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襄說到最後,濟賓王已疲乏地闔上了眼。
此時暮色四合,這一日最後的紅光慘烈地於簷下,角度曲折地照進來。他輕輕應,“嗯,為父知道了。”
·
第二日,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晌午時分,大理寺丞向辛襄急報,說:有線人傳來消息,於神京城三十裏外的甸永村發現刺客身影。辛襄聽聞哪裏還坐的住,立刻策馬飛奔出城與大理寺的精銳匯合,說要協助他們一起行動,若有機會想要親拿賊人。
大理寺中,領頭的人是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姓鄭,出自世代捕盜之家,下頜上蓄著一圈硬邦邦的黑色絡腮胡子,是位身經百戰的老吏。一連幾日接觸,鄭吏也與公子襄有了幾分交情,知道此人雖然是王宮貴胄,卻沒有那些權貴的矯情毛病,身手不凡不說,還聰明忠勇異常,他說來幫忙,鄭吏也十分幹脆,點頭答應間與一幹手下與公子襄並轡,急奔甸永村。
隻是沒想到,他們一行十幾個能吏武將快馬疾行,於村外半裏處換裝,小心潛入村中還是遲來一步,待他們包圍了那個所謂的窩點攻入,才發現裏麵早已是人去樓空。
土胚房中,火爐上還坐著溫熱的銅甑,裏麵是吃剩下的羊肉泡飯,而地上,分明散亂的腳印,還可見是重靴踏出的痕跡。鄭吏狠狠罵了一聲娘,一番搜索之後,隻翻找出些養護鎧甲、兵刃的油膏,想來是賊人早早的就得到了消息,竄逃了。
村外馬騾嘶鳴,車輪粼粼,他們無從得知賊人們逃向何方,鄭吏隻能招唿著手下幾人去問詢問詢四周的的村民,看能不能打探出什麽線索,而他自己,則心事重重地在土培毛房裏轉著圈的踱起步來。辛襄渾身緊繃地站在破陋的木桌前,一手提著兵器,一手摩挲打量著那裝著油膏的黑瓷瓶。
“質地細膩,色澤透亮,觸手生溫——這是難得的黑玉。”
辛襄緊鎖著眉頭,這玉石在他生活中或許平常,但是,他低聲問,“尋常的流寇遊勇能用得起這樣的東西嗎?”
“哪個跟你說過騰蛇氏是流寇遊勇?”
鄭吏的官話十分生硬,他走過來結果那瓷瓶,一張臉沉肅道,“騰蛇氏在前朝的地位就好比我朝的赤焰軍,你當是很好暗中培植的嚒?不僅他們的兵器到鎧甲的製式都絕難打造,幕後人要極懂得調教,更是要真金白銀砸進去——沒有能力,沒有渠道,沒有錢,怎麽可能養得起這群人。”
整個天衍朝內,有這樣的能力的人,屈指可數。
日影西斜,辛襄看著鄭吏的眼睛,無端生出一絲不安來。
那一刻,他幾乎是在顫聲問,“既然幕後之人有如此能力,另養一支武裝不好嗎?培養一群惡貫滿盈的反賊是要做什麽?”
“誰知道呢?”鄭吏輕飄飄地搖了搖頭,隨口道,“要麽是閑的,要麽就是掩人耳目圖謀造反罷。”
鄭吏卻沒有想到,他這一句玩笑就如同一聲巨雷,刹那間,辛襄的神情都變了!
·
他來不及說話,一張臉慘白慘白的疾奔出屋,手指忙亂地解開屋外絆馬鞍上胭脂的馬繩,掀起袍子立刻翻身上馬。鄭吏被他突然的發作搞得一頭霧水,在身後急急喊他,辛襄卻一句話也來不及說,猛地一拍馬臀,胭脂“得”地一聲一躍數丈,一騎絕起了一丈高的煙塵。
棘原雖是東方,但地理位置上還是偏北,入冬之後,酉時的天便已是全黑了。
辛襄一路疾馳,在馬上不敢耽擱,他渾身緊繃著,看著逐漸西沉的太陽,無端的恐懼和懷疑牢牢地攫緊了他。他胯下的“胭脂”姑娘也噅噅嘶鳴著,感覺到了主人的急迫,撒開四蹄狂奔時在越來越重的夜色中吐出濃重的白霧。
如此奔馳了半個時辰,天已然全都黑了,漆黑的官道上行路越發艱難,胭脂縱然是罕見的良馬,如此竭力狂奔,蹄下也難免開始有些疲憊淩亂。而此時冬夜的冷風撲麵,刮擦著辛襄的臉一陣一陣的疼,他一顆心有如擂鼓,後心額頭都在夜奔中滲出汗水來,他來不及心疼他的馬駒,隻能狠狠地夾著胭脂馬腹,不敢讓她稍稍停頓片刻。
如此又奔出了幾裏,他終於看到了最後的驛亭,遠遠的,神京東城外郭大門隱隱綽綽的亮著幾簇燈火,可他待他奔近了些,陡然發覺城門處黑漆漆的,顯然是緊閉著的。
辛襄心裏咯噔一聲,人還未近前,他先唿喝著自報身份,朝著城門上大叫著:“開門!”
城門上的守衛聽到聲音,遲疑地探出頭來,看著城下的一人一騎,似乎還在猶豫。
辛襄不禁怒了,大聲喝問:“認不出我是誰了嗎?你們今天守職負責的是誰!讓他出來開門!”
此時暮色四合,這一日最後的紅光慘烈地於簷下,角度曲折地照進來。他輕輕應,“嗯,為父知道了。”
·
第二日,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晌午時分,大理寺丞向辛襄急報,說:有線人傳來消息,於神京城三十裏外的甸永村發現刺客身影。辛襄聽聞哪裏還坐的住,立刻策馬飛奔出城與大理寺的精銳匯合,說要協助他們一起行動,若有機會想要親拿賊人。
大理寺中,領頭的人是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姓鄭,出自世代捕盜之家,下頜上蓄著一圈硬邦邦的黑色絡腮胡子,是位身經百戰的老吏。一連幾日接觸,鄭吏也與公子襄有了幾分交情,知道此人雖然是王宮貴胄,卻沒有那些權貴的矯情毛病,身手不凡不說,還聰明忠勇異常,他說來幫忙,鄭吏也十分幹脆,點頭答應間與一幹手下與公子襄並轡,急奔甸永村。
隻是沒想到,他們一行十幾個能吏武將快馬疾行,於村外半裏處換裝,小心潛入村中還是遲來一步,待他們包圍了那個所謂的窩點攻入,才發現裏麵早已是人去樓空。
土胚房中,火爐上還坐著溫熱的銅甑,裏麵是吃剩下的羊肉泡飯,而地上,分明散亂的腳印,還可見是重靴踏出的痕跡。鄭吏狠狠罵了一聲娘,一番搜索之後,隻翻找出些養護鎧甲、兵刃的油膏,想來是賊人早早的就得到了消息,竄逃了。
村外馬騾嘶鳴,車輪粼粼,他們無從得知賊人們逃向何方,鄭吏隻能招唿著手下幾人去問詢問詢四周的的村民,看能不能打探出什麽線索,而他自己,則心事重重地在土培毛房裏轉著圈的踱起步來。辛襄渾身緊繃地站在破陋的木桌前,一手提著兵器,一手摩挲打量著那裝著油膏的黑瓷瓶。
“質地細膩,色澤透亮,觸手生溫——這是難得的黑玉。”
辛襄緊鎖著眉頭,這玉石在他生活中或許平常,但是,他低聲問,“尋常的流寇遊勇能用得起這樣的東西嗎?”
“哪個跟你說過騰蛇氏是流寇遊勇?”
鄭吏的官話十分生硬,他走過來結果那瓷瓶,一張臉沉肅道,“騰蛇氏在前朝的地位就好比我朝的赤焰軍,你當是很好暗中培植的嚒?不僅他們的兵器到鎧甲的製式都絕難打造,幕後人要極懂得調教,更是要真金白銀砸進去——沒有能力,沒有渠道,沒有錢,怎麽可能養得起這群人。”
整個天衍朝內,有這樣的能力的人,屈指可數。
日影西斜,辛襄看著鄭吏的眼睛,無端生出一絲不安來。
那一刻,他幾乎是在顫聲問,“既然幕後之人有如此能力,另養一支武裝不好嗎?培養一群惡貫滿盈的反賊是要做什麽?”
“誰知道呢?”鄭吏輕飄飄地搖了搖頭,隨口道,“要麽是閑的,要麽就是掩人耳目圖謀造反罷。”
鄭吏卻沒有想到,他這一句玩笑就如同一聲巨雷,刹那間,辛襄的神情都變了!
·
他來不及說話,一張臉慘白慘白的疾奔出屋,手指忙亂地解開屋外絆馬鞍上胭脂的馬繩,掀起袍子立刻翻身上馬。鄭吏被他突然的發作搞得一頭霧水,在身後急急喊他,辛襄卻一句話也來不及說,猛地一拍馬臀,胭脂“得”地一聲一躍數丈,一騎絕起了一丈高的煙塵。
棘原雖是東方,但地理位置上還是偏北,入冬之後,酉時的天便已是全黑了。
辛襄一路疾馳,在馬上不敢耽擱,他渾身緊繃著,看著逐漸西沉的太陽,無端的恐懼和懷疑牢牢地攫緊了他。他胯下的“胭脂”姑娘也噅噅嘶鳴著,感覺到了主人的急迫,撒開四蹄狂奔時在越來越重的夜色中吐出濃重的白霧。
如此奔馳了半個時辰,天已然全都黑了,漆黑的官道上行路越發艱難,胭脂縱然是罕見的良馬,如此竭力狂奔,蹄下也難免開始有些疲憊淩亂。而此時冬夜的冷風撲麵,刮擦著辛襄的臉一陣一陣的疼,他一顆心有如擂鼓,後心額頭都在夜奔中滲出汗水來,他來不及心疼他的馬駒,隻能狠狠地夾著胭脂馬腹,不敢讓她稍稍停頓片刻。
如此又奔出了幾裏,他終於看到了最後的驛亭,遠遠的,神京東城外郭大門隱隱綽綽的亮著幾簇燈火,可他待他奔近了些,陡然發覺城門處黑漆漆的,顯然是緊閉著的。
辛襄心裏咯噔一聲,人還未近前,他先唿喝著自報身份,朝著城門上大叫著:“開門!”
城門上的守衛聽到聲音,遲疑地探出頭來,看著城下的一人一騎,似乎還在猶豫。
辛襄不禁怒了,大聲喝問:“認不出我是誰了嗎?你們今天守職負責的是誰!讓他出來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