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秋色宮牆柳。
京城的九月,雨水就像蘇州的初夏一般,誰都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下雨。
不過今天的天氣還算不錯,至少沈無言不至於感覺到太冷。而一旁的高拱,卻還是穿的太厚,以至於顯得有些臃腫。
跟著黃錦走近宮門之內,便看到坐在帳幔之後,盤膝而坐的那道身影。
未等二人施禮,後麵便傳來一道沉重的聲音:“免禮吧,你這離開京城也不給朕通報一聲,迴蘇州這幾個月,過的可還好?”
沈無言怔了怔,忙應道:“事情來的突然,所以就沒過來告知陛下……在蘇州隻是住了幾天,便就去了浙江,生意上的事,實在困難。”
“可不是困難,你這幾個月賺的銀子,相當於大明近一成賦稅……如果朕能像你這樣賺銀子,大明早就國富民強了。”
聽得這話,站在一旁的黃錦忙道:“陛下這說的是哪的話,如今大明已然國富民強……”
“放屁。”皇帝冷哼一聲,嘲諷道:“且說說國富,若是富足,何至於打個倭寇,還要沈無言出銀子?在說說民強,民倒是很強……西南叛亂迭起,總是讓人不安生。”
高拱這邊也接過話,委身道:“國庫的確消耗巨大,這幾年能收到的銀子越來越少……富商富的流油,百姓們卻窮的叮當響。倒是叛亂,派殷正茂去鎮壓便可。”
“高拱性子就是直,不像你黃錦,就會哄朕開心。”皇帝輕笑一聲,繼續道:“不過你說的富商……怕不隻是富商吧,之前沈無言說過,朝廷的皇親國戚實在太多了,這些人隻吃飯不勞動……。”
一邊的黃錦聽到這話,頓時為沈無言捏了一把汗,等待皇帝說完,忙道:“沈無言他一介書生,說話就是直了些……陛下可別見怪。”
沈無言倒是不覺得有什麽,這些也都是些事實上的問題,但他也明白,自己說出這些話,並不討皇帝的喜。
當初不知道他是皇帝,才會和他說這些話,若是知道他是皇帝,沈無言萬萬不會說這麽多,畢竟那些皇親國戚,都是他的親戚。
此時黃錦這樣說,其實也是在為自己開脫,不由對這太監,又在心中記了一筆。
皇帝悵然大笑一聲,淡淡道:“沈無言說的對,這些個人整天隻吃飯不幹活,奢靡成性……早晚有一天,朕要割他們些肉。”
高拱抬頭掃了一眼氣定神閑的沈無言,隨即又低下頭翻閱賬冊,片刻之後才繼續道:“今年的賦稅還算平穩……戚繼光那邊也連戰連捷……其實……。”
“你無非想說胡宗憲……此人也的確有大才,朕不想殺他。”這邊說這話,身著一身道袍的皇帝從帳幔後走出,漫步在宮殿之內,歎息道:“東南不能沒有胡宗憲,這道理朕也懂……先壓著吧,想來沈無言也是過來為他求情的。”
沈無言神色微變,但最終還是沒有說話,表示默認。
“裕王有了皇子,朕給取了名字,叫朱翊鈞……說起來裕王也算深得民間疾苦,未來這位置……算了不提這事了,沈無言不打算如朝為官?”
沈無言點了點頭,苦笑道:“為官實在要擔當太多,卻是不如高閣老這般上心……與其這般,倒不如在家裏養養花,讀讀書。”
“養養花,讀讀書。”皇帝大笑道:“大明的文人要都若你這般,朝廷可還怎麽維持下去……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也是你說的。”
“陛下這就不對了,我現在可還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交給後人來做……。”
一邊的黃錦與高拱一聽這話,立刻臉色大變,就連皇帝也怔了怔,許久未能說出一句話來。
駁斥皇帝不對,這卻是少有的事,而且是這般怠慢的態度,簡直是罪大惡極,是對皇帝極大的不尊重,可定藐視聖上之罪。
就在皇帝沉默之際,黃錦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地,唯恐陛下會因此震怒。
等了許久,皇帝也未曾說話,直到片刻之後,皇帝爽朗一笑,道:“對,是朕錯了……其實做不做官都是一樣的,有些人即便處江湖之遠,毅憂其君。”
“沈無言自然就是這有些人了。”高拱表現的還算沉寂,但還是對皇帝這反應有些意外,於是繼續道:“說到為國,沈無言做的並不比在朝為官的官員們差。”
“除了之前給戶部兵部的銀子,還有之前給蘇州知府徐尚珍的賑災之策,胡宗憲上報的戰時捐款政策……朕看了之後,都大為驚歎,本打算等他去科舉,然後就取其為狀元,沒想到沒等到。”
對於去年太湖賑災一事,黃錦與高拱多有聽聞,當時外麵傳的都是蘇州出了位奇才知府,使得這場賑災,成為有史以來最有成效的一次。
而徐尚珍也因此封賞頗多,那篇賑災之策,也被朝廷上下官員傳看多日。
誰能想到眼前這位青年,在去年還未有任何名聲之際,他的學識已然在京城中,被百官膜拜了許久。
未等高拱二人驚奇之際,皇帝又輕歎道:“景王的病這些天好轉……前幾天朕也去看過,恢複的還算可觀,說是在看《石頭記》,就是沈無言的那本……卻是離經叛道,不過頗有王學意味……朕很喜歡。”
本以為眼前這位看似古板,整日隻喜歡修道的皇帝,對那反叛想法,定然會有諸多不喜,卻沒想到在他心中,卻也是這般逆反。
沈無言心中不由輕歎一聲,從十五歲從藩王入京登基至今,他卻也是很累了,整日與大臣們勾心鬥角,看似高高在上,實則也是重任壓身。
“聽聞裕王打算邀請沈無言去給皇子當老師,我看這個想法不錯……不過你這愛玩的性子,千萬別教。”
言語之中終究還是帶著幾分喜悅,顯然心情還是不錯的,大抵也是因為為患十多年的倭寇,在今年被趕出大明土地,卻是值得歡喜之事。
沈無言微笑道:“孔聖人說過,因材施教……教授的內容,卻是要看小皇子如何,不過如今這學說話的年紀……我卻是無能為力。”
這般一說,殿內幾人皆都笑了起來。
直到高拱報完這個月朝廷中的一些問題之後,皇帝吩咐黃錦相送,於是宮殿之內,就剩下沈無言與皇帝兩人。
“太子去了後……就剩下景王與裕王二人,裕王早有承大統之意,朕也能看出來,拉攏高拱、張居正這些人,其實也不打算去說穿……由他去罷了。”
踱步在宮殿之內,白沙輕輕飄蕩,幾縷光線照在香爐之內,升騰起紫煙,皇帝沉吟片刻,繼續道:“景王其實也不錯,就是身子差了些……所謂二龍不得相見,難道我真的會信?隻是不想因為這事,引起爭端。”
沈無言點了點頭,淡淡道:“那陛下難道就沒想過,現在不立儲,景王與裕王二人,依舊會因此而生起爭端?”
其實沈無言明白他的意思,他心中的人選是景王,但景王身體不好,在朝廷之中的根基也不行。怕未來裕王會來奪位,仿效當年靖難之事。
“而景王也好,裕王也好……隻要對大明有利,我想陛下會想通這個道理。”
長長歎息一聲,皇帝走到沈無言身前,他又重重的歎息一聲,無奈道:“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所以會告訴你這些,是朕相信你不會站在他們中任何人的一邊。”
沈無言微笑著點了點頭,淡淡道:“陛下這般信任在下,在下豈能辜負你的希望……不過裕王也好景王也好,最終還是陛下來決斷。”
“接了這皇位之後,便沒能安生一天……如今也老了,所謂的求仙煉道,也漸漸厭煩,也許長生本就是泡影,罷了。”
抬頭看向大殿外,微微一笑,皇帝繼續道:“若是有一天大明有了危難,無言是否願意出手相助?”
“陛下這是哪裏的話,區區沈無言,豈能有這本事……”
本覺得這句話倒是有些托孤的意味,讓沈無言不由想到幾百年前的白帝城,於是就萌生退意,但迴頭看向那堅定的目光,沈無言不由猶豫了。
“不過將來若是有需要的,身為大明子民,自然也會獻出一份力量……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便是這個理。”
聽到這話,皇帝的目光之中明顯露出一絲喜悅,不由又想到那位藍道士離開之際,給自己講過的那些話,眼前這青年,將會扶大廈之將傾。
而沈無言卻不知道,這本是一場尋常的麵聖,卻會影響著大明江山基業,而未來的那場決定大明存亡的戰爭,也應驗了藍道行在生命最後一刻帶給嘉靖皇帝的那句話。
隻是此時,這或許隻是一句尋常的言語。沈無言隻是看到皇帝眼中的喜悅,但內裏的那份期待與希望,卻還是不明白。
“既然陛下沒什麽事,那我就先迴去了,老婆等著我做飯……”
“這……去禦膳房帶些東西迴去。”
京城的九月,雨水就像蘇州的初夏一般,誰都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下雨。
不過今天的天氣還算不錯,至少沈無言不至於感覺到太冷。而一旁的高拱,卻還是穿的太厚,以至於顯得有些臃腫。
跟著黃錦走近宮門之內,便看到坐在帳幔之後,盤膝而坐的那道身影。
未等二人施禮,後麵便傳來一道沉重的聲音:“免禮吧,你這離開京城也不給朕通報一聲,迴蘇州這幾個月,過的可還好?”
沈無言怔了怔,忙應道:“事情來的突然,所以就沒過來告知陛下……在蘇州隻是住了幾天,便就去了浙江,生意上的事,實在困難。”
“可不是困難,你這幾個月賺的銀子,相當於大明近一成賦稅……如果朕能像你這樣賺銀子,大明早就國富民強了。”
聽得這話,站在一旁的黃錦忙道:“陛下這說的是哪的話,如今大明已然國富民強……”
“放屁。”皇帝冷哼一聲,嘲諷道:“且說說國富,若是富足,何至於打個倭寇,還要沈無言出銀子?在說說民強,民倒是很強……西南叛亂迭起,總是讓人不安生。”
高拱這邊也接過話,委身道:“國庫的確消耗巨大,這幾年能收到的銀子越來越少……富商富的流油,百姓們卻窮的叮當響。倒是叛亂,派殷正茂去鎮壓便可。”
“高拱性子就是直,不像你黃錦,就會哄朕開心。”皇帝輕笑一聲,繼續道:“不過你說的富商……怕不隻是富商吧,之前沈無言說過,朝廷的皇親國戚實在太多了,這些人隻吃飯不勞動……。”
一邊的黃錦聽到這話,頓時為沈無言捏了一把汗,等待皇帝說完,忙道:“沈無言他一介書生,說話就是直了些……陛下可別見怪。”
沈無言倒是不覺得有什麽,這些也都是些事實上的問題,但他也明白,自己說出這些話,並不討皇帝的喜。
當初不知道他是皇帝,才會和他說這些話,若是知道他是皇帝,沈無言萬萬不會說這麽多,畢竟那些皇親國戚,都是他的親戚。
此時黃錦這樣說,其實也是在為自己開脫,不由對這太監,又在心中記了一筆。
皇帝悵然大笑一聲,淡淡道:“沈無言說的對,這些個人整天隻吃飯不幹活,奢靡成性……早晚有一天,朕要割他們些肉。”
高拱抬頭掃了一眼氣定神閑的沈無言,隨即又低下頭翻閱賬冊,片刻之後才繼續道:“今年的賦稅還算平穩……戚繼光那邊也連戰連捷……其實……。”
“你無非想說胡宗憲……此人也的確有大才,朕不想殺他。”這邊說這話,身著一身道袍的皇帝從帳幔後走出,漫步在宮殿之內,歎息道:“東南不能沒有胡宗憲,這道理朕也懂……先壓著吧,想來沈無言也是過來為他求情的。”
沈無言神色微變,但最終還是沒有說話,表示默認。
“裕王有了皇子,朕給取了名字,叫朱翊鈞……說起來裕王也算深得民間疾苦,未來這位置……算了不提這事了,沈無言不打算如朝為官?”
沈無言點了點頭,苦笑道:“為官實在要擔當太多,卻是不如高閣老這般上心……與其這般,倒不如在家裏養養花,讀讀書。”
“養養花,讀讀書。”皇帝大笑道:“大明的文人要都若你這般,朝廷可還怎麽維持下去……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也是你說的。”
“陛下這就不對了,我現在可還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交給後人來做……。”
一邊的黃錦與高拱一聽這話,立刻臉色大變,就連皇帝也怔了怔,許久未能說出一句話來。
駁斥皇帝不對,這卻是少有的事,而且是這般怠慢的態度,簡直是罪大惡極,是對皇帝極大的不尊重,可定藐視聖上之罪。
就在皇帝沉默之際,黃錦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地,唯恐陛下會因此震怒。
等了許久,皇帝也未曾說話,直到片刻之後,皇帝爽朗一笑,道:“對,是朕錯了……其實做不做官都是一樣的,有些人即便處江湖之遠,毅憂其君。”
“沈無言自然就是這有些人了。”高拱表現的還算沉寂,但還是對皇帝這反應有些意外,於是繼續道:“說到為國,沈無言做的並不比在朝為官的官員們差。”
“除了之前給戶部兵部的銀子,還有之前給蘇州知府徐尚珍的賑災之策,胡宗憲上報的戰時捐款政策……朕看了之後,都大為驚歎,本打算等他去科舉,然後就取其為狀元,沒想到沒等到。”
對於去年太湖賑災一事,黃錦與高拱多有聽聞,當時外麵傳的都是蘇州出了位奇才知府,使得這場賑災,成為有史以來最有成效的一次。
而徐尚珍也因此封賞頗多,那篇賑災之策,也被朝廷上下官員傳看多日。
誰能想到眼前這位青年,在去年還未有任何名聲之際,他的學識已然在京城中,被百官膜拜了許久。
未等高拱二人驚奇之際,皇帝又輕歎道:“景王的病這些天好轉……前幾天朕也去看過,恢複的還算可觀,說是在看《石頭記》,就是沈無言的那本……卻是離經叛道,不過頗有王學意味……朕很喜歡。”
本以為眼前這位看似古板,整日隻喜歡修道的皇帝,對那反叛想法,定然會有諸多不喜,卻沒想到在他心中,卻也是這般逆反。
沈無言心中不由輕歎一聲,從十五歲從藩王入京登基至今,他卻也是很累了,整日與大臣們勾心鬥角,看似高高在上,實則也是重任壓身。
“聽聞裕王打算邀請沈無言去給皇子當老師,我看這個想法不錯……不過你這愛玩的性子,千萬別教。”
言語之中終究還是帶著幾分喜悅,顯然心情還是不錯的,大抵也是因為為患十多年的倭寇,在今年被趕出大明土地,卻是值得歡喜之事。
沈無言微笑道:“孔聖人說過,因材施教……教授的內容,卻是要看小皇子如何,不過如今這學說話的年紀……我卻是無能為力。”
這般一說,殿內幾人皆都笑了起來。
直到高拱報完這個月朝廷中的一些問題之後,皇帝吩咐黃錦相送,於是宮殿之內,就剩下沈無言與皇帝兩人。
“太子去了後……就剩下景王與裕王二人,裕王早有承大統之意,朕也能看出來,拉攏高拱、張居正這些人,其實也不打算去說穿……由他去罷了。”
踱步在宮殿之內,白沙輕輕飄蕩,幾縷光線照在香爐之內,升騰起紫煙,皇帝沉吟片刻,繼續道:“景王其實也不錯,就是身子差了些……所謂二龍不得相見,難道我真的會信?隻是不想因為這事,引起爭端。”
沈無言點了點頭,淡淡道:“那陛下難道就沒想過,現在不立儲,景王與裕王二人,依舊會因此而生起爭端?”
其實沈無言明白他的意思,他心中的人選是景王,但景王身體不好,在朝廷之中的根基也不行。怕未來裕王會來奪位,仿效當年靖難之事。
“而景王也好,裕王也好……隻要對大明有利,我想陛下會想通這個道理。”
長長歎息一聲,皇帝走到沈無言身前,他又重重的歎息一聲,無奈道:“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所以會告訴你這些,是朕相信你不會站在他們中任何人的一邊。”
沈無言微笑著點了點頭,淡淡道:“陛下這般信任在下,在下豈能辜負你的希望……不過裕王也好景王也好,最終還是陛下來決斷。”
“接了這皇位之後,便沒能安生一天……如今也老了,所謂的求仙煉道,也漸漸厭煩,也許長生本就是泡影,罷了。”
抬頭看向大殿外,微微一笑,皇帝繼續道:“若是有一天大明有了危難,無言是否願意出手相助?”
“陛下這是哪裏的話,區區沈無言,豈能有這本事……”
本覺得這句話倒是有些托孤的意味,讓沈無言不由想到幾百年前的白帝城,於是就萌生退意,但迴頭看向那堅定的目光,沈無言不由猶豫了。
“不過將來若是有需要的,身為大明子民,自然也會獻出一份力量……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便是這個理。”
聽到這話,皇帝的目光之中明顯露出一絲喜悅,不由又想到那位藍道士離開之際,給自己講過的那些話,眼前這青年,將會扶大廈之將傾。
而沈無言卻不知道,這本是一場尋常的麵聖,卻會影響著大明江山基業,而未來的那場決定大明存亡的戰爭,也應驗了藍道行在生命最後一刻帶給嘉靖皇帝的那句話。
隻是此時,這或許隻是一句尋常的言語。沈無言隻是看到皇帝眼中的喜悅,但內裏的那份期待與希望,卻還是不明白。
“既然陛下沒什麽事,那我就先迴去了,老婆等著我做飯……”
“這……去禦膳房帶些東西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