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曆一九一四年七月十八日 帝部柏盧/某處


    首先感受到的是刺眼光芒。包覆在祥和的飄浮感下,享受霎那的安息。令人想委身在這股溫暖與有些刺癢的感覺中的渾然忘我。忘我?對了,似乎遺忘了什麽。但究竟是什麽啊?我究竟忘記了什麽事?


    隻不過還來不及思考,那個就突然顫抖起來。稍微遲了一會兒,腦袋理解到寒冷。刺痛肌膚的冷。就仿佛呱呱墜地的嬰孩首次品嚐到的寒冷。不過當事者沒時間去感受它。


    突如其來地,在已知卻又未知的感覺襲擾下,陷入錯亂的那個,同時感到強烈的窒息感而痛苦掙紮起來。


    肺部、全身、細胞嘶喊著給我氧氣,令人難以忍受的痛苦。無法保持冷靜的思考,那個隻是一味地痛苦掙紮。


    無法隨心所欲的感覺,隻能難受掙紮的苦楚。被這一切猛烈摧殘的痛苦,輕易就讓那個的意識混濁不清。然後身體從許久不曾哭過的人類意識下解放,反射性地開始哭泣。


    意識混濁,自我都混亂了的那個,接著睜開眼睛,感受到一片灰色的天空。朦朧的世界……不對,蒙朧的是視線嗎?戴著度數不合的眼鏡所看到的扭曲世界。輪廓模糊不清,色彩混濁的視野,就連長年沒有情緒起伏的那個也感到不安。


    在經過客觀時間三年左右之後,總算開始取迴自我意識與外型的那個,感受到的是一片純粹的混亂。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我究竟是怎麽了?然後進入到尚無法長時間保持意識的器皿中的那個,依舊沒有迴想起來。所以那個無法理解,那道逐漸昏沉的意識所勉強捕捉到的嬰兒哭聲,為什麽會讓自己覺得丟臉。


    姑且不論成熟的大人,嬰兒本來就是會哭。對於應當庇護,給予公平機會的嬰兒,不該感到「丟臉」才對。因此,那個隨後就對自己知覺混濁不清而沒有意識的情況感到由衷放心,同時將這印象朦朧的恥辱丟到記憶的深處。


    之後,盡管意識模糊,但總算是理解現況的那個,感受到的依舊是一片徹底的混亂。明明記得是在山手線的月台上,但等迴過神來後,卻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身處在石造的厚實西洋建築物裏頭,讓疑似褓姆的修女擦拭嘴角。假如這裏是醫院,還可以理解是發生意外。視野會變得混濁,也可以認為是受傷的影響。


    然而等到眼睛可以清楚視物後,透過昏暗光源看到的,卻是一群穿著古老服飾的修女。選有那昏暗的光源……要是沒看錯,應該是搞錯時代的瓦斯燈吧。


    「小雅,來,啊——」


    同時還察覺到了一個異狀,就是室內看不到任何電器用品。就二〇一三年的文明社會來說,這個空間有太多老早就被淘汰的骨董,並且缺乏電器用品。這些人是門諾會保守派,或者亞米胥派嗎?(注:推祟清貧,排斥現代設備的基督教派)但就算是這樣……為什麽?自己為什麽會在這種地方呢?


    「小雅?小雅?」


    難以理解的狀況。不斷加深的困惑。


    「好了,乖乖張開嘴巴喲,小雅。」


    現在的問題就是,搞不清楚目前的狀況。於是,那個就將視線移到方才遞到眼前的湯匙上。不過,就算注意到湯匙的存在,他恐怕作夢也想不到那是朝自己遞來的吧。隻覺得那個叫小雅的家夥怎麽還不趕快吃啊。


    不過在陷入深思的那個麵前,修女也終於不耐煩了。隻見她帶著和藹卻也不容拒絕的笑容,把遞來的湯匙塞進那個的口中。


    「不可以挑食喔。乖,啊——」


    這是一匙燉爛的蔬菜。不過這一匙卻也將無庸置疑的現實,清楚明白地擺在無法理解的「譚雅」麵前。


    燉爛的蔬菜。被塞進嘴中的隻有這個。但就被迫吃下這口蔬菜的本人而言,這令他難以理解的事態,讓情況變得更加混沌不明了。換句話說,那個……也就是我,即是對方口中的小雅。


    於是他發自內心呐喊著——為什麽?


    西元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四日 美國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四日,受到美國海軍研究署「office of naval researr)」的調查委托,菲利普·津巴多博士的研究團隊在這一天開始某個實驗。預定的實驗期間隻有短短兩周。實驗的目的,是要針對海軍麵臨到的海軍陸戰隊軍事監獄的問題,進行基礎的資料收集。


    被募集來參加這項實驗的受驗者們,全是身心健全的一般大學生。


    然而實驗開始才第二天,就麵臨倫理層麵上的重大問題。扮演遭到拘禁的囚犯角色的人,遭到扮演看守角色的人責罵羞辱,甚至直接的暴力行為。此種禁止行為頻繁發生。最後甚至發展到實驗開始才短短六天就緊急中斷的事態。


    該實驗即是之後眾所皆知的「史丹佛監獄實驗」。不過有別於倫理上的問題,這個實驗結果就心理學上的觀點,很諷刺地富含極具啟發性的內容。先行研究的「米爾格倫實驗」與這個「史丹佛監獄實驗」揭發了人類的性質。


    在封閉環境下的個人會服從權威與權力,擁有權威與權力的人會無限製行使。針對這種「權力服從」的現象進行分析後,結論相當具有衝擊性。令人驚訝的,這種現象與個人理性、良知、個性無關,是經由個人扮演的角色上顯著的「去個性化」所誘發出來的。


    換言之,這兩項實驗明確透露出人類會服從環境,甚至無視於個人的個性與良知。若是說得極端一點,就是任何人都能夠勝任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看守(注:納粹德國時期所建立的最主要集中營和滅絕營)。


    就結論來講,人類會受到環境規範,遠超出個人的本質。


    當他在大學學到他們是這種生物時:心中感到的不是不對勁,而是原來如此。


    小學時,人人都曾在義務教育下學到人皆生而平等的概念吧。當時我們學到,每個人都是平等且無法取代的重要存在。然而有別於這番表麵話,我們輕易就能發現到不平等的情況。


    為什麽前麵座位的學生個頭比自己高大?


    為什麽班上有些人擅長玩躲避球,有些人卻不擅長?


    為什麽隔壁座位的學生連這麽簡單的問題都答不出來?


    為什麽後麵座位的學生就是無法安靜聽老師上課?


    然而,小學生身處在要當個「好孩子」的環境下。哪怕大家都不太一樣,也要說大家都是重要的存在。害怕要是不遵從這番表麵話,就會被當成是「壞孩子」。


    所以「好孩子」努力不讓自己淪為「壞孩子」。


    然後等到在補習班準備國中會考時,「好孩子」就開始在心中鄙視「壞孩子」,避免與他們來往。考到好的國中,再升上升學率高的高中,最後進入名門大學。以最短的距離行駛在這條軌道上,在所給予的規則與條件下盡善盡美。


    要在這種環境下持續扮演「好孩子」,就是確實不斷達成他人要求,不違背任何期盼。


    每天依照要求的反複麵對參考書與課本,與同學們比拚成績。以這種感覺身處在考試戰爭之中的他們,將那些成天遊玩的學生們視為輸家。在成績就是一切的環境中,他們很自然地鄙視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隻是另一方麵,他們大都也不怎麽相信自己的腦袋有特別聰明。畢竟他們那少許的自傲,早被同年級那群真正的天才們挫敗很久了。


    當他們還在埋首苦讀時,那些家夥則是若無其事地獲選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或是數學奧林匹克。要跟那群一臉把解出正確答案當成理所當然的天才們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絕不能隻付出尋常的努力。隻不過,縱使戴著扭曲的眼鏡,他們仍有學習至足以理解現實的程度。


    考生們不管願不願意都會明白到,想要擁有雙


    親那樣的收入,最起碼也要考上優秀的大學,找到一份出色工作。於是他們成為符合年輕人風範,充滿上進心的集團。當中對於落後的畏懼,伴隨著致命性的恐怖。所以隻能緊緊攀附著書桌不放。


    當身處在這種世界掙紮的他們平安突破考試戰爭,考上被稱為名門也不為過的大學後,遊戲規則就變了。不管願不願意,他們當中大部分的人都會察覺到,不再依照「優秀成績」,而是依照「你做了什麽?」來進行評價的世界開始了。


    麵對這種規則變化,隻要是能妥善適應新環境的人就有辦法應付。


    一邊遵守規則、鑽規則的漏洞、恥笑規則,一邊受到規則的束縛。


    到最後他們所學到的,就是規則是讓係統最佳化所不可或缺的存在。毫無規則的自由隻是單純的破壞;毫無自由的規則隻是單純的暴政。因此,他盡管也討厭遭到束縛,卻同時為無限製的自由感到憂慮。


    他無法理解上課遲到的人在想什麽;無法理解醉倒路邊的人究竟有何價值;無法理解老是在提倡精神論的體育係人類的腦袋。


    相對地,他則是對自己能與針對規則和自由的關係性,提出「合理性」解釋的芝加哥學派1相遇一事,感到欣喜若狂。隻要能遵守規則,就能行駛在軌道上。邊隱瞞自己是阿宅的事實,邊在大學扮演勤勉的學生。要他說的話,所謂在規則限製下的自由就是這麽一迴事。


    與他愉快來往的友人,除了高中時代的朋友外,就是在大學遇到的那些物以類聚的家夥。邊在學校培育人際關係與能力,還消磨出社會前的閑置時間。當然也勤於投資個人資本,夙夜匪懈學習某種程度的語言與文化修養。之後再伴隨著名為學曆的信號理論(注:提示足以讓對方信服的信號可獲得優秀成果的理論),隨即成就出一名受世人讚賞的優秀學生。


    隻是人們對這種人的要求,意外地並不是能力,而是極為注重他在紙麵上的情況。入社考試的成績優秀、名門學校出身,外加上跟麵試官熟識的人,對招募負責人來說算是最無從挑剔的人選吧。在這種理由下,大學生失業潮也不算什麽阻礙了。


    畢竟起跑點不同啊。倘若要照事實遊說,就是讓分賽。在麵試前先去拜訪公司內的學長姐是理所當然。不僅如此,還邀請人事部的招募負責人去喝酒聊天。


    更別說國高中直升學校的學長,還有大學時代的前輩是負責雇用的人了。他們甚至直接指導他「那間公司的人事部正在找這種人才,最好是用這種方式去進行麵試」。在這些機緣搭配下,隻要有一般人的水準,就沒必要煩惱找不到工作。隻要不挑工作,就能得到不愁吃穿的薪水。成為唯唯諾諾地執行命令,確實完成分內工作的社會齒輪。於是「仆」的第一人稱,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私」了(注:日文的第一人稱,仆變成私表示從少年變成大人)。


    工作價值?自我風格?創造力?隻要有支付正當的勞動報酬,就絕不會插嘴工作內容的社會齒輪。這樣對公司來說,必然會是能確實滿足薪資價值,達成分內工作的最佳人才。毫無底限地遵從企業的理論,率先追求利益。要習慣這種當企業走狗的人生,其實也不怎麽辛苦。


    沒心沒肺?生化人?冷血無情?非人哉?會因為這種煩惱感到動搖也隻有一開始的時候。因為難以理解這種太過難堪的嘶吼,對試圖動用暴力的人類狂態感到恐懼。但隨後也就習慣了。跟在學的時候一樣。


    人類是會適應狀況變化的生物。所謂的適應環境,總之就是扮演好他人給予你的角色,如果是看守就做好看守的角色,如果是囚犯就做好囚犯的角色。他就像這樣,往來在工作與興趣的世界裏,過著平穩生活。當然,工作是以有效率的方式進行。為避免自己寶貴的閑暇時間遭到浪費,所以遵從企業的各種要求,極力避免工作上的失敗。


    拜這所賜,讓他在年過三十的時候,終於讓薪資追上雙親的收入,確實踏上了出人頭地的道路。然後,對於企業的忠誠與對上級的忠實獲得好評的他,在人事部內順利晉升,最後被賦予人、事部課長一職作為他的試金石。


    對,對呀。我有著重要的工作。就算是再怎樣天大的誤會,我也沒有任何理由,必須讓修女用湯匙把燉爛的蔬菜塞進嘴中。還特地惹人厭地叫我「小雅」。光是沒有對此憤怒地大吼大叫,就足以稱唿我為紳士了。


    當我伴隨著焦躁情緒,正準備起身抗議「為什麽要叫我……」的時候——


    刺痛的腦袋,突然迴想起不愉快的記憶。


    西元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日本/東京


    「為什麽,為什麽是我!」


    為什麽?當然是因為你的性價比太低。外加上缺勤太多。最後是直屬上司呈報,你盡管額度不明,但似乎背負消費性貸款的多重債務。最後,要去給企業雇傭醫生做的診療,你也拒絕到底。就結論來講,你很明顯就是會增加公司成本的員工,要是讓你搞出什麽不詳事件,導致企業的社會信賴度下降那還得了。「那本公司有任何理由留你下來嗎?」真想這樣反問迴去。不過礙於法規,隻能將內心話藏在心底,盡可能地鄭重迴答。


    「你已經連續兩次未達成pip。在明白這點後,公司基於正當的業務命令,要求參加協助達成pip的研修課程你也拒絕,還不時無故缺勤。」


    說我骨子裏瞧不起人?那又怎樣?法規可沒禁止我這麽做。企業是追求利益的團體,可不是社會廢物的扶養機構啊。


    「因此我認為,與其讓長年對公司做出貢獻的你遭到懲戒性解雇,選擇自願離職對你來說也比較好吧。」


    雖說這樣非常浪費時間,但這也是工作。


    「叫我去幹從未幹過的外勤業務,算什麽研修啊!」


    「對公司而言,這是一種挽救業績惡化的對策。是讓管理階層去了解業務人員的心情,促使他們摸索出更加優秀的管理方針,所必須要進行的研修課程。」


    隻不過也真的是累了。對付這些哭得不停、大吼大叫,隻想要依賴組織過活的家夥們,還真是麻煩到極點了。如果哭一哭就能改變結果,那好啊。作為營業的一環,我承認這種戰術。但是平常老罵人是無血無淚的怪物、老板的走狗、生化人什麽的,等到要依靠我了,才在那邊鬼吼鬼叫就實在是——


    我明白自己是個低劣的人類。無法與天才相提並論,就算努力也達不到英才的水準,人格也極為扭曲。總之就是個不正常的自卑感聚集體。


    徹底善良的人類讓我自覺形穢。而在偽善方麵,擁有會被社會公認是有良知的水準,但正因為如此,才會在腦中嘲笑自己,這隻不過是偽善。


    然而,盡管自己如此醜陋,也依舊能自豪,自己比眼前哭叫的廢物要強得多了。畢竟就性價比來講,自己始終保持粹優秀成績。所以在解雇麵臨統整的部門裏的員工時,盡管麻煩也依舊會做得盡善盡美。再來就是沿著軌道繼任部長之位吧。今後的人生應該是一帆風順。


    ……本該是這樣才對。


    動腦想到這裏的他,總算是迴想起那段不愉快的經曆。


    雖說人類本是種政治性的生物,但會遭到解雇的人類,似乎是種比起倫理和社會一般常識,更優先選擇自己一時衝動情感的動物。該說跟學曆菁英兼好孩子的集團不同,會放任情感支配自己的人類終究是比較多嗎?部長都特別警告自己在月台上要小心背後了,自己卻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咚,身體突然被某人推了一把。從月台上莫名緩慢地飛了出去。於是,我的意識就在目睹火車駛來的時候中斷了。


    接著等到迴過神來後,自己隨即遭遇到一件真是豈有此理的荒唐事。


    「你們真的是活著的生物嗎?


    」


    「抱歉,請問你是哪位?」


    一名常在樣板小說裏看到的老人,正歎著氣在觀察自己。答案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我奇跡似地活了下來,雖然醫生正在幫我診療,但我卻無法正常認知這個情況。也就是說,我的眼睛或腦部可能出現了嚴重障礙。


    第二種,這是我在彌留之際的妄想或是幻覺。可能是我人生的走馬燈。


    第三種,我體驗到莊周夢蝶的經曆,然後在現實世界被叫醒。我可能睡昏頭了。


    「……我深深感到你們是群人性失常的家夥。竟有著這麽無聊的想法。」


    他能讀我的心?這要是事實,基於隱私權與各種保密義務上,還真是令人極為不樂見又不悅的行為。


    「沒錯。讀你們這些對他人毫無同情心的家夥的心,確實是令人不悅的行為。」


    「真令我驚訝……沒想到惡魔真的存在。」


    「還以為你要說什麽,結果居然是這個啊。」


    可能超脫世間常理的存在隻有神和惡魔。如果神存在,就不會放任世界變得如此不可理喻。因此,這世上沒有神。故得證,眼前的存在是惡魔。證明結束。


    「……你們這些家夥,是想要造物主過勞死嗎?」


    你們?用的是複數。也就是說,除了自己外還有其他人。我該對自己有很多夥伴這點感到欣慰嗎?有點微妙。我雖沒有打從根本地討厭自己,不過也沒有很喜歡。


    「最近很多啊。像你們這種瘋狂的靈魂。為何不倚靠人性的進步尋求解脫?就這麽不想達到涅盤嗎?」


    「人性是伴隨著社會進步演變而來的吧。」


    羅爾斯的正義論2非常了不起。不過沒辦法套用在現實生活當中。人類區分為擁有者與未擁有者。理論上的假說或許很有趣,但現實生活中,擁有者不會為他人放棄自身利益。比起擔憂未來,人類會選擇追求現世利益不擺明是理所當然嗎?隻是盡管如此,該怎麽做也是個問題。


    假設我已經死了,那靈魂會何去何從呢?讓我們來進行一點有建設性的討論吧。今後的事情比較重要。


    「迴歸輪迴,直到轉生為止。」


    自稱為神的存在給予的答複非常單純。原來如此,這恐怕就是所謂的已盡到說明責任吧。工作不該見到機會就偷懶。不過我也很能理解說明責任與守法義務的重要性。就算會感到不悅,但身為社會的一員、組織的一分子,就該對應當遵照的手續表示理解吧。


    「很好。那就麻煩你了。」


    總之,我決定下一次的人生會好好注意背後。我已經學到人類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會遵從理性行動的人,一種是不會遵從理性行動的人,看來有必要重新學習行為經濟學了。


    「……我受夠了。」


    不過,祂朝我喃喃念道的話語,卻讓我微微地感到困惑。


    「啊?」


    「你們就不能適可而止嗎?不論是哪一個,別說是尋求解脫達到涅盤了,就連一絲信仰心也沒有。」


    就算禰這麽說,我也很困擾啊。老實講,我搞不懂眼前的存在(自稱為神)是在對何事生氣。我是能理解老人家都比較性急,不過有著相當地位的人一旦暴怒起來,會讓人無所適從。如果是動畫還可以把這當作是笑點,但現實社會中,有大多事情不是開玩笑就能帶過了。


    「最近的人類偏離世間常理太多了!完全不懂事物的是非曲直!」


    那個……就算被存在指責什麽世間常理,我也很困擾啊。說到底,要是這世上真有世間常理,可以麻煩事先告知我一聲嗎?要人遵從沒有同意過也沒看過的道理,未免太強人所難了。沒說出來的事情,實在是無法理解。就目前為止,我可不記得自己有覺醒心電感應的能力。


    「我不是有製定十誡嗎!」


    第一誡、不可信奉別神。


    第二誡、不可濫用上帝之名。


    第三誡、要牢記主之日,並奉為聖日。


    第四誡、要尊敬父母。


    第五誡、不可殺人。


    第六誡、不可奸淫。


    第七誡、不可偷盜。


    第八誡、不可作假見證。


    第九誡、不可貪戀他人妻子。


    第十誡、不可貪戀他人財產。


    這串話語透過心電感應之類的方式唐突地傳入腦中,嗯,那個,該怎麽說好,還真是為難。我好歹出生在多神教信仰的社會裏,早已習慣名為宗教寬容性的馬虎隨便了。就算跟我講戒律,也隻會讓我感到困惑。而且我不僅尊敬父母,同時也未曾殺過人。就生物學上來講是個男人,所擁有的性本能,就生物學上來講是與生俱來的。這是我被賦予的條件,我也無可奈何啊。這要是我自己設計的倒還無話可說,但設計我們的人不正是禰嗎?


    「這是我懊悔終身的錯誤!」


    神的一生是怎樣的光景啊?就單純的學術觀點而言,讓我稍微有點興趣。不管怎麽說,我對其他事物的興趣與好奇心就隻有這種程度。應該也沒有殺人欲望或衝動才對。啊,雖然在玩fps時,成功爆頭會讓我覺得很爽,但這並不表示我的殺人欲望超乎常人。也有幫忙關懷動物,唿籲衛生署降低捕殺量的海報應該也有拿幾張迴家吧。


    「就算沒有動手,但你依舊很享受殺害行為吧!」


    既不曾偷盜過,也沒對他人做過偽證,也未曾以橫刀奪愛為樂。最重要的,就是我一直都是個誠實的人。對職責忠實,對法律忠實,也不記得有做過積極違背身為一個人的行動規範的事。倘若發生戰爭,我說不定還會在跳傘途中,得到要努力養殖蝦子的天敔。不過很遺憾的,我的從軍經驗就限定在網路遊戲上。


    「夠了!既然你無論如何都不肯反省,那就隻好科以相對應的懲罰了!」


    要找麻煩也該有個限度吧。為什麽我得受到懲罰?不過根據經驗法則,我知道這事要是置之不理會相當不妙。


    「不,請稍等一下。」


    「給我閉嘴!」


    ……我希望禰別生氣。既然禰好歹也是被稱為無上的存在,精神就該更成熟一點。或者,就算隻是表麵工夫也沒關係,請成熟點吧。我認識的一名律師,雖然在法庭與網路遊戲上簡直判若兩人,但依舊能維持社交生活。我不期望禰能裝得有他那麽完美,但至少再好一點……


    「光是管理多達七十億的人口,就已經讓我過度工作啦!」


    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聖經上是這麽寫的。就學術範圍來判斷,人類恐怕很忠實地在遵從這項教誨吧。忠實到我腦海中甚至浮現馬爾薩斯在九泉之下擔憂的身影。人類可以說增加得太多了。但身為管理人員,就該記住自己下達的指示。要是不會成為被部下輕視,預定遭到公司解雇的對象就好了。不管怎麽說,既然是管理人員,我希望禰能好好對自己的發言負責。


    「這……這世上盡是像你們這種毫無信仰心的家夥,我早就赤字啦!」


    老實說,這難道不是經營模式有缺陷嗎?


    「違背契約還敢說這種話!你們根本就不想要解脫的機會吧!」


    沒事先告知,我怎麽會知道。這是我的肺腑之言。若是重要的東西,以內容證明郵件寄出可是常識。倘若是契約書,就應該要親手交付。契約最好是確實保存下來。


    「你們不是向無上之理俯首了嗎!」


    不,如今科學的進步跟魔法幾乎毫無差別。過度發展的科學就如同魔法。自然科學萬歲。世間之事,理當不再有任何疑問。在這富足的世界裏,隻要沒有迫切需求,危機感與信仰心也就不會產生,所以也不會去尋求依靠。畢竟人們隻要沒陷入窮途末路,


    就不會想要去依靠宗教。


    「……也就是說,就是那個吧?」


    就算禰說什麽那個這個的,我也聽不懂啊。自己應付存在的方式會變得愈來愈隨便也是沒辦法的事。隻不過,無法正常對話也很教人為難。該怎麽辦?如果有提供口譯服務,不用太過考慮價錢我也會簽雇傭契約。


    「你缺乏信仰,受性欲驅使,不畏懼我,而且還毫無倫理觀念。」


    真想大聲抗辯。我才沒這麽差勁。自己就道德與社會規範層麵來看,絕沒有這麽惡劣!


    「閉嘴!你們就是這樣,盡管每次都費心讓你們迴歸輪迴,但總是立刻就故態複萌。」


    那個呀,所以我說這是人口增加的問題,至少也跟人類全體的壽命增加有關。如今有著平均壽命的概念。那個,當然還有馬爾薩斯的人口論3。禰沒有讀過嗎?人口會依照鼠算式增加,很恐怖對吧。我們也沒特別做什麽,隻要簡單分析一下就會知道,這果然是經營模式有缺陷吧。


    「這隻要增加信仰就能彌補了吧!」


    唉,就說這是經營模式有缺陷的問題。隻能說,禰對消費者的心理分析太過天真。早在計劃階段,就犯下結構性的錯誤了。


    「所以問題的原因,就你來說,是活在科學的世界,是個男人,不知戰爭是何物,以及沒有陷入窮途末路是吧?」


    ……咦?總覺得有種不妙的感覺。


    ok。請冷靜下來。如今的存在,就跟讓其他公司把從基層一路培育上來的技術人員,大量挖角走的人事部長一樣危險。我掌握現況了。對應方式也已檢討完畢。


    「既然如此,那隻要把你丟進這種環境,就算是你也會覺醒信仰心嘍?」


    那個,不覺得禰這結論下得太快嗎?請冷靜點。的確,我方才是有說過度進步的科學讓信仰變得曖昧。可是,神啊。請不要太過衝動。沒錯,先冷靜下來。所以我說,隻要能感受到神的恩典就沒問題了。那個,當然,我是知道的喔。我非常明白禰像這樣管理著我們。沒錯,我很明白這點,所以可以請禰把手放下來嗎?還有,說我不知戰爭為何物可是個誤會。


    「現在才拍馬屁已經太遲了!」


    不,我的主啊。請迴想一下吧。這個世界確認不到魔法與奇跡的存在,宣稱自己見識過的那些人也都可疑到不行。這就連禰的存在也一樣啊!而且性欲是不論男女都會有的東西吧!


    「已經夠了。我明白了,那就來做個實驗吧。」


    「咦?」


    「就拿你來做實驗吧!」


    就是這種記憶。如果可以的話,還真想忘掉。


    解說


    1【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大略來講,就是高唿市場原理萬歲這種愉快的經濟學學派。當中極端點的人,就連藥物、解說家庭、教育、移民等所有的社會問題,也會用經濟學的數據來進行分析。從《貝克教授的經濟學——從結婚教育到納稅與貨幣》這種有點古老的書籍,到最新的部落格(.becker-posner-blog./)都是!


    2【羅爾斯的正義論】對政治理論產生重大影響的一門學說。是藉由當我們身處在原扔狀態,亦即不清楚自己所在位置的情況下,我們會如何建立眾人的生活規範這項議題,來摸索公平規則的理論。結論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原則上保證人人平等且自由,第二種是允許以照顧弱勢與平等機會為目的的不平等。當中的重點,即是為讓眾人在平等的同時能照顧弱勢,而采取針對富人的累進稅製,以及針對未擁有者的生活支援等行為,是在倫理上的正確表現。又稱為自由原理、差異原則、公平機會平等原則。


    3【馬爾薩斯人口論】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所著的古典人口學名作。是述說人口會以等比級數增加,但糧食(生活所需資源)就隻會以等差級數增加的學說。換句話說,這項學說明白指出人類的增加速度會立刻達到生活所需資源的極限。就算沒有人命令,人口也會時常增加到僅能勉強維持的水準——這雖是種很恐怖的想法,但也意外地不容忽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幼女戰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カルロ·ゼ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カルロ·ゼン並收藏幼女戰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