,圭國本就精通刺殺,若易楓如此對楚倒有幾分班門弄斧之嫌。
想著,易楓忽然笑了,下令讓隔江守候的林浩軒帶兵迴來。而後連寫了兩封書信,一封送往楚,一封送往沐。內容無他,便是求沐楚能竭力拖住靖的大軍,最好是將靖國的目光全部吸引過去。
一個星期後,林浩軒收到令也是迴來了。
才迴來,易楓便將林浩軒和林浩文兩兄弟喊入。先是交代了讓林浩軒即可啟程去往助楚,而林浩文繼續留於翼郡。同時各給了兩人一封信,要求兩人算著時間,估算著易楓到靖都的時間,後便按照信中所說行動。
次日,易楓便為才趕迴靖都又要去往楚的啟軍踐行。有意思的是此時易楓身邊僅僅跟了個三娘,而陶老板與姚老頭等人卻是隱藏在了那萬人軍隊之中。
望著那萬人的軍隊,想從中要找出姚老頭等人卻是不可能呢,易楓也隻能將目光轉迴了那正在慷慨陳詞的林浩軒。
本就一好鬥之人,一直在江邊和靖軍大眼瞪小眼,或許真將林浩軒給憋壞了。
此刻那滿麵的紅光,鏗鏘有力的聲音都無不透露著林浩軒的興奮。
“天天看著對麵的靖軍都憋出了鳥氣,如今總算有機會出這口鳥氣了。”
那渾話惹得下麵的將士哈哈大笑,也是激起了甲士的情緒。
“對,出這鳥氣。”
“我也早就看對麵江岸的那靖軍不順眼了,就好好出這口氣。”
......
易楓也沒想到,林浩軒這個大老粗竟有這般才幹。或者說他是從自己角度出發,但卻是貼合底下甲士的情緒,這種融於甲士群體卻是最好的將。
情緒被調動起來,如此便是出發。
易楓望著那萬人甲士離去所卷起的煙塵,心頭也是一歎,“這是場豪賭,勝了,便是真正的立足;若是敗了。”易楓迴望那峻嶺下的宮殿,“若是敗了,便敗了吧。”
圭國的刺客如約而至,盡五千的先天刺客陣容讓易楓吃驚,葉府的威能此刻也是初露崢嶸。葉清川這是下了血本準備真正的結果穆遠,五千先天的陣容端是恐怖。
但易楓也發現其中近六層的先天刺客氣息卻是不穩,便知道這些是和在羽國之時所遇到的那強行通過藥物提升至先天的刺客一般無二。
是藥三分毒,如此成就的高手卻僅僅比後天要強上幾分。不過話說迴來,幾分強也是強,若易楓能掌握這種提升境界的藥物,想必也會創造一大批先天吧。
為首之人卻不知易楓的心思,見麵便開口道:“見過啟王,在下暗一,奉少府主命前來,至此我等千人皆聽命於啟王。”
“少府主?”易楓忽想起影子曾對自己說過,葉清川並非是葉府唯一的繼承人。如今這暗一既然叫葉清川少府主,那便是鐵板釘釘的事,易楓也突然明白了葉清川能調五千先天刺客的原因了。
心中雖思緒萬千,但場麵上易楓還是迴道:“有勞。”
“不敢。”
易楓讓林浩文安排眾人,而自己也開始做著最後的工作。
夜晚,易楓在書房中分析著可行的路線,卻有一道倩影飄來,從背後抱住了易楓。
易楓先是一愣,但卻再無多餘的動作。
其實早在穆菀青進來之時易楓便已經察覺,但卻不知該說什麽。
若是說此次的計劃,易楓最對不起的便是穆菀青。雖說那穆遠死不足惜,但滅的終是靖國,是穆菀青的家國。
易楓原本想悄無聲息的離去,卻想不到穆菀青會主動來找自己。此刻兩人便這般一擁一愣,卻再無法繼續下去。
“又要走?”終是受不了這壓抑的氣氛,穆菀青緩緩的開口說道。
易楓沉默了會,似從喉嚨中擠出一般,應了聲“嗯”。
“其實你不必躲我的,我心中的家人隻有帝父和你,帝父已去,那家國也不再是我的家國。”
菀青有顆玲瓏心,對易楓最近躲避自己的原因卻是猜到了幾分。
易楓又應了一聲“嗯”。
“能不去嗎?”
不去,卻是問得巧,直問易楓能不去,穆菀青心裏抱著最後一絲念想,即使是啟國滅那靖國,但易楓不親臨便算不得易楓滅的。自欺欺人的借口,但語氣卻是顫抖,菀青或是早已知道了答案。
易楓歎了口氣,“不能。”事實卻是不能,葉清川將眾多先天指名交於自己,便是點名非去不可。易楓或有些知道葉清川的計策了,這或許是大計前的開胃點心。
或是早已知道答案,菀青也隻是一歎,便無再言。
易楓此刻才輕輕掙開了穆菀青的雙手,轉身望著菀青,但也是無話可說。
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再多的語言此刻都顯得蒼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次要滅的終是菀青的家國,一直成長的國家,終是有情的。
現在菀青何嚐不是在麻痹自己。穆塵已走,對菀青好的也隻剩易楓。家國與易楓,菀青也隻有麻痹自己才能得到些許的慰藉。
“望君平安。”
少女眼裏滿是反襯的燭光,易楓還未看清便已轉身離去,似乎有什麽滴落到了手上,易楓隻覺得很冰,很涼。
清晨,易楓帶著三娘已經暗一等人在沒有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離開了翼郡奔赴靖中。
之後兩日的快速奔襲,卻也來到了江邊。
易楓算是真正知道了何為天險。之前在靖之時,取那夾縫之地,當時卻是從靖西繞去。而後易楓也未曾來到江邊,如今見這江河,才明白何為天險。
滄江上方是窄,而至靖中之地因有眾多水泊的原因,卻是驟然便寬了許多。滄江兩岸皆是巉岩嵯峨,峰插入雲的山穀間,這條碧綠色的江,從西方奔騰而下,以一種不可阻擋之勢從懸崖邊,陡岸旁,怪石間咆哮衝過,處處激起白色的浪花,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條翡翠玉帶上的片片白斑一樣。
風疾浪湍,寒風颯颯,江水深不可測。易楓終是知道了何為天險。
略過江麵望向對岸,隱隱卻見幾頂軍帳零落的紮立著。看來自從易楓將林浩軒調迴之後,穆遠也調走了在此地的駐軍,如今零零碎碎的幾個也隻是象征性的做做樣子罷了。
但也不排除故布疑陣的可能,再者過江才是最大的困難。先天雖有一葦渡江之能,但如此波濤的江麵,縱有一葦,隻怕也會隱於浪花之下。
心中思量下,易楓便有了計較。派三娘先飛過了江探查,其餘的人則在原地等待。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三娘又再次迴來了。
“如何?”
“那靖軍卻是真的去了前線,僅僅留下了幾千甲士象征性的守候。”三娘迴到易楓身邊輕輕地說著,那手指還不時卷著發絲,隻是那麵容依舊朦朧,看不清三娘的真麵貌。
易楓聽了三娘的話語,低頭沉思了片刻,既然隻有千人,便決定在渡口尋一渡船直接過,簡單之事便是如此簡單明了。
“船家,渡河。”到渡口,三娘對著一個吸著長煙鬥的船家說道。
船家持著長煙鬥深深的吸了一口,看了易楓等人一眼,“人太多,船小,裝不下。”
這個船家也是有幾分脾氣,無他,啟靖開戰以後便派兵鎮守渡口,卻是嚇退了往來的客人。但渡家卻還是守在渡口,隻是為了生計。
易楓自然知曉其中的道道,也不惱船家,畢竟是啟靖兩國間的矛盾影響了船家。說起來還是啟靖驚了人家的生活。
“無事。”易楓陪笑道,“隨主。”
船家想了想,才明白易楓的意思是任由自己安排,隻是覺得易楓說話卻有幾分意思,聲音沙啞難聽不說,還僅是兩字兩字的說話。但船家也不去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船家也隻是渡人一程罷了。
深深地吸了最後一口,船家上了船對易楓等人說道,“上船。”
事間紛擾,渡人一程,渡的也是命。
船家自有幾分眼力,看出易楓等人的不平凡。若是渡了他們,那在岸對麵的靖軍便會拉弦射自己。啟靖交戰後迫於生計船家依舊留在渡口,但當時卻並非他一人。當時兩岸也各有渡過甲士,如今隻剩著四五個船家,隻能說他們運氣好。
手指有節奏的敲打著桌麵,易楓的卻是在沉思著其中的利弊。
此事一咬牙便也是做了,但功成之後便是與楚的決裂,到時身在靖都怕也鞭長莫及。
對了,易楓忽然明白,此事的猶豫在於事成之後楚啟間的矛盾。若是這方麵能提早提防卻不是賺了大利。
如此一想,易楓倒是不再糾結是否帶圭國的刺客去那靖都,反而更看重的是事成之後如何對楚。
尋盟友?與楚接壤的無非溟、沐、靖,還有啟四國,靖國到時定是一片混亂,而溟也談不上助力。至於那沐,易楓也猜測到君邪便在沐國,如此此事能否說成卻是未知。盟友一路算是斷了。
尋盟不行,刺殺也是笑談,圭國本就精通刺殺,若易楓如此對楚倒有幾分班門弄斧之嫌。
想著,易楓忽然笑了,下令讓隔江守候的林浩軒帶兵迴來。而後連寫了兩封書信,一封送往楚,一封送往沐。內容無他,便是求沐楚能竭力拖住靖的大軍,最好是將靖國的目光全部吸引過去。
一個星期後,林浩軒收到令也是迴來了。
才迴來,易楓便將林浩軒和林浩文兩兄弟喊入。先是交代了讓林浩軒即可啟程去往助楚,而林浩文繼續留於翼郡。同時各給了兩人一封信,要求兩人算著時間,估算著易楓到靖都的時間,後便按照信中所說行動。
次日,易楓便為才趕迴靖都又要去往楚的啟軍踐行。有意思的是此時易楓身邊僅僅跟了個三娘,而陶老板與姚老頭等人卻是隱藏在了那萬人軍隊之中。
望著那萬人的軍隊,想從中要找出姚老頭等人卻是不可能呢,易楓也隻能將目光轉迴了那正在慷慨陳詞的林浩軒。
本就一好鬥之人,一直在江邊和靖軍大眼瞪小眼,或許真將林浩軒給憋壞了。
此刻那滿麵的紅光,鏗鏘有力的聲音都無不透露著林浩軒的興奮。
“天天看著對麵的靖軍都憋出了鳥氣,如今總算有機會出這口鳥氣了。”
那渾話惹得下麵的將士哈哈大笑,也是激起了甲士的情緒。
“對,出這鳥氣。”
“我也早就看對麵江岸的那靖軍不順眼了,就好好出這口氣。”
......
易楓也沒想到,林浩軒這個大老粗竟有這般才幹。或者說他是從自己角度出發,但卻是貼合底下甲士的情緒,這種融於甲士群體卻是最好的將。
情緒被調動起來,如此便是出發。
易楓望著那萬人甲士離去所卷起的煙塵,心頭也是一歎,“這是場豪賭,勝了,便是真正的立足;若是敗了。”易楓迴望那峻嶺下的宮殿,“若是敗了,便敗了吧。”
圭國的刺客如約而至,盡五千的先天刺客陣容讓易楓吃驚,葉府的威能此刻也是初露崢嶸。葉清川這是下了血本準備真正的結果穆遠,五千先天的陣容端是恐怖。
但易楓也發現其中近六層的先天刺客氣息卻是不穩,便知道這些是和在羽國之時所遇到的那強行通過藥物提升至先天的刺客一般無二。
是藥三分毒,如此成就的高手卻僅僅比後天要強上幾分。不過話說迴來,幾分強也是強,若易楓能掌握這種提升境界的藥物,想必也會創造一大批先天吧。
為首之人卻不知易楓的心思,見麵便開口道:“見過啟王,在下暗一,奉少府主命前來,至此我等千人皆聽命於啟王。”
“少府主?”易楓忽想起影子曾對自己說過,葉清川並非是葉府唯一的繼承人。如今這暗一既然叫葉清川少府主,那便是鐵板釘釘的事,易楓也突然明白了葉清川能調五千先天刺客的原因了。
心中雖思緒萬千,但場麵上易楓還是迴道:“有勞。”
“不敢。”
易楓讓林浩文安排眾人,而自己也開始做著最後的工作。
夜晚,易楓在書房中分析著可行的路線,卻有一道倩影飄來,從背後抱住了易楓。
易楓先是一愣,但卻再無多餘的動作。
其實早在穆菀青進來之時易楓便已經察覺,但卻不知該說什麽。
若是說此次的計劃,易楓最對不起的便是穆菀青。雖說那穆遠死不足惜,但滅的終是靖國,是穆菀青的家國。
易楓原本想悄無聲息的離去,卻想不到穆菀青會主動來找自己。此刻兩人便這般一擁一愣,卻再無法繼續下去。
“又要走?”終是受不了這壓抑的氣氛,穆菀青緩緩的開口說道。
易楓沉默了會,似從喉嚨中擠出一般,應了聲“嗯”。
“其實你不必躲我的,我心中的家人隻有帝父和你,帝父已去,那家國也不再是我的家國。”
菀青有顆玲瓏心,對易楓最近躲避自己的原因卻是猜到了幾分。
易楓又應了一聲“嗯”。
“能不去嗎?”
不去,卻是問得巧,直問易楓能不去,穆菀青心裏抱著最後一絲念想,即使是啟國滅那靖國,但易楓不親臨便算不得易楓滅的。自欺欺人的借口,但語氣卻是顫抖,菀青或是早已知道了答案。
易楓歎了口氣,“不能。”事實卻是不能,葉清川將眾多先天指名交於自己,便是點名非去不可。易楓或有些知道葉清川的計策了,這或許是大計前的開胃點心。
或是早已知道答案,菀青也隻是一歎,便無再言。
易楓此刻才輕輕掙開了穆菀青的雙手,轉身望著菀青,但也是無話可說。
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再多的語言此刻都顯得蒼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次要滅的終是菀青的家國,一直成長的國家,終是有情的。
現在菀青何嚐不是在麻痹自己。穆塵已走,對菀青好的也隻剩易楓。家國與易楓,菀青也隻有麻痹自己才能得到些許的慰藉。
“望君平安。”
少女眼裏滿是反襯的燭光,易楓還未看清便已轉身離去,似乎有什麽滴落到了手上,易楓隻覺得很冰,很涼。
清晨,易楓帶著三娘已經暗一等人在沒有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離開了翼郡奔赴靖中。
之後兩日的快速奔襲,卻也來到了江邊。
易楓算是真正知道了何為天險。之前在靖之時,取那夾縫之地,當時卻是從靖西繞去。而後易楓也未曾來到江邊,如今見這江河,才明白何為天險。
滄江上方是窄,而至靖中之地因有眾多水泊的原因,卻是驟然便寬了許多。滄江兩岸皆是巉岩嵯峨,峰插入雲的山穀間,這條碧綠色的江,從西方奔騰而下,以一種不可阻擋之勢從懸崖邊,陡岸旁,怪石間咆哮衝過,處處激起白色的浪花,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條翡翠玉帶上的片片白斑一樣。
風疾浪湍,寒風颯颯,江水深不可測。易楓終是知道了何為天險。
略過江麵望向對岸,隱隱卻見幾頂軍帳零落的紮立著。看來自從易楓將林浩軒調迴之後,穆遠也調走了在此地的駐軍,如今零零碎碎的幾個也隻是象征性的做做樣子罷了。
但也不排除故布疑陣的可能,再者過江才是最大的困難。先天雖有一葦渡江之能,但如此波濤的江麵,縱有一葦,隻怕也會隱於浪花之下。
心中思量下,易楓便有了計較。派三娘先飛過了江探查,其餘的人則在原地等待。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三娘又再次迴來了。
“如何?”
“那靖軍卻是真的去了前線,僅僅留下了幾千甲士象征性的守候。”三娘迴到易楓身邊輕輕地說著,那手指還不時卷著發絲,隻是那麵容依舊朦朧,看不清三娘的真麵貌。
易楓聽了三娘的話語,低頭沉思了片刻,既然隻有千人,便決定在渡口尋一渡船直接過,簡單之事便是如此簡單明了。
“船家,渡河。”到渡口,三娘對著一個吸著長煙鬥的船家說道。
船家持著長煙鬥深深的吸了一口,看了易楓等人一眼,“人太多,船小,裝不下。”
這個船家也是有幾分脾氣,無他,啟靖開戰以後便派兵鎮守渡口,卻是嚇退了往來的客人。但渡家卻還是守在渡口,隻是為了生計。
易楓自然知曉其中的道道,也不惱船家,畢竟是啟靖兩國間的矛盾影響了船家。說起來還是啟靖驚了人家的生活。
“無事。”易楓陪笑道,“隨主。”
船家想了想,才明白易楓的意思是任由自己安排,隻是覺得易楓說話卻有幾分意思,聲音沙啞難聽不說,還僅是兩字兩字的說話。但船家也不去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船家也隻是渡人一程罷了。
深深地吸了最後一口,船家上了船對易楓等人說道,“上船。”
事間紛擾,渡人一程,渡的也是命。
船家自有幾分眼力,看出易楓等人的不平凡。若是渡了他們,那在岸對麵的靖軍便會拉弦射自己。啟靖交戰後迫於生計船家依舊留在渡口,但當時卻並非他一人。當時兩岸也各有渡過甲士,如今隻剩著四五個船家,隻能說他們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