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想當然。」


    辛鸞彎了下嘴角,笑意卻不到眼角,「你親自去問問,晚些迴來報我。」


    ·


    緊接著,兩個時辰後,跟著糜禦醫的眼線迴報鈞台宮。


    「殿下,糜禦醫去了右相府上。」


    辛鸞停下背書,意外地抬眼:「申不亥?」


    ·


    「右相救我!」


    申不亥中山城的府邸中,糜太醫抓著一張手書,聲音都開始發顫了。


    他去汪壺那裏不過是試探一問,沒有想到真的讓汪壺拿出了一張下山城染疫的單子來,腦子轟得一聲便懵了,再細看這手狀的署名就是當日頂替他的時風月,他心虛在前,打定主意這是辛鸞設了什麽套子讓自己鑽!


    「右相救我!這手狀說的下山城情形如此嚴重,卑職不敢上報,又不敢不報,報了怕耽誤家國大典,不報怕真的延誤了這上所說的病狀——還請大人指點!」


    糜太醫不知道的他手中這張已不是時風月最早交上來的那一張了,汪壺接到了他的傳話隻找迴來一張被老鼠磕得七七八八的廢紙,汪壺害怕上麵追責自己耽擱,便重寫一張狗屁不通、誇大其詞的狀紙來。


    「這一看就是危言聳聽之言!」


    申不亥在府上隻穿著單衫,這大熱的天,鐵風扇在冰上打著轉,源源不斷送來涼風,他卻還是因為燥熱露出明顯的不耐煩和鄙夷來,「什麽死者將近百人,若真的死傷這麽多,還用得著這個醫女來上報不成?」


    右相這般說,糜太醫心中就有底了,「那……這張狀紙……」


    申不亥麵色沉肅:祭神大典是萬萬不能耽誤的,他的掌上明珠昨日還垂頭笑著說殿下待她脾氣極溫柔,言語神色之間能看出她對高辛氏這位主君極是心儀,西君榮華富貴的例子就擺在那裏,這樣一個同台祭神的大好時機,他這個當爹的不能耽誤她!


    想到此,申不亥立刻起身,掀開身側最近的燈罩,把那狀紙一遞——


    「右相……?!」糜太醫驚叫起來。


    火舌舔過一卷薄紙,申不亥抖了抖,立刻化作片片黑色飛灰。


    「現在正大典,有什麽事情都等大典結束之後說。」


    不容異議,不準質疑,無所謂探查,也無所謂問詢,申不亥一拍腦袋,決定了。


    「可殿下那裏……」糜太醫還是不安,想要右相一個準話。


    「推遲個五日還翻不出天來!」


    申不亥煩了,當即駁斥他,「興許大家一看祭神大典,上天降福就都痊癒了呢!殿下那裏也都是聽醫署的報告,你傳我的令——把下山城的醫署關了,就說有司鋪排大典人手不足,讓吏員都上中山城幫忙!」


    ·


    可當時的申不亥一定預料不到,他自己隨口一句吩咐,將會給渝都帶來怎樣的劫難。


    很快,五月十五的太陽升了起來。


    眾臣紫袍玉帶、氣度軒昂,踩著時辰來到祭神台下,按官職部院分別列班於祭壇兩側,他們身後由古柏節製著,是已有序入場等候的一萬餘百姓,距離這些官員一楹之地,是搭建好的圓形高壇,九架夔鼓與祭火簇擁著高台,朗朗晨光之下,有堂皇的威儀。


    衙門各口的堂官位列前麵,與他們站得近的還有今日要受封的功臣良將,申不亥一眼掃去,見鄒吾附近已經有向繇捷足先登,此時距離大禮開始還有一段時間,重臣都在散散慢慢地列班,他便悠哉哉地踱到自己的侄孫身邊,拍了拍他身上光鮮的明光鎧。


    「侄孫,這次大勝有你,我們申家真是揚眉吐氣!」


    申豪一看就是通宵未睡,離近了還能聞到他身上的脂粉味道,小飛將軍不妨他叔公忽然身後這麽一拍,闔著眼險些沒被拍得一趔趄。待他揉著眼迴頭,看到他叔公,很是沒大沒小地迷迷糊糊地打了個招唿,「……嗯,是叔公啊……好說好說。」


    申不亥不知道從哪裏掏出小木梳,梳了梳他灰白的鬍子,「侄孫你聽說了嚒?東境已經發布你的通緝令,你一個,武烈侯一個,何將軍一個,每人千金,邑萬戶……」


    「哈哈哈哈哈哈哈——」


    申豪一個沒忍住,仰著頭抱著肚子地笑將起來,「那行啊,讓他們來取我性命吧,我看是誰這麽能耐,能得到我這份千金!」


    申不亥也知道自己這個侄孫的本事,他們申家小輩最出息的一個,說起東境的通緝不過是當個笑料。


    「我這幾日迴來都幹什麽正事,叔公,東境那邊還有什麽消息?」


    申不亥一撫長須,笑意可掬,「有啊,最大的笑話就是他們神京的移宮案了,辛澗要封他那大兒子為太子,誰知道那大兒子不受,二兒子倒先一份難平,帶著兵就闖進了鸞烏殿外,說大哥不肯受太子位卻把占鸞烏殿,叫囂著大哥』移宮』。」


    「結果呢?」


    「亂糟糟的,還沒報迴來呢。」


    「辛襄幹嘛不受太子位?辛澗的幾個兒子,也就他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了。」


    「誰知道呢?可能是剛輸了敗仗,不好意思領受罷,但賜婚事公子襄倒是接了,前幾日完婚,說來,好像辛和逼宮,還驚了新婦的駕……他們也真是的,我們還沒打過去呢,結果自己先亂起來了……」


    正說著,八十八員蒙麵琵琶女忽地從祭台後側兩麵出場,各個稥衣玉影,步履裊娜,一時所有官員的目光都被吸引了過去,隻見她們款款而行,抱著琵琶繞行祭台之下坐好,疊起腿,垂著眼簾,各自轉軸撥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與渡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麥庫姆斯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麥庫姆斯先生並收藏誰與渡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