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子時,乾清宮的燈火還亮著。


    徐梁自從收複京師之後,改變了官僚團隊的工作效率之後,很少這般通宵達旦的工作了,然而今天卻沒有一丁點睡意。


    如今大明總算是整體上恢複了平穩,國家開始向外伸出爪牙,開始蹣跚的向前行進,隻要再度過一段時間的平穩發展,國力肯定有一個突飛猛進的飛躍。


    然而變革過程中的影響,確實讓人非常頭疼。


    人力資源稀缺不僅僅是民間,就連宮中的人力都變得異常緊缺。


    在原曆史時空,某位麻臉“聖祖”說明宮中養了十萬宦官,每天都有人餓死。


    這種謊言要讓人相信並不容易,事實上明朝宦官加上宮女、女官,總數也不過兩到三萬人。國變之後,宮中服役宦官更是銳減,在光複神京之後一直處於一萬上下。


    徐梁登基之後,這一萬的數目都難以維持了。朱慈烺曾建議徐梁廣募火者,但徐梁覺得這樣做對原本就很有壓力的大明人口是雪上加霜。沒有四、五億人口,根本無法保證大明全部國土的有效控製。


    拖了又拖,現在終於到了拖不下去的地步。


    “今日皇貴妃與我品茶,就是說的宮殿無人清掃的事。竟然有幾處屋舍的屋頂都漏了,久久沒人發現。”皇後小心抱怨著。


    “沒人住的殿宇也太多了點,實在不行就推掉改成園子。”徐梁道。


    “都是祖宗定下的製式,哪有說推就推的?再說,沒人住也沒空著,裏麵堆著好些東西呢。”皇後道。


    “現在如何打整的?”徐梁問道。


    “沒人住的地方隻有從宮外招人進來打掃,每迴都弄得如臨大敵似的。”皇後今天在宮中走了大半天,輕輕捶著自己腫脹的腿,道:“請辭的宮人越來越多,這勢頭看上去止不住似的,怕是我家給的工錢少了?”


    皇家當然不可能給的少,甚至比其他勳戚人家給的還多些呢。但是在皇宮裏做活的壓力也大,規矩又多,稍有不慎輕則挨打,重則發配流放,如果外麵有更好的活計,員工流失也是很正常的事。


    現在大明有限地開放了路禁,百姓遷徙比過去三百年都要多。一方麵保證了沿途經濟發展,一方麵也有效地疏導了人口分布。帶來的新問題就是窮則思變,百姓的心思越發活泛,不安於現狀了。


    “民間的無名白還能招到麽?”皇後問道。(無名白泛指,淨身之後,沒有入宮做宦官的人。)


    徐梁搖了搖頭,道:“下邊兒迴報,說現在寺廟裏的澡堂子都關了不少。無名白都跑山陝打工去了,沒什麽人肯入宮。”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皇後歎了口氣,道:“別說這些人不肯入宮,入了宮的還要往外跑呢。”


    “不用宦官如何?”徐梁道:“三代時候肯定沒有宦官,就是先秦也未見全是宦官。”


    “這等離經叛道事臣妾實在說不出口。”皇後道。


    “這樣,宮中再清點一下,平日不常用的就送


    去圖書館、博物館放著。空出來的屋舍院落可以從外麵招人按時進來掃除,宦官就負責監督吧。”徐梁道:“再有恐怕就隻能讓宮女、女官成親之後繼續服役了。”


    “人家也得照顧家裏吧。”皇後道。


    “那就隻有多給銀子了。”徐梁道:“男人雇不到就隻有雇傭健婦了。”


    皇後點了點頭,道:“隻有如此了。”


    徐梁覺得在家政勞動上,男女的體能差異並不大,又不是行軍打仗,女人天生吃虧。就算有些沉重的東西要抬,宮中也不是找不到人。然而宦官經過兩千年的滋生,在時人眼中卻是必不可少的,似乎沒了他們整個大明就要垮了一般。


    所以當定王要送來五百土人的消息傳到京師,立刻獲得了朝臣的眾人稱讚。


    其實他們也希望因此能夠過上新羅婢、土人伺候的新鮮日子。


    宋琅很快意識到自己暴殄天物,守著夷州竟然沒想到為皇帝家解憂。不過夷州土人已經有了文化的萌芽,不如大明利亞土人那般好擺布。於是宋琅用了另一個方法,將土人幼童淨身後豢養在營中,從一開始就教育他們服從和服務的美德。


    至於朝鮮婢女的問題,早在英宗時候就有過禁令:嚴禁走私販賣朝鮮人到大明為奴。


    朝鮮國王也曾多次上書懇請大明禁止這種不人道的人口買賣。


    然而現在在英明神武的今上的治理下,鮮婢之風再次盛行起來。而且為了規避最近的“奴自複良”詔令,許多人家都是以“納妾”為掩護收納朝鮮婢女。


    從周朝開始,華夏就是一夫一妻製度,對於妾沒有任何限製。理論上,隻要你吃得消、養得起,納個三五百房都沒問題。


    徐梁是見識過後世“二奶”、“小三”猖獗的人,相比之下“妾室製度”反倒要光明有序得多。這種完全出於市場需要的社會行為,徐梁實在沒有能力去改變,所以隻能放任。


    至於被販賣到大明的朝鮮女子,徐梁也隻能責令大理寺和都察院進行甄別。隻有非自願的朝鮮女子,才會被遣送迴國。


    事實上這種不願留在大明的女子才是真正的非主流。


    首先不說大明的生活水平遠超朝鮮,即便小康之家隔三岔五也能吃頓肉打打牙祭。其次是這些女子大多出身低微,在朝鮮屬於下等人。而朝鮮的從母製度決定她們的兒女也都是下等人——即便生父是貴族都不能改變。


    大明卻是隻看父係。這些朝鮮下女成為權貴富有之家的“侍妾”之後,如果育有子女,子女的社會地位是隨其父親的。這樣非但子女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自己也能母憑子貴,何樂而不為?


    至於一些窮得娶不上老婆的男人,隻要有個糊口的營生,花點小錢就可以娶個品貌端正的鮮女為妻。


    當然,這種嫁給明人做正妻的鮮女,還要給人牙、媒婆一筆孝敬。


    許多朝鮮商人也樂於招這樣的明人當女婿,享受大明的國人待遇。起碼借用女婿的


    明人戶口,就可以在海西、河套等地大肆購買土地了。


    徐梁稱帝後的第三年,整個大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地多人少的問題顯現,越來越多的大明百姓開始往西、北遷徙,或是往南出海,改變自己的生活境況。法製和教育的普及讓囚徒數量下降,使得大量朝鮮人、蒙古人成為了基礎建設的主力軍。


    工部擔心這些人做工不精細,檢查日繁,標準更嚴苛。大明匠人們因為地位提升,成了監工,對各種瑕疵更加不肯放過,無意間也推動了工程質量的提升。


    即便如此,大明本土各州縣,仍舊受困於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新興的蒸汽機還不足以大規模取代人力。於是,駐守在遼寧的近衛第二軍高燕部,於徐梁三年六月進入全軍動員,向北麵的蒙古部落發起進攻。


    這次進攻的目的不在於一城一寨,也不是單純地唿應漠南作戰,主要是為了東部蒙古的人力資源,用以支持整個遼寧,乃至海西的土地、礦產開發。


    “這些蒙古人除了勞力,也沒什麽對大明有用的地方了。”高燕摸著眼罩:“大軍驅捕為主,不要亂殺人!”


    第二軍上下都是在遼東有土地的,非田地則礦場,誰都知道人手不夠用。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益,就算上頭不下令,他們也不舍得亂殺人。


    參謀長對此卻是興趣缺缺,道:“隨你,我隻想撈些功勞退役迴鄉。”


    “你怎麽了?”高燕好奇問道。


    “一把年紀了,也該迴去贍養老娘,傳宗接代了。”參謀長歎了口氣。


    高燕知道參謀長有個老母親,跟他弟弟一起住,不過說起傳宗接代……大約是袍澤們動不動喝喜酒,刺激到了這位老搭檔。


    “遼東就沒個生兒子的女人?你現在孤身一人迴去,嬸嬸得多不舒心?不如這裏先納一房……不,蒙古、朝鮮女人各納一房,抱著大胖小子迴去得多讓老大人高興?”高燕勸道。


    參謀長總覺得這樣的兒子到底是庶出,不是嫡親長子,日後家產給誰呢?


    參謀長想到這裏,心中略略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家產。除了遼東這邊論年增加的土地,他還將自己的軍餉拿出來買了南洋公司的股票,又寄了五百兩給弟弟,讓他去河套買塊地租給別人種。


    參謀長本就是地方大族,否則他也考不上秀才,所以又安排族中子弟在遼寧經商,收益歸入族中。如今他可算是全族人的福星,逢年過節族長、耆老都要正式去家中拜會母親,然後才能安排族中大事。


    這也算風光無限了,若是沒個嫡子得多遺憾!


    “對了,聽說軍中有個不錯的小子娶了個女官,丈人還是個封疆大吏,要不你也琢磨一個?”高燕突然興奮道:“除了紅娘子之外,那些一直跟在陛下身邊的那些,雖然年紀大些,看那腰身屁股,有宜男之相啊!”


    “放屁!”參謀長啐道:“這種女人的主意也是能打的!你是越發膽大妄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晚明霸業最新章節