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
(本文涉及謎底,未讀正文勿入)
「你知道為什麽d機關隻錄用男性嗎?」
「因為女人會為了不必要的事物而殺人,為了『愛情』或『憎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間諜來說,殺人是禁忌。
——〈xx〉·《joker game》
這是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中收錄的最末篇〈xx〉中,麵對「被過往亡靈束縛住」的飛崎,「魔王」結城對他說的「唐突話」。這樣的斷語,顯然充滿盧梭式「兩性相生相成論」(sexual dimorphism)的二元對立觀點——男性=理性、能成「大事」;女性=感性、專注「小事」。所以,需要理性關注勝過一切的情報機構,容不下女性的存在。
盧梭的論調,放到如今來看,已然落伍得可笑。然而,此類「理智戰勝一切」、「理智較感情更為崇高」的想法,卻是從過往到當下都未曾真正消逝——「戀愛是感情的一種,而任何一種感情都違反我視為最高位的真正冷靜理性。我自己是不會結婚的,以免判斷力產生偏差。」夏洛克·福爾摩斯如是說。「人類的頭腦能做任何事,隻要遵從理性就夠了,幸好老天把理性留給了我們。」凡杜森教授如是說。「理智至上」的思考,支配許多以解謎為職誌的虛構偵探,同時也將理性拉抬到超乎想象的地位。
因此,表麵上屬於間諜小說,實際上卻可歸類到(本格)推理係譜的d機關係列(記得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十七級樓梯的對話嗎?我總是忍不住覺得那段對話或許就是d機關入學考的靈感來源)。對於理性的維護,也總是不遺餘力。在d機關的注視下,感情似乎成了最危險的罩門,是任務毀壞的最初,也是個體消亡的起點。唯有消除感情,才能在任何狀況下成功完成任務。(「你們要成功執行任務,唯一需要的,是在變化多端的各種情況下,都能馬上下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在各種場合中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結城中校如是說。)而在d機關第一集《joker game》與第二集《double joker》中,我們則見證此一法則的不斷勝出,仿佛確實是再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若我們迴頭細心檢視偵探群像,不須動用到以「將犯罪還給有理由的人」為號召的冷硬派諸硬漢,也毋須召喚很早就開始書寫偵探感情生活的桃樂絲·榭爾絲與她的溫西爵爺,即可發現,偵探的驅動力從來不隻是「理性」。驅使他們理性運作的,除了罪惡的挑戰外,也往往是對於不公不義的反對。在福爾摩斯係列探案中,偵探從不缺乏真情流露的時刻——對「那位女士」的敬慕、對華生受傷時的憤恨、對玩弄自己繼女感情的繼父之憤怒……盡管宣稱冷靜理性是他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促使他「與天使站在同一邊」的,感情絕對占了相當的比重。
因此,如果說第一集《joker game》是描述d機關從無到有的建立、第二集《double joker》講述的是關於「破滅」的故事,那麽第三集《paradise lost》關注的,就是「理性與感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愛情」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議題。在〈誤算〉中,尚、瑪麗與亞倫的三角關係,正是尚出賣同誌的原因;〈追跡〉描寫敵方間諜阿龍·普萊斯試圖追查「魔王」的過去,卻以「與妻子一起過退休生活」為結尾;整本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代號刻耳柏洛斯〉,則以追查英國間諜的神秘謀殺案為經緯,慢慢揭開愛恨情仇如何讓一個人走上間諜之路。
更別提〈失樂園〉中,麥可為了營救情人茱莉亞,不僅害無辜者坐困牢籠,甚至親手導致「樂園」的毀滅——d機關間諜顯然是擔任著原始傳說裏「蛇」(撒旦)的角色。麥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能分別善惡的果實」,追出第一層的真相,不料,更大的誘惑緊追在後。當麥可察覺自身實際上並非「善」的化身,而是「惡」的幫手時,他選擇放手令樂園毀滅。這段情節令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在柳廣司的編排下,新加坡則是為成全麥可與茱莉亞陷落。無論哪一個故事都存在著感情,甚或可說,感情往往有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有意思的是,與引文相反,本書中因感情采取行動的多為男性);盡管在前麵三篇小說中,「感情」似乎維持前兩集一貫的基調:若非被「理性」所利用,即是被「理性」所奚落。然而,在此一基調下,卻緩慢醞釀著屬於諜報員本身的變奏曲。比如,島野在迴憶亞倫等人充滿「激情」的邀請時,第一反應是「微感遺憾」,接著才表現出身為專業間諜「不可能為那種東西犧牲生命」的堅決;〈追跡〉中,阿龍解開「謎團」的鑰匙,是與妻子閑聊之際取得,後來當他獲釋、發現自己徹底敗北時,所思所想其實早就和妻子緊緊相係:「等這場戰爭結束,就和艾倫一起去比利時生活吧。……一定會有美好的餘生。」;〈代號刻耳柏洛斯〉中,內海解開英國間諜死亡之謎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後半生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小女孩綁在一起,更不用說小女孩的母親,即是懷抱對丈夫的愛,才投身此業的「業餘間諜」。
「人活在世上,其實很容易被某種存在束縛住,但那是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的責任,也是放棄自己。」這是「魔王」的信念,也是他用來奪走「孩童」靈魂的「花言巧語」。然而,執著於「活著歸來報告」的他與親手訓練的d機關成員,難道不一樣是被「某種存在」束縛?某種名為「絕對理性」的存在。麵對這樣的束縛,d機關成員大多欣然接受。除了「我一定辦得到」的自負,多多少少也包含對教導自己「絕對理性」的魔王結城的尊敬,及渴求其認同的心理。隻不過,即使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所在,我們依然能窺見感情涓滴流過的暗影。於是,一路走來,我們看到〈xx〉中無法舍棄心靈依靠的飛崎、看到〈誤算〉中略有動搖的島野,最後在〈代號刻耳柏洛斯〉中,看到難以理解自己為何下此決定的內海——在d機關係列第三部的末尾,「情感」最終迴過頭咬了「理性」一口。
〈代號刻耳伯洛斯〉就像一則給間諜的寓/預言。辛西亞與內海,都在意外中察覺到出乎預料的真實,並為此「犧牲一切」。辛西亞深愛丈夫,執意報複,犧牲她剩餘的一切,即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內海為了「解開欺瞞魔王的謎團」,也犧牲他剩餘的一切,即對魔王與機關的忠誠。於是,很諷刺地,以揪出「破壞魔王計劃」為職誌進行解謎的內海,卻在謎團解開後,不得不「把腦中浮現的結城中校臉孔趕到巨大的積雨雲彼方」。屬於間諜的變奏曲,至此完成了其主題——不是徹底掙脫一切,毫不遲疑朝「絕對理性」之路前進,而是甘心受「感情」束縛。或許這才是最終,也最重的反叛。
而,哪一種道路是正確的?
或許可用d機關的信條來迴答。
——在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解答。
<hr>
本文作者介紹
路那 台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第九屆社員,現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自幼蛀書為樂,尤嗜小說,特好推理、科幻、奇幻、羅曼史及各文類雜交種。近日乃悟美漫英劇之妙,遂一頭栽入、不知所蹤,不知何日方得重迴人世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