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p>


    所見官窯年款都寫“大明隆慶年造”六字兩行楷款,“隆慶年造”四字兩行款少見。款外常圍以雙圈或方框。隆慶款識有青花和紅彩兩種,紅彩款多用於彩器上。</p>


    萬曆</p>


    官款以“大明萬曆年製”六字兩行楷款為主,四字兩行款少見。有的款外帶雙圈,也有不帶圈的,或六字款呈環形。有青花和刻劃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語款增多,如“徐慶堂”、“純思堂”、“程廷梓造”、“萬福攸同”等等。</p>


    天啟</p>


    官款以“大明天啟年製”六字兩行楷款為主,也有書“天啟年製”的。民窯中書紀年款的見有“天啟元年”、“天啟八年”、“天啟三年唐氏製”以及“大明天啟米石隱製”等等。堂名款、吉語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樂佳器”、“仁波佳器”等等,還常見圖案款,如兔子、靈芝、方勝等等。</p>


    崇禎</p>


    崇禎時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見,有“大明崇禎年製”及“崇禎丁醜”(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等。民窯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語款,如“翔鳳堂”、“甲戊春孟趙府造用”、“富貴佳器”等等。</p>


    藝術成就</p>


    中國瓷器在元明之前的發展,往往是名窯輩出工藝水準大都在伯仲之間。從明代起,景德鎮便成為名副其實的瓷都。雖然此時河北彭城(邯鄲)、浙江處州(龍泉)、福建德化、江蘇宜興都有特色瓷器的大童生產,但都不如景德鎮器瓷器業的全麵發展。</p>


    明代景德鎮製瓷業的發展體現在全麵繼承了青瓷、白瓷胎釉的燒製技術,還把高溫、低溫色釉充分用於彩瓷的燒製之中,從明代起,各種彩抽瓷和彩繪瓷(其中以青花瓷占有主要地位)逐漸流行,徹底改變了明以前以單色瓷為主的局麵;在器形方麵也豐富多彩,達到無物不備的程度。明代景德鎮的民窯也興旺發達,形成了官民競市的局麵。</p>


    明代官窯的藝術成就突出,如:永樂官窯以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早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宣德官窯則以青花瓷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兩顆相映的燦爛明珠。成化官窯仿哥窯五彩彩瓷,精妙絕倫,成化鬥彩則達到了曆史頂峰,典型器物有雞缸杯,高士杯等,以後各朝鬥彩瓷望塵莫及,以致留下“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弘治官窯的嬌黃釉瓷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為曆朝黃釉瓷所不及,並又出現了黃釉綠彩和黃釉青花等名貴彩瓷。萬曆官窯以品種豐富多彩,達到了“製作日巧,無物不備”的程度而著稱,是明代瓷器的鼎盛時期。</p>


    藝術鑒賞</p>


    洪武時期鑒賞</p>


    1、元明兩代瓷器的砂底,露胎處均可見星點裝或大片火石紅斑。這種火石紅斑,自元代開始出現,經明代,沿續到清代乾隆以後才完全消失。</p>


    2、釉麵多為青白色,色澤清雅、柔和悅目。</p>


    3、所繪龍紋,不如元代兇猛,多為五爪龍。元代所繪的折枝或纏枝蓮葉紋的葉形較大,為大花、大葉,到洪武時則明顯縮小。</p>


    4、瓷器底足中心乳釘狀突起,是元代器足遺傳。</p>


    5、明代早期紋飾,大多簡練嫻熟,豪放生動。官窯器的紋飾精細秀麗,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風格。</p>


    永樂時期鑒賞</p>


    1、在我國的陶瓷工藝史上,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占有特殊地位,成為明清兩代的典型。</p>


    2、永樂瓷器的造型清芳、圓潤、靈巧。</p>


    3、永樂時胎土淘煉精細,胎體輕重適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細膩而著稱。</p>


    4、釉麵肥厚,瑩潤平淨,無桔皮紋。臼釉器的口、底、邊角與釉薄處多歸白色或黃色,和l汁手聚處閃淺談和蝦青色。</p>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調凝重古雅,絢麗鮮豔,體態優美俊秀,用進口“蘇泥勃青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形成濃重凝聚的結晶斑點,呈凸凹不平狀。</p>


    6、圓器中的口沿,以手試之有鋒利感。而後仿的口沿多圓潤,不見棱角。這種器口特點,是我們斷定年代初區分真偽的主要依據之一。</p>


    7、琢器胎體接痕微露,不及元代與明初時期明顯。</p>


    8、常見器足有:裏直外收式圈足、齊平式圈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處多泛火石紅斑。盤碗類,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狀。</p>


    9、永樂時,開始書寫帝王年號款,均為四字篆書。</p>


    宣德時期鑒賞</p>


    1、永樂為明代瓷器的開創和發展時期,而宣德則為鼎盛時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說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細,釉汁均淨,造型工整,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器形多樣,青花濃豔,紋樣優美而久負盛名。琢器接口少見,胎體比永樂時厚重、堅致。</p>


    2、釉麵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麵,呈亮青,前期與後期釉麵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麵均很細潤。</p>


    3、青花用三種色料;1進口蘇泥勃青料,2國產料,3進口和國產混合料。青花自然暈散,形成濃重的凝聚結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謂青花之冠。</p>


    4、磯紅彩始於宣德,瓷釉為宣德創新品種之一,仿哥釉也是從宣德時開始的,黃釉是宣德時燒製成功的,青金蘭釉又稱“雪花蘭”或“灑蘭”,為宣德時景德鎮能工巧匠又一傑作。</p>


    5、紋飾一改永樂時的纖細風格,顯得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尤以龍紋猙獰兇猛之狀,可為明、清兩代之最。</p>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較永樂時顯著增多。一般為六字楷書款,亦有四字的,書寫部位不定,全身均可書寫,亦采用篆書。曾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p>


    7、彩瓷楷書寫“德”字無“心”上一橫,篆書寫“德”字,“心”上都有一橫。</p>


    8、器足、琢器多細砂底,無釉、無旋痕,泛有火石紅斑。盤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盤底,於足脊處滾圓如“泥鍬背”狀。</p>


    成化時期鑒賞</p>


    1、成化時期瓷器造型莊重圓潤,玲瓏俊秀,小件居多,俗稱“成化無大器”,但也不是絕對的。</p>


    2、胎質純潔細潤,胎體輕薄,迎光透視呈牙白色或肉紅色,如脂似乳,瑩潤光潔。釉質肥厚,光潔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慈並收藏女帝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