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房中又有一人說道:“父親,我倒是覺得兄長所言不差。那王禪二人,乃是亡國之人,此番落難至此,不過是欲借我大魏之力,助其複國,能有什麽倚仗?”
韓彥心中一凜,頓感淒然:“嗬,好個項梁!之前席間飲酒之時,我見你言語恭敬,謙虛謹慎,隻道你與兄長項渠不同,原來也不過是個口蜜腹劍的狡詐小人。”
他正怒火中燒之際,聽得項顏歎了口氣,道:“咱們是否先上稟君上,亦或是知會張相一聲,再做打算?”
項梁道:“父親,君上天性純孝,敦厚善良,咱們若將此事上稟,以王禪之盛名,君上定以國士之禮待之。屆時他便有機可乘,讒言迷惑君上,助其重建邦國。至於咱們那位張相國,雖位高權重,不過逞口舌之利者,孩兒以為毋需理會。”
顏輕輕撫須,沉吟不語。
張信這人,雖是魏國生人,朝中上下卻隻知其籍貫,不知父母師從,來頭極是神秘。
他侍奉魏王左右之時,倒是隱約聽君上曾有提及。張信出仕,竟是在別國為官,極受君王賞識,還被受封為武信君。後來張信官場失意,遭受本地士族排擠,這才迴了魏國。
魏王久聞張信之能,知他廣有神機。於是請他出山,官拜相國。
項渠道:“還有王禪那名為韓彥的徒弟,我看他氣度非凡,更為韓國國姓,想來不是一般人,不是韓王後裔,便是韓國權貴。如此人物,竟甘當王禪扈從,必有所圖謀。”
項顏搖頭道:“渠兒,為父倒不如此認為。想他韓國新亡,硝煙狼藉之際,能有什麽圖謀,不過是流亡至此,唯恐身份泄露,於他不利,是以隱瞞不說。”
項渠道:“父親,多說無益。咱們今晚便取了二人首級,也無需奏稟君上,隻當他們從未到過金陵。”
項顏點頭道:“嗯。也隻能如此了。隻是此時須做得隱秘,神不知鬼不覺,以免生出事端。”
項渠笑道:“嗬嗬,父親也太瞧得起那王禪那廝啦!不過是個失了修為的斬道者,用不得三招兩式,便教他死於我的方天畫戟之下。”
韓彥於房外潛伏,聽到此處,不禁冷汗直流:“老師隻道項顏父子三人心懷叵測,會通稟魏王以後再做打算,是以安排我潛行偷聽,豈料這三人如此膽大妄為,竟欲直接置我們於死地。”
他此時心生雜念,不覺心中怦然,唿吸加重,竟渾然忘卻自己正置身陷境之中。
忽聽一聲厲喝:“何人在此窺探!”話聲未落,便有一股奇勁破空,如同實質一般,竟撞破門窗,向韓彥藏身之處,襲擊而來。
倏忽之間,韓彥隻覺心跳驟停,更不遲疑,猛然翻身跳起,向屋頂躍去。
此時,項顏父子三人已從房間追了出來。項渠喝道:“府中上下戒嚴,有刺客行兇!”
其聲由近及遠,登時傳遍府邸。衛士仆役紛紛出動,各房各舍,先後亮燈,一時間項府燈火通明,人聲嘈雜。
項顏環顧四周,神情凝重,沉聲道:“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夜探我項府!渠兒,可曾看清來人?”
項渠雙目神光閃動,淡淡道:“模樣雖未瞧見,但身形錯不了,必是那韓彥無疑。”
項梁冷笑道:“嗬,那王禪果然厲害,竟有此一招。既給他們窺得咱們密謀,看來想不殺他們都不行啦!”
項渠道:“那賊子該未走遠,吾弟護著父親,且待我上屋頂查看,今日如何都不能放跑了那廝。”說罷,縱身一躍,來到屋頂。
韓彥伏在房頂,隻覺胸中窒息,渾身疼痛難當,心中暗驚:“好渾厚的掌力!我反應稍遲些許,怕是要重傷於此。”
他喘息未定,一麵暗自運功療傷,一麵伺機待動,忽聽項渠竟也要上來屋頂,忙雙腳一蹬,如利劍箭一般,向後射出。
項渠才上得屋頂,便見韓彥身影,急吼道:“他在屋頂,眾侍衛封鎖府邸,待我將他擒拿。”
他話未說完,兵器也不及拿,便已高高躍起,朝著韓彥撲了過去。
項顏也趕忙傳令道:“弓弩手準備,但見來人,格殺勿論!”
說話之間,項府已亮如白晝,各處通道、門口,都有人占住,有武藝高強者更飛身上屋,守著屋頂,又有幾隊侍衛於地麵之上,隨著韓彥的身影追逐,喊殺不斷。
當此之時,別說韓彥這麽一個昂藏七尺的男子,便是化作一隻巴掌大小的鳥雀,怕也是難以逃脫。
韓彥心中叫苦:“老師慧眼如炬,這項渠果非常人,不僅修為高深,心思更是縝密。不過片刻功夫,這項府便風聲鶴唳,似鐵桶一般,該往何處去?”
正在他心神恍惚之際,項渠卻已追到身後,厲喝一聲,道:“哪裏走!”
他一麵說著,一麵又是一掌,打在韓彥後背。他這一掌,力道十足,直可裂石斷樹。
韓彥硬生生受了一掌,隻覺腦袋頓時一片空白,身子驟然失力,如風箏斷弦,被掀了起來。
韓彥於半空之中,強咽了一口鮮血,驚鴻一瞥間,見到不遠處有一處矮牆,矮牆下有一堆柴禾。
他心念急轉,便要翻身過去,躲進柴禾之中。忽地被一隻手掌抓住肩膀,一股力道傳來,將自己拖到一處房頂之上。
韓彥站在屋頂,隻覺渾身酸痛,緩緩穩住身形,這才轉頭看去,原來竟是王禪來到,從項渠手中救了自己。
隻見王禪其人,羽扇輕搖,神情悠然,輕笑道:“少將軍親率衛隊,擺出此等陣仗,卻來圍攻我一個徒兒,不知所為何事?”
項渠卻不答話,隻是麵露冷笑,運功於臂,猛地便劈向王禪。王禪忙運起掌力,雙掌齊出,接了項渠這一掌。
二人這一下對掌,俱都使了全力。
隻聽得砰砰聲響,兩股力道激蕩四溢,竟將屋頂的筒瓦盡數震飛,一時間塵土飛揚。
項渠見王禪掌下救人,舉重若輕,心中暗暗歎服:“果不愧為斬道者!雖失了修為,仍能接我傾力一掌,而無半點損傷。”
王禪舉目眺望,緩緩說道:“項公,自葵丘會盟,五國相王而始,韓、魏兩國便結為唇齒之邦。後大夏衰頹,屢敗於諸國,霸業喪失,終為列國蠶食。我韓國因魏國新敗於燕,失雲州八城之地,為全結盟之義,甘願放棄大夏九城,而使魏國元氣漸複。此番我大韓國傾,王禪走投無路,來投項公,項公何以竟施以毒手,竟全不念昔日情誼麽?”
他侃侃而談,聲音並不甚大,卻由近及遠,竟傳遍項府上下,漸漸朝著整個金陵城散開。
這葵丘會盟,韓彥雖未經曆,卻也知其一二,與大夏國之亂休戚相關。
諸國爭霸,兼並戰爭頻仍,而後終於以夏、薑、韓、燕、魏、韓六國為盛。
這六國之中,又以夏國最強。雖也無聖人,然其在經濟、軍事以及政治上,遠邁諸國。
千年以降,人族諸國苦於內亂,又有神族、龍族等諸天虎視眈眈。
夏國國君夏宣王打出“聯妖攘神”的旗號,南交青丘妖族,北抗昊天神族,先後九次兵車之會,終於一匡天下,確立夏國霸主地位。
夏宣王九合諸侯,自以為橫掃天下,諸王莫敢爭鋒,終於而至目空一切。
自葵丘會盟之後,夏宣王以妾代妻,廢嫡立庶,竟與其父妾室私通,而生有一子。
更有甚者,他見其子未婚妻子貌美無雙,竟將之強娶,而使其子以庶母之禮拜見。
夏宣王沉湎於享樂之中,行事荒淫無道,致使民心生怨,天下豪強紛紛叛亂,終致國家覆滅,為列國蠶食。
王禪此時重提夏國之事,便是由於夏國滅國之前,魏、燕兩國曾有會戰,魏國戰敗,被迫割讓雲州八城。
後來韓魏等五國結締盟約,共分夏國,韓國顧及結盟之義,以夏國九城相贈,助其重歸大國之列。
韓彥不禁暗暗歎服,老師此時舊事重提,聲音傳遍金陵,便是要魏國上下皆知項顏所為,使其有所忌諱,不敢過分行事。
項渠何等樣人,如何不明其意,心中暗驚:“老賊心機端的險惡,此時重提舊事,竟欲陷我父子於不義。”
項顏人雖未到,話聲卻已傳了過來,道:“王禪,你本為韓國相國,引十萬韓軍迎戰神族,不想功敗垂成,竟致國亡家破。而後孤身潛逃,投奔我項府,本應克己守禮,不想竟心懷歹念,暗中刺探我項府機密。我要拿你,合乎情理,卻問有何不可?待擒住了你,咱們便去麵見君上,一切事情自有君上定奪。”
韓彥臉色頓時沉了下來。項顏這人竟如此厚顏無恥,分明是他暗藏殺心,如今雙方撕破臉皮,卻反咬一口,歪曲事實,誣賴他人行為不端。
王禪譏笑道:“嗬,項公果然不愧為魏國上將,既驍勇善戰,又富於智謀,隻是膽略稍嫌小了些,竟不敢與老夫當麵敘話。”
項渠指著王禪,怒道:“老賊好膽,竟敢辱及家父。今日便是君上在此,也保不住你的項上人頭。”
韓彥跨前一步,厲聲道:“項渠,你父子口口聲聲要將我們擒住,交給魏王發落,如今我們便與你同去王宮,你敢放人麽?”
項渠道:“嗬,一個行事鬼鬼祟祟的雞鳴狗盜之徒,也敢在此大放厥詞!”
韓彥還待再說,王禪卻伸手攔住,將他護在身後,傳音道:“公子,全神戒備。項渠此時殺氣暴漲,要動手啦。”
項渠神色冷漠,死盯著王禪二人,身上逐漸彌漫出一股可怕的氣流,如浪潮洶湧,將他包裹於其中。
此間眾人見狀,皆暗暗心驚。這般異象,乃是橫練肉身,煉體達到極致方能顯現出來。
世間修士皆由煉體而起,可是肉身能煉到這等地步者,卻是萬中無一,可說世所罕見。
王禪也是暗暗驚:“這等肉身,幾近於法體。煉至大成,便可鑄造不朽之軀,即使人死而身不滅。隻可惜我現今道行不存,隻憑元神維係肉身,不然可施展降魔鍛造篇的功法,與他在力量上一較長短。”
項渠右手緩緩抬起,喝道:“劍來!”話聲未落,一柄通體烏黑的長劍破空而來,落在他手中。
韓彥見那劍渾然無跡,湛湛然而黑色,心中不禁好奇:“這是什麽劍?我怎的竟有一股強烈的壓迫之感!”
王禪歎道:“好一把湛盧劍!據傳此劍之成,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鬥避彩,鬼神悲號!越王初得之,便稱其為天子劍。後來越王身隕,此劍就此消失,下落不明,沒成想竟落入你手中。”
項渠冷笑道:“哼,老賊竟知湛盧之名!你曾斬道,我以此劍斬你,倒也不枉了。”
他手握湛盧,猛地拔高而起,一劍劈下。一道道劍氣橫空而出,如波浪翻滾,朝著王禪二人斬去。
項府諸人凝視項渠,心中皆不勝讚歎。平日與二公子校場演武,素知他武道無雙,卻不知劍道竟也這般了得。
此時,王禪周身也泛起一簇簇光芒。這光芒聖潔無暇,兀自流轉,漸而形成一道光幕,將王禪、韓彥二人籠罩其中。
隨著項渠身形逼近,劍意越來越強,漫天劍光幾欲凝成實體,一道又一道,斬在那光幕之上。
待到那諸多劍意消耗殆盡時,項渠已然揮劍而至。湛盧劍裹著強橫劍意,攜項渠一斬之威,砍在王禪祭出的光幕之上。
這一番兩相碰撞,一陣洶湧的氣浪向四周衝擊而來,在場諸人連退數步,方才穩住身形。
一片光華落幕,項渠持劍而立,神情凜冽。王禪身形趔趄,與韓彥二人重重踩在屋頂,連連後退。
王禪不禁歎息,暗忖:“我初見項渠,便覺他氣運甚隆,一時不明所以。現今湛盧劍出鞘,才見端倪,原來竟是身懷天子之氣。隻是自夏帝斬天後,天道便已殘缺,他哪裏來的天子氣運?”
韓彥心中一凜,頓感淒然:“嗬,好個項梁!之前席間飲酒之時,我見你言語恭敬,謙虛謹慎,隻道你與兄長項渠不同,原來也不過是個口蜜腹劍的狡詐小人。”
他正怒火中燒之際,聽得項顏歎了口氣,道:“咱們是否先上稟君上,亦或是知會張相一聲,再做打算?”
項梁道:“父親,君上天性純孝,敦厚善良,咱們若將此事上稟,以王禪之盛名,君上定以國士之禮待之。屆時他便有機可乘,讒言迷惑君上,助其重建邦國。至於咱們那位張相國,雖位高權重,不過逞口舌之利者,孩兒以為毋需理會。”
顏輕輕撫須,沉吟不語。
張信這人,雖是魏國生人,朝中上下卻隻知其籍貫,不知父母師從,來頭極是神秘。
他侍奉魏王左右之時,倒是隱約聽君上曾有提及。張信出仕,竟是在別國為官,極受君王賞識,還被受封為武信君。後來張信官場失意,遭受本地士族排擠,這才迴了魏國。
魏王久聞張信之能,知他廣有神機。於是請他出山,官拜相國。
項渠道:“還有王禪那名為韓彥的徒弟,我看他氣度非凡,更為韓國國姓,想來不是一般人,不是韓王後裔,便是韓國權貴。如此人物,竟甘當王禪扈從,必有所圖謀。”
項顏搖頭道:“渠兒,為父倒不如此認為。想他韓國新亡,硝煙狼藉之際,能有什麽圖謀,不過是流亡至此,唯恐身份泄露,於他不利,是以隱瞞不說。”
項渠道:“父親,多說無益。咱們今晚便取了二人首級,也無需奏稟君上,隻當他們從未到過金陵。”
項顏點頭道:“嗯。也隻能如此了。隻是此時須做得隱秘,神不知鬼不覺,以免生出事端。”
項渠笑道:“嗬嗬,父親也太瞧得起那王禪那廝啦!不過是個失了修為的斬道者,用不得三招兩式,便教他死於我的方天畫戟之下。”
韓彥於房外潛伏,聽到此處,不禁冷汗直流:“老師隻道項顏父子三人心懷叵測,會通稟魏王以後再做打算,是以安排我潛行偷聽,豈料這三人如此膽大妄為,竟欲直接置我們於死地。”
他此時心生雜念,不覺心中怦然,唿吸加重,竟渾然忘卻自己正置身陷境之中。
忽聽一聲厲喝:“何人在此窺探!”話聲未落,便有一股奇勁破空,如同實質一般,竟撞破門窗,向韓彥藏身之處,襲擊而來。
倏忽之間,韓彥隻覺心跳驟停,更不遲疑,猛然翻身跳起,向屋頂躍去。
此時,項顏父子三人已從房間追了出來。項渠喝道:“府中上下戒嚴,有刺客行兇!”
其聲由近及遠,登時傳遍府邸。衛士仆役紛紛出動,各房各舍,先後亮燈,一時間項府燈火通明,人聲嘈雜。
項顏環顧四周,神情凝重,沉聲道:“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夜探我項府!渠兒,可曾看清來人?”
項渠雙目神光閃動,淡淡道:“模樣雖未瞧見,但身形錯不了,必是那韓彥無疑。”
項梁冷笑道:“嗬,那王禪果然厲害,竟有此一招。既給他們窺得咱們密謀,看來想不殺他們都不行啦!”
項渠道:“那賊子該未走遠,吾弟護著父親,且待我上屋頂查看,今日如何都不能放跑了那廝。”說罷,縱身一躍,來到屋頂。
韓彥伏在房頂,隻覺胸中窒息,渾身疼痛難當,心中暗驚:“好渾厚的掌力!我反應稍遲些許,怕是要重傷於此。”
他喘息未定,一麵暗自運功療傷,一麵伺機待動,忽聽項渠竟也要上來屋頂,忙雙腳一蹬,如利劍箭一般,向後射出。
項渠才上得屋頂,便見韓彥身影,急吼道:“他在屋頂,眾侍衛封鎖府邸,待我將他擒拿。”
他話未說完,兵器也不及拿,便已高高躍起,朝著韓彥撲了過去。
項顏也趕忙傳令道:“弓弩手準備,但見來人,格殺勿論!”
說話之間,項府已亮如白晝,各處通道、門口,都有人占住,有武藝高強者更飛身上屋,守著屋頂,又有幾隊侍衛於地麵之上,隨著韓彥的身影追逐,喊殺不斷。
當此之時,別說韓彥這麽一個昂藏七尺的男子,便是化作一隻巴掌大小的鳥雀,怕也是難以逃脫。
韓彥心中叫苦:“老師慧眼如炬,這項渠果非常人,不僅修為高深,心思更是縝密。不過片刻功夫,這項府便風聲鶴唳,似鐵桶一般,該往何處去?”
正在他心神恍惚之際,項渠卻已追到身後,厲喝一聲,道:“哪裏走!”
他一麵說著,一麵又是一掌,打在韓彥後背。他這一掌,力道十足,直可裂石斷樹。
韓彥硬生生受了一掌,隻覺腦袋頓時一片空白,身子驟然失力,如風箏斷弦,被掀了起來。
韓彥於半空之中,強咽了一口鮮血,驚鴻一瞥間,見到不遠處有一處矮牆,矮牆下有一堆柴禾。
他心念急轉,便要翻身過去,躲進柴禾之中。忽地被一隻手掌抓住肩膀,一股力道傳來,將自己拖到一處房頂之上。
韓彥站在屋頂,隻覺渾身酸痛,緩緩穩住身形,這才轉頭看去,原來竟是王禪來到,從項渠手中救了自己。
隻見王禪其人,羽扇輕搖,神情悠然,輕笑道:“少將軍親率衛隊,擺出此等陣仗,卻來圍攻我一個徒兒,不知所為何事?”
項渠卻不答話,隻是麵露冷笑,運功於臂,猛地便劈向王禪。王禪忙運起掌力,雙掌齊出,接了項渠這一掌。
二人這一下對掌,俱都使了全力。
隻聽得砰砰聲響,兩股力道激蕩四溢,竟將屋頂的筒瓦盡數震飛,一時間塵土飛揚。
項渠見王禪掌下救人,舉重若輕,心中暗暗歎服:“果不愧為斬道者!雖失了修為,仍能接我傾力一掌,而無半點損傷。”
王禪舉目眺望,緩緩說道:“項公,自葵丘會盟,五國相王而始,韓、魏兩國便結為唇齒之邦。後大夏衰頹,屢敗於諸國,霸業喪失,終為列國蠶食。我韓國因魏國新敗於燕,失雲州八城之地,為全結盟之義,甘願放棄大夏九城,而使魏國元氣漸複。此番我大韓國傾,王禪走投無路,來投項公,項公何以竟施以毒手,竟全不念昔日情誼麽?”
他侃侃而談,聲音並不甚大,卻由近及遠,竟傳遍項府上下,漸漸朝著整個金陵城散開。
這葵丘會盟,韓彥雖未經曆,卻也知其一二,與大夏國之亂休戚相關。
諸國爭霸,兼並戰爭頻仍,而後終於以夏、薑、韓、燕、魏、韓六國為盛。
這六國之中,又以夏國最強。雖也無聖人,然其在經濟、軍事以及政治上,遠邁諸國。
千年以降,人族諸國苦於內亂,又有神族、龍族等諸天虎視眈眈。
夏國國君夏宣王打出“聯妖攘神”的旗號,南交青丘妖族,北抗昊天神族,先後九次兵車之會,終於一匡天下,確立夏國霸主地位。
夏宣王九合諸侯,自以為橫掃天下,諸王莫敢爭鋒,終於而至目空一切。
自葵丘會盟之後,夏宣王以妾代妻,廢嫡立庶,竟與其父妾室私通,而生有一子。
更有甚者,他見其子未婚妻子貌美無雙,竟將之強娶,而使其子以庶母之禮拜見。
夏宣王沉湎於享樂之中,行事荒淫無道,致使民心生怨,天下豪強紛紛叛亂,終致國家覆滅,為列國蠶食。
王禪此時重提夏國之事,便是由於夏國滅國之前,魏、燕兩國曾有會戰,魏國戰敗,被迫割讓雲州八城。
後來韓魏等五國結締盟約,共分夏國,韓國顧及結盟之義,以夏國九城相贈,助其重歸大國之列。
韓彥不禁暗暗歎服,老師此時舊事重提,聲音傳遍金陵,便是要魏國上下皆知項顏所為,使其有所忌諱,不敢過分行事。
項渠何等樣人,如何不明其意,心中暗驚:“老賊心機端的險惡,此時重提舊事,竟欲陷我父子於不義。”
項顏人雖未到,話聲卻已傳了過來,道:“王禪,你本為韓國相國,引十萬韓軍迎戰神族,不想功敗垂成,竟致國亡家破。而後孤身潛逃,投奔我項府,本應克己守禮,不想竟心懷歹念,暗中刺探我項府機密。我要拿你,合乎情理,卻問有何不可?待擒住了你,咱們便去麵見君上,一切事情自有君上定奪。”
韓彥臉色頓時沉了下來。項顏這人竟如此厚顏無恥,分明是他暗藏殺心,如今雙方撕破臉皮,卻反咬一口,歪曲事實,誣賴他人行為不端。
王禪譏笑道:“嗬,項公果然不愧為魏國上將,既驍勇善戰,又富於智謀,隻是膽略稍嫌小了些,竟不敢與老夫當麵敘話。”
項渠指著王禪,怒道:“老賊好膽,竟敢辱及家父。今日便是君上在此,也保不住你的項上人頭。”
韓彥跨前一步,厲聲道:“項渠,你父子口口聲聲要將我們擒住,交給魏王發落,如今我們便與你同去王宮,你敢放人麽?”
項渠道:“嗬,一個行事鬼鬼祟祟的雞鳴狗盜之徒,也敢在此大放厥詞!”
韓彥還待再說,王禪卻伸手攔住,將他護在身後,傳音道:“公子,全神戒備。項渠此時殺氣暴漲,要動手啦。”
項渠神色冷漠,死盯著王禪二人,身上逐漸彌漫出一股可怕的氣流,如浪潮洶湧,將他包裹於其中。
此間眾人見狀,皆暗暗心驚。這般異象,乃是橫練肉身,煉體達到極致方能顯現出來。
世間修士皆由煉體而起,可是肉身能煉到這等地步者,卻是萬中無一,可說世所罕見。
王禪也是暗暗驚:“這等肉身,幾近於法體。煉至大成,便可鑄造不朽之軀,即使人死而身不滅。隻可惜我現今道行不存,隻憑元神維係肉身,不然可施展降魔鍛造篇的功法,與他在力量上一較長短。”
項渠右手緩緩抬起,喝道:“劍來!”話聲未落,一柄通體烏黑的長劍破空而來,落在他手中。
韓彥見那劍渾然無跡,湛湛然而黑色,心中不禁好奇:“這是什麽劍?我怎的竟有一股強烈的壓迫之感!”
王禪歎道:“好一把湛盧劍!據傳此劍之成,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鬥避彩,鬼神悲號!越王初得之,便稱其為天子劍。後來越王身隕,此劍就此消失,下落不明,沒成想竟落入你手中。”
項渠冷笑道:“哼,老賊竟知湛盧之名!你曾斬道,我以此劍斬你,倒也不枉了。”
他手握湛盧,猛地拔高而起,一劍劈下。一道道劍氣橫空而出,如波浪翻滾,朝著王禪二人斬去。
項府諸人凝視項渠,心中皆不勝讚歎。平日與二公子校場演武,素知他武道無雙,卻不知劍道竟也這般了得。
此時,王禪周身也泛起一簇簇光芒。這光芒聖潔無暇,兀自流轉,漸而形成一道光幕,將王禪、韓彥二人籠罩其中。
隨著項渠身形逼近,劍意越來越強,漫天劍光幾欲凝成實體,一道又一道,斬在那光幕之上。
待到那諸多劍意消耗殆盡時,項渠已然揮劍而至。湛盧劍裹著強橫劍意,攜項渠一斬之威,砍在王禪祭出的光幕之上。
這一番兩相碰撞,一陣洶湧的氣浪向四周衝擊而來,在場諸人連退數步,方才穩住身形。
一片光華落幕,項渠持劍而立,神情凜冽。王禪身形趔趄,與韓彥二人重重踩在屋頂,連連後退。
王禪不禁歎息,暗忖:“我初見項渠,便覺他氣運甚隆,一時不明所以。現今湛盧劍出鞘,才見端倪,原來竟是身懷天子之氣。隻是自夏帝斬天後,天道便已殘缺,他哪裏來的天子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