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持續到下午,直到天色漸暗。
沈無言將王世貞送走之後,還未來得及迴到住處,又被另外一個人攔住。
那人一身破舊長袍,腰間佩戴一柄長劍,看起來倒有幾分武林人士打扮。
京城不準帶弓箭進入,但刀劍之類的卻是默許,雖說大明尚文,不至於似漢唐時那般沿街便會有一場決鬥,但對於武士也禮遇有加。
至少在經曆過俺答入侵以及倭人作亂以來,明人對於武士大為改觀,民間甚至還有習武之人,更有甚者還有些許文人熟讀聖賢書時,還不忘練習禦射之術。
所以如今眼前此人雖說腰懸佩劍出現在京城,卻依舊沒有什麽引人注目。
倒是沈無言看到這人,頓時大驚失色,連連向著對方抱拳,驚奇道:“呦,這不是……邵大俠,倒是有些時日未曾見過了。”
此人便是幾年前在蘇州的邵芳,當年他帶著沈無言來到京城,之後便再也未曾出現過,雖說他是裕王的人,而今裕王已然是大明皇帝,邵芳依舊未曾有過絲毫變化。
“大俠卻是稱不上。”邵芳臉上沒有太多的表情,隻是迴過一禮,才道:“有些年未曾相見,如今得到召見,竟然還能再次地遇到沈公子。”
說是偶遇,沈無言才不會相信是偶遇,畢竟此人向來神出鬼沒,若是想要躲避自己,即便迎麵而來,依舊能做到避而不見。
此人身為當年裕王的手下,而今高拱離去,他可謂是皇帝在京城的唯一親信。
倒也並非皇帝對其他三位講官不信任,實在是因為剩下的那三位講官雖說已然入閣,但性子不是軟弱,就是不願惹事。
如今在群臣一再攻勢之下,皇帝也隻能裝聽不見,以來免去被這些飽讀詩書的文人們非議。
不過這邵芳顯然也無法幫助皇帝對抗群臣,而如今在徐階剛致士,他便出現在京城,那麽隻有一個可能,他將要負責一個人的複出。
“想來邵大俠並未是為了來遇見在下,而是想要打聽打聽那位離開的徐閣老的動向……”看著邵芳臉上沒什麽變化,沈無言愈發確認自己的想法,於是繼續道:“徐閣老的確是累了,此次離去也就真的是走了。”
邵芳微微點了點頭,迴道:“說這些又有何用,他雖有大才……但人不能盡其才,終究還是白費,憑他一己之力,又能做得了多大的事。”
沈無言搖頭苦笑道:“莫非你覺得高先生迴來就能人盡其才?這大明的官場早就成了一種固化模式,無論是楊廷和也好,嚴嵩也好……終究不過憑著自己的感覺來行事,以自己心中的那番道德觀來約束眾人。”
“一個正直的人若是以自己的道德觀來約束眾人,那麽自然是好的……徐閣老縱子搶奪民田,這些可都是我這些年親眼所見。”邵芳沉聲道:“原本也以為徐閣老是一位人臣,可惜了……”
沈無言不由苦笑道:“大抵也不過是家庭教育的原因,當然不乏有他個人因素在其中,隻是你這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實在需要改改,否則會被人利用……高先生或許不貪財,但他貪權,未來還是會死在這條路上。”
邵芳聽著沈無言的言語,遲疑一陣,他雖未如朝為官,但對這官場變化早就了如指掌,對那身居要位的每個人都細心觀察過,所謂眼見為實便是如此。
他見證過徐階的兒子們搶占民田,見過徐階貪墨受賄,於是便覺得徐階位極人臣便是奸臣當道。
“高先生縱然是為權,但終究還是為了天下百姓……卻還是不一樣……”
說到著,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小,顯然對自己的這番話也頗為不自信,許久之後,才沉聲道:“無論如何如今徐閣老走了,高先生便是最合適的人選。”
高拱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性子強硬,而當今皇帝又疲弱,自然需要他這樣的人來輔佐,且二人相處多年,也互相了解,卻是要比徐階又合適許多。
邵芳此言,就連沈無言也需要承認,高拱的確要比徐階要合適:“其實皇帝想要問我,大可召我入宮……本就沒什麽嫌隙,非要刻意覺得有什麽深仇大恨,況且我還是他兒子的老師。”
話語卻是有些突然,邵芳頓時被沈無言這突入起來的言語驚訝,畢竟那人是皇帝,卻這般如若和一個平民百姓一般對話,卻是有些無法適應。
沈無言也發覺自己似乎未曾注意說話分寸,於是忙解釋道:“當年先皇在時有問題便召見我,如今我身為臣子……其實……”
自從上一次皇帝被群臣奏疏困擾之後,曾召見過一次沈無言問詢,但沈無言很清楚,那並非是一次誠心的問詢,隻不過是一次試探。
試探自己是否對他忠誠,換句話來說,這位離經叛道的書生是否有異心,畢竟先皇遺詔之中的那些不容透漏的關於這書生的言語,他都看過,便不能不防。
不過對於沈無言來說,當年那位老人臨死前的囑托,自己多少還是在意的,不過如今這位新皇帝想方設法想要除掉自己,將自己立為敵對,也就隻能遠離。
更無須提為新皇排憂解難,這根本就是對方所不允許之事。
邵芳微微點了點頭,低歎道:“陛下對你還是有戒心的,如今你留在京城他不安,你離開京城他更不安……殺掉你,他卻也不敢。”
“當真是糾結,真沒想到我會讓皇帝這般九五之尊煩心。”沈無言苦笑一聲,轉念一想,又喃喃道:“不過皇帝也是人,大抵還是能理解的。”
二人閑聊之際,又尋了一處茶館坐下。
沈無言知曉邵芳素來清苦,找茶樓他未必會去,喝慣了清茶,再去喝那些好茶想來也喝不慣,這般路邊小茶館倒是更合適。
飲著清茶,邵芳望著將落的夕陽,不由苦歎道:“吏政不治,朝廷上下都是問題,可惜這朝堂上下竟然沒有一個名眼人。”
此話說起來已然極其反動,畢竟大明立國已然百年之久,而今竟然妄加議論朝政,卻是惹人非議。
隻是自從陽明心學廣為傳播之後,這種想法便逐漸散播在諸多文人士子之中,無數哲人企圖尋求新法,無論曾與沈無言共處國子監的李贄,還是如今正身處內閣韜光的張居正都是這般。
隻是這話出自眼前這位江湖人士口中,沈無言不免又對其大為驚訝,畢竟自始皇統一以來,無論王朝如何更替,這朝廷一直都在按照這一順序進行。
這些人中都是這般經曆,也都熟讀聖賢通曉經史,所以認為這樣終究會是對的。他們沒有沈無言這般那份見識,深諳走資走社的思想潮流。
當然總會有個別突出之人,如何心隱之流,但終究無法主導全局。
來大明已然多年,從最初的對諸多看不慣,甚至會大罵封建黑暗,但潛心進去便還是明白那句話,存在即合理。
苦笑一聲,連連擺手道:“如今這朝令既存,那便不會有什麽大的影響……大明已然用德治多年,朝廷上下信奉四書經史,如果現在非要建設什麽法製社會,卻還是不現實。”
邵芳大抵能理解沈無言的一些言語,但還是極為模糊,在他的想法之中,隻是因為看到太多黑暗處,所以希望能改變。
一介江湖人士能成為皇帝親信,自然有他的道理,大抵初心也是希望自己能影響到未來帝國的繼承人,以來改變這一現狀。
遠望這繁華街市,邵芳苦澀一笑:“雖說不懂沈公子的所謂法製社會,不過以德行來治理天下,終究還是有所欠缺……文官們嘴上的仁義道德,但私低下終究還是為一己私利以權謀私。”
沈無言點頭應道:“人便是有兩麵性,一方麵習讀聖賢之道,卻也想去效法聖賢之行,隻是也是要吃飯的……若海瑞那般甘於清貧的官員大抵也不多。”
聽著對麵這書生的一字一句,邵芳逐漸明朗,那糾結於心中多年的困惑雖說也許終其一生都無法有所改觀,甚至會愈發強烈,直到這大明王朝被取而代之,卻依舊收獲頗多。
眼前這書生不似與以往見過的那些滿腹經綸的書生,但言表之事卻又那般的新穎,即便曾經無限崇拜的高先生想來也不甚可及。
看著目光沉寂的邵芳,沈無言大概能感受到這名來自江湖的男子心中的悲歎,也許他沒有高貴出身,無進士以及名動天下的文章,但比起那些揚言以天下為己任的官員們又誠懇的多。
“時代的變革終究是需要許多的契機,憑一己之力想要改變實在困難,存在即合理,你又何必介懷於此,管好自己的一日三餐,時常行俠仗義,卻已然足矣。”
閑聊之際,天色漸晚,在一陣竟然下起了瓢潑大雨。
隻是在這街邊的小茶館裏的一場簡單談話,竟然縱貫古今,甚至延伸至幾百年之後的某些觀點,隻是依舊隻能順著這場唿之即來,隨之又去的夏雨沉寂。
沈無言將王世貞送走之後,還未來得及迴到住處,又被另外一個人攔住。
那人一身破舊長袍,腰間佩戴一柄長劍,看起來倒有幾分武林人士打扮。
京城不準帶弓箭進入,但刀劍之類的卻是默許,雖說大明尚文,不至於似漢唐時那般沿街便會有一場決鬥,但對於武士也禮遇有加。
至少在經曆過俺答入侵以及倭人作亂以來,明人對於武士大為改觀,民間甚至還有習武之人,更有甚者還有些許文人熟讀聖賢書時,還不忘練習禦射之術。
所以如今眼前此人雖說腰懸佩劍出現在京城,卻依舊沒有什麽引人注目。
倒是沈無言看到這人,頓時大驚失色,連連向著對方抱拳,驚奇道:“呦,這不是……邵大俠,倒是有些時日未曾見過了。”
此人便是幾年前在蘇州的邵芳,當年他帶著沈無言來到京城,之後便再也未曾出現過,雖說他是裕王的人,而今裕王已然是大明皇帝,邵芳依舊未曾有過絲毫變化。
“大俠卻是稱不上。”邵芳臉上沒有太多的表情,隻是迴過一禮,才道:“有些年未曾相見,如今得到召見,竟然還能再次地遇到沈公子。”
說是偶遇,沈無言才不會相信是偶遇,畢竟此人向來神出鬼沒,若是想要躲避自己,即便迎麵而來,依舊能做到避而不見。
此人身為當年裕王的手下,而今高拱離去,他可謂是皇帝在京城的唯一親信。
倒也並非皇帝對其他三位講官不信任,實在是因為剩下的那三位講官雖說已然入閣,但性子不是軟弱,就是不願惹事。
如今在群臣一再攻勢之下,皇帝也隻能裝聽不見,以來免去被這些飽讀詩書的文人們非議。
不過這邵芳顯然也無法幫助皇帝對抗群臣,而如今在徐階剛致士,他便出現在京城,那麽隻有一個可能,他將要負責一個人的複出。
“想來邵大俠並未是為了來遇見在下,而是想要打聽打聽那位離開的徐閣老的動向……”看著邵芳臉上沒什麽變化,沈無言愈發確認自己的想法,於是繼續道:“徐閣老的確是累了,此次離去也就真的是走了。”
邵芳微微點了點頭,迴道:“說這些又有何用,他雖有大才……但人不能盡其才,終究還是白費,憑他一己之力,又能做得了多大的事。”
沈無言搖頭苦笑道:“莫非你覺得高先生迴來就能人盡其才?這大明的官場早就成了一種固化模式,無論是楊廷和也好,嚴嵩也好……終究不過憑著自己的感覺來行事,以自己心中的那番道德觀來約束眾人。”
“一個正直的人若是以自己的道德觀來約束眾人,那麽自然是好的……徐閣老縱子搶奪民田,這些可都是我這些年親眼所見。”邵芳沉聲道:“原本也以為徐閣老是一位人臣,可惜了……”
沈無言不由苦笑道:“大抵也不過是家庭教育的原因,當然不乏有他個人因素在其中,隻是你這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實在需要改改,否則會被人利用……高先生或許不貪財,但他貪權,未來還是會死在這條路上。”
邵芳聽著沈無言的言語,遲疑一陣,他雖未如朝為官,但對這官場變化早就了如指掌,對那身居要位的每個人都細心觀察過,所謂眼見為實便是如此。
他見證過徐階的兒子們搶占民田,見過徐階貪墨受賄,於是便覺得徐階位極人臣便是奸臣當道。
“高先生縱然是為權,但終究還是為了天下百姓……卻還是不一樣……”
說到著,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小,顯然對自己的這番話也頗為不自信,許久之後,才沉聲道:“無論如何如今徐閣老走了,高先生便是最合適的人選。”
高拱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性子強硬,而當今皇帝又疲弱,自然需要他這樣的人來輔佐,且二人相處多年,也互相了解,卻是要比徐階又合適許多。
邵芳此言,就連沈無言也需要承認,高拱的確要比徐階要合適:“其實皇帝想要問我,大可召我入宮……本就沒什麽嫌隙,非要刻意覺得有什麽深仇大恨,況且我還是他兒子的老師。”
話語卻是有些突然,邵芳頓時被沈無言這突入起來的言語驚訝,畢竟那人是皇帝,卻這般如若和一個平民百姓一般對話,卻是有些無法適應。
沈無言也發覺自己似乎未曾注意說話分寸,於是忙解釋道:“當年先皇在時有問題便召見我,如今我身為臣子……其實……”
自從上一次皇帝被群臣奏疏困擾之後,曾召見過一次沈無言問詢,但沈無言很清楚,那並非是一次誠心的問詢,隻不過是一次試探。
試探自己是否對他忠誠,換句話來說,這位離經叛道的書生是否有異心,畢竟先皇遺詔之中的那些不容透漏的關於這書生的言語,他都看過,便不能不防。
不過對於沈無言來說,當年那位老人臨死前的囑托,自己多少還是在意的,不過如今這位新皇帝想方設法想要除掉自己,將自己立為敵對,也就隻能遠離。
更無須提為新皇排憂解難,這根本就是對方所不允許之事。
邵芳微微點了點頭,低歎道:“陛下對你還是有戒心的,如今你留在京城他不安,你離開京城他更不安……殺掉你,他卻也不敢。”
“當真是糾結,真沒想到我會讓皇帝這般九五之尊煩心。”沈無言苦笑一聲,轉念一想,又喃喃道:“不過皇帝也是人,大抵還是能理解的。”
二人閑聊之際,又尋了一處茶館坐下。
沈無言知曉邵芳素來清苦,找茶樓他未必會去,喝慣了清茶,再去喝那些好茶想來也喝不慣,這般路邊小茶館倒是更合適。
飲著清茶,邵芳望著將落的夕陽,不由苦歎道:“吏政不治,朝廷上下都是問題,可惜這朝堂上下竟然沒有一個名眼人。”
此話說起來已然極其反動,畢竟大明立國已然百年之久,而今竟然妄加議論朝政,卻是惹人非議。
隻是自從陽明心學廣為傳播之後,這種想法便逐漸散播在諸多文人士子之中,無數哲人企圖尋求新法,無論曾與沈無言共處國子監的李贄,還是如今正身處內閣韜光的張居正都是這般。
隻是這話出自眼前這位江湖人士口中,沈無言不免又對其大為驚訝,畢竟自始皇統一以來,無論王朝如何更替,這朝廷一直都在按照這一順序進行。
這些人中都是這般經曆,也都熟讀聖賢通曉經史,所以認為這樣終究會是對的。他們沒有沈無言這般那份見識,深諳走資走社的思想潮流。
當然總會有個別突出之人,如何心隱之流,但終究無法主導全局。
來大明已然多年,從最初的對諸多看不慣,甚至會大罵封建黑暗,但潛心進去便還是明白那句話,存在即合理。
苦笑一聲,連連擺手道:“如今這朝令既存,那便不會有什麽大的影響……大明已然用德治多年,朝廷上下信奉四書經史,如果現在非要建設什麽法製社會,卻還是不現實。”
邵芳大抵能理解沈無言的一些言語,但還是極為模糊,在他的想法之中,隻是因為看到太多黑暗處,所以希望能改變。
一介江湖人士能成為皇帝親信,自然有他的道理,大抵初心也是希望自己能影響到未來帝國的繼承人,以來改變這一現狀。
遠望這繁華街市,邵芳苦澀一笑:“雖說不懂沈公子的所謂法製社會,不過以德行來治理天下,終究還是有所欠缺……文官們嘴上的仁義道德,但私低下終究還是為一己私利以權謀私。”
沈無言點頭應道:“人便是有兩麵性,一方麵習讀聖賢之道,卻也想去效法聖賢之行,隻是也是要吃飯的……若海瑞那般甘於清貧的官員大抵也不多。”
聽著對麵這書生的一字一句,邵芳逐漸明朗,那糾結於心中多年的困惑雖說也許終其一生都無法有所改觀,甚至會愈發強烈,直到這大明王朝被取而代之,卻依舊收獲頗多。
眼前這書生不似與以往見過的那些滿腹經綸的書生,但言表之事卻又那般的新穎,即便曾經無限崇拜的高先生想來也不甚可及。
看著目光沉寂的邵芳,沈無言大概能感受到這名來自江湖的男子心中的悲歎,也許他沒有高貴出身,無進士以及名動天下的文章,但比起那些揚言以天下為己任的官員們又誠懇的多。
“時代的變革終究是需要許多的契機,憑一己之力想要改變實在困難,存在即合理,你又何必介懷於此,管好自己的一日三餐,時常行俠仗義,卻已然足矣。”
閑聊之際,天色漸晚,在一陣竟然下起了瓢潑大雨。
隻是在這街邊的小茶館裏的一場簡單談話,竟然縱貫古今,甚至延伸至幾百年之後的某些觀點,隻是依舊隻能順著這場唿之即來,隨之又去的夏雨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